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某新城小学连廊抗震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城市某新城小学连廊抗震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92.19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城市某新城小学连廊抗震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2

1.2施工及现场条件 2

T/CEC 165.10-2018标准下载1.4施工平面布置 2

1.4.1布置原则与标化管理要求 2

1.4.2施工现场用电 3

1.4.3施工现场用水 3

1.4.4施工平面布置图 3

1.4.5现场临时设施 3

1.5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4

1.5.1施工总体部署及分阶段施工重点 4

1.5.2施工段的划分 5

1.5.3施工准备 5

1.5.4测量工程 7

1.5.5拆除及加固工程 8

1.5.5.1混凝土结构部位拆除方法 8

1.5.5.2外墙原有装饰面层拆除 8

1.5.5.4原绿化的保护措施 8

1.5.5.5粘钢施工工艺 8

1.5.5.6植筋工程 10

1.5.6钢筋施工 10

1.5.7模板工程 11

1.5.8砼工程 15

1.5.9装饰工程 19

1.5.10楼地面工程 22

1.5.11平顶 28

1.5.12脚手架工程 29

2、质量保证体系与措施 30

2.1质量保证体系 30

2.2质量保证措施 31

3、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33

3.1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33

3.2安全生产制度与教育措施 34

3.3安全生产总体管理措施 34

3.4安全保证措施 35

4、环境保护体系与措施 37

4.1现场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体系 37

4.3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37

5、工程进度计划和各阶段进度保证措施 39

5.2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 39

5.3确保工程工期的措施 40

5.4进度奖罚措施 40

5.5施工进度计划表 41

6、资源配置计划 42

6.1施工机械设备计划表 42

6.2劳动力计划表 42

6.3材料准备计划 43

7.1项目技术负责人 46

7.2项目技术负责人主要管理职责 46

7.3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管理 48

7.4项目技术负责人协调管理措施 49

8、其他主要人员配置 50

9、主要施工设备一览表 51

10、主要实验检测仪器设备表 52

1、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工程名称:南师大附中新城小学连廊抗震加固工程

建设地点:南师大附中新城小学

建设单位:南京市建邺区教育局

工程承包范围:连廊抗震加固、拆除、修缮工程等

根据招标文件的叙述,场地平整已完成,施工现场用水、电已通,工程勘探资料已具备。

工程质量标准:符合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工期要求45日历天,我方将从招标单位批准的开工日期起在45天内保证圆满完成任务。现场文明施工目标为文明工地,无重大安全和质量事故。

1.4.1布置原则与标化管理要求

布置原则:科学、合理、文明、规范。

生活区场外租用与生产区分开,以方便管理。现场建立有效的排污系统。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做好防护、亮化、绿化工作。

标化管理:科学规范,卫生整洁。

标化管理的日常工作由标化负责人与物管员组织实施,实行平面图管理。现场划区包干,材料标识堆放;生产区轮流值班,定时打扫,每周检查评比;挂牌施工,谁做谁清,随做随清,工完料净现场清,旬查考核;施工大门净化(门前三包),亮化(六牌一图);专人打扫,禁止随地大小便。

1.4.2施工现场用电

本工程的临时用电利用学校现有的供配电系统,施工机具采用电缆供电。

1.4.3施工现场用水

施工现场的水源利用建设单位指定的位置引入、装设水表计量。

1.4.4施工平面布置图

说明:1、以上为平面布置示意图,具体中标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重新布置,报监理及业主审批后实施;

2、中标进场后对原有绿化用钢管及绿色安全网设置封闭护栏,并悬挂保护标志;

3、施工水电利用学校原有水电,挂表引入;

4、现场仅设临时项目部、工具房及精品材料仓库,不设置临时实施,生活用房在附近租用。

1.4.5现场临时设施

1.生活设施:按照施工计划,本工程施工高峰期职工人数在50人左右,经查表并根据实际情况,需租用如下设施:

职工食堂:50人×0.5m2/人=25m2

职工宿舍:50人×2.5m2/人=125m2

1.5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1.5.1施工总体部署及分阶段施工重点

主要内容为:原有设施及绿化的保护。

重要内容包括:拆除工程不得影响原有结构,拆除部位周围安全防护。

根据现场的变化及时调整各种资源的投入,确保主体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提前配合建设单位做好对各专业施工队伍的选择工作,明确各个专业施工的工作接口,为下步工作打好基础。

部分加固、拆除等结构部位作业提前插入施工,以赢得工程进度主动权。主要内容包括:拆除、植筋、加固。由于此阶段施工人员的配备,机械设备使用均达到高峰,以及主体结构本身的重要性,应提前1个月左右对主材等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施工中质检人员、专业工长按照施工规范、验收规范要求对作业进度进行不间断的连续监控。

本阶段的重点在于原结构表面处理、植筋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主体施工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协调安装预埋。

在此阶段,集中精力作好各个工种的工作面的协调,避免倒工序操作所造成的成品损坏现象,由于装饰工程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的观感,因此,必须坚持样板先行的原则。

主要内容包括:结构加固,内、外粉刷,楼地面,天棚吊顶施工等。工种多、作业穿插多,部分特殊材料的提供厂商及施工也将在此阶段穿插,应提前介入。水电管线穿插施工。此外,内装饰结束后各种管线设备的安装也进入高峰期。

为保证装饰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项目部将要求和协助各协作单位提前组织原材料先做样板,经建设单位代表.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方能组织大量材料进场,展开施工。另外,将利用定期的现场例会协调与设备安装方的作业进度,将有关协调结果交由专人小组贯彻执行。

所以本阶段的重点在于协调各工种的穿插,作业面的进入与撤出,项目部将指定专人小组负责此项具体的协调工作,做好成品保护。

1.5.2施工段的划分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改造设计要求分二个施工段。

a、拆除、抗震加固工程为第一施工段;

b、修缮工程为第二施工段;

进场后即派人员与建设单位联系,按建设单位的要求确定场地目前障碍物,排水、未拆建筑的处理,保护层等工作。

安排测量人员在现场测出自然地貌详细高程,为制订拆除、贴面计划提供依据。根据测量方案的要求,建立起水准基点,平面控制网。

派人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联系,了解对有关需在施工中申报的资料的具体要求。并在人员、硬件、软件方面做好准备。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有关水源、电源的位置,并按照施工现场布置图的要求确定水管、电线的走向,并着手实施。

2)图纸会审(设计交底)

施工前由项目经理组织全体工程技术人员,熟悉图纸,并做好记录,记录好施工图中不太明确,有问题,施工有困难的地方。

由建设单位约定一个时间,召集由建设单位、监理、设计单位、投标单位共同进行图纸会审,会审完毕之后由四家单位共同签字认可并请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

3)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交底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施工准备和组织施工的系统性,全面的技术经济文件,是指导现场施工的法规。

在工程开工前,由项目部组织人员对标后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修定并报上级审批后实施。技术(方案)交底是指工程施工前、组织参与工程施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了解工程特点、施工要求施工方法、熟悉施工图纸,领会施工组织设计的意图等书面活动。

施工技术交底由各工种工长根据施工项目,依据施工图,规范操作规程、施工工

艺标准编写本工种的《施工技术交底卡》,并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实施。

按照确定的协作单位的名册,组织各专业班组人员进场,由项目部的项目工程师、安全员、质量员以及后勤人员对其进行各项交底,使其了解该项目现场的各项管理规定,包括安全施工,质量要求,技术要求,后勤管理的各种规定,并按照指定场外的区域入住临时宿舍,作好班组内小型机具、工具的检查、维护工作。督促其配备项目部所要求的各项安全器材的配备,如安全帽、安全带等等,其重点工作在于安全工作的三级教育,以及现阶段的技术、交底。现场劳动力的配备将依据劳动力动态图的要求进场,每批新进场的人员都必须经过上文所述的若干程序后方可进场施工。

现场机械的准备将遵照机械配备表的要求,为了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本投标单位将在进场前对主要机械设备,如卷扬机、搅拌机、钢筋加工机械、木工加工机械、水泵等等进行必要的维修、保养;部分小型工具进行必要的添置。从而确保其进场安装后即可投入使用。

现场主要设备的进场、安装、调试将依据施工进度的要求和机械配备表的要求提前2天完成,以确保工程使用。

6)现场周转材料的准备

现场周转材料包含模板、脚手钢管、连接扣件等,模板进场后即由木工涂刷隔离剂,晾干后备用。

现场临时施工用电从学校总配电箱单独设总配电柜。采用“三级配电三级保护”。即总配电柜→分配电箱→移动式开关箱,每级都设漏电保护装置。

施工现场的水源由建设单位指定的位置引入、装设水表计量,施工用水生活用水共用同一水源。

3)施工格网布设及轴线测设方案

所有放线,均以直角法施测,丈量均必须以主轴为主,一次往返符合丈量,严禁分段传递。

轴线桩的保护,沿基坑支护外侧3m布设控制,桩位必须挖坑400×400×600,填浇C10素砼,桩均以50×50方木交叉划线,芝麻钉居中标志点。轴线控制四周以矮护墙围护。或布设在周围沉降已经稳定、明显且易保护的地方,

标高的引侧与抄平,要严格控制一个后视的原则,拟选择周围永久道路上的一点作为该区标高点一站引测而定,并经常检核。

该工程的沉降观测,根据现行的质检要求,沉降观测将选定有资质的测量单位对该工程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及时反馈到施工现场相关人员,我方将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并依据规范要求绘制出沉降观测点布置图报设计、监理批准后对沉降观测进行配合,布设沉降观测点,观测单位将编制专题的观测方案。

竣工测量的关键是从工程一开始就有次序的进行,一项不漏地积累各项预检资料,尤其是对隐蔽工程一定要在回土以前或下步工序前及时测出竣工位置,否则就会造成漏项,在收集资料的同时,做好图纸的保管,各种设计变更通知、洽商记录都要保存完整,随着各局部的竣工验收,及时实测竣工资料收集验收单据,做到不漏测、不缺项、不少验收单据。

1.5.5拆除及加固工程

1.5.5.1混凝土结构部位拆除方法

1)对需拆除的房屋首先将水源、电源掐断,将房屋内所有家具设施全部搬出。

2)用钢管护栏搭设隔离带。

3)原有结构部位拆除采用人工拆除,为不影响原有结构严禁采用机械拆除。

1.5.5.2外墙原有装饰面层拆除

1)首先搭设双排钢管脚手架及防护设施。防护设施脚手外侧沿街全部采用竹芭封闭,

2)对原有装饰面层拆除方法:采用人工结合小型结构面层铲除机械施工。

1.5.5.4原绿化的保护措施

拆处前应加强对原有绿化设施保护,具体措施如下:

1)拆除前先将绿化部位设置保护隔离带,隔离带采用钢管搭设塑料彩条布围护;

2)拆除绿化带及树木周围采用人工拆除,防止机械拆除损坏原有绿化;

1.5.5.5粘钢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粘贴面处理→加压固定及卸荷系统准备(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卸荷步骤有时省去)→胶粘剂配制→涂胶和粘贴→固化、卸加压固定系统→检验→维护

⑵钢板粘贴面应用角磨机进行粗糙、除锈处理,直至打磨出现光泽,使用前若洁净仅用干布擦拭即可。否则可用棉布沾丙酮拭净表面,待完全干燥后备用。

⑶该工序所用主要物资:护目镜、防尘口罩、冲击电锤及扁铲、手锤、角磨机、金刚石磨片、砂轮片、空压机、棉布、丙酮。

2)加压固定及卸荷系统准备(根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卸荷步骤有时省去)

⑴加固构件所承受的活荷载如人员、办公机具宜暂时移去,并尽量减小施工临时荷载。

⑵加压固定宜采用千斤顶、垫板、顶杆所组成的系统,该系统不仅能产生较大压力,而且加压固定的同时卸去了部分加固构件承担的荷载,能更好的使后粘钢板与原构件协同受力,加固效果最好,施工效率较高。

⑶加压固定也可采用膨胀螺栓、角钢、垫板所组成的系统,该系统需要在加固构件上合适位置钻孔固定膨胀螺栓,仅能产生较小压力,不能产生卸荷效果,适合侧面钢板的粘贴。

⑵该工序所用主要物资:搅拌器、容器、衡器、腻刀、手套。

⑴胶粘剂配制好后,用腻刀涂抹在已处理好钢板面上(或混凝土表面),胶断面宜成三角形,中间厚3毫米左右,边缘厚1毫米左右,然后将钢板粘贴在混凝土表面,用准备好的固定加压系统固定,适当加压,以胶液刚从钢板边缝挤出为度。

⑵该工序所用主要物资:加压固定及卸荷系统,腻刀、手套。

5)固化、卸加压固定系统

该工序所用主要物资:扳手、手套、时钟、温度计。

⑴结构胶操作性能极好,正常操作可达到100%的饱满度。检验时可用小锤轻击粘贴钢板,从音响判断粘贴效果,也可采用超生仪检测。若锚固区有效粘结面积少于90%,非锚固区有效粘结面积少于70%,应剥离钢板,重新粘贴。

⑵对重要构件也可采用载荷检验,一般采用分级加载至正常荷载的标准值,检测结果较直观、可靠,但费用较高,耗时也较长。需要千斤顶或配重(常用沙袋、砖块)、百分表、裂缝显微镜、衡器。

加固后钢板宜采用20mm厚M15水泥砂浆抹面保护,也可采用涂防锈漆保护,以避免钢材的腐蚀。

8)粘钢加固技术的适用范围:

⑴本方法适用于承受静力作用的一般受弯及受拉构件。

⑵本方法以环境温度不超过60℃,相对湿度不大于70%及无化学腐蚀的适用条件为限,否则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⑶本方法所用胶粘剂是指有充分试验依据且性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并经过国家有关部门鉴定的结构胶。

⑷当构件的混凝土强度低于C15,不宜采用本方法进行加固。

1.5.5.6植筋工程

⑴材料要求: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每捆(盘)钢筋均应有标牌。进场时应按炉罐(批)号及直径分批验收。验收内容包括检查标牌,外观检查,并按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做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1)植筋部位的成孔位置,尺寸必须按设计要求。

(2)成孔方法采用冲击钻一次成型。结束后将孔内清扫干净并用丙酮清洗。

(1)将植筋结构胶注入孔内,同时在钢筋需植入孔内的钢筋部位涂匀结构胶后植入孔内。

(2)植筋结束后需进行拉拔试验,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钢筋制作、绑扎、焊接及验收

施工工序:审核图纸→钢筋翻样及审查→钢筋制作→钢筋绑扎→主次梁绑扎→予埋管道及验收、接地网焊接等→钢筋支架→二次放线定位→墙、柱插筋→插筋定位→模板施工→浇捣砼体。

钢筋保护层垫块可用同标号细石砼按同等级配比按设计要求厚度预制成垫块,钢筋绑扎好后垫在钢筋下面(底板)、侧面(柱)。使砼体内不存在薄弱处。

钢筋制作前要严密审查图纸,底板基础梁的钢筋配筋下料时要注意同一截面的绑扎允许接头数量,并宜在受力较小处。按设计要求不得进行搭接的钢筋均采用闪光对焊或直螺纹套筒连接。

本工程钢筋绑扎顺序为先承台,后主次梁。主次梁绑扎前要充分理解图纸意图,长短不能将就及随意变长变短,造成受力失误,亦要注意抗震规定即对锚固、搭接、箍筋等专项要求,钢筋绑扎完毕后,应检查以下方面。

(1)根据设计图纸检查钢筋的钢号、直径、根数、间距是否正确:特别是要注意检查负筋的位置。

(2)检查钢筋接头的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规定。

(3)检查混凝土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

(4)检查钢筋绑扎是否牢固,有无松动变形现象。

(5)钢筋表面不允许有油渍、漆污和颗粒状铁锈。

(6)钢筋位置的允许偏差,不得大于规范规定要求。

(7)所有预留洞边,施工缝边,二次浇捣的插筋均应认真施工,仔细检查位置是否准确,所有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垫要认真绑扎好。

加固钢筋网应按图纸要求连接,两端及中间锚固必须按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并进行专门测试,合格后方可进行下套工序施工。

1)翻样、放样、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模板工程安装或拆除前,尤其是大型或复杂重要的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模板施工,应在下达任务的同时,由有关施工技术人员负责组织生产班组及操作工人进行技术交底,根据翻样图,交清以下几个问题:

a设计图纸(包括设计变更、修改核定)中的尺寸、轴线、标高、位置以及预留孔洞、预埋件位置等。

b所用模板材料及支撑材料的品种规格和质量要求。

c模板制作、安装拆除的方法、施工顺序及工序搭接等操作要求。

d质量标准、安全措施、成品保护措施等施工注意事项。

预留孔:预留孔按设计图纸要求事先翻样,注明位置、轴线、标高、尺寸、形状,在浇捣混凝土之前按要求制作模板衬模或放置混凝土预留孔洞、预制件并固定好混凝土,完成后拆除模板衬(预制件将留在混凝土中)。当预留孔采用模板衬模时,注意模板安装、固定、拆除方便。

预埋件:所有预埋件均按设计图纸要求事先翻样制作,并注明安放部位、标高、数量和安装要求,应固定可靠,查找方便或明显外露。

模板支撑体系将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编制专题的施工方案,其支撑的布置形式应满足模板设计要求,并能保证安全承受施工荷载,构件采用φ48×3.5mmA3焊接钢管,模板支撑体系一般宜搭成满堂红脚手架,四周布置斜杆,隔档全高布置。

独立体形模板体系(如柱子),可采用夹箍和拉撑相结合的方法来支承和夹紧模板,其形式根据模板尺寸、侧压力大小等因素来选择。拉撑可采用钢木支撑、直径6.5mm钢筋或链条连接花蓝螺栓的方法加以固定。

3)模板编序、堆放及成品保护

模板及支撑系统应按使用的不同层次部位和先后顺序进行编序堆放,在周转使用中均应做到配套编序使用。

模板的配制、编号、施工顺序安排,应由专人负责组织设计并管理指导,以便用料合理,安装、拆卸、运输方便,综合利用率高,防止在实际操作中,产生乱拖乱用和浪费材料现象。

所有模板和支撑系统应按不同材质、品种、规格、型号、大小、形状分类堆放,应注意在堆放中留出空地或交通道路,以便取用。高层施工中充分考虑模板和支撑的竖向转运顺序合理化。

模板的堆放一般以平卧为主,对桁架或大模板等部件,可采用立放形式,但必须采取抗倾覆措施,每堆材料不宜过多,以免影响部件本身的质量和转运方便。

堆放场地要求整平垫高,应注意通风排水,保持干燥;室内堆放应注意取用方便、堆放安全,露天堆放应加遮盖;钢质材料应防水防锈,木质材料应防腐、防火、防雨、防曝晒。

模板工程经施工验收合格后,所有后续工程的操作者应对已完成模板成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严禁乱撞、乱拆、乱割行为,严禁松动或任意改动模板成品。

平台模板完成后,在后续工作中吊运的钢管、钢筋等材料应限量、均匀分散在模板上,严禁超载和集中堆放。在混凝土浇注时,应采用低落料以减小冲击,并应均匀散布在操作板上,用铁铲送料到位。使用泵送混凝土时,泵管与模板间应加专用撑脚。

在安装电气、管道等时严禁在模板上乱开乱挖,应事先制定好操作要求和方案后再行施工;对开洞处应采取措施,妥善处理,气焊和电焊时应注意保护模板。

模板及其支承系统、配件的材料质量应符合模板设计要求和材质标准。

模板内侧应保证设计形体和美观要求。模板接缝应严密,不得漏浆。

模板接缝宽度应不大于2.5mm。检验方法:观察和用楔形塞尺检查。

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采取防止粘结措施。

每件(处)墙、板、基础的模板上粘浆和漏涂隔离剂累计面积应不大于2000cm2。

每件(处)梁、柱的模板上粘浆和漏涂隔离剂累计面积应不大于800cm2。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检查。

所有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可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对小型洞孔,套框内可满填软质材料,防止漏浆封闭。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和模板,以免其歪斜、移位、变形。

放样弹线时,除按图纸弹划出工程结构外轮廓线外,还应弹划出模板安装线或检查线。接头处模板、梁柱板交叉处模板,应认真配制,防止烂根、移位、胀模等不良现象。模板及支撑系统应联接成整体,竖向结构模板(柱、墙等)应加设斜撑和剪刀撑,水平结构模板(梁、板等)应加强支撑系统的整体联接,对木支撑纵横方向应加钉拉杆,采用钢管支撑时,应扣成整体排架。

模板工程施工中,应随做随检,作出验收记录,模板工程完成后应具备完整的自检互检资料。

梁模板由梁底模加侧模板组成。梁底均有支撑系统,采用脚手钢管和扣件搭设支撑时,搭设成整体排架式。梁模板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梁模板宜采用侧包底的支模法,便于拆除侧模以利周转,保留底模及支撑有待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一般梁底模板准备数量应多于梁侧模板数量。

(b)梁模板可全部采用木模板或组合钢模板,一般情况下,用什么材质模板即配置同样材质的支撑体系。梁模板也可侧模采用组合钢模,梁底采用木模的混合形式,其支撑体系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c)梁侧模可由木模或胶合板拼制而成,侧模背面应加钉竖向、水平向及斜向支撑,以承受施工时侧压力要求。当采用组合钢模板时,其侧模板由钢管做横、竖支撑。

(e)梁较高时,可先安装梁的一面侧板,等钢筋绑扎好再安装另一面侧板。梁高大于700mm时,除梁侧板外面支撑外,还应采用对拉螺栓在梁高中间部份拉夹横楞加强紧固。

(f)支柱(琵琶撑)之间应设拉杆,互相拉撑成一整体,离地面500mm设一道,以上每隔2m设一道,支柱下均垫楔子(校正高低后钉牢)和垫板,以利拆模;当支承落在基土上时,应对基土夯实拍平并加通长垫木铺垫;采用可调工具式钢管支柱时,应扣接水平拉杆及斜拉杆。

(g)在架设支柱影响交通的地面,可采用斜撑、两边对撑(俗称龙门撑)或架空支模。上下层梁底模支柱,一般应安装在一条竖向中心线上。

7)模板拆除、清理、保管

模板及时拆除模板,有利于模板的周转和加快工程进度,但拆模过早将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严重时将发生结构质量事故,因此,拆模要掌握时机,应使混凝土达到必要的强度,对于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模板及其支架的拆除,应符合下列规定:

a)非承重的侧面模板GB/T 37121-2018 无损检测 工业计算机层析成像(CT)检测用裂纹测试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坏时拆除。

b)承重的模板应在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块达到下表规定的强度时,方可拆除。

c)钢筋混凝土结构如在混凝土未达到下表所规定的强度时进行拆模及承受部分荷载,应经过计算,复核结构在实际荷载作用下的强度,由现场技术员确定。

d)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设计荷载,施工中不得超载使用,严禁集中堆放过量建筑材料,当承受施工荷载时,必须经过核算加设临时支撑。

e)拆模时不得用力过猛,拆下的材料应及时运走、整理。

f)拆模程序一般应是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重大复杂模板拆除,事先应制定拆模方案,并经有关技术负责人批准。

g)拆除跨度较大的梁下支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分别拆向两端。

a)模板及支撑部件拆除后,应及时按种类、规格进行清理,并运离拆模区域,以便后续工作的开展,

b)应将模板及支撑部位上粘结的混凝土残浆清理干净,以免在下次使用中影响混凝土表面质量。清理中,可使用木工锤、小铁铲、钢丝刷等工具JG161-2004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采用铲刷或振动法进行清理,不得任意敲打模板及支撑部件,以防损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