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航局龙口项目部施工组织设计

一航局龙口项目部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43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一航局龙口项目部施工组织设计

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设计的《龙口港10万吨级通用泊位工程水工工程图纸》;

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龙口港10万吨级通用泊位工程(施工图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龙口港10万吨级通用泊位工程施工图纸会审纪要》;

《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局部修订(JTJ221-98)

阿科太克轻质隔墙安装施工方案第2章工程概况及自然条件概述

1.工程地理位置与现状

本工程位于山东省龙口屺岛,距现有港区10km。码头工程选择在屺岛西端规划北起第4个泊位,长度360m。码头布置在水深13.5m左右,距离岸边约680m,码头走向为144°~324°,码头轴线走向和该水域的涨、落潮流向及强浪向夹角小,基本小于9°。

本工程的施工内容包括码头、护岸、围埝、开山回填。

本工程为10万吨级的铝矾土、煤炭散货码头工程,码头水工结构设计按15万吨级散货船型考虑。根据工程区域的地质条件,码头采用重力式结构,沉箱为钢筋混凝土矩形沉箱。沉箱尺度为:20.80×14.0×20.5m(长×宽×高),单个沉箱重2600t左右,共采用30个沉箱。沉箱内抛填中粗砂,沉箱顶标高为0.80m。沉箱顶部为钢筋混凝土盖板,上部为现浇胸墙,沉箱后设抛石棱体,其后回填开山石。沉箱以下为抛石基床结构,采用10~100kg块石。沉箱间设倒滤井。

码头设2000kN系船柱,共计14套。码头防冲设备选取1700H鼓型橡胶护舷(一鼓一板,高反力型),共计26套。

码头门机前轨道置于码头胸墙上,距码头前沿3.0m,后轨道梁置于沉箱顶部的轨道梁基础上。轨道梁为矩形断面,断面尺寸(宽×高)1.5×1.9m。

移动漏斗轨道梁设2条,均采用倒“T”形弹性地基梁结构,靠陆侧的移动漏斗轨道梁因考虑远期卸船机荷载断面稍大。

门机及移动漏斗轨道梁长度318.0m。

本工程的总工期为18个月,自工程开工至竣工验收移交为止。各单位工程工期及节点工期如下:

2006年5月10日工程项目开工,2007年10月底竣工。

2006年5月10日开工,5个月后于2006年9月底具备吹填纳泥条件,2006年12月31日竣工。

2006年5月10日开工,2007年8月31日竣工

2006年5月10日开工,2007年6月30日移交后方10万平米辅建区,2007年8月31日竣工

2006年5月10日开工,2007年8月31竣工

含钢率130kg/m3

计450块,重18.5t

含钢率140kg/m3

含钢率100kg/m3

10~100kg堤心石

50~100kg垫层块石

100~200kg垫层块石

200~300kg垫层块石

50~100kg棱体块石

100~200kg棱体块石

200~300kg棱体块石

400~600kg棱体块石

50~100kg护底块石

100~200kg护底块石

预制6t扭王字块混凝土

预制2t扭王字块混凝土

本工程陆域范围内开山回填量2273000m³,其余量在北侧围埝后方区域开山取得。

本工程选址于屺岛西端岬角处。屺岛为基岩岛,由巨大的连岛沙坝与陆地相连,构成典型的陆连岛地貌。拟建港址位于陆连岛的端部,陆域为震旦纪石英岩构成的丘陵,绝对高程50多米。沿岸岸坡海蚀崖陡立,高达15~20米,其下有海蚀穴和浪蚀礁平台发育。

土层分布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根据2005年10月的钻探资料,码头、护岸区段及回旋水域范围土层上部为海相沉积的①1细砂、①2淤泥质粉质粘土,中部为陆相沉积的②1粉质粘土、②2粉质粘土、③粉质粘土、④粗砾砂,底部为基岩:⑤1强风化板岩、⑤2中风化板岩,其具体分布及工程地质性质综述如下:

为全新世海相沉积,灰色夹灰黄色,饱和,松散,级配差,含贝壳碎片,局部孔中混有淤泥或碎石。平均标贯击数4击。

为全新世海相沉积,灰色、灰黑色,流塑~软塑,夹贝壳,含粉砂,部分地段接近粉质粘土。平均标贯击数2击。

为晚更新世陆相沉积,灰黄色,软塑~可塑,含砂粒,夹不连续粉土薄层。平均标贯击数6击,容许承载力值140kPa。

为晚更新世陆相沉积,黄褐色,可塑,含姜石,夹不连续粉土薄层。平均标贯击数8击,容许承载力值160kPa。

为晚更新世陆相沉积,黄褐色,硬塑为主,局部可塑,混较多砂粒,含钙质结核,局部夹碎石,夹粘土层。平均标贯击数13击,容许承载力值200kPa。

为晚更新世陆相沉积,黄褐色,饱和,中密,分选性差,混粘性土,不均匀含圆砾、碎石。局部该层为中粗砂。平均标贯击数25击,容许承载力值260kPa。

堆场区近半位于现陆域即缓丘范围,为震旦纪中风化板岩,其上覆厚0.4m左右的粉质粘土;大部位于岸崖之下的水域范围,基岩自码头区往岸迅速上翘,上覆粉质粘土及细砂甚薄或基岩直接出露。

本工程海域的潮汐性质属于不规则半日潮型,潮位特征值如下(从当地理论最低潮面起算):

最高高潮位:3.19m(1972年7月2日);

平均高潮位:1.15m;

平均低潮位:0.24m;

平均潮差:0.91m;

最大潮差:2.87m;

平均涨潮历时:6h23min;

平均落潮历时:5h59min。

本工程以龙口理论深度基准面起算。

设计高水位:1.69m;

极端高水位:3.19m;

设计波浪要素表(设计高水位)

设计波浪要素表(极端高水位)

根据国家海洋局烟台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于2003年10月25日~26日(大潮期)和10月31日~11月1日(小潮期)对屺岛西端水域海流进行的观测结果显示。实测最大涨、落潮流速出现在03-01站,实测最大涨潮流速为1.08m/s,流向S;实测最大落潮流速为0.92m/s,流向N。拟建码头前沿处实测最大涨潮流速介于0.36~0.50m/s,流向SSE或SE;最大落潮流速介于0.89~0.92m/s,流向NNW。

本工程水域最大可能流速为1.64~1.86m/s,流向为NNE;拟建码头前沿水域最大可能流速为1.48m/s,流向为SE。

龙口气象站位于龙口镇南郊,其地理位置为37°37N′120°19E′,距离龙口区约2km;该站观测场海拔高度3.5m,测风仪器离地面高度10.9m;该站从1956年11月开始观测记录,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该站附近无高大建筑物和山丘阻挡,观测资料代表性较好。本设计使用资料年限自1957年至1982年。

年平均最高气温:16.5℃

年平均最低气温:7.0℃

年极端最高气温:38.3℃(1972年7月5日)

年极端最低气温:-21.3℃(1977年1月30日)

统计1957~1985年降水记录,龙口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差异显著。

年平均降水量:624.9mm

年最大年降水量:944.9mm(1964年)

年最小年降水量:401.7mm(1981年)

年最大一日降水量:163.3mm(1982年8月25日)

年内日降水量大于25.0mm的天数平均8.9天。

龙口气象站测风仪器海拔高度14.4m,自1970年起为自动记录10min平均风速。统计1958~1980年风况记录,本区常风向为S,频率19%,次常风向为NNE,频率9%;历年平均风速为4.4m/s;历年最大风速为36.6m/s,风向NNE,出现在2000年4月9日。本区年平均大风日数:风速大于6级为58.8d,大于8级为47.8d。

年平均相对湿度:70%。

本区能见度小于1km的年均雾日为9.9d。年最多雾日数为19d(出现在1976年),最少雾日数为6d(出现在1958、1961、1963年)。

根据台风年鉴1951~1985年35a的资料,统计共有35个台风或强台风影响本区,平均每年约一个过程。受台风影响,龙口最大风速为20m/s(N向),极大风速为27m/s(N向),8级以上大风持续2d。1985年9号台风影响龙口地区时产生的最大风速为27.3m/s(NNW向,屺岛海洋站实测值),最低气压为986hpb,日最大降水量在100mm以上,最大增水为166cm。

根据1951~1975年寒潮年鉴统计,龙口地区共出现81次寒潮,平均每年3.2次,主要发生于10月至翌年4月。影响龙口地区的寒潮年际变化差异较大,受一次寒潮影响持续时间一般为2~3d,最长为3~4d。

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本工程按基本烈度设防。

第3章工程特点及关键技术分析

1.本工程工程量大,施工中需做好人力、设备的配备和组织工作,认真做好技术和施工准备工作。

2.码头施工时与天航挖泥施工相互干扰,施工高峰期作业船舶集中、数量较多,因此,合理选择施工起点,安排好各工序间的施工步骤,形成流水作业,减少各工序间的相互干扰尤为重要。

3.工程施工区域处于外海,施工水域无掩护,有效作业天数较少,这就要充分有效的利用每一个工作天,并延长船舶作业时间。

4.施工区域处于外海,给测量定位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工程中将大量使用GPS等高科技手段来进行测量控制施工,施工中应充分的发挥高新科技优势,提高施工效率、施工精度。

5.作业船舶数量多且远离船舶基地,而现场又无船舶避风地,船舶的防风、防台、防汛工作异常重要。

6.工程所处地理位置附近有出港航道,会对水上船舶施工作业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

7.工期紧,沉降和位移难控制。由于沉箱安装后,上部荷载立即就进行施工,沉箱没有时间进行自然沉降,码头预留沉降量很难控制。对此我们在施工中将勤观测,合理预留沉降量和位移量。

8.本工程石料、砂料用量大,解决材料的采购、运输和质量控制问题是工程的关键点之一。

9.本工程开山回填工程量大,需做好现场的人力、机械组织安排,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安全技术措施,确保现场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的安全。

第2节  关键技术分析

1.防止基槽回淤的措施

本工程区域疏浚工程与水工工程施工同步进行,疏浚可能造成码头基槽回淤。为防止码头基槽回淤,需要采取如下措施:

1.1基槽开挖与天航揭盖施工均采取由北向南方向,顺水流向,减少回淤。

1.2基槽开挖后及时进行基床抛石、夯实等后继工程作业。

1.3基床抛石前检验基槽回淤情况,若不符合要求,根据回淤情况可采用空压机配合吸泥泵(泵举法)进行清除。

1.4沉箱安装前检查基床顶部的回淤情况,若不符合要求,可采用空压机配合吸泥泵(泵举法)进行清除。

1.5沉箱背后棱体及回填砂施工前检验基底回淤情况,若不符合要求,可采用空压机配合吸泥泵(泵举法)进行清除。

2.1根据基床厚度,基床抛石分粗抛和补抛。

2.2基床夯实施工前先进行夯实试验,试验段选在具有代表性的部位进行。

2.3夯实作业时加强安全管理,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本工程属外海施工,无掩护,受风浪影响较大,码头基床水深较深,离陆地较远,无法利用传统方法支立水准仪进行观测,只能使用GPS辅助进行基床下道、整平验收等工序的施工,如何利用好高新科技手段为工程服务,提供施工效率、施工精度,是我们在施工中应重点掌握的地方。

沉箱安装过程中,严格控制码头前沿线的顺直度,确保安装质量,码头总长度的施工误差要按施工段逐段消除,使码头岸线总长度控制在规范要求之内。施工时,要由测量测出每个沉箱的尺寸,根据沉箱偏差情况,确定沉箱安装顺序,沉箱安装时,缝宽尽量按照负误差控制,测量人员要随时测量剩余空档的距离,做好预控工作,确保安装质量。

5.1沉箱回填施工采用带皮带机的自航舱驳抛填,用测深水砣控制水深。

5.2沉箱内回填时,各舱格要分层同步均匀抛填,抛填过程中,要及时利用水砣测出抛填高度,控制好各舱格填料回填的高差满足设计要求,并保证抛填标高要求。

5.3沉箱内填料作业时,施工船舶容易与沉箱相碰,需制定相应的措施,如在沉箱顶部安装临时护木或旧D型橡胶护舷等措施,防止船舶与沉箱发生碰撞,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TCCIAT 0020-2020 冶金工程C型封闭料场设备安装与验收规程.pdf6.胸墙等大体积砼防裂

由于码头胸墙砼属于大体积砼结构,砼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使砼的内部与表面往往出现较大的温差,生成强大的温度应力,使砼产生裂缝。这就要求在水泥品种选择、配合比设计、养护等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避免裂缝的出现。

质量是本局的生命,优良的质量是全局职工永恒的追求。

施工过程中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设计和港口工程技术质量规范要求,确保业主满意。

龙口港10万吨级通用泊位工程,保省部级优质工程,争创国家级优质工程。

合同履约率100%;交工验收一次合格率100%。

某PU硅胶球场施工组织方案单位工程优良品率100%;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