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省电视塔照明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某省电视塔照明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11.10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某省电视塔照明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某电视塔照明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招标文件(含答疑部分)、深化设计图纸及主要设备、材料厂家技术资料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1、XXXX电视塔照明工程组织设计在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工程的特点、地理、环境,本着优化施工方案,强化质量管理建筑工程投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合理降低工程成本,缩短施工工期的原则,对整个工程进行了总体施工布置和安排,使之具有

科学性、可行性和施工指导性。 

2、施工方案是按照先进合理、科学可行的原则编制,施工程序的安排、技术措施的选用、施工机械的投入、劳动力的投入均应满足阶段控制工期及总工期的需要。 

3、施工组织设计在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本项目特点和难度,本着优化施工方案、强化质量管理、合理降低工程造价、缩短施工工期、确保施工安全的原则,为工程做出施工程序规划。 

4、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具体措施中,贯彻国家及施工地区有关部门对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精神和要求。 

5、充分考虑了本工程的设计特点和特殊要求,了解了现场条件的各种因素,充分发挥本单位具有的人才、技术、装备、物资保证等方面的条件和对现场环境的了解,将采取大量的成功经验来缓解因现场条件和工程特殊性带来的施工困难。

四、施工总体部署和目标 

 1.1管线及照明控制设备安装 

2.1施工人员安全教育、现场安全设施设置(警示牌和施工通告等) 

2.2电气通道:主要工作为电气配管的安装,以形成电缆电线的主干通道; 

2.3电气设备安装; 

2.4配合业主进行效果验收。 

3.1熟悉图纸、做好图纸的自审和会审工作。 

3.2根据设计掌握施工范围的规范的标准。 

3.3根据现场情况,做好接地及配管等工作。 

4.1调配管理技术人员 

    4.2.1图纸自审、会审及深化设计∶ 

    拿到图纸后要及时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图纸,并且分专业进行讨论。及时请设计进行技术交底,充分理解设计意图,熟悉设备情况.对图纸中不明确或有矛盾及疑义的问题应详细记载,在会审时提出并及时做好答复记录。按规范做好详图设计工作。 

    4.2.2施工技术文件编制: 

    在熟悉图纸并掌握工程情况的基础上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其它施工技术文件。施工组织设计上报业主审批后,作为组织指导施工的主要技术文件。 

    4.2.3编制工程备料、施工设备、机具采购计划; 

    4.2.4筹划施工规划,布置施工场地。 

    4.2.5根据相类似的工程编制劳动力需用计划及施工进度计划。 

    4.2.6编制质量监控及要点。 

    4.2.7编制专项质量检查要领书。 

    4.3.1设置必要的施工临时设施。 

    4.3.2现场配置焊接设备、工装设备等并达到使用条件。 

    按照工期、质量的要求,选择适合本工程要求的施工工艺、技术、材料和机具,保证按照甲方要求完工。 

    本项目工程质量等级100%合格,整体工程达到建筑长城杯工程的要求。 

    按照《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建立安全管理体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落实安全生产规程和责任制,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和重大机械事故,安全指标达标准化文明工地标准。 

    确保达到安全文明施工工地标准,争创“文明安全工地”。   

五、施工总体进度计划及保障措施 

 1、计划开、竣工日期  

本工程严格按业主要求的时间开工,竣工;  

2、进度控制与进度检测 

2.1进度控制的指导思想 

    “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科学安排,保证计划进度的落实,加强管理,处理好安全、质量、进度的关系。 

2.2进度控制体系与进度检测程序 

    2.2.1进度控制体系 

     施工阶段的进度控制是公司实施对现场施工管理的控制之一,它的主要基础工作是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及确定工程进度检测系统。 

     施工计划控制的主要方法有两种,即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就是通过调合研究,综合考虑各种对计划影响的因素及以前的管理经验,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风险分析,根据工程进度检测系统,分项制订切实可行的施工计划;被动控制就是在施工计划执行一定时期后,通过专业工程师对施工现场实际进度的检测,同原施工计划进行比较,如果发现偏离,则通过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纠正偏差,否则将按原计划执行。 

     在实际了作中,进度控制工程师要把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结合使用,努力加大主动控制的力度,力争把各种计划的偏差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主动与被动控制的循环操作来保证施工项目按期保质、保量完成。 

   2.2.2四级动态计划管理 

    在项目建设的初期,详细地编制主要工序的工程管理计划,并以此计划作为基础对实际的执行计划进行考核,并以此计划为基础向上逐级汇总出第三、第二、第一级施工计划,经过业主、监理、总承包单位认可后,作为对整个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计划,同时在此计划上进行工程进展的检测工作,利用月滚动计划对工程进度进行跟踪,实施动态管理。 

    四级计划的主要结构: 

    一级计划——合同总计划 

    二级计划——系统计划 

    三级计划——专业分类计划 

    四级计划——工序计划 

    重点区域的施工计划的管理 

    对于项目的重点施工区域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制订出配合四级计划的重点区域计划,使施工队能够更好地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按照计划的要求进社施工,从而为工程的按期交工打下良好的基础。 

    3.1.1以企业管理为基础,项目管理为核心,专家组为支撑建立坚强的组织保障体系及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班子。公司从专业公司抽调骨干力量参与本工程全过程的管理,明确责、权、利,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发挥公司的综合管理优势。 

    3.1.2强化专业施工队伍,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拟参加本工程的施工人员,针对本工程的特点、难点及重点进行系统强化培训,为承担主体工程的施工做好全面充分的准备。 

    3.1.3依托我公司强大施工力量,组织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足、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等组成的精干队伍施工,发挥我公司专业工种齐全、技术装备雄厚的综合优势,配足施工力量和性能良好、数量充足的施工机械和工、机具。 

    3.1.4实行资金封闭运行和集中管理,设立专项管理基金,统筹安排,专款专用,为工程提供资金保障。 

    3.1.5资源最优化配置:选用能满足施工质量和工期要求的先进、高性能设备,准备足够的周转材料及小型工、器具。 

    3.1.6加强施工进度计划管理,利用计算机管理实施资源适时平衡,并根据工程施工进展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计划。 

    3.1.7提前组建项目经理部进行施工准备工作,提出前期各种计划,全面了解影响工程的各方面因素,做好准备。 

    3.1.8项目经理部以周计划控制分部、分项工程的进度,每周召开一次施工平衡协调会,及时解决劳动力、施工材料、设备调度等问题。对可能拖期或已经拖期的项目及时进行人员、机械材料等方面的调整,并对重点工序的关键工期点、设置节点考核奖,调动职工积极性,保证工程按网络进度计划正点运行。 

    3.1.9设立工程物资供应部门,协调物资供应工作,保证工程设备、材料及时供应,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物资供应部根据各类材料的需用量。 

    3.1.10做好因外部条件影响进度造成拖期而必须抢回拖期的人力、物力等储备。 

    3.1.11工程技术人员提前介入前期准备工作,深入了解工程的技术要求,工程的施工难点,尽早编制各专业的施工方案,做到技术先进,质量优良,经济合理,以指导施工顺利进行。 

    3.1.12施工技术管理整体布局、统一规划,使各专业之间的施工相互协调,做到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制造良好的施工条件,非标制作、设备安装创造条件。 

    3.1.13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阶段的施工进度。项目部将选择技术素质最好的人员从事施工技术管理与安装。 

    3.2.1本工程的施工工期主要在于我们在安排主体工程的同时,将公辅设施的施工提前进行,这样可以满足设备调试提前穿插于安装过程中。 

    3.2.3主动搞好同设计、设备制造厂及建设单位“四结合”。深入设计了解设

计情况,交流施工部署,提前做好各项准备;了解设备工艺特点及安装的重点、难点,提前落实对策措施,积极配合业主工作。 

    3.2.4抓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认真消化图纸,编制施工方案,组织材料、设备进场,落实施工班组交底,搞好现场作业条件,为工程开工后的顺利进行做好各种服务和保障工作。 

    3.2.5做到预案,提高应变能力 

    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自然条件、设计未按时到达及图纸变更、设备供货等情况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工程总体网络的节点。因此对这些可能发生的重要变化因素,提前落实措施做好准备,确保使施工过程中即使发生“破网”,能迅速调整到总体网络计划的要求,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4、施工进度计划表(见附件) 

八、主要安装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1.1.1铁制配电箱(盘):箱体应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周边平整无损伤,油漆无脱落,二层底板厚度不小于1.5mm,不得用阻燃型塑料板做二层底板,箱内各种器具应安装牢固,导线排列整齐,压接牢固,并有产品合格证。应为两部定点厂产品。 

    1.1.2绝缘导线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要求,并有产品出厂合格证。 

    1.1.3其他材料:电器仪表、熔丝(化熔片)、端子板、绝缘嘴、塑料带、黑胶布、防锈漆、焊锡、焊剂、电焊条、水泥、砂子。 

    1.2.1配电箱(盘)安装要求 

     1.2.1.1铁制配电箱盘均需先刷一遍防锈漆,再刷灰油漆二道,预埋的各种铁件均应刷防锈漆,并做好可靠的接地。 

    1.2.1.2 配电箱盘带有器具的铁制盘面和装有器具的配电箱门均有明显可靠的祼软铜PE线接地。 

    1.2.1.3配电箱盘上配线整齐,并绑扎成束,在活动部位应用长钉固定。盘面引出及引进的导线应留有适当余度,以便于检修。 

    1.2.1.4导线剥削处不应损伤线芯或线芯过长,导线接头应牢固可靠,多股导线不应盘圈压接,应加装压接端子(端子为内六角)。 

    1.2.1.5配电箱盘的盘面上安装的各种闸及自动开关,当处于断路状态时,刀片可动部分不应带电。 

    1.2.1.36垂直装设的闸及熔断器等电器上端接电源,下端接负荷。横装者左侧接电源,右侧接负荷。 

    1.2.1.7配电箱盘上的母线应涂有黄、绿、红、淡蓝等颜色,黄绿双色线保护地线。 

    1.3.1.10配电箱盘上电器仪表应牢固、平正、整洁间距均匀、铜端子无松动,启闭灵活,零部件齐全。其排列间距符合要求。 

    1.2.1.8配电箱面板较大时应加有衬铁,当宽度超过500mm时,箱门应做双开门。 

    1.2.1.9弹线定位:根据设计要求找出配电箱盘位置,并按箱盘的外形尺寸进行弹线定位,弹线的目的是对有预埋铁件的可以更准确的找出预埋件。 

    1.2.2配电箱盘的固定:在墙上固定配电箱时,根据预留孔洞尺寸将箱体找好标高及水平尺寸,并将箱体固定好,然后用水泥砂浆填实周边并抹平,待水泥砂浆凝固后再安装盘面和贴脸。箱底与墙体平齐,在墙体固定金属网后再做墙面抹灰。不得在底板上抹灰。安装盘面要求平整,周边间隙均匀对称,贴脸平正,不歪斜,螺丝垂直受力均匀。 

    1.2.3绝缘摇测:配电箱(盘)全部电器安装完毕后,用500V兆欧表对线路进行绝缘摇测,摇测项目包括相线与相线之间,相线与零线之间,相线与地线之间,零线与地线之间。两人进行摇测,同时做好记录,做技术资料存档。 

    1.2.4质量标准  

    1.2.4.1主控项目:器具的接地(接零)保护措施和其他安全要求必须符合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范规定。 

    1.2.4.2一般项目:配电箱安装位置应正确,部件齐全,箱体开孔合适,切口整齐,暗装配电箱箱盖紧贴墙面,零线经汇流排连接,无绞接现象;油漆完整,盘内外清洁,箱盖、开关灵活,回路编号齐全,PE线安装明显牢固。 

    1.2.4.3导线与器具连接牢固紧密,不伤线芯,压板连接时压紧无松动,螺栓连接时,在同一端子上导线不超过两根,防松垫圈等配件齐全。电气设备、器具和非带电金属部件的接地,支线敷设应符合以下规定:连接紧密,牢固,接地接零线选用正确,需防腐的部分涂漆均匀无遗漏。线路走向合理,色标准确,涂刷后不污染设备和建筑物。 

    1.2.4.4允许偏差项目上:配电箱体高50cm以下,允许1.5mm;配电箱体高50cm以上,允许3mm。 

    1.2.5成品保护  

    1.2.5.1配电箱安装后,采取保护措施,避免碰坏、弄脏电气仪表。

 2.1二次回路结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2.1.1按图施工,接线正确。 

    2.1.2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1根,不得超过2根。对于插接式端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对于螺栓连接端子,当接两跟导线时,中间应加平垫片。 

    2.1.3二次回路接地应设专用螺栓。 

 2.2引入盘、柜内的电缆及其芯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2.2.1引入盘、柜内的电缆应排列整齐,编号清晰,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固,

不得使所接的端子排受到机械应力。 

    2.2.2铠装电缆在进入盘、柜后,应将钢带切断,切断处的端部应扎紧,并应将钢带接地。

   2.2.3强、弱电回路不应使用同一根电缆管,并应分别成束分开排列。 

3.1低压电器的安装,应按已批准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3.2采用的设备和器材,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合格证,设备应有铭牌。 

3.3低压电器的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3.3.1当采用膨胀螺栓固定时,应按产品技术要求选择螺栓规格;其钻孔直径和埋设深度应与螺栓规格相符。 

   3.3.2紧固件应采用镀锌制品,螺栓规格应选配适当,电器的固定应牢固、平稳。 

   3.3.3固定低压电器时,不得使电器内部受额外应力。 

3.4电器的外部接线,应符合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 

3.5电器的金属外壳、框架的接零或接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3.6低压电器的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的有关规定。 

3.7通电后,应符合下列要求: 

    3.7.1操作时动作应灵活、可靠。 

    3.7.2电磁器件应无异常响声。 

4.1材料要求:钢管材质需表面光亮,壁厚均匀,无裂痕、无砂眼、无棱刺及凹扁现象,管材进场必须有厂家检测报告和合格许可证件,管材进场要请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负责人共同核验,填写进场物资报验单及材料检验记录,各方负责人签定认可后方可使用。 

钢管敷设     预制加工(冷煨管、切管、套丝)      测定盒、箱位置

稳固盒箱                  管路连接(焊接、紧正扣、套接扣压式)

 管连接           明管敷设方式(随电视塔的钢架采用抱箍及绑扎方式)    

4.2.2明管敷设基本要求:

   4.2.2.1根据设计图加工支架、吊架、抱箍等铁件以及各种盒、箱、弯管。明管敷设工艺与暗管敷设工艺相同处请见相关部分。在多粉尘,易爆等场所敷管,应按设计和有关防爆规程施工。

    4.2.2.2管弯、支架、吊架预制加工:明配管弯曲半径一般不小于管外径6倍。如有一个弯时,可不小于管外径的4倍。加工方法可采用冷煨法和热煨法,支架、吊架应按设计图要求进行加工。支架、吊架的规格设计无规定时,应不小于以下规定:扁铁支架30mm×3mm;角钢支架25mm×25mm×3mm;埋注支架应有燕尾,埋注深度应不小于120mm。

   4.2.2.3 测定盒、箱及固定点位置

   4.2.2.4根据设计首先测出盒、箱与出线口等的准确位置。测量时最好使用自制尺杆。

   4.2.2.5 根据测定的盒、箱位置,把管路的垂直、水平走向弹出线来,按照安装标准规定的固定点间距的尺寸要求,计算确定支架、吊架的具体位置。

   4.2.2.7 固定方法:有胀管造,木砖法、预埋铁件焊接法,稳注法、剔注法、抱箍法。

 4.2.2.8盒、箱固定:

   由地面引出管路至自制明盘、箱时,可直接焊在角钢支架上,采用定型盘、箱,需在盘、箱下侧100~150mm处加稳固支架,将管固定在支架上。盒、箱安装应牢固平整,开孔整齐并与管径相吻合。要求一管一孔不得开长孔。铁制盒、箱严禁用电气焊开孔。

4.3管路敷设与连接:

   4.3.1管路敷设:

   水平或垂直敷设明配管允许偏差值,管路在2m以内时,偏差为3mm,全长不应超过管子内径的1/2。

   a 检查管路是否畅通,内侧有无毛刺,镀锌层或防锈漆是否完整无损,管子不顺直者应调直。

   b 敷管时,先将管卡一端的螺丝拧进一半,然后将管敷设在管卡内,逐个拧牢。使用铁支架时,可将钢管固定在支架上,不许将钢管焊接在其它管道上。

   4.3.2管路连接:管路连接应采用丝扣连接,或采用扣压式管连接。

4.4钢管与设备连接:

   应将钢管敷设到设备内,如不能直接进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4.4.1.在干燥房屋内,可在钢管出口处加保护软管引入设备,管口应包扎严密。

   4.4.2在室外或潮湿房间内,可在管口处装设防水弯头,由防水弯头引出的导线应套绝缘保护软管,经弯成防水弧度后再引入设备。

  4.4.3管口距地面高度一般不宜低于200mm。

   4.4.4埋入土层内的钢管,应刷沥青包缠玻璃丝布后,再刷沥青油。或应采用水泥砂浆全面保护。

  4.4.5金属软管引入设备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4.4.6金属软管与钢管或设备连接时,应采用金属软管接头连接,长度不宜超过1m。

   4.4.7金属软管用管卡固定,其固定间距不应大于1m。

   4.4.8不得利用金属软管作为接地导体。

    5.1.1绝缘导线的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 

    5.1.2镀锌铁丝或钢丝顺直无背扣、纽接现象,并具有相应的机械拉力。 

    5.1.3根据管径的大小选择相应规格的护口。 

    5.1.4根据导线的根数和总截面选择相应规格的接线端子和接线帽。 

    5.1.5焊锡为185―260度低熔点合金,成条状。 

    5.1.6其他材料有橡胶绝缘带、黑胶布等。 

    5.2.1根据设计要求选择相应绝缘导线。 

    5.2.2相线、零线及保护地线的颜色加以区分,用黄绿双色导线做保护地线,

    5.2.3穿带线:带线采用1.2mm的铁丝,先将铁丝的一端弯成不封口的圆圈,再利用穿线器将带线穿入管路内,在管路的两端均应留有10—15cm的余量。在管路较长或转弯较多时,在管路敷设的同时将带线一并穿好。穿线受阻时用两根铁丝同时搅动,使两根铁丝的端头互相钩绞在一起,然后将带线拉出。 

    5.2.4将布条两端牢固地绑扎在带线上,来回拉动带线清除管路中的灰尘、泥水等杂物。 

    5.2.5放线及断线 

    5.2.5.1放线前根据施工图对导线的规格、型号进行核对。 

    5.2.5.2导线置于放线车上。 

    5.2.5.3断线 

    5.2.5.3.1接线盒、开关盒、插销盒及灯头盒内导线预留长度为15cm。 

    5.2.5.3.2配电箱内导线的预留长度为配电箱体周长的1/2。 

    5.2.5.3.3共用导线在分支处,可不剪断直接通过。 

    5.2.6管内穿线 

    5.2.6.1穿线前先检查钢管各个管口护口是否齐整,如有遗漏或破损均应补齐和更换。 

    5.2.6.2当管路较长或转弯较多时,在穿线时往管内吹入适量化石粉。两人穿线配合协调,一拉一送。 

    5.2.3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必须穿于同一管内。 

    5.2.6.4导线在变形缝处,补偿装置活动自如,导线留有一定的余量。 

    5.2.6.5敷设于垂直管路中的导线,当超过下列长度时应在管口处的接线盒中加以固定。

    5.2.6.5.1截面积为50mm^2及以下的导线为30m。 

    5.2.6.5.2截面为70—90mm2的导线20m。 

    5.2.6.5.3截面在180—245mm之间的导线为18m。 

    5.2.6.5.4穿入管内的导线,不准接头和局部绝缘破损及死弯。导线外径总截面不应超过管内面积的40%。 

    5.2.7导线连接 

    5.2.7.1导线接头不能增加电阻值;受力导线不能降低原机械强度。 

    5.2.7.2剥削导线4mm^2以下的使用剥削钳,使用刀时不允许采用刀在导线周围转圈剥削绝缘层的方法。 

    5.2.7.3导线接头,导线并齐合拢,在距绝缘层约12mm(15mm)处用其中一根线芯在其连接端缠绕5―7圈后剪断,把中心线芯并齐折回压在缠绕线上进行涮锡处理。 

    5.2.7.4套管压接,先把绝缘层剥掉,清除导线氧化膜并涂以电力复合脂。采用圆形套管,要将连接线分别在套管的两端插入,各插到套管的一半处,然后用压接钳和压模压接,压接模数和深度与套管尺寸相对应。 

    5.2.7.5接线端子压接削去导线绝缘层,不要碰伤线芯,将线芯紧紧地绞在一起,清除套管、接线端子孔内的氧化膜,将线芯插入,用压线钳压紧。导线外露部分应小于1―2mm。 

    5.2.8铜导线焊接:采用喷灯加热法,将焊锡放在锡勺内,用喷灯加热,焊锡化即可进行焊接。加热时要掌握好温度。焊接完后用布将焊接处的焊剂及其他污物擦干净。 

    5.2.9导线包扎:首先用橡胶绝缘带从导线接头处始端的完好绝缘层开始,缠绕1―2个绝缘带幅宽度,再以半幅度重叠进行缠绕。在绑扎过程中收紧绝缘带。最后在绝缘层上缠绕1―2圈后,再进行回缠。然后再用黑胶布包扎,导线接头处两端用黑胶布封严密。 

    5.2.10线路检查及绝缘摇测:接、焊、包全部完后进行自检和互检,检查无误后进行绝缘摇测。绝缘摇测选用500V、量程为0―500MΩ的兆欧表,摇速在120r/min左右,读数采用1min后的读数。 

    5.2.11质量标准 

    5.2.11.1导线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规定。 

    5.2.11.2照明线路的绝缘电阻值不小于0.5MΩ,动力线路的绝缘电阻值不小于1MΩ。 

    5.2.11.3导线截面选用正确、连接牢固。 

    5.2.11.4盒箱内清洁无杂物,护口、护线套管齐全无脱落,导线排列整齐,并留有适当的余量。导线在管子内无接头,不进入盒、箱的垂直管子上口穿线后密封处理良好,导线连接牢固,包扎严密,绝缘良好,不伤线芯。 

    5.2.11.5接地(接零)线截面选用正确、连接牢固紧密。 

    5.2.11.6尺量检查导线截面,导线截面要符合设计要求。                                             

    5.2.12做好成品保护、不得污染、损坏其他设施。

6.1施工技术要点:电缆盘搬运、滚动的方向应该与电缆盘标记的方向一致。敷设电缆时应将电缆盘架在专用的电缆盘架上,敷设电缆时牵引的方向应与电缆盘标记的方向相反。电缆在槽架内敷设时,应严格按图纸规定将高低压动力电缆、控制电缆、信号电缆分别敷设在各自的槽架内。电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规范要求,敷设后及时整理,并在适当位置绑扎固定。电缆的末端处理要符合规范。配线前电缆两端必须标明电缆编号。线芯则用线号管标出线号。压接式端子与线芯的连接采用专用的压接钳按规范压接。 

6.2、电缆线路施工工艺 

    6.2.1电缆线路的安装应按经有关单位批准的深化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6.2.2电缆管的加工及敷设 

    6.2.2.1电缆管不应有穿孔、裂缝和显著的凹凸不平,内壁应光滑;金属电缆管不应有严重锈蚀。 

    6.2.2.2电缆管的加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A管口应无毛刺和棱角,管口宜做成喇叭形。 

B电缆管在弯制后,不应有裂缝和显著的凹瘪现象,其弯扁程度不宜大于管子外径的10%;电缆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所穿入电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6.2.2.3每根电缆管的弯头不应超过3个,直角弯不应超过2个。 

    6.2.3电缆支架的安装 

    6.2.3.1电缆支架应安装牢固,横平竖直;托吊支架的固定方式应按设计要求进行。 

    6.2.3.2电缆支架均应有良好的接地。 

    6.2.4电缆的敷设 

    6.2.4.1电力电缆在终端头与接头附近宜留有备用长度。 

    6.2.4.2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盘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电缆上不得有铠装压扁、电缆绞拧、护层折裂等未消除的机械损伤。 

    6.2.4.3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不宜交叉,加以固定,并及时装设标志牌。 

    6.2.4.4电缆进入电缆沟、隧道、竖井、建筑物、盘(柜)以及穿入管子时,

出入口应封闭,管口应密封。 

    6.2.4.5直埋电缆埋置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规定时,要符合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 

    6.2.4.6直埋电缆回填土前,应经隐蔽工程验收合格。 

    6.2.5电缆终端和接头的制作 

    6.2.5.1电缆终端与接头的制作,应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 

    6.2.5.2电缆终端与电气装置的连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6.2.5.3塑料绝缘电缆在制作终端头和接头时,应彻底清除半导电屏蔽层。 

    7.1.1各种灯具的型号、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灯内配线严禁外露,灯具配件齐全,无机械损伤、油漆剥落、灯罩破裂现象。 

    7.1.2灯具导线:照明灯具使用的导线,其电压等级不低于500V,其最小线芯截面不小于0.5mm^2。 

    7.1.3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 

    7.1.4塑料台应有足够的强度受力后无弯翘变形现象。 

    7.1.5支架根据灯的重量选用相应规格的镀锌材料做成。 

    7.1.6灯卡具不得有裂纹和缺损现象。 

    7.1.7其他材料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7.2.1工艺流程 

 检查灯           组装灯具            安装灯具          通电试运行

    7.2.2灯具检查:根据灯具安装的场所检查灯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7.2.3灯内配线检查 

    7.2.3.1灯内配线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规定。 

    7.2.4灯具安装:根据设计图确定出灯的位置,先用不锈刚支架和抱箍,紧扣住塔架,用螺栓组固定牢固,与塔架接触处挦1t厚胶垫。把灯具固定在不锈钢支架上,在进线孔处套上塑料管以保护导线,灯具导线和灯头盒中甩出的电线于电源连接,并用塑料胶带和黑胶布分层包扎紧密。

  7.4.5通电试运行:灯具、配电箱(盘)安装完毕,且各条支路的绝缘电阻摇测合格后,方允许通电试运行。通电后仔细检查和巡视,检查灯具的控制是否灵活、准确;与灯具控制顺序相对应,如发现问题必须先断电,然后查找原因进行修复。 

    7.3.1灯具的规格、型号及使用场所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规定。 

    7.3.2灯具、安装牢固端正,位置正确,灯具安装在塑料台中心,器具清洁干净,吊杆垂直。 

    7.3.3导线进入灯具处的绝缘保护良好,留有适当余量,连接紧密不伤线芯。压板连接时压紧无松动,螺栓连接时,在同一端子上导线不超过两根。 

    7.4.1灯具进入现场后码放整齐、稳固,并注意防潮,搬运时轻拿轻放,以免碰坏表面的镀锌层、油漆及玻璃罩。

   8.1接地装置的安装应按以批准的深化设计进行施工。 

   8.2接地装置的安装应配合建筑工程的施工,隐蔽部分必须在覆盖前会同有关单位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8.3接地装置的敷设 

   8.3.1接地体顶面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角钢及钢管接地体应垂直配置。

 除接地体外,接地体引出线的垂直部分和接地装置焊接部位应作防腐处理。 

   8.3.2每个电气装置的接地应有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干线连接林业局施工方案及预算书,不得在一个接地线中串接几个需要接地的电气装置。 

   8.3.3明敷接地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便于检查。敷设位置不应妨碍设备的拆卸与检修。 

B支持件间的距离GB/T50502-2009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再水平直线部分宜为0.5~1.5m;垂直部分宜为1.5~3m;转弯部分宜为0.3~0.5m。 

C接地线沿建筑物墙壁水平敷设时,离地面距离宜为250~300mm;接地线与建筑物墙壁间的间隙为10~15mm。 

   8.4接地体的连接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