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能长岭生物发电1×30MW工程工业及生活消防水池工程施工方案

国能长岭生物发电1×30MW工程工业及生活消防水池工程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406.53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国能长岭生物发电1×30MW工程工业及生活消防水池工程施工方案

1.项目工程概况及工程量

1.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1.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DJ18—2003

T/CECS 647-2019标准下载1.1.4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01

1.1.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1.1.6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JGJ/T10—95

1.1.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1.9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1.1.10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1.1.1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1.1.1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1.1.1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定规范GBJ50104

本工程为国能长岭生物发电1×30MW工程工业及生活消防水池工程,地下混凝土水池、为钢筋现浇混凝土结构,±0.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178.00m。混凝土:C30,W6,F200。垫层:C15。钢筋:采用Ⅰ级钢筋HPB235,Ⅱ级钢筋HRB335,钢筋保护层:池壁35mm,底板40mm。型钢、钢板采用Q235B。

3.1.1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公司的三级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1.2施工技术人员严格仔细审核施工图,编制施工方案,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3.1.3施工人员配备如下表:

3.2施工机械、工具、仪器、仪表的准备

所有作业的机械、工具等必须检修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所有的仪器(计量器具)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合格。

3.3施工机械、工具、仪器、仪表的配备

4.1混凝土配合比材料选择

4.1.1水泥:采用吉林亚泰鼎鹿P.0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4.1.2砂:采用桑树台中砂

4.1.3石子:采用玻璃山5~20mm碎石粗骨料

4.1.5粉煤灰:采用双辽电厂Ⅰ级F类粉煤灰

准确无误的测量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施工测量的总体依据是:

4.2.1施工平面图,施工总平面图。

4.2.2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提供的现场控制点。

4.2.3施工测量方案

4.2.3.1钢尺测距的方法:丈量时,钢尺要拉平丈量,要目估使其水平,丈量考虑高低差的误差。

4.2.3.2工业及生活消防蓄水池定位,抄平放线,场地平整完成后,根据现场提供的基准点,确定建筑物的控制轴线,定位后检查建筑物的长度,误差值在允许范围内,经监理代表检查认定后,将点引到龙门板上,再进行土方开挖工作。

4.2.4工业及生活消防蓄水池定位放线与高程控制

4.2.5根据测设在工业及生活消防蓄水池四周的控制点,在基坑四周沿控制点用钢尺定出各轴线桩,用经纬仪将纵横轴线引入基坑内,并测设在基础垫层面上,以红油漆在垫层面上,每条轴线均应双向控制,以便校核。再模板外口平齐用拉弦线的方法控制。

4.2.6基础面标高控制,应由专业测量人员将基坑外附近的水准点转测到基坑内,并做出符合规范要求的高程控制点,以此点对基础高程进行控制。

采取机械开挖,挖土机械采用1台反铲挖掘机挖土,人工及时清理残土。施工现场平整场地采用1台铲车平整,土方自卸汽车外运。

4.3.1.1工艺流程

放线→场地平整→机械挖土至距垫层底200mm左右以备人工清理残土→验槽。

4.3.1.2施工工艺

4.3.1.2.1土方开挖时要注意,机械挖土至距垫层底200mm左右以备人工清理残土,以便在抄平后,由人工挖出。

4.3.1.2.2在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应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把土运到机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

4.3.1.2.3修邦和清底。在距持力层设计标高200mm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橛,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

4.3.1.2.4土方开挖过程中,为防止雨水,采用明沟排水方法,在基坑四周挖1m*0.5m的排水沟,排水坡度向排水井,排水井布置于基坑的角点。排水井深于排水沟1m,下部铺级配卵石500mm。

4.3.1.2.5基坑挖好后,立即进行质量检查验收.

4.3.1.2.6基坑须经质检员检查合格,报请设计代表,监理工程师检验后放线,经共同校验后方可施工,填写施工记录,分段填写好隐蔽工程记录。

4.3.2土方回填工程

4.3.2.1回填部署

按先深后浅的顺序回填。

4.3.2.1.1工艺流程

底板、墙体施工→回填土→验收。

4.3.2.2施工工艺

4.3.2.2.1本工程回填用土,采用非冻胀性材料回填,土方回填方式主要采用装载机在装土、自卸汽车运输,人工进行摊平、回填,分层压实。

4.3.2.2.2回填土分层铺摊,每层虚铺厚度根据土质及其要求为300mm,每次铺摊后随之夯实。

4.3.2.2.3回填从底板、墙体两侧同时进行,注意控制两侧对称回填。

4.3.2.2.4回填土每层夯实后,按规定进行环刀取样,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回填部分每80m²取样一组,但每层不少于一组。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5.1.1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5.2.1钢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5.5.1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4.1钢筋机械配备

4.4.1.1现场配备一台钢筋调直机、一台钢筋切断机、一台弯曲机、一台电焊机、一台闪光对焊机、一台电渣压力焊。

4.4.1.2在加工箍筋时,需保证箍筋弯钩成135°角,平直长度≥10d。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

4.4.2.1本工程竖向钢筋尽量采用整根钢筋一次下料成活,下料长度不足的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

4.4.2.2将夹具的下钳口夹牢在下钢筋的70~80㎜处,将上钢筋扶直,并夹牢至上钳口内约15㎜处,并保持上下钢筋同心。安放焊剂盒,并投入焊剂。操作时,先将上、下钢筋接触,接通焊接电源后,立即将上钢筋提升2~4㎜,引燃电弧,继续缓缓上提钢筋5~7㎜,使电弧稳定燃烧。之后,随着钢筋的熔化而渐渐下送,并转入电渣过程。待钢筋熔化到一定程度后,在切断电源的同时,迅速进行预压,持续数秒后,方可松开操作杆,以免接头偏移或接合不良。

4.4.3底板钢筋绑扎

4.4.3.1底板钢筋绑扎前,进行钢筋排设,在底板上弹好钢筋位置线后,请质检员检查合格后方能进行钢筋绑扎。

4.4.3.2先进行底板下层钢筋绑扎,绑扎完毕,以间距600~800mm呈梅花形布设40mm厚的垫块,间距1m排列布置马蹬筋,以保证上下两层钢筋的保护层符合要求。马蹬筋支设在下层钢筋上。经质检员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4.4.4墙体钢筋绑扎

4.4.4.1在浇筑底板混凝土时,及时清理钢筋上的浮浆。浇筑完毕,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时,方可上人绑筋。

4.4.4.2墙体水平筋从底板上起开始排设。在洞口插筋上划好洞口标高线,当水平筋绑至洞口梁下皮时,先绑过梁钢筋,过梁钢筋绑扎完毕,再绑相应水平筋,遇边长超过300mm时,墙体钢筋切断,并按设计要求加附加筋。固定线盒须加附加筋焊接固定,严禁与主筋点焊连接。

4.4.4.3墙体钢筋应逐点绑扎,不得有松扣、丢扣现象。

4.4.4.4墙体钢筋为双层双向布置,外墙水平筋在竖向主筋的内侧,内墙根据施工方便水平筋可在竖向主筋的内侧或外侧。墙体的水平和竖向钢筋错开搭接。

4.4.4.5墙筋上口处放置墙筋梯形架(墙筋梯形架用钢筋焊成,周转使用),以此检查墙竖筋的间距,保证墙竖筋的平直。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用垫块控制保护层厚度40mm。将垫块绑在墙横筋上,每隔1000mm纵横设置一个。

4.4.4.6预留洞口尺寸≥300mm时,需切断钢筋,在洞口两侧加设“U”型钢筋套子。(见下图)

4.4.5顶板钢筋绑扎

4.4.5.1工艺流程

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下部受力钢筋→绑上层钢筋

4.4.5.2板钢筋绑扎

4.4.5.2.1清扫模板杂物,模板上表面刷涂脱模剂后,放出轴线及上部结构定位边线。在模板上划好主筋、分布筋间距线,依线绑筋。

4.4.5.2.2按弹出的间距线,先摆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

4.4.5.2.3板端下部钢筋锚入梁支座长度≥15d及1/2支座宽,上部钢筋锚入梁支座长度≥25d。

4.4.5.2.4板内的通长钢筋,其板底钢筋应在支座处搭接,板上部钢筋应在1/3范围的跨中搭接,钢筋搭接长度按设计要求。

4.4.5.2.5绑扎板钢筋时,用顺扣或八字扣,应逐点进行钢筋绑扎,不得有松扣、丢扣现象。为确保板负弯矩的钢筋的位置,在两层钢筋间加设马凳铁,马凳铁用φ10钢筋加工成“几”字形。

4.4.5.2.6为了保证池底板钢筋保护层厚度,采用垫块横纵每间隔1000㎜设置一个固定在池底板最下部钢筋上。

4.4.5.2.7钢筋从墙或梁边5cm起开始排设。预埋件、预留洞模要及时配合安装。顶板混凝土浇筑前应搭设马道,严禁人员在钢筋网片上行走踩踏。

4.4.6钢筋电渣压力焊连接技术措施

4.4.6.1钢筋制作加工采取集中下料、机械加工的方法。加工前对钢筋进行外观检查,其表面必须洁净,无损伤,油渍,铁锈等。

4.4.6.2钢筋连接:墙主筋均采用电渣压力焊机械连接。

4.4.6.2.1操作工人必须经专门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上岗。

4.4.6.2.2接头位置应符合验收规范的要求。

4.4.6.2.3工艺流程:

钢筋下料→钢筋连接→质量检查

钢筋下料可用钢筋切断机、砂轮切割机等下料,不得用气割下料。钢筋下料时,要求切口端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或挠曲,端部不直,须调直下料。

4.4.6.2.4钢筋连接:

钢筋规格必须一致。钢筋连接之前,如发现杂物或锈蚀,要用铁刷刷干净。

4.4.6.2.5接头检验:

外观质量检查:在钢筋连接生产中,操作人员应对所有接头逐个进行自检,然后由质检员随机抽取同规格接头数的25%进行外观质量检查。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模板及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应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4.5.2墙体与底板交接根部水平施工缝处模板:

本工程第一道水平施工缝留设在基础底板高500mm墙体上,砼一次性浇注完成,木模板安装完毕后挂线进行调直、调平,保证混凝土的表面平整、顺直。

4.5.3模板设计:模板支撑外采用双排脚手架。

4.5.3.1根据工程结构的形式、工期紧的特点及现场条件,确定模板工程施工一次性投入所需的模板量,均衡工序工程的作业量。

4.5.3.2确定模板配板平面布置及支撑布置。

4.5.3.4模板承垫底部,沿模板内边线用1:3水泥砂浆,根据给定标高线准确找平。

4.5.3.5模板设所有卡件连接应有效的固紧。

4.5.3.6组装完毕的模板,要按图纸要求检查其对角线、平整度、外型尺寸及紧固件数量是否有效、牢靠。并涂刷脱模剂,分规格准放。

4.5.3.7墙模板安装工艺:

4.5.3.7.1墙模板单块就位组拼安装工艺流程:

组装前检查→安装第一步模板(一侧)→安穿墙螺栓→安装第一步模板(另一侧)→安装内钢楞→调整模板平直→安装第二步模板(一侧)→安穿墙螺栓→安装第二步模板(另一侧)→安装内钢楞调平直→安装外钢楞→加斜撑并调模板平直→与柱、墙、楼板模板连接

4.5.3.7.2在安装模板前,安装好预埋件。

4.5.3.7.3安装模板宜采用墙两侧模板同时安装,第一步模板边安装锁定边插入穿墙对拉螺栓,并将两侧模对准墙线使之稳定,然后用钢卡或碟形扣件与钩头螺栓固定于模板边肋上,调整两侧模的平直,对拉螺栓长1100mm,中间焊止水条一道,水平、竖直间距均为500mm分部。

4.5.3.7.4用同样方法安装其它若干步模板到墙顶部,内钢楞外侧安装外钢楞,并将其用方钢卡或蝶形扣件与钩头螺栓和内钢楞固定,穿墙螺栓由内外钢楞中间插入,用螺母将蝶形扣件拧紧,使两侧模板成为一体。安装斜撑,调整模板垂直,合格后,与墙、柱、楼板模板连接。

4.5.4顶板模板的安装工艺:

4.5.4.1现浇混凝土顶板模板采用高强覆膜15mm厚木模板拼装。板模板支撑体系由高度调节器、Φ48腕扣钢管立柱、扣件及可调式柱脚组成。

4.5.4.1.2为保证模板接槎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模板接缝用双面胶粘接。

4.5.4.1.3模板采用高强覆膜15mm厚木模板具有强度好,可锯性强的特点同时,我们将对模板的水平支撑,仔细选用,精心制作,精心施工。

允许偏差项目: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

预埋管、预留孔洞中心线位置

注:检查中心线位置时,应沿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

4.5.6.1拆装模板的顺序和方法,应按照配板设计的规定进行。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不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部分的模板;自上而下,支架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等原则。

4.5.6.2拆模顺序是先拆除承重较小部位的模板及其支架,然后拆除其它部分的模板及支架。4.6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7.2.1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检查,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l75等的规定。

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7.4.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³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³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8.2.1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

8.3.1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混凝土设备基础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ll9—2003

2.1.2严禁使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外加剂。

6.2.3下列结构中严禁采用含有氯盐配制的早强剂及早强减水剂:

1相对湿度大于80%环境中使用的结构,处于水位变化部位的结构,露天结构及经常受水淋、受水流冲刷的结构;

砼泵输送连续工作,输送管采用直管配合弯头,接头严密,泵送前先用与砼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润滑输送管内壁。在泵送过程中,受料管内应具有足够的砼,以防吸入空气,产生阻塞。泵送完毕时将砼泵和输送管清洗干净。

4.6.1.1砼的浇筑:砼采用罐车运到施工地点,地泵浇筑。

剪力墙体不能一次浇筑到顶,为保证砼浇注质量避免离析现象发生,采取分层连续浇筑砼的方法进行混凝土施工。

4.6.1.1.2砼的浇筑顺序由远而近连续浇筑、分层振捣。浇筑间歇时间不得超过砼的初凝时间。

4.6.1.1.3钢筋加密区的砼采用粒径较小的石子配制的砼浇筑。

4.6.1.1.4振捣泵送砼时,振动棒插入的间距为400mm,振捣时间为30秒,振动时无气泡产生为止。对有预留孔,预埋件和钢筋密集部位要注意观察,发现砼有不实现象立即采取措施。采取人工捣固工具配合机械振捣,保证砼的密实性和强度,操作中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等。

4.6.1.1.5砼的养护

4.6.1.1.5.1砼浇捣后,逐渐凝固、硬化、其过程主要有水泥的水化作用来实现,水化作用必须在适当温度和温度条件下才能完成。因此为保证砼有适宜的硬化条件,使其在规定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并防止产生收缩裂缝,必须对砼进行养护。

A、砼浇筑完毕后的12小时以内,对砼加以覆盖和采用养护膜及浇水养护。

B、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C、浇水次数应保持砼处于湿润状态。

D、砼的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

4.6.1.1.5.2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砼,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用塑料布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

4.6.1.1.5.3在已浇筑的砼强度未达到1.2N/mm2以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4.7混凝土超长无缝施工方案

4.6.2砼无缝施工,主要就是砼连续施工,不间断,在浇筑区段内不留槎。其次就是砼一次性浇筑过长易产生裂缝。使用商品砼浇注,泵送施工,保证了浇注的连续性。底板砼的浇注是沿着一个方向平行推进;剪力墙是竖向水平向上浇筑,施工过程中不留施工缝。

4.6.2.1混凝土施工的防裂措施

因为泵送混凝土量大,如果是一次性浇筑,势必造成混凝土相应的收缩量增大。使内外温差过大,同样会造成温度裂缝。为避免因混凝土的浇捣和养护不当造成的裂缝,特采取以下措施:

A、低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和浇筑温度,如:降低搅拌前石子、砂、水的温度;在泵管上铺设湿草包,以减低入模温度。

B、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即将28d强度改为60d。这样可使混凝土收缩速度减少。

C、取分层浇筑混凝土的施工措施,利用浇筑面来散热,这样可使混凝土收缩速度减小。

D、加强二次振捣。在混凝土浇捣施工中,应在初凝前给予第二次振捣,这样能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减小内部微裂,增加混凝土密实度,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10~20%左右,从而提高抗裂性。

E、增加表面摩阻,提高混凝土墙表面的摩阻力。在混凝土浇筑7d后,才拆除墙根部模板。利用这段时间不放松对拉螺栓的螺母,使两侧模板在养护期内始终夹紧墙板,这样可利用混凝土表面产生的张力及由于螺母紧固力而产生的侧向摩阻力以抵抗一部分收缩力,从而减小表面裂缝的出现。

4.6.2.2施工缝的防水施工技术措施

4.6.2.3水平施工缝的防水处理:

混凝土新接槎时要首先清理接槎部位,接槎处用钢钎凿毛,清除杂物,浇水湿润,并浇筑时先浇筑同配合比的无石子水泥砂浆,新浇筑混凝土必须待已浇筑混凝土强度不小于1.2Mpa时方可施工。

4.6.2.4止水带的宽度和材质的物理性能均应符合要求,且无裂缝和气泡,止水带的接头采用热接,不得叠接,接缝要平整牢固,不得有脱口现象。

4.6.2.5止水带先施工一侧砼时,其端模须牢固支撑,严防漏浆。

4.6.2.6止水带处浇筑砼时,特别是水平方向的止水带下面砼不宜密实,以产生空洞或气泡,振捣时对此处仔细的操作,确保止水带处砼的密实。

5作业的质量要求及施工验收标准/规范

5.1原材料方面的措施

水泥、砂石、钢筋进场前必须二次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过期的不合格水泥,储存期超过三个月的要重新检定确定标号后方可使用。

5.2.1浇筑前要对模板内杂物及钢筋上油污清理干净,对缝隙孔洞应予以堵严,检查处理后方可浇筑,浇筑中注意观察模板、钢筋的情况,如有变形位移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5.2.2严格砼配比单拌制砼,计量应准确。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养护。

5.2.3拆除模板时应注意保护好模板,基础棱角不被损坏,每班作业做好施工记录并检测混凝土塌落度,并请监理见证取样,做混凝土试块。

为确保施工通顺,位置精确,测量作为先导工序贯穿于各施工环节。本工程以确保工序施工精度为准则,凡为保证精度需要提供的基准线都及时给出,凡有关工序需要配合的检测都及时予以满足。

施工中采用水准仪和钢盘尺结合控制水平标高,经纬仪控制中心线。

5.4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到:三交底、四不许、五检查、六清楚制度

三交底:即单位工程施工前,对主要施工及技术人员进行工程概况、设计特点、复杂程度、施工方法、质量标准等进行初步的技术交底;分项工程开工前,对班长、组长、工人进行细致的技术交底;针对某项工程施工工期较长,施工中容易出现疏忽的现象,必须进行反复的技术交底。

四不许:即未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不许施工;不合格和无出厂证件的材料不许施工;不合格的构件不许施工;不合格的工程不许验收。

六清楚:即设计施工图纸必须清楚;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必须清楚;施工及验收规范必须清楚;检验及评定标准必须清楚;易发生质量通病的部位及原因必须清楚;施工组织人员对工人的操作水平必须清楚。严格执行三级检验制度,坚持上道工序未经验收合格不准许下道工序的施工,并加强对成品的保护。

钢筋进场时,应按GB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有抗震要求的框架结构☆

对有抗震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的比值不应小于1.25,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1)HPB235级钢筋末端应做180º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2)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作135º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钩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钢筋作不大于90º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

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箍筋、横向钢筋间距偏差

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严禁产生不允许的变形,能可靠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模板支撑、立杆位置和垫板

下楼层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能力,或加设支架;上下层支架的立杆应对准,并铺设垫板

在涂刷隔离剂时,不得玷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

符合设计和技术方案要求

模板安装时不漏浆,应浇水湿润无积水;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混凝土结构性能的隔离剂

跨度不小于4m的,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H5/1000,且≤15mm

≤L2/1000,且≤15mm

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及安全措施☆

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模板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拆除时模板和支架宜分开堆放并及时清运

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GB175等的规定。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1个月)时,应进行复检,并按复检结果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外加剂质量及应用技术☆

应符合GB8076、GB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氯化物的外加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当使用氯化物的外加剂时,其含量应符合GB50164的规定

混凝土中氯化物及碱的总含量应符合GB50010和设计的要求

混凝土应按JGJ55的有关规定,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对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配合比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专门规定

应符合GB1596等的规定,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应符合JGJ52、JGJ53的规定

宜采用应用水;当采用其他水源时,水质应符合JGJ63的规定

首次使用的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起工作性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开始生产是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作为验证依据

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强度及试件取样留置☆

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

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

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砼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砼初凝前将上一层砼浇筑完毕,当底层砼初凝之后浇筑上一层砼时,应按对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

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执行

应符合施工技术方案和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不应有严重缺陷,对已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不应有影响混凝土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对超过允许偏差的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不宜有一般缺陷。对已出现的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重新检查验收

≤H4/750,且≤20mm

≤L2/750,且≤15mm

六、针对施工安全、环境条件,提出安全防范和文明施工标准及措施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l

操作人员应体检合格,无妨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并应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取得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操作证或公安部门颁发的机动车驾驶执照后,方可持证上岗。学员应在专人指导下进行工作。

在工作中操作人员和配合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长发应束紧不得外露,高处作业时必须系安全带。

机械必须按照出厂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技术性能、承载能力和使用条件,正确操作,合理使用,严禁超载作业或任意扩大使用范围。

机械上的各种安全防护装置及监测、指示、仪表、报警等自动报警、信号装置应完好齐全,有缺损时应及时修复。安全防护装置不完整或已失效的机械不得使用。

严禁利用大地作工作零线,不得借用机械本身金属结构作工作零线。

电气设备的每个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点必须用单独的接地(零)线与接地干线(或保护零线)相连接。严禁在一个接地(零)线中串接几个接地(零)点。

严禁带电作业或采用预约停送电时间的方式进行电气检修。检修前必须先切断电源并在电源开关上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警告牌。警告牌的挂、取应有专人负责。

发生人身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然后方可对触电者作紧急救护。严禁在未切断电源之前与触电者直接接触。

各种电源导线严禁直接绑扎在金属架上。

配电箱电力容量在15kW以上的电源开关严禁采用瓷底胶木刀型开关。4.5kW以上电动机不得用刀型开关直接启动。各种刀型开关应采用静触头接电源,动触头接载荷,严禁倒接线。

作业前,应查明施工场地明、暗设置物(电线、地下电缆、管道、坑道等)的地点及走向,并采用明显记号表示。严禁在离电缆1m距离以内作业。

机械运行中,严禁接触转动部位和进行检修。在修理(焊、铆等)工作装置时,应使其降到最低位置,并应在悬空部位垫上垫木。

在施工中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工,待符合作业安全条件时,方可继续施工:

1工作面净空不足以保证安全作业时;

2施工标志、防护设施损毁失效时。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落地式脚手架施工组织设计.doc3.1.2在建工程(含脚手架具)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必须保持安全操作距离。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应不小于表3.1.2所列数值。

在建筑工程(含脚手架具)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

边线之间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

最小安全操作距离(m)

4.1.7施工现场的电力系统严禁利用大地作相线或零线。

4.3.7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除作保持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5.1.8配电屏(盘)或配电线路维修时华北某工程雨季施工方案--.doc,应悬挂停电标志牌。停、送电必须由专人负责。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