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关区何关屯至石板井公路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七星关区何关屯至石板井公路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00.19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七星关区何关屯至石板井公路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表1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

1.1.1本项目招标文件、技术规范及工程设计图等。

DB14/T 1543.5-2020标准下载1.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及工程设计施工技术规范。

1.1.3工程现场考察情况。

1.1.4我单位历年来公路建设施工经验和现有可投入工程的施工技术力量、机械设备。

施工组织设计按照业主提出的要求,以及招标文件的规定,根据本工程的工程设计图,本地区地质、水文、气候等情况,结合当地的材料供应,施工环境等因素,在保证工程质量,保证合同工期的前提下,遵循经济、合理、保质、保量,保安全的原则,合理制定各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将七星关区何关屯至石板井公路改造工程建设成优良工程,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采用我们单位近年来在公路建设中使用的先进施工方法、工艺设备,充分发挥我单位多年施工的宝贵经验。

1.2.2调集我们单位精锐的管理人员和最雄厚的技术力量,组成一个强有力的项目经理部,并严格实施“项目法管理”的原则,按ISO9001:2000系列标准,精心组织,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1.2.3充分考虑各种不利施工的因素,在工期安排、人员设备配置、施工方法等方面综合考虑时留有余地。

1.2.4针对本合同段的施工特点、难点着重考虑相应的施工方案和措施。

1.3本项目的质量目标

竣工验收分项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95%以上。单位工程优良率95%。综合评定90分以上。质量评定达到优良工程。

1.4材料控制创优目标:

精心试验,严格把关,确保各类施工材料在开采、加工、运输、堆放、储存、覆盖、上料等环节上完全处于监控之中,把质量最好的材料用于施工。

严格安全规程,确保生产安全,无人员、机械、工程质量等级事故发生。

第一,合理安排施工。第二,按施工需要投入足够的机械设备、人员、资金,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第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调动全体施工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在总工期内全面完成本合同施工任务。

何官屯至石板井公路改造工程,位于七星关区北部,距离七星关区16公里。该项目起点从何官屯镇街口接出,经坝口、大鱼洞、大坝、高洞、新华,终点止于石板井,路线全长10.547公里。

项目所经区域公路等级低下,主要由通村公路组成,平面线形差,老路纵坡较陡,最大纵坡达到13%以上,路基宽度5.5米至6.0米,而且无路面铺装,排水设施不完善,部分路段路基冲刷严重,路面坑洼不平,抗灾能力弱,通行能力小,晴通雨阻现象十分突出,已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

(1).公路等级:四级公路

(2).设计速度:20Km/h

(3).路基宽度:7.5m

(4).行车道宽度:6.5m

(5).路面结构层类型:20cm级配碎石底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

(6).最大纵坡:11%

2.3地形、水文地质及气候特点

本项目起点(K0+000)从何官屯镇街口接出,经坝口、大鱼洞、大坝、高洞、新华,终点止于石板井(K10+547.3125),路线全长10.547公里。本项目内呈西高东低走势,山脉交错,河流纵横,是典型的喀斯特溶洞山区,最高海拔约1700米,最低海拔约为1400米。

2.3.2水文与气象特征

本项目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2℃左右,降雨量在720~1300mm之间,平均年降雨量930mm,无霜期230天,日照1200小时左右。境内土地肥沃,热量、光照充足,长降水量在1000mm之上,无霜期229天。

2.3.3工程地质及地震烈度

施工区域内露出的地层有第四系、侏罗系、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志留系、奥陶系、寒武系,其中以二叠系和三叠系出露最广泛。

2.3.4沿线筑路材料、水、电等建设条件

本项目内沟系发达,水源丰富,水质呈中性,完全可以满足施工的用水标准和要求。沿线村寨居民点密集,电源分布较广,施工用电较为方便。钢材、水泥、沥青等材料可以在七星关区及贵阳购买。所需材料均可通过老路及施工便道直接运到施工现场。

我方在接到中标通知书后,立即组织人员检修保养机械,按批次启运机械设备,按标书要求组织机构,集中人员做好进场准备,在与业主签署协议书后,立即组织进场,确保全线按合同要求时间和监理工程师指令正式开工,主要做好下述准备工作:

3.1.1三通一平。做到路通、电通、水通、施工现场平整。

3.1.2派出专业测量队对业主所提供的交点桩线进行复核,复测工作结束后,向工程师提出水准基点复测报告、交点桩复测报告。

3.1.3根据施工进度计划,预先安排各类施工机械到场,安装调试。

3.1.4组织全体技术人员认真阅读设计文件,了解设计意图,掌握设计要求,据此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标准,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并对各类技术骨干和技工进行上岗前培训。

3.1.5编制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其内容包括详细的施工组织、现场布置、施工方案、工程进度计划、资源供应计划、资金流量计划、技术组织措施及监理、业主要求完善的各种计划和措施等。

3.1.6租用临时工程用地,修建临时设施。

3.1.7建立工地试验室,试验室具备进行土工试验、砂石、水泥试验、沥青材料常规检测、验收等全部试验能力,使之达到乙级试验室标准。

3.1.8试验人员对用于施工的原材料取样试验,同时进行各种配合比试验,将结果整理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本项目线路均沿老路布设,施工通车便道使用老路。预制场、拌合场、路基料场等处修建临时料场便道以扩大通行能力,满足施工需要。

3.2.2.1项目经理部:设在K5+500段大坝村,租赁住房,并配备现代化办公设备(包括电脑、软件、绘图仪器、测量仪器交通工具等),按业主要求实行现代化办公。

3.2.2.2施工队住房:租赁住房,沿工程线路自建帐篷,选在交通、饮用水、上下班均较方便、地域宽阔处,注重环境保护,尽量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干扰。

在项目经理部按要求设置检测仪器机具配套齐全的中心试验室。以满足监理工程师要求和本合同工程质量检测需要,进行本合同工程的质量检测,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质量。同时在预制场设置工地试验站,配备所需的检测设备。

为确保工期和工程质量,本合同段拟设水泥混凝土预制工程集中预制场1处,设于K6+400右50m处,主要负责涵洞盖板及预制块的预制。

预制场旁修建材料库、机械配件库、油料库、小型施工机具库、机车修理车间等临时设施。水泥库和钢材库地面设防湿层,屋顶加盖棚布。

建在预制场旁,占地10000m2,料场场地整平后硬化处理。

其中办公生活区占地500m2,堆料场及拌和场占地7000m2,料场场地采用15cm水泥稳定碎石作硬化处理。生产、生活区分开布置。

本路段沿线有电网,用电方便,施工用电可从沿线电网接入,但需架设临时电力线。各施工队及施工点配备发电机自发电,保证施工生活用电。

本合同段沿线均有水源,常年水量充沛、水质清澈、无腐蚀性,可作为生活和工程用水,运输条件方便。

3.4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及任务划分

通过现场考查,结合本工程的特点,现结合工程量分布和总体施工方案的要求,对施工平面总体布置设想如下:

3.4.1项目经理部设置

为了方便施工组织,加强现场实施和协调管理,便于对各工程项目和难点工程项目的督促、指导,项目经理部设在K5+500段巴音布鲁克镇,租赁住房。

3.4.2路基施工队设置

配置2个路基施工队分别从路线起点、终点全面展开施工。机构布点如下:

3.4.2.1路基施工一队:主要负责K0+000~K5+000段的路基开挖、填筑,桥涵基础开挖、平交土方工程及路面垫层等工程施工。驻地设置在K2+500处,租赁住房。

3.4.2.2路基施工二队:主要负责K5+000~K10+547.3125段的路基开挖、填筑,桥涵基础开挖及路面垫层等工程施工。驻地设置在K7+700处,自建临时住房。

配齐工程技术人员及各类技工。各施工队配备设备齐全(见机械设备计划表)

3.4.3涵洞施工队设置

全线共布设涵洞24道(新建涵洞13道,原涵加长利用11道),拟配置3个涵洞施工队,涵洞一队负责从起点开始七道新建涵洞施工;涵洞二队负责后六道新建涵洞施工;涵洞三队负责全线十一道涵洞加长利用施工;各队自建临时住房,并在施工点搭建临时工棚。配齐工程技术人员及各类技工。各施工队配备设备齐全(见机械设备计划表)。

3.4.4路面基层施工队设置

拟配置路面基层施工队1个。主要负责全线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驻地设在拌合站。

配齐工程技术人员及各类技工。施工队配备设备齐全(见机械设备计划表)。

3.4.5面层施工队设置

拟配置面层施工队1个。主要负责全线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驻地设在拌合站。

配齐工程技术人员及各类技工。施工队配备设备齐全(见机械设备计划表)。

3.4.6防护工程施工队设置

拟配置防护工程施工队2个。主要负责全线路基、路面排水、防护工程的施工,驻地分别跟随路基施工队。

配齐工程技术人员及各类技工。施工队配备设备齐全(见机械设备计划表)。

3.4.7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施工队设置

拟配置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施工队1个。主要负责全线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施工。

配齐工程技术人员及各类技工。施工队配备设备齐全(见机械设备计划表)。

3.5施工人员及组织机构

为确保在合同期内向业主交付满意的工程产品,我部计划在中标后成立项目经理部,精心选配行政管理、技术人员和施工队伍,经理部下设工程技术科、工程质检科、计划科、财务科、物资装备科、综合办公室,并按乙级标准建立一个中心实验室和三个工地试验站。

项目经理部是施工队伍的核心,其职能是按照业主和合同条款的要求,圆满地履行施工合同,指挥施工机械和人员在业主规定的工期内,以优良质量完成合同范围内的所有工程项目。我们将在项目内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在合同期限内,项目部各科室将按照合同条款的要求,确定以下职能并认真履行,保证工程施工正常进行。

3.5.1项目经理对外接受监理工程师和业主的一切有关工程的指令,对内则协调和指挥各施工处、队顺利完成分项工程。项目经理常住工地,不允许擅离施工现场,如有特殊情况需要离开项目经理部,必须将一切事务与权力暂时移交项目总工程师,并征得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同意。

3.5.2总工程师负责工程质量与工程施工技术,协助项目经理做好施工管理和质量管理。

3.5.3工程技术科的职能是协助总工程师解决各施工队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做好技术交底,参与工程施工管理,编制施工项目的施工方案。

3.5.5中心实验室除完成各种原材料试验检测等基本工作之外,兼负质检职能。

3.5.6计划科负责本项目合同管理,制订和下达施工计划,检查、督促各施工队,按时完成任务,每月对各施工队完成的施工任务计量计价,编制中期支付文件,并报送监理和业主,并针对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施工组织和施工任务,协助财务科做好工程成本考核与分析。

3.5.7财务科负责对项目财务管理,进行工程结算和支付,并进行工程成本考核与分析,随时提供有关报告,供项目经理进行决策。

3.5.8物资装备科负责合同段内原材料的采购和保管,以及施工装备的调度和机车设备的日常保养与维护和管理。

3.5.9办公室负责项目部内日常管理和安全保卫等工作,以及对外协调、处理与当地政府、村镇百姓的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以利于工程施工。

本合同段共投入路基施工队2个,路面基层施工队1个,路面面层施工队1个,涵洞施工队3个,防护施工队1个,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施工队1个,共计200人左右,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0人,高级、中级技术工人100人,初级技术工人50人,各作业队按照作业的时间要求进场。在施工高峰期,如果人员、设备不能满足工程需要,可以随时从我部其他的施工项目抽调补充。

3.7仪器、设备投入计划

依据招标文件的要求,结合我部机械设备实力,我们在本项目主要投入满足工程需要的机械设备和满足工程试验、检测的仪器设备。所有机械设备将在业主要求时间内进场,并做好施工前的安装调试准备工作。

3.8设备、人员动员周期

我单位在接到中标通知后,在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内与业主签订各种协议书,并立即组织发电机、平地机、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自卸汽车和施工队的先遣人员进入现场,进行施工准备工作,并迅速组织其它人员、设备在工程全面开工前全部进场。

投入本工程的人员、设备均在毕节市,3天之内,前期人员和大部分机械可进入施工现场,进行营地修建、道路整修等施工准备工作;人员、设备全部到位大约需要10天,随时可以按期开工。

3.9人员、设备、材料到施工现场的方法

投入本合同施工的主要人员、设备主要采用汽车及拖平车运输进场,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所有外购材料质量必须合格,符合有关要求,并严格执行进场检查验收制度。

a、砂、石、片石、路面用碎石:砂、砾石和粘土选用经检测合格的料场用料。运输方式采用汽车运输。

b、水泥、木材:由毕节市供应,汽车运输。

c、钢材、铝合金标志、沥青:从贵阳采购,汽车运输。

d、劳动力:可通过当地劳务市场经有关部门同意后获得。

e、其他小型材料:毕节市采购。

3.10各分项工程施工顺序

3.10.1总体施工顺序

开工后,先对全线交点桩、原地面进行复测,然后进行路基工程及桥涵工程的施工,路基工程完工后,进行路面工程施工,同时进行防护工程施工。各分项工程采取平行流水作业和交叉作业。

3.10.1主要分项工程施工顺序

3.10.1.1路基工程

路基队负责全线路基开挖、填筑以及桥涵基础开挖。分两个班组按清表、开挖、回填工序顺序流水施工。

3.10.1.2涵洞工程

涵洞施工队与路基队采取平行作业,待路基队将涵洞基坑开挖后,按基础、墙身、盖板预制、安装等顺序平行流水作业。

3.10.1.3路面垫层

路面垫层施工队分别由路基施工队担任,待路基完工交验后,按整理下承层、装运级配砾石料、摊铺、整形、碾压、验收的顺序平行流水作业。

3.10.1.4路面基层

本合同段共设一个路面基层施工队,按整理下承层、试验段铺筑、水稳料拌和运输、整形、摊铺机摊铺、碾压、养生、交验的顺序平行流水作业。

3.10.1.6路面面层

本合同段共设一个路面面层施工队,按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审批、试验段铺筑、沥青混凝土拌和及运输、摊铺机整平摊铺、碾压、交验的顺序平行流水作业。

各分项工程施工顺序详见《主要分项工程的施工工艺框图》。

3.11.1进场后的开工准备工作:计划2013年3月1日开始,所有准备工作在2013年3月10日完成。

3.11.2路基土方工程:计划2013年3月10日开工,2013年5月30日结束。

3.11.3涵洞工程:计划于2013年3月15日开工,2013年5月10日完工。

3.11.4垫层:计划于2013年5月20日开始施工,2013年6月15日结束。

3.11.5基层:计划于2013年5月20日开始备料,2013年6月10日开始施工,2013年7月20日结束。

3.11.6路面面层:计划于2013年5月20日开始备料,2013年7月20日开始施工,2013年8月30日结束。

3.11.7防护工程:计划于2013年3月15日开工,2013年5月30日完工。

3.11.8交通安全设施工程:计划于2013年8月1日开工,2013年9月1日完工。

3.11.9资料与竣工文件整理、编制始终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于2013年9月30日前全部结束。

第四章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

路基安排施工一段成型一段,并与桥涵施工相配合。个别高填路基安排先行施工。路堤施工时为了保证机械有足够的安全作业长度,每个区段最短不得少于40m。配备推土机摊铺、平地机整平,洒水车洒水,重型压路机分层碾压。

挖方路段采用挖掘机开挖,当运距小于100m时,用推土机推运,大于100m时采用装载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土方开挖时土质路堑平缓横坡地段,采用横向台阶开挖,深路堑采用分层开挖,靠近路床底层表面及边坡辅以人工开挖。

路基防护工程在保证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协调安排进行,并随路基尽早完成。

4.1.1.1路基填筑前的质量要求

路基填方材料应有一定的强度,填方材料最大粒径不超过15cm,经料场取土试验确定,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路基填料粒径。同时必须对路基填料进行颗粒分析、含水量、密实度、液限、塑限、承载比(CBR)试验和击实试验及有机质含量和易溶盐含量试验。选择路基填料应选择水稳性好,干密度大,承载能力高的砾石土,土质应均匀一致,不得混杂,保证路基各密实度的均匀性。

路基原地面清表压实后,对地质不良地段应检测原地面的承载力试验,以检测地基承载力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路基填筑前,按水平分层填筑方式进行分层,并计算其每层宽度及长度。

加强路基试验路段工作,通过试验路段确定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压路机具、碾压遍数、最佳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

做好临时排水设施和路基横向排水工作,同时做好施工期间防水措施。

4.1.1.2施工方法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地址条件、断面形式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做试验路段,其长度不小于200m。通过路基填筑试验,确定正确的压实方法,各类压实设备在最佳组合下的各自的碾压遍数、碾压速度,以及能被有效压实的松铺厚度、含水量等施工参数。

采用水平分层填筑压实方法(按已计算的水平分层数据),由最低处分层填筑碾压,分层厚度由试验段试验确定,最大松铺厚度不宜超过3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10cm。

路基填筑应根据每个运料车所装载的数量划出方格,将料卸入方格内,准确的控制每层填筑厚度。

填料摊铺整平使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进行终平,控制层面无局部的凹凸。每层摊铺的宽度,超出路堤设计宽度的30~50cm,以保证路堤边缘的压实度。

路基填筑洒水应控制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2%之内。严格控制路基压实度,路床顶面以下0—80cm压实度不小于95%,80cm—150cm压实度不小于94%,150cm以下压实度不小于92%。

碾压前向压路机手进行工前交底,其内容包括碾压范围,压实遍数,压实的速度,轮迹重叠的宽度等。根据试验路段确定的机械组合及施工参数进行压实。分段作业时在两段交接处,如不是在同时填筑,则先填筑地段人工挖台阶宽度为1m;如同时填筑则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小于2m,做到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均匀。

为了防止破坏沿线生态环境及路基填料的均匀性,必须严格控制取土坑的位置、范围及废料的处治,路基取料必须在指定取土坑取料,取土坑应为有规则几何形,每个路基分项成型且削坡多余土方必须运至取土坑后方可交验。

4.1.1.3涵洞及构造物缺口填筑

台背填土用人工配合手扶式振动夯等小型机具碾压。做到全方位压实。

回填材料分层摊铺,每层厚度不超过15cm(松铺厚度),每层压实都达到97%或满足设计图纸要求。回填土含水量应保持均匀。两侧应同时对称回填,按设计做好纵向横向排水设施,以免水从结合部渗入路基造成病害。

4.1.1.4路基横向半填半挖

(1).填方地段应按图纸要求分层填筑,以免因填筑不当而出现纵向裂缝。

(3).从低处向高处分层摊铺碾压,要注意填挖交接处的拼接,碾压做到密实无拼痕。

(4).每层施工结束,必须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上挖方端面的开挖,在挖方中非适用材料必须废弃,严禁填在半填断面内。

施工前对地质进行详细调查,重点勘测路堑不良地质情况,据此采取施工措施和技术措施。

开挖前首先做好堑顶的排水设施,保证排水系统通畅,在整个施工期间,始终保证路基排水通畅。

土质路堑平缓横坡地段,采用横向台阶开挖,深路堑采用分层开挖,靠近基低表面及边坡辅以人工开挖。挖土时从上往下进行,且尽可能按照土的自然层次进行,以保证填料土层的均匀性。不乱挖和超挖,严禁用爆破法施工或掏洞取土。

4.1.3路基、路面排水工程施工

路基排水沟槽采用人工开挖;分段施工,在分段路基成型后集中力量施工,每一阶路堑施工完毕即整修边坡并施工。

开工前对工程所入位置的原地面进行复测,以核实图纸上结构物尺寸、形状和基底标高是否符合,复测结果应作详细记录,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施工。

浆砌片石采用挂线、坐浆法进行砌筑,施工时拉线要紧,做到砌石表面平顺、排水流畅,施工完毕按设计要求对砌缝进行勾缝,使其线型平顺美观。砂浆机拌,人工支砌。

(1).做好施工前的放样测量工作,按设计图纸要求确定埋置深度,石基不小于20cm,土基不小于60cm。

(2).外侧模板采用组合式钢模板,内模铺设PVC板。并在模板上定好顶面高程位置,做好标记。

(3).施工采用现场浇注的方式进行的。混凝土采用机械搅拌,小型车运输进行灌注,振捣棒捣固。,人工振捣。

(4).混凝土拌和时必须严格控制配合比,采用集中拌和,坍落度应控制在3cm以内,混凝土浇筑时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不能在模板内和利用振捣器使混凝土长距离流动或运送混凝土,以至引起离析,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每处振动完毕后应边振动边缓缓提出振捣棒,以免产生空洞,严格控制振捣时间,防止漏振及过振现象。加强砼的养生工作,浇筑完砼及时覆盖,采用滴灌方法养生,必须保证砼养生时间不小于7天。

本合同段设涵洞24道,根据招标文件及设计图纸有关内容,本工程采取现场砌筑的方案,组织多个施工班组进行施工。基础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整修基底及边坡;砂浆采用现场搅拌机拌合;盖板在预制场集中预制,用汽车运至现场,吊车吊运安装就位。

4.2.1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4.2.1.1涵洞砌筑工程施工

b.所用的水泥、砂和水的质量必须符合图纸及规范要求,按规定的配合比施工。

c.砌块错缝、坐浆挤紧,嵌缝料和砂浆饱满,无空洞、宽缝、大堆积砂浆填缝和假缝。

d.砌体表面平整,砌缝无裂隙,勾缝平顺,无开裂和脱落现象。

坚决执行工序交验手续,确保涵洞工程质量一次性检验合格率达到l00%。

4.2.1.2涵洞回填

为保障公路建成后行车平稳,安全,舒适,杜绝工程中出现桥(涵)头跳车的质量通病,结合项目的特点,特制定台背回填质量控制措施:

a、严格控制台背回填施工程序

未对桥涵隐蔽部分进行防腐处理,不得对结构物(桥涵)进行台背回填。未经监理工程师许可,不得对结构物(桥涵)进行台背回填。桥涵未形成矩形四角受力结构(必须在支撑粱及盖板安装且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不得进行台背回填。台背回填必须做好及时排水,基坑的积水必须及时排出,不得在水中进行回填施工。台背回填应两个(侧)台身同时对称填筑,同时在两侧(河底铺砌以下还包括内侧)对称回填,特别要防止对结构物形成单侧施压。

b、严格控制台背回填原材料的质量

c、严格控制台背回填施工质量

台背填土必须分层填筑,每层松铺厚度不得超过15cm,每填一层,碾压一层,检测一层,压实度经监理工程师检测合格方可填筑下一层。检查频率(每侧)每100m以下检验2个点,100m以上按每50m。检验1个点,必须点点合格。为确保台背填筑压实度满足不下沉的要求(达到设计和规范的要求),台背填筑压实度应比一般路堤提高2%,其压实度不小于97%。台背回填必须做到全方位压实,承包人应配备足够的满足压实碾压机具和用于角落的小型压实设备。严禁桥涵基础超挖倒填虚土。在暗涵板顶填土时,第一层的最小摊铺厚度不得小于30cm.当板顶填土高度不足50cm,严禁采用振动式碾压设备进行碾压。台背回填必须建立登卡制度(桥(涵)台背回填管理卡),台背回填必须责任到人。台背回填填方内的边坡必须挖成台阶状,每层台阶高度不超过20cm,台背填土底部最小宽度距基础边缘不小于200cm,回填边坡为1:1(或执行设计文件)。在台背回填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填筑速度,防止路堤失稳。

d、制定检查制度,落实检查措施,严格检测控制台背回填

对结构物台背回填做到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旁站监理。监理工程师对结构物台背回填必须做到每层进行检测压实度。监理工程师应制定台背回填检查监控措施,必须定人定岗。驻地监理必须对台背回填进行定期抽检,抽检频率不低于l0%。必须对台背回填进行不定期抽检。

4.2.1.6其他附属工程

其他附属工程混凝土采用现场机械搅拌,小自卸车运输进行灌注,振捣棒捣固。

4.2.2预制构件质量控制措施

为加强对预制厂预制构件管理工作,提高预制构件的质量水平,特制定以下质量控制措施:

4.2.2.1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

a、未经检测及检测不合格的原材料(水泥、钢筋、砂石等)一律不得进场。

b、未经监理工程师检测,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得在预制厂内进行二次加工,(如石子超粒径进行筛分等),必须清出现场。

c、预制厂各种原材料必须分开堆放,采取防雨、防风沙措施。

d、光圆钢筋(I级钢筋)必须在加工前用冷拉进行调直,同时去掉圆钢筋表面锈皮。主筋焊接时两根钢筋轴心必须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时必须加强钢筋除锈工作,待安装的钢筋底部要架空,上部必须覆盖,防雨水侵蚀。

e、钢筋加工安装必须在坚固的工作台上进行,不得随地加工安装。

4.2.2.2预制前的检查控制工作、

a、预制厂的混凝土拌和必须采用集中拌合,集中拌合的机具产量每小时不小于25m3,其计量设备采用电子秤,电子秤精度需符合要求。

b、预制构件的底模必须采用钢板,(钢板厚度不小于3mm),同时钢板上必须采用长效脱模剂,不得使用废机油污染钢筋。

c、预制构件必须采用定型钢模板,钢板厚度不小于5mm,钢模板内必须使用长效脱模剂。

d、预制构件不得用卵石、碎石、碎砖、金属管、钢筋头及木块作为钢筋的垫块,必须采用预制混凝土垫块,其强度不小于相邻的混凝土强度,其厚度应是保护层的厚度,误差不得超过±3mm。

e、未经监理工程师检测的预制构件钢筋,不得浇筑混凝土。

4.2.2.3加强预制构件现场浇筑的检测力度

a、必须严格检测每车次混凝土的和易性,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得浇筑。

b、预制构件时尽可能控制温度应不超过26℃,以防止预制构件表面出现裂纹。

c、浇筑预制构件时,施工人员及机具不得在钢筋网上踩踏放置。

4.2.2.4加强预制构件的养生工作

a、预制构件浇筑后应及时覆盏,养生采用循环喷灌法养生。

b、预制盖板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75%以上才能起吊,运输。

c、预制行车道板堆放时,须采用两点搁支,不得使上、下面倒置,预制构件堆放应整齐。

d、预制构件侧面必须注明浇筑日期。

4.2.2.5加强预制构件检测评定力度

a、预制构件表面平整光洁,线条顺直,棱角分明,无翘曲现象,表面没有蜂窝、麻面、离析、坑洞、破角掉边等缺陷,且无外部粉刷的痕迹。

b、预制构件的几何尺寸(长、宽、高)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对盖板对角线误差,斜板的角度严格检测。

c、经检测不合格的预制构件必须及时造册登记,及时报废,不很个的预制构件,不得堆放。

路面垫层和基层随路基填筑半幅进行,施工时组织两个作业面,平行作业;面层待基层完工后全幅施工,基层混合料采用水稳拌合站集中拌合,自卸汽车运输,摊铺机摊铺,洒水车洒水,自行式振动压路机振动压实;沥青混合料采用拌合站拌和,自卸车运输,摊铺机摊铺,光轮及胶轮压路机碾压的方法施工。

4.3.1.1准备工作:施工前对下承层按质量验收标准进行验收,并恢复中线,直线段每20~25m设一桩,平曲线段10~15m设一桩,在两侧路面边缘外0.3~0.5m处设指示桩,并在桩上用红漆标出设计边缘及松铺厚度的位置。铺筑前,将路基面上的浮土、杂物彻底清除,并洒水湿润。

4.3.1.2摊铺:在检验合格的路床上将合格的级配砂砾底基层材料用平地机摊铺整型,摊铺后应无明显的离析现象。

4.3.1.3整平碾压:按试验段确认的压实工艺,在路基全宽范围内均匀地压实至技术规范规定的压实度。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

4.3.1.4试验:碾压完成后,应按规定的方法、频率做压实度试验,检验不合格则重新整型碾压。

4.3.2水泥稳定砂砾基层

4.3.2.1准备下承层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下承层的平整度和压实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4.3.2.2施工放样

在底基层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5~2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10~15m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并在两侧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水泥稳定砂砾基层边缘的设计高。

4.3.2.3拌和及运输

混合料采用集中拌合法施工,拌和时必须掌握下列要点:

a、粒料的最大尺寸符合规范规定。

b、配料必须准确,混合料的含水量要略大于最佳值,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后碾压时的含水量不小于最佳值(比最佳含水量大1%左右)。

c、拌和必须均匀,并注意运输时装载均匀,及时运至现场。

d、根据集料和混合料含水量的大小,及时调整加水量。

a、在铺筑段打桩挂线,以控制基层的宽度和厚度。

b、尽快将拌成的混合料,用自卸汽车运送到铺筑现场,装车时控制每车料的数量基本相同。

c、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一次摊铺半幅成型。

4.3.2.5整形、碾压

混合料摊铺完成后,立即用12t以上振动压路机碾压。碾压时控制车速,由边向中、由低向高碾压,直至达到所规定的压实度。

在碾压过程中,基层表面始终保持潮湿,如表层水蒸发较快,及时补洒少量的水。

4.3.2.6横缝处理

a、用人工将末端混合料整型,横缝必须垂直整齐,紧靠混合料放两根方木,方木的高度与混合料的压实厚度相同,整平紧靠方木的混合料。

b、方木另一侧用砂砾回填约30cm长,其高度略高出方木2cm左右。

c、将混合料碾压密实。

d、第二天重新摊铺混合料之前,将砂砾和方木除去,将下承层顶面清扫干净后,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

4.3.2.7养生及交通管制

水稳层碾压完成后,立即进行养生。为保证养生期间始终保持表面潮湿,基层表面充分洒水,养生期内将封闭半幅交通,除洒水车外任何车辆不得通行。

4.3.3.1透层采用乳化沥青,在施工前,应将基层表面浮土,杂物清扫干净,而且石子外露面不少于60%,以保证沥青层与基层紧密联接,基层表面应均匀洒布透层沥青。

4.3.3.2施工时应在风速适度时喷洒。气温不低于10℃;沥青用量为0.3~0.6L/m2某10kv电缆工程电气施工组织设计,应通过试洒来确定并及时检测。

4.3.4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

4.3.4.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沥青质量应符合有关技术指标要求。现就中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配合比设计叙述如下:

b、生产配合比设计:根据批复的目标配合比调整冷料仓的进料比例,检查二次筛分筛网尺寸,振动筛的倾角及振动强度,从二次筛分后进入热料仓的各矿料中取样筛分,再进行图解法和计算机验算,确定各料仓的合成比例,使合成级配接近级配范围中值,取用目标配合比批复的最佳沥青用量±0.3%,共三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检测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最后综合确定生产配合比,待批复后输入拌合楼控制室计算机内。

c、标准配合比确定:拌和楼采用生产配合比拌料,铺筑试验路,用拌和站生产的沥青混和料和试验路上钻取的芯样进行马歇尔试验检验,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后,确定为标准配合比。待监理工程师批复后输入拌和楼主控室计算机内烟囱施工方案,并以此配合比作为控制规模施工的依据和质量检验的标准。

4.3.4.2沥青混凝土面层试验路段

在沥青混和料生产配合比批复后,铺筑不少于200m长的试验路,在试验路铺筑前,对基层表面的收缩裂缝按监理工程师同意的方法进行处置,通过试验路铺筑验证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的适用性,试验路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总结出温度参数、碾压工艺、摊铺机速度、混合料拌和时间、运输能力、压实系数、接缝工艺、并检查运料车辆的覆盖保温措施是否适用,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钻芯试验总结出混合料标准配合比。总结出详细的总结报告上报监理单位,待批复后开始规模施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