崧泽高架路新建工程I标支架、连续箱梁(首检)施工方案

崧泽高架路新建工程I标支架、连续箱梁(首检)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36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崧泽高架路新建工程I标支架、连续箱梁(首检)施工方案

腾达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崧泽高架路新建工程I标

新星中路截污干管提水非开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支架、现浇箱梁(首件)施工方案

编写单位:腾达建设集团崧泽高架路1标项目部

时间:二○○八年十二月三十日

第一章编制依据、内容 4

第一节首件工程概述 5

第二节首件项目准备工作 6

第一节支架方案的选择 7

第二节门式钢管脚手架技术参数 7

第三节支架技术设计 8

一、门式支架承载力计算 8

2、支架自重计算 12

3、施工荷载计算取值 13

4、结构自重计算 13

三、支架整体稳定性计算 14

1、跨中截面支架稳定性计算 14

2、支点、横梁处支架稳定性计算 14

四、支架变形计算 15

五、调节杆插销受力验算 16

六、地基承载力验算 16

第四节支架地基处理 16

三、地基基础设计验算 17

三、支架搭设质量验收标准 21

四、支架变形监控 22

五、支架抗风措施 23

六、脚手架的验收、维护 23

一、支架预压设计要求 24

四、施工过程中的沉降观测 26

3、观测仪器、人员和数据处理 26

一、拆除前提条件 27

二、拆除方法、注意事项 27

第四章箱梁现浇施工 28

第二节箱梁施工流程 29

1、平面位置测量 30

第四节、模板施工 32

1、模板安装原则 37

2、模板标高及预抛高值 37

3、模板施工方法 37

4、模板拼缝处理 39

一、一般规定及要求 40

二、钢筋骨架及钢筋 41

第六节混凝土施工 44

一、混凝土浇筑顺序 44

1、混凝土配合比 45

3、浇筑混凝土时的重点 47

4、混凝土施工缝处理 48

6、混凝土质量标准 48

7、雨季混凝土施工 49

第六章计划与组织 49

第七章首件认可制 50

第八章现浇箱梁应急预案 51

第九章、安全文明施工 51

1、文明施工目标 51

2、文明施工依据 51

3、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51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F80/1-2004)

13、《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

1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15、现行国家和上海市相关技术、安全规程和规范

16、崧泽高架路新建工程I标施工图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下部结构墩柱变宽段PES7、PES8采用双柱式桥墩,PES5、PES6采用独柱独立基础,桩基采用D800mm的钻孔灌注桩。其中PES8桥式布置如图1所示。

图1PES8总体布置图(断面)

第二节首件项目准备工作

1、A5立交匝道支架、箱梁现浇方案通过专家评审。

3、主要材料(重型门式脚手架、支座、所需钢材、模板)已到位,并满足首件项目需要。

4、首件项目所需架子工、模板工、钢筋工、混凝土工及相关配合工种已到位,并开展工作。

5、分部分项开工报告已上报监理工程师并批准。

6、技术、安全交底已完成。

根据设计图纸“匝道桥箱梁结构采用满跨支架现浇施工工法。支架可采用贝雷支架或万能杆件组合支架,或者其它使用可靠,施工成熟的支架”之要求,结合我公司多年高架桥施工经验,综合考查支架在施工技术、结构安全、施工速率、费用成本、节能环保以及施工难易程度等多方面因素,本项目选择使用门式钢管脚手架。

第二节门式钢管脚手架技术参数

门式钢管脚手架以门架、交叉支撑、连接棒、挂扣式脚手板或水平架、锁臂等组成基本结构,再设置水平加固、剪刀撑、扫地杆、封口杆、托座与底座,并采用连墙杆与建筑物主体结构相联的一种标准化钢管脚手架。

该脚手架宽度1000mm,高度1900mm。是由立杆(两侧主立杆为Ф57×2.5mm)、横杆(Ф48×2.5mm)以及内部加强杆(Ф25×1.5mm)焊接而成的门框式脚手架。

为了上下层搭设方便,将连接棒焊接于门架两侧立杆底端,便于保管和施工,减少了不必要的丢失和损坏。

立杆内侧焊有8只锁销,同一种规格的交叉拉杆(φ25×1.5mm镀锌钢管),可以搭设出45cm、60cm、90cm、120cm四种不同的架距,使用方便灵活。

为适应各种脚手架高度的需要,配置有可调托座、可调底座、调节杆(φ48×3.5mm脚手架钢管),由此可以满足箱梁纵坡、横坡变化的需要。

可调门式钢管脚手架,根据生产厂家提供的说明书,及相关单位的检测数据,单榀门架其主立杆抗压承载能力(含交叉拉杆)最大值为150KN,允许载重75KN。

一、门式支架承载力计算

按λ查规范表B.0.6,

在现场使用过程中,为安全起见,通常将支架承载力进行折减,实际支架承载力为:

根据门架生产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承重荷载处于主立杆位置时,单榀门架最大承载力为150KN,允许承载力为75KN,大于上面的计算结果,因此取计算值,是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托座和底座每个允许承载力不小于50KN,一榀门架2个底座,允许承载力为100KN,不作验算。

风荷载分两部分:一部分直接作用在支撑门架立杆的迎风面上;另一部分作用在上部的侧向模板面上。这部分风荷载计算时将其集中作用在支撑的上端,按水平力来计算。

作用于脚手架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按50年一遇的风压采用,上海地区ω0=0.55KN/m2

平行桁架的整体体型系数:

—单榀门架的体型系数,

Φ—挡风系数,Φ==;

An—桁架杆件和节点挡风的净投影面积;

门式脚手架中,因门架、配件的规格尺寸为定型产品,以上参数均可直接计算得出:

单榀门架宽度1m,高度1.9m,桁架纵距按1.6m

An=(1.9×2×0.057+1.65×2×0.025+1.0×2×0.048+0.8×0.025+0.1×4×0.025)×1.2

=0.51m2,(式中1.2——考虑加固件的增大系数)

地面粗糙度取B类(田野、乡村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

1.032(支架高度12.3m)

1.056(支架模板高度14m)

风荷载标准值(KN/m2):

取标准单位,门架宽度×高度=1.0×1.9m,每步高内的构件及其重量为:

①一榀门架立杆φ57×2.5mm,1.9m×2×33.8N/m=129N

②二副交叉拉杆φ25×1.5mm,1.7m×2×4×8.7N/m=118N

③上下加强横杆φ48×2.5mm,0.943×2×(0.0482-0.0432)×78500×π/4=52.88N

④内侧竖向加强杆φ25×1.5mm,2×1.7×(0.0252-0.0222)×78500×π/4=31N

⑤连接棒2个6×2=12N

⑵横向、纵向、水平剪刀撑布置

①横向剪刀撑布置如图示,顺桥向每4排门架设置一道横向剪刀撑,共设置10道。

②纵向剪刀撑布置如图示,横桥向每6榀门架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共设置4道。

纵向剪刀撑钢管、扣件布置与横向剪刀撑基本相同。

③水平剪刀撑每两层设置一道,共设置2道。

⑶水平加固杆、纵向加固杆布置

横向水平加固杆:每层每排设一道横向水平加固杆,共设置6层。

⑷扫地杆:扫地杆沿周边布置,布置高度为地面上≯250mm。

综合(⑵+⑶+⑷)计算,所有杆件合计重量为:128320N

综合(⑵+⑶+⑷)计算,每个门架承载荷为:70.89N。

⑸上顶托、调节杆重量:59000N

单个门架系统总重量:343+70.89+26.67=441N

①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自重:1.5KN/m2

②振捣混凝土时对水平模板的冲击力:2.0KN/m2

③箱梁模板、方木等自重:1.5KN/m2

④箱梁普通混凝土自重:26.5KN/m3;

将箱梁分成翼板、斜腹板、中腹板、空腹板分别计算结构自重。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附后)。

横断面上:布置23列。中腹板、斜腹板处间距为45cm、空腹处间距为90cm、翼板部位间距为90cm。通过支架整体稳定性计算分析,布置23列,支架总宽为14.4米,支架强度及结构整体稳定性满足规范要求。

支架高度为12.3米,布置6层。支架下面配套安装可调底托,上部配套安装调节杆和可调顶托,调整支架与梁底标高。

纵断面上:布置16+15+16排门架。门架与门架之间的距离(跨距)为500mm、800mm。支座与中横梁处为500mm,其它为800mm。

平面上:扫地杆沿支架周边布置,离地高度≯250mm。

水平加强杆、纵向加强杆的布置

横向水平加强杆按每步每列布置一道,共布置6层,每层47根。

纵向水平加强杆按每步每3列布置一道,共布置4道,共6层。

纵向剪刀撑、横向剪刀撑、水平剪刀撑布置

纵向剪刀撑:沿梁长方向、梁高方向通长布置;横向布置共4道。

横向剪刀撑:沿梁宽方向、梁高方向通长布置;沿梁长方向共布置10道。

水平剪刀撑:每2步设置一道T/ZZB 1774-2020 工程水钻机.pdf,沿梁长、梁宽布置,共布置2层。

支座处增加4排,每排增加4个门架;中隔墙处增加一排,每排增加4个门架。

三、支架整体稳定性计算

1、跨中截面支架稳定性计算

计算结果详见表2、表3、表4、表5所示。计算结果表明:

当门架布置为23列时,稳定系数K=2.38。

因此,实地布置门架时,必须按23列布置圆明圆天花工程施工方案,以确保门架的抗倾覆稳定。

2、支点、横梁处支架稳定性计算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