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康佳二期工程梁板施工方案

东莞康佳二期工程梁板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57.70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东莞康佳二期工程梁板施工方案

该工程主体为六层为现浇予应力框架结构,其中框架梁主要为有粘结予应力砼梁,局部配无粘结予应力筋,次梁为无粘结予应力砼梁,其中B1区南段为架空吊车梁。每层平面尺寸为208m×148m。柱网尺寸为12m×12m,10m×12m,框架梁主要截面尺寸为650mm×800mm,次梁主要截面尺寸为300mm×650mm。板厚120mm。梁扳砼强度等级为C35。

结构平面按照伸缩缝自然划分成A、C、B1、B2四个作业区,各区流水段依据中国建筑技术开发总公司深圳分公司提供《予应力施工方案》的予应力张拉顺序调整如下:

C区依据主梁张拉端及伸缩缝分成三个施工流水段:

B1、B2同样依据主梁张拉端及伸缩缝分三个施工流水段:

由四个作业队分别进行流水施工《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最新要求要点及各类脚手架图示,详见流水段划分图一。

梁板模采用18厚木胶合板。根据流水段施工的要求进行模板配置,进行流水施工,梁板模暂配一层半。具体配置如下:

AC区I、III段配置一层梁侧模及板模,梁底模配二层;II段配置三层梁底及扳模,一层梁侧模。

B1、B2区I、II段配置一层梁侧模及板模,梁底模配二层;II段配置三层梁底及扳模,一层梁侧模。

总的模板配置拟配一层半,根据现场进度进行微调,但各区施工过程应注意按流水段划分顺序施工,加快模板周转速度。

梁板模支撑系统详见《承重架施工方案》。在纵横梁予应力筋完全张拉完毕后即可拆除其余支撑及板模,但保留梁下晚拆支撑。考虑施工荷载大于设计荷载,上层砼浇注前在晚拆支撑间加密一根支撑,横杠相互拉结,并在主梁处加12m通高剪刀撑,加强整体性。未张拉次梁底支撑全部保留;悬挑梁砼强度达到100%支撑再行拆除。注意《承重架施工方案》中规定拆除时间中强度的判定以试块强度及回弹仪测定为准。

主、次梁支模立面详见《承重架方案附图》。

梁板模分两次支设,先支梁底模,绑扎梁筋,再支梁侧模、板模。侧模待予应力筋放置后再封。

a.梁模板应起拱,首层起拱高度为2L/1000,考虑楼面做法较薄二层以上起拱高度为L/1000。

b.模板支撑系统要保证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

c.模板拼装应严密,防止漏浆,模板支设前需刷脱模剂。

d.模板拆除:侧模(柱、墙、梁)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到损坏后方可拆模。

e.梁底模板拆除时间要注意与予应力孔道灌浆的时间错开。一般控制在灌浆开始之前。

进场的钢筋应有试验报告或出厂质量证明。

根据钢筋直径、品牌、级别、批次不同进行随机取样,送到指定实验室检验。

钢筋应按批次、品牌、级别、直径等不同分别堆放,下垫木方,使之离地200毫米左右,以免金属腐蚀或土壤及其他污染。

钢筋加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加工单经技术部门审核后方可进行加工。

加工后的钢筋要标明分部分项工程名称、构件名称,按号码顺序堆放,同一部位或同一构件的钢筋要堆放在相邻区域,按号排列,牌上应注明构件名称、部位、钢筋型号、尺寸、根数。钢筋下应垫200mm木方,以保护钢筋免受污染。

钢筋绑扎前要进行技术交底,并核对成品钢筋的品种、直径、形状、尺寸及数量,以防出现差错。

对于复杂部位,应先放大样,并研究每根钢筋的穿插就位顺序,以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钢筋弯曲应按图纸要求或钢筋细目表中所示尺寸进行,弯曲过程中不得对原材料造成损伤。

25以上梁钢筋采用气压焊焊接,操作人员需持证上岗。

不同直径钢筋接头采用等强变径型直螺纹接头。

吊车梁钢筋接头采用机械接头。

钢筋绑扎用铁丝采用20号铅丝,并符合有关规定。

楼板和墙筋的绑扎,四周两行的相交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成梅花型扎牢。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需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或“八”字形,以免网片倾斜变形。

柱内落水管位置以置于梁轴心为原则,保证梁筋的通过。落水管位置注意予留梁筋和箍筋保护层。

梁柱节点处应先穿设柱箍筋待予应力波纹管及固定端锚具放置到位后,然后再绑扎钢筋。

为防止梁筋相互叠架造成保护层厚度不够,主次梁、次梁与次梁及主梁与主梁之间上排纵筋的相互摆布关系详细见附图二。

施工过程要注意对梁交接处箍筋加密区的检查,防止加密区长度及间距不够。

张拉槽梁纵筋截断处要注意钢筋补强的到位及箍筋的复原。

本工程拄、梁板为清水混凝土,约29万平方米,是结构工程施工的重点,其技术措施详见《清水砼施工方案》。混凝土分项工程一般技术措施如下:

浇注混凝土前应按各专业施工队提供报表检查水电、构件预埋情况。

本工程中采用散装水泥,现场搅拌混凝土。混凝土的使用材料及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现场记录工作:1、混凝土强度等级及配合比;2、浇注位置;3、混凝土的塌落度。

试块制作:混凝土应按规定抽取样本,按规定制作试块。

选用“华润牌”525R的水泥,配比应适当降低水泥用量及水灰比,优化骨料级配,以防出现早期裂缝。同时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控制水泥用量、水灰比、砂率、塌落度等指标。混凝土塌落度16~22cm。

浇筑梁板时先将梁的混凝土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向前推进,当起始点的混凝土达到板底位置时,即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的不断延长,板的浇筑也不断推进。

梁板混凝土浇筑方向平行于次梁方向推进,随打随抹。梁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浇筑。标高控制:水准仪抄平,用红色胶带纸粘贴在墙柱钢筋上,拉线控制,刮杠找平标高。

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留或少留施工缝,如必须间隙时,间隙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上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在浇筑梁柱节点处或主次梁交叉处时,由于该处钢筋较密集且上部负钢筋较多,因此要加强振捣,以防石子被钢筋卡住,必要时该处可以用豆石混凝土浇筑,同时,振动棒可改用小径型并辅以人工振捣;

混凝土的养护:板采用蓄水养护;板下、梁侧、墙体用砼表面养护剂。

现场临水、临电接至施工操作面。

砼地泵安置现场中庭部位泵管沿外围护脚手架接至楼板上布置,泵管架设于马凳上,泵管接头处必须铺设两块多层饭,防止堵管时,管内的砼直接倒在顶板上,难以清除。

预备两个塔吊上灰料斗,配合砼施工。

施工缝部位绑扎两层钢丝网以保证砼不过界。

楼板板面抄测标高。用短钢筋焊在板筋上,钢筋上涂红油漆标明高度位置,短钢筋之间的纵横间距不大于3m,浇筑硅时,拉线控制砼高度,刮板找平。

穿梁水管的固定用8根φ12固定筋焊在梁箍筋上,用红油漆将定位线标在模板上,并认真复核确保穿梁穿梁镀锌钢管轴线及标高准确。

砼班组人员安排应分工明确,有序进行,每个砼班组应配备专职电工、木工和钢筋工,跟班作业,以保障施工正常进行。

根据砼浇筑路线,铺设废旧木模板或脚手板通道,防止己绑完钢筋和预埋铁件在浇筑过程中被踩踏弯曲变形。

14)砼浇筑过程中注意事项:

浇筑砼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不允许超过2h,在砼初凝前,必须将此层砼浇筑完毕。如遇砼供应无法保证或现场停电,应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尽快解决。

砼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是否移动、变形或堵塞,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应在砼初凝前修整完好局部补振。

柱头、梁端钢筋密集、下料困难,浇筑砼应离开粱端下料,用振捣棒送至端部和柱头。对此部位采用小直径振捣棒仔细振捣,保证做到不漏振、不过振,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以及预应力筋。振捣后用钢片检查梁端及柱头砼是否密实,不密实处人工叉捣到密实。

梁板砼浇筑时从一端开始用赶浆法连续向而进行。

梁板砼浇筑时硷虚铺厚度可略大于板厚,但是不应超过30Omm,可用振捣棒顺浇筑方向拖拉振捣,但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砼,必须用钢筋棍或铁扒将泵管口处堆积硅及时扒开、摊平。

振捣砼过程中对张拉端垫板后的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以防张拉时发生意外,同时不得长时间用振捣棒碰触预应力筋,以防损坏无粘结预应力筋的塑料套管或破坏波纹管造成漏浆。

六、预应力梁施工的配合

我公司在施工配合过程中应注意如下:

预应力筋需在混凝土强度需达到80%之后方可进行张拉。

进行预应力筋的曲线定位时,当预应力筋与普通钢筋或其它管线位置有冲突时,应优先保证预应力筋位置的准确。

无粘结预应力筋在铺设过程中,应注意防止被其它钢筋刺穿或划破套管,当有局部破损时应对破损区进行包裹。

浇筑砼之前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覆盖或遮挡预应力筋及波纹管纸面石膏聚苯复合板外墙内保温墙面施工工艺标准(921-1996),确保无粘结预应力筋及波纹管不受损伤。

砼浇筑前,专职电工负责检查现场照明线路、振捣棒、电源箱等电器设备是否完好,漏电保护装置是否安全有效,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及时处理,不能存在侥幸心理。每台振捣棒应有独立的开关和熔断保险,不准多机共用。

砼操作工人要佩带安全帽,穿长衣长裤,戴长简橡胶手套,穿高简胶鞋进行施工,防止因直接接触砼而造成皮肤损害。

现场带队班组长要随时注意砼泵管、吊斗的走向,指挥工人注意躲避,防止伤人。

施工前严格检查,禁止使用有裂纹的泵管卡子,谨防泵送过程中卡子迸断伤人。施工过程中,电缆、电线不要在钢筋表面拖拉移动,防止外绝缘皮磨破漏电。

临边作业要求架子防护齐全有护身栏杆,外架必须用立网封闭严密,必要的时候工人应挂好安全带。

SL 692-2014标准下载夜间施工应有足够的照明。

所有的用电设备必须配备专用的漏电保护器,电器、电箱与钢筋之间用绝缘质隔开,以防漏电。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