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_北京某大厦深基坑支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9.1_北京某大厦深基坑支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69.54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9.1_北京某大厦深基坑支护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1.1某大厦工程位于北京市××9号地块内,南面为公共绿地及空间结构,东侧为在建的××大厦。北侧、东侧均有管廊接入口及十四号支管廊接入口。

1.2本工程地下4层、地上17层建筑,基坑深为19.02m,基坑面积约6000m2。

1.3本工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底板800mm厚,局部底板厚1200mm,本工程基本靠红线而建。建筑物周边环境相当复杂,四周均有已施工完的地下管廊及管线(其基础埋深在-9~-14m之间,而且管廊侧壁和顶部回填土质量较差),管廊距基坑东侧、北侧和南侧均较近,对基坑安全影响较大,开挖过程存在不可预测的困难情况,因此深基坑支护有较大难度,必须在保证基坑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施工方案的经济及施工安全。施工难度经多方案比较,综合权衡,选择了采用土钉墙和护坡桩相结合的支护方案,并在土方开挖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方案,确保基坑安全。

-9.00m以上采用土钉墙随开挖随进行支护,四周先行开挖到-9.00m左右,即进行护坡桩施工,待桩顶冠梁施工完毕,同时进行锚杆施工,待冠梁强度达70%后,进行锚杆预应力张拉锁定,然后才能开挖-9.00以下部分土方。

DB36/T 1231-2020 地名地址数据规范2.1-9.00m以上土钉墙支护:

2.1.1土钉直径100mm,钢筋采用Φ22螺纹钢筋,水平间距为1.5m,竖向间距分别为0.8m、1.5m、1.5m、1.5m、1.5m、1.5m,呈梅花型布置,长度分别为8.0m、9.0m、8.0m、8.0m、7.0m、7.0m。

2.1.2土钉墙按1︰0.25放坡,喷射混凝土面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6.5(200mm双向钢筋网,土钉处配16加强钢筋,混凝土面层厚度100mm。

2.1.3施工流程:开挖工作面(开挖出一步土钉的高度),修整边坡→安设土钉(包括钻孔、插钢筋、注浆)→绑扎钢筋网,加强筋、土钉同加强筋焊接、加垫块→喷射第一层混凝土,厚度为30mm~50mm→喷射第二层混凝土→设置坡顶,坡面和坡脚排水措施。

2.2-9.00m以下护坡桩及预应力锚杆支护:

2.2.2锚杆为一层预应力锚杆,锚杆位置在-9.2m,一桩一锚,自由段长5m,锚固段长17m,采用3根7Φ5钢绞线,设计拉力375KN,锚杆倾角15度。

2.2.4护坡桩根据现场施工情况,采用干成孔方法进行施工。预应力锚杆采用较为常规的“螺旋钻干作业”的成孔方法。

三、基坑变形监测及因周边管廊沉降而采取的措施

基坑工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复杂系统,不确定因素太多,仅仅依靠理论分析和经验估计难以保证工程安全施工,因此在建筑基坑的施工及使用期间,及时发现并时时掌握建筑基坑及周边建筑物的各项变形特征,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基坑的安全稳定性,保证基坑工程安全施工。大厦深基坑施工时,四周均有影响施工的因素存在:北侧为道路,经常有重车通过,对护坡有冲击荷载;南侧为管廊回填土堆积区,对基坑产生集中的持续荷载;西侧为未施工完的管廊,东侧为未施工完的道路。因此,对基坑的时时观测监控,能够及时掌握情况,基坑的安全才有保证。

根据拟建场区的地质水文条件,基坑周边环境及本基坑工程的具体特点,除对基坑进行常规的变形和沉降观测外,本基坑工程对基坑边坡的水平位移变形进行重点监测。

3.2.1基坑沉降、位移观测:

本次沉降监测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测量控制网,在远离拟建建筑物100m外选取两座基点,作为测量周围建筑物沉降监测点起始点。在对基坑进行降水之前开始第一次测量,其数据作为以后测量成果计算的起始数据,并用其分析与判断沉降变化,土方工程实施后每2天监测1次,必要时1天1次。由于拟建建筑物基础埋深大,为了保护周围建筑物及道路管线的安全,防止发生沉降,还应对道路管线和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

3.2.2基坑边坡水平位移观测:

基坑边坡水平位移观测点的布置:沿基坑平面布设10个位置,每个位置竖向各设四个点,-9.00m以上的土钉墙顶部和中部各设一个点,-9.00m以下的护坡桩在冠梁上和其中部各设一个点,对支护结构水平变形进行监测。

用于水平位移监测的基准点,为了防止因其本身的变化而影响到观测结果,均不宜少于2个,并在施工中要进行严加保护。监测所使用的经纬仪,要求其精度不低于J6级,在进行监测前,要严格校验仪器,确保观测精度。

做好观测点后,读取各观测点的初始值,并填写记录,随着基坑逐步开挖,分别读取各测点的当前数值,取得当前变形量。一旦发现紧急情况,要立即上报,马上采取相应措施。

根据地质土层情况,基坑开挖深度及相关变形观测经验,本工程基坑位移变形的“安全警报值”为:2cm。

同一测点的变形速率,连续三天不大于2mm/d。

3.3基坑工程变形监测时间

变形监测时间为,从基坑开挖到施工至槽底,基础底板浇筑完毕之前,为每天一次,时间为上午8︰00-9︰00之间JTG H30-2015《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pdf,以后为每3天一次,直至基础回填施工完毕。如在观测过程中,发现变形有突增情况时,则要增加监测的次数。

3.4基坑变形控制措施:

深基坑施工过程中,从变形观测数据中观察到北侧8号位置土钉墙上部点,南侧2号位置土钉墙上部点有异常变化,(见图)。从现场巡查中也发现北侧、南侧都有细微裂缝出现,北侧裂缝有增大趋势。

经分析,北侧由于放坡面距管廊太近,且为质量较差的回填土,管廊外的土体处于上大下小这样一种不稳定形态,再加上距基坑边仅3m远就有城建工地的施工用道路,偶有重车经过,这两个因素造成了管廊外土体下滑而出现裂缝。为防止裂缝扩大,影响基坑安全,将管廊以外回填土挖除,并自管廊边起重新放坡作土钉护坡。这样就消除了北侧基坑护壁不稳定因素。

南侧也是由于回填土不实,天气转暖后开始下沉而造成,为确保基坑安全,减轻坑壁负荷,在距基坑2m外挖一道宽4m,深3m左右的卸土坑去掉部分回填土DB14T 2258—2020标准下载,并在部分部位加地锚加固。

实施以上措施后,基坑变形得到控制,观测数据保持正常。

在某大厦的深基础基坑支护的施工中,遇到了边坡土质较差,周围管廊等障碍物较多,四周道路重车行走等困难,但从基坑支护最后的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目前室外已回填完毕。深基坑支护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某大厦二期合同的中标奠定了基础。土钉墙结合桩锚支护方法,适用于大多数深基础基坑支护,尤其适用于北京地区土质情况下的基坑支护,施工方便,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且安全可靠的基坑支护方法。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