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大桥深基坑承台施工方案

XXX大桥深基坑承台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450.56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XXX大桥深基坑承台施工方案

一、 工程概况及编制依据 3

1.1工程范围及主要结构参数 3

1.2工程自然环境及地理特征 3

DB5115/T 21-2020 公共厕所运行管理规范二、 总体施工方案 4

2.1承台开挖及防护 4

三、施工组织及施工工期安排 7

3.1施工组织机构 7

3.3施工组织计划 9

3.3.1人员配置表 9

3.3.2、机械设备配置表 9

四、施工方法及施工措施 10

4.2凿除桩头、桩基检测 10

4.4钢筋制作及安装 11

4.6承台混凝土灌注 13

4.7承台混凝土养护 14

4.10桩基承台质量标准 15

4.11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15

4.12综合接地 16

4.13承台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16

五、质量保证措施 17

5.1质量管理依据 17

5.2质量管理方针 17

5.3质量保证措施 17

5.3.1工程质量保证总体措施 17

5.3.2加强施工前的质量控制工作 17

5.3.3做好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 18

5.3.4做好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 19

5.3.5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控制 19

5.3.6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试验检测 19

5.3.7保证施工中的资料完整齐全 20

5.3.8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21

5.4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 22

5.4.1砼浇注过程中泡水,影响砼质量 22

5.4.2大体积砼表面龟裂 22

5.4.3砼表面有蜂窝、麻面、气孔 22

5.4.4砼漏浆、表面污染及平整度差 22

5.4.5钢筋接头设置不符合要求 22

5.4.6钢筋间距不一、保护层厚度不足 23

六、安全管理措施 23

6.2安全保证体系 23

6.2.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23

6.2.2安全保证体系 24

6.3安全保证措施 27

6.3.1基坑开挖安全技术措施 27

6.3.2承台施工安全措施 27

6.3.3现场布置的安全技术措施 27

6.3.4施工机械的安全控制措施 28

6.3.5施工用电安全措施 29

6.3.6防火安全措施 29

6.4.1组织结构 29

6.4.2救援器材、设备、车辆等落实 30

6.4.3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 30

6.4.4应急救援的培训与演练 33

七、环保、水保措施 34

7.1环保、水保目标 34

7.2环保、水保组织措施 34

7.3环保、水保制度措施 35

7.4环保、水保技术措施 35

7.4.1避免废水、泥浆排放的措施 35

7.4.3避免扬尘及有害气体的措施 36

7.4.4施工噪音控制措施 36

7.5临时工程使用后的恢复 37

8.1文明施工目标 37

8.2施工现场管理 37

8.3现场机械管理 38

8.4现场物资管理 38

九、雨季、夏季施工措施 39

9.1、雨季施工措施 39

9.2、夏季施工措施 39

北峪河特大桥深基坑承台施工方案

1.1工程范围及主要结构参数

北峪河特大桥起讫里程为DK362+100.31~DK362+598.72,中心里程为DK362+348.84。本深基坑承台施工段属北峪河大桥6#~9#墩,孔跨布置形式为(60+96+60)m连续梁,里程段落为DK362+285.15~DK362+502.85。本连续梁7#、8#墩上跨省道S205,跨越处新建兰渝铁路里程为DK362+390,交叉角度为47º;省道S205路面为沥青路面,路面宽度12m。6#承台埋设4m,7#承台埋设5m~6m,8#承台埋深6m,9#承台埋深5m,其中8#承台右侧滨临S205省道。

北峪河6#~9#承台结构尺寸为6#为10.6m×13.4m×4m,7#为双层承台,下承台尺寸为11.6m×16.6m×3m,8#为双层承台下承台尺寸为12.2m×18.6m×3m,9#承台尺寸为10.6m×13.4m×4m。承台混凝土方量最大为680.76m³,最小方量为568.2m³,承台采用C35钢筋混凝土。

1.2工程自然环境及地理特征

桥址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冲积粉质粘土,粉土、砂质黄土、细砂、细圆砾土、细角砾土、粗圆砾土、卵石土、漂石土、块石土,坡积细角砾土;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粉质粘土、砂质黄土、细圆砾土、细角砾土、粗圆砾土、卵石土,碎石土、块石土,风积砂质黄土,下伏基岩为志留系中上统千枚岩。

1、施工现场调查情况见如上所述

2、《兰渝铁路施工图设计文件》

3、《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4、《客货共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3-2008);

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因承台所处地质位置较好,6#承台第一层为人工回填土厚度为

北峪河特大桥6#,7#,9#承台开挖示意图

8#墩中心里程为DK362+442,承台一角伸入205省道人行道(见附图1),承台施工时需占用人行道。开挖承台时将对边线放宽1m进行放坡开挖,为保证施工和人行道不受大的损坏靠人行道侧放坡开挖坡度为1:0.15。为确保施工安全对靠近人行道侧的开挖坡面用浆砌片石进行砌筑,对施工范围内的人行道进行安全隔离防护(具体见附图1、2)。

钢筋采用集中加工,现场绑扎。模板采用大块钢模,承台模板支撑方式为外加固。砼采用搅拌站集中搅拌、砼运输车运输、砼泵车浇注或导流槽辅助下料、插入式振捣器及平板振动器振捣、水平分层浇筑的施工方法。

承台施工时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采取安装冷却管降温。

三、施工组织及施工工期安排

刘平卫、魏垂龙、吕靠振、宋志强

3.3.2、机械设备配置表

四、施工方法及施工措施

桩身砼达到一定的强度后进行基坑开挖。在基坑开挖线以外5m处设置纵横向截水沟将地表水排入天然水沟。基坑排水采取在基坑四周设排水沟及集水坑,并由专人负责排除基坑积水,严禁积水浸泡基坑。

采用挖掘机放坡开挖,坑底预留30cm人工清底。并根据地质情况,设置木桩或钢管桩等临时支护措施,防止边坡坍塌。

4.2凿除桩头、桩基检测

破桩头前,应在桩体侧面用红油漆标注高程线,以防桩头被多凿,造成桩顶伸入承台内高度不够。破除桩头时应用采用空压机结合人工凿除,上部采用空压机凿除,下部留有10~20cm由人工进行凿除。凿除过程中保证不扰动设计桩顶以下的桩身砼。严禁用挖掘机或铲车将桩头强行拉断,以免破坏主筋。将伸入承台的桩身钢筋清理整修成设计形状,复测桩顶高程,进行桩基检测。

桩头凿完后应报与监理验收,并经超声波等各种检测合格后方可浇筑砼垫层。

⑴承台基底采用混凝土垫层,垫层顶面应达到承台底设计标高。

⑵基坑垫层周围设置排水沟和汇水井,并根据渗水量选择水泵出水量及台数,确保承台底不积水。

⑶为了避免基坑坑壁坍塌,基坑开挖完成后应尽快绑扎钢筋、灌注混凝土。

⑴运抵工地的钢筋均应附有制造厂家的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钢筋必须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⑵钢筋存放地面时垫高不低于15厘米,不同规格分堆存放,并设以标志,防止混杂与污染。

⑶根据设计图纸,做出钢筋下料单,工班根据下料加工。下料时要根据钢筋编号和供应钢筋的尺寸,统筹安排,以减少钢筋的损耗。

⑷成型钢筋制作时,应按设计图纸或下料单在平台上放大样后再进行弯制。

⑸钢筋接长采用电弧焊,接头错开1/2布置,搭接焊焊缝长度:单面焊10d,双面焊5d(d为钢筋直径)。焊接接头间距应大于35d且不小于50cm。

⑹多层钢筋之间应用钢筋支撑,间距不大于2m。确保多层钢筋网片的整体刚度。墩身预埋钢筋安装时,应作定位框架,以确保墩身预埋筋位置准确、稳固;

⑺为保证有足够的保护层,必须设置混凝土垫块,垫块与钢筋扎紧,相互错开;

⑻钢筋加工及安装允许偏差:

钢筋安装、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

绑扎骨架:±20;焊接骨架:±10

30(加工偏差±20mm包括在内)

+10、-5;(C≥35mm)

安装钢筋过程中,根据要求安装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的设置方法、材料规格,设置位置及数量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

⑽承台施工前将墩身预埋钢筋布置完成,墩身钢筋位置与预埋深度均应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砼浇筑。

⑴模板采用钢模,其材质质量和结构必须符合施工工艺及设计要求。

⑵模板安装必须稳固牢靠,接缝严密,不得漏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浇筑混凝土前,承台内的积水和杂物应清理干净。

深基坑承台施工时设置冷却管法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每层循环冷却水管被灌注的混凝土覆盖并振捣完毕,即可在该层循环冷却水管内通水。冷却管安装时保持管道通畅,接头可靠不漏水,使用前进行通水试验。

采用泵送混凝土灌注,在灌注过程中应严格按泵送工艺进行,避免混凝土出现离析。混凝土拌合严格按施工配合比配料,砂、石、水泥、水及外加剂等原材料必须经过质量检验并符合要求,计量要准确,保证混凝土拌合时间。

混凝土分层连续灌注,分层厚度宜为30cm左右,分层间隔灌注时间不得超过试验所确定的混凝土初凝时间。

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为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30℃以内,可采取以下措施:高温季节用凉棚或盖草袋遮盖,尽量避开阳光直射;用河水冲洗石料,降低石料温度;泵送管用湿草袋包裹防晒;在拌合水中掺入适量的冰块。

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深度超过每层的接触面一定深度,保证下层在初凝前再进行一次振捣,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密实度,防止漏振,也不能过振,确保质量良好。振捣时,振动棒垂直插入,快插慢拔,其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即45~60cm。振捣时插点均匀,成行或交错式前进,以免过振或漏振,振棒振动时间约20~30s,每一次振动完毕后,边振动边徐徐拔出振动棒。混凝土以不再下沉、无气泡冒出、表面泛光为度,防止过振、漏振,振捣时注意不碰松模板或使钢筋移位。

在承台混凝土灌注完毕后,开始抹面收浆,待混凝土初凝后用二层草袋一层尼龙薄膜覆盖,进行蓄热养护,以保证承台表面温度不至于变化过大,减少承台中心与表面的温度差。

在混凝土凝结过程中将产生大量水化热,为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将预先设置的冷却水管投入运行降低混凝土内温度,始终使承台中心及表面温度差控制在20℃以下。

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后,要及时养护防止出现裂纹。混凝土采用保湿蓄热法养护,即在构件四周及表面覆盖帆布或草袋,用冷却管流出的水进行养护。经常浇水,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通过调节冷却水管进出水流量和流速,可有效地提高混凝土内部降温效率,控制温差,缩短混凝土养护时间。

养护效果可直接从事先预埋在混凝土中的温度传感器来观察,以使整个养护过程处于监控之中。

承台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Mpa后即可拆模,按照先装后拆、后装先拆的原则逐块拆除,拆模时严禁抛扔,拆除的模板应及时修整、磨光并涂油。

在基础脱模验收合格后及早进行基坑回填。墩台基础回填原状土,当基坑积水时,应将积水排除,清淤后回填。

4.10桩基承台质量标准

承台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表面应平整光滑,不得有蜂窝、麻面和露筋,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设计要求。承台各部位偏差见下表。

前、后、左、右边缘距设计中心线尺寸

4.11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1)合理选择原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2)混凝土结构内部埋设冷却水管和测温点,通过冷却水循环,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减小内表温差,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25℃。通过测温点温度测量,掌握混凝土内部各测温点温度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冷却水的流量,控制温差。

(3)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高温季节施工时,可采用低温水拌制混凝土,并采取对骨料进行喷水降温或塔棚遮盖,对混凝土运输机具进行保温防晒等措施,降低混凝土的拌合温度,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30℃以内。

(4)采取薄层浇灌,合理分层(30cm左右),全断面连续浇灌,一次成型,但应控制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尽量减小新老混凝土的温差,提高新混凝土的抗裂强度,防止老混凝土对新混凝土过大的约束而产生断面通缝。

(5)加强保温、保湿养护,延缓降温速率,防止混凝土表面干裂。养护期间,不得中断冷却水及养护用水的供应,要加强施工中的温度监测和管理,及时调整保温及养护措施。保温养护措施可采取在混凝土面表面覆盖2层草袋并加盖一层尼龙薄膜或在混凝土表面蓄水加热保温等办法进行。

(6)优化施工组织方案,严格施工工艺,加强施工管理,从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的拌制、浇注,到承台混凝土灌注结束后的养护等各项工序都要有专人负责,层层严格把关,严肃施工纪律,加强质量意识。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

承台综合接地采用环接形式,即各桩基之间相互贯通连接。接地钢筋采用直径不小于16mm的钢筋,焊接部位要求焊缝饱满、可靠,单面焊焊缝长度不小于100mm,双面焊焊缝长度不小于55mm,交叉焊接要用“L”型钢筋搭接。承台接地钢筋外接墩身部分用红油漆标示。

4.13承台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1、国家和铁道部正式颁布的各项有关铁路工程建设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管理办法等。

2、经批准的有关本工程的设计文件(含变更设计)、施工组织设计。

3、局下发的《质量自控体系》及指挥部编制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等相应的管理性文件。

科学管理、系统控制;严格标准、落实责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技术创新,信誉至上。

5.3.1工程质量保证总体措施

本工程将以项目部的形式建立组织严密完善的职能管理机构,依据分工负责,互相协调的管理原则,将质量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证在整个工程施工生产过程中,质量保证体系持续有效运行。

5.3.2加强施工前的质量控制工作

①施工前邀请设计部门进行设计交底;总工程师组织技术人员认真会审图纸,切实了解和掌握工程的要求及施工技术标准。

②根据工程的要求和特点,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制实施性施工方案,严格按照本单位质量体系程序文件的要求,编制施工计划,配置合理的资源,施工过程控制重点抓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施工工艺、检测及检验、施工环境,以满足施工要求。并根据施工的技术要求,对施工中关键工序及特殊过程,制定详尽的施工方案,编写施工工艺及作业指导书,以保证该工程的质量达到要求。

③若工程施工时因客观原因发生变化,要及时对已制定的施工方案和有关程序进行修订和变更,并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控制程序的要求,报送监理和业主论证审批后,方可实施,确保程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做好变更后的标识和记录工作。

④开工前要做好各部位、工序的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按照公司质量体系文件规定的内容做好技术交底,按照三级技术交底的要求,使各级施工人员清楚地掌握将要进行施工的工程部位、工序、施工工艺和技术规范要求,对特殊和重点部位要真正做到心中有数,确保施工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5.3.3做好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

①配齐满足工程施工需要的人力资源。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类施工人员学习,进行必要的施工前岗位培训以保证工程施工的技术要求,特种作业人员持有效操作证,技术人员、组织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本工程的技术、工艺要求,了解工程的特点和现场情况,以确保工程施工能正常运转。

②配齐满足工程施工需要的各类设备。自有设备必须经检修、试机合格后,方能进场施工,外租设备在进场前,要进行检验和认可,证明能满足工程施工需要后,方可进行施工。保证各类设备在施工中的过程能力,满足整个工程施工的需要。

③工程施工实行现场标牌管理,标示牌上注明分项工程作业内容、简要工艺和质量要求、施工及质量负责人姓名等。

④对已经认可适宜的施工方案、技术参数和指标进行严密的监视和控制,保证在具体施工操作过程中,能够实现业主的期望。

⑤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操作规程,高起点、高质量地做好每一道工序的“第一”。

⑥合理的施工进度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必要手段之一,我们将对施工进度进行合理的计划和实施,通过节点控制、工期中间排序法等现代施工管理方法,在业主要求的工期内,将施工进度控制在最合理、最便于质量控制的节奏上,确保实现优质、高效、低成本的目。

5.3.4做好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

采购的材料,必须先对分供方在供货质量、信誉、供货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选择质量高、信誉好的合格承包方。

按质量体系标准和要求,在进货、检验、试验、进仓、登记、标识、使用等全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执行《进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等文件要求,从采购的第一程序开始,层层把关,确保材料质量。

做好各种材料的质量记录和资料的整理与保存工作,做到合格证、质保书、验收单据齐全,确保其可追溯和完整性。

5.3.5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控制

为保证施工高质量顺利进行,应采取周密措施,动用多种手段进行工程测量。采取GPS、全站仪、经伟仪、水准测量四者相互结合的测量实施原则,充分利用四种测量手段优势互补的特点,互相检验,形成有机的整体系统,采取严密措施,保证工程各环节万无一失。

测量是整个工程的基础,我们将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中对测量质量控制的要求,执行从放线到竣工的“一条龙”质量控制程序,严格执行复核制度、交底签认制度、向监理工程师报批制度,以“放准,勤复,点、线、面通盘控制”的方法,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无误,并做好测量原始记录的保存归档工作。

5.3.6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试验检测

工程使用的各种原材料严格执行先检验后使用的程序,不合格的原材料杜绝进场及使用。严把料源选择关和使用过程控制关。

对于试验室检测试验的原材料,待原材料进场后,由物资部门组织试验人员严格按规范要求的频率、方法取样进行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证明该原材料为合格品后方能使用。

凝土浇注之前应测定砂石材料的含水量,正确换算施工配合比。在浇注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按照规范要求制取试件用作施工控制和质量评定。

通过严把过程检验和试验关,保证工程施工的每一段、每个部位的质量在施工的过程中受到控制。严格按照《过程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的内容和要求保证三级检验制度的效能,及时组织质检员、施工人员和有关技术人员对各工序进行自检,并按检验点分类和按有关规程规范进行检验、试验、标识和记录,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研究分析,订出纠正和预防措施,且确保达到其实施效果。

5.3.7保证施工中的资料完整齐全

根据工程验收和本单位质量体系对工程竣工资料和施工管理控制资料的要求,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保存、归档工作,确保工程竣工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5.3.8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5.4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

5.4.1砼浇注过程中泡水,影响砼质量

主要原因:砼浇注部位排水措施不完善。

防治对策:砼浇注前对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确保砼浇注过程中不受水浸泡而影响强度。

5.4.2大体积砼表面龟裂

主要原因:收缩裂缝;温差裂缝;养护方法不当,养护不及时,养护时间不够。水泥安定性差。

防治对策:优选水泥,优化配合比;掺入缓凝型减水剂和膨胀剂T/CISA 006-2019 电站锅炉用新型奥氏体耐热钢无缝钢管.pdf,必要时掺入粉煤灰;降低砼水化热;加强砼养护和保温保湿,改善施工工艺,严格规范施工。

5.4.3砼表面有蜂窝、麻面、气孔

主要原因:砼浇注时局部漏振;模板表面不光滑,板缝漏浆,脱模剂选用不当;砼振捣方法不当、过振,局部砼产生离析;水灰比控制不当。

防治对策:合理控制振捣棒的插入间距、深度和振捣时间。表面振动器移位应能覆盖已振实部分。控制砼分层浇筑厚度。模板拼接紧密、板缝封堵严密,且选用性能良好的脱模剂;控制水灰比,清除已离析砼。

框剪高层 写字楼施工组织设计5.4.4砼漏浆、表面污染及平整度差

主要原因:模板整修不到位表面不平整,模板刚度不够;模板缝未做有效处理;模板跑模;砼坍落度过大。

防治措施:采用平整度、刚度符合要求的模板;处理好模板拼缝,采用合理的脱模剂;将模板的榫槽嵌接紧密;严格控制砼水灰比。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