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楼地涵施工组织设计

张楼地涵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602.11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张楼地涵施工组织设计

1.2 合同项目和工作范围 1

1.2.1应完成的主体工程 1

市政道路桥梁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指南(2019年版)1.2.2 施工过程中测量 2

2 施工围堰及施工降排水 3

2.1.1 围堰设计断面 3

2.1.2围堰清基、填筑 3

2.1.3围堰防护 8

2.1.4围堰沉降及位移观察 8

2.2 施工经常性排水 8

2.3.1 基坑降水方案 9

2.3.2降水管井施工方法 9

3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工程 12

3.1.1 施工范围及原则 12

3.1.2 混凝土工程分类、分段、分层 12

3.2脚手架及模板工程 13

3.2.1 脚手架工程 13

3.2.2 模板工程 13

3.3.1材质检验: 16

3.3.2钢筋的安装 16

3.3.3 混凝土的浇筑 18

3.3.4混凝土养护及表面保护 24

3.3.5混凝土面的修整 25

3.3.6混凝土雨天、低温季节施工措施 25

3.3.7混凝土浇筑的温控和防裂措施 26

4.1 土方开挖 28

4.1.1 施工顺序 28

4.1.2 基坑土方开挖 28

4.2 土方回填 29

4.2.1 土方填筑的现场碾压试验 29

4.2.2 土方回填方法 30

4.3 填筑标准 34

5.1 铸铁闸门安装 35

5.2 平面闸门的试验 35

5.3 埋件安装 35

5.4 螺杆式启闭机安装 36

5.4.1安装前的准备 36

5.4.2确定启闭机安装位置 36

5.4.3启闭机就位 37

5.4.4调整、检查。 37

5.5 质量检查和验收 37

5.6 闸门启闭机联合调试 37

76 地基加固及基础防渗处理 39

6.1换填水泥土 39

6.1.1换填范围及要求 39

6.1.2 水泥土材料 39

6.1.3 垫层填筑的现场碾压试验 39

6.1.4 水泥土回填施工 39

6.1.5检查和验收 41

6.2充填灌浆工程 42

6.2.1本工程内容包括: 42

7冬、雨季施工技术措施 47

7.1冬季施工措施 47

7.1.1混凝土冬季施工措施 47

7.2雨季施工措施 48

7.2.1混凝土工程雨季施工措施 48

7.2.2土料取土场雨季施工措施 48

7.2.4土方填筑雨季施工措施 48

徐州市截污导流工程张楼中运河地涵工程位于邳州市张楼中运河处、上闸首位于邳州市朝阳村,下闸首位于邳州市张楼村,张楼中运河地涵工程是徐州市截污导流工程的关键工程之一。其任务是将邳州以上的尾水通过地涵穿越中运河,输送至下游尾水渠道。

张楼中运河地涵洞身总长度为1685.6m,结构形式为钢筋砼箱涵,孔径为2孔,单孔尺寸为2.2×3.1m。洞身底板厚0.5m,中墩均为0.4m,边墩厚为0.4m、0.5m,顶板厚度0.4m。地涵穿过中运河主航道箱涵底板底高程为9.5m,洞顶覆土深度2m,中运河主泓东侧段至导航河段箱涵洞身底板底高程为10.3m,东侧滩地箱涵底高程为12.9m,西侧滩地箱涵底高程为15.8m,中间采用斜坡段连接。上闸首(西闸首)前部设1.2m深沉砂池,下闸首(东闸首)采用钢筋砼U形槽结构连接,两端闸首工作闸门和检修闸门。

张楼中运河段现为Ⅲ级航道,不能断航施工。张楼中运河地涵采用围堰明挖施工方案,地涵施工须分两期工程实施,并需开挖导航河道。

本期为张楼中运河地涵二期工程。主要内容包括:(1)地涵西侧水平总长1117.66m钢筋砼箱涵洞身;(2)地涵西侧(上闸首)土建部分;(3)地涵西侧闸首启闭机房;(4)地涵二期临时工程;(5)设备安装。

1.2 合同项目和工作范围

1.2.1应完成的主体工程

(1)西侧闸首及启闭机房:西侧闸首闸室长9m,闸墩净孔2.0m,底板顶高程18.62m,底板厚0.5m,闸室边墩厚0.6m,中墩厚0.8m,闸顶高程24.60m。闸上钢筋砼排架与工作桥整体现浇,工作桥采用板式结构,桥板厚0.3m,板宽3.6m。检修桥为现浇板式桥,宽1.8m,闸门采用铸铁闸门,闸门顶高程21.82m,配2台1×80kN单吊点螺杆式启闭机启闭,检修门为钢质叠粱浮箱式结构,并设拦污栅一套,采用3t电动葫芦起吊,检修门槽兼作拦污栅门槽。闸首南侧设置检修闸门库房及楼梯间各一间。

(2)地涵西侧水平总长1117.66m钢筋砼箱涵洞身:洞身结构形式为钢筋砼箱涵,孔径为2孔,单孔尺寸为2.2×3.1m。洞身底板厚0.5m,中墩均为0.4m,边墩厚为0.4m、0.5m,顶板厚度为0.4m。

(3)地涵西侧钢筋砼U形槽:底板厚80cm,立板厚70cm,顶高程24.60m。

(5)地涵西侧砼护坡。

(6)地基加固工程:本工程上游U型槽翼墙及部分洞身地基处理采用换填水泥土,水泥土掺入量不小于10%,压实度不小于0.95。西侧堤防段回填土需进行充填灌浆处理,灌浆间距2.0m,梅花形布置,采用水泥粘土浆,粘土含量在20%~45%为宜,灌浆深度:涵洞洞身顶处深度为洞顶以上0.5m,其他部位为开挖结合面以下0.5m。

(7)土方开挖和土方回填:根据基坑边坡土层性质,基坑应合理放坡,第①~④层开挖边坡比不大于1:3,第⑤层开挖边坡比为1:2~1:3。回填土要夯实,每层20~30cm,墙后压实度指标不小于0.90。

(8)围堰工程:本工程围堰分为主泓围堰、西侧闸首围堰和滩地鱼塘围堰等几个部分。主泓围堰顶部高程24.70m(含20cm厚碎石路面),顶宽7m,水上部分坡度1:3,水下部分坡度1:3.5,西侧闸首处围堰顶部高程23.30m,顶宽5m,坡度1:4。滩地鱼塘围堰顶部高程23.20m,顶宽5m,坡度1:4。

1.2.2 施工过程中测量

每项分部工程施工测量之前,首先对所使用的仪器、工具按规范要求进行检验与校正。

土方开挖前,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控制网点进行施工放样,测设出土方开挖轮廓、土方回填轮廓线,并测量出土方开挖及回填的工程量。

⑵ 混凝土工程施工测量

在每一项混凝土工程施工之前,对有位置要求的工程部位根据施工控制网点进行施工放样,测设各建筑物的立模、填筑轮廓点并标识,按标识立模浇筑混凝土。对已架立好的模板、预埋件进行形体和位置的检查、测量建筑工程量等。

2 施工围堰及施工降排水

2.1.1 围堰设计断面

本工程围堰采取两种方式进行填筑,主泓段围堰水下部分使用模袋砂打筑,水上部分、闸首、滩地及鱼塘采用土围堰打筑。

图1主泓段围堰断面图(单位m)

图2西侧闸首彭河处围堰断面图(单位m)

图3滩地鱼塘处围堰断面图(单位m)

2.1.2围堰清基、填筑

2.1.2.1围堰清基

本工程主泓至裹头段围堰为水中围堰,为方便充砂模袋的铺设需对河底浮淤进行清理,施工设备选用150m3/h绞吸式挖泥船。

二期主泓段围堰底宽75m,根据实际施工条件,采用右钢桩定位横挖法,分段、分条作业施工。

按本挖泥船施工的特性,开挖80m,施工时可以分2~3条进行开挖,每条开挖宽度为45m。为避免每一条之间出现欠挖土埂,开挖后一条时将相邻的前一条重复开挖3m~5m,这样就不会出现欠挖、漏挖的现象,然后有远到近。开挖时,遵循“远土近排、远土远抛”的原则,先从距排泥场较远端开挖,然后有远到近依次开挖,使挖泥船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排泥距离。

开挖时视线标杆法控制施工,挖槽直线段按50m间距放出断面上口,底口及分条标杆,标杆上系红布条以便醒目,标杆布设牢固、放设准确。

为保证围堰底部的平整和受力均匀,在充砂袋水下摊铺前,必须对围堰施工区内河床进行整平;具体的整平方法:首先根据施工区水下测量数据进行船舶定位,在淤泥处理后,用小沙袋进行充砂抛填,有潜水员在水下进行配合定位和整理,使围堰范围的河床基本平整。

2.1.2.2围堰填筑

筑打前先放好围堰中轴线及围堰底口控制线,两边用木桩做好标记并固定,水中设浮标、灯标、标杆。防止围堰填筑时偏离方向。位置确定后进行填筑,填筑时采取从一端开始逐步向另一端推进的方法施工。

本工程主泓围堰水下部分采用模袋充砂进行填筑。施工时,从滩面位置开始填筑,上横围堰、下横围堰同时施工,最终在纵向围堰处合龙。上、下横围堰各采用1艘施工船舶来进行定位。

深水处袋装砂摊铺采用潜水员水下铺设(参照测放的内外边脚线标志),四周用小沙袋进行固定防止在充灌过程中出现滑移;浅水处的沙袋由潜水员配合进行摊铺并固定,然后进行接管和充灌。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深水处的袋体由潜水员在水下搭接摊铺就位,浅水处由潜水员和水面作业人员配合摊铺就位,并确保砂袋缝应垂直于坝轴线,然后沿袋体的长边方向(两侧)每隔1m左右用袋装土压载,防止袋体移位,袋体及泵固定后开机充填砂袋。

2)、充填砂袋时,首先沿长边方向进行充填,避免应力集中损坏袋体,并在充填过程中经常调整出泥管口方向,防止袋体在充填过程中受力不均而移位变形,待袋体固定不再发生位移时,再次充填,直至达到理想的饱满度。

3)、砂袋在充灌过程中,潜水员在袋体充灌区域的顶面来回踩踏助动,当砂袋充填到一定的饱满度后,用木棍敲打砂袋,使土颗粒重新排列趋于紧密,加快袋体排水固结速度,待整个砂袋达到屏浆阶段,应适当减少充填压力或停止充填,以防布袋爆裂,留有一定固结脱水时间。

4)、砂袋的充填高度应控制在适宜水平上,每层的充填高度控制在50cm左右,在充填过程中如一次达不到理想高度(特别是水下部分的袋体),可以分次进行,其间隙时间一定要满足已经充灌进袋泥沙的沉淀时间,排出多余积水,然后再次对袋内间隙充灌。

5)、砂袋堰体的充填堆筑,采用阶梯式的办法推进,沿坝体长轴方向的砂袋之间的搭接长度不得少于50cm。施工时,先将砂袋的一端,铺放在已充好的砂袋上,充填时,先充填搭接部位,确保搭接部位的充填质量并满足搭接长度要求。上下层两相邻间的砂袋交叉排列搭接,错开在1.5m以上,避免形成“通天缝”。

常规充砂施工工艺示意图如下。

本工程砂袋围堰填筑分为水上填筑和水下填筑,围堰打筑到水面以上后为水上填筑、之前为水下填筑。

2.水下填筑砂袋围埝。

砂袋的定位将根据前期的围堰轴线放样测量的结果进行,首先将施工船舶移至围堰内边线处(参照测量放样时设定的浮标),然后由两名潜水员下水先固定袋体的内侧角,然后再展铺袋体并固定袋体的外侧角,并确保相邻袋体的搭接,并使灌口面向上。

围堰施工时,施工船舶根据砂袋围埝的断面位置进行抛锚定位,然后在船上将砂袋展开,先松下内侧袋体给潜水员,并调整砂袋的准备位置,在潜水员固定好内侧袋体后再将施工船舶外移,然后松下外侧袋体交潜水员水下固定。

砂袋定位后即可向砂袋充填。在充填砂袋时必须掌握好充灌的速度和压力,各灌口要互相协调,保证砂袋充灌期间的位置准确,防止砂袋移位、扭形等造成损失。

深水砂袋第一次充灌后,由于排水困难,必须等已经进袋的泥沙充分沉淀后再进行二次充灌,二次充灌关键掌握好充灌压力,防止砂袋爆裂等。

主泓围堰水上部分、上闸首、鱼塘及滩地围堰、排泥场围堰均采用土围堰进行填筑,除主泓围堰水上部分外,其余围堰可同时进行施工。

其中主泓围堰水上部分、上闸首采用1m3液压反铲挖掘机在西堤防东侧坡脚规定的取土区取土,5t自卸汽车运输至围堰;鱼塘及滩地围堰、排泥场围堰由于就近取土利用铲运机配合拖拉机进行填筑。

围堰填筑时平整机械采用74kw推土机,碾压机械采用74kw拖拉机。

土围堰填筑拟采用单向进占法施工,为保证质量,严格控制土块不超过10cm。进占时小宽度引道同时向两侧加宽,在挤淤的基础上加宽道设计标准,避免了前后贴坡铺坡。施工时边前进边碾压,谨防机械塌入水中。填筑时预留30cm沉降量。

围堰成型后,为防止波浪对围堰造成冲刷,在围堰的迎水面,需要压一层土工膜和袋装土进行覆压,以使其达到防渗和防止波浪对围堰的影响。

1)、施工工艺:土工膜采购→土工膜熔接加工→袋装土压载。

2)、材料:为保证止水效果和强度,土工膜布采用复合膜,采购回来的土工膜必须预先进行连接加工,形成的幅宽必须满足迎水面覆盖的长度要求(含护脚部分的延伸),长度方向的搭接应采用胶接,不留渗水缝隙。

3)、铺设土工膜铺设由坡顶向坡底进行,铺设应平整、顺直、松紧适度紧贴坡面,相邻两块反滤布之间按设计缝合和胶连;特别是水下铺设必须到位,铺好后立即抛碎石包压载。

本工程闸首围堰处为彭河,主泓段充砂围堰位于中运河内,水流对围堰具有一定的冲刷,为保证围堰的稳定及安全,需要在围堰水位变化区采取加固防护措施。

主泓段充砂围堰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采取在迎水坡覆盖防水土工膜、用模袋土压重50cm进行防渗防护处理,在背水坡设置贴坡排水。

2.1.4围堰沉降及位移观察 

2.2 施工经常性排水

本工程施工经常性排水是指在基坑开挖及建筑物施工过程中,排除的基坑内的渗水、降水和施工废水等。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主泓内需要进行二级排水,一级排水主要为龙沟内的渗水、管井降水,截水沟渗水,排水去向为滩面集水机塘;二级排水为从集水机塘抽排至围堰外侧。滩地及鱼塘内排水均为一级排水,龙沟、管井降水直接排至滩地上设置的排水沟内,经汇流后集中排入中运河内。

2.3.1 基坑降水方案

2.3.1.1深井布置

本工程基坑开挖标准断面为复式对称梯形断面,基坑底宽约10m,基坑底板高程9.5~18.12m,开挖深度为3.20~10.08m,开挖边坡为1:2~1:3。按照招标图纸要求,降水井统一布置在基坑两侧开挖线外侧,井深20m,共布置94眼,在靠近中运河主泓的西侧滩面的60m内对降水井加密,间距为15m。深井的结构选用无砂砼管井壁,在井管底部外壁包一层200g/cm2土工布,其外井身填级配滤料,每眼井内配置一台3~4吋潜水泵抽水,通过维塑管将渗水排放到基坑外侧的排水沟中。

2.3.2降水管井施工方法

本工程鱼塘及主泓段基坑内淤泥较深,施工机械及人员无法进入场地施工,因此待两侧临时道路铺设好,人员机械进入场地铺设好工作平台后,方可进行降水井的施工。具体施工方法如下。

⑴ 待施工场地基本平整后,测放人员依据降水井布置图测放每个井的位置;

⑵ 钻机就位,采用回旋钻机施工,轨道基础夯实,基本水平。轨道铺设后,安装钻机,钻机孔在井中心的正上方,钻机中心与井位中心保持同心,以确保孔位的准确;

⑶ 根据钻孔的实际情况,采用合格的粘土造浆护壁,为防止钻孔泥浆污染地下水,在钻孔外侧挖泥浆池,使用循环泥浆水,经沉淀的泥浆采用挖掘机配自卸汽车挖运至弃土场堆放;

⑸ 当钻孔达到规定深度,且成孔质量符合要求后立即进行循环换浆清孔。清孔时,将孔底钻渣及泥砂等沉淀物清除。清孔时孔内水位保持在地下水位1.5m以上,以防止钻孔的塌陷;

⑹ 成孔后下无砂混凝土管,用木盘托住管底口,细竹竿固定管身,用14号铁丝绑住,接头处外包土工布。井管下完后,及时填筑滤料。

3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工程

3.1.1 施工范围及原则

本工程混凝土总量约为1.26万m3,主要包括涵洞底板、洞身、排架、工作桥、翼墙、消力池、护坡、格埂等永久工程建筑物的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工程。

施工中遵循“先深后浅,先主后次”的原则。

3.1.2 混凝土工程分类、分段、分层

本工程主要为现浇混凝土,少量预制混凝土。

本工程根据实际施工环境,分段进行施工,分段如下:

地涵共分5个施工段进行施工:

第一段:5~16节地涵,位于滩地上;

第二段:17~31节地涵,位于滩地上;

第三段:32~44节地涵,位于鱼塘中;

第四段:上闸首段(含1~4节地涵),需破大堤进行施工;

第五段:45~58节地涵,主泓段。

施工期间相互穿插施工。

根据本工程各建筑物部位的结构特点,将地涵砼浇筑分层如下。

封底后第一次浇筑至贴角以上0.2m处

土方开挖封底底板砼洞身及顶板砼土方回填

封底后第一次浇筑底板;

第二次浇筑墙身门槽段墙身;

第三次浇筑排架、工作桥;

土方开挖封底底板砼墙体门槽段排架、工作桥

3.2脚手架及模板工程

3.2.1 脚手架工程

支撑架采用钢管脚手架,承重脚手架进行受力计算,绘制脚手架施工图,现场实施。设计模板支架时考虑下列荷载:模板和支架的自重;钢筋的重量;新浇混凝土的重量和侧压力;人、浇筑设备、输送工具;振捣器的振捣力;保护措施的重力等。本工程脚手架均为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钢管采用外径为48mm,壁厚3.5mm的脚手钢管。立杆纵距La=1.2m,立杆横距Lb=1.5m,步距h=1.5m,用竹笆铺设为走道板,架子外侧用粗眼安全网封闭,内外两道脚手架用钢管连接成整体。脚手架设纵、横向扫地杆、剪刀撑及横向斜撑,每道剪刀撑宽度大于4跨且大于6m,斜杆与地面的倾角采用45°。在外侧立面两端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各涵洞顶板承重脚手架立柱每排3根,排距1.2m,底部设纵横向扫地杆,纵横拉杆设3排;纵向通长设剪刀撑,横向3排设一剪刀撑。

涵洞迎水面模板使用厚1.5cm镜面竹胶板(1.22m×2.44m),背水面及非外露面采用组合钢模板。异形模板选用材质标准达到Ⅲ等以上的优质红松,模板质量标准符合规定,立模前清理干净并涂脱模剂。做到混凝土外观质量的美观统一。

3.2.2.1 异形模板、定型模板的制作

异形模板主要包括箱涵折点、闸门槽模板和二期混凝土模板。定型模板为闸墩墩头模板。

选用优质红松作为模板材料,按照施工图放样,制作,木模板的拼缝必须严密、平整,平整度偏差不超过1mm。木模板通过M12铁穿钉与钢模板连接。

(2)闸门槽二期混凝土模板

选用优质红松作为模板材料,根据施工图要求位置留置预留孔,以满足锚筋留置的要求。

闸门槽二期混凝土模板,采用木模板及钢模板相结合,混凝土浇筑时随浇筑随安装,模板用拉杆与一期混凝土中的锚筋连接加固,紧固模板栏杆时小心谨慎,确保在紧固模板拉杆时不使已调整好的闸门槽埋件发生变形。

圆头模板采用定制钢模板,根据建筑物的具体尺寸由专业厂家加工制作,在运输过程中注意支撑、加固,避免磕碰、损坏、变形。

3.2.2.2 模板安装及加固 

(1)模板安装前,首先按施工图要求,采用全站仪进行放样,并加设控制线确保安装正确;然后在垫层上用墨线弹出箱涵、挡墙的外围轮廓线,并经检验合格,以便于模板安装和校正。用水准仪将水平标高从水准点引测到基槽内,作为模板安装的依据,并且用1:3水泥砂浆在墨线旁抹找平层,以保证模板位置及标高正确,防止模板底部漏浆。

(2)箱涵内竖墙及顶板模板采用1.5cm厚镜面的竹胶板,箱涵外侧搭设双排脚手架,设斜撑,人工将模板通过横竖钢楞及穿墙螺杆与内侧模板相连,并将外侧模板加固钢楞与双排脚手架相连,利用架子的稳定性防止模板整体位移。其它模板安装采取散支散拆的方式,闸墩及上部结构施工时搭设满堂红脚手架,将模板加固钢楞与脚手架横杆以左右对称的方式相连,确保稳定。

(3)安装挡墙等竖墙类模板时,利用先期浇筑底板时预埋的地环作为加固墙体模板的支撑点,预埋地环内保证能够穿入一根钢筋,以利于模板的加固。竖墙模板支撑本着既顶也拉的原则,在设置足够的钢管斜撑的同时,利用Φ12光圆钢筋将靠近墙体侧的地环与钢管斜撑斜拉,保证模板具有足够的抗浮稳定性,也可避免模板整体倾覆。

(4)模板根据施工放样图现场拼装,底部工程侧面模板用支撑架固定,上部工程侧面模板用Φ16对销螺栓固定,按90cm×60cm网格状布置。在外露面贴近模板位置的对销螺栓上套入皮碗,拆除对销螺栓时,一同将皮碗取出,以便在缺陷处理时不必再凿除对销螺栓的周边混凝土,保证外观质量。

(5)模板安装过程中,钢模板上的“U”型卡间距小于300mm,端肋部分用“U”型卡和“L”型插销相间上满,同一拼缝的“U”型卡一反一正插置。安装对拉螺栓时两面均匀拧紧,两端拧紧的丝扣有足够的长度。在墙、柱模板的底部留有清扫孔,在验仓合格后进行封堵。

(6)在模板拼装过程中,在模板缝内镶海绵条(特别注意施工缝部位),确保模板质检的接缝平整严密,不出现“穿裙带帽”及“错台”现象。

3.2.2.3模板拆除

模板拆除时限,除符合施工图纸的规定外,并遵守下列规定:

⑴ 不承重侧面模板的拆除,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并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在拆模时不致损坏时拆除;

⑵ 墩、墙和柱、止水部位在其强度不低于3.5MPa时拆除;

⑶ 承重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达到下表要求后拆除模板

按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的百分率计(%)

⑷ 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结构承重模板的拆除符合施工图纸要求,并遵守上述规定;

⑸经计算和试验复核,混凝土结构物实际强度已能承受自重及其它实际荷载时,报请监理人批准后,方能提前拆模。

(2)混凝土强度的确认办法

⑴以施工时的实际温度通过查自然养护条件下不同温度的混凝土强度增长百分率表,判断混凝土的理论强度。

⑵在混凝土施工时同时留置两组混凝土试块,进行同条件自然养护,在混凝土达到理论强度前进行试压,验证混凝土的实际强度,从而为拆模提供依据。

拆模本着先上后下、先高后低、先外后内的原则,模板拆除的大体顺序为:

墩墙、挡墙模板一般的拆除顺序为:拆除斜撑及斜拉条→拆除外钢楞及对拉螺栓的螺母→分层自上而下拆除内钢楞及配件和钢模板→运走分类堆放→清理检修刷脱模剂→运至下一仓面使用。

顶板及工作桥模板一般的拆除顺序为:拆除临时加固剪力撑→落下上贴角模板→调节立柱下脚的底脚顶丝使支撑体系与顶板混凝土脱离→拆除模板及脚手架运到下一仓面使用。

⑴现场核对材料出厂日期、生产厂商质量证明书原件、标牌、规格型号、外型尺寸;

⑵在使用前,按照规范要求分批进行以下钢筋力学性能试验:

① 钢筋分批试验,以同一炉(批)号、同一截面尺寸的钢筋为一批,取样的重量不大于60kg;

② 根据厂家提供的钢筋质量证明书,检查每批钢筋的外表质量,并测量每批钢筋的代表直径;

③ 在每批钢筋中,选取经表面检查和尺寸测量合格的两根钢筋各取一个拉力试件(含屈服点、抗拉强度和延伸率试验)和一个冷弯试验,如一组试验项目的一个试件不符合监理人规定的数值时,则另取两倍数量的试件,对不合格的项目作第二次试验,如有一个试件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产品。

④本工程不使用冷拉钢筋。

3.3.2.1钢筋保护层的控制

钢筋保护层采用与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垫块控制,垫块厚度与保护层厚度相同,为保证砂浆垫块与钢筋接触稳定,在砂浆垫块表面根据钢筋规格做成凹槽,立墙的砂浆垫块埋入20#铅丝,以便垫块与钢筋绑牢。

3.3.2.2双层钢筋网片间的架立

为保证主体结构上下层钢筋网片间的距离准确,采用钢筋桁架进行架立。侧墙双层钢筋网片间采用拉结筋撑拉,间距水平向2m,竖向2层。架立及拉结钢筋采用焊接或多点绑扎固定。

3.3.2.3钢筋的接头

⑴ 受力主筋的连接按图示或监理人批准的加工图规定设置,其连接点不设在最大应力点处,并交错排列。

⑵ 采用闪光对焊焊接钢筋时,为了保证对焊质量,钢筋的焊接端在垂直于钢筋的轴线方向切平,两焊接端面彼此平行,并及时清除焊渣。在构件任一有钢筋焊接的区段内,闪光对焊接头的钢筋面积,受拉区不超过钢筋总面积的50%,搭接长度不小于35d且不小于50cm,同一根钢筋相邻两焊接接头距离不小于焊接截面最小距离的1.3倍,如钢筋级别、牌号和直径有变动,或焊工有变换,对建立的焊接参数进行校核。

⑷ 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搭接部分有三处绑扎,即中点和两端,采用直径为0.7mm~1.6mm的软退火铁丝绑扎。除图纸标明或监理人另有指示外,在构件任一有钢筋搭接的区段内,搭接接头的钢筋面积在受拉区不超过25%,受压区不超过50%,搭接长度不小于35d,且不小于50cm,同一根钢筋相邻接头距离不小于搭接截面的最小距离1.3倍。

⑸采用气压焊时两根钢筋直径不同时,其两直径之差不得大于7mm;气压焊施焊前,钢筋切面切平,钢筋边角毛刺及端面上铁锈、油污和氧化膜清除干净,并经打磨出金属光泽,不能又氧化现象;安装焊接夹具时,使两根钢筋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两根钢筋之间的局部缝隙小于3mm;气压焊接时,根据钢筋直径和焊接设备等具体条件选用等压法,在两根钢筋之缝隙密合和镦粗过程中,对钢筋施加的轴向压力,按钢筋横截面面积计算为30~40Mpa。

3.3.2.4钢筋安装

根据设计图纸在砼垫层上逐根弹好钢筋位置线,根据位置线摆放加工好的底层主筋。弯起延伸至墙体内的主筋上端利用单排脚手架挑出的顺水杆与主筋临时绑好,以确保主筋的垂直度、间距及稳定。检查主筋的间距、根数等符合要求后开始绑扎底板底层筋中的分布筋。分布筋接头采用20#铅丝绑扎,主体C30混凝土中Ⅰ级钢筋搭接长度为20d,Ⅱ级钢筋搭接长度为30d,同一截面位置的接头数量≤50%,同时将光面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做成弯钩.钢筋网的交叉点采用20#镀锌铅丝绑扎,除靠近外围的两行钢筋的交叉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的交叉点可采用倒顺扣相隔扎牢.保证不产生位移,然后绑扎腋角的贴角筋。每孔底板下层筋与上层筋之间放置4道钢筋架立桁架,用于保证两层钢筋的间距。上层钢筋网的绑扎方法与下层相同。两层钢筋网绑扎合格后,在墙体的主筋底部绑扎2道分布筋,上部绑扎2道分布筋,并在钢筋的上部每隔5m用脚手钢管将各墙的单排脚手架上端相连,形成墙体钢筋的临时支撑,保持墙体钢筋的垂直及稳定。

墙体分布筋的接头采用绑扎接头,方法同底板分布筋。当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在墙体的各主筋上按分布筋间距划点,然后据此用20#镀锌铅丝绑扎分布筋,为保证两排墙钢筋间距的正确,每道墙内架立桁架。

顶板钢筋绑扎前先在顶板模板上逐根弹放钢筋墨线,先绑下层钢筋网,后绑上层钢筋网,绑扎方法与底板相同。

表2加工后钢筋的允许偏差

受力钢筋全长净尺寸的偏差

3.3.3 混凝土的浇筑

3.3.3.1 基本要求

⑴ 在任何部位混凝土开始浇筑前8h(隐蔽工程为12h),我方将通知监理人对浇筑部位的准备工作进行检查,经监理人检验合格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同时,将该部位的混凝土浇筑的配料单提交监理人审核,经监理人同意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⑵ 建筑物建基面必须在验收合格,并经监理人同意后进行浇筑混凝土。

⑶ 根据监理人批准的浇筑分层分块和浇筑程序进行施工。在浇筑建筑物墩墙、隔墙及翼墙混凝土时,使混凝土均匀上升,在浇筑护坡混凝土时从最低处开始,直至保持水平面,各部位混凝土浇筑详见其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

⑷ 不合格的混凝土严禁入仓,已入仓的不合格混凝土予以清除并弃置在指定地点。

⑸ 浇筑混凝土时,严禁在仓内加水。如发现混凝土和易性较差,则采取加强振捣等措施以保证质量。

⑹ 混凝土浇筑保持连续性,浇筑混凝土允许间隙时间按试验确定。若超过允许间歇时间,则按施工缝的规定处理。

⑺ 除经监理人批准外,两相邻块浇筑间隙时间不小于72h。

⑻ 混凝土浇筑分层厚度根据搅拌、运输和浇筑能力,振捣器性能及气温因素确定,一般情况下不超过下表规定。入仓的混凝土承受浇随平仓,不得堆积。仓内若有粗骨料堆迭时,采用人工均匀洒布于砂浆较多处,严禁采用水泥砂浆覆盖,以免造成内部蜂窝。

表3混凝土浇筑层的允许最大厚度(mm)

振捣器头长度的1.25倍

在钢筋密集或双层钢筋结构中

⑼ 在浇筑分层的上层混凝土层浇筑前,对下层混凝土的施工缝面按监理人批准的方法进行冲毛或凿毛处理。

⑽ 混凝土浇筑期间,如果表面泌水较多,则及时清除,并研究减少泌水的措施,严禁在模板上开孔赶水,以免带走灰浆。

⑾ 浇筑混凝土尽量使振捣器捣实到可能的最大密实度,每一位置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并开始泛浆时为准。施工中避免振捣过度,振捣操作严格按规定执行。振捣器距模板的垂直距离不小于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2,并严禁触动钢筋及预埋件。浇筑的第一层混凝土以及在两次混凝土卸料后的接触处加强平仓振捣。凡无法使用振捣器的部位,辅以人工捣固。

⑿ 结构物设计顶面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其初凝前对其平整度及高程进行调整。

3.3.3.2垫层混凝土浇筑

根据技术条款要求,浇筑在地基上的建筑物,待建筑物基础面验收合格后,先浇筑一层素混凝土垫层,砼由罐车运输至基坑周边后,利用砼输送泵泵送至仓面,人工找平抹面。终凝前避免踩踏、磕碰等现象,待砼强度达到2.5MPa后,进行底板钢筋混凝土的准备工作。

3.3.3.3底板混凝土浇筑

本工程底板分箱涵底板、翼墙底板及消力池底板等,以涵洞底板为例叙述浇筑方案,其它部位底板参照施工。

箱涵底板单块混凝土方量约为60m3,底板厚度为0.5m,沿顺水流方向分两次进行浇筑,首先采用斜面分层法浇筑贴角以下仓内混凝土,待底板浇平后,再分层浇筑贴角以上墙体部分。底板浇筑到贴角之上20cm处。

3.3.3.4箱涵竖墙及顶板混凝土浇筑

箱涵竖墙及顶板混凝土也分两次浇筑完成。

首先浇筑竖墙,每道侧墙以40cm厚度铺料,各侧墙均衡上升。为防止混凝土下料高度过大造成骨料离析以及污染模板,在泵管末端设4米长的软管深入墙体内,保证砼自有下落的高度不超过1米。一段侧墙混凝土一层浇筑完毕后,移动输送管后将仓内的软管提出转入到相邻侧墙内继续分层浇筑。当砼浇筑到顶板下皮高程后,采用斜面分层法浇筑顶板混凝土。

3.3.3.5 检查井箱涵(第6、19、31、42节涵洞)混凝土浇筑

这四节涵洞分三期浇筑,一期涵洞底板;二期浇筑至涵洞顶板上表面贴角以上20cm,三期浇筑剩余竖墙。

一期底板砼浇筑方式与箱涵底板砼浇筑方式相同;二期砼浇筑分两部分完成,首先浇筑完箱涵顶板,然后再分层浇筑贴角部分混凝土;三期砼浇筑一次完成。

3.3.3.6 上闸首及翼墙混凝土浇筑

与箱涵底板浇筑方式相同。

将砼运至浇筑地点,采用吊车进行砼的浇筑作业。每个闸的闸墩分两次浇筑完成,为防止混凝土下料高度过大,采用串筒下料,串筒距离浇筑面不超过2m,每个闸墩设4个下料点,每层控制浇筑厚0.4m,全断面分层均衡上升。砼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时不得触及钢筋及预埋件。当砼浇筑到顶板下皮高程后,采用斜面分层法浇筑顶板混凝土。

浇筑方式砼闸墩砼,但只设置两个下料点。砼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每片排架均采用一次性立模浇筑到顶的施工方法,其支撑固定架子从检修桥上塔起,结合涵洞墩墙立模排架综合布置。

(5)U型槽、沉砂池砼浇筑

一次浇筑成型,浇筑方法同箱涵底板及闸墩砼。

闸门槽、底槛及门楣二期砼浇筑时,将混凝土料卸在倒料平台上,由人工倒料入仓,分层浇筑,每层铺料厚度为30cm,采用软轴式振捣器振捣,振捣时不得触及锚筋。

一期混凝土表面打毛、冲洗干净,并浇水保持湿润至少24小时,使一期混凝土呈饱和状态,使两期新老混凝土可靠结合。

工作桥砼浇筑一次到顶,从一侧向另一侧开始浇筑。混凝土浇筑前校核预留孔洞、电气埋管及预埋件位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值班技术员跟班监测电气埋管及预埋件等位置,确保混凝土浇筑成形后电气埋管及预埋件等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本工程中栏杆及盖板为预制砼。砼统一在预制场进行预制,立模全部采用配制木模。砼熟料出机后立即用机动翻斗车运到现场,人工翻料入模,人工振捣。浇筑完毕及时覆盖洒水养护。待其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模。砼预制盖板的运输采用平板运输车,待构件的轻度达到设计强度标准的75%以上才可运输,卸车时应注意轻放,防止碰撞损坏,小型的预制构件安装采用人工搬运、铺装。

3.3.3.7施工缝的处理

(1)待砼强度达到2.5MPa以上时,进行施工缝的处理工作;

(4)为防止施工缝部位上层混凝土浇筑产生挂帘、跑模现象,在下层混凝土模板施工时考虑上层混凝土模板的固定,根据施工经验在距施工缝5cm~10cm处预留对销螺栓以固定上层模板。可预防施工缝处挂帘、跑模现象。

(5)施工缝在砼初期前预埋木方,在砼强度达到2.5MPa以后剔出,使已浇筑砼上部形成一凹槽,加强止水效果。

3.3.3.8砼的振捣作业

(1)垫层砼振捣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将两台振捣器以同一方向安装在两条木杠上,通过木杠的振动来使砼密实。振捣时每一位置连续振动约25s~40s,直至混凝土表面均匀出现浆液为止,移动时成排依次振捣前进,前后位置和排与排间相互搭接3m~5m。

(2)其它砼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采用垂直振捣的方法。振动器操作时“快插慢拔”,在振捣过程中,将振动棒上下略微抽动,以使上下振捣均匀。振捣时一般每点振捣时间为20s~30s,直至砼表面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开始泛出灰浆为准。为防造成混乱发生漏振、过振现象,振动器插点均匀排列,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动,每次移动位置的距离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采用斜面分层法浇筑砼时,振捣工作从浇筑层的下端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砼的质量。

(3)所有仓面的砼浇筑前进行班前交底,明确结构中的与预埋件和检测设备。振捣器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预埋件和检测设备。凡无法使用振捣器的部分,辅以人工捣固。

3.3.3.9止水、伸缩缝、测压管、预埋件施工方案

本工程止水主要采用紫铜片止水,为确保不漏水,在距涵洞内侧4cm处安放20×30遇水膨胀止水橡胶条,然后用聚氨酯建筑密封膏密封;涵洞外侧四周张贴宽度为20cm的SBS改性沥青卷材。

紫铜片止水在加工场分段制作成型,现场安装。止水片的衔接按施工详图的规定,采取搭接双面焊,搭接长度大于2cm,采用与母材相同的焊接材料焊接牢固,采用浸煤油法试验,检查接缝,以保证焊缝不渗漏。搭接焊缝做力学试验,检验其强度是否达到母材标准。具体操作方法是:紫铜片按照图纸要求在加工车间压制成型后焊接好垂直段、水平段的接头部位,首先由项目部人员进行试验检查,检查合格后,邀请监理工程师再次检查,确保合格后做好标记;施工现场仅焊接垂直接头及进行安装固定。要求操作工人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质检员要逐个对接头进行检查。

紫铜片水平止水及垂直止水处均采用木模板,水平止水片安装采用嵌固法,固定在模板上,垂直止水片的安装采用先浇嵌固后浇留槽法,即先浇的一面将垂直止水片嵌固在模板内浇进混凝土,后浇的一侧用沥青槽进行固定同时向槽内灌注沥青。在垂直与水平接点要安装铁皮盒,其尺寸按设计要求制作。混凝土浇筑时,一次性将水平止水片覆盖,为了防止止水片下形成气泡、泌水泡空腔,除用振动器进行振捣密实外,派专人进行人工辅助振捣。振捣器不触及止水片,防止产生变形、变位和遭到破坏,保证止水片两侧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良好的防渗性能。施工中加强保护,确保暴露在混凝土外的止水铜片不被碰撞变形和破坏,如遇雨天,采取遮盖措施确保在灌注沥青前,槽内表面不潮湿,紫铜片上不存水。垂直沥青槽,采用预制件每节1m长,随浇筑块升高,逐段检查、逐段灌注热沥青,禁止一次全井灌注,以保证沥青的灌注质量,从而保证止水槽的止水效果,预制砼沥青槽外侧拉毛,以加强与现浇砼的粘结。

基层要清洁、干燥、无蜂窝麻面、无灰尘、无油污,金属基层要注意降锈。用小灰铲或铁钩,将缝内砂石、泥土剔出,然后用扫帚清扫干净,接着用空压机去除基层的灰土。油脂等污染物可用沾有有机溶剂(如二甲苯)的抹布进行清理。潮湿的表面必须充分干燥。

为避免三面粘结而使应力集中,需选用软质惰性多孔材料(一般可用普通的发泡聚苯乙烯圆棒)填塞于缝内,调节缝深。

  对已做好饰面的板缝,为了在底涂及挤压密封胶施工时不致污染接缝周围的表面,一般使用纸质胶带贴住间隙周围的基材表面,进行保护。

 d、涂底涂剂(底漆)

为保证密封材料与不同被粘基层的粘结强度,一般用毛刷仔细涂刷,待干燥30min以上再施胶密封。

(1)根据缝的结构选料,对竖、斜、顶缝选用非下垂型,对水平缝选用自流平型。

(2)混料:按照包装桶上标示的比例,将甲、乙组份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可机械或人工混合,配料时要防止混入空气,每次混料量不宜过大并在规定适用期内用完。

(2)填充结束后用压勺、刮刀等工具将密封材料压实,不留空隙,并使之表面平整,与被密封的基材连成整体。

 填好的密封材料处于表干状态时不可触碰,在完全固化之前须进行保养,防止灰尘及损伤等。施工结束后撕去纸胶带。

3.3.4混凝土养护及表面保护

为保证混凝土在规定龄期内达到设计强度,必须认真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

3.3.5混凝土面的修整

3.3.5.1 混凝土表面缺陷处理

⑴ 有模板的混凝土结构表面处理

混凝土表面蜂窝凹陷或其它损坏的混凝土缺陷按监理人指示进行修补,直到监理人满意为止,并作好详细纪录。修补前用钢丝刷冲刷清除缺陷部位,凿去薄弱的混凝土表面,用水冲洗干净,采用比原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砂浆、混凝土或其它填料补缺陷处,并予抹平,修整部位加强养护,确保修补材料牢固粘结,色泽一致,无明显痕迹。

⑵ 无模板的混凝土结构表面处理

根据无模板混凝土表面结构特性和不平整度的要求,采用整平板修整、木抹刀修整、钢制修平刀修整等进行表面处理。

3.3.5.2对销螺栓孔处理

挑选责任心强、技术过硬的工人,对对销螺栓已抽出的孔位,将皮碗轻轻凿出,然后用直径适宜、长4cm~5cm的柱状硬木料塞紧螺孔(或用掺入铝粉1:2的微膨胀水泥砂浆堵实螺孔),再用毛刷清除洞内灰尘,刷一遍素水泥浆,在洞内分二层嵌填1:2的水泥砂浆,每层厚1.5cm,最后收面收光。另外在填土一侧还须在孔位处涂柏油覆盖。对螺栓无法抽出的孔位,以螺孔为中心凿成5cm×3cm(直径×深度)的圆洞,然后凿除外露螺栓,再用上述同样方法将方洞堵好。

对销螺栓内支撑采用外大内小的皮碗,拆模后,将其取出,抽出或凿除外露螺栓,凿毛处理后修补孔洞,保证外观规格一致。

3.3.6混凝土雨天、低温季节施工措施

雨天施工,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① 掌握天气预报,避免在大雨、暴雨或大风过境时浇筑混凝土;

② 砂石堆料场排水通畅并防止泥污;

③ 运输工具及运输道路宜采取防雨、防滑措施,尽可能采用混凝土泵浇筑。

④ 水泥仓库要加强检查,做好防漏、防潮工作;

⑤ 墩、墙混凝土的浇筑仓面上,宜设临时防雨棚;

⑥ 加强骨料含水量的检验工作,控制好水灰比、坍落度。

3.3.7混凝土浇筑的温控和防裂措施

根据我公司施工经验,在施工中将采取如下措施,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防止裂缝出现。

3.3.7.1 混凝土的前期温控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必须从结构设计、温度控制、原材料选择、施工安排和施工质量等方面采取综合性措施。由于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而产生的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是导致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制定温控措施时,必须把控制混凝土的最高温度作为主要方面。根据以往施工经验采取如下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1)合理选择浇筑时段,保证在温度适中的时段进行砼的浇筑,尽量安排在早、晚或夜间;

(2)降低骨料温度。在配料仓上部搭设凉棚避免阳光对仓内骨料的直接辐射。必要时对骨料进行喷淋降温,在对骨料进行喷淋降温后,及时测定骨料的含水率,调整搅拌时的用水量;

(3)多节箱涵连在一起后,若箱涵内外温度过大,在箱涵内采取必要的通风措施,强制对箱涵内降温;

(4)降低水化热,合理选择混凝土配合比,在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单位水泥用量,是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温升的最有效措施。在温升方面计算表明,每方混凝土中少用10kg水泥可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1.2℃左右,因此,可采取掺粉煤灰和掺外加剂的措施以降低混凝土水泥用量。

3.3.7.2 混凝土的后期温控措施

⑴ 混凝土建筑物,采用表面保温保湿、减小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是防止产生表面裂缝的有效措施,结合低温季节施工保温措施,拟采用一层塑料防水薄膜上面加盖二层草帘、一层岩棉覆盖;

⑵ 底板结构埋设电子温度计,尽量延迟拆模时间,待内外温差减小到一定程度后再拆模养护;

⑶ 将涵洞墩墙的四周进行封闭,防止过堂风;

⑷ 在混凝土浇筑完后28天内,混凝土强度尚未达到设计强度之前避免过早过水,造成混凝土受冷击作用而产生裂缝。

3.3.7.3 防止墩墙、翼墙墙身等部位产生裂缝的技术措施

涵洞墩墙、翼墙底部受底板约束,浇筑后可能由于体积收缩及温差过大而引起裂缝。为防止裂缝产生,计划在施工中采取以下措施。

严格控制所用砂石料与原材料质量,砂子选用中粗砂NB/T 10357-2019标准下载,细度模数为2.4~3.0,含泥量不大于2%;石子采用连续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大于10%,含泥量不大于1%。

混凝土浇筑后,根据气温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适当延长拆模时间,同时在浇筑好的洞身两端悬挂棉帘,防止穿堂风,增加洞内温度及湿度,控制内外温差不超过20℃。浇筑时埋设温度检测仪,以便浇筑后对内外温差进行测定。

对于薄壁结构,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加强振捣,防止漏振及过振;表面实行二次振捣,加强人工收面工作;拆模后加强养护并加以覆盖,防止干缩裂缝。

基坑土方开挖顺序:施工测量放样→开挖前的准备→清淤→开挖爽水龙沟→场地平整→降水管井施工→基坑土方开挖→保护层开挖。

4.1.2 基坑土方开挖

涵洞洞身段基坑土方开挖量为211672m3,堤防段土方开挖量为14540m3,翼墙土方开挖量为1475m3。

DB34/T 1489-2020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评估实施规程.pdf表4地涵土方明挖一览表: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