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气象局业务用房、附属用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县气象局业务用房、附属用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61.55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县气象局业务用房、附属用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工程名称:XX县气象局业务用房、附属用房

1、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原则及说明:

GB/T 50786-2012 建筑电气制图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1.1、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依据:

1.1.1本工程设计的建筑、结构施工图纸。

1.1.2国家、行业及地方有关政策、法律、法令、法规。

1.1.3国家强制性技术质量标准、施工验收规范、规程。

1.1.4工艺标准及操作规程。

1.2.1应用网络技术分段、分部位、分建筑物的项目流水节拍作业组织施工的原则。

1.2.2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工期进度为前提,提高土建、安装工程,各工种的协调、穿插作业的原则。

1.2.3尽量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做好人力、物力综合平衡施工的原则。

针对本工程实际情况,我们把施工目标、施工准备、施工布署、施工总进度计划、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施工,水电安装施工,工程质量创优良保证措施、工期保证措施、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保证措施、环保及防止扰民措施、重点部位施工技术措施等在本施工组织设计中作为重点阐述,其它部分中标后将按施工图进行施工组织深化,编制实施性施工方案。

2.1、工程名称:XX县气象局业务用房、附属用房。

2.2、工程位置:贵州省XX县。

2.3、建设规模及结构类型:业务用房为框架结构,1827m2/3层,建筑高度为10.8m;附属用房为框架结构951.08m2/3层,建筑高度11.1m。

2.4、工程概况一览表:

XX县气象局业务用房、附属用房

微风化页岩、钢筋砼独立基础

3.1、施工管理机构网络

3.2、施工管理技术人员配置及职责:

3.2.1项目经理一名,工程师,负责全面工作。

3.2.2生产项目副经理一名,工程师,负责生产调配指挥。

3.2.3项目技术负责人一名,高级工程师,负责工程技术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

3.2.4施工员一名,工程师,全面实施施工任务。

3.2.5质检员一名,助理工程师,负责质量检查、监督、验收。

3.2.6安全员一名,助理工程师,负责安全教育,检查督促。

3.2.7材料员一名,技术员,负责材料收集、复检、验收。

3.2.8资料员一名,负责试块制作、送检、档案资料收集整理。

3.2.9机械管理员一名,负责施工机械管理。

3.3、施工管理目标:

3.3.1工程质量目标:满足设计图纸和甲方要求,本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达到一次性验收合格,合格率达到100%,单位工程竣工验收一次性达到合格。

3.3.2工程工期目标:按照定额工期与合同工期要求,充分发挥本公司管理、技术、设备优势,采用网络技术进行优化组合,工期目标确定为150天完成施工任务。

3.3.3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目标: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标三规范”,轻伤率控制在2‰以内,重大伤、死亡事故控制为0%,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目标达到合格。

3.4、施工任务分解:

①基础工程:由普工组、泥工组、钢筋组、模板工组、砼工组承担。

②主体工程:由泥工组、模板工组、钢筋工组、砼工组、架子工组承担。

③装饰工程:由泥工组、门窗组承担。

④防水工程:由公司防水专业队承担。

⑤水、电安装工程:由公司水、电安装专业队承担。

⑥机械设备:由后勤组按施工进度提前调配,安装、保养维修。

根据本工程特点及设计图纸要求,施工总的原则是先地下后地上,先结构后装修,先室内后室外,凡是能够穿插作业的工序,尽量有机地结合穿插进行,把工程质量、安全施工放在首位来抓,同时严格控制工期进度。

3.6、施工前准备工作

3.6.1组织技术人员熟悉设计图纸,按分部分项工程进度层层技术交底,并将设计图中的疑问、差错、矛盾、遗漏问题提出,会同以建设单位为主、设计、监理、质监部门一道洽商解决,为施工进度、工程质量打好基础。

3.6.2积极协助配合业主完善开工前期手续。

3.6.3制定分期分批用工、用料,机具计划,组建项目管理班子,明确工作职责,分别进入程序开展工作。

3.6.4根据工程进度计划,采购前期工程材料及构件,调配、安装前期机具设备,相应工种的作业班组进场。

3.6.5按照设计图纸或业主提供的水准点,认真做好测量放线工作,设置牢固可靠的水准控制点和轴线控制桩。

3.6.6制作六牌一图,书写大幅标语和告示。

3.6.7施工现场临时用水用电设计及布置

本工程主要用电机械如下表:

仅考虑动力用电,照明用电取动力用电量的10%

ΣP1=105kw,ΣP2=222.2kw,P动=190kw

总功率P=P动×1.1=209kw

本工程现场总用电量为153kw

从业主提供的电缆电源处,直接引入配电房内总配电箱处,然后分路引入各施工用电位置。选用铜芯橡皮电缆作主要输电线路。

查表,选用20mm2铜芯橡皮线(大于机械强度需要),提升时绑钢丝绳。

木工、电焊、机修、钢筋分路:

查表,选用16mm2铜芯橡皮线。

查表,选用10mm2铜芯橡皮线。

按上述导线容许电流计算,确定各支路的电缆线布置情况。

3.6.13施工准备工作内容系统图

3.7、施工流水段划分:根据工程特点,采取分为四个流水段施工。

一施工流水段:基础工程。

二施工流水段:主体结构、现浇框架、砌砖。

三施工流水段:屋面防水。

四施工流水段:水电安装及装修。

4、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4.1.1采用经纬仪定出各个轴线及控制点。

4.1.2标高引测按业主提供的水准点,经测量复核后,引测到施工高度,并应有明显标记。

基础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A、施工技术人员熟悉吃透基础设计图纸,调查了解周边建筑物情况,掌握地下管网设施情况,并拍摄开工前地貌照片。

B、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施工员,施工员向班组长及作业人员,做好施工技术

要点及安全注意事项等技术交底。

C、现场测量、复核、定位放线、设置固定可靠的各个轴线控制点及水准点。

E、组织采购基础工程的各种原材料,进场时间应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A、根据本工程地基环境和设计图纸的需要,平基土石方工程采用分步、分阶段进行。

B、基础工程计划:基础工期控制在30天内完成任务。

基槽(坑)开挖要求和方法:

A、基槽(坑)地面设置排水系统,将雨水尽快排走防止流入基槽(坑)或现场集水造成塌方破坏环境基土。如果开挖遇到地下水应设法排开,无法排开时,应设临时集水坑用潜水泵及时抽出排走。

B、在基槽(坑)开挖应分段进行,应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顺序,并应及时封底,尽量避免对基土的拢动,在土质良好的土质情况下,挖出的渣土应堆放于基槽(坑)边坡1m以外,堆放高度不要超过1.5m,做到尽快运走,尽量减少边坡的压力。

C、在基槽(坑)的开挖过程中,应对地基的土质情况,地下水位和标高的变化经常检查并做好详细的原始记录和绘制截面图。如开挖中发现基底地质与设计要求不符时,必须与设计、监理、建设方共同研究制定处理方案及措施,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及图片资料。

D、做好本道工序的检查验收移交工作。

⑤基槽(坑)钢筋制作与绑扎:

A、基础工程所用钢筋规格、型号、质量、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B、工程技术人员对钢筋班组作业人员进行基础钢筋书面技术交底,使操作人员清楚明白设计要求,保证操作中不出差错。

C、钢筋下料制作的几何尺寸、规格、型号必须准确,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浪费。

D、基础钢筋绑扎:在垫层上按设计间距划线排放纵向和横向钢筋,排放时应注意弯钩向上,不得倾向一边,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向下。基础四周两根钢筋交叉点应在每点上绑扎,中间部分每隔一根呈梅花型绑扎牢固,双向主钢网则应将交叉点全部扎牢,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铁丝扣要呈“八”字形(或左右扣绑扎),以免网片歪斜变形。构造柱钢筋90度弯钩与基础钢筋进行绑扎。当基础配有双层钢筋网时,应上层钢筋网在下面设置钢筋撑脚,以保证上下层钢筋间距和位置的正确。重点控制轴线中心线。

E、钢筋绑扎中允许偏差必须控制在以下指标以内,骨架高度、宽度±5mm以内,骨架长±10mm以内,受力筋间距±10mm以内,排距±5mm以内,箍筋构造筋间距±20mm以内,保护层±5mm以内。

E、执行中间抽检、自检、互检、交接检验收制度。

A、基础模板用料选用钢模与木模现场拼装。

B、基础模板的技术措施:重点应是控制模板轴线中心线、刚度、垂直度、平整度、弹放基础标高水平线。

B、基础模板应做好竖档、围檩和斜撑,刚度应满足砼挤压承载力,以免爆模或移位。

C、基础模板的质量控制标准:轴线位移控制在5mm以内,标高±5mm以内,截面±4mm以内,垂直度3mm以内,表面平整度±5mm以内。

D、执行自检、互检、交接检验收制度。

A、砼的原材料符合规范要求,经检测试验合格,并持有相应出厂合格证,补强报告、试验合格证。

B、施工人员对砼班组、作业人员进行细致的技术交底。

C、按设计强度等级、设计砼配合比,获取砼浇灌许可证。

D、按批准配合比进行计量配料搅拌,浇灌前润湿模板,不允许有积水,清除模内杂物,所有预埋管件已安设完毕,隐蔽验收手续办完后方可进行浇灌基础砼。

砼使用外加剂时必须按施工规范要求配量进行。砼试块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应符合(GB50204-2002)规范标准。

质量控制标准:轴线位移控制5mm以内。

标高±5mm以内,截面±4mm以内,垂直3mm以内,表面平整度±5mm以内。

F、基础砼养护:采用常规浇水养护。

A、回填土的含水量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地基质量,最优含水量应控制在8-12%之间。

B、施工方法:回填采用分层回填分层夯实的施工程序,每层回填厚度不得超过40cm,每层夯击不低于两遍,夯击点按梅花形布置,夯击点距按夯锤直径三倍取值。第一层回填土夯实后再进行第二层回填夯实,直到回填夯实至设计标高为止。

A、对所用施工机具在使用前进行空机运转,检查是否运转正常,先排除故障后使用,经培训合格,实行专人负责使用。

B、临时施工用电应严格执行标准、规范要求“三级配电,两级保护,一机一闸,一箱一漏”持证上岗专人管理。

C、土方开挖人应保持安全间距2-3米,边坡按基槽(坑)深度1:1.5留置,土质不坚固的部位应做好固壁支撑,防止坍塌。

D、砼振捣操作人员应穿戴胶靴、绝缘手套、振动棒不得挂放在钢筋上,湿手不得接触电源开关。

E、深基槽(坑)周围设置1.2m高的栏杆或木板覆盖。

F、冷拉调查钢筋场内非操作人员不得进入,冷拉时操作人员必须进入安全位置。

G、钢筋切断机应设置角钢档杆,防止冲切力摆动钢筋。

H、落实其它相应安全防护措施。

4.3.1、作业前准备工作:

4.3.1.1编制模板支设方案,根据工程结构形式和特点及现场施工条件进行模板配板设计,确定模板平面布置、纵横楞规格、排列尺寸和穿墙螺栓的位置;柱箍形式及间距;梁板组装形式、支撑系统的形式、间距和布置;验算支撑系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根据流水段划分,确定模板的配制数量。

4.3.1.2柱钢筋已绑扎完毕;水、电管线及预埋铁件已安装,钢筋保护层垫块已绑好,并办完检手续。

4.3.2施工操作工艺要求:

4.3.2.1先按柱底标高和位置,按放线位置,做好定位,以保证柱轴线和标高的正确。或者按放线位置钉好压脚板,或在柱四周离地50-80mm处的主筋上焊接支杆,从四面顶住模板,防止位移。

4.3.2.2柱模安装完以后,要检查并纠正移位和垂直度;接着检查纠正模板的对角线长度差;2再由下而上按模板设计的规定安装柱箍。

4.3.2.3柱模的固定一般采取设拉杆(或斜撑)或用钢管井字支架固定。前者系在柱模每边设两根拉杆固定于事先预埋在楼板内的钢筋环上,用花螺栓或可调螺杆调节校正模板的垂直度,拉杆或斜撑与地面夹角宜不大于45度;后者系在柱四周搭设钢管井字支架或脚手架固定。

4.3.2.4对高度大的柱,宜在适当部位留浇灌清洁门止口,以便于操作。

4.3.2.5将柱模内清理干净,封闭清洁口,办理柱模预检。

4.3.2.6梁模板安装:

①在柱砼上弹出梁轴线、位置和水平线。

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柱的标高,然后安装横楞和纵楞,铺上梁底模板,并拉线找直找平。如梁跨度等于或大于4m时,梁底模底应设计要求起拱,如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取梁跨的1‰-3‰。

梁、柱接头的模板构造,应根据结构外形进行配板设计和加工安装。

4.3.2.10楼板模板安装;

①底层地面应整平夯实,并铺垫脚手板;板层地面立支柱部分亦应铺垫脚手板。当采用多层支架支模时,支柱应垂直,上下层支柱应在同一竖向一中心线上,并应适当接结,以确保多层支架间在竖向和水平向的稳定。

②楼板模板下部的支柱排列与间距,根据楼板的砼重量和施工荷载大小确定,一般支柱间距为800-1200mm,拉通线调节支顶高度、找平。

4.3.2.11模板折除:

①柱、墙、板模板的拆除必须待砼达到要求的脱模强度。柱模应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板与梁模板强度应符合《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2.4.1条表2.4.1的规定。

②拆模程序一般是: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部位;后拆承重部位。肋形楼盖应先拆柱、墙模板,再拆楼底模、梁侧模板,最后拆梁底膜板。

A、先拆梁侧帮模,再拆除楼板底模板;楼板底模拆除应先拆掉支柱水平拉杆或剪力撑,再拆掉U型卡,然后拆掉楼板模支柱,每根大钢楞留1-2根支柱暂不拆。

B、梁底模板拆除,有穿墙螺栓者,先拆除掉穿墙螺栓的梁托架,再拆除梁底模。拆除跨度大的梁下支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向两端拆除。

C、拆下的模板应及时清理粘结物,修理刷并涂隔离剂,分类整齐堆放,拆下的连接件及配件应及时收集,集中统一管理。

G、底模拆除时的砼强度要求: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

度标准值的百分率(%)

4.4、钢筋工程施工:

4.4.1钢筋的配料与绑扎:

A、本工程所有钢筋均根据业主提供的施工图及现行施工规范、规程的要求,在现场自行加工。

B、钢筋进场必须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做到分期分批按规格、型号堆放,并做好钢筋的维护工作,避免锈蚀和油污,确保钢筋保持洁净。

C、柱、梁的箍筋必须呈封闭型,开口处设置135度弯头,弯钩长度不小于10d。

D、楼板上下层钢筋的间距采Ф8钢筋马凳来控制,其数量每平方米内不少于一个。

E、钢筋的数量、规格、接头位置、搭接长度、间距应严格按施工图的要求进行施工绑扎。

F、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4.4.2钢筋工程绑扎技术质量要求:

现浇结构一般由基础、柱、剪力墙、梁楼板、屋盖等基本构件组成。其钢筋绑扎特点是:难度大,占地面积相对较小,钢筋绑扎数量大,类型多,操作面小,安装复杂等。

A.1、根据工程进度和施工图纸要求,结合工程结构特点和钢筋制作安装要求进行技术交底。

A.2、钢筋加工机械已安装检修完毕,并试车运转可以使用。

A.4、加工好的钢筋已运进现场,并按施工平面图中确定的位置,按型号、规格、部位、编号分别设垫木整齐堆放。

A.5、在模板上已标明墙、柱、梁等尺寸线和水平标高线。

A.6、根据预留搭接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对不符合要求的预留筋进行处理。对伸出的预留筋进行整理,将钢筋上的锈皮、水泥浆等污垢清扫干净。对基层砼表面松散不实之处进行凿除,清理干净并湿润。

A.7、配合钢筋绑扎安装的脚手架已搭设。水平运输车辆和垂直运输机械已准备好,并进行检查和试车。

B.1.1、按设计间距在垫层上划线排放纵横向钢筋,排放时要注意弯钩朝上,不倾向一边,但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

B.1.2、基础四周两根钢筋交叉点应每点绑扎,中间部分每隔一根呈梅花绑牢;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面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要成“八”字形(或左右扣绑扎),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B.1.3、独立柱基础为双向弯曲时,钢筋网的长向钢筋应放在短向钢筋的下面。

B.1.4、现浇柱与基础插筋下端,插筋位置应用木条或钢筋架成井字形固定牢固,以免造成柱子细线偏移。

B.2、柱子钢筋绑扎:

B.2.1、绑扎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在受力钢筋直径30倍区段范围内(且不小于500mm),绑扎接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

B.2.2、在立好的柱主钢筋上用粉笔标出箍筋间距,然后将套好的箍筋上移置,由上往下采用缠扣绑扎。

B.2.3、箍筋应与主筋垂直,箍筋转角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或交错绑扎,但箍筋的平直部分纵向钢筋交叉点成梅花式交错扎牢,以防骨架歪斜。箍筋的接头(即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向交错布置,并位于箍筋与柱角主筋的交接点上,但在有交叉式筋的大截面柱子,其接头可位于箍筋与任何一根中间主筋的交接点上。在有抗震要求的地区,柱箍筋端应弯成135度,平直长度不小于10d(d-箍筋直径,下同)。如箍筋采用90度搭接,交接处应焊接,焊缝长度单面焊缝不小于10d。柱其、柱顶、梁柱交接处,箍筋间距应按设计要求加密。

B.3.1、当采用模内绑扎时,先在主梁模板上按设计图纸划好箍筋的间距,然后按以下次序进行绑扎:将主筋穿好箍筋,并已划好的间距逐个分开→固定弯起筋和和主筋→穿次梁弯起筋和主筋并套好箍筋→放主筋架立筋、次梁架立筋→隔一定间距将梁底主筋与箍筋绑住→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B.3.2、梁中箍尖与主筋垂直,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的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弯钩的叠合处,在梁中应交错绑扎,有抗震要求的结构,箍筋弯钩应为135度。如果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应为6-10d。

B.3.4、梁的受拉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25mm时,不应采用绑扎接头。小于25mm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如设计未作规定时。搭接长度的末端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得小于10d。接头不宜设在梁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Ⅲ级钢筋可不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在受力钢筋30d区段范围内(且不小于500mm),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在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

B.3.5、纵向受力钢筋为双排或三排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25mm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短钢筋直径规格宜与纵向钢筋规格相同,以保证设计要求。

B.3.6、主梁与次梁的上部纵向钢筋相遇处,次梁钢筋应放在主梁钢筋之上。

B.3.7、主梁如采取与模外绑扎时,一般先在楼板模板上绑扎,然后用人力(或吊车)抬(吊)入模内,其方法次序是:将主梁需穿次梁的部位稍抬高→在次梁梁口搁两根横杆→次次梁的长钢筋铺杆上,按箍筋间距划线→套箍筋并按线摆开→抽换横杆,将下部纵向钢筋落入箍筋内→再按架立钢筋、弯起钢筋、受拉钢筋的顺序与箍筋绑扎→将骨架稍抬起抽出横杆→使梁骨架落入模内。

B.4.2、按划好的钢筋间距,先排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同时配合安装并固定。

B.4.3、钢筋搭接长度、位置和数量的要求,同梁钢筋绑扎第5条的要求。

B.4.4、板与次梁、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应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

B.4.5、板绑扎一般用顺扣或八字扣,对外围两根钢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隔点错绑扎(双向配筋板相交点,则须全部绑扎)。如板配双层钢筋,两层钢筋之间须设钢筋支架,以保持上层钢筋的位置正确。

B.5钢筋电渣压力焊接

钢筋电渣压力焊接是利用专用焊接机具,通电使两根被焊接钢筋之间形成电弧和熔渣池,将钢筋端部熔化,然后施加压力使钢筋边接形成焊接接头。本法具有工艺简单、容易掌握、工作条件好、工效高、焊接速度快、质量可靠、节省钢材、费用较低等优点。但瞬时电流较大,需较大容量的变压器设备。

A.1、焊工应经过培训、考核,取得焊接合格证,方可持证上岗。

A.2、焊接机具设备以及辅助设备准备齐全、完好。使用电流,电流经检查符合施焊要求。

A.3、已搭设好必要的操作脚手架。

A.4、钢筋端头已处理好,并清理干净;焊剂已焙烘干。

B.1、施焊前,应将钢筋部120mm范围内的铁锈、杂质刷净。焊药应经250℃烘烤。

B.2、钢筋置于夹具钳口内,应使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并夹紧YB∕T 4777-2019 连铸安全生产操作技术要求.pdf,不得晃动,以防上下钢筋错位和夹具变形。

B.3、采用手工电流压力焊,宜用直接引弧法,先使上、下钢筋接触,通电后将上钢筋提升2-4mm,引燃电弧,然后继续提数毫米,待电弧稳定后,随着钢筋的熔化而使钢筋逐渐下降,此时电弧熄灭,转化为电渣过程,焊接电流通过渣池而产生电阻热,使钢筋端部继续熔化,用适当压力迅速顶压,使之挤出熔化金属形成竖实接头,冷却1-3min后,即可打开焊药盒回收焊剂,卸掉夹具,敲掉熔渣。

C.1、钢筋对焊完毕应全部焊接接头逐个进行外观检查。接头外观应焊包均匀,凸出钢筋表面的高度应大于或等于4mm,钢筋与电极接触处,应无烧伤缺陷。接头处钢筋轴线的偏移不得大于0.1d,同时不得大于2mm;接头处变折不得大于4度,对外观检查不合格的接头,应切除重焊。

C.1、强度检验以300个同类型接头(同钢筋级别、同钢筋直径)作为一批,取3个试件作为试验,其抗拉强度均不得低于该级别钢筋规定的抗拉强度值。若有一个度件的抗拉强度低于规定数值,应取双倍数量的试件进行复验;复验结果若仍有一个试件的强度达不到上述要求,该批接头即为不合格品。

由于该工程采用现场搅拌。砼拌合物入模塌落度为7±1cm。水泥选用:梁、柱基础选用42.5号普通水泥。

4.5.2混凝土浇筑:

DB13/T 5327-2021标准下载混凝土浇筑包括基础、柱、梁、楼板、屋盖等。

A、施工操作前的条件准备: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