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治理工程技术标施工组织设计

滑坡治理工程技术标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413.18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滑坡治理工程技术标施工组织设计

第三章设备、人员、材料动员周期及到场方法

(一)设备、人员动员周期

中国移动通信指挥中心装饰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二)设备、人员的到场方法

第四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三)施工技术方案、方法

(四)施工质量与安全注意事项

第六章施工期间地质工作

(一)施工期间地质工作

第七章施工监测和抢险预案

(一)对边坡进行施工监测预警

第八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二)施工中为确保施工质量需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四)工程质量的具体要求

(五)工程质量检测标准

(七)墙体质量保证措施

第十章安全文明施工和环保措施

第十一章施工中和移交前工程保护措施

(一)现场成品保护管理

(二)施工过程中成品保护管理

(三)竣工移交前的成品保护

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计划图

1、XX县尖尖山滑坡治理工程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及施工图设计。

2、现行的与本工程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有效国家标准,以及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标准。

3、从现场踏勘调查、咨询获得的有关资料。

4、质量、安全保证体系文件。

5、国家和行业颁布的相关现行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建筑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工艺标准、质量评定标准;

6、国家、省、市颁发的工程质量、文明施工及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及要求;

7、本公司制度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拥有的科技成果、施工工艺水平、管理水平、技术装备以及多年积累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经验;

1、遵照招标文件中合同条款的各项要求,实质性地响应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指令和要求。

2、严格遵守招标文件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

3、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力求技术先进、科学合理、经济实用。

4、坚持自始至终对施工现场全过程严密监控,以科学的方法实行动态管理。

5、对标书中的预期目标和行动承诺,坚持言必行,行必果。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我单位对本工程的投标文件之一,它体现了我单位对本工程施工的总体构思和部署,是一部对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等方面进行程序化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并为业主选择施工承包商提供参考。若我单位有幸中标承建本工程,我们将依据本《施工组织设计》所确定的原则,严格遵循有关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在图纸会审之后,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及分部分项工程《作业计划》,形成完整的工程技术文件,用以指导工程施工,确保本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等目标的顺利实现。

1、工期目标:若中标,我们将在合同规定的开工期限内开工,并在招标文件规定的180日历天的施工工期内完成招标文件所定义的本合同段招标范围内的工程,确保在招标文件规定的缺陷责任期内,完成本合同工程缺陷修复。

2、质量目标:我公司在本合同的质量目标是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0%以上。

3、安全目标:杜绝重大伤亡事故,消灭因工死亡事故,职工重伤率控制在0,消灭重大的机械破损事故。

4、文明施工目标:创四川省文明施工工地。

北西延伸到龙日坝,北东延伸至杨柳坝,东西长104km,南北宽13~20km。西段延伸方向310~315°,东段由60°转20°方向延伸。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向南突出的弧形紧密褶皱束,在弧顶最突出的部位形成直立的涡轮构造,弧形构造西段花岗岩侵入切切割构造线。

(2)马尔康北西向构造

由一系列北西—南东向展布的倒转褶皱及断裂构成,总体走向310~325°,分布范围长约130km,宽约70km。地层主要为三叠系变质岩,由于挤压强烈,岩层多近直立,甚至倒转,尖棱状褶曲十分发育。

通过本次现场调查,勘查区附近基岩主要发育有两组节理裂隙。

J1组:产状74~113°∠44~58°,发育间距0.2~0.6m,延伸长度2~10m,微张状,无充填,裂面较平直。

J2组:产状313~317°∠70~76°,发育间距0.5~2m,延伸长度1~3m,张开状,局部泥质充填,裂面较平直。

勘查区地处龙门山断裂带以西的川西北强烈抬升区,新生代以来主要表现为大面积抬升隆起和断块差异升降,挽近期断裂活动与地震活动性均较强,区域稳定性一般~较差,是中国地震活跃地区之一。

勘查区内地表分布有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滑坡堆积层(Q4del)和冰水堆积层(Q4fgl)。

坡残积物主要分布在斜坡坡脚和缓坡平台等地带,呈带状、块状分布,主要以粉质粘土为主,呈黄灰、灰色,硬塑,土质不均匀,含碎石、角砾,石质成分为变质砂岩、千枚岩,呈次棱角状。

滑坡堆积层以粉质粘土和碎石土为主。粉质粘土多分布于斜坡坡脚和缓坡地带,呈黄灰、灰色,软~硬塑,土质不均匀,含碎石、角砾。碎石土在区内分布广泛,呈灰、棕灰色,干燥,稍密~中密,石质成分主要为强风化变质砂岩、千枚岩,分布不均匀,呈棱角~次棱角状。

冰水堆积层主要为碎石土,在区内分布广泛,下伏于滑坡堆积层,灰色,干燥~稍湿,中密~密实,石质成分为变质砂岩,碎石成分较高、粒径较大,分布不均匀,呈棱角~次棱角状。

据钻探揭露,区内表层多粉质粘土夹碎石,一般厚度1~12m不等,下伏碎石土,推测厚度20~35m,随着深度的增加,碎石土密实度、固结程度均随之增加,碎石含量及粒径也逐渐变大。从钻探方面反映:粉质粘土层钻进过程中钻具表现较平稳,跳动较弱,碎石土层钻进过程中钻具跳动剧烈,卡钻、掉块、垮孔、冲洗液漏失等现象,钻探困难。取芯上也显示:浅表取芯多为粉质粘土夹碎石,而深部以碎石为主,鲜见粘性土成分。

XX县位于四川省低纬度地区,气候受西南季风和印度北部干燥大陆性气团交替控制,干雨季分明,年温差较小,日差较大,年平均气温变幅仅13℃,是省内全年气温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辐射强,垂直差异十分明显,在凉山境内故有XX的太阳,甘洛的风,昭觉下雨当过冬”的说法。以近十年的气象资料为例,年平均气温为16.8℃,1月为9.4℃,7月为22.7℃,极端最高气温33.3℃,极端最低气温-1.9℃,年总日照时数2094.7小时,年总蒸发量为2107.2毫米,年总降水量为1169.8毫米,年平均绝对温度为13.2毫巴,无霜期为301天。气候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具有显著不同,从高海拔到低海拔,从东北到西南,呈现出山地温凉到南亚热带气候的变化趋势,雨量季节分配的显著特点是冬干春旱,干湿分明,5-10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90%,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构成了冬无严寒春高温,夏无酷署秋凉早的气候特点。以气象学上气温低于10℃为冬季,10-22℃为春、秋季,高于22℃为夏季来划分,XX的冬天仅为一个月,夏季只有两个月,春秋两季长达9个月。

XX属云贵高原之横断山脉。螺髻山与乌科梁子东西对峙,中梁山纵亘其中。中梁子、波尾梁子和乌科梁子均属大凉山向南的分支。海拔3500米以下的山地面积较少,以中山(含亚高山)为主,占总面积的67.4%。丘陵平坝仅分布在河谷地带,呈高山、中山深切割地貌。境内河流主要有则木河和西洛河沿山脚由北向南潺潺而去,在县城附近东北角的扭皮各则处,二水合流,南注金沙江。纵观XX地貌,山脉河流南北走向,枕山带河,平行交错,东西群峰并列,中为凹凸,三山二水形成狭长的北高南低的河谷地貌。县境内最高峰为螺髻山主峰――也俄额哈峰,海拔标高为4359米,最低处为白水河,海拔标高为1040米,河谷与山地高差达3319米,其地形地貌可概括为三山夹谷从而构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征。

勘查区地表出露有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4)和中生界三叠系上统西康群侏倭组(T3zh)地层,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区内第四系全新统松散堆积层主要分布在滑坡区坡体浅表层,其主要成因类型有:坡残积层(Q4dl+el)、滑坡堆积层(Q4del)和冰水堆积层(Q4fgl)。

(1)坡残积层(Q4dl+el)

坡残积物主要分布在斜坡坡脚和缓坡平台等地带,呈带状、块状分布,主要以粉质粘土为主,呈黄灰、灰色,硬塑,土质不均匀,碎石含量约20%,角砾含量约10%,石质成分为变质砂岩、千枚岩,呈次棱角状,推测厚度5~15m。

(2)滑坡堆积层(Q4del)

滑坡堆积物主要分布在滑坡范围内表层,整体呈圈椅状,而局部零星呈裙状、锥状分布,为人工开挖及雨水冲刷引起的土质边坡滑塌,其主要由粉质粘土和碎石土两类组成。粉质粘土呈黄灰、灰色,软~硬塑,含碎石,主要上覆地表或呈夹层透镜状产出。碎石土呈灰、棕灰色,干燥,稍密~中密,石质成分主要为强风化变质砂岩、千枚岩,分布不均匀,呈棱角~次棱角状,推测厚度10~25m。

(3)冰水堆积层(Q4fgl)

冰水堆积物广泛分布于勘查区浅表,局部上覆滑坡堆积物,主要为碎石土,灰色,干燥~稍湿,中密~密实,石质成分为变质砂岩,分布不均匀,呈棱角~次棱角状。推测厚度20~35m。

整个滑坡范围内未见基岩出露,而在临近沟谷陡崖处(即该滑坡右侧90m)可见基岩出露。地层岩性以灰色、深灰色变质砂岩、砂质千枚岩为主,夹炭质千枚岩。浅表层风化作用强烈,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

4、地质灾害的形成、危害

2#滑坡位于XX县尖尖山正街村以西公路旁山坡上,该滑坡体坡下为XX县尖尖山正街村及公路,该公路为城区至文化广场的必经之路,2#滑坡区目前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局部欠稳定,滑坡区土体较软弱在地震、暴雨下下易发生滑坡,严重威胁到下方正街村以及公路的安全。

1#、2#以及3#主要危害对象为分布于1#滑坡体下的文化广场、3#滑坡上的正街村以有XX县城区建筑物和公路等构筑物等。危害人数3000余人,并威胁通行车辆和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可能经济损失2800万。危害程度等级为Ⅰ级,防治工程等级为Ⅰ级。

XX县尖尖山滑坡治理工程位于XX县城区建设街后山,进场道路较为便利。1#滑坡上有道路直通滑坡前缘、后缘以及中部,进场道路十分便利。2#滑坡有道路滑坡中部通过,但抗滑档墙无道路相通,因此需专门设置施工便道,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3#滑坡上为村庄,滑坡前缘以后缘都有道路通过,进场道路十分便利。

XX县尖尖山滑坡治理工程施工用电可直接从城区生活、生产输电线路就近牵线,并自备发电机以备用。施工用水直接引接城区蓄水池水或从附近河流抽水。

3、施工交通及施工总布置图

根据工程特点及地形地质条件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少占地、节省临时投资、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置方式。施工布置以少占地、尽量减少对天然坡体及树木的扰动破坏、临时设施距工地就近为原则,按施工工序有条理进行。各区域之间独立性较大,一般情况下可以并行施工而无相互影响,为缩短施工工期,各治理区域可按照合适的施工顺序同时施工,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兼顾施工工期。

XX县尖尖山滑坡治理工程施工时生活区与施工区分开布置。生活区设置在城区内,租赁当地居民房屋。施工区沿工程区施工便道展布,在斜坡宽缓处临时堆放施工材料。

XX县尖尖山滑坡治理工程主要包括抗滑桩、档土墙以及截水沟工程,工程所需建筑材料主要为水泥、砂石料、钢材、柔性网等,各种建筑材料除钢材和柔性网之外,均可就近购进,其中用量较多的砂石材料,可在本地取材或附近砂石料场购进,水泥、木材、钢材均可采用本地或从附近木材场购进。为确保防治工程安全可靠,工程施工所需各类建筑材料质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应附正式的出厂合格证及材质化验单。

治理工程分散,战线较长,需根据实际情况分设多个治理点,在施工组织设计阶段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布置施工场地。

XX县尖尖山滑坡治理工程施工所需块石用料需从就近取材,建筑用砂经来源XX县,可到县城购买,水泥需在就近水泥厂购买,主动防护网和被动网从成都购买。为确保治理工程主体结构安全可靠,工程施工所需各类建筑材料质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均附材料证明、出厂单及质量检查鉴定单。

第三章设备、人员、材料动员周期及到场方法

(一)设备、人员动员周期

我公司系国家特殊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甲级资质企业,拥有各类成套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设备和专业施工技术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和熟练的机械手。具有施工的完善的管理体制和丰富的施工经验。若我公司中标,我们将在接到监理工程师开工令后的5天内组织设备、人员进入工地。

根据本工程施工难度大,工程量较分散、工艺要求高、安全隐患大等特点,我公司将根据工程需要,配备足够的施工机械,调配不仅具有卓越的管理经验和施工组织能力,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安全、环保意识和法制意识的管理人才、工程技术人员及各种技术工人投入本工程。拟设置项目经理部,投入多个施工队。

施工队都具备施工防护的设备、技术力量和组织管理能力。

(二)设备、人员的到场方法

施工队的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和施工设备及操作手、试验设备、仪器仪表等将分批用汽车运输到施工现场,少量劳务工在当地临时招聘。

水泥、砂石等用汽车从附近的材料供货点或选定的供应商直接运到施工现场。主被动防护网从成都运往施工现场。

自采和外购的地材用汽车直接运到施工工地。

第四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为了确保工程施工按时交工,在工程施工中以先进的设备、先进的施工技术、先进的施工管理,科学地安排施工流水作业,合理安排施工流程,精心组织施工的原则,以确保各工作质量实现总体质量目标,有效控制各阶段施工进度,实现总体工期目标。

施工前应编制施工计划,拟定放样定线等各项施工顺序,编制劳力、工种、材料、设备、工程进度计划,制定质量检查方法和安全措施。按设计要求准备与检查工程机械、设备、仪器。准备好施工工具。

本工程为地质灾害体治理工程,需在冬季前完成部分工作,工期紧、时间短,为了按期完成任务,我们按计划进行施工,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在施工区实行全封闭施工,在脚手架外均设置钢板网进行防护,并派专人进行安全巡查,确保施工安全顺利。

所有材料库房、加工房、生产用房等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置在附近安全区域内,保证施工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生活用房搭建在各工点旁或租用当地民房。

交通运输不便,所有施工设备、材料等通过汽车运输到各施工工点就近的位置,再进行转运。

3、办公、生活、临时设施

项目部及各施工队工点管理人员就近租用民房,或搭建临时住房,供各施工点现场施工人员住宿、生活。

4、施工用水、电、风的供应

在各工点施工用水由从附近取水至工地及生活区;在各工点用电就近接入;施工用风采用自备的高风量空压机供风。

由于治理工程区段战线较长,工程施工时因地制宜的选择和布置施工场地,提高工程施工效率。

施工砂石堆料场、水泥库房、办公及生活用房等可利用堆积扇区既靠近公路又靠近施工区闲置的空地,另设计拦沙坝位置可选择废弃的民房作为砂、石、水泥等的堆料场地,以减少工程施工期间搬运材料的难度。工程施工中不宜选择沟道作为堆料场地,避免堆料占据沟道,破坏沟道地质环境条件及因施工场地布置不当而引起窝工等现象。

(三)施工技术方案、方法

1、施工方案和进度安排

XX县尖尖山滑坡治理工程施工总体施工顺序为:清危→主动网施工→锚杆施工→被动网施工→施工区恢复施工→竣工验收。

(1)清方:人工清除危岩区内已松动的浮石和浮土。

(1)危岩清除:主、被动网等施工前先清除危岩区已松动的危石和土体。

(1)清除坡面防护区域内威胁施工安全的浮土及浮石,对不利于施工安装和影响系统安装后正常功能发挥的局部地形(局部堆积体和凸起体等)进行适当修整。

(2)放线测量确定锚杆孔位(根据地形条件,孔间距可有0.3m的调整量),在孔间距允许的调整量范围呢,尽可能在低凹处选定锚杆孔位;对非低凹处或不能满足系统安装后尽可能紧贴坡面的锚杆孔(一般连续悬空间积不得大于5m2,否则宜增设长度不小于0.5m的局部锚杆,该锚杆可采用直径不小于¢12的带弯钩的钢筋锚杆或直径不小于¢12的双股钢绳锚杆),应在每一孔位处凿一深度不小于锚杆外露环套长度的凹坑,一般口径20cm,深20cm。

(3)按设计深度钻凿锚杆孔并清孔,孔深应大于设计锚杆长度5cm~10cm,孔径不小于¢42;当受凿岩设备限制时,构成每根锚杆的两股钢绳可分别锚入两个孔径不小于¢35的锚孔内,形成人字形锚杆,两股钢绳间夹角为15°~30°,以达到同样的锚固效果;当局部孔位处因地层松散或破碎而不能成孔时,可以采用断面尺寸不小于0.4×0.4m的C20砼基础置换不能成孔的岩土段。

(4)注浆并插入锚杆,采用标号不低于M30的水泥砂浆,宜用灰砂比1:1~1:1.1、水灰比0.45~0.50的水泥砂浆或水灰比0.45~0.50的纯水泥浆,水泥宜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优先选用粒径不大于3mm的中细砂,确保浆液饱满,在进行下一道工序前注浆体养护不少于三天。

(5)安装纵横向支撑绳,张拉紧后两端各用2~4个(支撑绳长度小于15m时为2个,大于30m时为4个,其间为3个)绳卡与锚杆外露环套固定连接。

(6)从上向下铺挂格栅网,格栅网间重叠宽度不小于5cm,两张格栅网间以及必要时格栅网与支撑绳间用¢1.5铁丝进行扎结,当坡度小于45°时,扎结点间距一般不得大于2m,当坡度大于45°时,扎结点间距一般不得大于1m(有条件时本工序可在前一工序前完成即将格栅网置于支撑绳之下);

(7)从上向下铺设环保并缝合,缝合绳为¢8钢绳,每张钢绳网均用一根长约31m(或27m)的缝合绳与四周支撑绳进行缝合并预张拉,缝合绳两端各用两个卡与网绳进行固定联结。

(8)主动网材料应采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材料性能应达到相关技术要求,采用GPS2型主动防御网。

(1)、锚杆钻孔孔向一般为水平下倾20°。锚杆开孔孔位误差不得大于5cm,钻孔的孔斜误差不得超过3%,孔深偏差不得大于10cm,钻孔孔径为75mm。钻进时如与塌孔应采用套管跟进或分段灌浆固结后再钻进等措施,以保证钻孔成型。

(2)、锚杆采用¢18mm的螺纹钢筋,钢筋尽量避免接头,如锚筋长度大于12m时宜用螺纹套筒机械连接。插入前应清楚钢筋上的油渍和铁锈,并不能粘有泥土。锚筋必须沿轴线方向高对中支架。对中支架的间距不应大于2.5m,且单根锚杆的对中支架数量不小于2个。挂网锚喷支护区锚杆安装时外露段不小于30cm,外露端顺坡向折弯。

(3)、锚杆灌浆材料采用M30水泥砂浆,砂浆参考水灰比为0.3—0.4:1,为保证砂浆与周围岩壁的紧密粘结,可掺入一定量的膨胀剂,膨胀剂的掺入量不大于水泥量的1%,为提高砂浆的早期强度,可参入水泥量5%的早强剂,二者的参入量应根据实验确定。拌主混凝土、砂浆应采用清洁的可饮用水。

(1)、按设计并结合现场实际地形对钢柱和锚杆基础进行测量定位。现场放线长度应比设计系统长度减少约3~8%,对地形起伏较大,系统布置难沿同一等高线呈直线布置时取上限(8%);对地形较平整规则,系统布置能基本上在同一等高线沿直线布置时取下限(3%);在此基础上,柱间距可有为设计间距20%的缩短或加宽调整范围。

(2)、基坑开挖(对覆盖层不厚的地方,当开挖至基岩而尚未达到设计深度时,则在基坑内的锚孔位置处钻凿锚杆孔,待锚杆插入基岩并注浆后才灌注上部基础砼)。

(3)、预埋锚杆并灌注基础砼(对岩石基础,2、3工序应为钻凿锚杆孔和锚杆安装,对砼基础,亦可在灌注基础砼后钻孔安装锚杆)。

(4)、基座安装:将基座套入地脚螺栓并用螺帽拧紧。

(5)、钢柱及上拉锚绳安装

①、将钢柱顺坡向向上放置并使钢柱底部位于基座处;

②、将上拉锚绳的挂环挂于钢柱顶端挂座上,然后将拉锚绳的另一端与对应的上拉锚杆环套连接并用绳卡暂时固定(设置中间加固和下拉锚绳时,同上拉锚绳一起安装或待上拉锚绳安装好后再安装均可);

③、将钢柱缓慢抬起并对准基底,然后将钢柱底部插入基座中,最后插入连接螺杆并拧紧;

④、通过上拉锚绳来按设计方位调整好钢柱的方位,拉紧上拉锚绳并用绳卡固定。

(6)、侧拉锚绳的安装:安装方法同上拉锚绳,只是在上拉锚绳安装好后进行。

①、将第一根上支撑绳的挂环端暂时固定于端柱(分段安装时为每一段的起始钢柱)的底部,然后沿平行于系统走向的方向上调直支撑绳并放置于基座的下侧,并将减压环调节就位(紧邻钢柱的减压环边距钢柱约50cm);

②、将该支撑绳的挂环挂于端柱的顶部挂座上;

③、在第二根钢柱处,用绳卡将支撑绳固定悬挂于挂座的外侧;在第三根钢柱处,将支撑绳置于挂座的内侧;如此相间安装支撑绳在基座挂座的外侧和内侧,直到本段最后一根钢柱并向下绕至该钢柱基座的挂座上,再用绳卡暂时固定;

④、在次调整减压环位置,当确信减压环全部正确就位后拉紧支撑绳并用绳卡固定;

⑤、第二根上支撑绳和第一根的安装方法相同,只不过是从第一根支撑绳的最后一根钢柱向第一根钢柱的方向安装而已,且减压环位于同一跨的另侧;

⑥、在距减压环约40cm处用一个绳卡将两根上部支撑绳相互并结(仅用30%标准紧固力或手动拧紧即可)。

①、将第一根下支撑绳的挂环挂于端柱基座的挂座上,然后沿平行于系统走向的方向上调直支撑绳并放置于基座的外侧,并将减压环调节就位(紧邻钢柱的减压环边距钢柱约50cm);

②、在第二个基座处,用绳卡将支撑绳固定悬挂于挂座的外侧;在第三个基座处,将支撑绳放在挂座的内下侧;如此相间安装支撑绳在基座挂座的外侧和内侧,直到本段最后一个基座并将支撑绳缠绕在该基座的挂座上,再用绳卡暂时固定;

③、检查确定减压环全部正确就位后拉紧支撑绳并用绳卡固定;

④、按上述步骤安装第二根下支撑绳,但反向安装,且减压环位于同一跨的另侧;

⑤、在距减压环40cm处用一个绳卡将两根底部支撑绳相互并结(仅用30%标准紧固力),如此在同一挂座处形成内下侧和外侧两根交错的双支撑绳结构。

(a)、用一根起吊绳(钢丝绳或专门准备的粗麻绳)穿过钢丝绳网上缘第三排左右网孔,一段固定在临近钢柱的顶端,另一端穿过悬挂固定于上支撑绳上的起吊滑轮组并使尾端垂落到地面附近;

(b)、拉动起吊绳尾端,直到钢丝绳网上缘上升到上支撑绳水平为止,再用绳卡将网与上支撑绳暂时进行松动联结,同时也可将网与下支撑绳暂时联结以确保缝合时的更为安全,此后起吊绳可以松开抽出;

(c)、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全部钢丝绳网暂时挂到上支撑绳上为止,并侧向移动钢丝绳网使其位于正确为止;

②、将缝合绳按单张网周边长的1.3倍截短,并在其中点作上标志;

③、钢绳网的缝合:从系统的一端开始,先将缝合绳中点固定在每一张网的上缘中点处支撑绳上。从中点开始各用一半缝合绳向两侧逐步将网与两根支撑绳缠绕在一起,直到用绳卡将两根支撑绳并结在一起的地方之后,用缝合绳将网与不带减压环的一根支撑绳缠绕在一起,当达到柱顶挂座时,将缝合绳从挂座的前侧穿过(不能缠绕到挂座上),转向下继续将网与相邻网边缘或支撑绳(上支撑绳的与钢柱平行的单绳段)缝合缠绕在一起直到基座挂座,同样从挂座的前侧穿过并转向该张网后继续缠绕不带减压环的一根下支撑绳直到并结两根支撑绳的绳卡之处,从这里开始又用缝合绳将网与两根下支撑绳缠绕在一起,直到跨越钢绳网下缘中点1m为止,最后用绳卡将缝合绳与钢绳网固定在一起,绳卡应该放在离缝合绳末端约0.5m的地方。缝合绳的另一半从网上缘中点开始向右缝合,直到与另一张网交界的地方转向下将两张网缝合在一起,当到达下支撑绳时转向该张网并与两根支撑绳缠绕在一起,最后使左右侧的缝合绳端头重叠1.0m。

④、当支撑绳分段设置而使一段拦石网的部分中部钢柱有与其平行的单支撑绳时,由于钢柱间距的非完全均与布置,钢丝绳网边缘可能不刚好在该钢柱处,此时在方和完毕后宜用绳卡将钢丝绳网与该支撑绳段松动联结,联结点间距1m左右。

①、格栅铺挂在钢绳网的内侧(迎坡面侧),并应叠盖钢绳网上缘并折到网的外侧10cm,用扎丝固定到网上;

②、格栅底部应沿斜坡向上敷设0.5m左右,并为使下支撑绳与地面间不留缝隙,用一些石块将格栅底部压住;

③、每张格栅间叠盖约10cm;

④、用扎丝将格栅固定到网上,每平方米固定约4处。

(1)清危:人工清除危岩体及其周边已松动的危石和土体。清危危岩体包括W4、W7、W8、W9、W10、W12、W13、W14、W15、W17、

W19、21W、W23、W25、W27号危岩体,共15处危岩体。

(2)嵌补:对W11、W20、W22、W24、W28、W29和W30等7处危岩体采用M10浆砌块石嵌补。

(3)锚杆锚固:对W3、W6、W16、W18和W26等5处危岩体采用锚杆锚固措施进行治理,锚杆均采用Ф32HRB335级钢筋制作、用M30水泥砂浆注浆。

(四)施工质量与安全注意事项

1、治理工程施工时,注意施工场地周围边坡的稳定性、掉块等,及进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对边坡开挖过程和降雨等环境条件变化进行检测;派专人进行现场巡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并启动应急措施。

2、在施工过程中,测量放线和变形观测均严格按规程作业,并跟踪检查控制,以保证测量成果处于受控状态。本工程施工必须按使用经授权的计量检定单位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确保各项计量数据准确。严格执行工序成果保护制度,下道工序有责任保护上道工序的质量成果。

3、施工时对土石方开挖、运输、主被动防护网及锚杆等施工作业项目,编制和实施专项安全措施设计,作业前要认真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并作好记录;特种作业人员(如机械设备操作工、电焊工、电工等)持证上岗,大型机械设备挂牌专人操作,专人指挥,并经常维护保养。确保施工安全。

4、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交通规则。立体交叉作业、夜间施工和断道占道作业必须具备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和警示标志(如安全标志牌及警示牌、充足的照明、交通疏散提示牌、防护栏、防护棚、限高标志牌等)。加强路口及人车通道的安全防护检查,确保人车安全。严禁违章指挥和野蛮施工,严肃劳保纪律。

5、施工现场用电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规定执行。

6、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特别是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管理规定及办法。

7、施工中注意边坡的稳定性,基槽开挖后及时砌筑;砌筑时做好防护措施,防止人员、器具坠落造成伤害。

8、加强施工安全检测,工棚、工场等施工人员聚集地选择位置较高地带,避免临近沟道,防止洪水、滑坡等造成伤害;遇雨季或强暴雨期间施工专人巡视,监测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相关单位,并做好相应的防灾措施。

第五章季节性施工安排

(1)、认真收听天气预报,并与当地气象部门多联系尽量避免在雨天浇筑砼,砼施工时要备足够的防雨布,突然降雨时可用来覆盖砼。

(2)、做好现场排水,将地面雨水及时排出场外,修整主要运输道路及排水沟,必要时路面加铺防滑材料。

(3)、雨季施工时,砼配合比在测定砂、石含水率后作出调整。

(4)、尽量避免在雨天浇筑砼,准备适当的防雨用具,对已浇注混凝土进行防雨处理。

(5)、浆砌石施工时备足防雨布,避免雨水冲刷。

(6)、工程模板堆放一定要整齐,禁止乱扔乱放,防止变形,特别是竹胶模板,一定要防止雨淋。

(7)、现场材料堆放处和机械设备基础均加高,以防积水受潮。进入现场设备材料避免堆放在低洼处,露天存放的要垫高加帆布盖好。电气设备搭设防雨棚,防止损坏设备。及时对各种设备进行维修刷油,保证正常运转,并做好接地接零保护。

(8)、经常维修和疏通临时道路和排水沟,以防暴雨来时积水过多,确保雨后畅通。

(9)、做好雨后防滑措施保护。

(1)、高温季节尽量利用晚上进行砼浇筑施工。

(2)、高温季节采用浇水养护时应加强浇水养护遍数。

(3)、高温季节施工人员错峰施工,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尽量避开中午高温时间作业,必要时按排凌晨和晚间气温降低时施工,并备好防暑降温用品,防止中暑事故的发生,做好高温季节的人员防暑降温工作。

本工程位置高程较高,边坡施工受外界影响大,后期受各种因素影响可能进入冬季施工,施工中需要考虑冬季施工措施。

(1)、在钢筋负温焊接施工中,调整焊接工艺参数,使焊缝和热影响区缓慢冷却。风力超过四级时,采取挡风措施,焊接时,要防止焊后冷却速度过快,也要防止接头过热,直螺纹套筒施工前要清除套筒内的冰霜。

(2)、根据气温的不同及时调整配合比,调整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中掺加抗冻早强剂,缩短混凝土的缓凝时间,以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混凝土的浇筑连续进行,浇筑完毕后用麻袋或草袋覆盖,防止混凝土过早受冻。

(3)、砌筑施工时,采用彩条布对施工区进行围挡,创造符合要求的施工环境。砂浆使用时的温度应在5℃以上。

(4)、加强施工人员的保温保暖工作。

第六章施工期间地质工作

(一)施工期间地质工作

地质灾害产生的本质是由不良地质条件或人为因素引起,施工期间地质工作可视为再勘查过程,通过再勘查过程来验证勘查报告的准确性和设计的可靠性,因而施工期间地质工作的开展显得十分重要,施工中特别注意以下要点:

在项目机构的设置中应配备地质类、结构类专业技术人员,以保证地质工作的顺利实施。

(1)、信息施工法是将动态设计、施工、监测及信息反馈融为一体的现代化施工法。

(2)、本工程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施工全过程采取信息施工法,建立先进的立体监测网络对滑体全面监测,通过对施工及监测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及时反馈,从而优化设计、指导施工。信息施工法贯穿于现场施工全过程。

①、按监测要求建立监测网,按方案要求进行监测,及时将监测信息收集到项目工程部。

②、对收集到的监测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处理。

③、对处理的信息定期向设计及监理工程师报告,如有变形过大等特殊情况,随时向设计及监理工程师报告,以完善设计、指导施工。从而确保安全,降低工程造价。

④、对地质情况复杂、稳定性差的部位,专人负责,重点监测,随时报告监测情况。以对其稳定性作出准确的判断,必要时采取应急措施,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顺利施工。

⑤、施工期间地质工作与地质勘查报告和设计资料有出入时,及时反馈给设计和地勘单位进行处理。

第七章施工监测和抢险预案

(一)对边坡进行施工监测预警

超前预报,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以优化设计处理方案,为我施工方施工期间场镇安全提供预警保证。为竣工后的专业监测工作提供前期资料,检验治理施工后防治效果。

(2)、施工监测主要技术依据:

《边坡治理工程设计文件》。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3)、施工监测原则:

建立有效简便监测网络;

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监测;

监测点尽可能进行长期监测;

监测仪器应具可靠性、长期稳定性、足够的测量精度、灵敏度等。

(4)、监测布置及其监测方法

施工区布设位移监测网,结合防治工程布置。危岩区主要对1#、2#、3#滑坡体采用主动防护措施的滑坡体进行位移监测。监测剖面线见"监测工程布置平面图"。

位移监测主要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位移监测一、四季度每1个半月观测1次,二、三季度每月观测1次,在强降雨和连续降雨下应加密监测。

地面变形巡视监测采用常规地质调查方法进行,调查的内容主要为地面开裂下沉、滑移、坍塌等地面形变的位置、方向、规律、变形量及发生时间,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建筑物及治理工程破坏情况等。调查重点为危岩近期变形、崩塌体变形及再造、拦石墙变形和应力应变变化。调查路线以能控制测区为原则,路线间距40m,视变形程度可作适当调整。

主要为人工监测,定期巡视、观测治理工程区内被动网是否受损和变形破坏等。

各周期变形观测结束后,作好记录,及时对观测点进行坐标及高程的计算;

对观测成果的处理,与实际变形情况一致,分析变形与内因、外因之间的相关性,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采用迈步回归分析,通过在回归方法中引入显著因子,剔除不显著因子,获得最佳回归方程。

提交资料有:变形区观测点位置图、观测成果点、观测点位移及观测成果分析报告等。

(1)、成立应急抢险小组

应急抢险小组由组长、副组长、组员共同组成。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副组长由技术负责担任,组员由各班班长组成。

(2)、制定应急抢险措施:

现场具备足够的抢险、应急通道。保证抢险应急机械设备的进出和运行。

施工现场雨天必须测量降雨强度等级,根据降雨情况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

施工区内建立完善的预防报警措施。如施工区内各施工点配置对讲机,彼此通报监测情况。

与当地公安、武警、消防等部门建立联系,出现应急状况时,请求及时支援。

根据对边坡的监测数据,作出曲线图,并设置预警区。有轻微变化呈不稳定状态时,以口头及书面通知的方式提醒注意,并用红油漆标示;坡体有位移、崩塌的临界状态时,以吹哨子方式提醒大家撤离危险区,并立即进行应急处理;险情出现时,用鸣锣的方式预警。

随时观测边坡的变化,如遇重大变动,及时与各级部门配合,组织有关人员指挥疏散施工人员及附近人员车辆等撤离至安全地带。会同设计、监理等相关单位进行应急处理,防止险情出现。

出现险情时,组织抢险队、医疗队进行现场救护,并立即制定应急处理措施,防止险情扩大。

第八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二)施工中为确保施工质量需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1)、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按ISO9002国际标准建立健全质量体系,配备充足的资源,按标准要求进行管理和监督。ISO9002全部要素是我们的行动准则,一次合格是我们的工作标准,精心组织、科学管理、优质高效是我们的手段,让用户满意是我们的最高目标。施工中,认真贯彻单位的质量方针,落实《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技术交底》,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以确保该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2)、建立健全该工程的质量责任制:

①、项目经理负责协调单位机关各职能部门及项目经理部的质量活动。

②、项目负责人主持该工程质量活动,主持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规定,并对实施和有效性组织跟踪和验证。

①、各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质检人员,对工程量严格要求,一丝不拘的执行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和质量验收标准。

③、对技术复杂、施工要求高的施工部位,除认真进行技术交底外,还要现场指导,先做样板,再全面展开施工作业。

④、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成立主要分项的QC小组并认真开展活动,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抓好落实。

⑤、明确各级质量责任制,做到责任落实到人。

⑥、实行优质有奖,劣质受罚,质量和经济利益挂钩,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⑦、在施工过程中不断的组织定期和不定期的质量检查评比,不断发现和处理施工操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不断提高施工质量水平。

⑧、严格执行班组“自检”、项目部“复检”、单位“专检”相结合的“三检制”,对各分项、单元、工序进行分级检查,隐蔽工程需经验收后方可覆盖,做好质量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

⑨、施工各工序由专人从事详细、准确的施工记录,按规范要求进行质量自评,经验收合格和监理认可或签字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⑩、建立施工现场的例会制度,通过工程例会,经常掌握生产动态,解决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确保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项目经理每周召开一次工程质量分析会议及质量意识教育会议。总结上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情况,对类似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下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先进行交底,防止质量问题的产生。

⑾、技术负责人专职负责质量检查,工程技术人员经常定时检查各作业层的质量情况,能以真实的数据反映当天的质量情况,并作详细的记录。

(四)工程质量的具体要求

(1)、认真熟悉图纸,搞好图纸会审,施工前处理好设计和技术上的有关问题,在此基础上,项目技术负责人向施工班组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交底采用书面交底和口头交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书面交底为主。

(2)、密切与甲方、监理、监督和设计部门的联系,自觉接受管理,不断改进施工质量。

(3)、工程所用材料把好三关,即材质关、检验关和计量关,特别是钢材和水泥等主要材料,除必须要有出厂合格证外,还按批量取样送检,合格后方可使用,对已通过检验和未通过检验的材料严格分开堆放,作出标识,防止误用,材料堆放应保证必须的条件,防止由于堆放不当而使材料受损严重。

①、按照土工试验规程,现场压实度检查试验方法采用环刀方法或灌砂法。

②、按规范规定对各类接头抽样检查。

③、结构所用水泥进场复试,混凝土骨料常规指标测试。混凝土进行抗压强度、抗折或抗渗试验。

④、设立符合规范规定的现场标养室设置。

(5)、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①、下列材料不得使用:未经检验、试验和紧急放行的材料;检验和试验不合格的材料;无标识或标识不清楚的材料;过期失效变质受潮破损和对质量有怀疑的材料;需代用的材料,未办理代用手续。

②、钢筋有材质证明、准用证、复试合格报告,原材有规格、炉号等标识。

③、水泥有材质证明、准用证、复试合格报告。

④、砂石有出厂合格证及复试合格报告。

⑤、外加剂有合格证和认证书,工艺标准,复试合格报告。

(五)工程质量检测标准

(1)、本工程主要质量检测标准:全面执行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的要求。工程质量合格,一次通过验收。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验收划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

(3)、检验批可根据施工及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需要按施工段、施工部位或变形缝等进行划分,抽检结果应有代表性。分项工程可由一个或若干检验批组成。

(4)、检验批的质量验收包括如下内容:

①、实物检查:对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等的检验,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执行;对混凝土强度等,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本规定确定的抽样检验方案执行;对本规定中采用计数检验的项目,按抽查总点数的合格点率进行检查。

②、资料检查:包括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等的质量证明文件(质量合格证、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等)和检验报告、施工过程中重要工序的自检和交接检验记录、平行检验报告、见证取样检测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

(5)、检验批合格质量符合下列规定:

①、主控项目符合规定的验收规定,发现问题立即处理直至符合要求。

②、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当采用计数检验时,除有专门要求外,一般项目的合格点率应达到80%及以上,且不得有严重缺陷。

③、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施工记录(包括文字、素描图、可视化影像等资料)、质量检查记录。

(6)、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符合下列规定:

①、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均符合合格质量的规定。

②、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

(7)、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符合下列规定:

①、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均验收合格。

②、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③、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及功能的检验和抽样检测结果符合有关规定。

④、观感质量验收符合要求。

(8)、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符合下列规定:

①、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的质量均验收合格。

②、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③、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完整。

④、主要功能项目的抽查结果符合相关专业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⑤、观感质量验收符合要求。

(9)、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观感质量符合下列规定:

①、工程的观感质量由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并共同确认。

②、观感质量只评出“好”(观感质量符合标准)、“一般”(没有较明显达不到标准的要求)、“差”(有的部位达不到标准的要求,或有明显的缺陷,但不影响安全或使用功能)三个等级。

③、有影响安全或重要使用功能的缺陷,不能进行观感质量评价,处理后再评价。

④、具体评价时,不能满足“好”和“一般”要求,则评为“差”。被评为“差”的项目进行处理,由参加验收各方共同协商解决,并形成记录。

质量方针:以质量创名牌,工程优良。以诚信守环保,业主满意。以科技促发展,安全生产。

质量目标:按照《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的质量要求进行施工,工程质量合格,一次通过验收。

砌体石料质地坚硬、新鲜,不得有剥落层或裂纹。其基本物理力学指标符合设计规定。石料从采石场专门开采,表面的泥垢等杂质,砌筑前清洗干净。

石料的规格要求:一般由成层岩石爆破而成或大块石料锲切而得,要求上下两面大致平整且平行,无尖角、薄边,块厚宜大于20cm。 (2)、胶结材料 砌石体的胶结材料,主要有水泥砂浆和混凝土。水泥砂浆是由水泥、砂、水按一定的比例配合而成。

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及部颁标准的规定,水泥标号不低于32.5级。 水:拌和用的水要求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水泥砂浆的沉入度应控制在4~6cm。 (3)、砌筑要求 ①、已砌好的砌体,在抗压强度未达到2.5Mpa前不得进行上层砌石的准备工作。 ②、砌石采用铺浆法砌筑,砌筑时,石块宜分层卧砌,上下错缝,内外搭砌。

③、在铺砌前,将石料洒水湿润,使其表面充分吸收,但不得残留积水。砌体外露面在砌筑后12至18小时之内给予养护,继续砌筑前,将砌体表面浮碴清除,再行砌筑。 ④、水泥砂浆砌石体在砌筑时,做到大面朝下,适当摇动或敲击,使其稳定;严禁石块无浆贴靠,竖在填塞砂浆后用扁铁插捣至表面泛浆;同一砌筑层内,相邻石块应错缝砌筑,不得存在顺流向通缝,上下相邻砌筑的石块,也应错缝搭接,避免竖向通缝。必要时,可每隔一定距离立置丁石。 ⑤、雨天施工不使用过湿的石块,以免砂浆流淌,影响砌体的质量,并做好表面的保护工作。如没有做好防雨棚,降雨量大于5mm时,停止砌筑作业。 (4)、砌筑方法: ①、砂浆有试验配合比,强度须满足设计要求,且有试块试验报告,试块在砌筑现场随机制取。 ②、砌筑前,在砌体外将石料上的泥垢冲洗干净,砌筑时保持砌石表面湿润。 ③、砌筑因故停顿,砂浆已超过初凝时间,待砂浆强度达到2.5Mpa后才可继续施工;在继续砌筑前,将原砌体表面的浮渣清除;砌筑时避免震动下层砌体。 ④、砌石体采用铺浆法砌筑,砂灰浆厚度为20~30mm,当气温变化时,适当调整。 ⑤、采用浆砌法砌筑的砌石体转角处和交接处同时砌筑,对不同时砌筑的面,必须留置临时间断处,并砌成斜搓。 ⑥、砌石体尺寸和位置的允许偏差,不超过有关的规定。 ⑦、砌筑墙体的第一皮石块座浆,且将大面朝下。砌体风皮卧砌,并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不得采用外面侧立石块、中间填心的砌筑方法。 ⑧、砌体的灰缝厚度为20~30mm,砂浆应饱满,石块间较大的空隙应先填塞砂浆,后用碎块或片石嵌实,不得先摆碎石块后填砂浆或干填碎石块的施工方法,石块间不相互接触。砌体第一皮及转角处、交接处和洞口处选用较大的石料砌筑。 ⑨、石墙设置拉结石。拉结石均匀分布、相互错开,一般每0.7m2墙面至少设置一块,且同皮内的中距不应大于2m。拉结石的长度,若其墙厚等于或小于400mm时,等于墙厚;墙厚大于400mm时,可用两块拉结石内外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0mm,且其中一块长度不应小于墙厚的2/3。砌体每日的砌筑高度,不应超过1.2m。 (5)、养护 砌体外露面,在砌筑后12~18h之间及时养护,经常保持外露面的湿润,养护时间:水泥砂浆砌体一般为14天。 (6)、砌石表面勾缝 勾缝砂浆采用细砂,用较小的水灰比,采用32.5级水泥拌制砂浆。灰砂比应控制在1:1至1:2之间。清缝在料石砌筑24小时后进行,缝宽不小于砌缝宽度,缝深不小于缝宽的二倍。勾缝前将槽缝冲洗干净,不残留灰渣和积水,并保持缝面湿润。勾缝砂浆单独拌制,严禁与砌石体砂浆混用。拌制好的砂浆向缝内分几次填充并用力压实,直到与表面平齐,然后抹光。砂浆初凝后砌体不得扰动。勾缝表面与块石自然接缝,力求美观、匀称,砌体表面溅上的砂浆要清除干净。当勾缝完成和砂浆初凝后,砌体表面刷洗干净,至少用浸湿物覆盖保持21天,在养护期间经常洒水,使砌体保持湿润,避免碰撞和振动。

(1)、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计划进行。各道工序采取必要的检测手段,对施工过程全面控制,随时收集施工中的有关数据,与计划目标及施工标准对照分析。一旦出现不合格,即使找出原因津07SJ110 围护结构外墙外保温构造(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pdf,采取修正措施并进行检查。根据结果分析原因,拟定调整措施,对施工全过程实施调控,使整个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保证按照原定计划目标方案的可行性。

(2)、施工现场分工细致,职责明确,权责相符。

(3)、施工现场按规范化施工要求进行布局,相关临时设施、卫生环保条件满足要求。另外,根据季节施工要求,依照有关规定、规范要求制定相关技术措施。

(4)、施工过程中质量保证体系确保运转良好。

(5)、施工技术交底做到施工方法准确、全面、针对性强,并与现场情况相符,能够全方位指导现场施工。

本工程要求总工期为90天,我单位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拟定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工期为90天。中标后我单位将根据总体工期安排,进一步调整和细化施工计划,各施工点同时开展施工,以确保施工进度,通过实施以下方面措施,达到加快工程进度提前交工的目标。

(1)、抽调主要技术骨干组成项目经理部GB 50898-2013 细水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具体负责工程的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和管理,保证形成一个有整体实力的班子。

(2)、做好施工力量调配工作,我单位将在收到中标通知书起立即进行人力、物力、机械的动员工作,积极抽调各方面的施工机械和队伍,确保施工力量的投入。

(3)、进入施工现场后,项目班子积极与业主和地方政府联系,落实前期施工准备工作,使工程顺利开展,同时积极理顺各方面的关系,使施工取得良好的外部环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