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地上)

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地上)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02.66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案(地上)

1.2主要规范、规程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河北图集】12J7-1:内装修-墙面、楼地面GB50204—2011版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CECS28:2012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500*500、600*600、700*700

3.1混凝土品种及等级

本工程选用普通商品混凝土;其中钢管混凝土柱强度等级为C60;楼板、汽车坡道及楼梯凝土强度等级为C30。

3.2混凝土供应商的选择

同基础工程施工用的混凝土搅拌站。

3.3混凝土搅拌、运输、输送及振捣方式

由搅拌站负责搅拌和运输;地上汽车泵加地泵输送;机械振捣。

3.4.1对C60混凝土的要求

塌落度SIP≥255mm,扩展度≥600mm,充填性H≤5mm,流动性≥700mm,抗离析性△G≤7%,保塑性90min内。

3.4.2对C30混凝土的要求

3.5施工流水段的划分

共分为六段,其中西区三段,东区三段,详见附图

1.机具准备及检查:混凝土输送泵、泵管、卡具、串筒、料斗、振动器及刮尺等机具设备按需要准备充足,并考虑发生故障时的修理时间,现场有备用振动器和备用泵。

2.在混凝土浇筑期间,要保证水、电照明不中断。

3.浇筑混凝土前对该部位的模板、钢筋、预埋管、预埋件、预留洞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做好隐检验收记录,办理好土建与机电等其它专业的会签手续。

4.地上混凝土泵送管道的布设

混凝土输送立管布置在建筑物中央上下贯通的管井、预留洞内,立管穿楼面部位及管道转弯部位采用钢管架进行加固,浇筑楼板混凝土时管道在马蹬上穿过,严禁直接卧铺在楼板上层钢筋上,楼面布料杆设置部位应在下层模板支撑进行加固。用于浸润管道的水泥砂浆必须采用料筒接收,用于施工缝的接浆处理,严禁直接使用于结构上,造成混凝土强度局部达不到设计要求。

5.严格控制上人、堆载与拆模时机,必须按方案与书面指令进行,做好成品保护。

6.提前1天向混凝土搅拌站提交混凝土浇筑申请单,申请单由工长认真、准确填写,项目负责人审核、签字。同时工长对项目试验员下发混凝土浇筑通知单,试验员接到通知单后,根据通知单内容做好试验准备工作。

7.浇筑顶板混凝土前,用木板铺设混凝土浇筑的操作面,严禁直接在顶板钢筋上走动,操作面可随浇、随铺、随拆,保证施工使用。

8.混凝土施工前由工长(重要部位由项日技术负责人)对施工管理人员、班组长及作业人员在现场进行全面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技术交底。交底内容要包括主要施工方法、技术要点、过程控制、质量标准、注意事项以及成品保护。

钢管混凝土柱采用高位抛落+辅助性振捣法;楼板、汽车坡道及楼梯采用普通浇筑方法。混凝土输送采用汽车泵及地泵输送混凝土,混凝土振捣采用机械振捣。

4.4.1混凝土浇筑流程

模板、钢筋验收(钢管柱验收)→混凝土泵、管布置→混凝土浇筑、振捣→混凝土找平、压面→混凝土覆盖养护→拆模后检查验收(柱顶凿毛)

4.4.2柱混凝土浇筑

柱混凝土浇筑采用高位抛落+辅助性振捣法。

1)浇筑时管内不得有杂物和积水,先浇筑一层100~200mm厚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水泥砂浆,以防止自由下落的混凝土粗骨料产生弹跳。 

2)泵管出料口需伸入钢管内,利用混凝土下落产生的动能来达到混凝土的自密实。 

3)当抛落的高度不足4m时,用插入式振捣棒密插短振,逐层振捣。振捣棒垂直插入混凝土内,要快插慢拔,振捣棒应插入下一层混凝土中5~10cm。振捣棒插点按梅花形均匀布置,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漏振,每点振捣时间不少于60s。管外配合人工木槌敲击,根据声音判断混凝土是否密实,每层振捣至混凝土表面平齐不再明显下降,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止。 

4)除最后一节钢管柱外,每段钢管柱的混凝土,只浇筑到离钢管接头顶端300mm处,以防焊接高温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5)除最后一节钢管柱外,每节钢管柱浇筑完,应清除掉上面的浮浆,待混凝土初凝后灌水养护,用塑料布将管口封住,并防止异物掉入。安装上一节钢柱前应将柱顶凿毛,同时将管内的积水、浮浆、松动的石子及杂物清除干净。 

6)当最后一节浇筑完毕8小时后,柱顶灌满水将管口封住,待管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清除积水并用与混凝土强度相等的水泥砂浆抹平,盖上端板并焊好。 

7)浇筑过程中,必须由专人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监控,及时作好塌落度检测,对有和易性、塌落度不达标等现象的混凝土坚决不准使用。每台班混凝土取样不少于2组(标养1组,同条件养护结构实体1组)。 

4.4.5楼板混凝土浇筑

(1)楼板混凝土采用地泵输送,混凝土拌和物的初凝时间应控制在4~6小时,混凝土的塌落度控制在18~20cm。

(2)汽车坡道、楼梯混凝土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楼板混凝土用平板振动器振捣。

(4)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成后,初步按标高用大杠刮平,在初凝前用木抹子搓平,同时用水平尺检查顶板平整度是否符合要求。

(5)待混凝土表面收水后,再用木抹子反复抹压,闭合收缩裂缝,随抹随覆盖一层黑塑料布待12小时后洒水养护。

(6)板混凝土采取分段浇筑,混凝土的接槎留置在楼板跨中三分之一处,用多层板封堵,混凝土终凝后及时凿毛施工缝。

2.振动棒的插点要均匀排列,按浇筑顺序有规律地移动,不得漏振,每次移动的距离不应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动棒的作用半径按300mm考虑,则插点间距不得大于450mm。不得接触模板,且应避免碰撞钢筋、预埋件、预埋管等。

3.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楼板混凝土时,每一位置上连续振动一定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均匀出现浆液为准,移动时要成排依次进行,前后位置和排与排之间应有l/3平板宽度的搭接,以防漏振。

4.6混凝土养护及成品保护

混凝土在常温施工,浇筑12h内即进行浇水养护,楼板水平结构混凝土采用覆盖塑料并洒水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每天的浇水次数以能保证混凝土表面潮湿为准,养护时间抗渗混凝土不得少于7d。钢管柱混凝土浇筑完毕8小时后,柱顶灌满水将管口封住养护14d。

5.1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标注

1、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一组同条件养护结构实体试块,其他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2、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3、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

1、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2、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

2)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3)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混凝土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4)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5)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注:1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2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根据所采用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

3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布时,宜涂刷养护剂;

5.2混凝土结构实体的质量标注

从浇筑到养护全过程均由混凝土工长和质检员严格把关,严格控制混凝土工程各阶段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层层把关,作业班组人员经过严格培训,并且固定。

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

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

对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混凝土设备基础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

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现浇结构和混凝土设备基础拆模后的尺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现浇结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6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裂缝控制措施

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楼板不同程度的裂缝,是整个行业较为普遍而又常被忽略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裂缝主要发生在以下部位:

现浇楼板跨中,沿进深通长方向;沿负弯距筋边缘,进深方向;楼板四角45’折角处;沿电线管预埋方向;施工缝处、板面龟裂。

裂缝深度多为贯通裂缝和纵深裂缝,少部分为表面裂缝和浅层裂缝。裂缝宽度在0.1mm一0.5mm居多。个别的大于0.5mm,或只有0.05mm。

裂缝形态呈上宽下窄形式,或肉眼只观察到上部裂缝,下部没有缝,但浇水试验,渗水轨迹清晰。

裂缝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即大开间多、小开间少;进深方向多、开间方向少。

混凝土裂缝原因有两类:

第一类,由外荷载直接应力引起的裂缝。

第二类,由变形作用引起的裂缝,变形作用包括温度变形、收缩变形和地基不均匀沉降变形。

其中大部分的裂缝是由变形作用引起的。

在变形作用中,由不均匀沉降变形引起的裂缝发生的很少,主要是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引起的。由于这两种变形受到约束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导致裂缝产生。

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和温度应力是其本身固有的物理化学性质。混凝土的收缩包括塑性收缩、干燥收缩、碳化收缩。对混凝土影响最大时间最长的就是干燥收缩,即干缩裂缝。

干燥收缩主要是混凝土在硬化后较长时间产生的水分蒸发引起的。

裂缝与施工质量控制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2.1裂缝的出现与养护条件的关系。

干燥的环境对早期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有严重影响,养护条件可改变混凝土结构、浸透性及吸水性等性能。特别是混凝土表面,早期水分散失,混凝土强度降低,不能抵抗变形应力,故易产生裂缝。

2.2裂缝的形成与混凝土早期扰动的关系

上料早、混凝土强度未达到l.2N/mm2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振动设备(气泵等)作用、物体冲击、布料杆下支撑未加强、拆模早等。当板在受到过载的扰动及变形作用时,极易产生裂缝。

2.3裂缝出现的部位与薄弱环节的关系

施工缝处:多是接槎处理不细,致使新旧混凝土衔接不紧密,混凝土凝固过程中收缩变形引发裂缝。

预埋管线部位:预埋管过粗或线管预埋时不按规程操作,致使线管位置的保护层厚度失控,有的是多管搭接,如不仔细处理会使局部截面削弱,抵抗混凝土变形能力减小,在混凝土产生温差应力或干缩时,在此位置引发裂缝。

早期裂缝:中后期产生的裂缝,有许多是早期裂缝的发展。干缩裂缝是早期裂缝的延伸。

泵送混凝土由于流动性与和易性的要求,坍落度增加,水灰比增大,水泥标号提高,水泥用量、用水量、砂率均增加,骨料粒径减小等诸因素变化,导致混凝土的收缩及水化热作用增加。

让其裂缝不产生是不可能的,但必须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限制一定的裂缝宽度,防止有害裂缝,使裂缝减少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对现浇板裂缝的控制主要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3.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提高混凝土抗拉性能。尽力减小水灰比,减少坍落度,降低砂率,增加骨料粒径,降低含泥量及杂质含量,选用影响收缩和水化热较小的外加剂和掺合料,对设计要求严格控制裂缝的结构,还应掺加补偿收缩的膨胀剂。

3.2改善混凝土养护工艺,减少混凝土自身收缩。

养护条件对混凝土的收缩影响很大。按施工规范进行养护,能有效地持续地使混凝土表面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条件。浇筑时间不长的混凝土,仍然处于凝结、硬化过程,水泥水化速度较快,养护形成的潮湿条件可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产生收缩裂缝。在潮湿条件下,可使水泥水化充分、完全,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增强后期裂缝的抗力。

在混凝土裂缝控制措施中,养护工艺是最关键的环节。

3.3规范施工操作规程,避免混凝土浇筑后的扰动。

(1)设置足够的板厚控制标准点,保证板的厚度及均匀程度,避免因板厚不足,受弯承载力下降引起裂缝。

(2)加强施工管理,板支座负弯矩筋绑扎好后做好成品保护,设置足够的马蹬(每隔0.8m),保证板支座负筋的保护层不增厚,有效高度h。不减少。浇筑混凝土时设置马道,不踩负筋。

(3)控制混凝土浇筑后的上载时间,保持必要的施工间隙。混凝土现浇板浇筑后不要过早上人,合适的上人操作时间应在楼板混凝土达到5Mpa以后。

(4)气泵下加设缓冲板;布料杆下的楼板支撑加强(支撑杆间距600)。

(5)使用插入式振捣棒和平板振捣器相结合的振捣方式,在浇筑完毕后12小时内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DL/T 1530-2016 高压绝缘光纤柱,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6)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确定拆模时间,拆模时尽量减少物体对楼板的直接冲击。

(7)集中堆放在楼板上的物料不得超过设计荷载,塔吊吊运的物料、设备和吊斗等不得冲击楼板。

3.4重视薄弱环节管理,控制引发裂缝

对施工缝、预埋线管部位等,应严格按规范施工,制定具体措施2014湖南省市政工程消耗量标准 基价表 下,作好技术交底,必要时加膨胀剂,调节混凝土的收缩。

3.5采用全硬架模板体系施工。

7.1施工人员必须是经培训合格的有证人员,严禁无证操作。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