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隧道洞身开挖施工组织设计

高速公路隧道洞身开挖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26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高速公路隧道洞身开挖施工组织设计

6、《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7、本单位的施工能力、技术水平、机械设备情况及多年来积累的施工经验。

1.2.1合理配置资源,满足工程需要的原则

以满足本标段优质、高效、快速施工为目的,进行机械设备配套,合理配置施工队伍、组织工程材料供应。

1.2.2突出重点10项目-铁道部屋面施工方案,统筹安排的原则

统筹安排,保证重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进度,组织连续均衡施工生产,做好工序衔接,确保按期或提前完成工程建设。

1.2.3应用“四新”技术,提高施工水平的原则

1.2.4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原则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采用先进可靠的安全保证措施,确保生产安全和人身安全,做到文明施工。

1.2.5规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的原则

严格执行交通部现行的《规范》、《验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优化施工组织方案、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做到施工全过程、全方位都处于受控状态下,杜绝质量事故,确保工程质量达省、部级优质工程,并满足全线整体创优规划要求。

1.2.6保护环境,文明施工的原则

树立环保意识,严格按国家关于环境保护有关规定组织施工,保护好周围生态环境,做到文明施工。

重庆涪陵至石柱高速公路XXX隧道进口工程洞身。

XXX隧道位于重庆市丰都县湛普镇泰安村,佛子溪东岸,XXX南侧,人民水库北侧,隧道穿越山体为中低山地貌,山体起伏较大。最大地面高程530m,进口高程330m,隧道最大埋深厚约177m。进口地形较陡峻,植被不发育,为零星矮小灌木丛,洞口下方为佛子溪水库,常年有水。出口地形较平缓,为一洼地,以稻田和玉米为主。

YK40+090~YK40+900

ZK40+050~ZK41+915

2.5/2650,1.929/449.978

2.5/1950,1.929/449.978

2.2、气象、水文及地质条件

隧址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夏长、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秋雨连绵、冬暖多雾的特点。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8.1℃,最冷日平均气温7.1℃,最热月平均气温28.7℃,最大平均日温差17.6℃(1997年5月1日),年积温6635.3℃,年无霜期331天,年日照1316小时,年平均相对面湿度80%,年平均水气压为17.70KPa。年平均风速为1.4m/s,年最大风速为15.00m/s。大气降水在区域内主要表现为降雨,降雪、霜冻和冰雹少见。多年平均降雨量1085.1~1141.8mm,月平均最大降水量为167mm,陆地蒸发量695mm,径流深415mm。雨量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夏季,在每年5~9月降水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常出现春旱或伏旱的特点。夜间降雨明显多于白昼。降水强度大,暴雨时有发生,是许多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降水强度与降水集中的季节同步,也多发生在夏季的6~8月。

隧址区雨量充足,分布较丰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其中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隧道的一般涌水量266.5m3/d,最大涌水量422.8m3/d。

2.2.2.1、地表水

该路线走廊带主要为长江流域,江河支流较多,汇水面积大,汇排水系统呈“树枝状”或“鸡爪状”分布,同时区内水库、水塘、围堰星罗棋布,地表水发育。

2.2.2.2、地下水

隧址区内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碎屑岩类基岩裂隙水。砂泥岩的强—中风化岩体的裂隙较发育,隧道开挖后会成为局部地下水新的排泄基准面,引起部分地下水渗入隧道。

隧址区现在的地下水排泄基准面为进出口下部溪谷,由于隧道开挖改变了地下水径流及排泄等自然条件,隧道将会成为新的局部地下水排泄基准面,含少量裂隙水,呈滴水或局部呈淋雨状渗出。调查表明隧址区的最高洪水位要低于隧道出口设计高程,对隧道建设没影响。

2.2.2.3、水文地质评价

隧道埋深大,含水层厚度较大,施工将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和地表水下渗而引起隧道顶部地面不均匀沉降或是地面沿岩溶裂隙带发生坍塌等造成恶化环境的现象。施工应采取妥善的预防及应急措施。

根据有关资料,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

隧道涌水量为:一般涌水量266.5m3/d,最大涌水量422.8m3/d。

2.2.3.1、区域地质构造和地震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喜山运动晚期的构造活动,在区域上主要表现为间歇性的上升隆起,上升作用至今仍在进行,部分断裂重新活动,引起轻微地震现象;由于地壳上升、隆起作用,使地面出现大量的张性断层和深切沟谷,形成目前的地貌单元特征;隧址区历史上的地震活动较弱,地震震级低,属地块相对稳定区块。

2.2.3.2、工程地质条件

㈡、地层岩性:隧址区地层上部为第四纪残坡坡积层覆盖,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砂岩、泥岩。

勘察深度范围钻芯未见饼化现象,推测隧址区有地应力并不高,仅局部存在构造应力集中带,应力场主要以自重应力为主,对洞顶的稳定不利,由于埋深大,施工中可能存在局部掉块、剥离或沿层面脱落等现象,隧址区以软质岩为主,抗压强度不高,不排除深埋段存在有高初始应力甚至是极高应力区,施工应加强监测。

2.2.3.3、不良地质情况

进洞口地势陡,坡向270°,坡度约35°以上,顶部K40+200m附近为陡崖,近直立,出露为砂岩。斜坡上覆盖着崩坡积层,厚度差异大。约0.50~10.00m,上薄下厚。

2.3、工程特点、难点分析

2.3.1、隧道长、地质条件复杂

本隧道为长隧道,左线全长1865米,右线全长1810米,需采用双向掘进,无轨运输出渣;隧道出口位于切向坡上,发育卸荷裂隙,易出现崩塌,左侧边坡与岩层倾角呈反向,与裂隙呈切向,受210°∠58°这组裂隙控制,边坡不稳定,隧道出口仰坡与结构面和岩层倾角呈切向坡组合,仰坡基本稳定.出口段及洞身区产状均为北东向,产状15°~20°∠24°~32°,两组主要节理裂隙产状97°~110°∠85°~88°,203°~210°∠57°~65°。

⑴、进洞口地势陡,坡向270°,坡度约35°以上,顶部K40+200m附近为陡崖,近直立,出露为砂岩。斜坡上覆盖着崩坡积层,厚度差异大。约0.50~10.00m,上薄下厚。

⑵、长隧道施工工序复杂,相互干扰大,合理选择施工工艺和安排施工工序是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

⑶、XXX隧道岩性为砂泥岩互层,围岩变化频繁,及时变更支护参数及控制超欠挖是本项目安全施工的重点。

2.3.2、通风和排烟困难

该隧道掘进距离长,通风和排烟距离较长,根据工程情况,采用压入式通风。选用四台SDF(B)NO12.5型双极轴流风机分别左右线供风,该型号风机高通风能力为1550~2192m3/min,风压1378~5355Pa,功率110*2KW。开挖洞身深度超过200米开始通风,大于500米时再增设一台风机。风管采用高强度、低摩擦阻力的新型风管和密封性好操作方便的拉链式接头。

3.1人员、材料及施工机械安排

协助总工负责技术、质量管理

协助总工负责技术、质量管理

负责执行落实安全管理规定

负责文明施工及后勤保卫

负责现场施工技术、质量

负责装载机、自卸车、挖掘机等

3.1.2机械设备配置

3.2隧道洞身段开挖施工

3.2.1控制爆破(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施工技术

由于本标段隧道围岩大部分均为Ⅲ~Ⅴ级砂泥岩,属软质围岩,为确保施工安全和地面建筑物的安全,在开挖施工中全部采用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技术,尽可能地降低爆破产生的震动。在施工中拱部采用光面爆破,墙部采用预裂爆破的综合微震控制爆破技术,以尽可能减轻对围岩和周围构筑物的扰动,维护围岩自身稳定性,将由爆破引起的附近地质质点的震动速度控制在5cm/s范围内。

3.2.1.1、爆破方法

针对本工程处于不同岩层以及不同的施工方案采用不同的爆破方案,爆破方案,按照下表选取。

光面爆破预留光面层光面爆破

3.2.1.2、爆破安全控制标准

本工程为地下工程,爆破安全主要以爆破振速和噪声来控制。施工时爆破点附近振速控制在5cm/s,地面噪音平均小于85db。

3.2.1.3、最大允许装药量控制

最大段允许用药量以允许爆破震动速度来控制,由萨道夫斯基公式进行计算:Q=R1/m(V/K)1/αm,式中:

Q—最大一段允许用药量kg

V—振动带安全控制标准,按照招标文件和爆破安全规程标准控制

R—爆源中心到震速控制点距离

K—与爆破技术、地震波传播途径介质的性质有关的系数

其中K、α需在施工过程中对小药量爆破实测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重新标定,标定前爆破设计时K、α则按爆破安全规程根据岩层状况选取。

3.2.1.4、爆破器材

周边眼采用不耦合装药结构,辅助眼采用耦合装药结构。

TB/T 3523.3-2018 交流传动电力机车试验方法 第3部分:温升、电气保护及辅助机组试验3.2.1.6、爆破参数确定

本工程在参数选取过程中综合运用工程类比、计算两种方法,结合我公司承建工程的成功爆破经验和本次招标文件予以确定,爆破参数还将在以后施工中根据现场试验调整。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MPa)

江西省建筑与装饰、通用安装、市政工程费用定额(试行)2017版)带标签.pdf周边眼最小抵抗线W(mm)

至内排崩落眼间距(mm)

装药集中度(kg/m)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