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准格尔旗大--薜快速通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

内蒙古准格尔旗大--薜快速通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500.22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内蒙古准格尔旗大--薜快速通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

1施工组织设计文字说明

2分项工程进度率计划(斜率图)

5主要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框图

6分项工程生产率和施工周期表

10KV及以下电力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说明:1.第1项见后面文字部分

2.第2——7项见贵公司附件

内蒙古准格尔旗科健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第三章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第四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第五章工期和工程质量的保证体系和保证措施

第六章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的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

第七章冬季和雨季的施工安排

第八章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及保证体系

第九章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第十章文明施工、文物保护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第十一章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事故应急预案

第十二章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1、大薜快速通道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2、大薜快速通道工程施工设计图纸。

⑴《公路路线设计规程》

⑵《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⑶《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⑷《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⑸《公路工程预算定额》

⑹《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⑺《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4、施工现场实地考察资料,结合工程特点及工程量情况,拟投入本工程人员、机械设备、数量及总体工期计划安排,编制本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简介、技术标准

我合同段为内蒙古准格尔旗大——薛快速通道第五标段,主线采用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时速100千米/小时,路基宽度29米。标段起讫桩号为:K12+000—k16+000,全长4.0千米。主要工程内容包括路基、桥涵、路线交叉、防护及排水工程等的施工工作。合同工期为:2009年10月1日—2010年9月1日,历时11个月。本标段地处黄土高原丘陵带,地貌较为复杂,在黄河水系的作用下形成了羊场沟、乌兰苏木兔沟等V字型沟壑。

二、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划分

边沟、排水沟、截水沟、路基盲沟

桩基、柱、钢筋加工及安装、

梁预制、钢筋加工及安装、

预应力筋的加工和张拉、梁板安装、

第三章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我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本合同段按项目法管理施工。为使本工程达到“安全、优质、高效”的预期目标,我单位拟成立“大路新区至薛家湾快速通道工程”项目经理部,全权代表我公司负责本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及管理。为了加强现场管理,项目经理部拟设置在第五合同段路线K14+000附近。

根据本合同段工程的施工特点和现场施工条件,我们将组建强有力现场项目经理部和专业施工队伍,投入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采用多点流水作业,合理安排工期,科学管理,按招标文件和招标文件答疑的要求:确保本合同工程在11个月内完工。施工总体布署目标如下:

质量管理目标:确保全部工程达到国家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并满足业主针对本工程制定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工程竣工验收的质量评定为合格;竣工验收的质量评定为优良。

安全管理目标: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实现“三无,一杜绝,一创建”即无重伤、交通、火灾事故,杜绝伤亡事故,创建安全文明工地的安全管理目标。

工期管理目标:加大资源投入,优化施工方案,加强科学管理,确保本合同段全部工程在11个月内完成。

①维护施工区域周边环境,无人为破坏环境情况的发生;

③加强施工现场及生活区卫生,保持清洁;

④加强施工现场积水抽排和材料机具管理,保证施工环境良好。

为便于协调我公司的内部施工机械、设备、物质、资金、人员及技术各项资源,更好地为工程服务,我公司拟在现场成立“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新区至薛家湾快速通道”项目经理部。

本工程拟成立的项目经理部设项目经理一名,项目部下设五部二室(工程技术部、质量安全部、中心试验室、财务部、机械物资部、合同预算部、综合办公室;),分别负责本合同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安全、质量、计划、财务、设备物资、医疗急救、日常行政管理、对外协调工作,中心试验室和测量班分别负责材料试验与检验、测量放样工作,全面保证本合同工程建设任务的优质、高效完成。

根据本合同段工程结构特点及工程内容,为了有针对性地组织施工,项目经理部将组建5个施工队(路基施工2个队、桥梁施工1个队、附属工程施工2个队、),分别负责路基、桥梁、排水与防护工程等工作。各作业队采取动态模式进行劳动力管理,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安排,施工准备及开工阶段劳动力需要约为200人,高峰期在场人数约为700人,平均每月计划劳动力人数为500人。在各时期的劳力数量根据各工作面的施工需要进行调整。

3.项目经理部管理层职责划分

项目经理部下设“五部二室”,具体部门和职能分工为:

(1)工程技术部:负责本合同段的施工技术工作,负责编制年度、季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工艺及操作细则,进行技术交底,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方案。

(2)合同预算部:负责本合同段工程的成本控制、验工计价、合同管理,以及编制年、季、月施工生产计划等工作。

(3)质量安全部:负责本合同段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制定质量安全标准及工地的创优规划并负责实施,制定各工种岗位操作规程,对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4)机械物资部:负责施工生产材料的采购、管理,负责按施工进度计划提出材料采购计划,负责船舶、机械设备的管理、调配,负责新增船舶、机械设备的采购。

(5)中心试验室:负责全标段合同范围内的路基、桥梁、涵洞各种试验工作,负责对施工的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最终质量检验各项工作。负责经理部试验设备检定、管理工作,作好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收集、整理检验、试验报告、报表。负责施工配合比设计及送检工作,把好混凝土、钢筋、预应力施工等质量关,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6)综合办公室:负责日常办公人员调配、员工培训、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及对外协调等工作。负责生活物资的采购、补给,工地生活用水、用电、医疗、设备检修养护等工作。

本合同段工程拟配备各类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施工高峰期将达到1000多人,以保证本合同段工程项目按期、安全、优质地完成。

4.1.1现场调查踏勘和环境调查:从工程投标开始,即着手进行现场调查,熟悉了解现场情况及周围环境情况。了解并落实现场临时占地提出临时用地申请并联系办理有关事宜;了解现场交通情况,向业主、监理提交现场交通疏导组织方案及临时道路设置方案;与地方政府及地方交通部门取得联系,为工程施工创造良好的环境。上述工作在工程正式开工前陆续完成。

4.1.2现场“三通一平”:工程开工前,向业主及地方水电管理部门提交水电供应申请、办理变压器报装及水源引接手续。在开工前5日内完成水电临时线路的铺设工作;施工道路尽量使用现况道路。

4.1.3临时设施搭建:工程开工前完成现场临时占地的征地手续,现场围挡在开工前完成,施工队伍、办公生活区及试验室、钢木加工区,材料库及材料存放场等临时设施在开工前陆续建造。至开工前5日内全部完成。

4.2.1工程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学习有关的技术规范、工艺标准、招标文件以及业主、监理下发的有关文件,熟悉了解本工程的施工特点,掌握各项目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标准,同时组织专业技术工种人员进行培训教育,为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创造条件。接到施工图纸后,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看图、审图,5日内完成审图、工程量计算、材料计划等工作。根据业主要求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向监理部门提出开工申请并在开工前完成前期施工各项的现场施工技术交底工作。

4.2.2开工前完成测量交接及其复核工作,完成施工测量方案的编制和控制网点的测设成果报监理审批。现场道路中线,用地线及现状测量也在开工前完成,为工程开工创造条件。控制性定位放线要于施工前完成并请业主、监理及设计勘测部门进行复核验收。

工程开工前,完成各项施工用料的调查落实,经取样试验合格后,签定供货合同,按计划分批组织进场。各项工作要根据工程施工计划和进展情况,提前组织机械进场。

工地资源的各种使用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合格资源,以节约工程造价;材料的选用本着质量合格的原则就近选取各种材料。当地没有的资源,从外地调运。

5.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和设备、人员进驻现场的方法

5.1本公司一旦中标,将立即按投标文件中所述安排组织齐备的人员、完善的设备进入现场。项目经理部在任务落实后3天内组建完成并进场开展工作。施工队伍于开工前5日内进场,同时进行进场教育及技术培训。技术人员、民工连队乘座汽车到达现场。

5.2工程所需主要机械设备采用平板车运输,入场时间服从施工总体计划安排。

5.3主要施工材料的采购运输:本工程所用材料主要以沿线各料厂为主,汽车运输到场。沿线没有的材料本着符合技术要求的材料就近采购,汽车运输到场。

第四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

1.1控制点复测:控制点复测是施工测量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它包括导线控制点和路线控制桩的复测;另外还要对丢失的导线控制点和路线控制桩进行补测;有的导线点若在路线以内,则需将其移至路线以外。

1.2导线控制点和路线控制桩的复测:

1.2.1导线控制点的复测主要是检查它的坐标和高程是否正确。用全站仪复测导线如图:

第一步:根据导线点1~N的坐标反算转角β2~βN-1和导线边长 S1~SN-1

第二步:实地观测各转角βi+1及导线边长Si,角度观测可按一个测回平均值,边长测量按连续观测3~4次的平均值。当观测满足要求时,则认为点的平面坐标和位置是正确的。

第三步:水准点高程的检测:在使用水准点之前仔细校核,并与国家水准点闭合,道路水准点闭合差按四等水准控制(20√L)大桥附近的水准点闭合差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办理。

1.2.2导线点的布设:在施工路线两旁布设导线点,高程和坐标都在同一点上。在复测坐标的同时利用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检测高程。

1.2.3水准点的布设:水准点间距一般控制在500米以内,在结构物附近、高填挖方地段、工程量集中及地形复杂地段增设临时水准点。临时水准点必须符合精度要求且与相邻水准点闭合。

1.2.4路线控制桩的复测:根据导线点和设计单位移交的放样原始资料进行,检测精度必须满足要求。

1.3导线控制点的补测与移位:若导线控制点间断性丢失,则利用前方交会、支点等方法补测该点;若导线控制点连续丢失数点,则要用导线测量的方法补测。若将路基范围内的导线点移位,根据移位的多少分别采用交会法或导线法测定。施工期间不超过半年即对导线点进行一次复测。在冻融以后也要进行复测。发现丢失及时补上,并做好导线点的保护工作。

1.4路基路面施工测量:路面施工测量包括中线测量、高程测量和横断面测量。路基、路面施工每完一层都进行重新施工放样。

本合同段全长4公里,挖土方:89万立方米;挖石方:48万立方米;路基填筑:97.6万立方米;软基处理砂砾垫层:3.7万立方米;强夯置换:2.9万平方米;土工格栅:10.8万平方米;冲击压实:36.8万平方米。由两个路基施工作业队平行流水作业,工期从2009年10月6日至2009年11月15日和2010年3月1日至2010年7月15日。

1.1.1路基填土方:

1.1.1.1实验段施工:

铺筑试验路段确定路基压实的最佳方案。

影响路基压实的主要因素有土的力学性质和压实功能、土的含水量、铺层厚度、土的级配以及底层的强度和压实度。路基碾压时,并不是这些因素独立起作用,而是这些因素共同起作用。因此公路进行路基施工时,应用不同的施工方案做试验路段,从中选出路基压实的最佳方案。

铺筑试验段需制订试验方案,其目的是在给定压路机的情况下,找出达到压实标准的最经济的铺层厚度和碾压次数。确切地说,就是寻求铺层厚度与碾压次数之比的极大值。试验路段位置应选择在地质条件、断面形式均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路段长度不宜小于100m。具体实施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取代表性土样做重型击实试验,确定土的最佳含水量ω和最大干密度ρdmax,并绘制干密度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根据土的干密度与含水量关系曲线控制土的含水量ω。确定铺层厚度和碾压遍数。一般可根据压路机械的功能及土质情况确定铺层厚度,一般应按松铺厚度30cm进行试验,以确保压实层的匀质性。

实验段施工时,所有机械、仪器设备均采用投入本合同段施工的机械、仪器设备,机械要满足施工要求。并由监理工程师现场监督施工过程,派专业技术员指挥施工。

填土松铺厚度控制在有关设计要求的规范内,用推土机整平,采用冲击压路机进行冲击压实。对实验段进行碾压,每碾压一次按频率检测压实度(采用灌砂法试验);一直到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为止。整理试验数据,得出压实系数,和满足路基填筑的压路机压实遍数等。编制本合同段的路基填筑施工方案。在施工中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

1.1.1.2填方路基施工

路基填筑工程可用配套的机械化施工。形成挖、装、运、摊、平、压机械化流水作业,可保证路基填筑高质量,高速度的完成。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A.恢复路基中线并加密中桩,测标高,放出坡脚桩,桩上注明桩号,标上填筑高度。

B.清除填方范围内的草皮,树根,淤泥,积水,并翻松,平整采用冲压碾压压实地基,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实测填前标高后,方能上土填筑路基。

C.按路面平行线分层控制填土标高;填方作业分层平行摊铺,保证路基压实度。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每侧超出路堤的设计宽度300mm,以保证修整路基边坡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性质不同的填料,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分层压实。同一水平层路基的全宽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合填筑。每种填料压实后的连续厚度不小于500mm。填筑路床顶最后一层时,压实后的厚度不小于100mm。

D.采用网格法控制的方法填筑路堤,根据压实设备和技术规范确定压实厚度,一般控制每层压实厚度25cm。

E.土方的挖、装、运均采用机械化施工,一般用挖装机械配备自卸汽车运土,按每延米用土量严格控制卸土,推土机把土摊开,平地机整平。

F.当路基填土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时可在路外晾、晒也可在路基上用铧犁翻拌晾晒;当含水量不足时,可用水车洒水补充,使填土达到最佳含水量的要求,确保达到压实度标准。

G.当路堤宽度、厚度和填土含水量等符合要求后,用压路机从路边向路中,从低侧向高侧顺序碾压。压实遵照先轻后重的原则,直到达到设计的压实度为止。

H.根据路堤的填筑高度,严格按规范要求检查压实度,每层填土都要资料齐全,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或旁站。

I.在雨季施工中,严防路堤积水,填筑层表面应适当加大横坡度,以利于排水,并注意天气预报,及时碾压成型,防止填土被雨水泡软。

J.进入初冬填筑路堤时,尽量昼夜连续施工,取土场进行覆盖,保证填土不受冻害影响,每天填筑的土层要当天碾压成型。

K.达到设计标高时要抓紧按设计要求整理路槽,修整边坡,防护,确保路堤填筑质量和稳定性。

L.设计在填方路段的桥涵构造物要提前施工,桥涵两侧填土应特别注意,填筑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台背填方最好与路堤填方同步协调进行,桥台附近配合小型压实机械压实,台背回填和路堤填充方结合部要特别重视,如后填台背要挖台阶,保证压实度合格。雨季应防止地面水流入,如有积水要及时排除,确保台背压实质量,严防因桥头填土沉降而造成的跳车。

M.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填方路基压实度:上路床≥96%,下路床≥96%,上路堤≥94%,下路堤≥93%;零填及挖方路基:上路床≥96%,下路床≥96%。路基压实度宜采用大功率振动压路机具。

N.路基填料CBR要求:填方路基:上路床≥8%,下路床≥5%,上路堤≥4%,下路堤≥3%;零填及挖方路基:上路床≥8%,下路床≥5%。路床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00㎜,路床顶面应与路拱横坡一致,路拱横坡采用的1.5%。

O.为减少高路堤差异沉降,除进行正常压实外,在非构造物处路基基顶,每填2米后采取冲击压实进行增压补强。

P.路堤与桥台、横向构造物(涵洞、通道)连接处设置过渡段,路基压实度不小于96%,过渡段填料采用透水性好的砂砾料,过渡段长度采用2倍路基填土高度。

Q.路基填筑前进行清表及碾压,清表及碾压厚度按15㎝控制。基底压实度不小于90%,当填土高度小于路床厚度时,基底压实度不小于96%。清理出的表土应集中堆放,作为绿化用回填土。

R.冲沟填筑前应先清理沟壁松散覆盖层,拓宽沟底,清理出工作面。对沟壁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米,并作2%向内倾斜的倒坡。然后再公层填筑碾压,严禁直接将填料在沟底堆砌碾压。

S.为确保路基压实度,路基应在接近填料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路基碾压用水按土方数量(重量)的4%控制,施工时应根据现场试验进行确定。

T.对于高填方路堤,当连续2个月观测沉降量每个月不超过5mm时,方可进行路面面层施工,高填方路堤施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施工监测、信息化动态设计。

U.高填方路基每填高2m采用25KJ冲击式压路机增强补压20遍(增强补压是指在振动压实达到设计规范要求值后,为进一步提高路基密实度和均匀性、减少工后沉降,而进行的补充压实)。冲击压实时应注意,如下部遇有构造物或土工格栅时,构造物顶部填土厚大于3.5m、土工格栅顶部填土厚大于1.5m方可进行。

(1).当路基边坡高度大于8米时,边坡坡率采用1:2;

(2).当路基边坡高度大于8米时,边坡采用台阶形。由上至下每8米设置一道宽度为3米的平台,平台采用2%外倾横坡。每级边坡坡率均采用1:2.

O.当地面横坡大于1:5时,应当原地面挖台阶,台阶宽度3米,并作2%向内倾斜的倒坡。挖台阶前,应先将地表松散的表土清除。

1.1.1.3台背回填处理

在填筑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填筑速率,防止路堤失稳。

若必须进行两次开挖,则应做好两次开挖和回填工作。开挖断面尺寸应按设计要求开挖并放样,开挖材料不宜堆放在开挖场地周边,应适当远离。靠路堤端按设计图纸以台阶形式向下开挖。开挖分两次,第一次开挖至砂砾层顶面以上一层填土顶面(以保证砂砾层),待桥台桩柱施工后,清除桥桩施工的一些杂土杂物,然后再作第二次开挖,挖去靠桥台侧砂砾层顶面原填土,设置盲沟排水系统,再按设计要求的材料和路堤结构进行回填。回填材料的粒径和分层填筑厚度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回填区采用大型碾压机具碾压,对于紧靠台背处和原路堤拼接部位,应配合使用小型机具或人工辅助夯实。

1.1.1.4含水量的检测与控制

强度与稳定性主要是通过压实得以提高,压实度受含水量的制约,保证压实最佳的含水量才能取得最大干密度,也就是有效地控制含水量后,才能可靠地压实到压实度标准。土的含水量控制在高于压实最佳含水量碾压是确保正常施工的条件,但不能超过最佳含水量1%,这时所得效果最好。

2.1.1要根据土石方调配设计,确定开挖的方式及位置,尽量做到以挖作填,避免废方,不得已废方时,要做到堆弃合理,少占土地,并考虑路容、路貌整体美观。

2.1.2用推土机配合装载机或挖掘机,根据测量数据进行路堑开挖。

2.1.3弃土堆应尽量少占草地。

2.1.4开挖中发现土层性质变化时,应报监理工程师,考虑修改施工方案及挖方边坡坡度。

2.1.5挖方边坡的坡度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开挖及整修,做到坡面光滑、顺直。

(1).挖方路堑设置浆砌片石盖板边沟,边沟外侧设置宽度为2米的碎落台;

(2).当路堑边坡小于18米时,边坡采用台阶形。由下至上每6米设置一道宽度为2米的平台,平台采用2%内倾横坡。每级边坡坡率采用1:1

(3).当路堑边坡高度大于18米时,由上至下每6米设置一道宽度为2米的平台,平台采用2%内倾横坡。第一、二、三级边坡坡率采用1:1,第四级及以上边坡坡率采用1:1.5.

2.1.7对于挖方路段,当路槽底土质不满足CBR值时,对路槽底0.8米范围进行换填处理,换填材料采用透水性较好的砂砾等材料,同时保证压实度不小于96%。

2.1.8挖方路堑及填方路堤根据地形及设置浆砌片石截水沟及排水沟。

2.1.9路堑施工前,应做好排水倒流工程。跨越冲沟时,应做好纵横界面的处理。

2.2.1土方开挖之前,先对路基红线内进行测量放样,测量标高,清除表土等非适用材料。对占地范围内树木、石头、废物和草皮进行清理、挖除树根,对路基范围内沟渠、坑槽按监理工程师确定的范围清除杂物,然后用合格材料分层回填并压实。将清理出来的废料、杂物运到指定的弃料场,并做好防护设施及设置排水系统。

2.2.2运输较近路段采用推土机、铲运机施工,较远地段采用挖掘机配合自卸汽车施工,路堑开挖包括路基开挖、截水沟、排水沟等,其施工方法根据路堑深度和纵向长度按下列方式进行:

①开挖短而深的路堑,采用横挖法,以路堑整个横断面的宽度和深度,从一端或两端逐渐向前开挖;开挖较长路堑,采用分层纵挖法,沿路堑全宽以深度不大的纵向分层挖掘前进;

②开挖较长、较深、两端地面纵坡较小的路堑,采用通道纵挖法,先沿路堑纵向挖掘通道,然后将通道内两侧拓宽,上层通道拓宽至路堑边坡后,再开挖下层通道,如此纵向开挖至路基标高;

③对路基段内主体主要用推土机推松,若遇较硬土体,则用D85以上推土机翻松,近距离用推土机推,远距离用挖掘机挖、汽车运。修筑路拱、刷刮边坡,整平路基面时采用平地机配合其他机械作业。

2.3.1.高填方路基处理

2.3.1.1.当路基边坡高度>20米时,由上至下每8米设置一道宽度为3米的平台,平台上设浆砌片石排水沟,平台采用2%外倾横坡。边坡坡率均采用1:2.0.

2.3.1.2.基底填筑80cm砂砾垫层后进行强夯。

2.3.1.3.夯点布置及间距:夯点采用正方形布置,夯点间距为5米。

2.3.1.4.夯击遍数:第一遍:主夯,按规定间距。第二遍:副夯,在各主夯点之间穿插进行,仍按规定间距进行。第三遍:满夯,利用夯点彼此搭接四分之一连续夯击。

2.3.1.5.单点夯击能:主夯及副夯采用单击能为2000KN·m,

夯击次数为4次,满夯采用单击能为1000KN·m,满夯击次为最后一击夯沉量小于40mm,如不满足,则增加夯击次数,直至最后一次夯击量小于40mm。

2.3.1.6.间歇时间:主夯、副夯及满夯的间歇时间均为72h

2.3.1.7.路床内铺设3层钢塑土工格栅,层间距30cm

2.3.1.8.双向拉伸钢塑土工格栅规格为:每延米拉伸屈服力≥50KN,每延米断裂伸长率≤3%,粘、焊点极限剥离力≥100N。

2.3.1.9.路基每填高2米采用25KJ冲击式压路机增强补压20遍(增强补压是指在振动压实达到设计规范要求值后,为进一步提高路基密实度和均匀性、减少工后沉降,而进行的补充压实)。冲击压实时应注意,如下部遇有构造物或土工格栅时,构造物顶部填土厚大于3.5m、土工格栅顶部填土厚大于1.5m方可直接进行。

2.3.2.桥头路基处理

2.3.2.1.搭板纵坡与路面纵坡相同。

2.3.2.2.台后搭板以下0.3m内填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其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艺等要求与路面基层相同,详见《路面结构图》。剩余部分填砂砾,要求分层碾压,压实度保证96%以上。

2.3.2.3.挖台阶宽度150cm,台高100cm,向内倾2%。

2.3.3.陡坡路堤或填挖交界处理

2.3.3.1.对于自然边坡表面为松散坡积土时,应先清除松散土层再开挖台阶。

2.3.3.2.沿陡坡坡壁开挖台阶,台阶宽度3米,所有台阶挖成2%向内倾斜的坡度。

2.3.3.3.路床范围内铺三层格栅,每两层间距30厘米。

2.3.3.4.采用双向拉伸钢塑土工格栅,规格为:每延米拉伸屈服力≥50KN,每延米断裂伸长率≤3%,粘、焊点极限剥离力≥100N。

2.3.3.5.基底清理后,压实度不小于90%。

2.3.4.挖方路基处理

2.3.4.1.挖方基底设置30cm砂砾调平层,采用2%外倾横坡以利于排水。

2.3.4.3.排水管下侧的沟底采用水泥砂浆填筑,盲沟出水口设于排水沟底,管口周围用M7.5干砌片石加固。

2.3.4.4.为防止边坡塌陷,盲沟开挖时采取分段跳槽开挖的方式。

在该施工设计文件中,路基取土采用由挖方弃土纵向调配、结合农田改造规划取土、设置取土场集中取土。但是严禁用原路基挖余废弃土和原公路弃土堆上的土。在施工中应当按照设计的位置及调运范围进行施工。当设计取土场出现与实际不相符时,应当报请监理工程师,并按监理工程指定的位置进行取土。取土坑宜采用浅挖式进行规划取土,取土场坑壁应挖成弧形,并在完成后进行清理,及时恢复植被。

3.2.1在有弃方的路段开工前,应提出开挖、调运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批准。该方案包括挖方及弃方的数量、调运方案、弃方位置及其堆放形式、坡脚加固处理、排水系统的布置以及有关计划安排等。

3.2.2当弃土场的位置堆放形式或施工方案有更改时,必须在更改前不少于14d将更改方案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3.2.3弃土堆应堆置整齐、稳定,排水畅通,避免土堆对的建筑物、排水及任何设施产生干扰或损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边沟:4150米;排水沟:3210米;截水沟:1400米;路基盲沟:4150米;护坡和护面墙7.5号浆砌片石:2.68万立方米。工期2010年4月1日至2010年8月20日

4.1.1.急流槽施工工艺

4.1.1.1.急流槽原则上每隔20米设置一道交错布设,当路线纵坡小于等于0.3%时不设置边坡急流槽,路线位于超高路段每隔15米设置一道.

4.1.1.2.槽身转折处用小石子混凝土砌筑。

4.1.1.3.急流槽进水口槽壁及底面采用C25现浇混凝土,进水口与槽身平顺过渡,槽身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

4.1.1.4.急流槽出水口(溢水池)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沟壁顶面用M10号水泥砂浆抹面厚2厘米。

4.1.1.5.为防止边坡急流槽下滑,每隔2.0米设一个防滑台。

4.1.1.6.路基填土高度大于10米时边坡下部设有2.0米宽平台,其槽身修建型式同路基坡脚处槽身。

4.1.1.7.边坡急流槽出水口为散排(溢水池)的路段,路基两侧均设置纵横向挡水埝,其横向挡水埝,设置于两道急流槽出水口之间。

4.1.1.8.槽与槽及企口之间砌缝宽为1厘米。

4.1.1.9.砌筑砂浆采用M10水泥砂浆。

4.1.1.10.槽内钢筋接处均用细铁丝绑扎

4.1.1.11.急流槽槽身均采用M7.5浆砌片石,下铺砂砾垫层,石料强度不低于20Mpa。

4.1.1.12.进水口与边沟连接,出水口与排水沟相接。

4.1.1.13.急流槽防滑平台设置间距为2m。

4.1.1.14.急流槽每5~10米设置一道伸缩缝,并用沥青麻絮进行防水处理。

4.1.2.边沟的施工工艺

4.1.2.1.边沟适用于挖方路段,排水沟接边沟,将路面水引至路基外侧,截水沟适用于路堑坡顶。

4.1.2.2.边沟纵坡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与路线纵坡一致(必须保证不小于0.3%)。

4.1.2.3.加固边沟、排水沟、截水沟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

4.1.2.4.路肩块和盖板搭在C25现浇混凝土上。

4.1.2.5.砌筑前沟底、沟壁按规定整平夯实。

4.2.1.填方路基边坡防护

4.2.1.1.拱形骨架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10号水泥砂浆砌缝,拱圈内撒播适于当地生长的草籽。

4.2.1.2.最下面一层拱圈底设置M7.5浆砌片石基础。

4.2.1.3.边坡修整完成后,再进行护坡放样,骨架施工采用挖槽法进行。

4.2.1.4.浆砌片石基础每隔13.5m设置2cm宽伸缩缝,缝内用沥青麻絮或沥青木板填塞,其深度不小于10cm。

4.2.1.5.基础和拱形骨架砌筑前,基地应夯实。

4.2.1.6.用于浆砌工程的片石强度不低于30Mpa。

4.2.1.7.当路基边坡高度大于8米时,设置边坡平台,平台内种植沙棘。

4.2.2.挖方路基边坡

4.2.2.1.第一级边坡采用顶宽0.4米,底宽0.7米的eM7.5浆砌片石护面墙加固,第二级及以上边坡采用人工植被护坡。

4.2.2.2.人工植被采用麦草为编织材料,添加适合本地气候环境的草籽,规格为幅宽2.5米,厚度100毫米,麦草密度2000克/平方米。

4.2.2.3.人工植被护坡施工工艺:平整坡面→施肥→铺设人工植被草垫→固定草垫→薄土覆盖→浇水→养护。

4.2.2.4.手工方法铺设人工植被,草垫两端埋入地下10厘米固定,防止翘起,每米用3个钢钉固定,铺设完后,铺垫上覆一层薄土,增强稳定性和提高植物种子发芽。

4.2.2.5.草垫内草种混配配方:禾木科狗牙根10%,弯叶画眉草10%,多年生黑麦草10%,紫花苜蓿40%,赖草15%,披肩15%。

4.2.3.主线下穿天桥挖方段路基边坡

4.2.3.1.第一、二、三级边坡采用顶宽0.4米,底宽0.7米的M7.5浆砌片石护面墙加固,第四级及以上边坡采用0.3米等厚M7.5浆砌片石护坡加固。

4.2.3.2.基础采用M7.5浆砌片石。

4.2.3.3.边坡修整完后,再进行护坡放样,骨架施工采用挖槽法进行。

4.2.3.4.墙身及基础每隔10m设置2cm宽伸缩缝,缝内用沥青麻絮或沥青木板填塞,其深度不小于10cm。

4.2.3.5.基础及墙体砌筑前,基地应夯实。

4.2.3.6.坡顶设置长度为1米墙帽,外侧设置深度1米的隔水墙,砌筑完成后,必须回填夯实,以防雨水侵入。

4.2.3.7.用于浆砌工程的片石强度不低于30Mpa。

4.2.3.8.在墙身适当高度设置φ10PVC管泄水孔,泄水孔水平间距为3米,上下排交错布置,最下排泄水孔应高出地面0.3米。

三、桥涵施工要求及施工方案

本合同段内有天桥1处,K12+122全桥为4×25米;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简支T梁,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墩台采用桩基础。K15+085全桥为15×20米;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简支T梁,下部结构桥台采用肋板台,桥墩采用柱式墩,墩台采用桩基础。有大桥1座,K12+615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后张)T梁,先简支后连续,下部结构桥台采用柱式台5、6、7、8号桥墩采用空心墩,其余桥墩采用柱式墩,墩台采用桩基础。有钢筋混凝土盖板涵385.35米/3道。由一个桥梁施工作业队施工(由施工现场作业队和预制厂作业队平行作业),工期2009年10月6日至2009年11月25日和2010年3月1日至2010年8月1日。

3.1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3.1.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3.1.1.1修建临时房屋,架设临时电线或准备发电机,解决施工用水,修筑临时便道,平整施工现场,

3.1.1.2按《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以下各项试验工作。

①碎石、水泥、钢筋各项技术指标的试验,确定出合格材料。

②拌制砼所用水的水质试验。

③确定各项混凝土强度下的混凝土配合比,

3.1.1.3测量放样

①在桥梁的周围布设临时水准点。

②布设桥位控制导线点,并定出桩基的位置。

3.1.2下部工程的施工

3.1.2.1桥墩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①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准备场地→桩位放样 →埋置护筒→安装钻机或钻架→钻井成孔→清孔→吊装钢筋笼骨架→下导管→灌注水下砼→拔出护筒。

施工前应将场地平整好,以便安装钻机,桥址处地表水不发育,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钻架位置处应整平夯实,清除杂物,挖换软土。

③桩位放样:用红外线全站仪准确放出桩基的中心位置。

④埋护筒:采用有加强肋的钢护筒,以保证足够刚度,长5m,埋入地下2~4m。高出地表0.3m,隔离地表水,保证孔内水位。

⑤钻孔:采用回旋钻机钻孔,三班作业连续施工总体施工方案,钻孔中保持泥浆稠度,泥浆采用泥浆池造浆。

⑥清孔:钻孔达到设计标高,开始掏渣清孔,注水换浆,连续操作清除孔底沉淀物,作业时保持孔内水位,防止坍孔,清孔后孔底沉淀物厚度按图纸规定值进行检查,如图纸无规定时,对于直径等于或小于1.5m的摩擦桩的沉淀厚度要等于或小于300mm;当桩径大于1.5m或桩长大于40m或土质较差的摩擦桩的沉淀厚度等于或小于500mm。

⑦下钢筋骨架:按设计图纸制作的钢筋骨架运至就位,起吊入孔。骨架分节时,要将下入孔中的下节骨架,固定在钢护筒上,再起吊上节骨架对位焊接后,继续下入孔中。骨架入孔后要点焊在钢护筒上口,临时固定,防止浇注水下混凝土时移动或上浮。下骨架的作业要控制时间,保证清孔后4小时内开始浇注水下混凝土。

⑧浇注水下混凝土:采用钢导管灌注,下入孔中,导管上口连接带有阀门的储料漏斗,当混凝土备足数量(按桩直径计算可埋导管2m厚的数量)后,立即打开阀门,使混凝土顺导管迅速灌入孔中,冲开沉淀物并将导管埋入混凝土中,这一操作是灌注桩保证质量的关键。之后继续进行灌注混凝土,在保持导管继续埋深的情况下,按时提拔导管,直至完成浇筑作业。

浇注混凝土的顶面要高于桩顶标高2m,保证凿除桩头后,桩的混凝土质量良好。灌注水下混凝土要控制在首批水泥混凝土初凝时间前完成。混凝土所用砂、石、水泥、水必须经过试验合格,满足《技术规范》的要求。

灌注桩施工过程GTCC-049-2018标准下载,特别是钻孔、清孔、下钢筋骨架、灌注水下混凝土等作业工序均须做好施工原始记录。

3.1.2.2承台及墩台施工

首先对承台进行恢复轴线桩,人工挖至承台底标高,基坑底边比设计断面每侧放宽0.5m,以便支立侧模。承台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仅立侧模。底模用土模代替,承台钢筋按常规法就地绑扎,设置混凝土块保护层,承台混凝土分层水平浇筑,插入式振动棒捣密实,用湿润法专人养护。承台四周分层对称回填并夯压密实。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