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京广铁路分离立交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跨京广铁路分离立交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494.59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跨京广铁路分离立交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京广铁路跨线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道路等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车速:120Km/h;

设计净空:8.5m(上跨京广铁路)。

GB/T 39906-2021 品牌管理要求.pdf三、主桥施工方案、方法及其措施

本标段重点(关键)和难点工程为主桥施工。

在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处设立2跨80m的T型刚构,第一跨跨107国道,第二跨跨京广双线电气化铁路,路线中心线与铁路夹角为52˚,铁路净空大于8.1m,107国道净空大于5m。

首先将桥位处铁路电缆管线进行迁移和保护,完成后在既有线路基边坡上设置工字钢桩板式防护体系及刚壁桥墩防护架,安全防护体系设置完毕后,才能进行桥梁基础施工;桥梁基础首先进行钻孔桩施工,钻孔桩施工完毕后,进行承台混凝土施工,在墩底与承台间设置型钢水平转盘,承台中预埋下转盘、环道及顶推反力体系,墩身下部安装上转盘,上转盘安装完毕后,进行应力试验,取得成功的数据后进行刚壁桥墩施工;在桥墩施工的同时搭设箱墚,箱墚采用两侧对称分段浇注,并随时观测不平衡重量的变化;2—80m箱墚现浇完成后,利用型钢水平转盘及四氟滑片式走板转体到桥位,完成后浇注上、下转盘间混凝土;两端其余16m在支架上现浇施工。

3.2.1铁路和公路路基边坡防护

跨京广铁路的转体桥,其桥墩承台靠近铁路和公路路基边坡,承台开挖深度为7.4m,因此需要对两侧的既有边坡进行防护。从确保铁路和公路行车安全,路基边坡稳定性考虑,确定铁路路基边坡防护采用人工挖孔桩防护,公路路基边坡防护采用钢板桩防护。挖孔桩直径1.2m,桩长18m,采用跳挖间隔施工,钢筋混凝土护壁,快挖快灌,并在铁路侧插入C20砼预制挡土板,同时做好临时排水设施。钢板桩长8m,采用打桩机锤打施工。

根据施工图和现场实际情况,经路局总工室、公务处、公务段同意,将桩的平面位置做适当的移动,以有利于铁路行车和设备的安全,同时又增加施工过程的安全保障系数。(T构挖孔桩与铁路相对位置断面图附后)

挖孔桩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挖孔时,应注意施工安全。人员必须配有安全帽、防护服。孔下作业人员在收到行车接近,停止施工命令后,要顺着安全梯上爬到孔底2m以上的位置。防止出现塌方,出现人身安全事故。

(3)挖孔工作暂停时,孔口必须罩盖,孔内应安设牢固可靠的安全梯,以便施工人员上下。施工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经常性的检查,以确保万无一失。

(4)施工现场应准备2台鼓风机,挖孔较深时应用鼓风机对孔底吹风。

(5)施工现场应准备低压灯。挖孔过程中发现孔内光线不好时应采用低压灯进行照明。电压伏数不大于36伏。

(6)孔桩成型后,将钢筋笼运送到工地用吊车下笼,在铁路护栏外侧搭防护支架。

3.2.2钻孔桩基础施工

钻孔桩基础采用对路基震动小的反循环回旋钻机和旋挖钻机成孔,钻孔桩施工前,首先确定铁路两侧通讯电缆位置,对于位于电缆位置的钻孔桩采用人工开挖至电缆高程以下,将桥位处铁路电缆管线进行迁移和保护,确保其不被破坏,完成后在既有线路基边坡上进行防护挖孔桩和钢板桩的施工,边坡防护体系施工完毕后,再进行钻孔桩基础施工。

钻孔桩钢筋笼加工场集中加工焊接,分节吊装。灌桩混凝土在混凝土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输送车运输,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

桩头处理与桩基检测:桩基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后,即可进行桩头处理,人工凿除桩头。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按设计强度逐根进行整体性检验,检验合格后才能进入下道施工工序。

既有路线路基边坡防护桩施工完毕后,进行承台基坑开挖。

基底开挖尺寸应考虑人工操作空间及排水要求,一般宽出基础0.6m左右。坑底高程误差控制在50㎜之内。首先在基坑外侧做挡水围堰,防止雨水和地表水流入影响施工;基坑用吊车配合抓斗或挖掘机进行开挖,人工配合清渣,基础土方直接用自卸汽车运到现场临时堆放场。开挖时,注意桩头钢筋的保护,接近基底时保留0.3~0.4m,采用人工突击开挖一次到位,以减少对基底的扰动,最后在承台底先浇筑10cm素混凝土垫层作为施工平台。

承台钢筋绑扎时,调整好其主筋与钻孔桩主筋的位置,钢筋外侧绑扎与混凝土同级别的砂浆垫块,以确保保护层厚度满足要求。钢筋绑扎按顺序进行,从下而上,从内向外,逐根安装到位,避免混乱。安装成型的钢筋做到整体性好,尺寸、位置、高程符合验收标准。

预埋件安装:在混凝土灌筑前将钢球铰下盘支架及滑道支架精确定位并固定,同时预留千斤顶反力座安装槽口。

C50混凝土浇筑:模板采用整体钢模,要求模板平顺,严密不漏浆,模板表面涂刷脱模剂,模板支撑要牢固。混凝土采用泵车下料分层浇筑,每层控制在30cm左右,由于钢球铰下盘支架底及滑道支架底不在一个平面内,故承台混凝土分三次浇注完成。

沉降观测点布置在主墩承台12×12m范围的四个角点上,四个测点的不均匀沉降不得超过5mm。

观测时间安排在以下五个时间:

承台浇注完毕拆模后;上部箱梁浇注后;拆除排架前;拆除排架后;转体前;转体过程中。

在墩底与承台间设置型钢水平转盘(亦称平绞),双壁墩身模板采用整体模板,混凝土分层浇筑成型。

墩台身施工前将承台顶面冲洗干净,承台混凝土表面的浮灰凿除,整修连接钢筋。在基础顶面测定中线、水平,划出墩台底面位置。钢筋在现场制作,人工绑扎安装,主筋采用焊接技术连接。钢筋工程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安装模板。

墩身的模板支架采用碗扣式脚手架,在其下部用硬质方木加钢底座支垫,采用大块模板整体立设。施工缝位置距墩、柱顶部的距离不小于50㎝,钢模用10号槽钢横竖带和套管拉筋固定,模板接缝采用橡胶带止浆,模板缝应符合设计线型,每块面积要大于2㎡,施工中注意各种预留孔、预埋件和支座平台等的位置、形状尺寸、标高要准确无误,采取绑扎牵制或固定板等措施,保证预埋件和预留孔不致因浇注混凝土而位移。

每节模板在现场预先组拼,用钢刷将表面清理干净,分层均匀涂刷聚氨酯脱模剂,至少24h脱模剂达到强度后,人工配合吊车拆装。模板及支架要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与刚度,模板接缝严密,不得漏浆。手脚架、人行道不得与模板、自家相连接。

墩身采用C50混凝土,一次浇注成型,分层水平浇注,插入式震捣器震捣,每层浇注厚度30㎝左右。浇注混凝土时,经常检查模板、钢筋及预埋件的位置和保护层的尺寸。混凝土自由落下的高度不得超过2m。超过2m时应采用导管或溜槽。超过10m时应采用减速装置。导管或溜槽应保持干净,使用过程中要避免混凝土发生离析。墩顶预埋件位置控制应采用模架法固定成型,混凝土浇注完后及时覆盖,并按时浇水养护。

3.2.5转体结构施工

转体结构由转体下盘、球铰、上转盘、转动牵引系统组成。

3.2.5.1转动球铰施工

转动球铰是转动体系的核心,是转体施工的关键结构。它由上下球铰、球铰间聚四氟乙烯滑片、固定上下球铰的钢销、下球铰钢骨架组成。它是整个转体的核心,在转体过程中支撑转体重量,是整个平衡转体的支撑中心。

承台混凝土浇注到一定高度后,安装下球铰骨架,下球铰骨架固定牢固后,吊装下球铰使其放在骨架上,对其进行对中和调平,对中要求下球铰中心,纵横向误差不大于1mm,施工采用十字线对中法,水平调整先使用普通水平仪调平,然后使用精密水准仪调平,使球铰周围顶面处各点相对误差不大于1mm,固定死调整螺栓。

(1)在加工转盘时就充分考虑到混凝土施工时的密实性问题,在下转盘上留有振捣孔和排气孔。

(2)在转盘外周围支立直径大于下盘直径约1.5m圆形钢模,模板高于盘面50~80㎝,待混凝土强度增长到2MPa时,将反压混凝土清除。

(3)安装过程中采用高精度水准仪进行全过程测量控制,并在盘下混凝土浇注前后对每座转盘进行监测。

(4)转盘盘面用多层塑料布进行封闭,在形成对盘面保护的同时,更有利于浇筑完毕后对盘面保护的同时,更有利于浇筑完毕后对盘面的清理。排气孔预先选用同孔径的塑料管连接盘下,上口引至计划浇筑的反压混凝土以外。

(5)在盘下混凝土浇筑到接近下盘底面约20㎝时,首先将已经浇筑的混凝土充分振捣密实后上层混凝土采用单方面向整体推进浇筑,浇筑层厚控制在50㎝左右,即让混凝土将盘面充分掩埋,一次浇满盘下混凝土。

(6)当混凝土浇筑到每个振捣孔位置时,在水平方向振捣的同时,采用插入式振捣设备从振捣孔深入盘下,捣固密实,现场观察混凝土不产生下沉,而周围排气孔充分有混土冒出。

(7)由于采用缓凝型混凝土进行浇筑,因此,在将整个反压区内浇筑完成后再迅速浇筑整个盘上反压区内上层混凝土,直至浇满整个反压区预备高度。此时,观察预留的排气孔仍然冒出浓混凝土,并不再有泌水或气泡排出,从而起到对盘下已浇筑密实的混凝土的反压作用。

(8)待混凝土初凝(约4h)后,及时用人工对盘面以上的反压区混凝土进行清除,并拆除排气管道。为防止损伤转盘周边混凝土,预留盘面以下周边10㎝高先暂时不予处理,待整个下盘混凝土终凝后,再由人工进行清理凿除。在清理盘面时,应加强对盘面的保护,防止机械损伤盘面而影响下转盘盘面的平整度和光洁度。③安装上球铰

转盘盘面用多层塑料布进行封闭,在形成对盘面保护的同时,更有利于浇筑完毕后对盘面的清理。

下转盘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将Φ270mm转动定位钢销轴放入下转盘预埋套管中,然后进行下球铰四氟乙烯滑动片的安装和上球铰的安装。聚四氟乙烯滑动片在工厂内进行制作,在工厂内安装调试好后编好号码,现场对号入座,安装前先将下球铰顶面和滑动片镶嵌孔清理干净,并将球面吹干。根据聚四氟乙烯滑动片的编号将滑动片安放在相应的镶嵌孔内。每个球铰布置731块Φ6cm的聚四氟乙烯片。

滑动片安装完成后,各滑动片顶面应位于同一球面上,其误差不大于0.2mm。检查合格后,在下球铰球面上滑动片间涂抹黄油聚四氟乙烯粉,使其均匀的充满滑动片之间的空隙,并略高于滑动片顶面,保证滑动片顶面有一层黄油聚四氟乙烯粉。涂抹完后尽快安装上球铰,其间严禁杂物掉入球铰内。上球铰精确定位并临时锁定限位后,用胶带缠绕密封上下球铰吻合面,严禁泥沙杂物进入球铰摩擦部。

由于箱梁T构的前后左右重量相对于钢轴很难保证平衡,箱梁转体的稳定就由环道来控制。环道为不锈钢板和四氟板组成的滑动面,其宽度为50㎝,墩底全宽设置。环道的平整度将直接影响顶推力和梁体标高的变化。

具体的施工工艺:在承台的顶面预留2㎝深环道槽口,下层钢板与四氟板的粘贴由专业厂家分块施工,现场组拼。施工前将槽口清洗干净,用环氧砂浆贴底层钢板,同时用预埋钢筋固定钢板,四氟板的平面高差控制在±0.5㎜,接缝相对高差为0.2㎜,转动时前进方向只能为负误差。安装时每块钢板测4个点,逐块调整,直至满足误差要求为止。不锈钢板位于四氟板之上,与上层钢板采用环氟树脂粘贴,和墩身浇在一起。其前口应向上卷成圆弧形,防止转动时刮板。

每个球铰承受重量共计:113332KN。

每个球铰布置731块Φ6cm的聚四氟乙烯片,总面积为20668cm2。该聚四氟乙烯片设计抗压强度为100MPa。

平均压应力=(113332×1000)/(20668×100)=54.8MPa<100MPa

安全系数=100/54.8=1.82

经验算:四氟乙烯片的抗压强度满足转体要求

安装球铰的现场精度控制措施:

承台混凝土分三步浇注;球铰中心采用“十字放线”法和坐标控制法;现场精度采用“边测边调、现场监督”的控制方法。

3.2.5.2下盘滑道与上盘撑脚安装

上盘撑脚与滑道的作用:

为保证大吨位结构平转的稳定性,在上盘设置6个向下悬吊的钢管混凝土撑脚,对称分布于纵轴线的两侧,在撑脚下方(即下盘顶面)设1.5m宽、半径为4.7m的滑道。滑道的平整度将直接影响顶推力和梁体标高的变化。

上盘撑脚即为转体时支撑转体结构平稳的保险腿,转体时保险撑脚在滑道内滑动,以保持转体的结构平稳性,同时也能承受转体过程中的不平衡力,以保证转体结构的平稳。

下盘滑道与上盘撑脚的施工:

承台混凝土浇注到一定高度后,安装下盘滑道骨架,骨架固定牢固后,吊装滑道钢板使其放在骨架上,对其进行对中和调平,对中要求纵横向误差不大于1mm,施工采用十字线对中法,水平调整先使用普通水平仪调平,然后使用精密水准仪调平,水平控制点采用坐标控制法定点,使滑道周围顶面处各点相对误差不大于2mm,固定死调整螺栓。

撑脚在工厂整体制造后运进工地,为双圆柱形,下设40mm厚钢板,双圆柱为2个Φ1200mm×18mm钢管,钢管内灌注C50微膨胀混凝土。在下盘混凝土灌注完成上球铰安装就位时即安装撑脚,并在撑脚走板下支垫6mm的钢板,作为转体结构和滑道的间隙。转体前抽掉垫板并在滑道内铺设3mm不锈钢板。

3.2.5.3上转盘施工

上盘是转体的重要结构,布置三向预应力钢筋。上盘边长1400cm、高300cm;转台直径Φ1080cm、高120cm。转台是球铰、撑脚与上盘相连接的部分,又是转体牵引力直接施加的部位,转台内预埋转体牵引索,预埋端采用P型锚具,同一对索的锚固端在同一直径并对称于圆心,每根索的预埋高度和牵引方向应一致。每根索埋入转盘锚固长度大于250cm,每对索的出口点对称于转盘中心。牵引索外露部分圆顺地缠绕在转盘周围,互不干扰地搁置于预埋钢筋上,并做好保护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钢绞线损伤或严重生锈。

上盘撑脚安装好后,立模,绑扎钢筋,安装预应力筋及管道,预埋转体牵引索,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单端张拉竖向预应力筋及纵横向钢铰线。

通过试转测定上下转盘摩擦系数,为转体提供依据。测定时先抽去撑脚垫板,使转台支承于球铰上,完成转动支承体系的转换,然后施加转动力矩,使转台沿球铰中心轴转动。检查球铰运转是否正常,测定其摩擦系数。摩擦系数按下式测算:

μ=M/1.13G(M为力矩,G为上转盘总重)

设计静摩擦系数为0.1,动摩擦系数为0.06,若测出的摩擦系数较设计出入较大,应分析原因,并找出处理办法进行相应处理,才能保证转体顺利进行。

3.2.5.4转体牵引体系

①转体结构的牵引力计算及设备配置

转体总重量W为113332KN。

其摩擦力计算公式为F=W×μ。

启动时静摩擦系数按μ=0.1,静摩擦力F=W×μ=11333.2KN;

转动过程中的动摩擦系数按μ=0.06,动摩擦力F=W×μ=6800KN。

转体拽拉力计算:T=2/3×(R•W•μ)/D

R—球铰平面半径,R=208cm;

W—转体总重量,W=113332KN;

D—转台直径,D=1080cm;

μ—球铰摩擦系数,μ静=0.1,μ动=0.06;

启动时所需最大牵引力T=2/3×(R•W•μ静)/D=1455.1KN;

转动过程中所需牵引力T=2/3×(R•W•μ动)/D=873.1KN。

故本桥转体选用两套四台ZLD200型液压、同步、自动连续牵引力系统(牵引力系统由连续千斤顶、液压泵站及主控台组成),形成水平旋转力偶,通过拽拉锚固且缠绕于直径1080cm的转台圆周上的12Φ15.24钢绞线,使得转动体系转动。

转体的牵引动力系统由两台ZLD200型连续牵引千斤顶,两台ZLDB液压泵站及一台主控台(QK~8)通过高压油管和电缆连接组成。每台ZLD200型连续牵引千斤顶公称牵引力2000KN,额定油压31.5Mpa,由前后两台千斤顶串联组成,每台千斤顶前端配有夹持装置。助推千斤顶采用YCW150A型穿心式千斤顶3台(配备ZB4—500电动油泵3台)。将调试好的动力系统设备运到工地进行对位安装后,往泵站油箱内注满专用液压油,正确联接油路和电路,重新进行系统调试,使动力系统运行的同步性和连续性达到最佳状态。

ZLD200自动连续转体系统由千斤顶、泵站和主控台3部分组成。其主要特点是能够实现多台千斤顶同步不间断匀速顶进牵引结构旋转到位,以主控台保证同步加压。本系统兼具自动和手动控制功能,手动控制主要用于各千斤顶位置调试和转体快到位前的小距离运动,自动控制作为主要功能用于正常工作过程。

转盘设置有二束牵引索,每束由12根强度为1860MPa的Φ15.24钢绞线组成。预埋的牵引索经清洁各根钢绞线表面的锈斑,油污后,逐根顺次沿着既定轨道排列缠绕后,穿过ZLD200型千斤顶。先逐根对钢绞线预紧,再用牵引千斤顶整体预紧,使同一束牵引索各钢绞线持力基本一致。

牵引索的另一端设锚,已先期在上转盘灌注时预埋入上转盘砼体内,出口处不留死弯;预留的长度要足够并考虑4m的工作长度。牵引索安装完到使用期间应注意保护,特别注意防止电焊打伤或电流通过,另外要注意防潮防淋避免锈蚀。

牵引反力座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反力座预埋钢筋深入下部承台内,反力座混凝土与下转盘混凝土同时浇注,牵引反力座槽口位置及高度准确定位,与牵引索方向相一致。

3.2.6T构箱梁现浇

T构采用满堂碗扣式钢管支架平行铁路搭设,分两次浇注完成,第一次浇注底腹板,第二次浇注顶板、翼板。由于箱梁平行于京广铁路和107国道线路,为了防止施工干扰铁路和公路运营,在支架靠近铁路和公路侧,安设防护钢丝网,高出梁顶2.2m,以保证施工机具材料杂物不侵入铁路限界。

在箱梁砼浇注前对支架进行预压,消除其非弹性变形,模板采用大块整体钢模,箱梁现浇采用汽车输送泵分两次对称浇注,先浇注2-64m箱梁底腹板,然后进行顶板的浇注,转体到位后两端各剩余16米T梁进行支架现浇注。

3.2.6.1支架地基处理

为了减小支架变形,对支架地基进行整平压实处理,然后浇注C15混凝土基础,保证支架受力均匀。

3.2.6.2支架搭设

支架搭设完毕,底模铺设前,利用顶托或木楔仔细调整标高,然后用二期恒载的100%进行支架预压,以检查地基及支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消除非弹性变形。测量出支架的弹性变形,并根据支架的弹性变形设置施工预拱度。

支架预压是支架验收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模拟上部结构的施工过程对支架进行检验,是验证支架设计是否合理和是否可以交付使用的必要条件。满堂支架采用预压实验:

预压部位:模拟图纸设计中的箱梁砼部位。

预压荷载:用沙包代替相应部分的砼进行预压。各个部分的预压荷载的数量已作相应换算,并取荷载的100%作为预压荷载值。

(1)第一次高程测量:测出已完成的支架上的模板的标高并做好记录。

(2)加载:在密铺的木方上面平放预压荷载,加载值为断面砼重量的100%;

(3)第二次高程测量:加载过程同步观测标高变化,达到预压荷载值不少于24小时,同时标高稳定(无沉降)后,再在原位置(模板)进行标高测量,并作好记录。

(4)卸载:把沙包依次卸去。

(5)第三次标高测量:卸荷完成后,在原测量处测量标高并做好测量记录,整理测量记录,并分析数据并作出具体报告。

(6)支架标高的调整:

支架预压前,按照设计标高进行调整(第一次测量),确保支架各杆均匀受力;通过预压,支架基本消除预压荷载作用下的地基的塑性变形和支架个杆件的间隙等非弹性变形。通过预压、第二次测量和卸荷后,第三次测量得出支架弹性变形数值,作为调整梁底标高的依据:梁底标高=设计梁底标高+设计预留拱度+指甲弹性变形值。

预压沉降观测点设置分别于每孔梁的腹板位置,底板两条边缘线的0、L/3、2L/3、L位置。各观测点位置支架顶拉水平线并吊线锤,锤尖下方对应位置钢筋头,距离统一调整为30㎜,预压过程中观测沉降量及纵横两方向的稳定性变化。

预压实验过程中,专职安全员测量员持续观察支架,一旦出现以下异常变化,立即中断实验,检查问题的出处,并加以排除。

a基础的周围土体有明显的侧间凸出。

b荷载增加很小,但沉降值却急剧增大。

C荷载不变而24小时内沉降值随时间近于等速增加。

D线锤观测时发现支架纵横向偏移较大。

为保证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尺寸准确、表面平整、美观、线条顺畅、颜色一致,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模板质量。模板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模板板面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所有模板接缝处用胶带密贴;模板分块要以安装方便,脱模、拆除容易为原则,尤其对于内模,更应考虑到人工搬运方便,同时兼顾到运输、吊装的要求。

底模和外模采用大块竹胶板,底模置于[16槽钢上。[16槽钢以80㎝间距铺设,并用角钢相连以保证其稳定性。外侧模主要包括侧模架、支撑、契型支垫和外模定位契等几部分。外侧模主要与底模相接;侧模架支撑在契型支垫上。侧模上缘拉筋利用梁体翼缘板的横向构造筋焊接固定,下缘利用槽钢焊接挡块和木契固定。

内模面板采用木胶板,内模架钢管搭设支承与内模临时立柱上,内模临时立柱支承在底板预制块上。端模采用组合钢模,以钢管作加劲肋。用梁体纵向和拉筋相接固定端模。

3.2.6.3钢筋工程

钢筋在现场集中加工,钢筋绑扎严格按施工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钢筋主筋采用闪光对焊和搭接焊,钢筋骨架绑扎固定后,绑扎其他钢筋,并安放内模。用混凝土垫块梅花状布置支垫钢筋,以确保底板和腹板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箱梁支座预埋钢板、通气孔预埋管及伸缩缝及预埋筋均与箱梁主筋点焊在一起,防止混凝土浇注时位置偏移。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在钢筋绑扎过程中,须按设计文件规定的空间坐标制作预应力波纹管定位钢筋、定位网片,穿入波纹管。锚垫板位置准确固定牢固,钢筋骨架底网钢筋制作好后,穿入通长钢绞线。

3.2.6.4箱梁混凝土浇筑

T构箱梁混凝土用输送车运输,混凝土泵车布料,用插入式震动器进行捣固成型。

混凝土灌注顺序:第一次从梁端向根部处对称灌注底腹板,第二次从梁端向梁根部对称灌注顶板。每次灌注投入2台汽车泵,具体施工顺序为:腹板→底板→翼板→顶板。箱梁混凝土养护采用薄膜保湿养生,不得有冲溅水柱,影响铁路和公路行车安全。

为了保证连续梁底板混凝土的质量,在制作内模时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在内模的顶部开35*35㎝的口,间距4m,用作底板混凝土的下料口,在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安装孔口模板,将孔口处的局部钢筋扎好。二是在内模的底部不安装模板,保证底板混凝土能够进入,用插入式振器振捣。在底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安装孔口模板,将孔口处的局部钢筋扎好。

连续梁混凝土掩护采用草袋覆盖、洒水养生,混凝土初凝后即开始,养护不少于14d。

3.2.6.5预应力张拉

混凝土强度和弹性模量达到设计要求后,开始进行预应力筋张拉。张拉采用双端张拉及单端张拉两种方式,实行张拉力与伸长量双项控制,施工时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张拉,并及时进行孔道压浆。

压浆完成达到设计强度后,即可通过支架螺杆卸落,落梁后拆除底模。卸落支架应自两端向中间对称进行。靠近铁路和公路侧的支架拆除时,保证人员、材料、机具设备不侵入铁路安全限界。

T构箱梁浇筑完成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进行张拉压浆作业,完成后由两端向中间拆除支架,安装转体牵引系统,并在正式转体前进行试转,设置防超转设施;最后在铁路和公路部门给定的要点时间内,用两套四台ZLD200型液压、同步、自动连续千斤顶牵引系统绕T构转动轴拽拉,使T构箱梁顺时针转体52º,转体到位后浇注上、下转盘间混凝土,形成梁、墩、承台固结体系。

①设备调试。对使用的设备在使用前进行标定,之后对系统进行空载联试,以确认全部设备正常并满足要求。

②现场清理。包括环道清理,解除临时支座,结构平转范围内障碍物的清除。

③旋转系统安装(包括主牵引系统和助推系统安装)。

主牵引系统采用柳州OVM公司的ZLD200型液压转体设备。

主牵引系统的千斤顶安设前在下转盘基础牵引反力座后方搭设支承托架,支承托架的高度以保证ZLD200型千斤顶牵引钢绞线时其轴心处高度与上转盘预埋钢绞线处固定受力点高度一致为原则。千斤顶准确就位后,将预埋钢绞线按照预埋次序穿入连续顶推千斤顶。安装时注意控制各定位钢筋的水平和竖向尺寸,确保牵引钢束的定位准确无误,主牵引系统的千斤顶安设位置必须经过全站仪严格放样、检测,力求使每座转体系统在纯力偶状态下工作。安装卡具并卡紧,然后用YDCS240Q型千斤顶在ZLD200千斤顶尾端逐根张拉钢铰线预紧,使钢绞线处于均匀受力状态。

为了避免水平转体施工过程中各牵引索互相干扰,各牵引索必须有单独轨道,运行过程中,各牵引索各行其道,要求一号顶对应的牵引索索道在上,二号索索道在下。

千斤顶安装位置(或反力座位置)应以转动球铰轴心成对称分布。由于初始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为稳妥起见,防止单独使用柔性钢束造成的T构突然转动,在下盘的支承反力座和上盘平衡脚之间安装3台YCW150A型助推千斤顶,作为初始起动牵引的动力储备。助推千斤顶与油泵车进行连接后,运行直至与平衡脚密贴顶紧。使用过程中,千斤顶头始终用楔型垫铁使其与支撑柱紧贴,使千斤顶的顶推方向与平衡脚的切线方向一致。

④防超转机构的准备。基础施工时,提前在转体就位处设置限位装置。同时配备两台千斤顶备用。

⑤初始数据采集。在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正式转动之前,测控人员对转体系统进行各项初始资料的采集,准备对转体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测。

⑥加载方案制定。ZLD200型千斤顶拽拉力设置为120t,首先启动ZLD200拽拉千斤顶,加载到60t;如果第一步不行,则将ZLD200拽拉千斤顶分10t为一级逐级加载到100t;如果拽拉千斤顶张拉到100t,依然无法起动,就要先停下来,借助已经安装到位的3台YCW150A助推系统千斤顶均匀加力,使结构转动。

⑦施工负责人与铁路和公路有关部门办理要点手续。

在上述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正式转动之前,应进行结构转体试运转,全面检查一遍牵引动力系统及转体体系、位控体系、防倾保险体系等是否状态良好。试转时应做好以下两项重要数据的测试工作:

①每分钟转速,即每分钟转动主桥的角度(角速度)、悬臂端所转动的水平弧线距离,即将转体实际转动的角速度、线速度控制在设计要求范围内。

②控制采取点动式操作,测量组测量每点动1次悬臂端所转动水平弧线距离的数据,为转体初步到位后,进行精确定位提供操作依据。打开主控台以及泵站电源,启动泵站,用主控台控制两台千斤顶同时施力旋转。若不能转动,则施以事先准备好的辅助顶推千斤顶,按照加力方案同时施力,以克服静摩擦阻力来启动桥梁转动。

正常情况下两侧ZLD200型千斤顶完全可以满足转体正常起动。若由于其他因素影响而导致首次起动ZLD牵引系统两台千斤顶加载时仍不能正常起动,可借助已经安装到位的三台助推系统千斤顶均匀加力,使结构转动。

①试转结束,分析采集的各项数据,编制详细的转体方案,即可进行正式转体。

②转体结构旋转前要做好人员分工,根据各个关键部位、施工环节,对现场人员做好周密部署,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由现场总指挥统一安排。

③先让辅助千斤顶达到预定吨位,启动动力系统设备,并使其在“自动”状态下运行。

④转体使用的两对称千斤顶的作用力始终保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以保证上转盘仅承受与摩擦力矩相平衡的动力偶,无倾覆力矩产生。

⑤设备运行过程中,各岗位人员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时刻注意观察和监控动力系统设备和转体各部位的运行情况。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停机处理,待彻底排除隐患后,方可重新启动设备继续运行。

⑥在转体撑脚与承台顶预埋钢板行走环道间的6mm预留间隙内铺垫3mm不锈钢板作为转体旋转时平衡行走轨道(镶嵌于平衡脚下底面)。

防超转机构的准备。基础施工时,应提前在转体就位处设置限位装置,并在转盘上标识刻度,以转体梁端的每1米换算到上转盘的圆周上,有现场技术人员负责报数,确保不发生超转。同时在16m合拢段支架上做好控制点,由技术人员进行中线及高程的控制,在支架上设置限位装置及调整千斤顶。

转体结构接近设计位置时,为防止结构超转,停止自动牵引操作,采用点动控制,点动时间为0.2秒/次,每次点动千斤顶行程为1mm,梁端行程10.5mm。

每点动操作一次,测量人员测报轴线走行现状数据一次,反复循环,直至结构轴线精确就位。为保证转体就位准确,预埋限位型钢加橡胶缓冲垫,即使发生转体过位,还可以利用反力架做支撑,用千斤顶反推就位。整个转体施工过程中,用全站仪加强对T构两端高程的监测和转盘环道不锈钢板的观察。

线型测量,对横向倾斜、轴线横向、纵向偏差进行调整,上下盘间抄垫锁定、平面定位等工作完成,转体结构精确就位后,即对结构进行约束固定:

①在每座转体上盘环道设计有6对转体撑脚,平衡脚下面设有预埋钢板,钢板底面与承台顶面预埋钢板缝隙间除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抄垫固定外,另在平衡脚环道方向两侧采用型钢加固,保证精确就位的结构不致发生轻微偏移。

②立即进行封盘混凝土浇筑施工,以最短的时间完成转盘结构固结。T形刚构转体到位后,清洗底盘上表面,焊接预留钢筋,立模浇注封固混凝土,使上转盘与下转盘连成一体。混凝土坍落度保持3~10cm,拌制时掺入微量铝粉作膨胀剂,以方便振捣和增强封固效果。

(5)、转体的气候条件要求

T构转体到位后,现浇16m合拢段,合拢施工采用满堂碗扣式支架与万能杆件相结合支撑,在靠近供电线侧设钢管支架,翼缘板侵入供电线部分采用吊模,为防止落物,在吊模下采用大方木悬挑防电绝缘板防护,确保铁路运营安全。

3.2.8.1边跨合拢段施工

转体旋转到位后,经过认真对转体箱梁各细部的认真检查,确认满足相关要求后,即可固定箱梁四角风缆,组织边跨合拢段施工。

(1)、接高转体旋转前已搭起的钢管支架后,铺设垫木、模板并对模板进行准确调校,支架搭设及模板布置方式与箱梁现浇段一致。

(2)、绑扎、焊接合拢段箱梁钢筋,同时接通箱梁底板处纵向预应力钢绞线穿束波纹管,埋设临时束、顶板横向预应力束及箱梁肋竖向预应力筋波纹管。

(3)、混凝土浇注前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即可进行混凝土浇注。针对合拢段底板施工,混凝土采用泵送至顶板上部通过预留孔,顺滑槽流入底板进行浇注。底板浇注完成后立即对称浇注腹板和顶板混凝土。合拢段混凝土的浇筑选在当日低温温差最小而时间较长的时段进行。

(4)、混凝土浇注完毕后立即开始养护,采取在内模板底部洒水的方法保持模板内湿润,顶板混凝土养护在浇注完成混凝土初凝后,用透水土工布覆盖专人养护。

(5)、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强度后即可进行钢绞线预应力张拉。

(6)、合拢索张拉顺序为:先张拉底板长索、后张拉底板、顶板短索,预应力束张拉分两端张拉和一端张拉两种。

(7)、箱梁合拢段施工,尤其是预应力体系转换是控制全桥受力状态和成型的关键工序,因此预应力施工要在外界温度20℃左右,严格按照要求施工顺序进行预应力施工。

3.2.8.2转体施工措施

在转体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应急措施:

(1)、转体前T构两端重量不平衡

(2)、首次不能正常起动

根据检算,正常情况下两侧ZLD200型千斤顶完全可以满足转体正常起动。若由于其他因素影响而导致首次起动ZLD牵引系统两台千斤顶加载时仍不能正常起动,可借助已经安装到位的三台助推系统千斤顶均匀加力,使结构转动。但当ZLD牵引系统四台千斤顶、三台助推系统千斤顶均加载时,转动体仍然不转动,此时应检查撑角与环道接触处是否有杂物将其卡住,环道在此处是否形成上坡。此时可利用ZLD千斤顶前、后顶同时起动、手动增加牵引力使转动体转动。

(3)、中途停下后的再次起动

由于特殊情况不得不在中途停止,然后再次重新起动时,为预防助推系统难以找到反力位置,已经预先在环道两侧沿径向预留坑洞,必要时,可插入钢轨,用槽钢作反力横梁即可进行二次起动。

设备组由液压、机械、控制方面的专家及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组成,在转体过程中,紧急情况下可以随时启动应急程序。

同步控制分别由相应的控制系统自动进行,依靠指挥协调进行同步控制,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当同步性超出技术要求,停机并及时调整相应控制点速度。

拽拉系统的千斤顶、泵站、控制系统出现故障,立即由专业工程师进行检查,以最快的时间排出故障,现场配备足够的设备备件,一旦设备出现故障时要及时进行更换或维修。

(5)、牵引系统发生故障

①张拉端反力梁变形过大。

②牵引索张拉端锚固端是否滑束,钢丝线是否断滑丝。

如发现上述现象发生,应对其结构的安全影响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采取安全措施。针对第①种情况,可采用增加反力梁刚度的处理措施;针对第②种情况,可采用增加钢束数量、在张拉前对每根钢绞线预先分别施加应力预紧、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预埋钢束的保护等措施;针对第③种情况,可采用增加备用设备以及立即进行设备检修等处理措施。

(6)、结构应力应变异常

如监测到结构应力、应变发生异常,监控系统发出警报后。立即检查异常部位的构件是否因材质、制作及安装质量、设计缺陷等原因产生异常。同时确认监测结构是否可靠。找出原因后,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为防止动力线路出现故障造成突然停电,我部在转体桥附近安装了一台250KW的柴油发电机组和一台90KW的移动柴油发电车,能为转体桥施工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

(8)、大风、雨雪、雨雾等恶劣天气

在转体前要准备好雨具,棚布等防风雨设施,转体机具安放在棚内,安置位置要视线良好,以防转体准备及施工期间突发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

及时了解天气信息,尽量避免在恶劣天气进行转体。

为了减少上部结构施工对铁路和公路运营干扰,在梁体转体前,安排跨京广铁路部分和107国道部分的防撞护栏、防落网、泄水管施工,保证转体后不需在铁路和公路限界内作业,以确保铁路和公路运营和安全。

防撞护拦分段浇筑,分段采用一次立模、一次浇筑成型,并按要求预埋各种构件。在防撞护栏完成后按要求安装防落网和泄水管,保证安装到位。

四、铁路设备改移与施工防护

受立交桥建设影响,铁路西侧的贯通049号电杆、自闭067号电杆需要拆除。

拆迁方案为:贯通049号~050号、自闭067号~068号之间的电线改为电缆敷设。采用电缆型号不低于现场实用标准,电缆头采用冷缩电缆头,电缆两端按规定设置隔离开关,电缆长度考虑预留及上杆长度,电缆采用电缆槽防护。

在施工前,同主管部门供电段联系,改移敷设及防护措施征求其同意,并在施工期间由该部门相关人员到现场配合指导。

经现场调查,主桥影响范围内京广铁路西侧有CTT铁通光缆及地下光缆分别距离京广铁路上行线中心的距离依次为20m及27m。

处理意见如下:将受影响的光、电缆就地挖开,向铁路侧迁移,道路下包槽钢防护,道路两侧水泥槽防护;

在施工前,同主管部门铁通公司及相应的产权单位联系,改移及防护等措施征求其同意,并在施工期间由该部门相关人员到现场配合指导。

五、冬季、雨季的施工安排

本标段工程跨越2007年和2008年冬季,根据工期和工程施工计划,在2007年冬季安排现浇箱梁支架安设和预压施工,做好工程材料的备料,尤其是远运料要提早安排运输进场,同时采取工程保护措施预防气温突降对已完工程的侵害;在2008年冬季安排场地清理等收尾工程施工。

冬季采取工程保护措施:

(1)冬期施工,为预防气温突然下降,免使工程遭受冻害。冬期施工的工程,预先作好各项准备工作,对各项设施和用料要提前采取防雪、防冻等措施,加强防火、防冻、防煤气中毒和水管冻裂等安全防护措施。

(2)混凝土的冬季施工,应对原材料的保温、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等按规范规定进行热工计算,并应根据此计算结果施工。

(3)冬季钢筋的焊接,应有防雪挡风措施,焊后的接头,严禁立刻碰到冰雪。

(4)冬季拌和混凝土时,为节约防寒时间,宜选用小的水灰比和较底的坍塌度,以减少拌和用水量。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标号不应底于425号。

(5)混凝土所用骨料必须清洁,不得含有冰、雪等冻结物及易冻裂的矿物质。

(6)冬季施工混凝土,砂、石、骨料和水泥应保持在0℃以上,拌和用水应在5℃以上,拌和处应设防寒措施。

(7)冬季施工,应健全气象、测温、工程试验、外加剂掺量等原始记录备查。防冻混凝土和砂浆掺入外加剂时应按规定执行。

(8)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及时覆盖保温,必要时向混凝土通暖风。

(1)雨季进行混凝土施工时,要及时量测砂、石含水量,以调整配合比,并对刚浇筑的混凝土用塑料布覆盖。避免在中雨或大、暴雨天气进行混凝土或浆砌施工,如不可避免时,应用防雨布(棚)覆盖,防止雨水冲淋混凝土造成离析。

(2)施工现场水泥要设水泥库、其存放按规范要求进行;钢筋加工一律在钢筋加工棚内进行,钢筋的存储不得露天堆放。库房门、窗、墙壁,顶盖应经常检查维修,以免雨水浸入。

(3)雨季时内部各单位间及外部联络工具要保持畅通,同时配置必要的抢险物资和人员,做好事故预防工作。

(4)雨季施工,要有一定数量(雨布、塑料薄膜等)的遮雨材料、雨量过大应暂停室外施工。特别是混凝土浇筑,如一定要浇筑,则需搭设防雨棚。并及时遮盖混凝土面层,雨过后应及时做好面层的处理工作。

(5)工作场地四周的雨水管道要及时疏通。脚手及钢平台应采取适当的防滑措施以确保安全。

(6)混凝土搅拌前应了解2—3d的天气预报,尽量避开大雨,而且根据结构情况的可能,适当考虑几道施工缝的留设位置,以备浇筑过程中突然遇到大雨造成停工。

(7)雨天时如必须进行钢筋焊接时,应搭设防雨棚后方可进行。

(8)机电设备应采取防雨、防汛措施,安装接地安全装置,机动电闸箱的漏电保护装置要可靠,机械设备应有防雨棚,其电源线路要绝缘良好,要有完善的保护接零。

为了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保证本合同的工程质量,我们将针对本工程项目的施工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质量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质量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从组织上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职责。项目经理部、施工队、工班、工班与个人逐级签订安全生产包保责任状,形成自上而下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安全保证体系。

各级安全管理、技术人员及施工作业人员,必须进行跨京广线桥施工安全培训,重点学习有关安全管理规定,并参加考试,考试合格后,统一发放上岗证,持证上岗。施工中项目经理部及各专业施工队必须定期组织学习安全知识,进行安全教育,使全体参建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

施工中严格遵守铁道部办[2004]29号《关于加强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规定》TBJ412-87《铁路行车上施工技术安全规则》等国家和铁道部的有关标准规范以及部颁TB10401-2003《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两侧)和北京铁路局的有关规定。

建立严格的安全检查及处理保障体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项目经理是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重视安全,对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坚决制止,对安全事故责任人,根据责任的大小进行处理,做到“三不放过”。

制定安全检查制度和安全处理制度:

在施工中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按照工程实施的内容,逐项落实。对安全隐患要坚决纠正,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施工中按施工内容划分各个安全竞赛项目,分阶段开展“百日安全劳动竞赛”,并进行评比。奖励先进,惩罚落后,确保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①严格按照河北省交通厅冀交字[2002]19号文件《关于颁布<河北省公路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执行。

②在施工生产中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操作细则,选配专职安全员,检查、督促职工严格遵守。

③现场专职安全人员,应在各方配合下,搞好防火、防毒、防爆、防泄、防洪等各项工作,消灭各种灾害隐患,确保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④实行安全工作检查制度,专职安全人员要对各种安全设施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及时发现事故苗头,纠正违章行为,避免事故发生。

⑤现场所存的材料,应当在适当位置建立仓库,并配置消防装置,需露天存放的材料如砂、石等,要注意其存放的位置不能影响施工和交通。

⑥施工现场设置安全标志,做到标牌醒目、清楚、设置位置准确,标牌内容详尽、准确、简练,对施工安全确实起到警示作用,达到安全施工的目的。

严格按有关规定安装线路及设备,用电设备都要安装地线,不合格的电气器材严禁使用。库房、油库严禁烟火,油库施工场地要安装避雷装置。

①现场照明:照明电线绝缘良好,导线不得随地拖拉或绑在脚手架上。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必须接零。室外照明灯具距地面不低于3m,室内距地面不低于2.4m。

②配电箱、开关箱:使用BD型标准电箱,电箱内开关电器必须完整无损,接线正确,电箱内设置漏电保护器,选用合理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进行分级匹配。配电箱设总熔丝、分开关,动力和照明分别设置。金属外壳电箱作接地或接零保护。开关箱与用电设备实行一机一闸保险。同一移动开关箱严禁有380V和220V两种电压等级。

③架空线:架空线必须设在专用电杆(水泥杆、木杆)上,严禁架设在树或脚手架上,架空线装设横担和绝缘子。架空线离地4m以上,机动车道为6m以上。

④接地接零:接地采用角钢、圆钢或钢管,其截面不小于48mm2,一组二根接地之间间距不小于2.5m,接地电阻符合规定,电杆转角杆,终端杆及总箱,分配电箱必须有重复接地。

⑤用电管理:安装、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由电工完成,电工必须持证上岗,实行定期检查制度,并做好检查记录。

(2)施工机械安全防护

①所使用施工设备和机具必须事先经专职人员进行检查、维修、保养,确保状况良好。各技术工种必须经过培训并经考核取得合格证,方可持证上岗,杜绝违章作业。大型机械的保险、限位装置、防护指示器等必须齐全可靠。

②驾驶、指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必须按规程要求进行操作,驾驶员应作好例保和记录。

③各类安全(包括制动)装置的防护罩、盖等要齐全可靠。

④机械与输电线路(垂直、水平方向)须按规定保持距离。

⑤作业时,机械停放稳固,臂杆幅度指示器灵敏可靠。

⑥电缆线绝缘良好,不得有接头,不得乱拖乱拉。

⑦各类机械配挂技术性能牌和上岗操作人员名单牌。

⑧严格执行定期保养制度,做好操作前、操作中和操作后设备的清洁润滑、紧固、调整和防腐工作。严禁机械设备超负荷使用、带病运转和在作业运转中进行维修。

⑨机械设备夜间作业须有充足的照明,夜间施工有良好的照明设备。

①建立经理部、作业队、班组防火责任制,明确职责。

②重点部位如仓库、木工间配置相应消防器材,一般部位如宿舍、食堂等处设常规消防器材。

③施工现场用电,严格执行有关规定,防止发生电器火灾。

④焊、割作业点与氧气瓶、乙炔气瓶等危险物品的距离不得少于10m,与易燃易爆物品的距离不得少于30m。

(4)地下管线等保护措施

在施工中若遇到地下管线、动力设备、高压电线路、压力容器、易燃易爆品、有毒有害气体等情况时,应采取安全可靠的防护措施,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防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对桥位下埋有管线的桩基施工先采用人工挖孔,待挖到管线位置进行保护措施后再采用钻机开钻。

(5)高空作业安全措施

①必须有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要按规定设置安全网、安全护栏、安全档板等。10m以上的脚手架最好在操作层下面留设一步脚手板以保证安全,否则应在操作层下张设安全网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

②操作人员上下架子,要有保证安全的乘人吊笼、扶梯、爬梯或斜道。

③吊、挂脚手架使用的挑梁、吊架、钢丝绳和其他绳索,使用前要做荷载检验,均必须满足规定安全系数,升降设备必须有可靠的制动装置。

④必须有良好的防电、避雷装置,钢脚手架等均应可靠接地,高于四周建筑物的脚手架应架设避雷装置。

⑤必须按规定设剪刀撑和支撑,高于7m的架子必须和建筑物连接牢固,保证架子不摇晃。

⑥脚手板要铺满铺稳,不得留空头板,保证有3个支撑点,并绑扎牢固。

⑧暂停工程复工和风、雨、雪后应对脚手架进行详细检查,发现有立杆沉陷、悬空、接头松动、架子歪斜等情况应及时处理。

⑨遇有6级以上大风或大雾、大雨,应暂停高处作业,雨雪后上架操作要有防滑措施。

(6)桥梁施工安全措施

①钻孔桩施工中,孔旁设置围挡,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的监测维护,满足施工安全要求。

②在墩、台钢筋、模板安装前,先搭好脚手架、平台、栏杆及上下扶梯挂设安全网;模板安装,内外支撑牢固;使用混凝土振捣器时,认真检查振捣外壳,电缆线有无破损;作业人员应穿、戴绝缘胶鞋和绝缘皮手套操作。

③整跨梁体安装完毕,应立即采取临边措施,正式桥梁栏杆安装之前,临边防护设施不得拆除。

④高空作业:要严格按照规范和安全作业规则配戴安全帽、安全带、设置安全网,大风、大雨等不良气候条件下不得进行高空作业。作业人员上下墩台时,应走专用通道,禁止沿脚手架爬行。

积极与铁路相关部门联系,主动争取铁路相关部门对工程施工的指导和支持。建立与铁路部门联系的网络,及时向铁路相关部门汇报施工情况及出现的问题。服从监理工程师的监理工作和建设单位的检查指导,接受各级安监部门的监督,严格执行监理工程师的决定和建设单位的指导和监控,对任何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坚决制止,对安全事故责任人,根据责任大小进行处理,做到“三不放过”。

施工前根据设计资料确定施工范围,邀请工务、车务、电务、水电段、铁通等相关单位共同到现场,对施工范围内可能影响工务、通信、信号、电力等既有线路设施正常使用的情况进行调查,各种管线进行安全交底和确认,划定防护范围,制定防护措施,签订施工安全协议。

备足、枕木等抢险常用的主要材料;选择技术状态良好的机械设备、车辆担负应急抢险任务;成立抢险队,对施工人员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平时注意练习,随时准备投入抢险工作。

对出现不可抗力情况,需要联系的有关部门和人员,以及使用的有关设备器具,提前保持联系和沟通,保证一旦出现意外情况,能够及时联系和提供所需材料设备。

(2)与当地气象水文部门取得联系,随时掌握气象预报,掌握雨情,以便更为合理的安排和指导施工。

(3)严格执行施工地段看守制,看守点必须备齐信号备品,必须保持24小时不间断有人值班。看守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定时巡查,检测线路,正确显示信号,发现危险,立即汇报。内部各单位间及外部联络工具要保持畅通。

(4)实行安全报告制。安全事故发生后,以最快方式将事故的简要情况同时向建设单位、监理及铁路相关管理部门报告。同时采取紧急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并安排专人保护现场。

(5)安要求准备好各种铁路应急抢修物资和材料以及必须的机具和设备,同时组织好应急抢修的施工队伍,做到紧急情况下队伍能及时拉上去,行动有组织有指挥。抢修有材料有物资有机具有设备。

八、环境保护和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施工环境保护体系

施工环境保护体系详见下图

②在施工期间按规定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现场使用的设备具有良好的机况。

③工作期间暂停使用的机械设备,应停机或将油门调至最小。

④利用施工设备上的静噪器,并在施工期间正确维护。

⑤有效利用原料储藏堆,切实可行地屏蔽现场施工活动产生的噪音。

⑥对于噪声影响大的施工,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计划,避免夜间施工扰民,尽量减少施工对当地居民的不利影响。

(3)控制大气污染的措施

①为限制地表飘散灰尘,据合同需要在现场周围设立临时围挡。

确保对未铺砌地面、过道、施工区和多灰尘的堆料区洒水,以使灰尘飘散表面保持湿润。

②在运送和处理砂堆及类似材料时,对其实行洒水,在干燥有风的天气将贮存的材料湿润。

③运输装置系统的输送带设置在挡风板内,运输装置端部和加料斗应围住以减少灰尘散发。

④对易松散和易飞扬的各种建筑材料用彩布条、篷布等严密覆盖,并于居住区的下风处。

⑤在集中搬运点从搬运系统对积满灰尘的材料进行卸货时,提供三面挡护,入口处设有柔性搁板的围栏。

⑥现场内经常有车辆通行的区域铺路且应保持表面松散材料的洁净。

⑦确保运输积有灰尘的材料出场的车辆装有侧板和尾板,运输出场的材料应覆盖,覆盖应正确可靠且超出侧板和尾板边缘。

⑧积有灰尘的材料在运输应进行湿润。

⑨对车辆定期进行检测以确保其有效运转且排放物不产生公害;产生超标尾烟的内燃机械不许进入场地或在现场停留。

(4)控制水污染的措施

①为保护河流不受污染,生产生活区设水处理池,防止水污染。

②严格对施工用料如水泥、油料等堆放管理,防止暴雨将物料冲入河道造成污染。

③靠近生活水源的施工场地用堤坝与之隔开GB 51328-2018-T: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无水印,带书签),避免水源污染。

④防止施工机械漏油,禁止机械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油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或维修施工机械时油污水直接排放。

⑤施工区域、砂石料场在施工期间和完工后,妥善处理,防止废渣进入小溪。

①弃土选择制定的弃土场堆放。

②按设计图纸要求在弃土场四周做好排水沟,防止地表水直接冲刷弃土堆,造成环境污染。

③由下到上分层进行弃土,分层厚度50~100cm,每层用推土机进行推平并碾压密实。

④弃土场使用完后,对顶面进行整平集美大桥高崎侧接线一、二期工程C标段造地工程土方回填施工方案,顶面修成1%~2%的排水坡,防止积水。在外侧沿植草防护,防止水流冲刷。

(6)弃土场按设计要求进行绿化。

②生活区设公用厕所,提供洗脸间和厕所,修建化粪池。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