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都江堰市金马河鲤鱼沱大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四川省都江堰市金马河鲤鱼沱大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75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四川省都江堰市金马河鲤鱼沱大桥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四川省都江堰市金马河鲤鱼沱大桥施工方案

我公司根据现有的四川省都江堰市金马河鲤鱼沱大桥施工设计图纸,结合到现场调查所得的有关地质、气候、施工场地、交通状况、材料供应等资料,严格按照国家及交通部现行市政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规范、验标等,再对照我公司的技术水平、机械设备能力和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对即将参与建设的四川省都江堰市金马河鲤鱼沱大桥进行施工方案编制。

3.1、选用定型钢模板

如是选用定型钢模板,取最大一个施工跨段,即6#墩和7#墩位置两侧后浇带之间跨段,通过图纸计算得出交通层梁体底面和侧面面积加上桥面层底面和侧面面积大概在3000m2左右,按照定型钢模板每平方最低75kg计算,则一个最大施工跨段所需定型钢模板最低要225吨,无形中巨大的增加了整个满堂支架的荷载作用力,导致整个满堂支架更加不稳定,极大的加大了施工风险。再按照每吨定型钢模板7000元的价格计算,则一个最大施工跨段所需定型钢模板费用最低为160万左右,所需成本高昂,再考虑到施工时最低必须配置两个最大施工跨段所需定型钢模板,则前期投入模板成本翻倍。

综上所述T/CAOE 20.4-2020 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 第4部分:盐沼.pdf,定型钢模板不可取。

通过施工图纸我们可以看出,整个交通层梁体纵横相交,则我们拟采用2440mm×1220mm×12mm高强度竹胶板,这样以来,竹胶板的重量对整个满堂支架的荷载作用力很小。同时各施工跨段的梁体断面相同,则一跨竹胶板使用后,完全可以倒用到一下跨,且前期成本相对于定型钢模板要降低很多,且更能够达到质量及外观要求。

综上所述,我公司前期拟投入两个最大施工跨段所需的竹胶板,从桥体一侧往另一侧施工。

4、施工顺序及施工工艺

金马河鲤鱼沱大桥交通层梁体段对应桩基168根,桩径1.2米,桩长33米,每个承台下对应4根桩。桩基施工时需将泥浆池和沉淀池挖至桥体两侧,不得挖至桥体下方,否则泥浆池和沉淀池所留下的泥浆及渗透会对满堂支架搭设时的整个地基承载力产生影响。待桩基施工完成后,需对每个桩头进行浮桩位置破除,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采用风镐配合人工处理桩头混凝土,严格控制剔除深度,但必须保证凿除至新鲜、密实混凝土面且达到桩顶设计标高,再进行无损伤检测,经监理验收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2、承台及承台基底高程以下2m深基坑开挖以及承台纵横系梁深基坑开挖

1、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对基坑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开挖和人工开挖两种方法。

(1)、准确测设基坑基础线、原地面高程,计算开挖深度。

(2)、针对地质情况和开挖深度定出开挖坡度及开挖范围,并做好地表防排水工作。

(3)、明挖基础基坑采用反铲挖掘机配合人工开挖。

(4)、岩石开挖中爆破严格控制炮眼深度和装药量,炮眼深度遵循硬岩不得超过0.4m软质岩不得超过0.8m,装药深度不得超过炮眼的三分之一。

(5)、无水基坑底面比设计平面尺寸每边放宽不小于50㎝的工作宽度,有水基坑底面每边放宽不小于100㎝。

(6)、机械开挖至设计基底标高以上10~20cm时,再用人工清除至设计标高。

根据本桥桥位区地下水埋深浅,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和施工质量,拟采取基坑排水法:

(1)、在坑内基础范围外设排水沟和集水井,每个承台基坑设置一个,井的直径或边宽一般为60~80cm,深度应低于基坑100cm以上,并铺设碎石虑水层,集水坑宜设在上游。

(2)、排水沟的宽度应视土壤渗流量而定,深度≥30cm,有一定的坡度。

(3)、抽水设备根据渗水量配置,渗水量≤60m3/h可用膜式水泵、潜水泵或离心式水泵,渗水量≥60m3/h用离心式水泵。

(4)、地下水位较高,基坑开挖较深的多层坑壁土中,宜在坑壁上设置多层明沟排水。

(1)、根据基坑开后的地下水、放坡或开挖场地的限制以及土类和坍塌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坑壁支护方法。

(2)、为保证基坑的稳定,结合雨季施工的实际情况和本工程的特点,暂拟定坑壁支护方法为7.5#砂浆浆砌片石挡墙支护。

4.3、承台基底高程以下2m位置型钢柱安装和墩柱钢筋笼安装及混凝土浇筑

待基坑挖至设计标高位置,基底硬化过后,需先对承台基底高程以下2m位置2.5m×1.5m长方形精确放样并立模浇筑高15cmC50混凝土,再在C50混凝土面上对型钢柱进行测量定位并放样,必须保证放样精确并用墨线标线出整个型钢柱底面轮廓,然后按照施工图纸做出相应墩柱的钢筋笼,此钢筋笼要求主筋错开布置且长度在4m和3m左右,将此钢筋笼安装好后,拟采用50t以上吊车对型钢柱进行吊放,吊放时严格按照轮廓线进行摆放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保证型钢柱竖直度,型钢柱四个面拟采用钢绳对拉锚固至地面固定牢靠,再然后对承台基底高程以下2m位置2.5m×1.5m长方体进行关模浇筑C50混凝土,待拆模拆钢绳后用碎石土回填至承台基底标高位置,要求碎石土必须夯实必要时用砂浆将其固结。

4.4、承台及地系梁施工

考虑到承台和地系梁之间也是采用纵横梁连接的方式,且纵系梁侧面与梁体主纵梁侧面一样高,都是2.2m,则承台和地系梁也采用建筑木模板进行关模浇筑,同时也方便在施工过程中的钢筋穿孔预留。浇筑时以横桥向一排三个承台及之间横系梁为一个浇筑单元,顺桥向承台与承台之间一个纵系梁为一个浇筑单元,循环浇筑,方便快捷。

施工顺序:浇筑垫层→测量放样→墩柱主筋安装→承台及系梁钢筋安装→承台及系梁模板安装、校核→浇筑承台及系梁砼→模板拆除→砼养生

按照放样尺寸立模,模板加固牢固,支撑强度和刚度必须满足要求。模板立好后确定基础顶面高程线,作为控制基础顶面高程的依据。

混凝土采用集中强制式机械拌合,原材料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按照确定的施工配合比进行配料,搅拌时间要充分,拌合好的混凝土要测坍落度,达不到要求的重新加料拌合。

混凝土输送到位后,经溜槽将砼送至基坑内,采用插入式震捣器震捣,振捣时间、插入密度和深度按规范要求控制。中途停止施工后再施工,需将新旧混凝土衔接处凿毛。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覆盖洒水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承台内N1~N4钢筋通过套筒与型钢翼缘连接,通过开孔方式穿过型钢腹板。在连接和穿孔位置局部设置钢筋加强肋以补强。承台内每层钢筋网均需对应一层Q345B40mm厚的加劲肋。单个承台内共记5层,承台底部加劲肋板之间应特别注意砼浇注的密实性。所有的型钢穿孔和套筒、加劲肋的焊接均应根据钢筋直径及实际位置放样,并应在工厂加工完成,严禁现场用氧气切割开孔和焊接。型钢穿孔孔径大小见图中列表。钢筋加劲肋与钢筋网应在高度上适当错开布置以避免干扰。承台钢筋保护层按图中外层钢筋所示,未标明处最外层钢筋净保护层必须大于或等于5cm。

根据施工设计图纸,全桥42根墩柱截面尺寸相同,即为两侧边长1.7m,两侧边之间宽度为1.5m,上游面和下游面为半径0.903m的圆弧段组成的一个椭圆体。高度相同,都为8.5m。则拟采用三套定型钢模板(一根墩柱为一套)。

测量放样→箍筋及防冲钢筋网加工、安装→模板安装→复核→浇筑砼→拆模→养生

该桥墩身采用定型钢模一次浇筑成型,采用吊车将拼装好的钢模就位,固定底部采用预埋螺栓,模板四周用缆风绳对拉固定。

混凝土浇筑时用汽车吊进行垂直运输至模板中,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密实。混凝土浇筑时分层浇筑,层厚不超过50cm,振捣时避免触及钢筋及模板,振捣器插入下一层混凝土中的深度不超过5cm,在浇筑过程中随时检查其主钢筋的位置是否正确,如发现位移及时校正。同时也注意模板支撑情况,当砼强度达到70%再行脱模,脱模后及时洒水养生。

主筋N1在桥墩柱身内应采用完整钢筋,以避免在塑性铰区域进行纵向受力主筋的连接。考虑到本桥水流冲刷较大,故在每个桥墩的迎水面全高范围内设置防冲刷钢筋网。

金马河鲤鱼沱大桥此13跨内共2个桥墩盖梁,分别是4#墩盖梁和9#墩盖梁。盖梁长24.5m,宽2.7m,高3m,两端底部为0.6m×0.6m的倒角,两侧底部为0.6m×0.6m的倒角。盖梁两端为两个高1m的挡块。支座为双排6个布置。

考虑到本桥就过渡墩位置有2个盖梁,则在满堂支架搭设到4#墩和9#墩位置时,先进行盖梁施工,施工模板采用建筑木模板,盖梁处支架按照端横梁位置进行搭设。立杆与顶托连接,顶托卡住10cm×15cm纵担方木,纵担方木间距60cm,纵担方木上方布置10cm×10cm横向方木,横向方木间距30cm,横向方木上面铺设盖梁底板。待盖梁底板铺设好后,将制作好的盖梁主筋骨架一片一片的吊至盖梁底板上进行绑扎,绑扎好后再进行侧板关模,侧板关模采用背面背方木加固,内部对拉对撑。

砼浇注完毕后,对砼顶面及时进行修整、抹平,保证盖梁顶面设计横坡。等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

在混凝土浇注期间,应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停止施工立即进行处理加固。

砼浇注完毕后,应在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砼洒水养护时间为7天,在养护时间内应经常保持砼表面及模板处于湿润状态。

当砼强度达到70%,即可进行拆除侧模,以利于砼水化热的散除,拆除模板后,应立即对侧面进行覆盖洒水。侧模板拆除后,应进行清整、修补,并堆放整齐,以便下一次使用。

底模的拆除要在上部梁体施工完毕后拆除满堂支架时进行拆除。

盖梁挡块和支座垫石与盖梁一起浇筑。

4.7、交通层梁体及桥面层施工

对承台周围的填筑,采用人工配合机械的施工方法,即先排水(抽水),后清淤,再用人工分层摆放片块石,用蛙式夯土机进行夯压,系梁回填时要对称进行填筑。同时在硬化层外侧开挖50cm×50cm的梯形排水沟并用砂浆封闭,做好地表排水,防止长时间浸泡地基造成翻浆冒泥,避免“碗扣”支架产生不均匀沉降。

4.7.2、支架方案总体设计

都江堰市金马河鲤鱼沱大桥,交通层梁体和桥面层现浇共分为一个中单元(5跨)和两个边单元(每个边单元4跨),前期拟投入满足最大跨度的两跨(即两个相邻后浇带之间)所需用的架管、方木、模板等材料,从桥体一侧往另一侧施工(即在0#或者13#桥墩位置合拢)。支架拟采用φ48×3.5mm的WJD碗扣式多功能脚手架搭设满堂支架,即支架立杆、横杆采用WJD碗扣式多功能脚手架,剪刀撑、侧模支撑等辅助构建采用普通扣件式钢管组成。模板采用2440mm×1220mm×12mm高强度竹胶板,全桥支架高度依据设计图纸为8.5~10m,待地基处理后根据现场测量数据进行高度调整。

由下向上施作支架依次为:带支垫钢板的可调底座、立杆、U型可调顶托、横木、纵木、模板。

立杆:碗扣架立杆纵向间距随纵横梁截面的变化而变化,在纵梁(包括主纵梁、行车道纵梁)范围内间距加密顺桥向布置间距为60cm,横桥向间距为60cm,横杆步距为120cm进行布置;在横梁(包括主横梁、次横梁、端横梁)范围内间距加密顺桥向布置间距为60cm,横桥向间距为60cm,横杆步距为120cm进行布置;桥面层结构区用碗扣架按90cm×90cm进行布置,即立杆纵向间距90cm,横向间距90cm,横杆步距120cm。

支架安装顺序:地基处理→测量放样→安装底托调平→安装立杆→安装横杆→安装调节杆→安装顶托调平→安装剪刀撑及斜撑。

1、支架四周设剪刀撑,中间纵横向每5排支架在横断面设连续剪刀撑,两侧面及端面分别设置剪刀撑,每4.5m高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竖向调节钢管扣件全部采用3个扣件扣住。剪刀撑交叉设置,与地面呈45~60度夹角,支架高度通过可调托座和可调底座调节。

2、用“井”字型脚手架钢管将桥墩周围的碗扣架与桥墩连接起来。

横杆:碗扣架横杆竖向步距均采用120cm,沿桥长方向无变化。

纵木:主纵梁和主横梁底部支撑横木的纵木采用100mm×150mm方木,纵木的横向间距随立杆的变化而变化。行车道纵梁、次横梁、桥面层底部支撑横木的纵木采用100mm×150mm方木,纵木的横向间距随立杆的变化而变化。

横木:主纵梁和主横梁底部支撑模板的横木采用100mm×100mm方木,横木间距在全桥的主横梁和主纵梁范围为0.3m。行车道纵梁、次横梁、桥面层底部支撑模板的横木采用100mm×100mm方木,横木间距在全桥的行车道纵梁、次横梁、桥面层范围为0.45m。

模板:模板采用2440mm×1220mm×12mm竹胶板。

支撑侧模的尺寸有两种,即100mm×100mm方木(竖向方木)和100mm×50mm方木(水平方木)。竖向方木的水平间距60cm,水平方木的竖向间距60cm。侧模承受的压力传递线路为:混凝土侧压力→侧模→竖向方木→水平方木→钢管→对拉杆。

碗扣型满堂支架现浇梁体及桥面层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

4.7.3、支架安装 4.7.3.1、材料选用和质量要求

④采用钢板热冲压整体成形的下碗扣,钢板应符合GB700标准中Q235A级钢的要求,板材厚度不得小于6mm。并经600~650·C的时效处理。严禁利用废旧锈蚀钢板改制。

⑤立杆连接外套管壁厚不得小于3.5+0.025mm,内径不大于50mm,外套管长度不得小于160mm,外伸长度不小于110mm。

⑥杆件的焊接应在专用工装上进行,各焊接部位应牢固可靠,焊缝高度不小于3.5mm,其组焊的形位公差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杆件组焊形位公差要求

杆件管口平面与钢管轴线垂直度

下碗扣碗口平面与钢管轴线垂直度

接头的接触弧面与横杆轴心垂直度

横杆两接头接触弧面的轴心线平行度

⑦立杆上的上碗扣应能上下串动和灵活转动,不得有卡滞现象;杆件最上端应有防止上碗扣脱落的措施。

⑧立杆与立杆连接的连接孔处应能插入Φ12mm连接销。

⑨在碗扣节点上同时安装1—4个横杆,上碗扣均应能锁紧。

4.7.3.2、构配件外观质量要求:

①钢管应无裂纹、凹陷、锈蚀,不得采用接长钢管;

②铸造件表面应光整,不得有砂眼、缩孔、裂纹、浇冒口残余等缺陷,表面粘砂应清除干净。

③冲压件不得有毛刺、裂纹、氧化皮等缺陷;

④各焊缝应饱满,焊药清除干净,不得有未焊透、夹砂、咬肉、裂纹等缺陷;

⑤构配件防锈漆涂层均匀、牢固。

⑥主要构、配件上的生产厂标识应清晰。

4.7.3.3、支架材料规格

支架采用碗扣式钢管架,立杆主要采用3.0m、2.4m、1.8m、1.2m几种,立杆接长错开布置,顶杆长度为1.5m、1.2m、0.9m,横杆采用0.9m、0.6m、0.3m三种组成,顶底托采用可调托撑。

碗扣式脚手架的主构配件的规格尺寸

构件名称品种长度(mm)重量(Kg)

4.7.3.4、测量放样

在地基处理好后,测量人员按照施工图纸用全站仪放样出横梁、纵梁在地基上的竖向投影线,并用墨线弹出标示线,现场技术员根据投影线定出整个支架立杆的布局,同样用墨线做上标记。

4.7.3.5、碗扣支架安装

根据立杆及横杆的设计组合,从底部向顶部依次安装立杆、横杆。安装时应保持立杆处于可调底座中心,一般先安装完一个作业面的底部立杆及部分横杆,再逐层往上安装,同时安装所有横杆。立杆和横杆安装完毕后,安装斜撑杆,保证支架的稳定性。斜撑通过扣件与碗扣支架连接,安装时尽量布置框架节点上。

①搭设前对碗扣件进行检查,检查碗扣件有无弯曲、接头开焊、断裂现象,否侧要进行处理,无误后方可实行支架搭设。

②事前要控制支架基础的高程,使得底座、上托悬出高度40cm。

③底座按设计的间距安放后必须用水准仪将底座螺栓调至同一水平面,安装第一层所有立杆,检查立杆的垂直度,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上一层搭设。

4.7.3.6、顶托安装

支架搭设好后,为便于在支架上高空作业,安全省时,可在地面上大致调好顶托伸出量,再运至支架安装。根据梁底高程变化决定横桥向控制断面间距,顺桥向设左、中、右三个控制点,精确调出托顶标高。然后用明显的标记标出托顶的伸出量,以便校验。最后用内插方法,依次调出每个顶托的标高,顶托伸出量一般控制在30cm为宜。

4.7.3.7、纵横木安装

碗扣架安装好后,对于纵横梁及桥面层底板部分,在可调顶托上纵向铺设木枋(底板两端各悬出50cm)。然后在其上铺设横向木枋。横梁长度随桥梁宽度而定,在横桥两侧一边各宽出至少50cm,以支撑侧模支架及检查人员行走。安装纵横方木时,应注意横向方木的接头位置与纵向方木的接头错开,且在任何相邻两根横向方木接头不在同一平面上。底模标高=设计梁底+支架的变形+(±前期施工误差的调整量),来控制底模立模。底模标高和线形调整结束,经监理检查合格后,立侧模。 4.7.3.8、现场搭设要求

①脚手架施工前必须制定施工设计或专项方案,保证其技术可靠和使用安全。经技术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②脚手架搭设前工程技术负责人应按脚手架施工设计或专项方案的要求对搭设和使用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③对进入现场的脚手架构配件,使用前应对其质量进行复检。

④构配件应按品种、规格分类放置在堆料区内或码放在专用架上,清点好数量备用。脚手架堆放场地排水应畅通,不得有积水。

⑤脚手架搭设场地必须平整、坚实、排水措施得当。

①根据本桥结构特点,采用2跨同时施工,其施工顺序为:从桥的一边往另一边进行施工。

②底座和垫板应准确地放置在定位线上;底座的轴心线应与地面垂直。

③脚手架搭设应按立杆、横杆、斜杆的顺序逐层搭设,每次上升高度不大于3m。底层水平框架的纵向直线度应≤L/200;横杆间水平度应≤L/400。

④脚手架的搭设应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的撂底高度一般为6m,搭设后必须经检查验收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⑤脚手架全高的垂直度应小于L/500;最大允许偏差应小于100mm。

⑥脚手架搭设到顶时,应组织技术、安全、施工人员对整个架体结构进行全面的检查和验收,及时解决存在的结构缺陷。

⑦架体与墩柱拉结牢靠后,随着架体升高,剪刀撑应同步设置;安全网在剪刀撑等设置完毕后设置。

①相邻立杆接头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步距内,与相邻大横杆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三分之一; ②在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宜大于15厘米; ③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④立杆的垂直偏差应不大于架高的1/300; ⑤上下横杆的接长位置应错开布置在不同的立杆纵距中,与相连立杆的距离不大于纵距的1/3; ⑥安全网应满挂在外排杆件内侧大横杆下方,用26#铁丝把网眼与杆件绑牢。 ⑦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 ⑧螺栓拧紧力矩不应小于40~65KN•M; ⑨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距不应大于150mm。

①立杆基底间的高差大于60cm时,则可用立杆错节来调整。

②立杆的接长缝应错开,第一层立杆应用长1.8m和3.0m的立杆错开布置,往上均用3.0m长杆,至顶层再用1.8m和3.0m两种长度找平。

③立杆的垂直度应严格加以控制:30m以下架子按1/200控制,且全高的垂直偏差应不大于10cm。

④脚手架拼装到3~5层高时,应用经纬仪检查横杆的水平度和立杆的垂直度。并在无荷载情况下逐个检查立杆底座有否松动或空浮情况,并及时旋紧可调座和薄钢板调整垫实。

⑤斜撑的网格应与架子的尺寸相适应。斜撑杆为拉压杆,布置方向可任意。一般情况下斜撑应尽量与脚手架的节点相连,但亦可以错节布置。

⑥斜撑杆的布置密度,当脚手架高度低于30m时,为整架面积的1/2~1/4,斜撑杆必须对称布置,且应分布均匀。斜撑杆对于加强脚手架的整体刚度和承载能力的关系很大,应按规定要求设置,不得随意拆除。

进入现场的碗扣架构配件应具备以下证明资料:

①主要构配件应有产品标识及产品质量合格证

②供应商应配套提供管材、零件、铸件、冲压件等材质、产品性能检验报告。

③构配件进场质量检查的重点:

钢管管壁厚度;焊接质量;外观质量;可调底座和可调托撑丝杆直径、与螺母配合间隙及材质。

6、脚手架搭设质量应按阶段进行检验:

①首段以高度为6m进行第一阶段(撂底阶段)的检查与验收;

②架体应随施工进度定期进行检查;达到设计高度后进行全面的检查与验收;

③遇6级以上大风、大雨特殊情况的检查;

7、对整体脚手架应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①保证架体几何不变性的斜杆、十字撑等设置是否完善;

②基础是否有不均匀沉降,立杆底座与基础面的接触有无松动或悬空情况;

③立杆上碗扣是否可靠锁紧;

④立杆连接销是否安装、斜杆扣接点是否符合要求、扣件拧紧程度;

8、脚手架验收时,应具备下列技术文件

①施工组织设计及变更文件;

②周转使用的脚手架构配件使用前的复验合格记录;

③搭设的施工记录和质量检查记录;

④高度大于8m的模板支撑架的检查与验收要求与脚手架相同。

⑴严禁在架上戏闹或坐在栏杆上等不安全处休息; ①严禁攀援支架上下,发现异常情况时,架上人员应立即撤

①拆除顺序:护栏→脚手板→剪刀撑→小横杆→大横杆→立杆件; ②拆除前应先清除支架上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③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拆除,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④拆除过程中,凡已松开连接的杆、配件应及时拆除运走,避免误扶、误靠; ⑤拆下的杆件应以安全方式吊走或运出,严禁向下抛掷。 ⑥搭拆支架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示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⑶支架安全措施 ①禁止任意改变构架结构及其尺寸; ②禁止架体倾斜或连接点松驰; ③禁止不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搭设和拆除作业; ④搭拆作业中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设置防护和使用防护用品;

⑤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输送管等固定在支架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 ⑥不得在六级以上大风、雷雨和雪天下继续施工。 ⑷钢管支架的防电、避雷措施 ①防电措施 ②钢管支架在架设的使用期间要严防与带电体接触,否则应在架设和使用期间应断电或拆除电源,如不能拆除,应采取可靠的绝缘措施。 ③钢管支架应作接地处理,设一接地极,接地极入土深度为2~2.5m。 ④夜间施工照明线通过钢管时,电线应与钢管隔离,有条件时应使用低压照明。 ⑸避雷措施 ①避雷针:设在架体四角的钢管脚手立杆上,高度不小于1m。

②接地极:按支架连续长度不超过50m设置一处,埋入地下最高点应在地面以下不浅于50cm,埋接地极时,应将新填土夯实,接地极不得埋在干燥土层中。垂直接地极可用长度为1.5~2.5m,直径为25~50mm的钢管,壁厚不小于2.5mm。 ③接地线:优先采用直径8mm以上的圆钢或厚度不小于4mm的扁钢,接地线之间采用搭接焊或螺栓连接,搭接长度≥5d,保证接触可靠。接地线与接地极的连接宜采用焊接,焊接点长度应为接地线直径的6倍或扁钢宽度的2倍以上。 ④接地线装置宜布置在人们不易走到的地方,同时应注意与其它金属物体或电缆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⑤接地装置安设完毕后应及时用电阻表测定是否符合要求。 ⑥雷雨天气,钢管支架上的操作人员应立即离开。

10、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措施 ⑴在主要施工部位、作业点、危险区、主要通道口挂安全宣传标语或安全警告牌; ⑵施工现场全体人员严格执行《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和《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⑶施工现场杜绝任意拉线接电; ⑷配电系统设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实行分级配电。开关箱装设漏电保护器; ⑸施工机械进场安装后经安全检查合格后投入使用。

①支架经技术负责人检查验证并确认不再需要时,方可拆除。

②脚手架拆除前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应对在岗操作工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

③支架的拆除应在统一指挥下,按后拆除规定,后装先拆、先装后拆的顺序及下列安全作业的要求进行

④拆除脚手架人员进入作业区后,要系好安全带,安全带必须高挂低用

⑤脚手架拆除时必须划出安全区,设置警戒标志,派专人看管。

⑥拆除前应清理脚手架上的器具及多余的材料和杂物。

⑦拆除作业应从顶层开始,逐层向下进行,严禁上下层同时拆除。

⑧拆除的构配件应成捆用起重设备吊运或人工传递到地面,严禁抛掷。

⑨拆除的构配件应分类堆放,以便于运输、维护和保管。

4.7.4、现浇预应力砼交通层主纵梁满堂支架示意图

4.7.5、满堂支架预压

4.7.5.1支架预压的目的: ⑴为了验证支架体系的承载能力,需要对支架进行堆载试验,以确保施工安全可靠。

⑵为了掌握现浇梁体施工过程中支架的弹性变形量及非弹性变形量,作为梁体线型控制的依据。

⑶满堂支架因接头多,在荷重作用下的变形较大,且不易准确计算,为清除支架的变形和因地基沉陷而引起的梁体早期开裂,同时为验证支架的安全性和预拱值的准确性,不同跨径的支架须进行预压试验,预压在梁体底模支好以后,按设计荷载1.2倍换算出压载重量,在底板上模拟现浇重量加载预压。预压采用水袋法,加载时尽量符合混凝土浇筑时的状态。

4.7.5.2、总体预压方案

以金马河鲤鱼沱大桥中单元6#墩和7#墩之间30m一跨为例:

金马河鲤鱼沱大桥中单元6#墩和7#墩之间30m一跨荷载计算:

主纵梁:402.5÷149.8×30×3=241.8m3

行车道纵梁:127.6÷149.8×30×4=102.2m3

次横梁:7×4=28m3

综上总方量为:559.2m3

交通层梁体及桥面层总重量:559.2×2.6=1453.92吨

预压加载重量:1453.92×1.2=1744.7吨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我部采用桥梁专业预压水袋作为预压荷载,在预压前先在底板上铺设方木,并根据相关计算在平面上每平方米荷载进行加载预压。

3、预压观测点点位布置

预压前在模板上布点,横向布点在三根主纵梁和四根行车道纵梁中点位置布设共7个控制点,纵向在墩顶前1m、6m、12m、18m、24m、29m处布设6排控制点,每跨共42个测点,同时用全站仪观测中线6个点的轴线偏位。在相应位置的模板上钉牢42个铁钉并保护好,以作立水准尺观测之用。

(1)底模侧模均按要求铺设完成。

(2)按规划好的观测点点位布置变形点,并在加载前对变形点进行观测。

(1)把预压用橡胶水袋放在需要预压的位置放平摊开,出水阀门在预压用橡胶水袋端部低处,阀门向下,露出底模板,关闭开关。 (2)使用高压水泵,把水管街上进水管阀门,打开开关及排气开关,将预压用橡胶水袋内空气排除。开始注水,待水袋注满以后,再关闭阀门。 (3)在要求预压时间内模板不再下沉,即可打开下面出水阀开关并放水。 从预压前及加载完成后每12小时观测一次,将观测的数值记录到变形观测表内,在变形稳定后,卸载前观察和卸载完成后观测一次。同样记录到变形观测表内。

当沉降观测连续二天观测点标高趋于稳定时,即可卸载。卸载时卸载量开始宜小,以后逐渐增大;纵向应对称均衡卸载,横向应同时卸载,在卸载时应注意后以下几点:

(1)卸载前应在卸载设备上做好卸载量的标记;

(2)从跨中向支座依次循环卸载;

(3)预压卸载时应派专人检查支架钢管扣件、支撑等有无松懈,支架基础有无裂缝等,做好记录并加固。

卸载后及时进行末次观测,并做好记录以计算卸荷后的支架及其回弹量,以此调整设计要求设置的预拱度。

7、变形观测点的数据处理

坚持五定原则,1、依据的基准点、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2、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3、观测人员要稳定;4、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5、观测镜位、路线、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观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和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数值更真实。

(1)精度要求:采用二等水准观测,水准点间距不大于100m,前后视距≤30m.

(2)仪器、人员素质要求:沉降观测使用精密水准仪S2,水准尺用因瓦尺,人员要求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在实测过程中能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能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在变形观测的数据中,加载前(0%荷载)标高值A,加载完成后(120%荷载)标高位B,卸载完成后(0%荷载)标高C(其中荷载值为箱梁重的120%)。

通过以上测定底模及支架的弹性变形,(非弹性变形已消除)

对底模标高进行调整,两个测点之间数据用内差法进行处理。故得:

底模控制标高=砼设计标高+预拱度+弹形变形量

4.7.6、模板制作与安装

底模板铺设完毕后,进行平面放样,全面测量底板纵横向标高,纵横向间隔5m检测一点,根据测量结果将底模板调整到设计标高。底板标高调整完毕后,再次检测标高,若标高不符合要求进行二次调整。

根据测量放样定出梁底板边缘线,在底模板上弹上墨线,然后安装侧模板。侧模板与底模板接缝处粘贴海绵胶条防止漏浆。在侧模板外侧背设纵横方木背肋,用钢管及扣件与支架连接,用以支撑固定侧模板。

端横隔板封头模板采用玻璃钢竹胶板,施工接缝处缝头模板采

支架搭设完毕、调整顶托标高后,安装底模;进行堆载预压后,根据预压实验测出的支架弹性变形值调整模板至设计位置。底模安装好后进行钢筋绑扎,接着安装侧模,完成后进行端模安装。

模板拼缝处在拼装时均贴软塑双面胶,模板调整后铲除多余的软塑双面胶,要达到拼缝严密、不漏浆。模板拼缝处有错台的用砂轮磨光机打磨平整,涂刷仿瓷脱模剂。

4.7.7、钢筋加工安装

1、工艺流程:钢筋进场→钢筋质量检验→作业准备→钢筋配料→钢筋下料→钢筋加工→标示→底面钢筋→腹部钢筋→顶面钢筋→定位预应力钢绞线→安装侧模→浇筑混凝土。

2、所用钢筋都要有出厂合格证,并对其进行抽检,各项指标合格够后使用,在加工场集中加工,现场绑扎。

3、大于等于25mm钢筋采用套筒连接,其余钢筋接头采用焊接,焊接接头满足规范要求。焊工必须持上岗证,并按规范要求对焊接接头取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4、每种钢筋型号加工完毕后,堆放在一起,并对其按设计的钢筋型号进行编号,以方便绑扎钢筋时便于取用。

5、梁箍筋应与受力筋垂直设置,并呈封闭型,箍筋接头应交错布置,箍筋尺寸准确,确保主筋保护层厚度满足要求。

6、为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在钢筋与模板间设置混凝土垫块。梁的上层钢筋网下设置钢筋撑脚,以保护钢筋位置正确。

7、钢筋加工时,应按照设计要求尺寸进行下料、成型,钢筋安装时控制好间距、位置及数量。要求套筒的套接到位,要求绑扎的要绑扎牢固,要求焊接的钢筋,可事先焊接的应提前成批次焊接,以提高工效,焊缝长度、饱满度等方面应满足规范要求。

8、钢筋加工及安装应注意以下事项:

(1)钢筋在场内必须按不同钢种、等级、规格、牌号及生产厂家分别挂牌堆放。钢筋存放采用下垫上盖的方式避免钢筋受潮生锈。 (2)钢筋在加工场内集中制作,运至现场,用汽车吊放在底模上进行绑扎。施工严禁乱扔丢杂物,保持底模干净,同时注意预应力定位筋的布设。

(3)钢筋保护层采用提前预制与主梁等标号的砼垫块,砼保护层的厚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4)在钢筋安装过程中,及时对设计的预留孔道及预埋件进行设置,设置位置要正确、固定牢固。 (5)钢筋安装位置与预应力管道或锚件位置发生冲突时,应适当调整钢筋位置,确保预应力构件位置符合设计要求。焊接钢筋时应避免钢绞线和塑料波纹管道被电焊烧伤,防止造成张拉断裂和管道被混凝土堵塞而无法进行压浆。

钢筋加工安装完毕,经自检合格报请监理工程师抽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⑴钢筋在加工弯制前应调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水泥浆和用锤敲击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均应清除干净;

②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折曲;

③加工后的钢筋,表面不应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

⑵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

⑷钢筋宜在常温状态下加工,不宜加热。弯制钢筋宜从中部开始,逐步弯向两端,弯钩应一次弯成。

⑸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的全长

⑴安装钢筋时,钢筋的位置和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在多排钢筋之间,必要时可垫入短钢筋头或其他适当的钢垫,但短钢筋头或钢垫的端头不得伸入混凝土保护层内。

⑵安装钢筋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为此,可在钢筋与模板之间采用垫块支垫。垫块的强度、密实度不应低于本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和密实度。垫块应互相错开,分散布置,并不得横贯保护层的全部截面。本桥选用C50级混凝土垫块,垫块高度20mm,间距0.8m梅花型布置,以保证钢筋保护层符合设计要求。

⑶绑扎和焊接的钢筋JT/T 1108.1-2016标准下载,在运输、安装和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得有变形、干焊或松脱现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在钢筋的交叉点处,应用直径0.7~2.0mm的铁丝,按逐点改变绕丝方向(8字形)的方式交错扎结,或按双对角线(十字形)方式扎结。

②箍筋与主筋交叉点处应以铁丝绑扎;构件拐角处的交叉点应全部绑扎;中间平直部分的交叉点可交错扎结。

③根据安装需要可配以必要数量的架立钢筋。

⑷钢筋骨(网)架宜先行预制GB-50720-201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pdf,并应有足够的刚度,必要时可补入辅助钢筋或在钢筋的某些交叉点处焊牢,但不得在主筋上起弧。

⑸安装钢筋骨(网)架时,应保证其在模型中的正确位置,不得倾斜、扭曲,也不得变更保护层的规定厚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安装钢筋骨(网)架,不应妨碍浇筑工作正常进行,不应造成施工接缝。

⑹钢筋骨(网)架经预制、安装就位后,应进行检查,作出记录并妥加保护,不得在其上行走和递送材料。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