甘棠桥施工组织设计

甘棠桥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419.33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甘棠桥施工组织设计

S318洛陕线宜阳境甘棠桥危桥改造工程

周口路友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4、施工总体进度安排

 5、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南平隧道施工组织设计7、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措施

9、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交通部及有关部委颁发的现行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规程、验收标准及相关文件。

我方技术、预算人员经现场勘测、走访调查所取得的各种资料。

省、市及地方政府部门有关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规范管理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文件。

我单位人员素质、技术装备、财务能力、资金状况及可调用到本工程的各类资源。

我单位多年从事类似桥梁工程项目施工所积累的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和成熟技术、科技成果和施工工法等。

S318洛陕线宜阳境甘棠桥危桥改造工程位于省道S318洛陕线上,原桥为简支梁桥,由于我国交通事业发展迅速,车辆等级不断提高,导致老桥承载力不足,已经危及到桥梁安全,目前该道路已经限制老桥桥面交通,本桥已不能满足道路通行能力,拟对原桥进行改建。本桥全长38.66米,桥面宽15米。

1.3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水文情况

桥面宽度:1.5m(人行道)+12m(机动车道)+1.5m(人行道),桥面全宽15m。

桥面横坡:2%双向坡。

抗震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简易设防。

(1)挖方               746.66m3

(2)锥坡填土              69.52m3

  (3)换填砂性土            1492.7m3 

(4)基础光圆钢筋(R235)       1824.94kg 

(5)基础带肋钢筋(HRB335、HRB400)7542.18kg

(6)下部结构光圆钢筋(R235)     1828.66kg 

(7)下部结构带肋钢筋(HRB335、HRB400)8205.10kg

(8)上部结构光圆钢筋(R235)     3996.00kg

(9)上部结构带肋钢筋(HRB335、HRB400)24913.50kg

(10)附属结构光圆钢筋(R235)     2668.16kg

    (11)附属结构带肋钢筋(HRB335、HRB400)19542.33kg   

 (12)附属结构D10钢筋16081.05kg

(13)钻孔灌注桩桩径1.1m108m

(14)混凝土基础C25片石砼103.96m3

(15)混凝土下部结构重力式U型桥台C25片石砼147.4m3

(16)C30混凝土墩台帽22.50m3

(17)C30混凝土盖梁及耳背墙64.83m3

(18)现浇混凝土附属结构C30人行道19.10m3

(19)现浇混凝土附属结构C35防撞墙32.51m3

(20)现浇混凝土附属结构C30桥头搭板50.32m3

(21)现浇混凝土附属结构C30抗震挡块2.96m3

(22)现浇混凝土附属结构C30支座垫石1.76m3

(23)先张法预应力钢铰线3975.6kg

(24)现浇预应力上部结构C40铰缝8.91m3

(25)预应力混凝土上部结构C50砼165.99m3

(26)浆砌片石44.60m3

(27)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厚60mm)467.5m2

(28)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C40防水砼(厚100mm)584.4m2

(29)界面渗透性防水层584.4m2

(30)D80型模数伸缩装置24m

针对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我单位特成立“S318洛陕线宜阳境甘棠桥危桥改造工程合同段项目经理部”,全面负责本标段工程的施工管理。项目经理部编制7人,项目主管1人,项目经理1人,技术负责1人,安全副组长1人。下设施工组、安全保通组、试验室。项目部组织机构见附图1。

各主要职能部门的人员、职责为:

施工组:定员25人,主要负责施工协调、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工程控制测量以及工程技术资料的整理、归档等。

安全保通组:定员4人,主要负责该路段安全保通。

试验室:定员2人,主要负责工程原材料的检验,混凝土、砂浆配合比的选定,混凝土和砂浆的检验。

2.1.2建立健全岗前培训制度

为提高上场人员的施工素质,建立健全岗前培训制度,进行岗前严格培训。

(1)进场后首先对管理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培训内容为质量、安全、管理目标、技术等各个方面。

(2)在开工前邀请我单位相关专家成立岗前培训小组集中对各专业工种进行上岗培训,所有普工也必须经过岗前培训。

(3)严格岗前培训考核制度,由岗前培训小组进行评定,所有人员必需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3.1生产、生活用地和用房

我项目部按照方便施工、便于管理、尽量利用的原则,选用施工驻地和临建工程场地。项目经理部设在段村道班。施工队租用当地民房,部分在现场搭设临时房屋居住。

施工场地的施工用电就近从当地现有的电力线路引入电源。

本合同段施工用水就近使用地表水,生活用水均就近取用村民用水。

3.4人员、机械设备及试验仪器

我项目经理部人员共计7人,已全部到位。重点对主要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了有力配置,委派具有丰富公路施工经验的人员担当施工任务。主要进场施工人员见下图

拟投入本工程主要施工人员表

根据项目工期等方面的要求,结合本合同段的工程内容,共安排一个施工队伍进场,已到场施工人员25人。

主要进场施工机械见下图。

拟投入本工程的施工机械设备清单

3.5主要材料供应情况

钢筋:由安阳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供料。

水泥:由黄河同力股份有限公司水泥厂供应。

砂:由宜阳县洛河滩沙场进行供料。.

石子:由宜阳县石料厂进行供料。

4.1我单位的工期安排

4.1我单位的工期安排

我单位的总体工期安排为:2011年10月1日开工至2012年2月28日竣工,计划工期为5个月。

4.2主要工程施工时间具体安排

2011年10月1日至2011年10月10日。

2、桩基(6根)工程:

2011年10月10日至2011年11月10日。

3、0号台、3号台工程:

2011年11月10日至2011年12月10日

4、0号台、1号墩、2号墩、3号台盖梁工程:

2011年11月20日至2011年12月20日。

5、0号台、1号墩、2号墩、3号台支座垫石工程:

2011年12月20日至2012年01月10日。

2011年11月1日至2011年12月20日。

2012年01月1日至2012年01月10日。

2012年01月10日至2012年01月25日。

2012年01月10日至2012年01月31日。

10、人行道及栏杆工程:

2012年02月01日至2012年02月20日。

到目前为止,我项目部所有准备工作均已完成,桥梁将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与正确的施工方法来提高施工进度,达到稳定高产,防止大起大落。施工中实行动态管理,利用网络技术,优化施工进度安排,抓施工的正规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强化施工组织、指挥与协调,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在施工过程中,自觉接受和配合业主、设计代表、监理工程师的指导。主动与他们搞好合作以促进进度。主动向监理工程师汇报工程质量和进度。同时与相邻单位、路局、群众以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搞好关系,使供电、供水、供料和治安处于良好状态,以确保施工能顺利进行。当业主的工期发生变化时,要积极配合,保证在业主要求的工期内完成施工任务。

4.4施工进度横道线图(见附图2)

5.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5.1.1施工平台及护筒

5.1.1.1施工平台

清除杂物;桥位两侧撒白灰线,进行施工场地平整。场地平整标高按钻孔桩有效检测顶部标高增加0.5~1.0m。然后采用全站仪放出各钻孔桩的中心位置,并设立护桩,对护桩采取水泥砂浆加固,设立明显标志,可随时利用交汇法交出桩中心位置。

5.1.1.2护筒设置

1)本工程采用护筒内径为桩径加200~400mm;

2)护筒采用挖坑埋设法。护筒中心竖直线与桩中心线重合,平面误差控制在50mm以内,倾斜度控制在1%以内。护筒底部四周应以粘土填筑,分层夯实。

3)护筒顶高度按高出原地面0.3m控制。筑岛较高处加深护筒至原地面以下0.5m,以防止塌孔并保证钻孔和混凝土灌注施工的顺利进行。

4)保证护筒连接处无突出物,护筒钢板确保耐拉、压、不漏水、不变形。

采用优质黏土,配制时投入适量的添加剂,在泥浆池中进行泥浆循环。

通过生产性试桩实际检测泥浆性能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在施工生产中根据现场检测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5.1.3.1钻机就位前,应对钻机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包括钻头直径、电路、操作系统等。

5.1.3.2钻机就位后保证平稳,在钻进中不产生移位和沉陷。

5.1.3.3钻孔时需使钻机平稳,避免或减少斜孔、弯孔和扩孔现象。

5.1.3.5钻孔作业分班连续进行,及时认真填写钻孔施工记录,交接班时应交待钻进情况及下一班注意事项。经常对泥浆进行检测,保证护壁效果良好,不合要求的泥浆及时调整。经常注意地层变化,查看地质资料。采用捞取渣取样,判明后记入记录表中并与地质剖面图核对。

5.1.3.6故障处理

第一种情况:遇有坍孔,应仔细分析,查明原因和位置,然后进行处理。坍孔不严重时,可回填至坍孔位置以上,并采取改善泥浆性能、加高水头、埋深护筒等措施,继续钻进。坍孔严重时,应立即将钻孔全部用粘土回填,暂停一段时间后,查明坍孔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重钻。坍孔部位不深时,可采取深埋护筒法,将护筒周围土夯实,重新钻孔。

第二种情况:遇有孔身偏斜、弯曲时,应分析原因,进行处理,一般可在偏斜处吊住冲击锤反复扫孔,使钻孔正直。偏斜严重时,应回填粘性土到偏斜处,待沉积密实后再钻进。

第三种情况:遇有扩孔、缩孔时,应采取防止坍孔和防止摆冲击锤动过大的措施。缩孔是钻锥磨损过甚、焊补不及时或因地层中有粘土岩造成的,前者应注意及时焊补钻锥,后者应采用失水率小的优质泥浆护壁。已发生缩孔时,宜在该处用冲击锤上下反复扫孔以扩大孔径。

第四种情况:掉钻落物时,宜迅速用打捞叉、钩、绳套等工具打捞,若落体已被泥沙埋住,应按前述各条,先清除泥砂,使打捞工具接触落体后再打捞。

在任何情况下,严禁施工人员进入没有护筒或其他防护设施的钻孔中处理故障。当必须下入时,并备齐防溺、防坍埋等安全设施后,方可行动。

5.1.4.1清孔要求

1)钻孔深度达到设计标高后,对孔深、孔径进行检查。达到规范要求并经监理现场认可方可清孔。

2)根据生产性试桩的施工经验清孔采用反循环施工方法,此法可缩短清孔时间,但要控制好泥浆指标以防塌孔。保证孔底沉渣清除干净。

5.1.4.2注意事项

2)不得用加深孔深度的方式代替清孔;

3)清孔时注意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

5.1.5钢筋笼制作安装

5.1.5.1钢筋骨架在钢筋加工场地整体制作,由钢筋加工场确定并且经过监理工程师认可。声测管要焊接到设计位置,运至现场后吊入孔内。

5.1.5.2钢筋骨架的制作和吊放应满足允许偏差,其允许偏差为:主筋间距±10mm;骨架倾斜度±0.5%;骨架保护层厚度±20mm;骨架中心平面位置20mm;骨架顶端高程±20mm,骨架底面高程±50mm。

5.1.5.3钢筋骨架用吊车吊装至设计标高,反复核对无误后再焊接定位。然后再定位钢筋骨架顶端。

5.1.5.4钢筋骨架在下放时应注意防止碰撞孔壁,如放入困难,应查明原因,不得强行插入。

5.1.6灌注水下混凝土

5.1.6.1砼的配制及运输

5.1.6.2砼运输采用混凝土搅拌车运输。

5.1.6.3水下砼的灌注采用导管法,导管采用无缝钢管,连接接头采用钢索封口式或卡口式,导管使用前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不应小于孔内水深1.3倍的压力,也不应小于导管壁可能承受灌注的砼的最大内压力的1.3倍。压力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P——导管可能受到的最大内压力(kpa);

γc——砼拌和物的重度(取24kN/m3);

hc——导管内砼柱最大高度(m),以导管全长或预计的最大高度计;

γw——井孔内水泥或泥浆的重度(KN/m3);

Hw——井孔内水或泥浆的深度(m);

5.1.6.4灌注桩水下砼的技术要求

1)首批砼数量应通过计算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按下式计算:

V≥ΠD2/4(H1+H2)+Πd2/4*h1

式中:V——灌注首批混凝土所需数量(m3)

H1——桩孔底至导管底端间距,一般为0.4m;

H2——管导初次埋置深度;

D——导管内径(m);

h1——桩孔内砼达到埋置深度H2时,导管内砼柱平衡导管外(或泥浆)压力所需的高度(m),即h1=Hwγw/γc。

2)砼运至施工现场时应检查和易性及坍落度,如不符合要求,应进行二次拌和,二次拌和后仍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3)混凝土应连续灌注。尽可能缩短拆除导管的间隔时间,以防止已灌注的砼达到初凝,影响灌注的进行。

4)在灌注过程中,导管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使下落的砼顶着泥浆逐渐上升。

5)在灌注过程中,经常测量孔内混凝土面高程,并认真做好记录,及时调整导管埋深。

6)在灌注过程中,保证连续灌注的前提下,应从导管或漏斗一侧徐徐灌入,不可整斗地灌入漏网和导管,以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

7)当砼面升到钢筋骨架下端1m左右时,为防止“浮笼”,应降低砼的灌注速度。当混凝土拌和物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即可恢复正常灌注速度。

9)在拔出最后一段长导管时,拔管速度要慢,以防止桩顶沉淀的泥浆挤入导管下形成泥心。

10)在灌注过程中,应将孔内溢出的泥浆引流至浆池或集中排放,不得污染环境。

11)在灌注过程中,技术人员要求全过程旁站监督,解决灌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尽量缩短灌注时间,确保首批砼初凝前完成灌注。填写水下砼灌注记录,记录灌注中出现的异常现象。

12)在灌注砼时,每根桩应制作不少于2组的砼试块。妥善保管,及时入室进行标准养护。强度测试后,据实填写试验报告表。强度不合要求时,应及时提出报告予以补救处理。

5.1.7灌注事故的预防及处理

灌注水下砼是成桩的关键性工序,灌注过程中应明确分工,密切配合。统一指挥,做到快速、连续施工,防止发生质量事故。

5.1.7.1导管进水

1)首批砼储量不足,安置导管或砼储量已够在提升导管准备开栓阀时,导管底口距孔底的间距过大,砼下降后,不能埋设导管底口,以致泥水从底口进入;

2)导管接头不严,接头间橡皮垫被导管高气囊挤开,或焊缝破裂,水从接头或焊缝隙中流入;

3)导管提升过猛,或测深错误,导管底口超出原砼面,管底口涌入泥水。

预防和处理方法:查明事故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并可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a、若是上述第一种原因引起的,应立即将导管提出,将散落在孔底的砼拌合物用空气吸泥机或抓斗清出,然后重新下管并准备足够储量的首批砼重新灌注。

b、若是第二、三种原因引起的,应视具体情况,拔换原管重新下管,或用原导管插入续灌。但灌注前均应将进入导管内的水和沉淀土用吸泥和抽水的方法吸出。最后用潜水泵将管内的水抽干,继续灌注砼。为防止抽水后导管外的泥水穿透原灌砼从导管底口翻入,导管插入砼内应有足够的深度,一般宜大于50cm。由于潜水泵不可能把导管内的水全部抽干,续灌的砼配合比应增加水泥量提高砼稠度,灌入导管内。以后的砼可恢复正常的配合比。

c、若砼在水面以下不很深,且尚未初凝时,可于导管底部设置防水塞,将导管重新插入砼内,导管上面再加重量,以克服水的浮力,导管内装满砼后,稍提导管,利用砼自重将底塞压出,然后继续灌注。

d、若如前述砼面在水面以下不深,但已初凝,导管不能重新插入砼时,可在原护筒内面加设内径稍小的钢护筒,用重压或锤击法压入原砼面以下适当深度。然后将护筒内的水(泥浆)抽除,并将原砼顶面的泥渣和软弱层清除干净,再在护筒内灌筑普通砼至设计桩顶。

在灌注过程中,砼在导管中下不去称为卡管,有如下二种情况:

a、初灌时隔水栓卡管;或由于砼本身的原因,如坍落度过小,流动性差,夹有大卵石,拌合不均匀,运输途中产生离析,导管接缝处漏水,雨天运输砼未加遮盖,使砼中的水泥浆被水冲走,粗骨料集中而造成导管堵塞。

处理办法可用长杆冲捣导管内砼,用吊绳抖动导管,或在导管上安装附着式捣器使隔水栓下落。如仍不能下落时,则须将导管连同其内的砼提出钻孔,进行清孔和修整,然后重新吊装导管,重新灌注。并按前述第二项方法将散落在孔底的拌合物料等予以清除。

b、机械发生故障或其它原因使砼在导管内停留时间过久,或灌注时间持续过长,最初灌注的砼已经初凝,增大了管内砼下落的阻力,砼堵在管内,其预防方法是灌注前应仔细检修灌注机械,并准备备用机械,发生故障立即掉换备用机械,同时采取措施,加速砼灌注速度,必要时,可在首批砼中掺入缓凝剂,以延缓砼的初凝时间。

当灌注时间已久,孔内首批砼已初凝,导管内又堵塞有砼,此时处理方法是将导管拔出,用吸泥机将孔内表层砼和泥浆、渣土等吸出,重下新导管灌注。但灌注结束后,这根桩宜作断桩再予补强。

在灌注过程中如发现井孔护筒内(泥浆)水位忽然上升溢出护筒,随即骤降并冒出气泡,应怀疑是坍孔征象,可用测深锤探测。如测深锤探测砼面时,达不到原来深度,相差很多,均可证实确为坍孔。

坍孔原因可能是护筒底脚周围漏水,孔内水位降低,不能保持原有静水压力,以及由于护筒周围堆放重物或机器振动等均可引起坍孔。

发生坍孔后,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保持或加大水头,移开重物,排除振动等,防止继续坍孔。然后用吸泥机吸出坍入孔中的泥土,如不继续坍孔,可恢复正常灌注。

如坍孔仍不停止,坍塌部位较深,宜将导管拔出,保存孔位,以粘土回填,待坍塌稳定后,掏出或吸出回填土,重新下导管灌注。但这种桩也按断桩采取补强处理。

导管无法拔出称为埋管,其原因是:导管埋入砼过深,导管内外砼已初凝使导管与砼间摩阻力过大,或提管过猛将导管拉断。

预防办法:应按前述严格控制埋管深度不得超过6米,在导管上端装设附着式振捣器,每隔数分钟振捣一次,使导管周围的砼不至过早地初凝,首批砼掺入缓凝剂,加速砼灌注速度,导管接头螺栓事先应检查是否稳妥,提升导管时不可猛拔。

若埋管事故已发生,初时可用链滑车、千斤试拔。如仍拔不出,当桩孔较大,已灌的表层砼尚未初凝时,可另下一根导管,按前述第一项导管漏水事故的处理要求相应处理,如表层砼已初凝,新管插不下去则应按断桩处理。

当已灌注的砼距桩顶不深时,可将原护筒向上接长(或外加一道钢护筒)加压或锤击使护筒底脚沉到已灌注的砼面以下,按前办法抽水、除渣后,接灌普通砼。

5.1.7.5浇短桩头

产生原因:灌注将近结束时,浆渣过稠,用测深锤探测难于判断浆渣或砼面,或由于测深锤太轻,沉不到砼表面,发生误测,拔除导管,终止灌注,而造成浇短桩头事故。

1)测深锤宜加重。重锤即是在砼处于坍落度尚大时可能沉入砼数十厘米,而首批砼的坍落度到灌注后期会越来越小,重锤沉入砼的深度也将越来越小。

2)灌注将近结束时加注清水稀释泥浆并掏出部分沉淀土。

4.1.7.6断桩、夹泥

大都是以上各种事故引起的次生结果。此外,由于清孔不彻底,或灌注时间过长,首批砼已初凝,流动性降低,而续灌的砼冲破顶层而上升,因而在两层砼中夹有泥浆渣土,甚至全桩夹有泥浆渣土形成断桩。

对已发生或估计可能发生断桩、夹泥的桩,应采用地质钻机钻芯取样,作深入的检查,判明情况。有下述情况之一时,应采取压浆补强方法处理。

1)对于柱桩,桩底与基岩之间的夹泥厚度大于5cm以上;

2)桩身砼有断桩、夹泥或局部砼松散;

3)取芯率小于40%,并有蜂窝、松散、裹浆等情况。

5.2C25片石混凝土桥台基础及台身

5.2.1.1施工场地

清除杂物;桥位两侧撒白灰线,进行施工场地平整。

用全站仪根据图纸尺寸正确的放到地面上,把中桩,基础固定桩移至坑外固定好。

挖基根据地质情况确定开挖坡度,挖出的土方不得直接堆放在坑边上,以防土压力造成塌方。基坑采用机械开挖,人工整修。

5.2.2.1回填砂砾

砂砾要求粒径一般不超过10CM,含水量一般不超过15%,分层夯实,保证压实度。

DB37/T 4065.1-2020标准下载5.2.3C25片石混凝土基础及台身

5.2.3.1材料要求

片石厚度不应小于15㎝(卵形和薄片者不得使用),强度不低于30Mpa,水泥采用宜阳同力水泥,应附有出厂合格证。中粗砂采用洛河中粗砂,纯净无杂质含泥量不超过5%。水:人畜饮用水均可。

5.2.3.2C25片石混凝土基础

5.2.3.2.1砼的拌和

1)砼拌和配料时,各种衡器应保持准确,对骨料的含水率应经常进行检测某大学体育馆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雨天施工应增加测定次数,据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配料数量的允许偏差(以重量计)见下表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