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花园转换层施工方案(新修改)

嘉兴花园转换层施工方案(新修改)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1.15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嘉兴花园转换层施工方案(新修改)

清远·嘉兴花园转换层(高大梁)施工方案

清远市嘉兴花园,位于清远市新城东19号区西半部,由清远市嘉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兴建,茂名市电白建筑工程总公司承建,由清远市卓越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实施监理,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广东有色工程勘察设计院勘察,本工程结构类型为框剪结构,共4栋分别为A、B栋总层数为26层,总高度为86.6米,C栋和D栋30层,总高度为101.6米,首层层高为5.6米,二层层高为4.8米,三层以上为标准层层高3.0米。总建筑面积92478㎡,其中地下室两层建筑面积共为19575㎡,地上建筑面积为72903㎡、其中裙楼部位建筑面积为13331㎡、住宅建筑面积58303㎡、架空走廊面积为1269㎡。占地面积为79867㎡,地下室停车539辆。

三层梁板结构转换大梁分别为:

A栋U~T×1~7轴KL6(1)大梁截面为1200×2400㎜,U~T×16~20轴KL8(1)大梁截面为1200×2000㎜永通浆砌石护坡施工方案,R×16~20轴KL14(1)大梁截面为1000×2000㎜。

B栋U~T×26~30轴KL8(1)大梁截面为1200×2000㎜,R~S×26~30轴和R~S×39~43轴KL14(1)、U~R×32轴KL49(1)大梁截面为1000×2000㎜,U~T×39~44轴KL6(1)大梁截面为1200×2400㎜。

C栋G×1~5轴和G×14~19轴KL27(1)大梁截面为1000×2000㎜,F×1~5轴和F×14~19轴KL30(1)大梁截面为1000×2000㎜,B×4~8轴和G×12~15轴KL36(1)大梁截面为1200×2000㎜。

D栋G×27~31轴和G×42~45轴KL27(1)大梁截面为1000×2000㎜,F×27~31轴和F×42~45轴KL30(1)大梁截面为1000×2000㎜,B×31~34轴和B×38~42轴KL36(1)大梁截面为1200×2000㎜。高大梁部位的楼板厚度为180㎜,其他次梁部位的楼板厚度为150㎜。

由于转换层层高比较大,转换梁自重大,且转换梁在两个轴方向交叉分布,结构体系比较复杂,为保证转换层受力体系的稳定性,对于转换层施工要求必须使用钢管满堂架作为支撑体系。

转换层结构梁板中转换大梁的数量较多,转换层面荷载及梁线荷载比较大,转换大梁体积大,自重及施工荷载均较大,对模板的支撑与加固、梁主筋的穿插、砼的浇捣都具有相当的难度。为保证架体整体稳定性,该处架体必须自下而上搭设连续钢管架。立杆纵横间距要求控制在al≤500mm,纵横水平杆间距控制在al≤1.5m(al表示纵横间距),梁底两侧自上而下必须设置连续剪刀撑。

转换层架体搭设基础为二层结构板面(板厚180mm)。

对于所有转换大梁和转换次梁,由于施工线荷载均大于20KN/m,故模板支撑系统必须按照转换梁的要求搭设支撑架。考虑到模数问题,板支撑架立杆纵横间距应尽量与转换大梁支撑模数相符,所有梁支模架按步距1.5米设置纵横水平钢管及剪力撑拉通,自扫地杆板支撑体系与转换大梁支撑体系有效连接,形成稳固的整体。

为了保证本工程转换层施工安全,根据《广东省建设工程转换层摸板系统施工安全管理办法》以及建设部关于《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的要求,加强施工安全的管理,按相关规定特编制本专项施工方案。方案编制计算依据如下:

(1)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的施工图纸;

(5)《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l62—2008)。

(6)《建筑施工安全计算广州一洲2010版》。

在施工前进行图纸会审及完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这两项工作,并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施工图纸、会审记录、施工方案和施工规范等技术文件,做好三级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减少和避免施工误差。

确保材料质量合格,货源充足,按材料进场计划分期分批进场,并按规定地点存放,做好遮盖保护。同时对各种进场材料进行抽检试验并附有新钢管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其质量检验报告及其钢管材质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228)的有关规定,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

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应符合规范的规定;钢管必须涂有防不锈漆:新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大螺栓必须更换;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并对多次使用的受力材料作必要的强度测试。

根据施工机具需用量计划,做好机械的租赁和购买计划,并做好进场使用前的检验、保养工作,确保运转正常。

(3)周转材料准备:做好模板、钢管支顶等周转料的备料工作,分批分期进场。

(1)根据开工日期和劳动力需要量计划,组织工人进场,并安排好工人生活。水、电管线架设和安装已完成,能够满足工程施工及工程管理、施工人员生活的用水、用电需要。

(2)做好施工人员进场的安全、质量、防火、文明施工等教育工作,进行岗前培训,对关键技术工种必须持证上岗,按规定进行三级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施工进度计划;各项安全、技术、质量保证措施;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要求及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等。必要时进行现场示范,同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遵纪守法教育。

5.1模板及支撑架的材料选择

支顶系统主要材料如下:

(1)模板均采用915㎜×1830㎜×18㎜胶合板;

(2)木枋:采用80㎜×80㎜木枋;

(3)支撑系统:选用ф48×3.5㎜钢管及其配件;

(4)纵横水平拉杆、纵横向剪刀撑:选用ф48x3.5㎜钢管及其配件;

5.2转换层支撑系统设计

截面最大转换粱b×h=1200×2400、1200×2000、1000×2000支撑;

1000×2000梁底承重立杆布置:平行于梁截面方向设4根承重立杆,立杆间距分别为400mm:梁跨度方向承重立杆间距为400㎜。

1200×2000、梁底承重立杆布置:平行于梁截面方向设5根承重立杆,立杆间距分别为400mm:梁跨度方向承重立杆间距为400㎜。

1200×2400梁底承重立杆布置:平行于梁截面方向设5根承重立杆,立杆间距分别为400mm:梁跨度方向承重立杆间距为400㎜。

梁底支模架必须设置纵横扫地杆,扫地杆距离地面高度不得超过20cm。垂直于转换大梁跨度方向每隔4跨由底到顶加设剪刀撑,大梁支架两侧应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梁底支撑木方平行于梁截面方向摆放,木方间距为200㎜,梁跨度方向支撑采用ф48×3.0双钢管托粱,水平加固杆应顶至已浇筑混凝土的墙、柱上,加强高支模的整体抗倾覆能力。支撑详图见计算书附图。

1200×2000、1000×2000梁侧模加固布置:对拉螺杆规格ф14,梁高方向设5道对拉螺杆,间距为364㎜、364㎜、364㎜,梁跨方向间距为500㎜。主楞为ф48×3.5双钢管沿梁跨方向设置;次楞为80㎜×80mm木方长向沿梁高方向设置,间距为200㎜。此外,为保持整体稳定性,板支撑体系上部(与梁侧模平行处)每四跨加设一道由底至顶的竖向剪刀撑(梁侧方向每跨的间距为400㎜,即每2.0米加设一道竖向剪刀撑)。

1200×2400梁侧模加固布置:对拉螺杆规格ф14,梁高方向设5道对拉螺杆,间距为370㎜、370㎜、370㎜,梁跨方向间距为400㎜。主楞为ф48×3.0双钢管沿梁跨方向设置;次楞为80㎜×80mm木方长向沿梁高方向设置,间距为200㎜。此外,为保持整体稳定性,板支撑体系上部(与梁侧模平行处)每五跨加设一道由底至顶的竖向剪刀撑(梁侧方向每跨的间距为400㎜,即每2.0米加设一道竖向剪刀撑)。

2、转换层板底支撑设计

根据梁底钢管纵横间距的设置,板底钢管纵横间距为1.0m,纵横向杆设三道水平拉杆,步距分别由上至下为1.5m、1.5m、1.5m。设置纵横向扫地杆一道,纵横杆离地高度不得超过20cm。纵横水平杆间距最大为1.5m。板底木方间距为200㎜,平台板下钢管采用双扣件连接。

剪刀撑布置:在支架四边、梁底两侧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布置。在支架两端及中间每隔四排立杆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大梁两侧顶部要求加设水平剪刀撑,并与板底支模架进行有效连接。所有钢管连接均采用配套扣件连接(其中立杆的连接必须采用对接,水平杆及剪刀撑的连接尽量采用对接)。

转换大梁支架顶部支撑采用可调顶托,立杆底托基底采用脚手架配套下托。顶托螺杆不宜超过200㎜,底托螺杆不宜超过200㎜,底部垫方木。凡螺杆伸出长度超过规范要求时必须加设纵横钢管水平拉杆一道,其立杆承载力应按JGJl30—200l规范要求作相应折减。梁板支撑立面详图见最后一页附图。

1).支承层加固是指上层模板、结构及施工荷载较大,超过已完成的楼面结构设计荷载或下层结构浇注砼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时,在下层楼面结构底下增设临时支撑的加固措施而言。

2).本工程超大梁支撑及板支撑布置在三层板上,此大梁的施工,对三层板结构存在一定的影响,为了不影响结果,在转换层大梁、板砼浇筑完后7天内不得对三层、二层梁板的所有支撑架构进行拆除并针对三层大梁立杆相应部位在二层增设支撑。

6.1.1转换层施工顺序

楼面定位放线墙柱扎筋墙/柱浇筑粱板支架搭设墙柱钢筋隐蔽验收墙柱支模大梁底模支模大梁钢筋绑扎及验收大梁侧模加固、楼板支模上部柱墙插墙柱浇砼(转换大梁浇筑到约一半高)楼板、较小梁钢筋绑扎钢筋隐蔽验收梁板砼浇筑砼养护。

底座布置放纵横水平扫地杆自角部起依次向两边竖立底层立杆,底端与水平扫地杆扣接固定,固定底层杆前应校核立杆的垂直度,每个方向装设四根立杆后,随即装设第二层水平加固杆与立杆扣接固定,校核立杆和水平杆符合要求后,按40~65N.m力矩用扳手拧紧扣件螺栓按上述要求依次延伸搭设直至第一步架完成,再全面检查一遍构架质量,确保构架质量要求后再进行第二步水平杆安装随后按搭设进程及时装设剪刀撑。

1)支撑搭设前,工程技术负责人应按本施工方案要求向施工管理人员及工人班组进行详细安全技术交底,并签字确认。

2)对钢管、配件进行检查和验收,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钢管及配件。

3)对工作面进行清理干净,不得有杂物。

4)根据立杆平面布置图要求放线定位,先弹出钢管立杆位置线,垫板、底座安放位置要准确,搭设时可采用逐排和通层搭设的方法,并应随搭随设扫地杆水平纵横加固杆。

5)如设底托,立杆底座,在砼面垫80mm×80㎜双木方。

6)水平杆与立杆扣接牢固,纵横扫地杆离地面高度不大于200㎜。

7)在支架四边、梁底两侧与中间每隔四排支架立杆设置一道纵向剪刀撑,由底至顶连续设置。

8)脚手架立杆的垂直度控制,立杆的全部绝对偏差≤100㎜,在脚手架高度段H内,立杆偏差的相对值小于H/600。

9)水平杆的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水平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在同步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的错开距离大于500㎜,各接头中心至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跨段的1/3。

10)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l/3。

11)立杆、可调托座应根据支撑高度设置。

12)立杆、水平杆及剪刀撑的布置应严格按要求布置。

13)模板承重架应与已浇注的砼墙或柱作为拉结节点,增强整体稳定性。

14)模板支架搭设完成后,必须先自检,再通知公司相关主管部门检查合格后,经过监理、安监站验收通过后,方可投入使用。

(1)梁底、梁侧模采用18㎜胶合板,梁底平板模铺设在横枋木上,横枋搁置在托梁上。

(2)楼板模采用18㎜胶合板,托梁用ф48×3.0mm钢管,横枋采用80×80㎜木方。

1)先在柱上弹出轴线、梁位置线和水平控制标高线,按设计标高调整扣件式脚手架可调顶托的标高,将其调至预定的高度,然后在可调顶托的托板上安放木方。固定木方后在其上安装梁底龙骨。龙骨安装完成后,用胶合板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L/1OOO~3L/1000。主、次梁交接时,先主粱起拱,后次梁起拱。粱底模安装后,再安装侧模、压脚板及斜撑。

2)为了防止梁身不平直、粱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炸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的现象,可采取如下措施:

a、支模应遵守侧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

b、粱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通直将梁侧模钉固。

首先通线,然后调整扣件式脚手架可调顶托的标高,将其调到预定的高度,在可调顶托托头上架设80×80木枋作托梁,托梁固定后架设横楞,然后在横楞上安装胶合板模板。铺胶合板时,可从四周铺起,在中间收口。若为压旁时,角位模板应通线钉圈。

6.4验收及拆除的批准程序

6.4.1.超大梁支撑架施工质量要求及验收

钢管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2).应有质量检验报告;

3).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

4).钢管的外径、壁厚、端面的偏差应符合规范规定。

5).旧钢管的锈蚀深度>0.5mm时禁止使用,弯曲、变形的钢管禁止使用。

6).扣件:新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新旧扣件均应进行防锈处理。

7).模板木方:新木方、模板应在尺寸上严格控制,截面尺寸不得相差±1mm,旧木方、模板有腐朽开裂等现象的都不能用。

8)模板安装完毕后,由编制人通知项目部转换梁专项施工负责部门进行验收并通过监理后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

9)高支模拆除前,必须向监理单位递交拆模申请报告,待监理单位签字同意后方可拆模。

6.5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模板及其支架须符合选材和材质的有关要求,同时还须符合下如规定:

1)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

2)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并不致发生不允许的下沉和变形。

3)构造简单、装拆方便,便于后继工序的施工。

4)模板内侧要平整,接缝严密,接缝不应漏浆。

5)模板的设计、制作和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应规定。配制木模板尺寸时,要考虑模板拼装接合的需要,适当加长或缩短某一部位长度。

6)模板应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与安装和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等工艺要求。

(2)模板安装须符合下如规定:

1)模板安装前应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跨度等于或大于4m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l/1000~3/1000。

3)采取分层分段支模的方法,安装上层模板及其支架应满足下列要求: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支撑;上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下层支架的立柱,并铺设垫板;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均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注意控制模板安装的偏差。转换层混凝土浇筑前首层梁板支撑不得拆除。

4)模板工程完成后要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检查轴线位置、相邻标高关系、几何尺寸、形状、垂直度等,并仔细检查各构件是否牢固,经质安员、技术员复核合格后方能浇筑混凝土。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派专人经常检查。如发现变形、松动等现象,应及时修整牢固。

5)模板安装和预埋件、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必须符合有关规定。模板及其支架必须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正确。

(3)模板支撑组装完毕后应进行下列各项内容的验收检查,并必须符合本方案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

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设置情况是否按本方案搭设;

2)交叉支撑、纵横杆、扫地杆及斜撑等配置情况;

3)底座、托顶螺旋杆伸出长度;

(4)本工艺应具备以下主要质量记录:

1)模板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2)模板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6.6验收程序:项目部(黄建新经理、梁冠柳、阮永昌安全员、技术人员林德材、方案编制人周火泽、木工班组长)—施工企业安全负责(张飞、李永军)—项目部与企业联检—安监站(安监员、安监主任)—使用

7.1支顶、模板的拆除

(1)拆除顺序:梁上顶托梁底木方梁底模板板上顶托板底木方板底模板纵横水平拉杆剪刀撑支撑立柱下托座一垫木。

(2)支撑系统的水平纵横杆、剪力撑等不得随意拆除。

(3)拆除每层支撑及模板前,应将该层混凝土试件送实验室检测,当试块达到强度达到下表要求后,并呈报监理公司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办理书面手续并确认不再需要时,方可拆除(大梁部位强度就达到100%)。

按设计的砼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计(%)

注;“设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值”是指与设计强度等级相应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4)侧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

(5)拆除4m高度以上粱、柱、墙模板时,应搭设脚手架或操作平台,设防护栏杆。拆除时逐块拆卸,不得成片松动、撬落或拉倒。

(6)拆除平台、楼板的底模时,应设临时支撑,防止大片模板坠落。拆立柱时,操作人员应站在待拆范围以外安全地区拉拆,防止模板突然全部掉落伤人。

(7)严禁站在悬臂结构上面敲拆底模。严禁在同一垂直平面上操作。

(8)严格控制模板及其支架拆除的顺序。

(9)拆除脚手架支撑前,应清除高支模支撑上存留的零星物件等杂物。

(10)拆除脚手架支撑时,应设置警戒区和警戒标志,并由专职人员负责警戒。

(11)拆除模板和支顶时,先将脚手架可调顶托松下,用钢钎撬动模板,使模板卸下,取下模板和木方,然后拆除水平拉杆、剪刀撑及脚手架。模板拆除后,要清理模板面,涂刷脱模剂。

(12)脚手架支撑的拆除应在统一指挥下,按后装先拆、先装后拆的顺序及下列安全作业的要求运行:

1)脚手架支撑的拆除应从一端走向另一端、自上而下逐层地进行;

2)同一层的构配件和加固件应按先上后下、先外后里的顺序进行。

3)通长水平杆,必须在脚手架支撑拆卸到相关的钢管时方可拆除。

4)工人必须站在临时设置的脚手板上进行拆卸作业,并按规定使用安全防护用品。

5)拆除工作中,严禁使用榔头等硬物击打、撬挖,拆下的连接棒应放入袋内,交义支撑应先传递至地面并放室内堆存。

6)拆卸连接部件时,应先将锁座上的锁板与卡钩上的锁片旋转至开启位置,然后开始拆除,不得硬拉,严禁敲击。

7.2模板的清理维修、存放

拆除后的模板运至后台进行清理维修,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板边刷封边漆,堵螺栓孔,要求板面平整干净,严重破损的予以更换。

现场拆下的模板不要码放,须修整的及时运至后台。清理好的模板所放地点要高出周围地面150mm,防止下雨时受潮。

(3)模板拆除成品保护要求:

1)拆模时不得用大锤硬砸或撬棍硬撬,以免损伤混凝土表面和楞角。

2)坚持每次使用后清理板面。

3)按楼板部位层层复安,减少损耗。

4)材料应按编号分类堆放。

5)对已完成的混凝土楼面应加以保护,工人不得将材料用力抛掷向楼面。

第八节转换层施工专项管理

8.1转换层施工管理机构

为了高支模施工能安全、高效的进行,决定成立转换层施工专项管理小组

组长:黄建新(13500030143)

组员:梁冠柳、张飞、阮永昌

8.2转换层的安全管理措施

(1)经本项目部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对本工程存在的实际问题做了充分的分析后,决定采用扣件式钢管式脚手架。

(2)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负责施工全过程的安全工作,应在转换层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前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对钢管、配件、加固杆等应进行检查验收,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4)搭拆脚手架支撑必须由专业架子工担任,并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划》(GB5036)考核合格,持证上岗。搭拆脚手架支撑时工人必须戴安全帽,穿防滑鞋,系安全绳。

(5)支模完毕,经施工主管组织有关人员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钢筋安装。

(6)转换层施工现场作业人员不得从支撑系统上爬下,应从外排栅进入工作面。

(7)转换层搭设、拆除和砼浇筑期间,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模底下,并由安全员在现场监护。

(8)支撑系统安装应自一端向另一端延伸,自下而上按步架设,并逐层改变搭设方向,不得相对进行,以免结合处错位,难于连接。

(9)水平加固杆、剪刀撑安装应符合构造要求,并与支撑系统的搭设同步进行。

(10)可调底座、顶托处应采取措施防止被砂浆、水泥浆等污物填塞螺纹。

(11)泵送混凝土时,应随浇、随捣、随平整,混凝土不得堆积在泵送管路出口处。

(12)应避免装卸物料对模板支撑或脚手架产生偏心、振动和冲击。

(13)水平加固杆、剪刀撑不得随意拆卸,因施工需要临时局部拆卸时,施工完毕后应立即恢复。

(14)操作层(楼层)上旋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在脚手架支撑上集中堆放模板、枋木、钢筋等物件。严禁在脚手架支撑上拉缆风绳或固定、架设砼泵、泵管及起重设备等。

(15)在顶架搭设过程中要实行严格的监控,由专职施工员进行现场指挥监督,随时纠正可能出现的质量安全隐患。搭设前要进行班前安全技术交底,搭设完毕后要进行自检,若发现有松动、倾斜、弯曲、不牢固等现象,必须及时进行整改,整改有困难的,要有可行的加固方案方可施工。

(16)转换层安装完毕后,通知公司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并报监理单位、质监站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

(17)在浇筑砼前重点检查、巡查的部位: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扫地杆、支撑、剪力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

3)钢管、剪刀撑等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

4)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18)在浇筑顶板砼过程中,支架下面要安装照明灯,在专职安全员带领木工巡查,负责检查模板、支顶,若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浇筑砼,并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加固处理,保证浇筑工作正常进行。泵送砼时,应随浇、随捣、随平整,砼不得堆积在泵送管道出口处。

(19)支撑架在使用过程中,严禁拆除任何杆件或零配件,如防碍作业需拆除个别杆件时,需经技术负责人同意并采取可靠措施后方可拆除,作业完成后,马上复原。

(20)拆除时应采用先搭后拆、后搭先拆的施工顺序。

(21)拆除模板支撑时应采用可靠安全措施,严禁高空抛掷。

(22)施工现场带电线路,如无可靠绝缘措施,一律不准与支架接触。

(23)设立支架维护小组,对拆下来的钢管及配件应及时清除杆件及螺纹的沾污物,井加油保养,对受损伤、变形的构件应及时修理,按品种、规格分类整理存放,妥善保管。

(1)班组日常进行安全检查,项目每周进行安全检查,分公司每月进行安全检查,所有安全检查记录必须形成书面材料。

(2)转换层日常检查,巡查重点部位: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剪刀撑等构件是否符合要求。

2)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立杆是否悬空。

3)连接扣件是否松动。

4)架体是否有不均匀的沉降、垂直度。

5)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现象。

6)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7)支架与杆件是否有变形的现象。

(3)支架在承受六级大风或大暴雨后必须进行全面检查。

在大梁支架中间及边角位置各布设1个监测剖面。

每个监测剖面应布置不少于2个支架水平位移和变形监测点、监测仪器精度应满足现场监测要求,并设变形监测报警值。

在浇筑砼过程中应由专人全过程监督实施实时监测。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高支模变形允许偏差及监测预警值

立杆钢管弯曲3m

水平杆、斜杆的钢管弯曲L≤65m

第十节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0.1预防坍塌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般引起坍塌事故主要因素是设计出错、不按方案施工及材料不合要求造成,根据以往经验,采取以下措施:

(1)模板作业前,按设计单位要求,根据施工工艺、作业条件及周边环境编制施工方案,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项目经理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后签字后,方可作业。

(2)模板支撑采用钢支撑材料作支柱。支撑立柱基础应牢固,并按设计计算严格控制模板支撑系统的变形。斜支撑和立柱应牢固拉接,形成整体。

(3)模板作业时,指定专人指挥、监护,出现位移、开裂及渗漏时,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将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待险情排队后,方可作业。

(4)板面堆放模板时,严格控制数量、重量,防止超载。

(5)安装楼面模板,在下班时对已铺好而来不及钉牢的定型模板或散板等拿起堆放稳妥,以防事故发生。

(6)拆模间歇时,应将已活动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固定牢固,严防突然掉落、倒塌伤人。

10.2预防高空坠落事故的安全技术措施

(1)对从事高处作业人员要坚持开展经常性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使其认识掌握高处坠落事故规律和事故危害,牢固树立安全思想和具有预防、控制事故能力,并要做到严格执行安全法规,当发现自身或他人有违章作业的异常行为,或发现与高处作业相关的物体和防护措施有异常状态时,要及时加以改变使之达到安全要求,从而为预防、控制高处坠落事故发生。

(2)高处作业人员的身体条件要符合安全要求。如,不准患有高血压病、心脏病、

贫血、癫痫病等不适合高处作业的人员,从事高处作业;对疲劳过度、精神不振和思想情绪低落人员要停止高处作业;严禁酒后从事高处作业。

(3)高处作业人员的个人着装要符合安全要求。如,根据实际需要配各安全帽、安全带和有关劳动保护用品;不准穿高跟鞋、拖鞋或赤脚作业;如果是悬空高处作业要穿软底防滑鞋。不准攀爬脚手架或乘运料井字架吊篮上下,也不准从高处跳上跳下。

(4)要按规定要求设置安全网,凡4m以上建筑施工工程,在建筑的首层要设一道3~6m宽的安全网。施工层采用立网做防护时,应保证立网高出本层1米以上,而且立网要搭接严密。并要保证规格质量,使用安全可靠。严禁在高空将材料或工具随处抛掷。

(5)要切实做好洞口处的安全防护。

(6)在操作面下1.5m处拉设白色兜底粗网或者铺密竹。

(8)在没有可靠的防护设施时,高处作业必须系安全带,否则不准在高处作业。同时安全带的质量必须达到以使用安全要求,并要做到高挂低用。

(9)登高作业前,必须检查脚踏物是否安全可靠,如脚踏物是否有承重能力;木电杆的根部是否腐烂。严禁在石棉瓦,刨花板、三合板顶棚上行走。

(10)不准在六级强风或大雨等恶劣天气从事露天高处作业。另外,还必须做好高处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检查,如发现人的异常行为、物的异常状态,要及时加以排除,使之达到安全要求,从而控制高处坠落事故发生。

(1)所有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文明旌工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必须于施工前对施工班组进行入场三级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准许进场旌工。

(2)支模过程中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如遇中途停歇,应将就位的支项、模板联结稳固,不得空架浮搁。安装模板时应搭设工作平台,并于其下1.5m处拉设兜底网。

(3)拆模间歇时应将松开的部件和模板运走,防止坠下伤人。拆模时应搭设脚手架。拆楼层外边的模板时应设脚手架或在拆除层的下边支挑安全网,防止高空坠落和防止模板向外倒跌。

(4)平模存放时,必须满足地区条件所要求的自稳角。两块大模板应采用板面对板面的存放方法,长期存放应将模板联成整体。对没有支撑或自稳角不足的大模板,应存放在专用的堆放架上,或者平卧堆放,严禁靠放到其他模板或构件上,以防下脚滑移倾翻伤人。

(5)大模板起吊前,应把吊车的位置调整适当,并检查吊装用绳索、卡具及每块模板上的吊环是否牢固可靠,然后将吊钩挂好,拆除临时支撑,稳起稳吊,防止模板大幅度摆动或碰倒其他模板。

(6)组装时,应及时用卡具或螺栓将相邻模板连接好,防止倾倒,安装外板时,必须待悬挑扁担固定,位置调整好后,方可摘钩。

(7)模板安装时,应先内后外,单面模板就位后,用工具将其支撑牢固。双面板就位后,用拉杆和螺栓固定,未就位和未固定前不得摘钩。

(8)里外角模和临时摘挂的面板与大模板必须连接牢固,防止脱开和断裂坠落;

10.4物体打击事故的预防及应急

  物体打击事故基本安全要求:

1.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配戴好安全帽。  

  2.作业过程一般常用工具必须放在工具袋内,物料传递不准往下或向上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所有物料应堆放平稳,不得放在临边附近,并不可妨碍通行。

 3.垂直运输模板、木枋等材料,要注意材料落下伤人。

  4.吊运一切物料都必须由持有司索工上岗证人员进行指挥,散料应用吊篮装置好后才能起吊。

  5.拆模作业要在设置警戒区域、有人监护的条件下进行。

  发生物体打击应急措施:

  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1.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2.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10.5消防安全控制方法和措施: 木工班:控制本班组使用电锯、平刨机,附近保证无易燃易爆物品,控制使用时间,使用后及时清理废料,锯沫、刨花废料和半成品叠放,确认无火情隐患方可下班,木工房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悬挂警告牌,灭火器悬挂易取到的显眼部位。

在高支模区域内施工极可能发生高空坠落、模板坍塌、物体打击等重大伤亡事故。本预案针对粱板高支模施工可能发生的高空坠落、模板坍塌、物体打击紧急情况的应急准备和响应。

火警:119公安:110医疗:120交通:122

组长:黄建新(事故现场指挥者:13500030143)

组员:梁冠柳、张飞、阮永昌

应急救援车辆为:小型轿车粤RBL789

11.2应急救援机构职责

(1)负责制定事故预防工作相关部门人员的应急救援工作职责。

(2)负责突发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各类应急救援实施的准备工作,统一对人员,材料物资等资源的调配。

(3)进行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应变演习,有计划区分任务,明确责任。

(4)当发生紧急情况时,立即报告公司相关主管部门并及时采取救援工作,尽快控制险情蔓延,必要时,报告当地部门,取得政府部门的帮助。

11.3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1)当事故发生时小组成员立即向组长汇报,由组长立即上报公司,必要时,汇报当地有关部门,以取得政府部门的帮助。

(2)由应急救援小组组织项目部全体员工投入事故应急救援抢险工作中,尽快控制险情蔓延,并配合、协助事故的处理调查工作。

(3)事故发生时,组长不在现场时,由在现场的其他组员作为临时负责人指挥安排。

(4)事故发生时,应急救援小组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抢救受害人是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在应急救援行动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的损失。

(5)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危险源,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监测、测定事故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做好现场清洁,消除危害后果。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人员伤亡情况,协助上级部门对事故调查

(6)项目部指定专人负责事故的收集、统计、审核和上报工作,并严格遵守事故报告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1)外用药品:双氧水、雷佛奴尔水、红药水、碘酒、消毒的棉签、药棉、纱布、胶布、绷带、创可贴、跌打万花油、眼水、眼膏、磺胺结晶、烫火膏、清凉油或驱风油、三角巾、急救包。

(2)服药品:人丹、十滴水、保济丸或藿香正气丸、一般退烧药品。

(1)高空打击急救措施

首先,认真检查患者的头部和全身情况,特别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如:是否休克和其它部位的复合伤。然后,把患者身体半卧或侧卧,保持呼吸道通畅。另外,防止患者受到震动,可用衣物把患者头部垫好进行运送。

①开放性气胸,可用无菌纱布棉垫包扎伤口封闭。

②胸壁浮动,可用棉垫加中等压力包扎处理。

③胸部伤患者有呼吸困难的宜采用半卧式,可用座椅式双人搬运法或用座椅搬运。

腹腔内脏器官自伤口脱出时,可用碗等覆盖保护,再进行包扎处理。搬运患者时,应采用木板或担架让患者俯卧体位运送。

(2)高空坠落急救措施

主要是保护患者的脊髓,避免再受到损伤。由数人共同配合,用均衡协调的力量抬起患者,使身体平直,采用俯卧式把患者放置在木板或担架进行运送。

首先稳定头部,进行适当的牵引,数人共同配合,用均衡协调的力量把患者滚动并仰卧到木板或担架上a另外,颈部下垫好小枕、头部两侧用软物固定,防止头部摆动。

可采用侧卧位于木板或担架上,髋、膝部要屈曲,膝下垫软物,以保持体位,然后运送。

(3)坍塌事故急救措措

第十二节(1000*2000)高大梁模板支撑计算书

结构楼板厚180mm,梁宽b=1000mm,梁高h=2000mm,层高4.80m,结构表面考虑隐蔽;模板材料为:夹板底模厚度=18mm,侧模厚度18mm;梁边至板支撑的距离1.00m;板弹性模量E=6000N/mm2,木材弹性模量E=9000N/mm2,抗弯强度fm=13.00N/mm2,抗剪强度fv=1.40N/mm2;支撑采用Φ48钢管:横向间距400mm,纵向间距400mm,支架立杆的步距h=1.50m;钢管直径48mm;壁厚3.0mm;截面积4.24cm2;回转半径i=1.59cm;钢管重量0.0326kN/m。钢材弹性模量E=206000N/㎜2,抗弯强度f=205.00N/㎜2,抗剪强度fv=125.00N/㎜2。

(1)梁底模及支架荷载计算

荷载类型标准值单位梁宽(m)梁高(m)系数设计值

①底侧模自重0.5kN/m2×(1.00+3.64)×1.2=2.78kN/m

②砼自重24.0kN/m3×1.00×2.00×1.2=57.60kN/m

③钢筋荷载1.5kN/m3×1.00×2.00×1.2=3.60kN/m

④振捣砼荷载2.0kN/m2×1.00×1.4=2.80kN/m

梁底模和支架承载力计算组合①+②+③+④q1=66.78kN/m

梁底模和龙骨挠度验算计算组合(①+②+③)/1.2q2=53.32kN/m

第一层龙骨间距L=200mm,计算跨数5跨。底模厚度h=18mm,板模宽度b=1000mm;

W=bh2/6=1000×182/6=54000mm3,I=bh3/12=1000×183/12=486000mm4。

σ=Mmax/W=280476/54000=5.19N/mm2

梁底模抗弯强度σ=5.19N/mm2<fm=13.00N/mm2,满足要求。

剪力系数KV=0.606

Vmax=KVq1L=0.606×66.78×200=8094N=8.09kN

τ=3Vmax/(2bh)=3×8094/(2×1000×18)=0.67N/mm2

梁底模抗剪强度τ=0.67N/mm2<fv=1.40N/mm2,满足要求。

q2=53.32kN/m,挠度系数Kυ=0.644

υmax=Kυq2L4/(100EI)=0.644×53.32×2004/(100×6000×486000)=0.19mm

[υ]=L/250=200/250=0.80mm

梁底模挠度υmax=0.19mm<[υ]=0.80mm,满足要求。

计算简图及内力图如下图:

立杆横向尺寸L2=400mm,梁宽度b=1000mm。第一层龙骨采用木枋b=80mm,h=80mm,

W=bh2/6=80×802/6=85333mm3,I=bh3/12=80×803/12=3413333mm4。

q=q1×第一层龙骨间距/梁宽=66.78×200/1000=13.36kN/m

P板重量=1.2×(板厚度×25+模板重)+1.4×活载

=1.2×(0.18×25+0.50)+1.4×3.00=10.20kN/m2

板传递到第一层龙骨的荷载P=500/1000×200/1000×10.20=1.02kN

经过计算得:N1=1.72kN,N2=5.98kN,N3=5.98kN,N4=1.72kN;

Mmax=0.77kN.m,Vmax=3.31kN,F=5.98kN,υmax=0.13mm

σ=Mmax/W=0.77×106/85333=9.06N/mm2

第一层龙骨抗弯强度σ=9.06N/mm2<fm=13.00N/mm2,满足要求。

τ=3Vmax/(2bh)=3×3.31×1000/(2×80×80)=0.78N/mm2

第一层龙骨抗剪强度τ=0.78N/mm2<fv=1.40N/mm2,满足要求。

υmax=0.13mm

[υ]=L/250=400/250=1.60mm

第一层龙骨挠度υmax=0.13mm<[υ]=1.60mm,满足要求。

GB∕T 35468-2017 种植屋面用耐根穿刺防水卷材.pdf计算简图及内力图如下图:

第二层龙骨纵向间距400mm,计算跨数4跨。第二层龙骨采用单枋b=80mm,h=80mm;

W=1×80×802/6=85333mm3,I=1×80×803/12=3413333mm4;P=F=5980N=5.98kN;

弯矩系数KM=0.169

Mmax=KmPL=0.169×5.98×1000×400=404248N.mm=0.40kN.m

σ=Mmax/W=404248/85333=4.74N/mm2

武警指挥学校施工组织设计.doc第二层龙骨抗弯强度σ=4.74N/mm2<fm=13.00N/mm2,满足要求。

剪力系数KV=0.661

Vmax=KVP=0.661×5.98=3.95kN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