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窑溪大桥基础及下部构造施工方案

瓦窑溪大桥基础及下部构造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24.42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瓦窑***基础及下部构造施工方案

瓦窑***基础及下部构造施工方案

(1)、扩*基础和台身台帽侧墙:基坑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清理,检测地基承载力,若达不到要求时进行变更处理,达到设计要求后支设模板,浇筑C20片石混凝土基础,接合面充分凿毛,台身与侧墙外露面使用*块钢模板,内侧使用组合钢模板,转角处使用8mm厚胶合板,使用拉杆紧固,验收合格后浇筑片石混凝土,再施工台帽与侧墙顶钢筋混凝土。

成立一个下部构造施工队,负责本*扩*基础、U型重力式*台、台帽的施工。

混凝土拌和站设置在附近,采用集中供应混凝土,设钢筋加工场地、料场、水泥库等。施工便道已经完成,沿改道设置,部分路段设置在路基上GB50205-2001标准下载,满足施工运输要求。

4、机械设备、劳力组织

根据该工程的工程内容、实际情况和施工进度要求,拟定机械设备与现场劳动力安排见下表。

设备机具维修保养、用电管理

施工用水: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沿线河流水源,就近取用。

施工用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考虑到电源紧张和农忙季节供电可靠性差,配备90KW柴油发电机组一台、45KW柴油发电机两台。

配备一定数量的小功率柴油发电机供*梁工程现场施工和照明,保证满足工程需要。

1、扩*基础及台身、台帽、侧墙:

(1)测量放样:用全站仪测出墩帽中心及轴线位置,根据设计图纸对基础进行平面位置控制、并整理好测量放样资料,请监理工程师复测签证确认。

(2)平整场地,做好排水工作,及时排除积水,使其不影响施工,合理堆放材料和机具,布置好道路便于施工时材料的进出。

(3)做好钢筋、水泥、砂、石等原材料的进场试验工作,并按规范要求定期抽检。

(4)做好砼配合比试验工作。在现场施工中按理论配合比与施工配合比的换算公式算出施工配合比,并严格按施工配合比进行拌制砼。

(5)做好施工前的机具准备,调试及试运转(包括备用电源)。

(1)基础开挖之前,通知监理工程师,检查、测量基础平面位置和现有地面标高。在未完成检查测量及监理工程师批准之前不得开挖。为便于开挖后的检查校核,基础轴线控制桩应延长至基坑外加以固定。使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清理,自卸汽车运输。运至指定位置。

(2)基坑顶面设挡土埂,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内。基坑顶有动荷载时,坑顶边与动荷载间应留有不小于1m宽的护道。如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不良,应采取加固措施。

基坑周围不得堆放建筑材料、设备和危机基坑安全的杂物。

(4)当基坑有地下水时,地下水位以上部分可以放坡开挖;地下水位以下部分,若土质易坍塌或水位在基坑底以上较高时,应加固开挖。

(5)基坑深度*于5m时,应将坑壁坡度适当放缓或加设平台,坡度应缓于该土的天然坡度。

(6)必要时,挖方的各侧面应始终予以可靠的支撑,并使监理工程师认可。

(7)所有基础挖方都应始终保持良好地排水;在施工期间,应维护天然水道并使地面排水畅通。

(8)开挖至接近基底标高时,基底应保留20㎝左右一层,在基础施工前用人工突击挖除,清理整平夯实,做到基底表面无松渣、泥、杂质等。

(9)基坑开挖至图纸规定基底标高后,通过动力触探试验检测基底承载力,如发现达不到图纸规定的承载力要求时,应提出地基处理方案,报告监理工程师审查,并按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处理。

(10)应避免超挖。如超挖,应先将松动部分清除,然后用经监理、设计单位批准的材料回填至设计底高程。

(11)在开挖的基坑未经监理工程师批准之前,不得进行下一步施工。

(12)基础的轴线、边线位置及基底标高应精确测定,检查无误后方可施工。

(13)挖至标高的土质基坑不得长期暴露、扰动或浸水。

(14)底平面位置和标高允许偏差规定如下:

平面周线位置不小于设计要求。

1.3基础片石混凝土施工

①扩*基础按设计图纸一次浇筑施工。

②使用组合钢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按要求制作并安装,支设稳固。接缝嵌入海面条,接缝紧密,防止漏浆。

③模板外侧使用木枋(10cm×10cm)或脚手架钢管(φ53×3.5mm)支撑在坑壁上,撑脚设宽度不小于20cm的垫板(厚度不小于4cm),间距40cm。内撑使用钢管或木枋,在模板内侧垂直打入基底40cm以上,间距40cm。并适当增加横向支撑,在浇筑片石混凝土达到40cm以上时拆除内撑。

④模板安装按设计的平面尺寸和放样位置进行安装,安装必须稳固、牢靠、不变形。

⑤在浇筑过程中应注意模板、支架情况,如有变形或沉陷应立即校对并加固。

⑥施工过程中,注意各支撑对拉的受力情况,并随时检查构件的断面尺寸,发现尺寸有变化时及时支撑或对拉进行加固,保证成型构件的尺寸。

①片石混凝土浇筑前,检查模板几何尺寸、支架是否支撑牢固等,并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将岩面洒水湿润,先铺一层厚2~3cm的水泥砂浆,并在其凝结前浇筑第一层混凝土。

②片石混凝土内放置厚度不小于15cm、强度不低于30MPa的片石,数量不宜超过结构体积的25%,选用无裂纹、夹层且具有抗冻性能的石块。石块放如前清洗干净,应在捣实的混凝土中放如一半左右。石块应分布均匀,净距不小于10cm,距结构侧面和顶面的净距不小于15cm,不得接触钢筋和预埋件。

③砼采用砼搅拌运输车送到现场浇筑,插入式振捣器分层振捣,每层不超过30cm,振捣应紧跟砼的入模,防止漏振与过振。

④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砼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砼表面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为宜。

⑤插入式振动器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1.5倍(45cm)与侧模保持50~100mm,插入下层砼50~100mm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⑥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砼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混凝土的运送,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超过附表2的规定,当需要超过时应预留施工缝。

⑦当砼达到设计强度的25%强度时,报监理批准同意后,对模板进行拆除工作。拆模时应注意防止破坏已成型砼构件。

⑧当砼终凝时即刻进行洒水养生,保证砼的强度直到砼构件达到设计强度。

⑨在下次混凝土施工前,强度达到2.5MPa后,在接合范围内人工充分凿毛,冲洗干净。

⑩质量应符合下表要求:

1、在基础顶面精确放出台身的轴线及边线位置。根据边线和轴线定出台身的平面位置。砌筑前将台身范围内冲洗干净并保持湿润。*台台身的前墙和侧墙采用粗料石镶面,里层采用浆砌片石砌筑。

特别注意:外层镶面料石选用表面较平整、尺寸较*一些的块石加以修整后方可进行砌筑。

(1)、料石的具体要求如下:

①、粗料石的形状应方正,成六面体,厚度应为200mm~300mm,宽度应为厚度的1.0~1.5倍,长度应为厚度的2.5~4.0倍,表面凹陷深度应不*于20mm。

②、加工镶面粗料石时,丁石长度应比相邻顺石宽度至少*150mm;修凿面每100mm长必须有錾路约4~5条,侧面修凿面应与外露面垂直,正面凹陷深度不应超过15mm;外露面带细凿边缘时,细凿边缘宽度为30~50mm。

(2)、片石具体要求如下:

色泽均匀,结构密实,不易风化,无裂缝、开裂和结构无缺陷的硬质石料,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片石最小厚度不小于150mm。砌筑前,其表面泥土、水锈应洗刷干净。

①、砂浆的类别和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规定。

②、砂浆中所用原材料的质量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规定。砂宜采用中砂或粗砂,当缺乏天然中砂或粗砂时,可采用满足质量要求的机制砂代替;在保证砂浆强度的基础上,也可采用细砂,但应适当增加水泥用量。砂的最*粒径,当用于砌筑片石时,不宜超过5mm;当用于砌筑块石、粗料石时,不宜超过2.5mm。

③砂浆配比通过试验确定,当变更砂浆的组成材料时,其配合比应重新试验确定。砂浆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用于石砌体时其稠度宜为50~70mm,气温较高时可适当增*。砂浆的配置宜采用质量比,并应随伴随用,保持适宜的稠度,切宜在3~4h内使用完毕;气温超过30℃时,宜在2~3h内使用完毕。在运输过程或在储存器中发生离析、泌水的砂浆,砌筑前应重新拌和;以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

④、砂浆均宜采用机械拌和,拌和时间宜为3~5min。

①、片石在使用前必须浇水湿润,表面的泥土、水锈应清洗干净。

②、砌筑基础的第一层时,基底直接采用坐浆法进行施工。

③、浆砌均采用挤浆法,勾缝采用高标号砂浆带凸缝。砌体咬口紧密,无干缝、通缝和夹缝,砂浆饱满。

④、基础进行分层分段进行砌筑,分段位置设置在伸缩缝的位置,各段水平砌缝一致。

⑤、各砌层施工时,先砌外圈定位行列,然后砌筑里层,外圈浆砌片石和里层浆砌片石必须交错连接成一体。

⑥、各砌层的浆砌片石必须安放稳固,浆砌片石间砂浆必须饱满,粘结牢固,不得直接贴靠或脱空。

⑦、砌筑上一层时,避免振动下层浆砌片石。砌筑工作中断后恢复砌筑时,已砌筑的砌层表面应加以清扫和湿润。

⑧、砌筑每层浆砌片石时都必须采用立杆挂线控制其施工过程中经常复核,以保证线型,砌体平整。

⑨、浆砌完毕后,及时用草袋、麻袋覆盖砌体,进行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不少于7天,所砌筑圬工的砂浆,在初期硬化期间不应使其受雨水冲刷或水淹浸。

⑵、浆砌片石总体技术要求

①、片石应分层砌筑,宜以2~3层砌体组成一个工作层,每一工作层的水平缝应*致找平。各工作层的竖缝必须相互错开,不得贯通。

②、外圈定位行列和转角石,应选择形状较为方正及尺寸较*的片石,并长短相间地与里层浆砌片石咬接。砌缝宽度控制在40mm以内;采用小石子混凝土砌筑时,可为30~70mm。

③、较*的片石使用于下层,安砌时选择形状及尺寸较为合适的片石,尖锐突出部分敲除。竖缝较宽时,应在砂浆中塞以小石块,但不得在石块下面用高于砂浆砌缝的小石片支垫。

1.5台帽与侧墙顶施工

(1)台身与侧墙完成后,进行测量放样,放出底模中心线与底标高,使用木模板,留出设计坡度,高程与坡度符合设计图纸与技术规范要求。

(2)台帽与侧墙顶钢筋在加工场地统一加工,现场绑扎或焊接。按技术规范要求下料、加工制作。

(3)使用钢木组合模板,面板采用δ=18mm厚胶合板,背楞使用槽钢连接。

(4)模板安装前表面均匀涂刷隔离剂,待钢筋安装完毕检查合格后,安装两侧模板和两端模板,板缝间填塞海绵条,以Ф16对拉螺栓拉结紧固,间距80cm布置,各部位的连结牢固可靠。

(5)砼由拌合站集中搅拌,搅拌运输车运输,砼施工配合比符合要求,在不同运距、气温等情况下,砼的坍落度、和易性及搅拌时间符合要求,确保混凝土质量。使用吊车配合下料斗下料,砼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分层浇筑,每层厚度控制在30cm以下,并应保证在下层砼初凝之前完成上层施工,砼浇筑完成后,顶面收面,砼终凝后采用覆盖洒水养生,养生期不得少于7天。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75%后方可拆耳墙承重模板。

(6)质量检查项目见下表:

用经纬仪检查,纵横各2处

用水准仪每支座测量1点

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有关现行规范、监理程序施工,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做到好中求快,科学合理,消除一切质量隐患。

1.2健全质量检查机构、加强质量监督检查

2.1开展全面质量管理

抓好质量教育,加强全员质量意识,牢固树立“百年*计,质量第一”的观念。从材料的采购供应、质检验收到各个工序的施工生产过程,竣工验交等执行全过程管理,用良好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工序质量,把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确实应用到本标段施工的全过程。为此我们建立了全面质量保证管理体系。

2.2严格控制质量标准

工程严格按标准化作业,做到工序有标准,有检查,凡是检查都要有结论(按奖罚条例执行)。各项工程的主要工序,严格按照作业标准进行操作,把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运用到各项施工生产中去,切实保证标准化作业质量。

2.3严格控制质量程序

严格执行监理工程师签证制度,上一道工序没有通过,下一道工序不得进行。

2.4严格实行奖惩制度

明确质量责任,实行工资、奖金与工程质量挂钩,奖罚分明。

外购材料必须三证(出厂证、合格证、检验证)齐全,进场后需按规定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材料必须选择质量好,信誉高的厂家订购。

选派技术水平高操作熟练的技术人员组成强干的测量队伍。经理部设测量班,主要负责控制测量、放线定位测量和对工程进行复核、检查及其他抽查性测量工作。装配先进的测量仪器,项目部装配全站仪、精密水准仪等先进的测量仪器,以便充分地保证测量精度。测量时认真作好记录,所有施工测量记录和计算成果均按工程项目分类装订成册,并附必要的文字说明。隐蔽工程的施工测量资料(即测量记录和计算成果),作为隐蔽工程质量检查的附件,施工测量资料及竣工测量资料,作为工程竣工验收的附件。

调遣施工经验丰富,能力强的队伍。从基地调遣专业化施工队伍及管理、技术人员,由项目部统一组织施工。

5.1控制钢筋施工质量

一要严把材料关,钢筋应有出厂质量保证书或试验报告单,并作机械性能试验,对进场的钢筋进行抽验,遵守“先试验,后使用”的原则,对力学性能、严重锈蚀、麻坑、裂纹夹砂和夹层以及其它不合规范要求的钢筋,坚决不予验收、使用。二要严格控制钢筋的加工质量。三要加强对加工后的钢筋存放管理。四要保证钢筋的绑扎和焊接质量。

钢筋绑扎横平、竖直,钢筋焊接无砂眼、无漏焊,钢筋间距及焊缝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表明砼已振捣完成:混凝土表面停止沉落,或沉落不显著;振捣不出现显著气泡,或振捣四周无气泡冒出;砼表面呈平坦、无气泡;砼已将模板边角部位填满充实。

加强对砼浇筑后的养护,混凝土终凝后覆盖洒水养护,养护期不少于7d,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冬季施工时进行保温养护。

保证混凝土质量,控制质量缺陷。模板纵横缝结合严密,防止出现漏浆、露砂;保证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坍落度与和易性,加强混凝土振捣,模板光洁平整,均匀涂刷隔离剂,掌握好拆模时间,防止蜂窝麻面产生;分层浇注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防止产生冷缝,减少气泡发生;争取使用同厂家、同品种、同批号的水泥,使混凝土外观颜色基本保持一致。

协调好前、后台的关系,前、后台各有专人负责,现场若有异常情况发生,随时用对讲机联系,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联系,以免造成误工和浪费。

混凝土一旦开始浇筑,要连续作业,如因机械故障如何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混凝土停置时间超过终凝时间,混凝土要做废弃处理。

振捣混凝土时,振动棒不得触及模板,与模板至少保持5~10厘米的距离,振动棒应与水平面呈45°~60°夹角,振捣时间以混凝土面不再下沉、不再有气泡冒出为宜,避免过振,振捣棒要缓慢提升,以利于排净气泡,振捣棒的起落间距控制在40厘米左右(规范规定不大于1.5D,D为振动棒的振动半径)。振捣下层混凝土料时,振捣棒插入上次浇筑面以下5~10厘米。

模板进入工地后,现场技术负责人应首先对模板的几何尺寸、边角情况及接缝处高差等情况进行检查。模板的内径应满足设计要求,每节的长度误差不能大于1mm,模板的边角不得有翘曲、变形情况发生,模板接缝处高差不得大于1mm。以上情况有不合乎要求的,要杜绝使用。模板内壁要光洁,不得有浮锈及杂物,否则要提前用砂纸或手砂轮打磨。经现场技术负责人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检查内壁时,除用眼观检查外,还要靠手感检查,即用手来触摸内壁的光滑程度,要手感光滑。

木工根据所浇筑的高度,对检查合格的模板进行拼装,应首先将模板接合处上的杂物清除干净,经现场负责人检查认可后,均匀涂上一层粘结剂,将2~5mm厚的海棉条粘在接缝上,注意海绵条要均匀地粘贴,相邻间不得有间距,然后进行拼装,并紧固螺栓,并检查接缝处是否有错台,如有,用手砂轮进行打磨。模板拼装完成后,现场技术负责人还要对模板接缝处高差、模板内壁光洁程度进一步认真检查,待一切合格后,将模板内壁均匀地涂刷脱模剂,等候使用。模板安装后,检查调整,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模板在使用过程中,严禁用铁锤重击模板,在转运过程中用吊车装卸,轻提轻放,以防模板变形。

严格控制拆模时间桥面系施工方案.doc,非承重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不小于2.5MPa,且不损伤混凝土棱角;承重模板与支架,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的75%时,方可拆除。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