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大道施工组织设计

开发大道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331.78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开发大道施工组织设计

台州开发大道东延段工程

温岭市大通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GB50016-2014_标准下载编制依据¨¨¨¨¨¨¨¨¨¨¨¨¨4

工程概况¨¨¨¨¨¨¨¨¨¨¨¨¨4

2.1道路工程¨¨¨¨¨¨¨¨¨¨¨¨4

2.2排水工程¨¨¨¨¨¨¨¨¨¨¨¨5

2.3桥梁工程¨¨¨¨¨¨¨¨¨¨¨¨6

3.施工部署¨¨¨¨¨¨¨¨¨¨¨¨¨¨6

3.1现场管理机构¨¨¨¨¨¨¨¨¨¨6

3.2施工段的划分¨¨¨¨¨¨¨¨¨¨7

3.3施工进度计划¨¨¨¨¨¨¨¨¨¨7

3.4主要机械设备、质检仪器¨¨¨¨¨8

3.5材料计划¨¨¨¨¨¨¨¨¨¨¨¨8

3.6劳动力组织计划¨¨¨¨¨¨¨¨¨8

3.7分项工程施工流程¨¨¨¨¨¨¨¨9

3.8施工用电¨¨¨¨¨¨¨¨¨¨¨¨9

3.9施工用水¨¨¨¨¨¨¨¨¨¨¨¨10

3.10临时设施布置¨¨¨¨¨¨¨¨¨10

4.施工准备工作¨¨¨¨¨¨¨¨¨¨¨10

4.1施工总平面布置¨¨¨¨¨¨¨¨¨10

4.2技术准备¨¨¨¨¨¨¨¨¨¨¨¨11

5.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12

5.1道路工程施工方案¨¨¨¨¨¨¨¨¨12

5.2排水工程施工方案¨¨¨¨¨¨¨¨¨20

5.3桥梁工程施工方案¨¨¨¨¨¨¨¨¨28

6.质量目标和质量保证措施¨¨¨¨¨¨43

6.1质量目标¨¨¨¨¨¨¨¨¨¨¨¨¨43

6.2工程完工后对工程质量的承诺¨¨¨¨43

6.3质量管理组织¨¨¨¨¨¨¨¨¨¨¨44

6.4质量管理顺序¨¨¨¨¨¨¨¨¨¨¨44

6.5质量保证措施¨¨¨¨¨¨¨¨¨¨¨44

7.安全管理目标和保证措施¨¨¨¨¨¨48

7.1施工安全管理目标¨¨¨¨¨¨¨¨¨48

7.2安全管理方案编制依据¨¨¨¨¨¨¨48

7.3施工安全保证措施¨¨¨¨¨¨¨¨¨48

7.4基坑开挖安全措施¨¨¨¨¨¨¨¨¨49

7.5高空作业安全措施¨¨¨¨¨¨¨¨¨50

7.6机械设备管理¨¨¨¨¨¨¨¨¨¨¨51

7.7施工现场管理¨¨¨¨¨¨¨¨¨¨¨53

8.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54

8.1文明施工管理¨¨¨¨¨¨¨¨¨¨¨54

8.2临时污水排放系统¨¨¨¨¨¨¨¨¨55

8.3临时电力照明系统¨¨¨¨¨¨¨¨¨56

附录:表格¨¨¨¨¨¨¨¨¨¨¨¨¨¨58

1.1本工程段设计图纸及施工合同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性条文》

1.5《顶管施工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

1.8现场踏勘实际情况

工程造价:2446.9398万元工期:268日历天

建设单位:台州开发大道东延段工程建设指挥部

质监单位:台州市市政工程质量监督站

监理单位:浙江大成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施工单位:温岭市大通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道路全长784.663M,宽50m。采用两块板形式具体为12m(人非共板)+12m(机动车道)+2m(中央分隔带)+12m(机动车道)+12m(人非共板)。其中12m(人非共板)分配如下:4m(绿化分隔带)+3.5m(非机动车道)+1m(人非绿化隔离)+3.5m(人行道)。路拱采用三次抛物线路拱,平均横坡为2﹪。

机动车道3.5cmAC13细粒式沥青砼+7cmAC25粗粒式沥青砼+1cm沥青下封层+25cm水泥稳定层(水泥含量5.5﹪)+21cm水泥稳定层(水泥含量3﹪)+大于80cm厚石渣垫层。

非机动车道6㎝AC16中粒式沥青砼+1㎝乳化沥青下封层+18㎝水泥稳定层(水泥含量5﹪)+大于60㎝厚石渣垫层。

人行道6㎝C30砼吸水砖+2㎝水泥砂浆+8㎝C10砼+大于45㎝石渣垫层。

排水施工包括雨、污水管线施工,其中污水管线全线为顶管施工,雨水主管管位沿道路两侧布置,距离道路中心线19m。污水主管管位布置于道路北侧,距道路中心线15.50m。

开挖施工部分主要为雨水管线施工。其中雨水管线主要管径为Φ400—Φ1200,均为钢筋砼管.(Ⅰ级承插式)管基为135°C25钢筋砼基础+10㎝C10素砼垫层+50㎝厚块石垫层,另管径≥1000管段加设Φ14松木桩施工,桩长4m,横向3根、纵向间距0.7m,检查井均为砖砌检查井。

本工程段桥梁为三条河桥梁,上部采用10m+20m+10m空心板梁,桥面连续,桥梁下部结构:采用桩柱式轻型桥台,桥墩采用桩柱式桥墩,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台后设6m搭板,栏杆采用青石栏杆。

桥梁横断面布置为0.25m栏杆+8m人非共板+16m车行道+0.5m护栏+1m中央分隔带+0.5m护栏+12m车行道+4m分隔带+8m人非共板+0.25m栏杆。

我公司成立工程现场施工项目部,组建强有力的生产调度、技术质量管理机构,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并保证项目经理到位率不小于85%,详见下附录:

项目经理:冯建兵项目副经理:刘传贵技术负责人:林申高安全员:陈伟伟施工员:王海能质量员:胡碧玉

项目部设经理、副经理、技术负责人各一人,下设工程部、技术部、经营部、材料部。后勤部及办公室六个职能处室负责日常事务处理。

工程部为日常施工指挥、调度中心,负责工程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机施调度;劳动力配制;协调各工区的施工进度。

技术部系技术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工程日常的技术问题的处理;进行工程的技术交底、施工技术交底及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工作,指导施工工区做好各环节的工序质量验收工作;指导和协调工程测量与工地试验式的工作;负责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

材料部负责工程材料的采购和管理;各类施工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进场和管理,日常小型机具、工具的管理、劳保用品的发放。

经营部为工程合同管理及支付的管理部门。负责合同管理及解释;完成实物工程量的统计、工程进度报表的上报及工程结算;对外合同支付及工程决算工作。

后勤部为工程的后勤保障部门。负责工程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职工膳食供应、保健及各类办公用品的发放;计量器具管理。

办公室方要负责对外宣传、接待、协调工作;文印及项目部其他事务性工作。

根据本工程特点,拟划分为道路排水和桥梁施工两个施工段,同时进行施工。两工段负责各所属区段内的具体施工,协调各生产班组的进场施工时间及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并最终由项目部统一协调管理。

本标段工程工期为268日历天。工期安排详见附录:施工网络图。

本工程施工以建设单位的一级工期计划目标为依据,项目部编制二级施工网络计划为控制,施工工段相应三级施工作业计划,为具体施工进度控制。施工网络计划根据实际情况每一个月调整一次,并针对道路、排水、桥梁各分部工程的特点,再编制单项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

3.4主要机械设备、质检仪器

拟投入本工程得施工机械设备详见附件表,进场后,所有机械设备均按表示计划日期逐步到位,定点施工。

(1)施工前对工程的主要材料通过多渠道采购。

(2)本工程有结构工程,对材料质量要求高,进场后,项目经理根据本工程所需材料的种类和质量要求,要求在正式施工前落实各种材料的供应商,并由材料员向各供应商抽取样品,由质量员与现场监理送至试验室检定,合格后,方能进场使用。

(3)项目部进场后,根据工程进度安排,由经营部根据预算,列出本工程所需各种材料的清单,工程处根据进度安排,计算出每月各种材料所需量,送至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制定本工程材料使用计划表。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部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编制每周水泥使用计划,并提前二天,通知厂家进货。

(4)所有材料进场,必须有质保书、合格证、许可证。进场后按规定的数量进行抽验,其质量要求符合国家要求。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组织施工班组陆续进场,并对技术性工种的施工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实行持证上岗,为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公司决定派出有丰富经验的班组进场施工,详见附录:劳动力计划表。

3.7分项工程施工流程

测量放样→地基处理→路基→塘渣垫层→水泥稳定碎石→侧平石→沥青混凝土→人行道。

测量放样→打钢板桩(排水)→挖沟槽→垫层→排管→混凝土管道基础、→回填。

测量放样→地基处理→垫层→支内模→钢筋制安→支外模→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沉井下沉→沉井封底→管道顶进→沉井封顶。

测量放样→桥台台后水泥搅拌桩处理→桥台、桥墩钻孔灌注桩施工→板梁预制→板梁张拉、压浆、封锚→盖梁施工→板梁吊装→桥面铺装→栏杆安装。

主干线布置在北侧人行道外侧,采用“三相五线”木横担,电杆采用8米木杆,沿线间隔30~40米布置,埋地铺设时埋深不小于500mm,上下各铺50mm厚的细砂,并在上面铺一排标准砖保护。

3.8.1配电箱及次干线

次干线也采用“三相五线”木横担接至现场各固定用电机械处,并设置专用配电箱,沿线路每100m设一只标准配电箱。

(1)在每一个施工流水段设置二只镝灯照明,采用Φ48钢管搭设高6m。

(2)流动作业区域采用流动式小型太阳灯辅助照明。

(3)生活区照明:办公室采用220V电源配置白炽灯,工人宿舍区采用36V低压电源配置低压灯泡。

(1)施工用水采用自来水,从业主指定地点接入施工现场,采用φ50塑料水管作为干管,支管采用φ25塑料水管,水管埋入地下250mm。

(2)各作业区分别引出用水支管至各用水处,并设专用水龙头,沿线路每100m设一只水龙头。

本工程计划安排在0+340北侧红线范围外搭设项目部,在三条河桥梁施工现场搭设不少于50平方米的管理用房,项目部配备专用车辆供项目管理人员使用。

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的原则和沿线的实际情况,出于对日常施工作业更加便利的考虑,材料堆放场地的平面位置。施工区和生活区分开,生活区内设宿舍、食堂、浴室、厕所等。施工区内设堆放材料场地及原材料加工棚区搅拌站等。各区域内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执行。施工总平面布置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技术准备工作分为内业和外业。

4.2.1内业技术准备主要包括:

(1)认真阅读、审核施工图纸和施工规范,编写审核报告。

(2)进行临时工程设计。

(3)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质量计划。

(4)编写各种施工工艺标准、保证措施及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

(5)结合工程特点,编写技术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6)备齐必要的参考资料、标准和规范。

(7)对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的培训。

4.2.2外业技术准备主要包括:

(1)现场详细调查与地质水文踏勘。

(2)与建设单位办理现场控制桩交接手续,并进行复测和护桩、

(3)做好各种工程材料料源的调查与合格性测试分析。

(4)各种仪器设备的测试和检验,办理合格证,进行状态标示。

(5)施工作业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技术准备按时间分前、中、后三个阶段,前期打基础,中期搞强化,后期完善。技术准备工作坚决做到:准备项目齐全,执行标准正确,内容完善齐备,超前计划布局,及时指导交底,重在检查落实。

5.1道路工程施工方案

5.1.1道路总体施工方案

5.1.1.1进场后,组织力量抓紧道路路基处理及主车道路基的填筑施工工作,为道路其他分项工程施工提供施工便道。实行半封闭施工,加强交通管理。

本工程沿线穿越农田、杂地,土体含水量大,地下水位较高,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对路基土进行处理。具体方法如下:

(1)对农田处,必须挖除耕植土和杂填土,纵向坡度与道路路面一致,横向坡度为2%。

(2)纵向挖一条靠近路南边红线的排水沟,断面尺寸为高80cm、宽100cm;横向每隔20m挖一条排水盲沟与纵向排水沟相连,断面尺寸为高30cm,宽40cm,用碎石回填。设若干个排水口,就近与河道及原排水沟相连,纵横向排水沟的作用是疏干地表水和降低路基表层的含水量,以利塘渣路基的施工。

(3)雨季施工要注意检查,必要时应改进排水设施,确保外围排水系统畅通。

(4)雨季填筑时,要做到随运、随铺、随压,并在雨前和收工前将铺填的松散混合料压实,如停工时间较长后,复工时,要在表层接近碾压最佳含水量时继续压实或填筑。

5.1.1.2实施机械化施工组合作业,以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施工方案

①路基清除耕植土,杂填土等采用履带式挖掘机、推土机。

②路基填筑采用推土机推平、振动压路机压实。

③水泥稳定碎石现场750搅拌机自拌。

④沥青砼由沥青拌和专业厂家供货,用AGB411沥青摊铺机摊铺,BW2B光轮压路机压实。

5.1.1.3实施试验路段的施工

为确保工程质量,拟实施试验路段施工来以点带面。对道路施工的各分项工序先进行100m左右的路段进行实施,试验路段现场另定。通过试验段的施工,确定施工工艺,各项参数及审定和调查施工组织和施工设备进行有针对性的施工,为道路总体施工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试验段施工结束后,对收集的各种参数数据进行处理,及时编写《试验段施工总体报告》,组织项目部技术人员针对《报告》确定最佳的施工工艺并及时传达交底,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

5.1.2、塘渣基层的施工

本工程设计的塘渣基层厚度应分次进行回填压实,分层压实厚度控制在30cm以内。

1、塘渣基层的填筑作业

(1)塘渣填筑采用水平分层法,即填土时按路堤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往上填筑,松铺厚度不宜大于35cm。配备推土机进行摊铺,并调配足够人力配合。粗细颗粒做到分布均匀,级配合理,严禁用四齿耙等工具进行摊铺。确保不使粗细粒径石子离析分层。

(2)塘渣路基的压实,应采用12—15T重型压路机分层碾压,压实厚度和压实遍数根据试验段现场压实试验确定。

(3)压路机在碾压过程中,第二道压实路线必须保证与第一道压实路线重叠30cm以上。

5.1.3、水泥稳定层施工

本工程设计的机动车道路基层为双层水泥稳定基层,分别为21cm厚水泥含量3%和25cm厚水泥含量5.5%。人非共板水泥稳定层,厚18cm,水泥含量为5%。其中主车道为双层分开摊铺压实。

(1)水泥稳定层所用的材料必须满足规范或规程的要求。稳定层采用的碎石应洁净、坚硬、有棱角,级配良好,最大粒径不大于40cm,碎石压碎值应<30%,含泥量<3%,针片状颗粒含量<15%。

(2)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含水量,具体数据要根据现场的试验确定。

我们采取在现场各施工作业区集中拌和的方式,拌和设备的拌和能力满足施工要求。采用自动计量系统,碎石分仓堆放,装载机上料,自动配料机配料、电子计量,采用自卸汽车运输。

水泥稳定层在摊铺前对垫层的质量进行复验,符合分项工程质量要求后,方能进行水泥稳定层的摊铺。

(1)摊铺采用摊铺机摊铺,在道路两侧立钢模板。摊铺时,设一个三人小组跟在摊铺机后面,及时消除粗集料带和窝,并及时补充细混合料,摊铺平整。

(2)摊铺时高度要根据试验进行确定,严禁贴层施工,摊铺时应掌握“宁高勿低、宁铲勿补”的原则,严禁用齿耙拉平或抛散。

(3)摊铺后的混合料必须在2小时内碾压完毕,采用CA25振动压路机压实,模板边缘及井周用蛙式打夯机或人工夯实。碾压时要先静后振,先边后中,轮迹重叠30cm。碾压遍数根据现场实地试验确定。混合料的碾压时间应掌握在接近最佳含水量时进行。

水泥稳定层碾压成型后,应注意早期养护,以利强度得到正常发展,特别是在施工后1周内,表面要保持湿润,拟采用覆盖麻袋湿治养护方式,每天至少洒水2次。养生期间严禁一切车辆通行。

(1)两侧立模以保证平整度,并在路中间每5m打一高程桩,设立方格网,发挥摊铺机的红外线自动找平功能。

(2)每层初压后用5m铝合金直尺查平整度,及时进行铲修、整平、底凹处应翻松修整,翻修深度不得小于10cm。

(3)采用摊铺机摊铺,减少纵向接缝。

(4)机动车道均采用半幅一次成型方案,上下层的垂直接缝要错开。横向接缝亦采垂直接缝形式,严禁斜接,垂直接缝的制作要严格按规范执行。

(5)水泥稳定层基层施工完毕7天后,测定基层的弯沉,其值必须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

5.1.4、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

本工程主车道和人非共板均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车道具体为3.5cm细粒式+7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人非共板为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沥青混合料采用以下不同的级配

3.5cm细粒式沥青砼

7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1)沥青混凝土必须按照规定的配合比和使用要求设计,确定矿级配、沥青用量和集料性质。

(2)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选用符合规范和规程要求的材料,普通沥青混凝土的沥青采用石油沥青AN—50、AH—70。

(3)沥青混合料由沥青拌和厂拌制,混合料送到工地时的温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采取覆盖蓬布等保温措施,沥青拌和厂对拌制沥青混凝土的各种原材料定期进行按规范和规程制定的质量检验,拌和厂应保证均衡连续送料。

◇沥青混合料应采用较大吨位的自卸汽车运输。运输时应防止沥青与车厢板粘结。车厢应清扫干净,车厢侧板和底板可涂一层油水混合液,并不得有余液积聚在车厢底部。

◇从拌和机向运料车上装料时,应防止粗细集料离析,每卸一斗料应挪动一下汽车位置。

◇运料车应采取覆盖蓬布等保温、防雨、防污染的措施,夏天运输时间短于0.5h时,也可不加覆盖。

◇运料车的运量应比拌和能力或摊铺速度有所富裕,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应有运料车在等候卸料。

◇混合料运至摊铺地点的温度要求控制在120℃~150℃,已经结成团块或被雨淋湿的混合料不得用于铺筑。

A、在施工前保证基层质量达到材料外,还应将其表面的、粉尘、浮土、松散层等杂物清除掉,以达到干燥、无浮尘、无浮石、无杂质的要求。局部不平或成坑之处,应用沥青混合料整平,不得用灌浇沥青或灰土整平。

B、在沥青混凝土摊铺前,要在基层表面喷洒一层浮化沥青(施工透层油),以达到阻断地表水下渗和地下毛细水上升的作用,喷洒透层沥青洒布机,个别地方由人工用扫帚扫匀,侧平石要用塑料薄膜覆盖,避免污染。在所有与新铺沥青混凝土接触的侧面,如平石、下水道窨井和进水口的侧面、地下管线检查井的侧壁、已铺沥青混凝土的纵横施工缝的侧面,均须涂以薄层沥青粘层油。

C、沥青混凝土面层采用厚度施工法进行,实行全路幅施工,尽量减少、横向接缝。在交叉口摊铺机不便摊铺的拐角小范围内,配以人工摊铺。对于施工接缝,在沥青砼碾压成型冷却后,上缘3cm用切割机按放样线切割,3cm以下层用铣刨机成宽40cm的斜面,切缝及铣刨处须涂刷乳化沥青,以增加粘结力。

D、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据工程实际,采用与实际施工相同的施工机械、施工工艺等通过试铺试压或根据实路经验确定,一般控制在1.15—1.35之间。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层厚度及路拱、横坡是否符合要求。具体由试验段确定。沥青混凝土施工时要严格控制沥青混凝土的温度。

E、低温施工时,运料车必须采取覆盖等保温措施,摊铺后紧接着碾压,缩短碾压长度。

F、混合料摊铺应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其速度应根据拌和机产量,施工机械配套情况及摊铺层厚度,宽度等确定。

(3)混合料压实及成型

◇压实后的沥青混合料应符合压实度及平整度的要求。

◇碾压采用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达到最佳碾压结果,组合采用二轮压路机与振动压路机配合。

◇碾压分三阶段进行,先初压,再复压,然后终压成型。压路机应以缓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

◇初压应在混合料摊铺较高温度下进行,并不得产生推移、发裂,温度控制在110℃~140℃。压路机采用轻型钢管式或关闭振动装置的压路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相邻碾压带应重叠1/3—1/2轮宽,最后碾压路中心部分,压完全幅为一遍。要求碾压2遍。

◇复压应紧接在初压后进行,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不少于4—6遍。

◇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采用双轮钢管式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终压温度不低于70℃,碾压不少于2遍。

◇压路机在碾压过程中有沥青混合料粘轮现象时,可向碾压轮洒少量水或加洗衣粉的水,严禁洒柴没,轮胎压路机在连续碾压一段时间轮胎已发热后应停止向轮胎洒水。

◇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并冷却的路段上转向、调头或突然刹车等。

◇沥青路面的施工缝及构造物两端的连接处操作应仔细,接缝应紧密、平顺。

◇纵缝上下层应错开15厘米以上;横缝上下层及相邻两幅接缝应错位1米以上。

(5)沥青面层施工完毕后,应测其弯沉值,其弯沉值应满足设计要求。

(1)沥青混合料采取工厂拌制和运送,但要按设计要求试样,并取样进行试验,以满足设计要求,沥青混凝土的配制和施工要在沥青砼正式施工前做一个试验段,确定施工工艺、施工机械、施工管理的技术要求,为确定沥青混凝土的顺利施工打下基础。

(2)碾压成型后的新铺沥青层上不准料车和工程机械重复行驶,不得停放摊铺机、压路机及其它易漏机油、柴油的机械或车辆,不得堆放石子、料块、泥土等其它杂物。

(3)施工遇雨及时通知拌和厂停止停料,已出厂和已铺好的沥青粗粒式混合料应立即快铺快压,抢工铺筑完毕。

5.1.5、侧平石的施工

1、平石采用C30现浇施工,规格、尺寸根据设计要求制作,

2、侧石为花岗岩侧石,施工根据施工图确定的侧石平面位置和顶点标高排砌。人行道进口坡处的侧石一般比平石高出1—2CM,两端接头做斜坡(即牛腿式)。道路直线段用100㎝侧石,曲线半径大于15.00m采用100㎝的侧石。曲线半径小于15.00m或圆角部分,视半径大小,用60㎝或30㎝侧石。相邻侧石接缝必须对齐,缝宽为1㎝。平石和侧石需错缝对中相接。

5.1.6、人行道施工

本工程人行道设计的结构层形式为:6cm厚C30混凝土吸水砖+2cmM10水泥砂浆+8cmC10砼基层+≥45cm石渣垫层。

预制人行道吸水砖由建设单位和监理认可的厂家生产供应,现场收料需进行成品质量检验合格方可使用,人行道透水砖要求色泽均匀清晰,不褪色,强度符合要求。

1、土路基施工按道路部分要求进行。

2、人行道的基础为8cm厚C10砼,可用机械自拌,现场浇注成型。

3.铺筑吸水砖砖底应紧贴砂浆垫层,砂浆应饱满、密实。

5.2排水工程施工方案

本工程排水分顶管施工和开槽施工两个部分。

5.2.1顶管施工工艺流程

沉井位置在测量定位后,并在自检合格基础上,经现场监理、业主认可后进行基坑挖土。根据基坑底面几何尺寸,开挖深度及边坡等定出基坑开挖线,用反铲挖掘机进行开挖,为了减少沉井的下沉深度可加深基坑的开挖深度,但若挖出表土硬壳层后坑底为软弱淤泥则不宜挖除表面硬土,决定合理深度应通过综合比较后确定。

刃脚外侧面至基坑底边的距离一般为1.5~2.0m,以能满足施工人员绑扎钢筋及树立外模为原则。边坡一般取1:0.33~1:0.67。

基坑底部若有暗浜、土质松软的土层应予清除。在井壁中心线的两侧各1m的范围内回填砂性土整平振实,以免沉井在制作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陷。

制作沉井的场地应预先清理,平整和夯实,制作沉井的地基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以免沉井在制作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陷以致倾斜甚至井壁开裂,若地基承载力不够时必须采取地基加固等措施。

基坑面在刃脚的垫层采用砂垫层。砂垫层分布在井壁刃脚中心线两侧各一定距离范围内,砂垫层宽度与厚度根据规范公式计算确定。

砂垫层应分层铺设,可根据具体备条件选用振实、夯实或压实等方法。适当加水分层夯实,做好一层经检验合格后再做一层,采用平板式振动器时松砂的分层厚度取20~25cm。砼垫层厚度应按规范公式计算确定。

砼垫层不宜过厚,以免影响沉井下沉。

模板的分节制作,安装和支撑,钢筋绑扎及砼浇灌。

沉井模板和钢筋的施工顺序为:

支设内模→绑扎钢筋→支设外模

沉井的内模宜一次性安装完毕。刃脚底模应用水平尺进行校平,使之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外模按分节浇捣安装。

沉井内模应保证垂直,外模跟着内模支立,不得内外倾倒,以保证外壁面平正垂直以及井壁厚度均等。内外模板及模板支撑牢固性、刚性、密封性须经验算检查符合要求。

沉井一般分2节浇筑,一次下沉。沉井第一节砼浇筑高度应根据地基承载力和沉井的结构情况确定,不宜过高。在第一节砼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可下沉。

沉井接高的轴线应与沉井中轴线重合或平行。在接高时砼浇筑过程中应尽量使刃脚踏面处压力保持均匀,防止因荷载不均匀而引起沉井偏斜。接高处的砼表面应先进行凿毛,清除水泥薄膜和表面的浮松石子,并冲洗干净。

在砼浇灌前应对模板钢筋预埋件及预留孔的位置和尺寸等按照《钢筋砼施工及验收规范》和设计所提出的特殊要求进行仔细检查核对,经隐蔽工程验收手续合格后方可浇筑砼,刃脚砼必须一次浇灌完毕,不得中途停顿。浇捣砼前应检验砼配比、水泥、外掺料、砂石料等材质必须符合规定要求。浇筑砼应连续进行,分层浇筑间隔时间不应超过砼初凝时间,否则应按施工缝处理。

⑴按沉井下沉阶段计算下沉系数与稳定系数。

每节沉井下沉前须设计下沉系数,沉井自重须克服井壁摩阻力才能下沉。

K1为下沉系数(1~1.25)

Rf为井壁总的摩阻力。

粘性土对井壁单位面积摩阻力:f=25~45Kpa

凿除砼垫层时应先内后外,应分区域对称按顺序凿除,凿断线应与刃脚底边平齐,凿断的板要及时清除,空穴立即用砂或砂砾石回填。对砼垫层的定位支点处应最后凿除,不得漏凿。

用人工挖土,机械吊运出下沉沉井。人工挖土时应以井孔中心划分工作面,挖土速度和方位应基本相应和对称。定位支点不宜固定,应对称稳定。

沉井纠偏应根据测量资料随偏随纠,当沉井偏斜达到容许值的1/4时便要纠偏,沉井下沉过程中要做到勤测、勤纠、缓纠。沉井初沉阶段应根据“沉多则少挖”,“沉少则多挖”的原则在开挖中纠偏。刃脚下挖土要逐步扩大,不能一次过量掏挖。不要通过大量挖土来纠偏。

当沉井分数次下沉时,在每次下沉终了前要严格控制偏斜。终沉阶段须加强监控缓中求稳,严格控制超沉。

沉井下沉时应注意观测,刃脚标高每班至少测量一次,轴线位移2~3班测一次,当沉井每次下沉稳定后应进行高差和中心位移测量,初沉阶段每2小时至少测量一次,必要时应连续观测,及时纠偏。终沉阶段每小时至少测量一次,当沉井下沉接近设计标高时应加强观测,待8小时内沉井自沉累计不大于10mm时方可进行封底,此时井体的标高位移和倾斜应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并须检验合格。

封底前应整理好锅底和清除浮泥,对新老砼接触面应凿毛清洗,井内积水应尽量排干,并设置至少一个集水井,其深度和大小要满足水泵吸水要求。

封底前按照设计规定,一般先用大块石先将刃脚下垫实,整修锅底用块石填满铺碎石,填平整实后浇筑素砼封底。此类工作均须沉井壁四周向中央进行。素砼封底一次浇筑、分格、逐段、对称进行,不得中途停顿,避免产生施工缝而造成渗漏现象。素砼封底的同时集水井不得填没,排水工作继续进行,以保证砼在终凝前不浸水。素砼封底表面应平整,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25%以上时才允许在上面绑扎底板钢筋,钢筋绑扎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浇筑底板砼。

当底板钢筋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停止抽水,封填集水井,封填先应清洗干净,封填必须密实防止渗漏。

钢筋砼底板表面应平整,整个底板不得有渗漏现象,如发现有渗漏点应压浆堵漏。漏水严重时应设置临时泄水管引流,在压浆堵漏后再封闭泄水管。

该段管道内底标高、管径、同时根据地质状况,拟采用手掘式机头型式,管道外围压浆形成泥浆套。

手掘式机头计算其侧壁顶进摩阻力一般可按下式计算:

F1=f1·〔K·(PV+PH)·D·L+P〕

F1—无采取注浆工艺的管壁与土层间的摩阻力(KN)

PV—r·h管顶以上的垂直上压力(KN/m2)

r—管顶以上土的天然重度(KN/m3)

h—管顶的覆土厚度(m)。

ph—pv·tg2(45)管壁上土的水平压力(KN/m2)

导轨采用装配式导轨,安放在砼基础面上,导轨定位后,必须稳固正确,在顶进中承受各种负载时不位移,不变形,不沉降,导轨安放前应先复核管道中心位置。

二根导轨必须互相平行,等高,导轨面的中心标高应按设计沟底标高设置,在顶进中必须经常复测调整,以确保顶进轴线的精度。导轨的坡度应与设计管道坡度相一致。

导轨采用轻型导轨,由钢轨、横梁和垫板组成。

承压壁应承受和传递全部顶力,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应根据最大顶力计算具有较大的安全度,圆形沉井前垫以40×40cm方枕木,枕木外衬厚5cm钢板作为承压面,钢板面必须与顶进轴线相垂直,钢板就位后,应用钢丝绳牵牢防止倾倒。

主顶设备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组合千斤架②主顶千斤顶4只③油泵站及管阀④组合U型顶铁⑤O型接口顶铁

4台千斤顶应共同作用,规格一致,行程同步,每台千斤顶的使用压力不大于额定工作压力,油路必须并联,每台千斤顶均备有独立的控制阀,千斤顶伸出的最大行程应小于油缸行程10cm左右。

油泵设置在距离主顶千斤顶处,油管安装应顺直,减少转角,接头不漏油,油泵应在雨棚内工作,

油泵的最大工作压力不大于32Kpa,装有限压阀,溢流阀和压力表等指示保护装置,安装完毕后必须试车,在顶进中应定时检修维护,及时排除故障。

U型顶铁必须符合要求刚度大,受力后无变形,相邻面垂直,排列不扭曲,单块放置稳定性好,连续部位不脱焊,不凸面,与导轨的接触面必须平整,顶进前滑动部分应抹牛油润滑。

环形接口顶铁应与砼管口相吻合,中间用软木板衬垫,防止承插口处破损。

为了防止顶管机头进出工作坑洞口流入泥水,并确保在顶进过程中压注的触变泥浆不致流失,必须事先安装好前墙止水圈。其组成部分为①予埋法兰底盘②橡胶板③钢压板④垫圈和螺栓。

法兰底盘应予先埋设在砼沉井内,中心正确端面平整,安装牢固,螺栓的丝口应妥善保护,水泥浆应予先清除。

顶管机头用的尺寸和结构应符合要求,在吊入顶进坑前应作详细的检查。

顶管机头用汽车吊安装,卸机头时应平稳,缓慢避免冲击、碰撞,并由专人指挥。

机头安放在导轨上后,应测定前后端的中心方向偏差和相对高差,并做好记录,机头和导轨的接触面必须平稳、吻合。

出洞前必须对所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液压、电气、压泵、气压、水压、照明、通讯等操作系统是否正常进行工作,各种电表、压力表、换向阀、传感器、流量计等是否能正确显示其进入工作状态,然后进行联动调试,维修或更换。

拆除沉井洞口砖封堵后,必须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立即清除洞口外可能存在金属物件,(如短钢筋、钢管等)或较大的硬块等障碍物,而后将机头随即切入土层,避免前方土体松动坍落。

工具管切入土体后,应严格控制其水平偏差不大于5mm,其高程为设定标高加以抛高数。工具管与第一节砼管连接时,其尾部至少须搁在导轨上20~30cm,,并立即进行砼管的连接,采用钢筋混凝土钢承口管。

严格控制管出坑后10m范围内管道轨迹的偏差,以保持砼管有一个良好的导向。

开始人工挖土前,应先将刃口部分切入周边土体中,挖土程序自上而下分层开挖,严防正面坍方。挖土当遇到地下障碍物,应在采取安全措施条件下,先清除后予以继续顶进,如遇特殊或紧急情况,应及时采取应变技术措施。

顶管管道内运土采用小型轨道车,由吊机从沉井吊出,根据出土量运距和现场堆土条件,可将弃土用机动翻斗车等运输工具运送至堆土场。

当因故暂时或较长时间停止顶进时,为防止开挖面的松动或坍陷,应采取正面支撑或全部封闭的措施。

顶管交接班时将开挖情况和排除故障所采取的措施作逐一详细交换。

顶进工作坑安放管节的程序为:

缩回主顶千斤顶活塞杆→拆除管内轨道、电缆油路、注浆泵管路接头→吊开顶铁→安放钢筋砼管节→安放橡胶圈接口→安放钢套环→安装顶铁→安装轨道连接电缆、油路、注浆管路接头→伸出主顶千斤顶活塞杆→继续顶进。

顶管必须按照设定的管道中心线和工作坑位建立地面和地下测量控制系统,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校核的地方,并加以保护,必要时增设每点有二个以上便于校核攀线桩,。

顶进坑内应设置由地面水准点引入的临时水准点,在交接班时进行仪器高程的校对和调整,顶进轴线由设计管道中心通过经纬仪引入坑内,然后对中观测。

每个顶程结束后(即贯通)必须全线复测,绘制管道顶进轨迹图(含高程、方向、顶力曲线)并由施工质监人员检查复核。

顶进纠偏可以采用调整正面开挖部位,范围和深度的办法,也可采用调整千斤顶编组方法。若管道偏左则千斤顶采用左伸右缩方法,反之亦然。如同时有高程和方向偏差,则应先纠正偏差大的一面。发生较大偏差应分析发展趋势,采用分次逐步纠正,勤调微纠,若偏差超过质量标准,应通知停止顶进,研究有效措施,方可继续顶进。

压浆机具由专人操作,并详细填写压浆的原始记录和当班工作情况。

当顶管机头接近接收井外壁时,可拆除砖墙封堵。顶管机头进坑时,接收井内应予先安置枕垫和滚筒。

当管节顶入接收坑后,施工人员应考虑顶进坑和接收坑各留出的管节长度以:①尽量避免敲拆钢筋砼管节,②方便接口施工③落出的管段应小于管长的三分之一,以使管节重心继续留在土层中。

接口顶进前对钢筋砼管、钢套环、橡胶密封圈从尺寸、规格、数量等均作检查,必须符合设计图的要求。钢筋砼管接头的槽口尺寸正确,光洁平整无气泡。

橡胶圈外观和任何断面都必须致密均匀,无裂缝孔隙和凹缝等缺陷,橡胶圈应保持清洁,无油污,不得在阳光高温下直晒。

钢套环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处理,刃口无痃点,焊接处平整,肢部与钢板平面垂直,堆放时整齐搁平。

5.2.2开槽施工管道

根据设计图纸及道路中心线和水准点正确地进行管道的测量放样工作(主要测定管道中线、附属构造物位置、堆土料界线、中心桩、方向桩,并设置固定可靠的护桩),是该工程施工的第一项工程内容。测量放样工作的准确性,对施工进度、质量有直接影响。因此施工测量工作要符合设计要求,做到正确无误。

A.根据设计图纸要求,采购相应的符合质量要求的管材,管材进货后必须进行验收,不允许有裂缝、缺角等缺陷的管材进场,对于本工程所用管道必须并提供质量鉴定书和质量检测报告,并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B.水泥、砂、石等材料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1考虑采用放坡开挖,沟槽开挖采用机械挖土、人工修正的并用方法,基底20—30cm土方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边坡配以人工修整,本方案拟定沟槽开挖边坡为1:0.5。施工时不得扰

动原状土,严禁超挖,如发生超挖或扰动,必须按规程要求进行地基处理后,方可进行管道基础施工。沟槽边采用单侧堆土,距槽顶边1米以外,堆土高度不大于2.5米,以免产生塌方。

2.2沟槽开挖后,严禁晾槽,应马上铺设垫层。如不能当天铺设时,必须将基底土方留住,等到做基础的当天再挖至设计标高,以免沟槽长时间暴露。沟槽不应泡水。

2、3沟槽排水:因本工程管道采用明沟排水,沟槽内设单面排水边沟,边沟宽20厘米,每50米左右设集水坑,用水泵强排至地面排水系统,集水井应垫以土箕或其他隔泥措施,以提高水泵抽水效果。

2、4开挖沟槽时,应在沟槽施工两端设立警告标志,沟槽边侧设护栏,夜间悬挂红灯。

污水管道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缠绕增强管,40㎝块石垫层、10㎝C10砼、中粗砂基础,详“排水结施—06”。

3、2基础的底层土应无淤泥和碎土,如有超挖应用砂砾石填实,不得用土回填,槽底也应无积水。基础施工前必须复核高程样板的标高,在沟槽底部每隔4.00m左右钉一只样板,并用样尺检查桩顶标高,以

控制挖土面、垫层面和基础面。

3、3砂基础:根据设计要求,施工时采用在沟槽内挖凹槽的施工方法,在沟槽内铺好黄砂,注意控制好宽度及厚度,用平板振动器振实,然后安装管道,再回填黄砂。砂基础应按规定的沟槽宽度铺设、摊平、拍实,密实度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

3、4如有超挖应用砂砾石填实,不得用土回填,槽底也应无积水,然后进行立模与砼垫层的施工,其具体尺寸、宽度均根据不同的管径分别列出。混凝土的级配应由试验人员按设计规定的混凝土强度进行配合比设计。

3、5待素砼垫层达到一定强度后,如采用钢筋砼基础的管段,则在先其上面绑扎基础钢筋,然后再进行立模,经监理验收后,浇筑C1层平基砼,待砼强度达到且平基顶面高程符合设计要求后进行安管,然后进行护管砼浇筑,安管前必须将间歇面凿毛,洗净,以使整个管基结成一体。管道砼基础施工中应注意:

1)平基管座模板,垫层上安装混凝土基础的侧向模板时,根据管道中心位置在高程样板上拉出中心线,用垂球和搭马(宽度与混凝土基础一致)控制侧向模板的位置。搭马每隔2.5M安置一个以固定模板

之间的间距,搭马在浇筑砼后方可拆除,砼基础侧向模板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以便于装拆和周转使用,安装缝隙应紧密、支撑牢固。而且模板的支撑不得直接支在槽底或槽帮上,支点应垫上木板。平基模板除核测准确的管道中心线和槽底高程,并确定平基两条侧模板平面位置外,还要控制好模板顶面高度,不低于设计平基面高程;如模板顶面高于平基,应在模板内侧用小线弹出平基高程线。

砼浇筑前,应确认模板已通过监理验收,并严格控制平基面高程,如采用木模,应用水润湿,但不允许留有积不。浇筑时应按一定的厚度,一定的次序,顺着一个方向浇注前进,不得无层次的各处乱倒,灌注时应连续进行,平基一般不要将施工缝留在两井中间;砼浇注入仓后不得任意加水,振捣应密实,做面时不得在上面撒砂浆抹面。并严格控制管座高程及肩宽。浇注砼管座时,应从两侧同时灌注,而且应特别注意在管口处的捣实。

砼应密实,不得有蜂洞,表面应平整,棱线直顺;砼强度必须符合设计及标准要求。管座砼与管道结合紧密,不得有严重漏浆或空洞。

4.布管、下管、安管、接口

本工程所需的施工管道材料,经车辆运至现场后,设置堆管区,经外观检查后,沿管线走向布管,布管时以考虑不影响交通及不影响沟槽安全和施工方便为原则。

4.1砼基础浇筑2天后方可开始排管。

雨水管均采用承插式管,橡胶圈接口。

污水管均高密度聚乙烯(HDPE)缠绕增强管,电熔连接。

1)管材运至现场放置在所排井位段的一侧,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选用8—15t的汽车吊或挖掘机起吊,卸管以及排管用的吊车地撑点落在沟槽2.00m外的实地上。装卸过程中,严禁用钢丝强穿心吊运。起吊时轻起轻落,防止碰撞损坏管端。卸管及排管用的钢丝绳吊索应用允许力在于管重5倍的相应直径。

2)成品管道运至施工现场SL 166-2010标准下载,应按照产品标准进行逐节检验,不符合标准的不得使用并做好标志及时处理。运至沟槽边待用的管节应垂直槽边放置并垫稳。

3)卸管时应有专人指挥,操作人员集中思想,听从指挥,并应遵循下列要求:

根据起吊设备的机械性能合理选用,严禁超载;

在吊臂回转半径的影响范围内不得障碍物和站人;

操作人员上下沟槽时,应采用扶梯,扶梯应高出地面1m,并应密切配合;

如发现设备在故障GB 50286-2013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严禁带病作业;

起重作业完成后,驾驶人员必须对停放在施工现场的起重设备做好完全防范措施后,方可离开现场。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