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外电源施工组织设计

ABC外电源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06.85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ABC外电源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

1.1、项目经理部、施工队、材料站的地址选择及设置:

1.1.1、项目经理部设在施工现场附近,交通便利,与各施工队距离较近。施工队驻地设置在其施工段附近,便于施工。材料站设置在交通便利、减少多次中转的地方,场地要求平整、开阔,便于材料的码放和发放。运输车辆一般随施工队,大型机械设备运输、转场考虑外雇车辆。各施工驻地要求水、电齐备,卫生状况良好。

2.1、工程开工前所进行的一系列施工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外部环境方面的施工现场的了解和规划;人员、机械、物资调配;办理与建设单位的现场交接手续;与建设单位指定分包方的联系沟通。内部环境方面的技术准备;施工计划准备;施工劳动力准备;主要物资材料计划,以及临时设施施工准备等工作。

2.2、工程开工前,由项目总工组织工程经理部有关技术人员认真熟悉图纸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施工工艺施工框图,参加由建设单位组织召开的设计交底、图纸会审和轴线桩交接、施工临时水电交接、施工现场勘察;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建设单位统一要求布置现场临时设施;技术质量部根据投标方案大纲编制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并向施工工长和专业施工队进行技术交底和岗前培训,同时物资部按照施工总进度计划的总体安排编制材料进场计划、设备进场计划、人员进场计划。

2.3、考察预拌混凝土供应站的资质和综合实力,选定预拌混凝土的供应厂家,根据施工图纸及现行有关规定提供预拌混凝土供应的有关技术要求。

我公司进场后需要与业主、监理单位进行现场的交接,为下一步基础、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做好准备。

2.4.1.临时设施的交接:

2.4.1.1、我公司进驻现场后,根据现场情况,并按照业主有关要求及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场地平整等工作,为搭建临时设施做好准备。同时了解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对现场临时设施的规划部署以及施工临时用水、排水和用电点的位置,根据甲方提供的现场规划在其指定办公区内对施工现场临时设施进行重新规划。

2.4.1.2、根据临时用水、排水及临时用电施工方案,完成临时用水、排水及用电管网的布设工作。

2.4.2.施工现场测量控制点的移交和建立

2.4.2.1、对勘察单位和建设单位移交的测量基准点(红线桩\水准点\标高)进行复核,并做好记录。

2.4.2.2、对工程前期业主指定分包单位的定位测量结果进行重新复核,经监理审核确认无误后正式交接测量控制点。

2.4.2.3、依据测量基准点和工程前期业主指定分包单位的测量控制网建立基础、主体结构施工测量控制网,设置工程施工的临时控制测量标桩。

2.5、建造施工暂设:

根据业主对现场临时设施的规划部署。按照施工平面图和施工设施需求量计划,完成临时暂设,划分好卫生责任区,为正式开工准备好临时用房。

2.6、组织施工机具进场:

根据需用量计划,按施工平面图要求,组织施工机械、设备和工具进场,按规定地点和方式存放,并进行相应的保养和试运转等项工作。

2.7、施工场外协调:

办理场外各种手续,特种车辆通行证;与设计、监理、设计充分沟通,建立正常的工作关系,以利日后工作的开展。

2.8、深化图纸、学习规范图集

2.8.1.图纸会审:

在工程开工前组织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熟悉、审阅图纸,将看图过程中发现图纸中存在的遗漏、相互矛盾、实际施工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存在疑问等等整理汇总到技术质量部,在设计交底会上与工程师/设计单位协商解决。

2.8.1.1、熟悉施工图纸,分专业,分部位查找列出图纸中遗漏、相互矛盾、实际施工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存在疑问的问题项,做出初步汇总。

2.8.1.2、设计图专业问题汇总,分门别类列出图纸会审清单在设计交底时向工程师/设计单位以书面的方式提出。

2.8.1.3、编辑、整理向工程师/设计单位提出各项问题、问题的答复,经其确认后下发有关施工技术人员并整理存档。

2.9、规范、图集学习:

2.9.1、将工程所需的各种规范、图集、标准、法规及新工艺等在开工前准备齐全,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学习、掌握。

2.9.2、建立健全工程经理部技术文件管理机制,严格按照公司技术工作管理办法做好各层次技术文件的编制工作。

2.9.3、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与技术交底是三个不同层次的技术文件,它们组成了指导工程施工的技术文件体系。作为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以及工长、技术员向操作班组做技术交底的依据,技术文件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层次分明、贯彻始终。

本工程全部设备、材料在工程承包合同签订后,材料部门组织人员按照以下原则进行材料的准备,确保工程施工的连续性。

2.10.1、材料采购采取招投标方式确定供货商,厂家必须是国家行业名录中的厂家。

2.10.2、本工程所用的材料质量都必须达到国家有关标准、规程、规范中规定的标准和设计要求,符合合同规定的相应品级和甲方代表的要求。

2.10.3、所使用的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材质证明和复检报告。

2.10.4、材料按计划采购、供应、运输,并派专人负责检查其质量。

2.10.5、制定严格的材料领用制度,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计划领用。

2.11、施工场地准备:

根据项目经理部、施工队、材料站、施工场地和运输道路的选择原则,在开工前由项目经理部组织有关人员在对现场进行调查后,选择最佳施工驻地、施工场地与运输道路。

2.11、通讯设备准备:

2.11.2、放缆时采用对讲机,保证通讯畅通。

2.12、施工力量配置:

根据本工程甲方对承包方的工期要求、总体施工方案、基本工程量和公司多年总结的综合劳动定额,计划投入一个项目经理部,下设二个施工班组,确保工程按期合格竣工。

2.13、生活设施准备:

2.13.1、保证施工驻地有合格可靠的饮水设施以及安全可靠的照明设备。

2.13.2、施工驻地、材料站、工器具码放点配备专职安全保卫人员,四周设围挡,以保证施工人员和国有财产的安全。

2.13.3、现场及驻地防火设施齐全。

2.13.4、保证驻地环境和饮食卫生良好,使施工人员有良好的工作及休息环境。

本工程施工工序为:开工前准备阶段→施工测量→基坑开挖→土建工程制作→设备安装→电缆敷设→端头制作→电缆及设备试验→竣工。

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合理调整人员结构,做到经济、合理、高效。

四、各分项工程和特殊工序施工方法

4.1.1、施工设备材料存放区,施工现场临时电源,运输通道,运输机器具的建立、消防设施、施工作业场地等由项目经理部负责总体布置及检查。

4.1.2、施工器具及所需物资码放整齐有序,并有必要的标示。

4.1.3、施工现场的布置应整齐美观,保证必要的施工通道和施工人员作业时所需要的工作环境。

4.1.4、施工现场应按要求在适当位置布置一定的消防器材,设置必要标志。

4.2、施工测控量::

4.2.1、测量施工准备:

作为工程施工的基准—测量工作的准确度将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测量工作将作为本工程结构施工的首要工作进行控制,为此我们将组建精良的测量队伍,配备先进的测量仪器,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并辅助以计算机进行计算、绘图,保证测量工作高精度、高效率的完成。

(2)本工程测量队由技术组、测量组和验线组三部分组成:技术组负责测量方案编制、编制作业指导书、测量内业资料管理工作;测量组负责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的测设与校核,施工期间的竖向投测控制线、楼层放线、水平控制线等日常测量工作;验线组负责各项测量放线的检查验收工作。

(3)为了保证测量队伍的整体技术业务素质,由技术质量部部长兼任测量队队长,安排技师1名,中级工1名负责具体的测量工作,所有人员均持证上岗。

(1)开工前制定科学的测量方案,经项目总工程师签认后,报监理审批;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测量方案进行工程定位、规划验线、基槽验线、放线等工作。

(2)施工用测量仪器严格按照有关规程及GB/T19001-2000标准要求进行检定,并建立测量设备台帐:经纬仪、水准仪、垂准仪及50m钢尺等强检类计量设备需经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检定单位进行检定;对于测力计量、盒尺、水平尺等非强检类计量设备按照国家标准及本企业的相关规定进行自检;对于在检定期内的经纬仪、水准仪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自检,确保测量仪器的精度。

D.图纸校核及定位依据校测

(1)总平面图的校核,内容包括:建筑用地红线桩的坐标、角度和距离的校核;建筑物定位依据及定位条件的校核;竖向设计(设计高程等)校核。

(2)建筑施工图纸的校核,内容包括:建筑物轴线的几何关系;平、立、剖面及节点大样的几何尺寸。

(3)结构施工图纸的校核,内容包括:柱及梁等结构的尺寸校核;结构图与建筑图、设备图是否对应。

(4)校测业主提供的精密导线点的距离、夹角及坐标,校测水准点的高差。

4.2.2、结构及装修施工放线

(1)地下基础平面控制

.地下基础施工采用外控法,控制点位布置在每一处独立基础基槽边,便于向槽内投测。考虑到基坑放坡,控制线距离相邻轴线均为1m,可避免与结构柱发生位置冲突,且便于记忆,有利于加快放线进度。

.基坑土方挖完后进行独立基础放线。由平面控制网投测控制线,由控制线放出独立基础外边线及各轴线,进而放出基础梁线、柱线等细部线。

.地下基础放线时,均应由槽上平面控制点向下投测,由轴线控制线放出墙柱边线和门窗洞口控制线等细部线。

(2)地上结构平面控制:

地上结构施工采用内控法,内控网布置在首层楼板上,楼板施工时预埋钢板,首层楼板施工后将控制点投测到钢板上。为了保证楼层放线的精度内控点位为3个。

(1)人工清理独立基础基槽余土前,在槽壁距槽底设计标高500mm处钉小木橛,以此作为基槽清理的标高控制依据;

(2)基础垫层施工前,依据原控制点以及槽上的基准点向槽内引测标高控制桩,作为垫层标高控制的依据;

(3)基础钢筋绑扎过程中,将标高控制点投测到柱钢筋上,作为钢柱基础柱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混凝土浇筑的依据;

每次放线后,严格做好自检互检工作,并对检测值做书面记录,由放线技术人员自检合格后将施工测量记录连同测量放线报验单报验线工程师,验线工程师验线合格后报监理验线,监理签字认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4.3、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工程

4.3.1、土方施工总体概况

A.根据现场条件及施工进度计划,该工程土方施工为机械挖土,步骤及施工部署如下:找出管井±0.00标高、基础基底标高,开槽后若发现与勘察报告不符或异常情况需要通知勘查和设计人员进行处理。

B.机械挖土槽底标高高于设计标高300mm,人工配合清槽,并不得扰动基底老土。由测量人员配合抄出距槽底200mm平线,每隔2.5m打一个小木橛,在挖至接近坑底标高时,用标尺随时以小木橛上平棱校核坑底标高,检查坑边尺寸,确定坑宽标准,据此修整槽帮,最后清除坑底浮土。人工挖土的土方装入手推车,运到指定地点,集中清运。,基坑上口线3m以内不允许堆物。

C.土方挖运过程中,随时观测地下水情况,避免出现地下水及土层含水量过大对土方开挖造成不利影响。

D.土方施工设专人指挥,并在主要道口进行巡视,确保出土畅通。

A..填土采用同类土填筑,基础边留好回填土,剩余及时清运。

B.填土从最低处开始,由下向上分层铺填夯实。

C.填土预留一定的下沉高度,以备在行车、堆重或雨季交替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土体逐渐沉落密实。

(1)独立基础四周人力打夯前将填土初步整平,打夯按一定方向进行,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分层夯打。注意对混凝土垫层的保护,严禁夯坏边角。

(2)独立基础以上用蛙式打夯机,填土厚度为250mm,打夯之前对人工夯填土初步平整,打夯机依次夯打,均匀分布,不留间隙。

(3)基坑回填在四周同时进行回填与夯实。

(1)基础在夯实之后,对每层回填土的质量进行检验。采用环刀法取样测定土的干密度,求出土的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填筑上层。

(2)基坑和室内填土,每层按100~500m2取样一组;基坑和管沟回填每20~50m取样一组,但每层均不少于一组,取样部位在每层压实后的下半部。

(3)填土压实后的干密度有90%以上符合要求。

4.3.3、钢筋混凝土工程

4.3.3.1、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概况

A.混凝土结构概述及特征

本工程采用现浇混凝土筏板基础。

钢筋材料(国产)应符合中国规范GB1499、GB13013的相关要求,钢筋HPB235强度标准值=235N/mm2,钢筋HRB335强度标准值=335N/mm2,钢筋HRB400强度标准值=400N/mm2。

(1)短柱纵向钢筋和拉梁等钢筋直径≥Ф16时采用镦粗直螺纹接头连接,其他直径钢筋采用搭接连接。

受力钢筋的接头位置当采用搭接接头时,从任一接头中心至1.3倍搭接长度的区段范围内,(或当采用机械及焊接接头时在任一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35倍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以下规定:

绑扎搭接接头≤25%≤50%

机械或焊接接头≤50%不受限制

D.混凝土结构工程特点及施工难点:

地下基础钢筋密集,施工中重点做好混凝土的浇筑、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抗渗混凝土需连续浇筑。

4.3.3.2、施工流程

测量放线→垫层施工→基础放线→基础钢筋绑扎→基础支模→基础混凝土浇筑→支模→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

4.3.3.3、钢筋工程

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于结构工程质量关系很大,因此施工中强调过程控制,对钢筋分项施工进行全工序监督和全面检查,控制的重点在于锚固、接头、抗震规定、钢筋位置、保护层、审图把关等方面。

(1)本工程钢筋在场内集中加工。

(2)钢筋的下料长度和加工尺寸均采用软件计算,力求合理节约。

(3)钢筋规格、型号、品种繁多,钢筋的加工制作、领料使用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避免混用错用。加工后堆放整齐,标识明确、清晰。

B.钢筋贮运及施工方法

钢筋采用热轧I级光圆钢筋、Ⅱ级螺纹钢筋。每批钢筋进场前审查材质证明,经过外观、力学试验复检合格并申报监理认可后方可开始加工、使用。

根据工程进度计划及现场实际情况将加工成型的钢筋分期、分批运抵施工现场。场内设专用钢筋堆放场,场地平整、铺设垫木,防止钢筋变形;成型钢筋按规格、使用部位等整齐码放,挂牌标识,做到整洁清楚,一目了然。钢筋水平运输采用平板拖车或汽车。

为保证合理下料,提高钢筋成材率,从而降低成本、加快施工速度,全部钢筋加工、成型集中在现场内进行。项目技术部根据软件计算和放样结果提出钢筋加工计划,要求加工人员严格按配料尺寸和工艺要求进行下料和成型,以保证钢筋半成品的工程质量。

柱纵向钢筋和拉梁等直径≥Ф16时采用镦粗直螺纹接头连接,其他直径钢筋采用搭接连接。

钢筋除锈→钢筋调直→钢筋切断→钢筋加工成形→钢筋码放→标牌标识

钢筋生锈或粘上油泥等污物,要用钢丝刷进行人工除锈、去污。在除锈过程中,如发现锈斑现象严重并已损伤钢筋截面,或除锈后发现钢筋表面有严重的麻坑、斑点、伤蚀截面时,禁止使用。

HPB235级钢筋采用冷拉方法进行调直,冷拉率控制在4%以内(负温时相同)。粗钢筋局部弯曲可采用机械方法调直,禁止损伤钢筋。

应按照钢筋料表上的钢筋级别、直径、外形、下料长度,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进行长短搭配,统筹排料,先断长料后断短料,以尽量减少短头,减少损耗,并禁止用短尺量长料,可在工作台上加尺寸刻度并加设控制断料尺寸用的卡板,特别应注意机械连接的接头,应将钢筋端头的热轧弯头切除,并保证钢筋端头平直、圆整,无斜口、椭圆口、马蹄口。

(5)钢筋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HPB235级钢筋末端作180°弯钩,弯弧内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后平直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HRB335级受力钢筋末端作135°弯钩时,弯弧内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平直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做≤90°弯折时,弯弧内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

箍筋的末端均应做弯钩,弯折角度为135°,弯后平直段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加工好的钢筋应分类码放整齐,并用方木支垫,支垫高度不应小于30cm。

(7)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允许偏差(mm)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10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15,箍筋外包尺寸±5

D.钢筋镦粗直螺纹接头连接

(1)材料准备:钢筋平直无损伤,钢套筒采用45号优质碳素钢。主要机具包括:钢筋镦粗机、钢筋套丝机、螺纹环规、专用扳手及管钳、砂轮切割机、钢筋切断机、镦粗模具等

(2)工艺流程:钢筋下料→冷镦扩粗→切削螺纹→丝头检验→戴塑料保护帽→接头检验→连接施工→质量检验

(3)接头工艺检验每种规格不少于3根,每连接完一个接头必须立即用油漆作上标记,防止漏拧。拼接完成后套筒每端不得有一扣以上完整丝扣外露。

4.2.4、混凝土工程

4.2.4.1.混凝土材料规定

本工程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

A.商品混凝土的选择及运输

(1)商品混凝土的选择

为确保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本工程将选用具有一级资质且具有相应生产规模、技术实力和具有可靠质量保证能力且能提供良好服务的混凝土供应商三家(备用一家),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稳定、供料及时,满足现场混凝土连续浇筑的要求,确保浇筑过程中不出现冷缝。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其坍落度、配合比水灰比以及相关资料,施工前与搅拌站办理好技术合同,提出相关的技术要求,并应考虑预防混凝土碱集料反应的技术措施。

混凝土的运输应根据施工要求和运输距离,配备相应数量的搅拌运输车,尽量缩短混凝土运输及等待的时间,减少坍落度损失。

混凝土的运输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至现场,所有车辆进行编号。

混凝土拌合物自出机到浇筑完毕时间控制在初凝时间内,并保证浇筑作业面前后覆盖搭接符合规范要求,不出现“冷缝”。

现场调度与混凝土搅拌站调度随时保持联系,确保混凝土供应速度。

混凝土出场前和入模前均需检查验收。

现场试验人员和质检人员严格控制到场混凝土质量,并认真核对和保存混凝土小票。

检查混凝土组成材料的质量,每一工作班至少一次。

检查混凝土在拌制地点及浇筑地点的坍落度每一工作班至少两次。

混凝土运输至现场后,混凝土采用汽车泵带臂杆布料。

(1)混凝土泵由操作人员经过专门培训后,方可上岗操作。

(2)混凝土泵送施工现场,应有统一指挥和调度,以保证顺利施工。

(3)泵送施工时,应规定联络信号和配备通讯设备,采用无线通讯设备等进行混凝土泵、搅拌运输车和搅拌站与浇筑地点之间的通讯联络。

(4)泵送混凝土时,泵机必须放置在坚固平整的地面上。在安置混凝土泵时,应根据要求将其支腿完全伸出,并插好安全销。在场地软弱时采取措施在支腿下垫枕木等,以防混凝土泵的移动或倾翻。

(5)混凝土泵启动后,应先泵送适量水(约10L)以湿润混凝土泵的料斗、活塞及输送管的内壁等直接与混凝土接触部位。润泵及管使用的水和砂浆,严禁排入浇筑面内,泵送时,混凝土泵应处于慢速,匀速并随时可能反泵的状态。泵送的速度应先慢,后加速。同时,应观察混凝土泵的压力和各系统的工作情况,待各系统运转顺利,方可以正常速度进行泵送。混凝土泵送应连续进行。如必须中断时,其中断时不得超过搅拌至浇筑完毕所允许的延续时间。

(6)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泵的活塞应尽可能保持在最大行程运转。混凝土泵的水箱或活塞清洗室中应经常保持充满水。经泵送水检查,确认混凝土泵和输送管中无杂物后,宜采用混凝土内除粗骨料外的其他成分相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润滑混凝土泵和输送管内壁。

(7)施工缝搭接用水泥砂浆应分散分料,不得集中浇筑在同一处。泵送混凝土时,如输送管内吸入了空气,应立即反泵吸出混凝土至斗中重新搅拌,排出空气后再泵。

(8)泵送因故中断时,混凝土泵应每隔4—5min开泵一次,每次使泵正转和反转两个冲程,防止混凝土在输送管内产生离析而堵塞:在泵送高度超过200m以上时,停泵时间不超过15min。

(9)混凝土泵送即将结束前,应准确计算尚需用的混凝土数量,并及时告知混凝土搅拌处。泵送完毕,应将混凝土泵和输送管清洗干净。清洗混凝土泵时,布料设备的出口应朝安全方向,以防废浆高速飞出伤人。

(1)我公司在委托试配时,将根据混凝土泵的设备情况和构件尺寸、钢筋最小间距等条件提出对混凝土中骨料最大粒径的要求,制定《商混技术合同》以免浇筑时混凝土堵塞。

(2)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施工时采用泵送混凝土,为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要求在技术和生产组织上保证混凝土供应、输送和浇筑的各环节效率协调一致,保证泵送工作连续进行。

(3)模板的检查:由于混凝土泵送施工浇筑速度快,混凝土拌合物对模板的侧压力大,模板和支撑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满足施工要求。

(4)钢筋的检查:检查结构钢筋骨架绑扎是否正确。由于是隐蔽工程,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要进行自检验收,并由监理签字验收。

(5)浇筑短柱时不得振捣钢筋和模板,振捣棒与模板的距离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且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等。

(6)混凝土下料点要分散布置,浇筑混凝土要连续进行,三班连续作业,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每层接茬处混凝土要加强振捣,以达到接茬严密,落地的混凝土要及时清理。

(7)混凝土拆模后及时喷水养护,浇水次数以保持混凝土具有湿润状态为佳。

为保证混凝土具有优良的密实性和强度,要求对已浇筑完的混凝土部位尽早保水养护。在本工程中,主要采用洒水养护方式。

(1)混凝土板浇筑完毕后即用塑料布覆盖,减少终凝前水分的蒸发,终凝后改为浇水养护。浇水养护的时间对于普通硅酸盐混凝土不少于7天。

(2)混凝土柱、梁侧模拆模后,及时覆盖湿麻袋片,外包塑料布,经常检查养护情况。发现缺水及时用喷雾器浇水补给养护,保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养护时注意端头处的养护,养护时间同混凝土板。混凝土平面直接用水管浇水养护。

(1)每次浇筑完混凝土以后,冲洗泵管时将冲洗出的废水用水桶盛装并及时清理。

(2)混凝土洞口、楼梯的阳角在拆模后及时制作木框护角,防止碰撞缺棱掉角。

(3)楼板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上人或堆放材料。

(1)混凝土浇灌前的控制

每车必须挂标识牌,注明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浇筑部位。

每车必须有小票,注明工程名称、浇筑部位、混凝土强度、配合比、外加剂、坍落度、出机时间温度、运输车号等。

混凝土到场后都必须做坍落度抽检。等待时间长的应增加复试一次(禁止往混凝土中直接加水),合格的使用,坍落度不合格必须退回混凝土公司。

对不合格的车次(如小票标注不清、自行涂改、与本车次对不上的),要拍照片或录像,并记录车号、退场时间,并存档。

车辆进场后由工程部门派专人(配带标记)指挥调度,并在小票上加盖名章,记录时间,收集小票。

(2)混凝土裂缝的控制

对于泵送混凝土,水灰比往往由于采取泵送方式,不易达到理想状况,为了加强混凝土的密实度,施工中采用二次振捣,保证上下层混凝土在初凝前结合良好。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初凝前应采用2m长刮尺抹压两遍,初凝后、终凝前应再抹压一遍,以防止表面收缩裂缝的产生。

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等过程中任何人不得擅自加水。

加强混凝土养护和保温,控制结构与外界温差控制在允许(25℃)范围以内。

(3)现场试验室的控制

现场购买整体试验室确保混凝土试块的制作、养护条件,并且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现场试验员必须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混凝土施工前应作技术交底,编写《试验方案》。

拆模时间必须以混凝土强度报告为依据,同时还要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并履行拆模审批手续,水平构件由工长提出拆模申请,项目总工审批并得到建筑师和工程师的许可后,方可拆除。

4.4、井道接地装置:

4.4.1、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接地网做好后,要测试接地电阻,其值应小于4欧姆,大于4欧姆应加焊接地值,

4.4.2、所有连接均采用焊接,焊点要牢靠,焊点接触面要大于截面。

4.4.3、平直、牢固,固定点间距均匀,跨越建筑物变形缝有补偿装置,穿墙有保护管,油漆防腐完整。焊接连接的焊缝平整、饱满,

4.5.1、电缆敷设准备工作

4.5.1.1、要进行检查,电缆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电缆外观无损伤,相间及相地间绝缘良好。

4.5.1.2、电缆放线架放置稳妥,钢轴强度、长度与电缆盘重量和宽度相配合,敷设前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的长度,合理安排每盘电缆长度,减少电缆接头;

4.5.1.3、在带电区域内敷设电缆,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电缆敷设时,先打开管井盖先进行通风,然后在进入管井内,进入后不得损坏电缆沟、电缆管井的防水层。

4.5.1.4、电力电缆在终端头与中间头附近留有备用长度。

4.5.1.5、电缆敷设时,电缆从盘的上端引出,不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电缆上不得有铠装压扁、电缆绞拧、护层折裂等未消除的机械损伤。

4.5.1.6、电缆敷设时需用机动绞磨,电缆转弯处设专人看守,电缆辊必须支垫可靠;管井口处电缆辊支架安装牢固,外侧有软物衬垫,防止缆轴转动惯性造成电缆偏向管井口一侧划伤护套,管井口下方设环型滑车。

4.5.2、电缆敷设:

排管内电缆敷设工艺流程:

准备工作→电缆穿管敷设→挂标志盘

4.5.2.1、检查管道:

金属导管严禁熔焊连接;防爆导管不应采用倒扣连接,应采用防爆活结头,其结合面应紧密。管口平整光滑,无毛刺。

4.5.2.2、检查管道内是否有杂物,在敷设电缆前,应将杂物清理干净。.试牵引,经过检查后的管道,可用一段(长约5m)的同样电缆作模拟牵引,然后观察电缆表面,检查磨损是否属于许可范围。

4.5.2.3、敷设电缆:

将电缆盘放在电缆入孔井口的外边,先用安装有电缆牵引头并涂有电缆润滑油的钢丝绳与电缆的一端连接,钢丝绳的另一端穿过电缆管道,.拖拉电缆力量要均匀,检查电缆牵引过程中有无卡阻现象,如张力过大,应查明原因,问题解决后,继续牵引电缆。

4.5.2.4、电缆人孔井:

电缆在管道内敷设时,为了抽拉电缆或做电缆连接,电缆管分支、拐弯处,均需安设电缆入孔井,电缆入孔井的距离,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一般在直线部分每隔50~100m设置一个。

4.5.2.5、防火措施:敷设电缆的电缆管,按设计要求的位置,有防火阻隔措施。

4.5.3、电缆挂标志牌:

标志牌规格应一致,并有防腐性能,挂装应牢固。标志牌上应注明电缆编号、规格、型号、电压等级及起始位置,沿电缆管道敷设的电缆在其两端,人孔井内应挂标志牌。

4.6、设备稳定安装:

4.6.1、施工前组织与土建专业进行工序交接,核实土建工程是否达到电气施工要求,内容如下:

4.6.1.1、屋顶、楼板施工完毕,不得渗漏;

4.6.1.2、室内地面的基层施工完毕,并在墙上标出地面标高;

4.5.1.3、预埋件及预留孔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预埋件应牢固;

4.6.1.4、配电室门窗安装完毕,具备封闭条件;

4.6.1.5、设备安装后不能再有可能损坏已安装设备的装饰工作;

4.6.1.6、混凝土基础及构架达到允许安装的强度,设备支架焊接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4.6.1.7、施工设施及杂物须清除干净,并有足够的安装用地,施工道路畅通。

4.6.2、施工设备材料存放区,施工现场临时电源,运输通道,运输机器具的建立、消防设施、施工作业场地等由项目经理部负责总体布置及检查。

4.6.3、施工器具及所需物资码放整齐有序,并有必要的标示。

4.6.4、施工现场的布置应整齐美观,保证必要的施工通道和施工人员作业时所需要的工作环境。

4.6.5、施工现场应按要求在适当位置布置一定的消防器材,设置必要标志。

4.6.6、基础槽钢制作:

4.6.6.1、在进行预埋件(主要指设备基础槽钢、基础型钢)安装前,需要对配电室的预留孔洞、预埋件进行复测,包括以下内容:

A、全面复测设备安装处结构层的标高,核对标高是否与图纸相符;

B、测量设备安装处结构层的平整度,是否满足槽钢安装的要求;应保证基础槽钢放在设计图纸规定位置时基础槽钢与结构层表面能充分接触,确保槽钢受力均匀。如果发现结构层的标高与图纸不符或不能满足基础槽钢安装的要求,应向建设单位提交书面的测量数据,协商有关单位解决。

C、当设计的结构层中预埋有预埋件时,基础槽钢安装前需要全面复测预埋件的高度,确保能符合设备安装的要求;当发现预埋件标高高出设计标高时,必须要求土建单位进行处理,最终确保基础槽钢的顶面与室内地面的高度差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

D.、在土建单位的施工过程中,及时核查、复测配电室及其他供电设备房间内预留孔洞的数量、位置,位置不符时及时与土建施工单位联系解决,避免不要的返工。

①结构层施工配合,各设备的基础槽钢直接焊接在结构层预埋件或采用膨胀螺栓直接固定在配电室房建的结构层上。

②基础槽钢制作,为保证基础槽钢的安装精度,在安装前先根据图纸尺寸在料库内的焊接平台上将基础槽钢焊接成一个整体框架,采用防腐漆处理,再经过整形后运抵施工现场安装。采用此种方法可保证槽钢的水平,减少现场的安装时间,有利于缩短工期。

③施工测量,清理出基础槽钢安装处的结构层表面,按照施工图的要求,全面复测结构层的标高,核对标高是否满足槽钢安装的要求。若有出入应及时提出,提前协调处理解决。

④基础槽钢安装,根据图纸,将各组基础槽钢框架放在结构层的相应位置用水准仪测量各组槽钢高程,调整槽钢至水平,在槽钢下加垫斜铁,在槽钢的腰上焊接固定角钢;当结构层预留有预埋件时,将槽钢直接与预埋件焊接;焊接时注意槽钢不要塌腰和变形,保持槽钢的水平,严格执行技术标准;用膨胀螺栓固定的办法先将槽钢稳定到相应的基础位置上,确定槽钢位置无误后,调整水平后牢固固定在结构层上,槽钢上要刷防锈漆以防生锈。

⑤装修层施工配合,设备基础槽钢安装完毕后,土建单位进行装修层施工时仍需派人配合,防止外因使基础槽钢变形及移动。

4.6.7、质量控制点:

4.6.7.1、当设备有特殊要求时,基础槽钢标高应符合设计的相应要求。

4.6.7.2、槽钢与固定角钢间应焊接牢固。

4.6.7.3、基础槽钢安装的允许偏差,见下表:

基础槽钢安装的允许偏差

4.6.8、变配电室接地干线制作安装:

4.6.8.1工艺流程:

装饰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测量弹线定位→支架安装→接地干线敷设固定→接地干线连接→防腐处理→标识→检测验收

4.6.8.2、变配电室接地干线应与接地体连接的扁钢相连接,室内的接地干线多为明敷,但部分设备连接的支线需经过地面,也可以埋设在混凝土内。

4.6.8.3、变配电室明敷接地干线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规定:

4.6.8.4、敷设位置不应妨碍设备的拆卸与检修,并便于检查。

4.6.8.5、接地干线穿越墙壁、楼板、和地坪时,应加钢套管或其它坚固的保护套管,钢套管应与接地线做电气连通,跨越建筑物变形缝时,应做补偿装置。

4.6.8.6、接地线应水平或垂直敷设,也可沿建筑物倾斜结构平行在直线段上,不应有高低起伏及弯曲情况,水平度与垂直度准许偏差2/1000,但全长不得超过10mm。转角处接地干线弯曲半径不得小于扁

4.6.8.7、接地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离地面应保持250~300mm的距离,接地线与建筑物墙壁间隙10~15mm。

4.6.8.8、支持件应采用40mm×40mm的扁钢,尾端应制成燕尾状,入孔深度与宽度各为50mm,总长度为70mm,支持件间距应均匀,水平直线部分0.5~1.5mDB32/T 3822-2020 内河航道维护技术及质量评定规范.pdf,垂直直线部分1.5~3m,弯曲部分0.3~0.5m。现浇砼墙或实体砖墙上可采用金属膨胀螺栓固定支持件。

4.6.8.9、接地干线跨越门口时应暗敷设于地面内(做地面以前埋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