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中医院综合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赤水市中医院综合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471.04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赤水市中医院综合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案………………第1页

2.主要施工设备表……………………………………………第34页

T/CECS676-2020 后置结构保温一体化建筑外墙系统应用技术规程及条文说明3.劳动力和材料的投入计划…………………………………第36页

4.施工进度计划(含文字说明和进度计划横道图)………第41页

5.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总图内含临时设施布置)……第43页

6.工程质量保证技术措施……………………………………第47页

7.安全文明生产技术措施……………………………………第59页

1.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案

1.1.1主要规程规范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人防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地下工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木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制冷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采暖与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梯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

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气装置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以下

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钢筋锥螺纹接头技术规程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

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建筑采暖卫生与煤气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通风与空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电气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

1.1.3相关文件及其他 1.1.3.1招标文件及其等效补充文件。

1.1.3.2施工图纸。

1.1.3.3集团公司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及成功经验。

1.2编制原则 1.2.1根据招标文件中各项技术标准和条款进行编制。

1.2.2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规程、行业技术标准和技术规定。

1.2.3结合实际情况

1.2.4各部位、各工序有序协调。

1.3编制说明 1.3.1在认真阅读招标文件的基础上,深刻领会和贯彻业主对投标者的各项要求而编写。

1.3.2我集团公司根据编制标书的指导思想,在中标后的施工中,统筹兼顾,科学管理,自始至终坚持“科学管理,创建精品兴企业;客户至上,优质服务树形象”的质量方针;本投标者全体员工一如既往以勤劳、朴实、科学、积极的工作姿态,保质保量如期完成合同各项工程的工作内容。以达到快速、优质、高效、安全的管理目标。确保工程质量优良。

1.4.1工程名称:遵义市赤水市中医院综合楼工程

1.4..2主要施工内容:建筑面积4968㎡,共四层,总高度16.6m,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建筑耐久年限为一级,建筑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

1.4.3墙面:外墙贴面砖,所选用的材料均由施工单位提供样板,经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确认后进行封样,据此验收。内墙抹灰详西南J515

1.4.4顶棚:顶棚抹灰详见西南J515。

1.4.5楼梯栏杆:钢管扶手栏杆,栏杆高1100M

1.4.7屋面:屋面为水泥沙浆详见西南J312,防水等级为Ⅱ级,防水为聚乙烯丙纶复合卷材,保温为挤塑泡沫保温板。

1.4.8基础:砼条形基础。

1.4.9主体: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砌体:采用水泥砖砌筑,墙厚为240厚,未注明门垛均为120厚。

1.4.10砼强度:基础C30,基础梁顶至7.87米为C35,以上为C30,构造柱C20。

1.4.11工期要求:180个日历天(以开工令为准)

1.5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案

该工程平面形状较为复杂,因此我们将成立成立由测量工程师和技术员等四人组成的测量小组,专门负责定位、轴线、标高的测设,保证建筑物的几何尺寸正确无误。

施工放线前,应提前复核建筑与周边红线的距离,经市规划部门现场验线及设计单位确认后方能正式施工。

1.5.2施工测量的控制

1.5.2.1工程平面控制

土方开挖前,要作好工程测量控制,根据工程场地实际情况,

采用主轴线控制法,测设和作好建筑位置控制桩。具体以教学楼3、14轴和D轴设置控制桩点,形成“卄”形主轴线平面控制方案。控制点设在已有建筑物墙上或作地面控制桩。

以城市规划或建设单位指定的一个红线桩和一条红线边为准用直接测法,进行测设平面控制桩。经过闭合后达到要求精度,即为平面控制标桩。并据此测量出建筑物各轴线。控制点测定后,在已有建筑物墙上的,应用红三角标记和注明轴线号;地面上的控制点用砼浇筑成300×300×1000mm桩,顶面复以200×200×4mm钢板,板面上刻十字作为桩点标志,并砌筑窨进形式加以保护。

1.5.2.2工程标高控制

高层建筑施工,至少要设三个现场水准点,以控制和引测建筑物标高,并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校核。根据现场情况设三个水准点桩(利用平面控制桩)。实际测设时,应用精度不低于S3级水准仪。±0.000以上标高引测,主要是沿结构外墙,边柱或楼梯间等向上竖直进行。水准标高应由三处向上引测,以便相互校核。三处用钢尺向上引测投点后,把水准仪架设到施工层上,核测三点误差在3mm以内,再以引测点在施工层上抄测标高。框架拆模后,在柱和墙壁上弹出每楼层500水平线,砌块墙砌好后,同样弹出每个楼层500线。

1.5.2.3建筑竖向控制

该工程垂直度(竖向)的控制采用激光经纬仪外控法中的延长轴线法进行,方法是将激光经纬仪安置在延长轴线的控制桩上,后视首层轴线后,抬起望远镜将轴线直接投测在施工层上。

①、测前要对经纬仪的轴线关系进行严格的检校,观测时要精密定平水平度盘水准管,以减少竖轴不垂直的误差。

②、轴线的延长桩点要准确,标志要准确、明显,并妥善保护好。必须以首层轴层线位置为准,直接向施工层投测,避免逐层上投造成误差积累。

③、取正倒镜向上投测的平均位置,以抵消经纬仪的视准轴不垂直横轴和横轴不垂直视轴的误差影响。

④、投测主要误差必须控制在标准以内,即向上投测时的投点标志误差控制在±3mm以内,照准目标的误差控制在M照60"/V。D'/P"2以内,经纬仪竖轴不垂直的影响误差控制在:

以上公式中H为建筑物全高,D'为向上投测时的斜视线长,(为经纬仪水平度盘水准管的分划值。

V为纬仪望远镜的放大倍数,P"为常数。

1.5.2.4施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观测时应做到前后视线等长,测水平线时,最好是用直接调整水平仪的仪器高度,使后视时的视线正对准水平线,前视时则可直接用铅笔标出视线标高的水平线。

二、由±0.000水平线向下或向上量高差时,所用钢尺应经过检定,测量高差时尺身应垂直和用规定的拉力,并要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

三、该工程±0.000以上部分施工时,首先应对±0.000以下部分的轴线、标高进行复线校核,如有误差则进行修正,修正后再采用直角或极坐标(圆弧形部分)法将控制轴线重新测出,以此为准来控制以上的轴线标高。

根据本工程基础结构形式特征和工期、安全的要求,拟采用机械开挖承台、基础梁基坑基槽,机械选用PC200-7型反铲挖掘机,运输采用15自卸式汽车运输。

1.5.2.1工艺流程

选择设备→放线→确定放坡坡度→挖运土→清底修帮

1.5.2.2土方开挖

1.5.2.2.1根据工程场地土类别和基坑开挖深度,基坑放坡采用1:0.75放坡系数。选用素质高、技术好的专业施工队伍施工,施工前根据单位工程特点另编制详细的作业指导书。

1.5.2.2.2机械开挖首先确定合理的可行路线,确保反铲机快速、高效运作,提高工作效率。当土方开挖至距设计标高300mm时,用人工清底,基坑挖至设计标高后,立即通知勘察、设计、监理、甲方共同验槽,建议独立柱基础基坑基槽分区、分批进行验槽工作,合格后立即施工基础垫层,进入下道工序,以缩短地基土暴露时间。

1.5.2.2.3由于地质情况复杂,持力层面起伏较大,施工中应控制相临基础间基础底的高差的两倍。要求基础底面进入持力层中不少于300mm。挖出的土方采用自卸汽车运输,随挖随运。

1.5.2.3土方回填

1.5.2.3.1经过隐蔽验收合格后方可组织土方回填,建议独立柱基础的验收可分区、分批进行,以缩短基坑基槽暴露的时间,减少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1.5.2.3.2选用土质性能优良的土回填,回填前清除填方区中的杂质和软土、淤泥等,回填时坑底不能有积水。

1.5.2.3.3回填土含水率控制在最佳范围内,根据实测结果适当处理,回填土过湿时先晒干,过干时,适当加水湿润。

1.5.2.3.4在基础四周同时均匀进行回填,并分层夯实。填土采用打夯机打夯,填土从最低处开始由下向上整个宽度分层夯实,每层夯实厚度不大于25cm,接搓做成1:1.5斜坡,夯迹重叠0.2-0.3m,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0.2m,接缝部位不得在墙角等重要部位。

1.5.2.3.5蛙式打夯机打夯时,土方回填密实度控制在95%左右。

1.5.3.1.1开挖支护

人工挖孔桩采用分节开挖、分节支护施作方法。根据地质状况,考虑1.0m一节。护壁采用C15现浇混凝土,厚度为15cm,为防止施工过程中护壁的脱落,护壁的结构形式设为内八字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50mm,上下节护壁间设置拉接钢筋增强护壁的整体性.桩孔采用人工手持风镐开挖,人工出渣。用小型卷扬机提升至地面,倒入手推车运到临时存碴场。

1.5.3.1.2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挖孔桩钢筋笼在钢筋加工场内加工,用汽车吊放入孔内,钢筋作一节下放,主受力钢筋不分段。

1.5.3.1.3挖孔桩桩身砼施工

挖孔桩砼灌筑前将孔内积水抽干、杂物清干净,分层灌注,分层振捣,分层厚度为100㎝。砼就仓采用溜筒,溜筒口距砼面距离不得大于2m,以防止砼离析。如挖孔桩地下水较丰富,孔壁有地下水涌出或渗水难以抽干时,则采用水下砼灌注法施工。

1.5.3.1.4挖孔桩施工技术措施

施工前由技术负责人和施工负责人逐孔全面检查各项施工准备工作,逐级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和安全教育,使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在思想上、组织上、操作上得到落实;

平整挖孔桩施工场地,布设挖孔桩位测量控制点,并编制桩位编号及坐标表,经符合无误后现场放桩中心点,并从桩中心点向四周引测桩中心控制点桩;

第一节深度0.5~1.0m桩孔开挖完成后,进行护壁钢筋混凝土施作。护壁模型采用组合式钢模板拼装而成,模板用U型卡连接,上下设两半圆组成的钢圈顶紧,并用桩芯点作校正模板位置。护壁混凝土采用C15混凝土,现场自行拌制,用机动翻斗车运至现场灌注,插入式捣固器振捣密实。孔口护壁混凝土比其余护壁厚10~15cm,护壁顶面高出现场地面20cm,以防杂物掉入伤人及水渗入孔内;

第一节孔圈护壁完成以后,重新布置控制点,将挖孔桩中心点用十字线布设于孔壁顶面,将桩控制标高布设于护壁上,并检查复测其准确性和精度,在挖孔桩成孔过程中,经常检查其垂直度和几何尺寸;

安装半圆形防护罩于孔口,安设垂直运输架、起重卷扬机、活底吊土桶及排水、通风、照明设施,并检查其安全性能。在使用过程中,施工现场所有设备、设施、安全设备、工具、配件以及个人劳保用品等必须经常进行检查,确保完好和安全使用;

开挖土石方由小型卷扬机配吊土桶起吊出桩外。采用分节开挖及灌注护壁混凝土成孔,分节开挖深度视地质情况采用0.5~1.0m。护壁混凝土需振捣密实,防止渗漏水,桩孔开挖后应尽快灌注护壁混凝土,且必须一次灌注完毕;

挖孔桩土石方开挖后,用机械翻斗车运至临时弃土场,再利用自卸汽车外运至指定弃土场。

为保证护壁稳定性及整体性,护壁分节灌注形成时节与节之间要保证5cm以上搭接长度及预留连接钢筋。接头搭接处先进行凿毛处理,下一节灌注时,在接头处应加强振捣,以确保接头防水质量。

g钢筋笼用汽车吊整体起吊放入孔内。钢筋笼加工时应同时将预埋件安装好,并严格放线定位安装;

挖孔桩桩身混凝土浇灌时选用坍落度为6~8cm的C20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捣固器随浇筑随振实或分层振实,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

1.5.3.2基础梁施工:

1.5.3.2.1施工顺序:机械开挖基坑→人工修整→验槽→浇垫层→绑扎钢筋→支模→浇砼→养护→土方回填。

1.5.3.2.2砼浇灌前,检查基坑轴线尺寸和土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将基坑内浮渣、积水、淤泥清除干净后,进行基础垫层浇捣,垫层砼用平板震动器振捣,要求表面平整,当垫层达到一定程度后,在其上弹线,支摸,铺设钢筋网,垫好保护层块以保证钢筋正确位置。

1.5.3.2.3基础砼浇捣前,对模板、钢筋上的泥土、油污等杂物清除干净,模板洒水湿润,按监理程序进行报验,检查验收合格后,进行基础砼浇捣,基础砼分层连续浇灌,基础上的柱插筋必须加设箍筋,在基础顶面,用钢管作柱箍临时固定好柱插筋,并保持钢筋位置准确,以免浇捣时产生位移。基础砼浇捣后,浇水进行养护,并抓紧进行验收以便进行基坑土方回填。

1.5.4.1钢筋原材进场验收

1.5.4.1.1工程所用的钢筋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1.5.4.1.2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及试验报告单。

1.5.4.1.3钢筋在运输和储存时,不能损坏标志。

1.5.4.1.4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能使用。

1.5.4.2钢筋加工

1.5.4.2.1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

1.5.4.2.2钢筋的弯曲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Ⅰ级钢筋末端需作180˚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Ⅰ级钢筋末端需作90˚或135˚弯折时,Ⅱ级钢筋的圆弧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c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的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d的5倍。

箍筋末端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用Ⅰ级钢筋制作的箍筋,其弯钩的弯曲直径大于受力钢筋的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弯折角度为135˚;

1.5.4.3钢筋焊接

1.5.4.3.1.范围

适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直径14—40mm的I—Ⅱ级竖向或斜向(倾斜度4:1范围内)钢筋的连接。

1.5.4.3.2施工准备

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单。进口钢筋还应有化学复试单,其化学成分应满足焊接要求,并应有可焊性试验。

焊剂:焊剂的性能应符合GB5293碳素钢埋弧焊用焊剂的规定。焊剂型号为HJ401,常用的为熔炼型高锰高硅低氟焊剂或中锰高硅低氟焊剂;焊剂应存放在干燥的库房内,防止受潮。如受潮,使用前须经250—300℃烘焙2h;使用中回收的焊剂,应除去熔渣和杂物,并应与新焊剂混合均匀后使用;焊剂应有出厂合格证。

1.5.4.3.2工艺流程:

检查设备、安装焊接夹具和钢筋→安放铁丝球(也可省去)→安放焊剂罐、填装焊剂→试焊、作试件→确定焊接参数→施焊→回收焊剂→卸下夹具→质量检查

检查设备、电源、确保随时处于正常状态,严禁超负荷工作。

钢筋安装之前,焊接部位和电极钳口接触的(150mm区段内)钢筋表面上的锈斑、油污、杂物等,应清除干净,钢筋端部若有弯折、扭曲,应予以矫直或切除,但不得用锤击矫直。

安装焊接夹具和钢筋:夹具的下钳口应夹紧于下钢筋端部的适当位置,一般为1/2焊剂罐高度偏下5—10mm,以确保焊接处有足够的淹埋深度。

上钢筋放入夹具钳口后,调准动夹头的起始点,使上下钢筋的焊接部位位于同轴状态,方可夹紧钢筋。

钢筋一经夹紧,严防晃动,以免上下钢筋错位和夹具变形。

安放引弧用的铁丝球(也可省去)。安放焊剂罐、填装焊剂。

试焊、作试件、确定焊接参数:在正式进行钢筋电渣压力焊之前,必须按照选择的焊接参数进行试焊并作试件送试,以便确定合理的焊接参数。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当采用半自动、自动控制焊接设备时,应按照确定的参数设定好设备的各项控制数据,以确保焊接接头质量可靠。

闭合回路、引弧:通过操纵杆或操纵盒上的开关,先后接通焊机的焊接电流回路和电源的输入回路,在钢筋端面之间引燃电弧,开始焊接。

电弧过程:引燃电弧后,应控制电压值。借助操纵杆使上下钢筋端面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进行电弧过程的延时,使焊剂不断熔化而形成必要深度的渣池。

电渣过程:随后逐渐下送钢筋,使上钢筋端部插入渣池,电弧熄灭,进入电渣过程的延时,使钢筋全断面加速熔化。

挤压断电:电渣过程结束,迅速下送上钢筋,使其端面与下钢筋端面相互接触,趁热排除熔渣和熔化金属。同时切断焊接电源。

质量检查:在钢筋电渣压力焊的焊接生产中,焊工应认真进行自检,若发现偏心、弯折、烧伤、焊包不饱满等焊接缺陷,应切除接头重焊,并查找原因,及时消除。切除接头时,应切除热影响区的钢筋,即离焊缝中心约为1.1倍钢筋直径的长度范围内的部分应切除。

1.5.5.1施工准备

1.5.5.1.1材料及主要机具

模板:双面覆膜18mm厚木胶合模板,每块规格为1220×2240cm,表面光滑、层理致密、平整无翘曲。

支撑件:扣件、φ48×3.5钢管(各种长度)、5×10(用作柱模板背楞)木枋等。木枋使用前进行压刨,保证规格一致、平整,平直度控制在1/1000以内,钢管如有弯曲调直后才可使用。

隔离剂:不允许使用废机油,应使用粉质脱模剂。

一般工具:锤子、扳手、手锯、打眼电钻、钢卷尺、线锤、方尺、水平尺、撬棍。

1.5.51.2作业条件

根据图纸及配模设计将标准模板切割后用木枋连接拼装起来,配置出各构件的模板。模板在拼装时,在梁端部、柱根角部预留清扫口。

模板拼装配置后检查其对角线、平整度、外形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并按结构构件进行编号,并涂刷脱模剂,分门别类堆放。

模板安装前先测放控制轴线网和模板控制线。根据平面控制轴线网,在楼板上放出柱边线和模板控制线。

柱子钢筋绑扎完毕,水电管线及预埋件已安装,绑好钢筋保护层垫块,并办好隐蔽验收手续。

模板上的杂物已清理、板面已修整、构件内的浮浆已清除。

按要求安装好门、窗洞口模板。

模板承垫底部,沿模板内边线用1:3水拟砂浆,根据给定标高线准确找平。外柱的外边根部,根据标高线设置模板承垫木枋,与找平砂浆上平交圈,以保证标高准确和不漏浆。

设置模板(保护层)定位基准,即在柱主筋上距地面5~8cm处,根据模板线,案保护层厚度焊接水平支杆,以防止模板水平位移。

1.5.5.2操作工艺

1.5.5.2.1工艺流程:

搭设梁板支撑排架→安装柱模板并加固→安装梁模→梁柱节头模板→铺平板模→照柱模板(浇捣柱混凝土)→(绑扎梁板钢筋时)加固梁板模板并安装外围模板(用控制线检查)

1.5.5.2.2搭设梁板支撑排架

使用φ48×3.5钢管及扣件搭设排架,首先沿框架梁方向设置扫地杆,然后从扫地杆上起梁支撑立杆(一般梁均搭设双排立杆,立杆排距≥1.5m,梁宽≥350mm或梁高≥800mm的梁还应在梁底加设一排立杆),进而搭设出整个梁板的支撑排架。

排架横杆水平间距≤1.2m,垂直间距≤1.5m,板厚=250mm时立杆间距≤0.8m,板厚=200mm时立杆间距≤0.9m,板厚≤150mm时立杆间距≤1.2m,立杆下均应设置垫板,跨度较大板每间隔约4m设置扫地杆和剪刀撑,框架柱之间也要设置剪刀撑。

1.5.5.2.3安装柱模板

工艺流程:设置上下两道柱箍→安装柱模→安其余柱箍→效正柱模a

根据弹好的柱边线在离楼面15cm处设置第一道柱箍,柱箍钢管与周边的用扣件相连,然后根据第一道柱箍用线锤定位设置最上一道柱箍。

将预先拼好的板块(一般每边一片)插入柱箍中,将四边角用铁钉钉牢。

安装其余柱箍,柱箍间距≤30cm,且每间隔1m至少一道柱箍与排架连接。

效正柱模:配置模板时,在模板的轴线位置处弹一条竖直墨线,效正时首先用线锤检查墨线是否与楼面的轴线重合,再检查柱模四角是否与柱边线吻合,如偏差较大则调整柱箍、拉杆直至模板偏差符合规范要求。

1.5.5.2.4安装梁模板

工艺流程:搭设梁支架→安装梁底模→安装侧模

梁钢管脚手架立杆固定后将楼面标高引测至立杆上并做好+1000mm的标识,一般只做梁两端立杆的标识,如跨度过大,梁中间增加一处标识。然后根据+1000mm标高安装搁置梁底板的横杆,在梁排架两端吊线定出梁的定位线,根据定位线安装夹梁钢管。

安装梁侧模:上口通线调直后固定在夹梁钢管上,夹梁钢管上口锁横杆后与板的支撑龙骨钢管连接。梁高≥800mm的梁先安装一边边模,待绑扎梁钢筋,经检查合格后办理隐检并清除杂物安装另一侧模板。

如梁高大于900mm,需如图所示设置对拉杆。梁模板安装后校正梁中线、标高、断面尺寸,经检查合格办工序交接,做好记录后方能浇捣砼。

1.5.5.2.5安装楼板模板

安龙骨→铺模板→检查脚手架扣件→工序交接

多层支架支模时,立杆应垂直,上下层立杆应在一竖向中心线上。

牵杆(主龙骨)根据梁的支撑上的标识确定牵杆的标高(减去模板与次龙骨高度),在主龙骨上设置5×7cm木枋作为次龙骨,宽面贴主龙骨,木枋间距≤20cm。

铺模板:从梁侧模开始铺,平板模压在梁侧模上,板缝处应铺有木枋,用铁钉钉牢,但拼缝应严密。

平板铺完后,检查模板,检查标高、模板拼缝、支撑系统是否松动。

将平台板上的杂物清扫干净,办理工序交接并做好记录。

1.5.5.2.6模板拆除

模板的拆除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按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拆除,去掉构件支撑后,先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然后在撬开的微缝中插入木契,用锤敲打木契使模板与混凝土脱离而不损伤已成型混凝土的边角。

柱子模板拆除:先拆除柱箍与排架上的连接钢管,卸掉主箍,然后拆除每面模板。

先拆除梁侧模及侧模的支撑系统。

卸掉梁板支撑上的牵杆(主龙骨)、次龙骨,再卸平台模板。

拆除梁底、牵杆、底板、承重脚手架。脚手架先拆上层排架,顺上而下,最后拆底层排架。

侧模板(包括柱模板)拆除时,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楞角不因拆除模板受损坏,方能拆除。板与梁拆模时间如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

拆下的模板及时清理粘连物,涂刷脱模剂,拆下的扣件等集中收集管理。

拆除模板不准直接从高处往下扔,以防止模板变形和损坏。

1.5.5.3质量标准

1.5.5.3.1保证项目:模板支撑系统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则度和稳定性:其支撑部分应有足够的支撑面积。

1.5.5.3.2基本项目:模板接缝不应漏浆。模板与砼接触表面清理干净并刷(2)脱模剂,严禁钢筋上沾有隔离剂。

1.5.6.1混凝土配合比及材料要求

1.5.6.1.1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应根据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施工和易性的要求确定,并符合合理使用材料和经济的原则,对有抗冻、抗渗等要求的混凝土尚应符合有关的专门规定。

1.5.6.1.2按照各施工部位混凝土强度要求并根据所使用的原材料到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室或检测中心统一试制,开具混凝土配合比单。

1.5.6.1.3配料混凝土的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的性能指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1.5.6.1.4水泥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应对其品种、标号、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检查验收。

1.5.6.1.5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应复查试验,并按试验结果使用。

1.5.6.1.6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粗骨料的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3/4。

1.5.6.1.7骨料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骨料中不能有煅烧过的白云石或石灰块。

1.5.6.2、混凝土的浇筑

1.5.6.2.1表面处理

1.5.6.2.2每一振点的振捣时间,应以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及不再沉落。

1.5.6.2.3当采用插入式振动机时,捣实混凝土的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机作用半径的1.5倍,振动机与模板的距离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并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等,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的深度不小于50mm。当采用平板振动机时,其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机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1.5.6.2.4浇捣混凝土时预先搭设支架,严禁人员在钢筋上走动。

1.5.6.2.5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承重架、钢筋、预埋件、预留孔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

1.5.6.2.6所有施工缝表面必须凿除浮浆至露出石子,浇捣前洒水润湿后用与结构相同级配的水泥砂浆进行接浆处理。

1.5.6.2.7混凝土浇筑后应表面无蜂窝、孔洞、露筋,施工缝无夹渣等现象。

四川省建欧锦国际小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5.6.3混凝土的养护

1.5.6.3.1在浇筑完毕后的12小时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浇水。

1.5.6.3.2混凝土的浇水养护时间,应不少于14天。

1.5.6.3.3浇水次数应能保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杭州市某基坑围护及土方开挖施工方案1.5.6.3.4混凝土的养护用水应与拌制水相同。

1.5.6.3.5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C时,不能用浇水的方法进行养护,采用喷洒养护液并加以薄膜覆盖的方法进行混凝土养护。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