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桥引桥墩身施工方案

某大桥引桥墩身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863.74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某大桥引桥墩身施工方案

引桥下部结构1#~8#桥墩,左右幅共计16个,其中3#、6#为搁置交接墩,共4个,其余均为箱梁搁置中墩,共12个。墩身高度11.616m~29.13m不等,墩顶往下5m(墩头)为扩大截面,原横截面尺寸为:4.6×1.8m,扩大后为:5.9×1.8m;其中3#、6#墩身横桥向和顺桥向墩头均有扩大,扩大后墩头截面尺寸为:5.9×2.6m。墩身外侧四角修R=200mm的圆倒角,结构尺寸示意见图2.2.1,墩身具体参数见下表2.2.2。

(中间断面图为交接墩断面)

墩身参数表表2.2.2

工程施工区域属北亚热带南缘海洋性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季风显著,风速大,全年多大风,春季多海雾,夏季多热带气旋(包括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气象要素特征值详见表2.3.1。

DLT 1399.3-2019 电力试验 检测车 第3部分:电力设备综合试验车.pdf岱山站气象要素特征表表2.3.1

工程施工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同时又属于大陆性气候向海洋性气候过渡区,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秋冬两季主要受大陆性气候影响,冷空气活动频繁,风向以偏北风为主;春夏两季主要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太平洋暖湿气流比较活跃,风向以南到偏南风为主。场地各高度的不同重现期最大风速见表2.3.2。

桥位所在地区各高度不同重现期最大风速(单位:m/s)表2.3.2

1、采用翻模施工工艺,施工更方便、更安全,有效提高立模精度。

2、施工外观质量要求高。

3、墩身高度变化大,为11.616~29.130m。

4、全年多大风且活动频繁。

3.1、墩身施工工艺流程图及现场平面布置图

墩身施工工艺流程图3.1.1

施工平面布置示意图3.1.2

3.2.1、主要施工方法

单个墩身四周布设双排脚手架,墩身与脚手架之间设置连墙杆件以拱搭建施工振捣平台。

主筋9米一节,每次接高9米,接高后柔性较大,定位困难,同时考虑到施工风荷载影响较大,采用劲性骨架进行主筋定位。

墩头往下5m扩大段一次性浇筑,墩身浇筑为翻模施工,浇筑高度拟定为5m一节。施工过程中采用50t履带吊配以人工和手拉葫芦进行装模。由于各墩身高度不一,单独设置1m长的调节段模板,该1m调节段模板只作为各墩身第一次浇筑完成后标准段正常翻模的底托,各墩身均在第一次浇筑进行调节(具体翻模浇筑示意图见图3.2.1)。

采用拖泵或天泵泵送入模,浇筑时同时使用4个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浇筑完成进行为期7天洒水养护。

调节后至正常翻模程序示意图3.2.1

3.2.2.1、施工场地修建

墩身施工位置西南侧临海,东北侧临重力式锚碇,西北侧和东南侧临海蚀山崖。墩身大部分处于海边滩涂区、海蚀山崖底部,地势较低,7#、8#墩身位于海蚀山崖上。作业面位于海边滩涂区筑岛平台上,标高+4m,从最初锚碇基坑开挖旁施工便道绕锚碇西南结构角点两侧修坡进入施工(施工平面布置见图3.2.2)

3.2.2.2、测量控制

墩身局部测量系统的控制基准点应建立在相对稳定的基准点上,即以大桥控制网点为基准点。高程基准应以设计院提供的水准控制网点为依据,平面基准以桥梁控制网为依据,精密平差后,定出桥轴线基准方向。

由于砼收缩徐变、沉降、风荷以及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施工中基准点必然会有少量的变化,故应注意测量基准点与测量控制网联网闭合,以便进行修正和控制。同时承台顶面四角设置沉降观测点。

墩身的平面位置及高程控制通过测量控制好每节劲性骨架和模板的平面位置及高程来实现。

(1)模板控制:在承台上准确放出模板四角,水准抄平并使之达到设计高程,再在纵横轴线上架设全站仪,后视大桥控制点,然后在模板顶架设棱镜,测出其三维坐标,通过与设计坐标相比较,校正模板使之达到设计坐标。墩身最后一次浇注砼之前,用水准测量方法在模板上划出设计标高,使砼面与设计高程相符合。

(2)高程控制:在墩身浇注前,先用水准测量测出水准点之间高差。然后再每次测三角高程时先测1—3个测回,推算出该时间段的大气折光系数及其相关参数输入全站仪然后再测定其高程(竖直角不超过15°)。在观测时间上选择在日出前、日落后,避开日出至上午10时、下午4时至日落这两段大气折光系数剧烈变化时间段。

按三等变形测量精度要求,在工作基准点上建立三边网,观测水平位移观测。

按四等沉降观测点的精度要求,在各墩附近的工作基点上建立闭合水准网,测沉降量。观测点为承台的四个角点。

a.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

b.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测前,进行检验校正)

d.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

采用严密平差法求出每次观测成果,填写成果表,绘制曲线图。

3.2.2.3、脚手架搭设(脚手架搭设布置:搭设高度,宽度,范围,使用材料,步距,跨距,等,搭设简图)

墩身钢筋有三种规格,竖向主筋Φ28每根长9米,全部采用直螺纹套筒接长,并用劲性骨架定位;Φ25、Φ16水平筋、拉筋与主筋采用扎丝分段绑扎,墩身表面设置D6带肋防裂钢筋网片。

1、劲性骨架加工及安装

(1)、劲性骨架采用∠50×5角钢作为主肢,在后场精加工成9m一段,要求骨架平直,焊接牢固,骨架加工误差要求控制在5mm以内。

骨架加工验收合格后运至施工现场,通过50t履带吊安装。每一节骨架安装前,在前一段骨架四角定位短角钢上,测量放出该节段骨架连接位置,再点焊上下节骨架,并用2m水平靠尺检测其垂直度,校正后用∠50×5角钢将骨架焊接成整体,并在其顶端焊竖直方向短角钢,以方便下一节骨架安装。为便于操作,在两侧模板背桁上焊钢管支架,上铺脚手板。

钢筋进场检验→钢筋加工→钢筋运输→钢筋安装

钢筋进场后,应附有出厂质量合格证和质量检验报告单;检查进场所有钢筋的牌号、等级、规格、生产厂家是否与合同相符,钢筋外观是否受损,并在监理见证下,由实验专员抽样检查,检验合格后才收料。

进场材料经过验收后,方可进场堆放,并挂标牌,注明钢筋品牌、进场时间、数量、检验人员、检验情况等。钢筋露天堆放时,底部设枕木垫高隔离地面,顶面遮盖帆布等,防止锈蚀及污染。

钢筋入库后,及时对钢筋按试验规程要求,进行取样试验,并将实验检验结果填写在材料标识牌上。

墩身钢筋主筋采用9m定尺钢筋,主筋连接用镦粗直螺纹套筒连接。

钢筋下料前应将钢筋调直并清理污垢,下料后两端头用砂轮切割机切平,再进行镦粗、套丝等工序。

钢筋加工完成后,用载重汽车配吊车将钢筋吊运到施工现场。钢筋水平箍筋临时堆放在施工脚手架上,钢筋主筋转运到位,堆放在地面上,及时吊装绑扎。

主筋定位设置→主筋连接→水平箍筋、拉勾筋绑扎→垫块施工及钢筋检查

根据测量放出的墩身位置线用吊垂球的方法调整劲性骨架位置,使劲性骨架内边线与钢筋主筋外边线重合后,将劲性骨架固定。

吊车将主筋吊入劲性框架内,与混凝土的预留主筋用镦粗直螺纹套筒连接,镦粗直螺纹连接必须满足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按设计要求在定位框架上临时固定。

钢筋主筋接长施工应满足,同一断面接头的截面面积不超过总截面面积的50%,且相邻接头断面间距大于35d。

d.水平箍筋、拉勾筋绑扎

节段施工高度5m,自下而上绑扎箍筋、拉勾筋,间隔绑扎呈梅花形,钢筋绑扎间距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e.垫块施工及钢筋检查

侧面净保护层厚度为7.5cm,保护层采用与结构砼同标号的预制砂浆垫块,上下错开按照1.5m×1.5m间距布置,垫块与钢筋位置相碍时,调整垫块位置。

考虑到引桥8个桥墩,左右幅共16个墩身高度不一,且3#,6#墩顶有异。根据墩身设计图纸,拟定墩顶往下5m处(墩头)模板两套,一套用于1#、2#、4#、5#、7#、8#,另一套用于3#、6#。根据16个墩身具体高度,除墩头5m其余部分模板(标准模)2套,每套分上中下三节,每节2.5m,以保证可同时进行两个墩身的翻模施工。高度为1m的模板定为一套,用于第一次浇筑调节段施工。

3.2.4.1、模板设计和计算

3.2.4.2、模板计算

新浇砼产生的侧压力按规范要求采用下列公式计算,取较小值:

F=×γc×H(1)

γc:混凝土的重力密度,钢筋混凝土,含筋率小于2%,取25KN/m3;

t0:新浇筑混凝土初凝时间为200/(25+15)=5h;

:混凝土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系数取1.3;

v:混凝土浇筑速度,取2.5m/h;

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筑混凝土顶面高度,取5m;

F=1.2×25×5=150KN/m2(kpa)

F=0.22×25×5×1.3×1.2×(2.5)1/2=67.83kN/m2

故最大侧压力为67.83kN/m2

选取板区格中三面固结,一面简支的最不利受力情况进行计算:

Lx/Ly=300mm/300mm=1,查表得:

取1mm宽的板条作为计算单元,均布荷载q为:

q=0.068×1=0.068N/mm

截面抗矩W=bh2/6=1×62/6=6mm3

应力:Mmax/W=367.2/6=61.2MPa<[]=215N/mm2

Mx=KMxqL2x=0.0227×0.068×3002=138.924N.mm

My=KMyqL2y=0.0168×0.068×3002=102.816N.mm

钢板的泊松比v=0.3,故需换算为:

Mx(v)=Mx+vMy=138.924+0.3×102.816=169.77N.mm

My(v)=My+vMx=102.816+0.3×138.924=144.49N.mm

应力为:Mmax/W=169.77/6=28.295MPa<[]=215N/mm2,可满足要求。

f=KfqL4/K=0.0016×0.068×3004/41.54×10×5=0.212mm<[f]=L/500=0.6mm

横大肋为双拼[14a,跨中间距为1050mm,边跨间距为400mm,以5个横向的穿拉螺栓作为支承点。

均布荷截q=0.068×1050=71.4N/mm

的截面抗矩W=161×103mm3,截面惯矩I=1128×104mm4;根据

求得最大弯矩Mmax=52.785×105N.mm

Mmax/W=5.2785×106/161×103=32.785MPa<[]=215N/mm2

考虑模板靠结构两端悬臂长度为a=300mm,中间固结长度L=900mm

竖肋采用,间距300mm,支承在横大肋上。

截面抗矩W=bh2/6=25300mm3

截面惯矩I=bh3/12=1010000mm4

P2=25×0.4=10KN/m2

P3=25×1.45=36.25KN/m2

P4=25×2.5=62.5KN/m2

P5=25×3.55=88.75KN/m2

P6=25×4.6=115KN/m2

P7=25×5=125KN/m2

Q1=(P1+P2)/2×0.3=1.5KN/m

Q2=(P2+P3)/2×0.3=6.9KN/m

Q3=(P3+P4)/2×0.3=14.8KN/m

Q4=(P4+P5)/2×0.3=22.69KN/m

Q5=(P5+P6)/2×0.3=30.56KN/m

Q6=(P6+P7)/2×0.3=36KN/m

得最大弯矩28.8×105N.mm。

Mmax/W=28.8×105/25300=113.83MPa<[]=215N/mm2

f=q1L4/8EI=36×4004/8×2.1×105×1010000=0.54mm<400/500=0.8mm

面板与横大肋组合:0.212+0.76=0.972<3mm;

面板与竖肋组合:0.212+0.693=0.905<3mm;

由得到最大反力Rmax=19234.3N。

因4Rmax/π×20×20=61.254<[]=215N/mm2,可满足要求。

3.2.4.3、模板材料统计

模板材料耗用表表3.2.4.3

[140×58×6mm

3.2.5、混凝土工程

3.2.5.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墩身为C40海工耐久性混凝土,采用泵送砼施工工艺。墩身混凝土应具备流动性好、缓凝、早强等特点,其配合比要求如下:

a.混凝土强度40Mpa;

b.混凝土外加剂要具有缓凝、早强、减水作用;

c.塌落度要求:15cm~18cm;

d.初凝时间:大于6h。

3.2.5.2、混凝土外观质量保证措施

为加强墩身混凝土外观质量,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a.选用合适的脱模剂;

b.配置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并且再施工中根据实际情况由实验室现场微调,保证混凝土质量;

c.现场施工质量按照项目部质量管理有关规定进行控制。

d.成立QC活动小组,研究墩身混凝土外观质量问题。

室内吊顶的材料与施工工艺3.2.5.3、浇筑前准备

墩身混凝土浇筑前,检查施工缝凿毛、清理情况以及墩身模板加固情况、墩身预埋件位置等,还应落实混凝土浇筑材料、机械设备准备情况。

高度在30m以下的墩身用泵车浇筑混凝土;高度大于30m及水上墩身用拖泵浇筑,拖泵管沿墩边爬梯布设。

3.2.5.4、混凝土浇筑

墩身混凝土由2座75m3/h的混凝土搅拌站生产。混凝土浇筑时,根据砂石料的含水率,实验室人员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随时调整用水量和砂、石用量,混凝土拌制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混凝土塌落度,严格控制搅拌时间。

每节段混凝土浇筑方量约41m3,用2~4台8m3混凝土运输车运输。

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后1#2#楼外墙脚手挑架施工组织设计,经拖泵或泵车泵送,通过溜筒入仓。混凝土浇筑对称下料、分层振捣,分层高度一般30cm左右。混凝土振捣应密实,无漏振、过振现象,严格控制棒头插入砼混凝土的间距、深度与作用时间,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甚至空洞等缺陷。一般振动棒作用半径为30cm~40cm;上层混凝土的振捣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并且应插入下层5cm左右;每个振动点振捣时间一般为20~30秒。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