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70万吨铜板纸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华泰70万吨铜板纸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32.80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华泰70万吨铜板纸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山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70万吨铜版纸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利通区扁担沟镇西沟沿村美丽宜居村庄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编制单位:上海益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70万吨铜版纸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1.1山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70万吨铜版纸工程施工招标文件。

1.2山东华泰纸业股份有限公司70万吨铜版纸项目工程施工场地。

1.3国家及部颁现行有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主要有以下版本: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JGJ59—99;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80-9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1.4有关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定等,主要有以下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1.5公司施工积累的有关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资料和先进的技术经验资料,进行社会、市场及技术调查所获得的经济、技术资料。

项目名称:山东华泰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5万吨铜版纸项目

建设地点: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华泰工业园南区 建设单位:山东华泰纸业集团 设计单位: 由山东华泰纸业集团兴建的山东华泰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5万吨铜版纸项目造纸、涂布联合厂房用地面积约20万m2,总建筑面积94264.13m2

本工程为二层工业厂房,局部为三层,长435米,宽67米。建筑物占地面积29145m2,建筑面积m2。主跨宽30米,柱顶标高为米,檐口高米;辅跨宽米和米,屋面最低标高为米。 2.2建筑概况

车间内除工艺生产设备布置所需要的纸机外,一层平面还布置有:男女更衣间、真空泵房、空压机房、通风机房、维修间变压器室、高压配电室、卫生间等,二层平面布置有仪表控制室、仪表机柜室、办公室、电仪维修室、低压配电室、低压传动控制室、通风机房、备品备件室、更衣室、水泵房等,三层平面布置有:通风制备。车间内设有8个封闭楼梯间,内、外墙采用砖砌体。主跨屋面采用双层压型钢板带保温层屋面,辅跨屋面采用现浇钢筋砼屋面加隔热、柔性卷材防水面层。 楼面面层为细石混凝土及自流平面层,其中控制室采用抗静电地板,吊顶采用铝合金龙骨,石膏板吊顶;造纸车间的湿部局部做铝板吊顶,并加送热风以防顶棚结露。

本工程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按7度采用。制浆造纸车间采用二层、局部三层的框排架结构,柱及二层、三层楼面梁板现浇,屋面采用轻型钢结构。基础为现浇灌注桩基础。

2.4本工程施工的重点、难点

本工程为一个年产45万吨铜板纸厂工程,工程量大、工期紧、质量要求高,其具有下列施工特点及难点: 2.4.1、本工程工期要求极紧,为此要求投入的周转材料、劳动力较多; 2.4.2、纸厂内设备很多,预埋件工程量很大,估计在200吨左右,且预埋件的预埋精度较高,纸机生产线的预埋件高度偏差在2~3mm,而生产线长度大约有300多米,施工难度极大,测量要求高,如何精确埋设预埋件将是施工的一个难点;且部份预埋件较大(如纸机基础、主跨柱顶、牛腿等),如何保证预埋件下砼的密实度将是一个施工难点; 2.4.3、首层设备基础、水沟极多且大,为工期需要该部份内容必须在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为此,施工难度加大,且造成土方回填较为困难;或者在灰土地面垫层完成后施工,造成已做好灰土挖出造成损失; 2.4.4、部份钢结构及设备的安装将与土建同步进行(如造纸车间二层的屋架、吊车梁等),为此出现交叉作业多;

公司根据工程特点,选派施工过同类大型厂房工程、具有创优质工程实践经验的项目经理张华峰担任本工程的项目经理,进行项目管理施工。项目部全面负责工程的施工组织、进度与质量控制、施工安全文明等,充分发挥项目部的主观能动性,做好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

项目部人员全部由具备相应上岗资质的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人员组成。优先调派施工过华泰建设工程的管理人员组成项目部。

公司各职能部门配合,指导、监督项目部按规范、规程和标准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及各项管理工作时时处于受控状态。

根据工程进度的实际需要,项目部计划主要从我公司劳务公司抽调派遣劳力,以专业劳务队形式计划调进调出,施工期内均衡生产。同时项目部积极联系市场劳务力量作为补充,进行市场调查后选择施工力量,多方汇集劳务信息,有后备力量的补充来源,以便人员紧张时,通过进行短期培训和三级教育,立即调节和补充,做到整个施工工期内均衡生产,不受任何季节影响。

建设单位供料部分,由现场材料员与建设单位办理相关手续,直接运至施工现场,专材专用,减少中间环节。

对于自购材料,项目部通过多种渠道,掌握较全面的市场采购网络信息,现场材料员直接进行市场调查并采购,货比三家,在建设单位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的认可下进行市场材料采购,随需供应。

3.4临时设施规划及水、电布设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本着合理、经济实用、节约的原则,修建临时设施,合理布置各施工区域,做到文明施工。

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形状,确定水平运输道路,确定垂直运输机械位置。组织机械设备进场,进行安装调试运转,确保所有机械设备性能良好。

  施工临时设施、大型搅拌站主要安排在拟建工程的两侧空地上。

施工用水从建设单位指定的主管接头处引出,接好主控阀门,装表计量。接分支水线及阀门到各用水点,并留有消防专用阀门管线。

建设单位接电至工地临时施工配电室,在工程现场设总配电箱、分路接至分配电箱及设备开关箱。施工用电采用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系统,达到“一机一闸一保护一箱”。

3.5文明施工、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控制目标的决策

工程施工杜绝死亡和重伤事故,减少轻伤事故,年负伤频率控制在3‰以下。

工程施工现场达到安全文明工地要求。

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结构后装饰装修、先土建后安装的顺序组织施工。

合理安排施工组织和技术间歇时间,各专业流水施工,工序互不干扰;后期施工时进行适当的工序穿插,确保施工进度。

施工中土建、安装各工种应密切配合,及时设置各专业所需预留孔和预埋件,避免遗漏。

3.7.1组织各专业有关施工人员认真熟悉图纸,掌握设计要求,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请设计人员进行交底,搞好图纸会审。

3.7.2根据图纸工艺要求,确定施工方案,确定采取何种新技术、新工艺,确定使用哪些新材料,对施工人员提前进行培训。

3.7.3根据设计要求,委托有资质的试验室做好混凝土、砂浆配合比的试配工作。

3.7.4对计量器具进行校核和鉴定,保证计量准确。在现场建标准养护室,规范混凝土、砂浆试件的取样和试验。

3.7.5配全有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设计指定的相关图集。

四、 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

施工现场使用的测量器具必须鉴定合格,进场后与业主办理规划座标交接手续,复检规划定位桩、红线桩是否符合测量精度的要求,对测量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编制测控布置网,建立测量数据库。进入施工现场,施工技术员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座标点,进行定位放线。在车间西侧路面上设置伸缩缝四个轴线(即19、27、31、39)延伸线控制点,东侧空地布设矩形控制桩网,并围护保存,在工程施工期内使用。基础轴线投测时,使用经纬仪放线。

① 平面控制点布设原则

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基础和首层平面图布置图中的关键部位布置定位控制桩。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桩位必须有鲜明的标记,并保护好。

本工程控制点(控制轴线)采用直角坐标定位,为便于控制施工,建筑物轴线控制桩布设在偏离轴线14m以外,首先根据本工程及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平面位置关系定出该工程的一条长轴控制线,再定出两条短轴控制线,再对另一控制轴线闭合.放线从下层向上层转移时,除采用经纬仪等仪器顺主轴线向上投测外,也可采用在上层楼板上预留孔洞,用线锤转移画线的方法。除四角预留放线孔洞外,在连线上还可预留校核孔洞,以确保上层放线的准确性。为支模过程中检查校核方便,可离轴线1000mm或其它适当距离画工作墨线,原则上选择位置不会被模板压盖、便于校核的位置。

沉降观测点布设在柱面上,在地面以上适当高度、便于观测的位置。建筑物主要转角处、变形缝处,必须布设,中间不超过15m距离布设一点。沉降观测使用固定的测量仪器,人员宜固定。每次观测均采用环形闭合方法或往返闭合方法当场进行检查,同一观测点的往返观测之差不得大于1mm。沉降观测精度要求按三等,观测方法按二等水准测量方法,高程中误差为±1.0m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为±0.5mm,往返较差,环线闭合差≤0.6√nmm。

施工期间,沉降观测的周期,每施工一层观测一次,装饰装修后观测一次,总次数不少于5次,竣工后的观测周期,可根据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意见及建筑物的稳定情况确定。沉降观测资料应及时整理和妥善保存,作为该工程技术档案的一部份。

① 框架部分根据基础外形开挖基坑、基槽,人工清槽的办法,周围坑壁按1:0.6放坡,用反铲式挖掘机按厂房伸缩缝分段,从一端向另一端逐个开挖,用自卸车辅助倒运土方至甲方指定场地。人工清理坑底及边坡土方,基坑开挖底部尺寸比承台轮廓每边加宽1.5米。

② 纸机基础采用机械大开挖方式,人工清槽的办法,坑壁两边按1:0.6放坡,用反铲式挖掘机自厂房一端向另一端大开挖,装载机、自卸车辅助倒运土方。人工清理坑底及边坡土方,随挖随倒至机械开挖区内,基坑开挖最小尺寸比设计边框每边加宽1.5米。挖土挖掘机作业,设专人指挥,合理确定作业半径,并在作业半径以外设警戒线,清槽人员在作业半径以外防止机械伤人。

③ 挖土前,在混凝土桩处撒灰作好标志,防止机械碰撞混凝土桩。开挖过程中,设专人进行标高测量控制,按批准的开挖顺序和分层高度进行开挖。

④ 基坑挖土施工不得在坑顶任意堆土、停车、挖沟或停置有振动作用的机械,挖运车停放在地槽边1.5m以外。

⑤ 机械挖土槽底留150~200mm,人工清槽挖至设计标高。挖土接近基底标高时,要严密监视和有效控制,防止超挖,破坏基底原状土结构。

⑥ 人工清槽挖至设计标高后进行槽底检查,若未挖至老土要报请监理、建设单位及设计院后挖至老土。具体处理方案由设计人员确定。

⑧ 基坑开挖至回填前的暴露期,坑壁土遭风雨、日晒等风化作用易被剥蚀,受坑顶动荷载影响影响易产生位移和变形,基底受周边土侧在压力作用下,也会产生变形,应严密监视。

① 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校核边坡坡度,并做好纪录。

② 设置专人测量控制标高,严格超挖。

③ 清理边坡及清底人员应随时跟上,并做好找平和土方清运。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停止施工,通知有关人员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① 进入施工场地必须带安全帽。

② 当有人在基槽内作业时,设专人检查边坡面的稳定性,如发现边坡裂缝、失稳,及时通知下面人员、机械及时撤离至安全地带,并及时通知现场管理人员,采取可靠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③ 在挖掘过程中,在边坡上沿外围1000mm设300×500挡水埂,以防地表水或雨水侵入。

④ 土坡修好后,用塑料薄膜防护,耐久时间不低于地下施工时间。雨后,项目部人员检查边坡四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⑤ 在基坑四周及施工现场内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⑥ 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⑦ 夜间施工时,必须留有专职电工值班,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

⑧ 基坑边缘不能存放机械、材料和余土。

⑨ 基坑四周,设立安全警示牌及钢制护栏,高度不小于1.2m。

⑩ 挖土过程遇有地下不明电缆、管线等,应停止作业,采取措施后再行施工。

基坑挖至设计标高后,桩顶与承台之间有混凝土保护层,采用空压机风镐拆至距设计标高100mm,剩余部分用人工凿除,清理至设计标高。桩钢筋整理除锈、调直后进入下一工序施工。

桩头清出后,测量桩基平面位移,如超出规范要求,请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意见后实施。办理桩基技术资料等移交手续,为后续施工做好铺垫。

地下工程验收合格后,组织回填土施工。

回填土利用基坑中挖出的原土,并清除其中有机杂质和粒径大于50mm的颗粒。土料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宜。

回填土应分层摊铺和压实,每层铺土厚度不大于300mm,蛙式打夯机夯实不少于3遍。打夯要按一定方向进行,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

回填土每层夯实后,取样测定干密度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4.3 混凝土桩破除及混凝土基础垫层

4.3.1.破桩头:与承台土方开挖同时进行。在土方开挖后,测量人员及时进行高程观测,在每根桩上标出破桩位置线,采用人工破桩头,准确控制桩头位置在承台基底标高上适当部位,破桩时并应注意预留出桩钢筋与承台防雷网的联接。

4.3.2.桩基、基槽验收合格后,用经纬仪定出基础的主要轴线及垫层的边线,作好控制桩,并在控制桩上测平确定垫层上平标高。垫层四边用普通钢模或木模固定。混凝土采用现场集中搅拌、吊车或机动翻斗车运输至浇筑点,人工摊平、平板振捣密实,再用木刮杆和木泥板槎平。待混凝土初凝后,洒水养护。

钢筋进场必须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每捆(或盘)都应有标志,进场时,按品种、规格、炉号分批检查,核对标志,检查外观。外观检查合格后,以书面形式通知试验人员。

4.4.2试验人员接通知后,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带肋钢筋》GB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样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并将试验结果回复材料人员。检验不合格的钢筋作退场处理。

4.4.3用于纵向受力的钢筋检验所得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天1.25。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钢筋加工强度过程中如发现脆断,连接性能不正常或机械性能显著不正常,应进行化学成分检验及其它专项检验。

钢筋:HPB235、HRB335、HRB400(应该采用机械调直)。

由专业班组根据钢筋加工配料单,使用机械统一加工,分品种、型号、规格分别挂牌堆放。加工成型的钢筋应分类堆放,经过半成品检查合格后,分部位、构件,吊运至现场由工人绑扎成型入模。

①钢筋的调直采用机械调直或冷拉调直,使用冷拉调直,冷拉率不宜大于4%;大于φ12的钢筋应使用定尺钢筋,采用机械切断、弯曲。

②钢筋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油渍、锈污等,否则使用前清除干净,带颗粒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④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要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⑤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

HBP235级钢筋末端作180度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钢筋末端需作135。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箍筋弯折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⑥直螺纹机械连接钢筋加工

1)参与接头施工的操作工人,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人员,均参加技术培训;操作工人应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钢筋先调直后再下料(用切割机下料,不得用气割下料),切口端面要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或挠曲。

3)厂家提供套筒应有产品合格证;两端螺纹孔应有保护盖;套筒表面应有规格标记。

4)按钢筋规格调整好滚丝头内孔最小尺寸及涨刀环,调整剥肋挡块及滚压行程开关位置,保证剥肋及滚压螺纹的长度。

6)操作工人应逐个检查钢筋丝头的外观质量,检查牙型是否饱满、无断牙、秃牙缺陷,已检查合格的丝头盖上保护帽加以保护

7) 接头的现场检验应按验收批进行,同一施工条件下的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规格接头,以500个为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与验收,不足500个也应作为一验收批。

8)对接头的每一验收批应在工程结构中随机截取3个试件,按设计要求的接头性能等级做单向拉伸试验,按设计要求的接头性能等级进行检验与评定,并填写接头拉伸试验报告

9)在现场连接检验10个验收批,全部单向拉伸试件一次抽样合格时,验收批接头数量可扩大一倍。

①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竖向钢筋连接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

②水平钢筋接头连接形式:钢筋直径≤8mm采用闪光对焊,直径≥20mm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

③在施工现场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抽取焊接接头试件,做力学性能试验。

④焊工必须持证上岗。焊接前应先试焊,经测试合格后,方可正式焊接施工。

⑤钢筋的接头设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设置2个或2个以上的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⑥受力钢筋采用焊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大于或等于35d,且不小于500mm。同一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接头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受拉区不大于50%;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⑦同一构件中相临纵向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要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小于25mm。同一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对梁类、板类、墙类构件不大于25%;对柱类不大于50%。

⑧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大于100mm。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大于200mm。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头两个单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间距为50mm。

4.4.6竖向钢筋连接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

①连接钢筋时,钢筋规格和套筒的规格必须一致,钢筋和套筒的丝扣干净、完好无损;对正轴线将钢筋拧入连接套筒。接头连接完成后,应使两个丝头再套筒中央位置互相顶紧,标准型套筒每端不得有一扣以上完整丝扣外露。

②每一台班接头完成后,抽检10%进行外观检查,钢筋与套筒规格要一致,接头丝扣无完完整丝扣外露。梁柱构件按接头数的15%进行抽检,且每个构件的接头抽检数不少于1个接头。

③基础以500个接头为一个批次(不足500个接头时也作为一个验收批)进行抽检,每批抽检3个接头。如果有一个不合格,则该验收批接头应逐个检查,对查出的不合格接头应进行补强,如无法补强则应弃置不用。接头的现场检验应按验收批进行,同一施工条件下的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规格接头,以500个为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与验收,不足500个也应作为一验收批。对接头的每一验收批应在工程结构中随机截取3个试件,按设计要求的接头性能等级做单向拉伸试验,按设计要求的接头性能等级进行检验与评定,并填写接头拉伸试验报告,在现场连接检验10个验收批,全部单向拉伸试件一次抽样合格时,验收批接头数量可扩大一倍。

④接头位置设在楼层上部,分两个水平面接头,第一个水平面在楼板上900mm,两接头间距500mm。

4.4.7水平钢筋闪光对焊连接

①连续闪光焊:包括连续闪光和顶锻过程,施焊时先闭合一次电路,使两端钢筋端面轻微接触闪光,接着徐徐移动钢筋使两端面仍保持轻微接触,形成连续闪光。当闪光到预定的长度,使钢筋端头加热到近熔点时,就以一定的压力迅速进行顶锻。先带电顶锻,再到无电顶锻到一定长度,焊接即告完成。

②预热闪光焊:即是在连续闪光焊前增加一次预热过程,以扩大热影响区。工艺过程包括预热、闪光和顶锻过程。

施焊前先闭合电源,然后使两钢筋端面交替地接触和分开,这时发出断续闪光,形成预热过程。当钢筋达到预热温度后进入闪光阶段,随后顶锻而成。

闪光-预热-闪光焊是预热闪光焊前加一次闪光过程,目的是使不平整端面烧化平整,使预热均匀,工艺过程包括:一次闪光、预热二次闪光及顶锻过程。

闪光对焊接头的质量检查,应根据《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规定,进行外观检查和作拉伸试验和冷弯试验。

外观检查:接头表面不能有横向裂纹;电极接触处的钢筋表面不得有明显烧伤,接头处的弯折不得大于4度;轴线偏移不大于0.1倍钢筋直径,且不大于2mm。

拉伸试验:抗拉强度不得低于该级别钢筋的规定的抗拉强度;试样应是塑性断裂并断于焊缝外。

冷弯试验:弯心直径依据《钢筋验收及焊接规范》规定选取,弯到90度时,接头外侧不得出现宽度大于0.15mm横向裂纹。

4.4.8水平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

技术要求同“4.4.6竖向钢筋连接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

4.4.9 钢筋的安装

①钢筋保证保护层厚度措施

为确保保护层厚度,钢筋骨架要垫水泥砂浆垫块,砂浆垫块厚度依据设计要求的保护层厚度。骨架内钢筋与钢筋之间间距25mm时,用φ25且不小于主筋直径钢筋控制,其长度同内架宽。所有垫块φ25钢筋头间距宜为1m,不超2m。

构造柱在基础中的插筋水平弯折长度不小于200mm,上至错位搭接绑扎高度

承台基础及池底板钢筋的绑扎顺序:

梁下层第受力筋→梁上层受力筋→梁箍筋→底板下层下皮筋→底板下层上皮筋→底板上层下皮筋→底板上层上皮筋

柱筋加定位箍,以防柱筋位移,箍筋开口交错布置。

④框架梁、柱交接处钢筋绑扎处理

框架梁、柱交接处钢筋绑扎正确与否,是结构抗震能力大小的关键部位,操作程序如下:

梁端箍筋→梁下部受力筋→绑扎梁箍筋→绑扎柱箍筋→梁第二排、第一排负筋→绑扎梁、柱内箍筋。

为保证主次梁的截面尺寸,布筋时次梁第一排受力筋位于主梁第一排受力筋上,次梁的第二排受力筋位于主梁的第二排受力筋上,主次梁上下排受力筋、负筋之间用φ25钢筋头垫起。

采用HRB400钢筋,当楼面标高相差不大于40mm时,负筋可不断开,按1:6缓坡弯折。

双向受力板钢筋必须交叉点全部绑扎,单向受力板钢筋边侧两排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中间部位可按梅花型交错绑扎。

双层钢筋网,上层钢筋用钢筋马凳支垫,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马凳剖@700mm,即为每平方米2个。

钢筋绑扎安装完毕后,应检查以下方面:

钢筋规格、根数、位置、间距是否与设计相符。

钢筋接头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规定。

钢筋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

钢筋绑扎是否牢固,有无松动现象。

检查完毕后,作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并经监理方验收通过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4.5.1根据本工程的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模板及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的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使用性较强,拆装简便,满足吊装搬运、操作快的原则,本工程模板设计为:

矩形基础承台采用钢模板,异形基础承台、基础梁采用组合胶合板模板。

主体柱、梁、板、剪力墙模板采用竹胶板,待具体实施时项目部编制施工方案。

模板施工前,按施工图的混凝土断面尺寸,均应进行模板设计作详细的计算,然后将设计的模板进行编号,安装时依号进行安装,不得错位安装。

①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的能力,否则应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②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粘污钢筋和混凝土的接槎处。

模板的接缝不得漏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或妨碍装饰工程施工的隔离剂。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④对跨度大于4米现浇混凝土梁板,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为跨度的1~3/1000。

高度大于2m的柱应采用串桶或者留置振捣口。

②不承重的墙、柱模,其混凝土强度在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损坏时,方可拆模。

承重构件  结构跨度       达到设计强度的百分率

板:   小于等于2m ≥50%

  大于2m、小于8m≥75%

梁:   小于等于8m ≥75%

 大于8m ≥100%

悬臂构件:    ≥100%

③承重构件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下列所规定的强度后,方可拆除,并在混凝土浇筑时留设同条件养护试块,以确定准确的拆模时间,经项目工程师同意,并在拆模申请书上签字后方可拆模。

4.5.4±0.00以上主体结构模板

① 柱模板采用胶合板模板,模板之间的连接用拉杆螺栓固定,钢架管支撑。

模板加固:柱自下向上3.0m内采用[10槽钢环箍加固竖向间距700mm。

柱宽≥600mm,在其下部0.3m处加φ12对拉螺栓长度L=柱宽+350mm,竖向一道间距300mm。

柱宽≥1000mm,在其下部0.3m处加φ12对拉螺栓长度L=柱宽+350mm,竖向两道间距300mm。

柱宽≥1500mm,在其下部0.3m处加φ12对拉螺栓长度L=柱宽+350mm,竖向间距300mm;水平间距500mm

② 其工艺流程为:测量放线→搭脚手架→模板清理→就位、组拼→模板调整→模板加固。

框架结构施工上下层柱位移错台时有发生,尤其是边跨柱和角柱更宜发生位移,中跨柱因楼板间隔发生位移错台也不宜发现。

柱位移产生的原因:一层柱轴线引测到楼板上不准确,使轴线边出现较大偏差。下层柱支模不垂直,支撑不牢,或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受力震动,造成柱上段位移。柱断面小、高度大和独立柱更易发生柱上端位移。

预防措施:设置精确的轴线引桩作为放线的依据。较长的建筑物放线时不要从一端量测,分段控制,分开间尺寸从建筑物中间控制点开始量测,减少累计误差。

使用合格的量尺,专尺专用,拉尺由专人负责,避免因拉力大小引起量尺的伸长和缩短。

柱模下端牢固的固定在楼板上。采用盘根的方法以固定柱模下端,防止发生模板位移。在支模过程中随时垂吊校正,纵横两个方向用拉杆和斜撑固定好。柱上部的梁模板支完后再浇筑柱混凝土,以避免在浇筑混凝土时柱模倾斜。边柱和角柱用钢筋缆绳将柱模与楼板上预埋的拉环拉接,以防柱模外倾。

柱混凝土分步浇筑,每步高度不超过500mm,严禁采用混凝土一次浇筑到顶的方法以。浇筑过程中设专职木工,发现偏差立即纠正。

梁模板采用竹胶板,每段模板连接处的缝隙采用内加5mm厚塑料海绵条,模板拼缝处粘贴单面胶带纸一道。

梁跨度≥4米时,模板中部应起拱,起拱高度为跨长的2/1000。

模板加固:梁高>700mm,在其下部1/3处加φ12对拉螺栓长度L=梁宽+350mm,水平间距750mm,竖向间距300mm。梁高>1000mm,在其下部1/3处加φ12对拉螺栓长度L=梁宽+350mm,水平间距600mm,竖向间距300mm。

4.5.4.3梁柱接头部位的处理

梁柱接头部位分两次支模,在非标准层梁柱接头部位采用木模组拼;在标准层部位采用特制的木框竹胶板组拼,以保证该部位截面尺寸正确,提高混凝土外观质量,具体做法如下:

由专职木工事前配模,根据梁柱宽度将模板作成凹型和Π型,宽度同柱宽,高度从板底到梁底另加300mm,模板与模板交接处作成45o斜角。

配完板后,在梁下已浇筑的混凝土上加一道柱箍,将模板锁紧,模板连接处用钉子钉牢。

4.5.4.4楼面模板

①现浇楼板采用免抹灰工艺,即楼板面上不做找平层或抹灰层,顶棚不做抹灰层,模板采用1220×2440×12mm厚双面覆膜竹胶板,对进场的模板要求长度、尺寸一致,且对角线长度偏差小,厚度偏差小,不翘曲,耐磨性能好,周边封口严密,防水性能好,其工艺流程为:

测量放线→搭设脚手架→铺设木方→铺钉竹胶板。

②模板:使用前涂刷脱模剂,铺好的模板接缝处粘贴胶带纸,并用钉子将模板和支撑木方钉牢,板安装平整度用2m靠尺和塞尺检查,偏差2mm,木楞刨平,安装时拉线找平。

③支撑:标准层采用早拆体系。

4.5.4.5楼梯模板

楼梯底模用竹胶板平铺在斜杆上,楼梯外帮侧模要用异型木模。施工前必须对楼梯结构图、建筑图及其相邻楼地面的建筑做法进行核对,实放大样,以确定楼梯结构的施工标高与位置,并在楼梯模板成型后,严格检查各部位的标高、位置与尺寸,做到踏步面与踢面、踏步面与墙面、平台与墙面"三方"的要求。楼梯标高适当低于相应楼层标高,以保证楼梯面层施工,避免剔砸。

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

混凝土浇筑时要派一至二名得力木工值班,随时检查模板情况,如发现涨模、支撑松动等情况,马上组织人员进行处理。

为防止对拉螺栓的螺帽拉脱、蝶形卡变形移位,应事先对螺帽及蝶形卡的拉力进行试验,符合要求后准许用于工程中。

4.5.5预制构件模板

两侧采用组合木模板,模板侧面顶紧,上部用钢管对拉。

吊钩及其他铁件按设计图纸和要求进行埋设。

模板拆除,混凝土初凝两小时后,撤离拆除特制组合钢模板;混凝土达到70%强度后拆除两侧钢模板。

4.5.6本工程模板施工需由项目部技术人员经过详细计算,编制专项模板施工方案,经公司及有关单位人员审批后,方可进行施工。

4.5.7预制吊车梁等构件模板

预制吊车梁底模采用砖胎模施工,地坪要求回填夯实,砖胎模表面抹2—3cm厚的1:3水泥砂浆,再在其表面涂刷隔离剂。两侧采用特制组合模板,模板侧面顶紧,上部用钢管对拉。铁件按设计图纸和要求进行埋设。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混凝土浇筑时要派一至二名得力木工值班,随时检查模板情况,如发现涨模、支撑松动等情况,马上组织人员进行处理。为防止对拉螺栓的螺帽拉脱、蝶形卡变形移位,应事先对螺帽及蝶形卡的拉力进行试验,符合要求后准许用于工程中。

本工程砼计划采用本工程采用现场搅拌站,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在施工现场布置两台砼搅拌站,相应的配备两台砼输送泵,(输送距离120米)进行砼的输送。施工时要严格执行本工程结构设计总说明中关于混凝土的施工要求以及有关现行标准规范规程的规定。

4.6.1混凝土原材料选择及混凝土工程质量预控

4.6.1.1材料选择

④ 严格控制水灰比:保证不大于0.55。

4.6.1.2质量预控关键点: ①砂、石、水泥、外加剂等原材料质量检验,做好试件取样送检并取得合格的试验结果报告。 ②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由当地试验室提供,搅拌站应挂相应混凝土配合比标牌,并及时根据施

工部位的不同及时更换配合比标牌。搅拌站由试验工负责每班测定一次骨料含水率,雨天施工增加测定次数,并与技术部门联系相应调整施工配合比。 ③设备和人员到位:搅拌前先检修机械设备,保持机械设备运转状况良好。同时,值班管理人员、混凝土施工班组、试验工、机操工、电工、机修工均需用及时到位。 ④计量控制:砼原材料称量允许偏差:水泥、水、外加剂±2%,骨料±3%。计量器应由搅拌站编制校验计划定期校验,保持准确。对计量系统每台班前检查一次,保证原材料品种使用无误,计量值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外加剂储运设施及计量筒须清洗干净,并保证外加剂溶液的匀质性。 ⑤搅拌时间:严格控制好混凝土搅拌时间。 ⑥坍落度和水灰比:要求试验工及时检测出料口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水灰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外加剂滞后于水加入的投料次序。如与实际情况不符,应报技术负责人予以调整。 ⑦混凝土运输:采取措施确保混凝土运输质量。 ⑧混凝土振捣:是影响施工成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应对施工时间安排、操作人员素质、施工技术交底、浇筑分区分段、值班人员状况等进行全面控制。 ⑨混凝土养护:严格按规范规定做好混凝土养护。 4.6.1.3混凝土及其原材料质量控制: ①混凝土强度,除应符合《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分批进行合格评定外,尚应对一个统计周期内相同等级和龄期的混凝土强度进行统计分析,统计计算强度均值、标准差及强度不低于要求强度等级值的百分率。 ②对所有水泥应检定其安定性和强度。 ③选用外加剂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施工工艺与气候条件,结合混凝土原材料的性能、配合比及对水泥的适应性等通过试验确定。 ④混凝土的原材料计量误差按下表规定执行: 序号组成材料容许偏差备注1水泥、掺合料±2%2粗、细骨料±3%3水、外加剂±2% 4.6.2框架基础承台混凝土浇筑

4.6.2.1基础混凝土承台

现场泵送混凝土直接入模,泵管用钢管搭设支撑布设到浇注地点,泵送管加设两米长的软管,以便移动浇注。浇注时,沿柱子四周均匀布料,以免钢筋挤偏位移,再用插入式震捣器震捣密实,每个基础必须分层一次浇注完成,中间不得留有施工逢,基础上顶面用水泥板搓平,抹光。终凝后覆盖地膜养护不得低于7天,填土亦尽早进行。以使基础砼养护得到充分保证。

4.6.2.2钢筋砼基础梁

砼采用现场搅拌,泵送到浇注地点,浇注时应由远而近进行,插入震捣棒震捣密实,初凝后覆盖塑料地膜洒水养护。

4.6.2.3泵送作业要求:

泵送作业前,应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认真检查泵机是否运转正常,管路布置和固定是否符合规定,并且要落实砼配制情况,配合比参数指标必须符合设计及泵送混凝土规程要求。开机时要用砂浆润滑管道。

润滑管道后缓慢压送和检查接头有否漏浆,一切正常后,转入正常泵送。泵送过程中,料斗内砼面应保持在上口20cm以内,以防止砼供应不及时吸入空气而堵泵。当司机接停泵信息后,立即停机,使料斗处于满料状态。如出现泵送困难、压力升高、管路振动等情况时,先放慢泵送速度,敲击弯管等处或逆转泵机,如效果不大,应立即停机检查。遇特殊情况,需停泵时,停歇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如停歇超过1小时,应将管中砼全部压送出去,并清洗管路。砼由远往近布料时,即砼浇灌方向与泵送方向相反,要拆短输送管道,随浇随拆,拆下的管子应立即清洗。浇灌完毕,要冲洗泵和管。清洗时,应估算管内剩余砼量,备好灰槽。估计管内砼快送完,可将少量余灰和水放入槽中倒掉,不得将水放到操作面上去。

4.6.3纸机基础混凝土浇筑方案 4.6.3.1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有效控制混凝土结构裂缝,制定如下施工方案:

① 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连续推进顺序,从承台一端开始浇筑,分层厚度不大于400mm,其上下层的搭接时间DA/T 22-2015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pdf,必须控制在混凝土初凝前,混凝土初凝时间与水泥品种、凝结条件、掺用外加剂的品种和数量等因素有关,应由现场试验确定。

② 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应插入下层50mm左右,以消除层间接缝。

③ 现场浇筑点定时随机抽取塌落度检测,除按规范要求留置标准养护试快外,还应留置不少于一组同条件养护试件。

④ 设专业人员定时测定混凝土入模温度和浇筑后的混凝土内部温度。

⑤在振捣时,捣点应均匀分布呈梅花状,振捣点的间距不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

⑥ 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应保证连续供应,若必须间歇时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2020年试用)(中国地质调查局2020年7月).pdf,不得超过2小时或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⑦ 混凝土浇筑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予埋件和予留洞口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在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