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联络线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客车联络线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768.51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客车联络线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 编制依据、范围 1

1.1. 编制依据 1

1.2. 编制范围 1

长沙市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导则(长沙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18年12月)2. 路基工程概况 1

2.1. 工程概况 1

2.2. 主要施工内容 2

2.3. 土源情况 2

2.4. 控制工程 2

3. 施工总体方案 2

3.1. 施工准备 2

3.2. 施工组织机构 3

3.3. 临时工程 3

3.4. 施工测量 3

3.5. 施工试验 4

3.6. 内业资料 4

3.7. 施工程序 5

5. 施工方法及工艺 6

5.1. 原地面处理 6

5.3. 碎石垫层 7

5.4. 地基加固(CFG桩) 8

5.5. 冲击碾压 10

5.6. 土工合成材料 10

5.7. 岩溶整治 11

5.8. 基床以下路堤 14

5.10. 基床 17

5.11. 过渡段 22

5.12. 排水工程 23

6. 路基边坡防护 24

6.1. 人字型截水骨架护坡 24

6.2. 浆砌片石护坡 24

6.3. 灌草护坡 24

7. 路基相关工程及附属设施 25

7.1. 通信、信号、电力电缆槽 25

7.2. 过轨管 25

8. 工期、进度计划安排 26

9. 质量保证措施 26

9.1. 质量目标 26

9.2. 质量保证措施 26

9.3. 管理措施 26

9.4. 技术措施 27

10. 既有线施工安全目标及安全保证措施 29

10.1. 安全目标 29

10.2. 安全承诺 29

10.3. 安全保证体系 29

10.4. 安全保证措施 29

10.5. 安全管理制度 30

11. 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32

12.1. 工程施工应急管理机构 33

12.2. 工程施工应急预案 34

13. 施工环保、水保措施 34

13.1. 保护地下管线的措施 34

13.2. 环境卫生保护措施 34

13.3. 文明施工措施 37

13.4. 节约用地措施 38

14. 相关工程接口的协调沟通与配合措施 38

14.1. 与建设单位的配合措施 38

14.2. 与设计单位的配合措施 38

14.3. 与监理单位的配合措施 38

14.4. 与地方政府及沿线村民的配合协作措施 38

14.5. 相邻施工单位、前后专业的配合措施 39

14.6. 专业接口协调配合措施 39

进德上行客车联络线路基工程

(1)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的进德上行客车联络线涵洞工程相关施工图;

(2)2014年1月《湘桂铁路柳州至南宁段扩能改造工程增设柳州至进德客车联络线Ⅰ类变更设计总说明书》;

(3)现场施工调查资料;

(4)铁道部颁发的《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运[2012]280号);

(5)《南宁铁路局普速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宁铁运[2013]26号);

(6)《南宁铁路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建设工程涉及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的通知》(宁铁建函[2013]216号);

(7)《南宁铁路局高速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宁铁运[2013]225号)

(9)《客运专线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5]101号)

(10)《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16)现行铁路施工、材料、机具设备等定额

(17)国家、铁道部、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关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

湘桂铁路永州至柳州段扩能改造工程新建柳南客专上行客车联络线YLDK540+100~YLDK542+302.36段范围内的路基基底处理,地基加固,路基挖方,路基本体、基床底层、基床表层填筑,A组填料过渡段,边坡防护及站后附属等路基主体及附属工程。

柳南上行客车联络线YLDK540+100~YLDK542+302.36段按照Ⅰ级铁路120km/h速度目标值设计,全长2.2km。

2.2.1路基基床及本体

基床表层采用0.6m厚A组填料,路堑基床换填底部采用0.1m厚中粗砂夹一层复合土工膜加固。

基床底层采用不易风化的硬质岩填料进行填筑,填料的最大粒径在基床底层内不得大于20cm。

路基本体采用不易风化的硬质岩填料进行填筑,填料的最大粒径在基床底层内不得大于30cm。

在桥路、涵路间设置过渡段,过渡段采用A组填料填筑。

对路堤基底软弱处,首先将基底软土、松软土挖除,之后采用基床底层填料进行换填。

YLDK541+603.849~YLDK541+785.4段共计181.6m,该段线路以路堤通过,填方边坡最大高度约7.8m,基底采用直径Φ50cmCFG桩进行加固,CFG桩按正三角形布置,桩间距2.0m,且应打入至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强风化层。

YLDK540+310~YLDK540+600及YLDK541+603.766~YLDK542+030两段岩溶强烈发育,存在岩溶地面塌陷的条件,对路基基底有一定影响,根据“岩溶地面塌陷预测分析参考标准”评定,需要进行路基基底岩溶整治。采用钻孔注浆的方式进行整治处理。

2.2.4边坡防护及附属

边坡防护主要采用灌草护坡,人字形截水骨架护坡和浆砌片石护坡进行防护。

路基排水沟及侧沟采用C25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进行浇筑施工。

根据站后专业设计文件施工通信信号过轨管,电力过轨管,电缆槽及接触网支柱基础。

路基填筑使用的A组填料,A、B组填料全部外购,由采石场供应,经试验检测符合要求后进行填筑施工。

本段路基主要为CFG桩及路基岩溶整治为施工的控制工程。

工程开工前,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作,针对关键工序、主要技术要求、质量标准下发作业指导书,并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

(1)开工前做好设备进场、安装、调试等准备工作;

(2)对施工场地范围内所有管线进行调查核实和迁改;

(3)临近既有线施工待施工方案审批完成后,与相关设备管理单位各站段签订安全协议,并上报施工计划;

(4)对路基范围内清表后,进行测量放线工作;

(5)按本段总体平面布置提前做好供水、供电、施工便道、临时设施及材料堆放场地等布置安排,做到“三通一平”。

本段工程由中铁三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柳南客专联络线项目部负责组织监督、管理、协调工作及施工。

组织机构图详见附图一《组织机构框图》。

本段路基充分结合地形地貌、工程分布、队伍部署、任务划分,交通运输条件、用水用电条件、环境条件等因素,在满足施工需要、压缩临建规模、减少临时占地、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

临时工程主要由临时便道、栈桥等组成,纵向临时便道根据地势条件设置,确保全线贯通。

3.3.1施工运输便道

路基施工便道均设置在红线范围内,特殊条件下外移。施工便道按四级道路施工,采用泥结碎石路面结构,路基面宽4.5m,横向设单侧排水,横坡4%。便道沿线路外侧设排水沟。每隔200m设置会车道1处。

3.3.2驻地、生产、生活房屋

项目部驻地设在YLDK540+100处。驻地设办公室、职工宿舍、职工食堂、卫浴等办公生活设施;生活办公房屋统一租用当地民房,生产区统一规划、集中布置。

3.4.1平面控制网建立

施工前,建立施工测量平面导线控制网,各段分别设置控制点,并与设计院CPⅡ点联接,控制网通视条件良好、桩位稳固、放样方便。

3.4.2高程控制网建立

按设计院提供的水准点,先进行水准点复测,并报监理批准后,用已检定的精密水准仪进行引测,加密点布置在施工区域附近,按三等水准控制加密。

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测量控制网(点)进行闭合,保证各点位于同一系统。

3.4.4测量设备和人员

本段由中铁三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柳南客专联络线项目部工地试验室进行现场检测,原材料外委柳州铁路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进行检测。

试验室配置试验检测人员3人,配置如下:

工程试验室主任1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主任持有铁道部质检中心颁发的铁路工程试验工程师证书;

试验员2人。所有试验检测人员持有铁道部质检中心颁发的铁路工程试验员岗位证书。

3.6.1施工资料管理制度

施工原始资料的积累和保存由专门人员负责,及时收集、整理施工原始资料,分类归档,确保数据记录真实可靠。文件记录的移交工作由项目部负责组织,工程结束时装订成册。

3.6.2施工资料整理

文件资料按单位工程进行整理、装订、分类、编号、装盒管理。变更设计要在原图上标识,签署标识人姓名、时间,合并存放。资料签署齐全,法律手续完备,内容准确、清楚,符合规定,并履行文件收发登记手续。

文件资料应为原件,非纸质文件应与其文字说明一并归档,载体和字迹应符合耐久性的要求。各类文件资料必须及时收集、归档和保管。工程项目竣工后,填写归档文件移交清册和文件目录,项目部负责向业主办理移交。

3.6.3施工资料的收集

工程项目设计文件、施工图纸、标准设计图纸、有关协议纪要、现场核对资料、设计交底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作业指导书、变更设计方案、技术交底、施工日志、各种技术资料、记录、竣工资料、施工总结,以及设计施工规范、规则、标准手册,科技情报资料、技术活动资料(含文字、图纸及音像),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业主、设计、监理单位文件,与工程质量有关的其它资料等。文件资料应遵循材料形成规律,符合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永久土地征用,房屋征拆,通信、电力、信号等迁改,先于开工区段施工前完成。

路基施工前依据设计要求清除征地红线范围内地表杂草、腐植土、树根等,运至弃土场,并疏排地表水,防止地表水下渗。

施工前根椐设计勘探资料,对施工地段进行地质核查,如发现异常情况,迅速上报监理、业主及设计单位并配合实地勘测。

路基段施工平面控制网加密点间距为200~400m,选用全站仪进行导线测量,以附合导线为主要形式起闭于CPI、CPⅡ控制点。部分水准点与加密导线点共用。

根据设计图纸对该路基进行现场核对,发现与设计不符时及时向上级汇报。

在具备开工条件后,按照业主规定的开工程序,及时向监理单位递交单位工程开工申请报告,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回复后,组织施工。

严格按照已批准的路基施工组织设计和开工报告的要求,组织人员、机械、材料等进场,按照试验获取的参数确定可行的施工工艺,并严格执行。

在工程实施中,由试验室对路基施工材料进行抽检,保证路基所使用材料的合格,不合格产品不得进场。并对施工各工序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认真填写相关资料,报送监理单位审查。

自检合格后报检监理单位,经监理工程师对现场检查合格,同意进入下一道工序,并在相关的文件上签字后进入下一道工序。签证文件应存档。

在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按试验检测标准及时对路基工程原材、工程设备、施工半成品和施工成品进行试验检测或验收,填写相应的试验资料和原始记录,报送监理审核批准并存档。

分项工程施工完毕,及时完善质量检查表等内业资料,组织技术人员对已完的路基工程进行质量评定,报送监理签认,装订存档。

工程竣工后,经现场验收合格,移交竣工文件,办理相关手续。

施工完毕后,拆除临时工程,按照要求进行复耕。

设专人看护已完工程,张贴保护标示、标志牌,限定人员机械行走线路。

路基工程作业工区按照“统筹规划,科学组织,重点先行,分段展开,均衡生产,有序推进”的原则组织施工。施工中采用成熟的工法、工艺,不断总结、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新测试方法。

路基施工顺序:基底处理—基底加固—基床底层—基床表层—路基支挡工程、路基边坡防护工程—交工。

认真核查地质资料,按照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制定施工工艺、配置施工机具,并进行各项工艺试验,确定工艺参数。

基床以下路堤、基床底层填筑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基床表层按照验收基床底层、搅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整修“四区段”和拌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试验、休整养护“六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填料摊铺使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进行平整。

路基施工前及时完善排水系统。开挖区保持排水系统畅通,临时排水设施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并与原有排水系统相适应。

根据地形情况、岩层产状、断面形状、施工季节和环保要求,并结合土石方调配选用开挖方式。

软岩、陡坡地段的土石方工程作好施工组织策划,安排旱季施工,避开雨季。施工中采取预加固措施,并加强边坡变形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安排施工进度。

过渡段和与其连接的A、B组填料填层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分层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

支挡结构、路基防护及排水、相关工程及附属设施按照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制定施工工艺、配置施工机具,按设计施作到位。

路基原地面处理前,对地基地质资料进行核查,地基条件应符合设计要求,当不符合时,及时反馈设计院。对施工场地范围内所有管线进行调查核实和迁改。

路堤填筑前清除表层植被,挖除树根,做好临时排水设施。原地面松软表土、腐殖土清除干净,集中堆放至规定的弃土场,并采取覆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以备复耕使用。翻挖回填压实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基底平整、密实,坑穴填平碾压密实,无质量隐患。

路基需进行换填处理的段落,挖除原地面土至换填土底面标高,将基底整平压实至设计要求。当原地面起伏较大时,设置台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分层换填碾压施工。底部的开挖宽度不得小于路堤宽度加放坡宽度。

将换填范围内的土层清除干净,坑底按设计要求整平,并检查地基条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当使用机械挖除换填时,预留30~50cm的土层由人工清理。

换填范围及深度符合设计要求,施工中对需换填土层范围及深度进行核实,换填所用的填料种类、质量及分层压实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施工工艺详见附图二“换填施工工艺框图”。

换填顶面高程、横坡的允许误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沿线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

沿线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个断面

5.3.1原材质量控制及施工工艺

碎石分层填筑压实。分层厚度、压实遍数通过现场试验确定。采用自卸汽车运输,后倾法卸料,推土机摊铺,平地机平整,压路机碾压。

施工工艺详见附图三“碎石垫层施工工艺框图”。

碎石垫层施工的各项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处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5个断面

CFG桩加固范围为YLDK541+603.849~YLDK541+785.4,长181.6m。

该段线路以路堤通过,填方边坡最大高度约7.8m,本段线路以路堤通过,填方边坡最大高度约7.8m。表层局部分布人工填土、下伏膨胀土(粉质粘土)厚4~7m:灰黄等色,硬塑状,含25%左右的碎石及角砾,具有高液限,弱膨胀性,局部为粉质粘土偶夹粗角砾土;底层白云质灰岩、白云岩:浅灰色、偶加浅肉红色白云岩,中厚层状夹薄层状,质硬性脆。节理裂隙发育,延伸性好。强风化层(W3)呈灰黄色,岩芯呈角砾状,厚0~3m,局部稍厚,属Ⅳ级软石。岩体弱风化(W2),属Ⅴ级次坚石。

该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小于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1)YLDK541+603.849~YLDK541+785.4,长181.6m。基底采用直径φ50cmCFG桩加固,按正三角形布置,桩间距2.0m。CFG桩应打至白云质灰岩、白云岩(C2d)强风化层。

(2)CFG桩质量检测合格后,在桩顶铺设0.6m厚的碎石垫层夹两层80kN/m土工格栅加固。

(3)在YLDK541+620、YLDK541+680、YLDK541+750设置沉降观测断面。

(1)按照设计文件进行场地平整,达到三通一平的施工要求,做好场内外防、排水工作。

(2)详细复核设计文件,准确计算出桩顶、底标高及桩中心位置,并且进行桩位测量放样,下发技术交底给现场施工队负责人。

(3)对施工选用的原材料进行试验,选定施工配合比。

(4)按照设计文件,进行成桩工艺试验,试桩数量符合设计要求且不少于3根,确定各项施工工艺参数,并进行试桩工艺总结,以便指导全面CFG桩的施工。

(1)CFG桩采用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成桩。

(2)桩体材料:采用碎石、石屑或砂、粉煤灰、水泥加水配合而成。桩身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加优质粉煤灰(等级不低于II级)。混合料28天标准立方体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15MPa。施工前应进行室内配比试验,施工时按配合比配制混合料并进行现场成桩试验,以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

(3)为保证施工中混合料的顺利输送,施工中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坍落度控制宜采用标准为: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法为160~200mm。

(1)CFG桩的质量控制应贯穿施工的全过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每台钻机每台班随即抽取混凝土试件一组,根据抗压强度作为混合料强度判定标准。

(2)CFG桩的桩身质量、完整性应满足设计要求。应抽取不少于总桩数10%的桩,根据《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进行低应变检测,且每检验批不少于3根。

(3)在CFG桩完工后28d,在每根检测桩桩体中心处、桩长范围内钻孔取芯,观察其完整性、均匀性,取不同深度的3个试样作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抗压强度要求不小于15MPa。钻芯后的孔洞采用水泥砂浆灌注封闭。任意抽取的检验数量为施工总桩数的0.2%,且不少于3根。

(4)CFG桩的承载力检验并宜在成桩28d后进行,应采用单桩或复合地基载荷试验,CFG单桩承载力不小于320KN,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得小于180kpa。检验数量为为总桩数的0.2%,且均不应少于3根。

(5)CFG桩质量检测合格后,方可在桩顶铺设碎石夹土工格栅垫层。

5.4.6施工注意事项

(1)施工前应根据图纸对路基范围内的管线进行调查核实和迁改,对没有迁改而施工中又可能对其造成影响的管线,须注意加强施工防护。

(2)对段内地表水、地下水及施工用水水质进行取样复测。若地表水、地下水复测结果与设计不相符时,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进行再次复测。不得使用有侵蚀性水作为施工用水。

(3)CFG桩路基工点须提前施工,确保路基填筑完成后的观测时间不少于6个月,根据观测结果,分析评价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完成时间,及时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的控制要求。观测结果应纳入竣工文件。铺轨前应根据沉降观测结果对路基变形作系统评估。

(4)CFG桩施工中桩的垂直偏差不得超过1%;桩位的偏差不得大于50mm;成桩直径不得小于设计值。

(5)CFG桩施工时桩顶标高宜高出设计桩顶标高0.5m左右,截桩时应采用机械切割法。清土和截桩不得造成设计桩顶标高以下桩身断裂和桩间土扰动。

(6)CFG桩施工完成28天内不得有任何机械在上面行走。

(7)施工中产生的废水、废碴应根据当地环保要求不得随意排水、堆弃,做到文明施工。

(8)路堤填筑应严格控制填筑速率,控制标准为: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不大于1.0cm,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不大于0.5cm。若有异常,应停止填筑或暂缓填筑。

5.5.1施工方法及工艺

施工前,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及沉降量控制值进行现场试验,确定采用机械的规格及性能,冲击压实的遍数、冲击能等参数,确定质量检测方法及评价标准。

冲击压实采用拖式冲击压路机,由地基处理范围两侧开始向中心碾压,直至达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

冲击压实次数根据设计要求的压实度和沉降量控制值或现场施工时以冲击轮轮迹高差小于15mm来控制冲击压实次数。

冲击碾压的加固范围要超出路基两侧坡脚外宽度为处理深度的1/2~2/3,并不小于3m。冲击压实时均匀碾压。相邻两段冲击压实搭接长度不小于15m。冲击压实前,及时对地基适量洒水,使水份充分渗透,然后冲击碾压。冲击压实10遍左右后,用平地机大致整平,继续冲击压实。

冲击碾压完成后,表层的松土重新刮平,并用振动压路机压实。

预应力后张法张拉施工工艺安全技术交底.doc冲击压实施工的质量检测及处理效果的评价标准符合现场试验确定的结果并满足设计要求。

5.6.1施工方法及工艺

下承层整平、压实后,铺设5cm厚中粗砂保护层,按设计要求铺设土工格栅。土工格栅铺设时拉紧、展平,插钉固定,与保护层密贴,无褶皱扭曲,连接牢固,并及时用中粗砂覆盖。铺设双层土工格栅材料时,其上下层距离满足设计要求。

施工工艺详见附图四“土工格栅加筋垫层施工工艺框图”。

HGO廊道重防腐施工方案土工合成材料铺设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如下表:

沿线路纵向每100m抽样检验3个处,且每检验批不少于3处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