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边坡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98.34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边坡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在坚持“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的原则下,结合长沙市类似工程对文明施工、环境保护要求高的特点,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本方案是在充分熟悉投标书与施工设计图纸及拟建场地详细勘察报告的基础上编制的,本着“针对性强、设计优化、选型可靠、施工科学、组织合理、措施齐全”的指导思想,力求使工程施工达到安全、优质、快速、环保、文明,围绕保证安全、控制质量、加快进度、保护环境和节省造价的目标进行编制。在编制过程中,我们充分总结了我司在其他类似工程施工的经验和教训,合力提出稳妥的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

1.1.1京武·城市山谷一期边坡基坑支护工程单位工程施工招投标文件;

1.1.2拟建建设工程详细勘察资料;

GBT13477.17-2017 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 第17部分:弹性恢复率的测定1.1.3遵守国家和行业颁布的有关技术标准及规范如下:

国标GB/T19001标准;安全、环境和职业健康GB/T24001/28001

《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建设部)

1.1.4国家、行业、地方颁布的相关其他规范和标准;

1.1.5我司现有的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及机械配套能力;

1.1.6我司其他类似边坡基坑工程的成功经验和科研成果:

1.1.7现场调查资料;

1.1.8湖南省、长沙市有关“技术规定”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1.2.1认真贯彻业主的指示、指令和要求。以施工合同文件的各项条款为行动准则;

1.2.2确保实现合同要求的质量、工期、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各方面的工程目标;

1.2.3以“至精、至诚,更优、更新”为宗旨,以施工方案可行、施工技术先进、施工组织科学为指导思想;

1.2.4确保实现合同要求的质量、工期、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等各方面的工程目标;

1.2.5严格执行施工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

1.2.6施工方案编制做到施工总体部署和分项工程施工组织相结合、重点工程和一般工程相结合、特殊技术和普通技术相结合。

本施工方案的编制范围:京武·城市山谷一期边坡基坑支护工程锚杆(索)施工、腰梁施工、土石方施工以及质量、环境、文明、安全施工等保证措施。

拟建城市山谷(一期)位于长沙市雨花区,场地北侧临劳动东路,场地东侧现为空地,场地南侧为低丘,场地西侧为雨花区一馆三中心。项目总用地面积47233m2,建筑标高±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3.00m,基坑底标高为34.20m,基坑顶标高43.00~45.00m,基坑深度8.80~10.80m,基坑周长约844.5m;东、南侧边坡底标高43.00m,边坡顶标高54.00~63.90m,边坡高度11.00~20.90m,边坡支护长度414.0m。基坑支护工程为临时性支护,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支护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0,设计使用年限≤1年;边坡为永久性支护,安全等级为一级,支护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1,设计使用年限50年且不低于周边建筑物使用年限。

该项目由长沙京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边坡基坑支护方案由中国有色金属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也由我公司承接施工。为了优质、安全完成本次支护施工任务,我项目部特编制该施工组织设计。

本次施工的质量目标为:工程质量确保合格;本次施工的安全控制目标为:各类事故发生率为零。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长沙京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京武·城市山谷边坡基坑支护设计”图纸,由于本场地原始地貌为构造侵蚀剥蚀“红层”碎屑岩低丘陵地貌,场地北低南高,为开辟建筑场地,对南侧低丘进行切方,界时将形成11.00~20.90m的高边坡,所以将本基坑边坡分为AB、BB1、B1C、CD、DE、EF、FG、GH、HI、IJ、JJ1、J1K、KK1、K1L、LM、M1M2、MN及NA***,基坑AB、BB1、B1C、CD、DE、EF、FG及GH*采用自然放坡,基坑边坡HI、IJ、JJ1、J1K、KK1、K1L、LM、M1M2、MN及NA*采用喷锚支护。具体方案详见边坡基坑支护设计图。

四、本次施工参照的技术标准

本次边坡基坑支护工程施工遵循下列技术标准:

《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五、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湖南省勘测设计院2010年9月提供的《长沙京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城市山谷(一期)边坡及基坑工程地质详细勘察报告》,与边坡基坑有关的地层分布及野外特征自上而下依次描述如下:

5.1.1残积粘土①(Qel):棕红色,由泥质粉砂岩风化而成,上部见植物根系,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稍湿,硬塑~坚硬。

5.1.2强风化泥质粉砂岩②(K2d):棕红色,泥砂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较破碎,岩心呈短柱状及块状,岩石极软,岩块用手折易断,遇水易软化,失水易干裂,岩石质量指标差,RQD=25~50,岩体质量等级为Ⅴ类。

5.1.4中风化泥质粉砂岩③(K2d):棕红色,泥砂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心较完整,呈短柱状,少量长柱状,岩石软,岩块手不易折断,遇水易软化,失水易干裂,岩石质量指标较差,RQD=50~75,岩体质量等级为Ⅳ类。

5.2.1地下水类型及富水性

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裂隙中,水量极贫乏。根据勘察结果,各钻孔钻探勘察过程中,各钻孔均见有地下水,据钻孔简易水文观测,稳定地下水位埋深5.42~22.00m,水位标高38.48~58.77m(说明:边坡切方及基坑开挖至基底暂未见到地下水)。

5.2.2地下水补、迳、排条件及动态特征

场地内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地表水渗透补给及邻区地下水补给,向低洼处渗流及大气蒸发排泄。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一般水位年变化幅度为4~6m。

5.2.3地下水化学特征

六、施工总平面布置说明

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及管理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及工程进度,同时反应出一个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是企业形象最直接的表现,所以规划一个比较合理的施工布局,并且严格进行统一管理,为节约人力、物力和文明施工创造有利条件,也是确保施工进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6.1施工平面布置的内容

6.1.1临时施工道路

业主单位在现场已提供临时施工道路,方便材料及机具设备的进出场,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6.1.2临时用电布置

该工程现场用电主要为生产用电。本工程的施工临时供电直接接现有电设施再接至总配电箱,采用5根10mm2绝缘铜芯导线,配电线路采用三相五线制布设,引至现场各构筑物边上。施工区域内的临时线路按施工需要采用电缆线搭接,并且必须架空。

6.1.4其他临时设施

食堂、厕所、办公室及宿舍主要集中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6.1.5临时生产、生活区布置

根据工期要求并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生活区包括食堂、办公室、宿舍、厕所等必备生活用房均为活动板房。生产区根据工程需要设钢筋加工厂、砼搅拌站、料场、仓库。临时生产、生活区在不影响施工进展的前提下,结合平面规划和实际情况,经反复比较后决定。

6.1.6施工现场打围,为保证施工安全,本工程拟采用封闭施工,四周打围。

6.2.1为减少各种材料的运距,避免无效劳动力,有效组织现场平面作业,最大限度利用空间,确保做到文明施工,施工平面管理工作设有专人负责,划片包干管理,未经现场负责人同意,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

6.2.2现场所有施工道路应做好路基,排水沟要用灰砂砖砌筑,水泥砂浆抹面,要加强对排水沟的管理,保证排水沟的畅通,不得任意挖沟阻碍交通和排水通道。

6.2.4对整个现场的布置和保持,管理人员要经常检查督促并落到实处。

本工程主要施工工序及工艺流程包括:接受任务→施工准备→场地平整→机械与人员进场→边坡基坑开挖线放线、复核→分层分*土方开挖→第一台阶分层分*锚索(杆)施工→挂钢筋网喷射砼→人工挖孔支护桩及桩顶圈梁施工→分层分*锚索(杆)施工→腰梁施工、锚索锁定→循环开挖支护至基坑底→基底排水沟、集水井施工→任务结束→整理资料→竣工验收。施工时及竣工后一定时期内按要求进行变形观测工作。

边坡基坑土方开挖已由建设方委托其他土方施工单位施工,我单位积极配合,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在开挖施工中自上而下、分层分*开挖施工,严禁无序大开挖,每层土方开挖高度不超过该层锚杆(索)标高以下0.50m,待该层锚杆(杆)施工完成七天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土石方开挖。

7.3施工准备、人员设备进场

工程合同签订后,我项目部及时组织人员进场踏勘,现场衔接三通一平事项。本次施工总用电负荷计划为450KW,用水负荷计划为400L/min。用水及用电接口由建设单位现场提供,我项目部接表使用。本次施工计划进场的主要设备详见后述设备计划表3。

本次施工材料及设备库房在现场择地临时搭建工棚,办公用房及施工工人住宿用房已由施工单位在场地附近自行解决。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控制点,按照边坡基坑支护设计和上部建筑基础设计图纸做好边坡基坑放线工作,确定坡顶开挖线(放出灰线,打木桩标识),确保基坑开挖尺寸满足地下室基础施工要求,在基坑周边不受基坑开挖影响位置设置永久保护桩点,以便基坑施工过程中及时校核,确保按图施工。

7.5人工挖孔支护桩及桩顶圈梁施工工序

7.5.1人工挖孔支护桩施工

本次人工挖孔灌注桩工序流程图见图1:

图1人工挖孔灌注桩工序图

7.5.1.1测量放线

测量放线时,组织专业测量员、施工员与建设方有关人员一道进行,按设计图纸的要求,利用全站仪和建设单位提供的基准点放出红线位置,再根据支护平面图准确测定各支护桩桩位。然后进行一次复核,防止出现任何差错,经验收后才能使用。

7.5.1.2桩位开挖成孔

桩位开挖成孔及护壁的施工程序为:挖第一节桩孔土方→支模浇筑第一节砼护壁→在护壁顶二次施测标高及桩位*字定轴线→安装垂直运输架、吊土设备、排水、通风、照明设施等→第二节桩身挖土→清理桩孔四壁、校核桩孔垂直度和直径→拆上节模板、支第二节模板浇筑第二节砼护壁→重复第二节挖土、支护、浇筑护壁工序,循环作业直至设计要求的深度。

挖孔桩采用跳挖法,分*挖土法施工,每次挖桩深1m。当上*桩孔挖完后,支模浇筑护壁混凝土,护壁混凝土内可视具体情况掺加速凝剂和早强剂,以便于快速拆模,继续向下挖掘。当护壁砼强度>1MPa(冬季约20h)时,即可拆模进行下*施工。具体施工技术要求如下:

a.挖孔定位与对中:开挖第一*桩孔时,先测放出桩中心,然后以该中心按孔径大小放出桩孔开挖范围,待第一*护壁混凝土浇筑后,将定位轴线及挖桩孔口标高标记于第一*混凝土护壁上。为防止地表水与岩土及杂物落入孔内,第一*护壁高出地面100mm。为控制桩孔中心和桩身偏斜,采用*字架和线锤对中。

b.孔内挖土:桩孔定位后,分*开挖土石方,土层一般采用锹、镐等工具,岩层采用空压机驱动风镐掘进。孔内出土的垂直运输机械为:手动绞车。挖孔过程中,采用鼓风机向孔内人员输送新鲜空气。

c.装模护壁:桩孔开挖一*后,采用圆台形的定型钢模板,装于孔壁,然后安放钢筋,浇筑C20护壁混凝土,这样每*护壁接头处作成锯齿形,上厚15cm,下厚10cm,整体上为外圆内齿形,可便于施工操作。护壁混凝土采用骨料是5~15mm圆砾和粗砂。水泥采用PC.32.5普通硅酸盐水泥。

桩孔内的地下水采用潜水泵抽到地面,通过场地内设置的水沟进入各

处集水池,集水池内的水经过沉淀、净化处理后用泵排至建设方指定的下

桩孔内挖出的土方,就近在场地红线范围内进行消化处理,并随边坡开挖土方一同外运。

7.5.1.3钢筋笼制作、安放

a.钢筋笼制作严格按设计要求和现行规范有关标准进行。

b.钢筋笼经现场技术人员验收合格后,进行吊放,吊放均采用吊车机械进行,下放时防止钢筋笼强力碰撞孔壁,防止钢筋笼变形。将钢筋笼下放至设计标高后,将其固定,为满足设计保护层厚度要求,将5cm的混凝土方块支撑于孔壁与钢筋笼之间,支撑点数量以满足保护层厚为依据。每2m确定一个支撑平面。

7.5.1.4砼搅拌及浇捣

桩孔挖至设计深度后,通知甲方、设计、勘察、监理等部门认证鉴定,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同时作好隐蔽工程记录,内容包括桩底尺寸、标高、桩深、垂直偏差、钢筋笼规格等。

本次桩芯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砼坍落度控制在18~20cm。

本次桩芯混凝土浇注采用泵车进行浇注。浇注前利用水泵抽干桩孔内积水,而后马上进行混凝土浇灌,浇灌时确保连续性,避免砼离析和骨料

浇捣砼从底部开始,每浇灌2.00~3.00m的高度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一次,愈接近地面,振动器振动次数越多,并按设计要求,满足桩顶砼设计标高要求。

e.校正桩顶标高桩位偏差

当砼灌注到接近设计桩顶标高位置时,控制好砼灌注量,以避免砼超过桩顶设计标高,当灌注的砼到设计标高时,用经纬仪校正桩位及测量桩位偏差,并作出各项原始记录。

7.5.2钢筋砼圈梁施工

7.5.2.1当人工挖孔支护桩施工完成后根据圈梁的范围及深度进行土方开挖,圈梁宽度为1200mm,然后安装模板,依照设计施工图中圈梁的配筋结构图,开始制作和安放钢筋笼。

7.5.2.2砼浇灌和振捣

钢筋笼制作和安装完毕后,进行砼浇灌。将按配比搅拌好的混凝土用斗车运至圈梁附近,用溜槽滑入圈梁内,连续浇注,避免砼离析和骨料不均匀。振捣从底部开始,每隔一定时间插入振捣器振捣一次,直至达到砼圈梁的设计标高。

图2喷锚施工工序及工艺图

7.6.1机械土方开挖

边坡基坑土方开挖应根据基坑支护设计方案中各*具体情况,分层分*进行开挖,单次单层土方开挖深度不应超过3.0m,待某区*喷锚支护施工完毕再进行下一区*的土方开挖。

7.6.2.1锚杆(索)成孔

本次锚杆(索)施工选用A130(或A150)三翼钻头成孔。钻孔前用三角板校准立轴,保证立轴倾角15°(或20°),并将立轴牢固定位,钻进过程中亦应进行不定时校核。锚杆(索)成孔采用潜孔或气压回转钻进,遇塌孔应采用跟管进行护壁,保证成孔质量,同时成孔深度应比设计孔深深0.30~0.50m。

7.6.2.2锚杆(索)制作与安装

a.按设计要求,锚杆选用1C22、1C25或1C28钢筋,锚索选用4As15.2标准型1860MPa钢绞线,锚杆(索)长度按设计长度进行截取,并应满足张拉长度要求,长度误差为50mm。锚索自由*除锈后采用刷沥青船底漆、沥青玻纤布缠裹,套入聚乙烯塑料套管中,套管两端200mm范围内采用黄油充填,外绕扎工程胶布固定。

b.为保持锚杆(索)在其钻孔中心位置,沿锚杆每2.00m设置对中支架;沿锚索每1.50m设置导中托架,托架为塑料件。钻孔结束后,将制作好的锚杆(索)插入孔内,采用扯灰线办法检查锚杆(索)外露长度和位置,确保锚固张拉段长度。

c.注浆管与锚杆(索)绑扎在一起,一次注浆管距孔底宜为100~200mm。

a.锚杆采取二次注浆,第一次注入强度等级为M25的砂浆,砂浆材料为32.5复合硅酸盐水泥及**砂,水为城市自来水,配合比采用试验室试验配合比,注入M25水泥砂浆至孔口冒浆,封堵孔口;二小时后进行第二次高压注浆,第二次注入纯水泥浆,水泥浆材料采用32.5复合硅酸盐水泥,二次注浆水泥用量不小于20Kg/m或压力达到1.0MPa,水泥浆水灰比0.50。

b.锚索采用二次注浆,第一次采用底部灌浆方式,导管底端插入孔底,在灌浆同时,将导管缓慢的以匀速撤出,导管的出浆口应始终处于孔中浆体的表面以下,保证孔中气体能全部逸出,直至孔口冒出纯*砂浆;第二次采用高压注浆,二次注浆水泥用量不小于20Kg/m或压力达到1.0MPa,二次注浆采用32.5复合硅酸盐纯水泥浆,水泥浆水灰比0.50。灌浆管与钻孔等长,在首次灌浆前与锚索同时送入孔中,在首次灌浆初凝后二次灌注纯水泥浆,注满后保持压力2~3分钟,确保灌浆质量。

7.6.2.4挂钢筋网及喷射砼

a.基坑段部分采用素喷砼护面,喷射C20*石砼,厚50mm。

7.6.2.5腰梁施工

a.腰梁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3:

图3腰梁施工工艺流程图

b.做好腰梁施工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掌握设计要求,模板、材料准备)。

按设计图纸要求,扯灰线测放腰梁位置。

一个方向的钢筋笼可以在加工区事先预制好,再吊装至设计位置,另一个方向的钢筋笼就地绑扎,笼间以及笼和锚头部位牢固连接。且要保证梁内主筋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要求,不得露筋。

模板采用松(杂)木板或厚夹板,三向制安模板,摸板厚度不小于20mm,光滑平直,采用钢筋或对拉螺杆固定,防止跑模、胀模,模板内侧涂刷脱模剂,便于模板拆卸,制模完成后检查模的稳定性和断面尺寸,满足要求。

腰梁砼采用机械搅拌砼,梁的浇灌分段自下而上进行,边浇灌边振捣,确保砼浇灌质量。

h.腰梁施工时按设计要求做好伸缩缝的施工。

7.6.2.6锚索锁定

a.采用穿心千斤顶对锚索施加预应力,锁定后,将整个锚头用C25砼封闭密实。

b.预应力锚索在注浆体强度达到15MPa方可进行锚杆(索)的预张拉锁定,张拉顺序应考虑对边坡支护体系的影响,为避免相邻锚索张拉的应力损失,可采用“跳张法”,即隔1拉1的方法。

7.6.2.7基本试验

锚杆(索)支护正式施工前应先进行现场锚杆(索)基本试验,以确定锚固体与土层间粘结强度特征值。

7.7.2锚杆(索)施工验收采用抗拉试验检测承载力,试验数量不宜少于总数的5%,且不应少于5根。

7.7.3墙面喷射砼厚度应采用钻孔检测,钻孔数宜每100m2墙面积一组,每组不应少于3点。

7.7.4喷层厚度有80%不小于设计厚度,平均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60%。

7.8边坡基坑变形沉降监测及抢险准备

根据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请甲方委托第三方进行边坡基坑变形监测,具体技术要求及工序如下:

(1)坡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

(2)地下管网、地表裂缝监测;

(3)坡顶建、构筑物变形监测;

(4)锚杆拉力及预应力损失值监测;

(5)土体及支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观测(测斜);

(6)支护结构应力监测;

(7)地下动态水位监测。

7.8.2坑顶坡顶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点可共用:沿坑顶坡顶每隔15m布置一个监测点,监测点距坑顶坡顶边线约0.3m,另应在周边建(构)筑物上布设监测点,可埋设1B16长L=150mm的HRB335普通螺纹钢,埋设完钢筋后须灌入M15强度的水泥浆加固短筋根部(监测点平面位置详见监测点平面布置图)。工作基点埋深深度不小于20cm,且应布设于边坡基坑侧壁坡顶的延长线上。

7.8.3变形允许值、报警值、监测周期及精度等级

基坑开挖起至基坑回填后并不再抽取

AB、BB1、B1C、CD、DE

AB、BB1、B1C、CD、DE

注:1、累计值取绝对值和相对基坑深度(h)控制值两者的小值;

2、当监测项目的变化速率达到表中规定值或连续3d超过该值的70%,应报警。

本次基坑边坡监测频率采取定时与跟踪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检测频率见下表2(基坑边坡监测频率表):

(HI、IJ、JJ1、J1K、KK1、K1L、LM、M1M2、MN及NA段)

(AB、BB1、B1C、CD、DE、EF、FG及GH段)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提高监测频率:

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3)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现象;

4)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违反设计工况施工;

5)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

6)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

7)支护结构出现开裂;

8)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9)邻近建筑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10)基坑底部、侧壁出现管涌、渗漏或流沙等现象。

7.8.5.1在施工开挖过程中,应对坑顶的侧向位移进行监测,当位移与当时的开挖深度之比超过5‰数值时,应密切加强观察并及时对支护采取加固措施;

7.8.5.2发生异常情况或在24小时内其位移值超过8mm时,应立即停止开挖,并应立即查清原因和采取措施,方能继续开挖。

7.8.5.3监测过程中,实时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并将监测的结果及时反馈,同时使得各有关单位及时了解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为信息化施工提供数据。

7.8.5.4施工现场准备足够的应急抢险物资和机械,以备及时对施工中发生的紧急事故进行救援和抢险加固工作,充分保证基坑支护施工安全。

八、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本次基坑支护施工总工期拟定工作日120天,具体进度计划见附2“施工进度横道图”。

8.2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8.2.1为了保证工期,本工程我院组建强有力的项目管理班子,强化管理,把各司其职与通力合作紧密联系起来,密切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配合和协作,最大限度地获得有关单位的支持。

8.2.2合理优化和调配劳动力,安排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操作熟练、年轻力壮的员工上岗,确保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8.2.3加强施工组织管理,在保证质量及安全的前提下,协调好交叉作业各工序之间的关系。

8.2.4尽量安排可以连续作业或平行作业的工序,进行三班作业,做好施工现场的防雨设施。

8.2.5加强设备的保养维修,最大限度提高设备完好率。

8.2.6保证工程中足够的资金周转,及时做好零配件和工程材料的采购和储备工作。

8.2.7对整个支护施工工程进度实行动态控制,采用横道图记录法,检查施工中的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的偏差。当计划进度与实际进度有偏差时,须及时调整,调整方法主要为:第一,改变某些工作时间的逻辑关系;第二,缩短某些工作的持续时间,在单位时间内增加劳动力的投入。

九、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9.1本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目标

严格标准,遵守规范;履行合同,兑现承诺;健全机制,落实责任;依靠科技,强化管理;样板引略,全面创优。

工程质量合格,争创优质工程。

严格按照业主要求标准施工,工程合格率达到100%;做到开工必优,一次成优。确保分项、分部工程的优良率。由分项工程确保分部工程优良率,由分部工程确保单位工程的优良率,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9.2本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项目部将以GB/T1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为标准,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并保持一个健全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质量控制流程。

质量管理组织结构见图4。

图4质量管理组织结构图

9.3本工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图5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图

9.4.1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施工技术人员和作业工人等组成的质量管理控制系统,严格按照全面质量管理和ISO9001质量体系运行的有关要求进行质量管理工作。使全体员工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质量第一”、“为用户服务”和“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用户”的全面质量管理意识,通过开工前进行技术交底和组织学习施工组织设计,以确保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和工序质量控制指标的完成。

9.4.2项目经理对本工程人、财、物、质量、安全进行全面管理,对本工程全权负责;工程技术负责人负责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方案的实施,负责各项工作质量的检查、验收,负责与业主、监理关于技术方面问题的联系,负责工程进度报表的填写以及竣工报告的编写;各班、组长对本班组的施工质量负责,负责各项竣工工程的自检及施工记录的检查、验收。

9.4.3对业主或监理单位提供的控制点座标、标高等关系到我分院施工产品质量的有关基本资料应经检查、验证,准确无误后方可使用,对隐蔽工程均需检查、验收,并经监理等有关单位签证后方可隐蔽。

9.4.4建立质量奖罚制度,对工作质量好、生产效率高、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员工,给予奖励,对违章操作施工,质量、安全、文明生产施工差的员工,给予处罚,并调离施工现场。及时杜绝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隐患,对已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组织事故原因分析,予以妥善处理。

9.4.5每天施工前确定当天工作的重点和内容,做好明确的布置和标识,重点部位和关键施工质量点,施工员和质检员一定进行旁站和施工指导。

9.4.6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使之长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换设备零件。

8.4.7严把材料质量关,选择质量好、稳定性好的水泥等材料,并按有关规定及时送样检验,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一律不用。

9.4.8采用全站仪精确放线,确保锚杆(索)位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确保其他各类尺寸及位置参数等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9.4.9认真做好现场的施工记录工作,特别是隐蔽工程的记录,及时汇总,并进行有关责任人员的会签。全面收集各类技术资料和检验证明,工程竣工提交完整的资料。

9.4.10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自觉接受建设单位相关人员及监理工程师的指导、检查,不折不扣,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等级。

9.4.11及时对场地周边的建筑物及市政设施进行观测,并将观测结果及时反馈给建设和设计单位,认真分析有关资料,做好预测预报工作,真正做到信息化施工,及时了解和掌握整个场地动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作出反应,研究相应对策,解决出现的问题,确保施工顺利进行以及周边建构筑物的稳定安全使用。

十、安全施工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承包人安全生产目标必须实现“六无、一创建”。

六无:(1)无因公死亡事故,年重伤率不大于万分之五;(2)无拆迁工程事故和设备安装工程重伤以上(含重伤)事故;(3)无触电、物体打击、高空坠落等事故;(4)无重大机电设备事故、重大交通事故及火灾事故;(5)无因施工造成地表沉陷及由此导致交通中断、通讯中断、电力中断、漏水、漏气、周边建(构)筑物的破坏等重大事故;(6)无10人以上集体中毒事故。

一创建:创建安全文明标准工地。

承包人安全生产目标必须实现“六无、一创建”。

10.3本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10.3.1成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安全生产管理结构见图6。

图6安全生产管理组织结构图

10.3.2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由专职安全员具体执行,以经济手段进行安全生产管理,通过经济上的奖罚,激发和教育施工人员参与安全生产活动的热情。

(1)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管理第一负责人;

(2)专职安全员是项目安全管理直接负责人;

(3)项目部各级成员对各自职责范围内安全生产负责。

10.4本工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本工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见图7。

图7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图

10.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0.5.1以院制定的《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为指南,搞好安全生产教育,建立项目经理→专职安全员→施工班组的安全保证体系,贯彻“安全第一,

10.5.2落实安全生产的各项技术措施,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10.5.2.1安全用电:电工持证上岗,经常检查线路、漏电保护器和用电设备的绝缘性能,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工地配备两名熟练电工,日夜值班。

10.5.2.2机械设备的操作,严格遵守规程,杜绝事故发生。

10.5.2.3现场施工人员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做好防护设施,各专业工种持证上岗。

10.5.2.4加强施工现场人员管理,做好值班,杜绝无关人员进入现场,防止人身事故安全的发生。

10.5.2.5机械设备进出场要先探查运输线路,运行时要有前导,防止对沿途设施的破坏。

10.5.2.6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组织施工,防微杜渐,谨防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发生人身安全事故,杜绝任何安全事故的发生。

10.5.2.7查明各类管道的位置,造孔时严格控制,以防破坏管线。

10.5.2.8因施工场地紧邻居民住宅区及道路,施工时控制好设备噪声,防止噪声污染。

10.5.2.9在现场内修建完善的集水(浆)及排水(浆)系统,经常进行检查、疏导和加固,防止场地内污水(浆)横流,造成意外伤害。

10.5.2.11按照施工顺序,编制周密计划,组织合理的流水作业和均衡施工,以协调好各工序之间的互相关系。

10.5.2.12加强现场的消防管理,动用明火则办理许可证,施工现场配置足够的消防器材并保证有足够压力的消防水,消防通道保持畅通,不得随意堵塞和断路。

10.5.2.14随时注意当地气象部门的预报,做好防风、防雨、防滑等季节性变化的相应措施CJT403-2012标准下载,以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

10.5.2.15为了保证隔水帷幕结构的工程质量,为了保证周边道路及其他建(构)筑物的安全,派专人每日对施工人员操作过程进行巡查,对周边建(构)筑物及道路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纠正,会同有关人员采取处理措施。

十一、主要材料、机具计划

11.1工程主要材料及机具用量

9施工组织设计(130P).doc32.5复合硅酸盐水泥

C22、C25、C28

A8、A6.5、B16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