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医院异地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人民医院异地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26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人民医院异地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节 施工准备工作 5

第二节 总体施工流程及施工段划分 6

DB44/T 2196-2019标准下载第三节 主要施工目标 6

第四节 各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方案 7

第五节 各项交叉作业管理措施 7

第四章 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 7

第一节 施工测量与沉降观测工程 7

第二节 脚手架工程 10

第三节 土方工程 13

第四节 桩基础工程 15

第五节 地下室防水工程 18

第六节 加强带施工方案 22

第七节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23

第八节 主体模板工程 28

第九节 主体钢筋工程 31

第十节 混凝土工程 36

第十一节 高保温陶粒混凝土砌体工程 37

第十二节 中空内模金属网水泥内隔墙工程 39

第十三节 装饰工程 42

第十四节 门窗工程 59

第十五节 屋面工程 60

第十六节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66

第十七节 电气安装工程 77

第十八节 通风空调工程 95

第五章 劳动力安排计划 102

第六章 主要材料进场计划 103

第七章 质量保证技术组织措施 103

第一节 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 103

第二节 创优计划 112

第三节 分部工程质量保证措施(质量控制节点) 114

第四节 防止质量通病的措施 123

第八章 保证工程工期的措施(节点里程碑计划安排) 128

第九章 施工进度计划 130

第十章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 130

第十一章 关键施工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案 131

第一节 防水工程保证措施 131

第二节 技术控制措施 132

第十二章 保证降低降低成本措施 138

第十三章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140

第一节 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140

第二节 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144

第三节 夜间不扰民的施工措施 146

第四节 便民措施 146

第五节 环境保护措施 147

第十四章 季节性施工措施 148

第一节 雨季施工措施 148

第二节 风季施工措施 150

第三节 冬期施工措施 151

第四节 越冬维护措施 154

第十五章 现场放火管理措施 155

第十六章 地下管线及其它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 157

第十七章 总承包管理和分包管理 157

第十八章 成品半成品的保护措施 159

一、成品保护的组织管理 159

二、成品保护技术措施 159

第十九章 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方案 160

第二十章 回访保修制度 174

第二十一章 附图表 174

附表一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175

附表二 拟配备本工程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176

附表三 劳动力计划表 177

附表四 施工总进度计划网络图 178

附表五 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179

附表六 临时用地表 180

现行国家施工标准及验收规范

现行黑龙江省施工标准及验收规范

XX人民医院异地新建项目,位于XX绿波小区东、金都大道北。总建筑面积3959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38699.5㎡,地下建筑面积890.5㎡。主体地上十三层,裙房四层,地下一层,建筑总高度为53.5米,建筑层高:地下室4.5m,一至四层4.5m,夹层0.9m,设备层2.2m,五至十三层均为3.6m,屋顶机房层4.5m。

一层:门诊挂号收费、门诊药局、影像中心、急诊科、中心供应室等;

二层:内科、儿科、皮肤科等以及相应的办公用房;

三层:妇科、B超等及辅助用房;

四层:手术部、血库等等及辅助用房;

1.1施工准备工作内容多,范围广,因此在进场前应周密考虑,使施工准备工作既能为工程创造有利的施工条件和物资保证,又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停工。

1.2进场后将场地合理规划,硬化处理后用于安置设备、堆放材料、运输。

1.3按建设单位要求修建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

1.4项目部针对工程设一台摄像机与一部照相机,将关键部位摄像保存,确保施工过程的可追塑性。

2.1及时组织项目部人员审查施工图纸,及时参加图纸会审,解决设计中存在问题。

2.2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完整施工图纸及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用以指导施工操作。

2.3编制施工图预算,并提出工料分析进行成本核算,以便有计划地组织材料、人员及时进场,减少浪费。

2.4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红线、正负零点相应标高及总平面图进行工程定位放线。

2.5组织现场施工人员熟悉、审查图纸,做好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总体施工流程及施工段划分

施工总体流程是指导整个施工的关键线路,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与此有关的包含所有施工段的划分、施工进度计划等关键因素。本工程本着先主体结构后围护填充,最后进行装饰工程施工的原则,水、电、消防等各专业管线埋设与设备安装穿插土建施工过程中。施工总体流程图如下:

主体施工阶段划分六个施工区即;A、B、C、D、E、F六个施工区,施工区段划分见网络图。投入两套施工队伍。一套完成A、B、C区主体施工任务,另一套完成D、E、F区主体施工任务,以A区段为施工主线与其他区段组成各工种的流水施工。为保证该工程在计划工期内顺利完成,在器材、设备、人力、物力的使用上,以最大的投入量来保证计划工期的实现。

在砌体及内外装饰阶段;以整体工程为整体综合组织交叉施工,综合考虑各专业的穿插作业时间和水平、立体交叉、专业划分的施工方法,合理、紧密组织作业。在施工过程中密切配合甲方、监理,对所有参建单位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布署,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以大局为重,相互灵活机动调配,加快施工进度。

有效施工天数共计701日历天。

2质量目标:“合格”工程。

3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目标

施工过程确保无重大安全事故,轻伤事故频率控制在36‰以下。争创省级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

各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方案

因本工程项目较大,我公司将派一个施工经验丰富的项目管理班子进驻施工现场进行工程施工。施工过程中采用项目法进行施工管理,即由项目经理全面组织施工,确保高速、优质、安全完成本工程施工任务。项目经理部由技术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管理人员组成施工技术、质量安全、材料设备、财务劳资、防火保卫、生活福利、总包分包协调等组织齐全的施工现场管理机构,对工程施工全过程实行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统一协调。项目部每天召开内部协调会,检查当天工作完成情况,解决存在问题,安排落实第二天的生产任务。以一流的管理与施工水平创造出精品的工程。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情况详见附表项目管理机构配备情况表。

各施工工种、各专业之间衔接,压缩或调整各施工工序在一个流水段上的持续时间,保持均衡流水。以取得工期短、质量高的最佳效果。

主体施工阶段流水段施工应结合工期、劳动力投入等因素进行综合安排,施工作业队由木工、钢筋工、混凝土工等专业工种组成,作业班组之间,互相协调配合施工。力争各流水段施工进度节拍一致,从而保证各工序的衔接合理,以实现连续均衡流水作业。每施工段派一名土建专业工程师。一名水电专业工程师负责全权管理,各专业配备一名专业施工员负责现场施工监督指导。结构施工阶段水电设备安装预埋与结构同步施工,在主导工序施工过程中穿插进行。

装饰阶段由于工作业面大,可投入较多的工种队伍进行穿插作业,按装修设计的特点,组织不同的分部、分项专业队伍(砌筑抹灰、门窗安装、室内装修、屋面防水保温以及外墙饰面、屋顶安装)作有顺序的施工。装修作业的全面展开之前应预先解决好二次装修设计方案、装修样板的试作验收、各种材料样品的确认以及货源组织。内部装修按照结构完成的先后顺序进行,通过严格周密计划、合理组织施工做到作业面不闲置、工序衔接紧密。装修和设备安装施工阶段,根据功能分区和分层组织流水施工作业。处理好水电设备安装各专业与各装饰分项作业的协调配合和成品保护工作。

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

施工测量与沉降观测工程

1.建立健全测量放线组织机构

为满足施工测量放线要求,保证施工精度,项目部配备专业技术精干、富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测量人员,并建立由技术负责人、技术员、质检员、测量放线员共同组成的确保工程质量的测量放线组织机构。

2.1项目部进场后,技术负责人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规划单位联系,办理建筑红线、绝对高程的交接手续,依据建筑总平面图实地勘察现场。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测量放线及技术、质检人员熟悉图纸,校验施工图纸细部尺寸,根据建筑总平面进行测量定位。

3.1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总平面图,确定横纵坐标,用全站仪一次性测定轴线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点。角度测量采用经纬仪,水准测量采用水准仪。

3.2采用直角坐标法测定出轴线控制网。

3.3轴线控制采用控制桩的方法。控制桩做法如图。

4.1首先确定±0.000点,并在建筑物角部设置永久性水准点。并将水准点做好防护(如图示)。

4.2以永久性水准点为基准点,首层结构施工完成后将基准点引入首层结构墙、柱上并用墨线弹好,每层楼板以基准点为准排尺,抄测控制标高即总高程及层间标高,标高确定选定绝对标高。

主体施工阶段轴线垂直控制基准点设在±0.000楼板上,预埋ф25钢筋并做好防护。轴线控制点测定采用激光铅直仪。

4.4施工楼层抄测定位:

4.4.1轴线测控:采用激光铅直仪将控制轴线引测到作业层,并排尺测定其它轴线。

4.4.2标高测控:在每层的混凝土墙上设置临时水准点,通过预留洞将下层的水准点标高抄测到该层,以控制施工水平标高,进而对工程全高进行控制。

4.5楼体垂直度控制:

4.5.1各层控制轴线抄测完毕后,反复与下一层的控制轴线进行复核。

4.5.2定期在轴线控制点位置使用激光铅直仪检查已施工完楼层的垂直度。

4.5.3定期采用经纬仪远距离对楼体进行垂直度监控。

4.6.1依据楼体内水平、垂直控制线向外排尺,在窗口处弹出水平及垂直通线。

4.6.2在窗口两侧窗膀上弹出竖向垂直线,以此定位外墙装饰面的成活距离,达到有效控制外饰面的竖向垂直度。

5.1沉降观测水准点可利用测量放线永久性水准点。

5.2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沿建筑物四周的角点间距不超过25m设一观测点。

5.3沉降观测点设置在边柱外侧±0.500m高处,锚固预制不锈钢观测套管,依据套管钢珠立尺进行观测。同时将观测点加以编号,便于进行观测和记录。

5.4观测仪器选择与观测频次:

5.4.1抄测仪器为1台N3级水准仪及2台DS3水准仪。

为保证沉降观测精度,必须保证以下几点:

5.5.1N3级水准仪校正合格,保证精度。

5.5.2基准点予以保护,使用固定水准点。

5.5.3固定人员观测,整理观测记录。

5.5.4使用固定水准仪和水准尺按规定日期、方法及路线进行观测。

5.5.5观测人员应认真整理观测结果,按时填写沉降观测记录并绘制时间与沉降观测关系图。

在建筑中,脚手架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满足施工需要和确保使用安全是对建筑施工脚手架和基本要求,本工程采用悬挑式双排脚手架。

1、对构架基本结构的一般要求:

1.1杆部件的质量和允许缺陷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1.2节点构造尺寸和承载能力应符合规定;

1.3具有稳定的结构;

1.4具有可满足施工要求的整体、局部和单肢的稳定性;

1.5具有可将脚手架荷载传给地基基础或支承结构的能力;

2、整体稳定和抗侧力构件的基本要求

2.1设置的位置和数量应符合规定和要求;

2.2必须与基本结构杆件进行可靠连接,以保证共同作用;

3、附墙连接的基本要求:

3.1确保连墙点的设置数量;

3.2连接件及其两端连接点必须满足抵抗最大计算水平力的需要;

3.3在设置连墙时,必须保持脚手架立杆垂直,避免产生年升的预加侧向变形;

3.4设置连墙件的建筑结构必须具有可靠的支持力;

4、悬挑设施的基本要求

4.1应能承受挑脚手架所产生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弯矩;

4.2可靠的固结在工程结构上,且不会产生过大的变形;

4.3确保脚手架不晃动。

5.1作业层铺板一定要满铺,不得花铺,且脚手板须铺放平稳,必要时还要加以固定;

5.2防(围)护设施应按规定的要求设置,间隙要合适,固定要牢固;

6、脚手架构架和设置要求的一般规定

6.1整体性拉结杆件设置规定

脚手架应根据确保整体稳定和抵抗侧力作用的要求,按以下规定设置剪

刀撑或其他有相应作用的整体性拉结杆件:

6.1.1周边交圈设置的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当架高为6m~25m时,于外侧面的两端和其间≤15m的中心距自下而上连续设置剪刀撑;当架高﹥25m时,应于外侧面满设剪刀撑;

6.1.2剪力撑的斜杆与水平面的交角宜在45°~60°之间,水平投影宽度应不小于2跨或4m和不大于4跨或8m。斜杆应与脚手架基本构架杆件加以可靠连接,且斜杆相邻连接点之间杆段的长细比不大于60;

6.1.3在脚手架立杆底端之上100~300㎜处一律遍设纵向和横向扫地杆,并与立杆连接牢固;

6.2脚手架的杆件连接构造应符合以下规定

6.2.1多立杆式脚手架左右相邻立杆上下相邻平杆的接头应相互错开,并置于不同的构架框格内;

6.2.2搭接接头长度≥0.8m;

6.2.3杆件在结扎处的端头伸出长度应不小于0.1m;

脚手架必须按以下规定设置安全防护措施,以确保架上作业和作业影响

6.3.1作业层距地(楼)面高度≥2.5时,其外侧边缘必须设置挡护高度≥1.1m的横杆和挡脚板,且栏杆间的净空高度应≤0.5m;

6.3.2挑脚手架的外侧面应按防护需要采用立网维护;

6.3.3上下脚手架的梯道应设置扶手、栏杆,确保人员上下的安全;

脚手架的杆件、构件、连接件其他配件和脚手板必须符合以下质量要求,不合格者禁止使用。

7.1钢管禁止使用有明显变形、裂纹和严重锈蚀的钢管;

7.2脚手架连接件应使用与钢管管径相配合的,符合我国现行标准的可锻铸铁扣件。严禁使用加工不合格、锈蚀和有裂纹的扣件;

7.3脚手架配件加工应符合产品的设计要求,确保与脚手架主体构架杆件的连接可靠;

7.4各种定型冲压钢脚手架板自重均不宜超过0.3KN,性能应符合设计使用要求,且表面具有防滑、防积水构造;

8、脚手架搭设、使用和拆除的一般规定

8.1.1搭设之前,必须对进场的脚手架杆配件进行严格的检查,禁止使用规格和质量不合格的杆配件;

8.1.2脚手架的搭设作业必须在统一指挥下,严格按规定执行;

8.1.3剪刀撑、斜杆等整体拉结杆件和连墙件应随提升的架子一起及时设置;

8.1.4脚手架处于顶层连接墙点之上的自由高度不得大于6m.当作业层高出其下连墙件2步或4m以上、且其上尚无连墙时,应采取适当的临时的撑拦措施;

8.1.5脚手板的铺设应符合以下规定:

a.脚手板或其他铺板应铺平、铺稳,必要时应予绑扎固定;

b.脚手板采用对接平铺,对接处与其下两侧支撑横杆的距离应控制在100~200㎜之间;

c.脚手板采用搭设铺放时,搭设长度不小于200㎜,且搭设段的中部应设有支承横杆.铺板严禁出现端头超出支承杆件250㎜以上未做固定探头板;

8.1.6用于挑脚手架的悬挑梁,必须与支承结构可靠连接,其悬臂端应有适当的架设起拱梁,同一层各挑梁,架上表面之间的水平误差应不大于20㎜,且应在其间设置整体拉结构件,保持整体稳定;

8.1.7装设撑拉杆件时,应注意掌握撑拉的松紧程度,避免引起杆件和整架的显著变形;

8.1.8工人在架上进行搭设作业时,作业面上宜铺设必要数量的脚手板并予临时固定。工人必须戴好安全帽和安全带,不得单人进行装设较重配件和其他不安全的作业;

8.1.9脚手架搭设质量检查验收规定

8.1.9.1脚手架的验收标准规定

a构架结构符合规定和设计要求;

c立杆垂直度≤1/300,应同时控制最大垂直偏差值:架高﹥20m时,不大于75㎜;

d纵向平板的水平偏差≤1/250,且全架长的水平偏差值不大于5㎜;

8.1.9.2脚手架的日常检查按以下规定进行:

c中途停止使用超过15天,重新使用前;

d使用过程中,发现有显著的变形、沉降、拆除杆件和拉结以及安全隐患存在的情况时;

8.2脚手架的使用规定

8.2.1作业层每㎡架面上实用的施工荷载不得超过3KN/㎡(结构)、2KN/m2(装修);

8.2.2架面上材料码放整齐稳固;严禁上架人员奔跑、退行;

8.2.3作业中,禁止随意拆除基本构架杆件和其他配件;

8.2.4人员上下严禁攀爬;每班工人上架时,应先行检查有无问题;

8.3脚手架的拆除规定

脚手架的拆除作业应按程序进行,连墙件应在位于其上的全部可拆除杆件都拆除之后才能拆除。拆除过程中,凡已松开连接的杆配件及时拆除运走;拆除的杆配件应以安全的方式运出、吊下,严禁抛掷。

采用刚性连墙构造的形式:双杆穿墙夹固式--一对上下或左右相邻的小横杆穿过墙体,在墙体的两侧用小横杆塞以垫木固定;

(1)确保杆件间的连接可靠,扣件必须拧紧,垫木必须夹持稳固、避免脱出;

(2)装设连墙时,应保持立杆的垂直度要求,避免拉固时产生变形;

(3)当连墙件水平力计算值大于6KN时,应增设扣件加强抗滑动能力;

(4)连墙杆应垂直墙面设置,呈水平位置或稍可向脚手架一端倾斜,不容许向上翘起。

1.土方开挖前,要摸清地下管线等障碍物,并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2.土方开挖时核对工程地质资料,观察现场所挖土与地质勘探资料是否相符,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不符将即与设计单位研究处理。

3.根据拟建建筑的外形尺寸进行测量放线,确定土方开挖范围。采用反铲挖掘机开挖,大型运输车辆运土。

4.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错挖或超挖。施工场地应根据需要安装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

5.土方施工完成后,应会同勘察、设计、监理、建设单位对地质情况进行验槽,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土方施工时,基坑要作好防雨排水设施。

本工程土方回填采用素土回填和灰土回填两种,分层夯实,回填时要注意避免对外防水层的损坏,回填土采用人工回填,机械夯实。

回填土时应注意避免对外墙的损坏。回填土用人工回填,蛙式打夯机夯实。

检查回填土有无杂物,粒径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回填土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

回填土每层铺土厚度为250mm,采用在墙体弹水平线、设标记尺杆控制回填厚度。

修整找平:填土全部完成后,应进行表面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夯实。

土方回填工程认真执行交底制、样板制,设专人监控土质情况及施工质量。

灰土应用熟化石灰与黏土(或粉质黏土、粉土)的拌合料铺设,其厚度不应小于100mm。黏土含水率应符合标准规定。

灰土的配比通过标准斗,控制配合比。拌合时必须均匀一致,至少翻拌两次,灰土拌合料应拌合均匀,保持一定的湿度,加水量宜为拌合料总重量的16%。如土料水分过大或不足时,应晾干或洒水湿润。

灰土应铺设在不受地下水浸泡的基土上。

灰土回填应分层夯实,经湿润养护、晾干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回填应由一端向另一端分段分层铺设回填,分层夯实。各层厚度用标桩控制,夯实采用蛙式打夯机,夯打遍数不少于三次;打夯应遵循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接,纵横交错。灰土夯实后压实系数为0.94,每层夯实厚度不得超过250mm。

灰土最上层完成后,应拉线或用靠尺检查标高和平整度,超高处用铁锹铲平,低洼处应及时补打灰土。

本工程室外台阶下回填粗砂垫层。砂垫层施工方法如下:

验槽→测量放线→铺夯压实→抄测整平。

铺设垫层前应验槽,将基底表面浮土、淤泥、杂物清除干净,两侧应设一定坡度,防止振捣时塌方。施工前应处理好基底土层,先用打夯机打一遍使其密实;

垫层底面标高不同时,土面应挖成阶梯或斜坡搭接,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搭接处应夯压密实。分层铺设时,接头应做成斜坡或阶梯形搭接,每层错开0.5~1.0m,并注意充分捣实。

垫层铺设时,严禁扰动垫层下卧层及侧壁的软弱土层,防止被践踏、受冻或受浸泡,降低其强度。如垫层下有厚度较小的淤泥或淤泥质土层,在碾压荷载下抛石能挤入该层底面时,可采取挤淤处理。先在软弱土面上堆填块石、片石等,然后将其压入以置换和挤出软弱土,再做垫层。

垫层应分层铺设,分层夯或压实,基坑内预先安好5mX5m网格标桩,控制每层砂垫层的铺设厚度。振夯压要做到交叉重叠1/3,防止漏振、漏压。夯实、碾压遍数、振实时间应通过实验确定。

当在饱和的软弱地基上铺设垫层时开泰路施工组织设计,应加强基坑内及外侧四周的排水工作,防止砂垫层泡水引起砂流失,保持基坑边坡稳定。

采用插振法施工时,以振捣棒振幅半径的1.75倍为间距(一般为400~500mm)插入振捣,依次振实,直至完成;垫层接头应重复振捣,插入式振动棒振完所留孔洞应用砂填实;在振动首层的垫层时,不得将振动棒插入原土层或基槽边部,以避免使软土混入砂垫层而降低砂垫层的强度。

垫层铺设完毕,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严禁小车及人在砂层上面行走,必要时应在垫层上铺板行走。

严格控制材料含水量,每层厚度、碾压遍数,边缘和转角、接槎,按规定搭接和夯实,防止局部或大面积下沉。

坚持分层检查砂垫层的质量,每层砂的干密度必须符合设计规定GB/T 39926-2021 液压传动 滤芯试验方法 热工况和冷启动模拟.pdf,不合要求的部位应经处理,方可进行上层铺设。

根据招标文件,工程桩基础工程采用钻孔压灌超流态桩基础,A型桩径600mm、B型桩径400mm,桩长≥14m,同时桩端全截面进入第九层中应大于800mm,单桩竖向承载力:A型为2000KN,B型为1200KN。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