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市大康镇村道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江油市大康镇村道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804.86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江油市大康镇村道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二章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和原则

第三章 施工组织机构

DG/TJ08-2281-2018标准下载第七章 主要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第八章 机械(试验仪器设备)、劳动力、材料投入计划

第九章 施工总平面图

第十章 工程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第十一章 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十二章 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十四章 特殊季节工作安排及保证措施

第十五章 其他应注意的事项

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设备表

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根据设计图纸本次江油市大康镇村道建设工程包括xx村道改建工程、xx村道改建工程、xx村道改建工程、xx村道改建工程四个部分。其中:

道路起点坐标X=3528011.687、Y=491299.052,终点坐标为X=3527299.104、Y=490409.7668。xx道总长1808.201m,路基宽度5.0,其中行车道宽度4m。

道路起点坐标X=3525447.659、Y=491881.660,终点坐标为X=3525599.019、Y=493725.991。xx道总长3149.976m,路基宽度5.0,其中行车道宽度4m。

(三)xx村道改建工程

道路起点坐标X=3525023.229、Y=485285.987,终点坐标为X=3524932.355、Y=482900.995。xx村道总长2815.282m,路基宽度5.0m。

(四)xx村道改建工程

道路起点坐标X=3524701.617、Y=485436.577,终点坐标为X=3523627.968、Y=484919.203。xx村道总长1353.597m,路基宽度5.0,其中行车道宽度4m。

二、设计依据及相关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

4、《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

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3)

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全线采用村道标准进行设计,计算行车速度采用10公里/小时。全线设置30个交点,最大半径900m,最小半径12m。纵断面设计中,设置变坡点14个,凸形竖曲线最大半径3000m,凹形竖曲线最大半径2000m,最大纵坡12%。

全线采用村道标准进行设计,计算行车速度采用10公里/小时。全线设置41个交点,最大半径1200m,最小半径10m。纵断面设计中,设置变坡点25个,凸形竖曲线最大半径4000m,凹形竖曲线最大半径4000m,最大纵坡10.37%。

(三)xx村道改建工程

全线采用村道标准进行设计,计算行车速度采用10公里/小时。全线设置50个交点,最大半径600m,最小半径10m。纵断面设计中,设置变坡点37个,凸形竖曲线最大半径1500m,凹形竖曲线最大半径4000m,最大纵坡11.70%。

(四)xx村道改建工程

全线采用村道标准进行设计,计算行车速度采用10公里/小时。全线设置22个交点,最大半径1005.494m,最小半径10m。纵断面设计中,设置变坡点14个,凸形竖曲线最大半径2000m,凹形竖曲线最大半径2000m,最大纵坡10.0%。

本项目平面线形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处理好新建公路与已有线路的关系,尽量利用现有公路,以节省投资,并使路线与既有景观协调一致;处理线路与沿线建筑的关系,有利于方便群众,减少拆迁。全线以曲线为主,极大限度的顺应地形条件,灵活地掌握线形指标,相邻曲线技术指示讲求连续均衡,以保证行车的安全和舒适。

本路段纵断面线形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纵断面设计中,本着保护自然环境的设计理念,尽量使路线顺应自然地形的起伏;充分考虑与地方道路在纵面的交叉关系,处理好上跨或下穿的关系;尽量控制路基填土高度,以减少拆迁占地;变坡点位置及标高、坡率和坡长、在满足纵组合的情况下优化组合,竖曲线半径尽量采用较大值。

道路横断面具体布置为:0.5m(左侧加固土路肩)+4.0m(车行道)+0.5m(右侧加固土路肩)=5.0m。

(1)路基设计分为路堤、路堑、半填半挖三种基本类型。

(2)路基设计标高及路拱横坡

路基设计标高为行车道左边缘路面标高,路基采用朝向左侧的单向横坡,行车道设1.5%横坡,土路肩设2.5%横坡。

本项目路段主线超高安路线规范之规定设计,整体式路基绕曲线内侧行车道边缘旋转。

根据规范要求,结合沿线地形地貌,路线每隔300m设置一处错车道,设置错车道路段的路基宽度6.5m,有效长度10m。为了便于错车车辆的驶入,在错车道的两端设不小于10m的过渡段。

(5)由于本路主要为路面改造工程,设计中大部分路段在原路上采用低填路基设计,最大中心填高不超过1m。所以设计中填方边坡根据沿线情况采用边坡坡比为1:1.5,同时结合护肩墙进行设计,护肩墙采用M7.5砂浆砌片(卵)石。对于改线路段,边坡坡比采用1:1.5,并清除地表土30cm。

路基填料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砾(角砾)类土、砂类土应优先选作路床填料,土质较差的细粒土可填表于路堤底部。填料最大粒径应符合以下规定:上下路床最大粒径为10cm,上下路堤最大粒径为径为15cm,零填及路堑路床最大粒径为10cm。填料最小强度(CBR)应符合以下规定:上路床最小强度为5%,下路床最小强度为3%,上路堤最水强度为3%,下路堤最小强度为2%,零填及路堑路床为3%。

(6)路基压实标准与压实度

路基压实标准采用重型压实标准,上路床压实度不小于95%,下路床压实度不小于95%,上路堤压实度不小于94%,下路堤压实度不小于92%,零填及路堑床压实度不小于95%。CBR不小于5%,下路床CBR不小于3%,上路堤CBR不小于3%,下路堤CBR不小于2%,零填及路堑路床CBR不小于3%。

5、路基、路面排水及防护工程设计说明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采用1/25,路拱横坡采用1.5%,土路肩横坡采用2.5%。

防护工程主要采用护肩及实体护坡,护肩采用M7.5砂浆砌片(卵)石,全线填方均采用M7.5砂浆砌片(卵)石实体护坡,厚度为25cm。挖方地段及填方高度小于边沟深度的填方地段均应设置边沟。路基标准边沟按40×40cm的矩形断面形式设计,采用M7.5砂浆砌卵石,厚度为25cm。当各类型边沟、截(排)水沟与河道及其它构造物相互衔接时,应根据沟底标高及地形情况适当调整沟深及纵坡,调整后的边沟纵坡不得小于3‰。

(1)设计原则及标准:

根据原路的具体情况不同,本工程路面采用不同的处理形式。

1)当填高大于等于50cm时,路面结构组成为:20cmC30砼面层+15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5cm级配碎石底基层;

2)当填高为35~50cm时,路面结构组成为:20cmC30砼面层+15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Htcm调平层;调平层采用水泥稳定碎石,与基层合铺。

3)当填高为小于或等于35cm时,路面结构组成为:20cmC30砼面层+15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4)挖方路段,路面结构组成为:20cmC30砼面层+15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5%的水泥用量。

水泥砼各层使用材料的技术指标要求如下:

1)水泥:采用大厂生产的普通硅酸盐道路水泥,水泥的物理性能及化学成分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的规定。

3)细集料:采用天然砂,砂中水洗法<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大于3%,细度模数宜在2.5以上。

4)水:饮用水可直接作为混凝土搅拌和养护用水。对水质有疑问时须按规范要求检验各项指标,合格者方可使用。

5)水泥混凝土设计抗弯强度为4.5Mpa。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碎石配应符合以下范围:

通过下列孔筛(方孔筛)的质量百分比率(%)

工时根据材料实际试验结果进行配合比的确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厂拌、粒径不能大于31.5mm的水泥稳定碎石层。水泥稳定碎石7天无侧限抗强度不应低于3.0Mpa,施工压实度按重型击实标准不应低于96%。

水泥砼路面板横向缩缝间距为4.5m,采用假缝。在邻近胀缝或路面自由端的三条缩缝加设传力杆,填缝料为聚氯乙烯胶泥。桥梁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搭板,涵洞应根据要求设加强板,搭板或加强板锚固于桥(涵)台上,以减小桥头跳车。桥(涵)台背必须用砂砾石回填,应分层填筑,并用小型机具逐层夯实,压实度不低于96%。

2)路面基层和底基层的施工

a、本路面工程的基层和底基层采用中心站集中拌和混合料,基层用摊铺机摊铺;在正式拌和之前,必须先调试所用的厂拌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原集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莫测时,应重新调试设备;应组织好施工,各工序间紧密衔接,作业段的长度不宜太长;基层、底基层养护期间严禁车辆通行。

a、施工前应绑扎钢筋砼板的钢筋,预设拉杆、传力杆,板边补强钢筋、角隅补强钢筋和补强钢筋等,并采取有效定位和固定措施,检查无误后方可浇筑水泥混凝土。

d、接缝均应采用填缝料填缝,填缝前必须将缝内清扫干净并保持干燥,填缝料必须将缝隙充满并填塞密实。

五、施工操作、质量检查、评定和竣工验收均按国家、省、市有关规定、规范执行。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和原则

一、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合同文件及业主的要求,结合主观、客观条件,按照科学管理原则,对工程项目施工的全过程所进行的一系列筹划和安排;

二、关于施工投标时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依据是:

1、招投标文件及其附件;

4、中华人民共和围交通部颁发《公路工程国内招投标文件范本》;

6、国家和行业现行的相关技术规范,试验规程,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现行的专业预算定额,施工定额;

7、本单位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和具备的技术设备条件。

三、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原则:

1、严格遵守合同文件和业主规定的施工期限,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

2、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施工程序,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加快进度,以缩短工期;

3、有计划的、科学地选择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法,根据工程特点和工期要求,因地制宜地采用平行流水或平行作业等施工方法;

4、尽可能地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技术,尽可能提高施工机械化程度,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5、加强计划管理,精打细算,开源节流,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尽量减少临时工程,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6、落实雨季施工措施,确保施工连续性;人力投入,材料供应、产品生产力求均衡;

7、妥善安排施工现场,确保施工安全,做到文明施工。

项目经理部下设四科二室,即工程管理科、质安科、财务科、机务材料科、办公室和试验室。项目部下辖二个工程队和一个搅拌站。项目部对工程进行全面指挥、统一管理。

一、组织管理机构框图:

受公司法定代表人委托,代表公司全面负责执行和履行公司与业主签订的本项目合同协议书,分管财务及人事安排。负责解决工程项目施工所需人、财、物的调配、供应。保证工程所需资金,及时支付工程费用,监督有关部门做好对工程的各项服务工作,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对施工质量、工程进度、工作标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人事安排、劳务使用、经济分配等进行协调、监督、检查、处罚。负责组织、健全项目部的生产指挥、经营管理系统,做到指挥管理系统完整、制度健全、政令畅通、指挥有力,保证完成和超额完成下达的施工计划、质量计划等各项综合治理计划。

负责本项目合同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编制施工方案;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和统计报表;组织施工;办理工程计量;工程自检;整理施工日志、施工技术、质安资料、隐蔽工程资料、绘制竣工图;办理工程交验等工作。

全面贯彻ISO9001质量体系,编制本项目的质量管理手册,在施工过程中履行对本工程项目的质量自检工作;检查和监督施工现场各分项工程的施工程序、操作规程和工程质量及质量检测试验。按月向监理工程师和有关部门报送工程质量报表。收集、整理各类质量验收报告并存档。建立本项目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督促、检查现场安全生产,按规定编制安全报表。

负责本项目的财务计划、资金控制、控制工程成本和进行成本分析。

负责现场设备管理、维修等日常工作,保证本项目的材料、燃料、机械配件的供应及材料核算和材料成本控制工作。

负责本项目部日常接待工作,负责本项目的保卫、群工、医务和公关工作。

负责本项目的材料及水泥砼、土工、砂浆试验、管道闭水试验,及时向监理工程师和项目技术、质安部门提供试验的数据,整理归档试验资料。

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本工程的施工总工期为180日历天,结合工程图纸、工程量清单、工程特点、现场实际情况、我公司的实际能力和承建类似工程的经验,我公司承诺将在规定的计划工期内完成招标文件约定的内容。

本招标工程的招标质量要求为合格,我司在满足招标文件质量要求的同时,力争优良工程质量标准。

杜绝死亡事故及重伤事故,轻伤频率控制在相关规范及规程范围之内。

信守合同,认真协调与各有关方面的关系,接受业主及当地政府部门对本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计划协调、现场管理的监督。。

查勘现场,摸清工程实地情况,包括周围环境,运输道路、水电供应情况等。

按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安装水电,并进行测试。做好雨季施工的防水排污工作,修筑排水沟、沉沙井,保证场地不积水。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组织编制机械设备进场计划,做好其正常运转的保养工作,按计划进场就位。

根据劳动力需要量计划筹集劳动力,组织好各专业队伍进场,办理各方面有关手续,同时按照培训计划组织培训(包括规章制度、安全生产、操作技术和精神文明教育等各方面)。

在现场范围内修通相关道路,按施工组织设计平面布置图安装施工用水用电线路。

作好后勤工作安排,以便进场人员能够进场后迅速投入施工,解决工人食、住、工作等问题。充分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组织有关人员(公司生产技术部门协助)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在投标方案的基础上编制和健全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操作要点,对可能出现问题的部位和工序,提出针对性措施。

1、明确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

2、组织人员抽工抽料,及时订货加工。

3、制定各项管理制度,根据本工程特点有针对性的编制各工序作业指导书。

4、制定技术、质量、安全、消防、保卫、计划、经营财务、设备机具、材料、现场文明、政治思想工作、生活福利、后勤服务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进行分层次的技术、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现场管理制度交底。

5、按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预算的工料分析,编制材料用量计划,作好材料的备料、供料,按计划进场及其保管工作。

6、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程序和施工进度计划要求,确定各阶段劳动力的需要量,并从公司的劳务中心选择高素质的施工班组:对工人进行技术、安全、思想和法制教育,教育工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正确思想。

7、本工程按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的施工方法,为需进场的机械设备做好进场准备工作。为保证施工机械能正常运转,应进行相应的保养和调试运转。

根据本公司“恪守合同,精心施工、保证质量、优良服务”的宗旨,全力为业主的建设做出贡献。并以此为指导方针结合实际情况作好该工程的施工方案及具体的施工操作工作。

我司在仔细研究招标文件和招标会议精神后,非常重视此次投标,如我司有幸中标,我司将把本工程列为公司的重点工程,派遣精兵强将,依靠本公司的管理、技术和装备的优势,以及以往承建此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强化管理、密切协调、精诚团结,确保工程优质、高效、按期完成。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和施工图纸的内容,通过现场勘察,综合考虑本工程的特点和难点,结合本公司的具体条件和各种优势。我司拟采取“分项管理、突出重点;纵横穿插、交叉作业;精诚合作、保质保期”的方案。并从组织管理和实际施工等阶段作出以下施工总体构思。

1、分项管理、突出重点

根据工程特点和系统工程原理,将本工程的几个重点、难点和特殊工序单独列项,作为工程整个控制体系的关键。

2、纵横穿插、交叉作业

整个施工过程中不仅在空间上;而且在时间上进行穿插、交叉作业。

3、精诚合作、保质保期

本着精诚合作的精神,服从甲方及监理的指导,精心组织施工,制定详细的措施来保证工程总目标的实现。在施工过程中,施工部位较多,交叉作业多,相互之间干扰较大,如何进行全面的协调,抓好平面管理和资源平衡,特成立——技术协调部,直接负责施工过程中的协调、配合工作,调节冲突、平衡资源分配,以此来妥善解决好施工过程中的相互干扰问题。

在施工组织管理方面根据工期紧的实际情况,主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及特点,加大各种资源的投入;并进行合理组织,安排好施工流水段划分和立体交叉的施工作业,特别是要组织好均衡施工,避免因工作面不连续造成窝工等情况的出现。

三、项目总体施工工艺流程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拟将本工程分为两个施工段组织流水施工,具体施工段的划分下:

第一施工段为xx道改建工程、xx道改建工程;道路宽4米,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路床下的土方工程、路基水泥稳定碎石层、水泥混凝土面层及排水工程等。

第一施工段为xx村道改建工程程、xx村道改建工程;道路宽4米,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路床下的土方工程、路基水泥稳定碎石层、水泥混凝土面层及排水工程等。

经过现场考察,项目经理部拟建在大康镇,分别在四各施工路段设置现场管理部进行现场管理。将在施工现场周边选择地势较平坦,地质结构较稳定地带修建板房或租用结构牢固民房作为施工队驻地。工程用电采用沿线动力牵引或自备发电机发电解决。

l、尽可能方便施工、减少相互干扰和材料的二次搬运,确保工期计划中关键线路的施工任务优先的原则;

2、保证交通畅通的前提下,便于施工物流的进出及内部循环;

3、各种临时设施的面积、质量要与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相适应,材料储备要满足连续施工的需要。

4、布局要紧凑、合理,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不能妨碍正式工程的正常施工。

现己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并学习规范、标准。

中标后会同业主和勘测部门交接桩,组织测量人员一周内完成全部测量复核工作,并保护好标桩,同时着手编制实施性测量控制方案并进行测量放线的各项准备工作。

随施工进度分阶段编写施工作业指导书,每项工序施工必须提前3~5天技术交底。

中标后即时组织人员进行砂、碎石、片石、砾石、砂砾石、水泥、

钢材等材料的考察并签定购买合同。

二、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及运到施工现场的方法

1、项目部人员在接到中标通知3日内进场并开展工作;施工队伍于开工前5日组织进场,同时进行入场教育和技术培训,尤其要加强文明安全施工、环境保护的教育。所有人员搭乘本单位汽车到达施工现场。

2、机械设备进场组织:施工机械设备于开工前5日组织进场,同时进行设备进场检验、维修、保养及调试等工作,挖掘机、压路机、推土机、装载机、破碎机、水泥砼拌和机、水泥砂浆拌和机、水泥稳定土拌和设备等采用汽车运输到工地。白卸汽车直接开往施工现场。其他小型设备采用汽车运输方式抵达工地。

3、工程进场的同时,熟悉了解现场及周围环境情况。进一步了解、落实现场交通状况,向业主、监理及有关管理单位提交现场三通一平设计方案;调查、联系渣土消纳场地;与当地主管部门联系交通、治安等工作配合,为工程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l、工程开工前,落实所用材料的合格材料供应商,并按施工计划及时分批将所购合格材料用汽车运到施工现场,以满足工程顺利进行。

2、材料进场要做好存放保管工作,并认真做好标识。做好原材料进场复试工作,对复试不合格材料作退场处理。现场破损、不合格材料集中码放,作出严禁使用的明显标识。

建立满足现场施工进行质量控制和自检及其它试验所需的设施齐全、仪器配套的工地试验室;以满足各种原材料的检验与混合料的质量检测。

开工做好下列试验工作:包括原材料的采购试验,水泥砼配合比设计,水泥砂浆的配合比设计等。

主要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本标段纵断面高差变化不大,平面弯道、线路中线、边线等曲率变化也不大,但测量精度要求极高。平纵断面组合情况良好,线形流畅,视觉诱导自然。

开工前对业主和设计单位移交的导线点和水准点进行闭合复测,复测合格并经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签认后方能施工。

测点交接→测点复测→建立施工导线网,布水准控制点→测定排水管线桩→局部放样

针对本标段的工程规模及特点,建立现场平面及高程控制系统,以便于施工全过程中进行测量的控制。

采用导线测量方法建立一级导线平面控制系统,系统布设以甲方提供的控制点为导线起始方向,沿本标段外围采用测角精度为2秒,测距精度为2mm+2ppm测距仪或全站仪,布设一环形闭合导线并联测甲方提供的控制点。导线点的位置应通视条件良好,间距50~100m,并保护好定位桩。

建立以导线点为基础,等级为四等的高程控制系统,采用高等级水准仪由甲方提供的水准点将标高引至各导线点上。

本标段的放线控制主要项目包括以下几方面:

线路中线、排水管、井中心的平面、高程控制;

根据导线、高程控制点放出道路的中线,纵向每隔10米设置一中桩和一对边桩,用水准仪在中桩和边桩上分别标记填挖高度,在路床平整后,根据纵坡和路拱纵向每隔离10米设置高程控制点控制基层面的标高。

根据道路中线放出侧平石边线,设置边桩,在路口圆弧测设中,在保证准确度和精度的前提下,为施工方便可采用市政部门较为通用的“中央纵距离法”。

根据施工图每10米设置侧石顶面标高控制点,通线进行铺砌,平石则根据图纸纵坡每隔10米或在锯齿型边沟变坡点设置高程控制点。在边线每隔10为设边桩,并标盲基层和面层面的标高,设立标志牌,联合侧石顶面线控制的横坡及面层的高程。

(1)在本工程开工前,会同监理对业主及设计单位提供的平面坐标及高程控制点、网进行闭合复测,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与相邻工程的测量控制点、网进行联测,测量记录及结果由业主及监理审核签认后方可进入正式施工。

(2)根据已有的高级控制点、网,结合各条施工线路走向及需要,加密布置施工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各点之间应保持良好的通视状况,以方便随时进行闭合复测,所有的测量记录及结果应在报送监理审核签认后方可使用。

(3)做好各施工控制点的保护工作,竖立明显的标志牌,以防止损坏。

(4)根据施工控制点测放出中线控制桩位置,并进行各部位水准测量。

(5)路基施工采用线路中线桩控制,并根据线路曲线的特点,加密至5m一点作控制,以确保曲线段线型流畅。

3、保证测量准确度和精度的措施

(1)施工中应尽量保护所有标志,对施工中不移动的中桩及距中级较近的中线水准固定点用石堆或浇注砼或其它措施予以保护。对于施工中无法保留的标志和水准固定点,将其移至路床范围之外。

(2)施工期间应定时对导线,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保证其位置没有发生位移。

(3)具体测量方法和使用的仪器以简练、实用、保证精度为原则,建立复核制度,复核人员可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查。

(1)据已建立控制系统,进行局部放线控制点的测设。

(2)据设计已提供的管线控制点、井点的大地坐标,因此管线及渠箱、井点平面放线采用坐标放线方法测设。

(3)各井段用红外测距仪或全站仪进行测量,放出井中心位置,管道线中心位置,在相应位置设置里程桩号,方便施工及防止出现错误,便于复测。

(4)进行下一道工序前必须先复测数据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不合格的工序必需返工保质量。

仪器采用全站仪,测量时照射二次读数取平均值为距离测量值(导线测量时须返方向测量作为校核),二次读数较差不大于10mm。小范围距离测量采用普通钢尺测距,主要技术要求须满足《工程测量规范》的规定。

(1)采用坐标、全站仪测量法,测速快、准确和操作简便:能在超远距离内和不同标高位置直接进行施测,不用在施测过程中移动仪器,从而加快速度,缩短施工工期,保证精度。在本工程开工前,会同监理单位及业主对设计单位提供的平面坐标及高程控制网进行闭合复测。根据已有的高级控制网,结合各施工段走向及需要,加密布置施工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各点之间应保持良好的通视状况,以方便随时进行闭合复测,所有的测量记录及结果应在报送监理审核签认后方可使用。

(2)采用全站仪的后方交会专项功能,通过对两个已知点的观测,得出仪器点的坐标;采用全站仪的测量距离专项功能,在测临时站点到两已知观测点的距离时加测一个角度,即测站点放在待定点上,在测距离的同时观测该点到两个已知控制点的夹角,这样也可以得出仪器点的坐标。施工控制网的测量成果为满足要求宜采用较高粗密度等级,平面控制网按一级导线网控制;高程控制网按四等水准测量控制。做好各施工控制点的保护工作,竖立明显的标牌,以防止损坏。根据施工控制网测放出排水沟中心线的位置,并进行各部位水准测量工作。控制桩采用双后视极度坐标测量的方法进行测放,测量精密度满足招标文件的有关技术要求,所有测量数据及成果报送监理审核签认方可使用。

(3)管道的起点、终点及转折点称为管道的重点,管道中线定位就是将主点位置测设到地面上去,并用本桩标定。管线起点及各转折点定出以后,从线路赳噗开始量距,沿管道中线每隔50m钉一木桩(里程桩)。

根据管线的起点和各沟的挖土中心线,一般每20m测设一点,中心线的投点容许误差为±10mm,用灰线标明开挖边界。在测设中线应同时定出井位等附属结构的位置。

每隔20m或30m槽口上设置一个坡度板。作为施工中控制管道中线和位置,掌握管道设计高程的标志,坡度板必须稳定、牢固,其顶面应保持水平,用经纬仪将中心线位置测设到坡度板上,钉上中心钉,安装管道时,可在中心任务钉上悬挂锤球,确定管中线位置。以中心钉为准,放出砼垫层边线,开挖边线及沟底边线。

高差不大时采用B1级水准仪,测量时往返各一次,取闭合差≤10L,L为往返测量水准线路长度(KM)。高差较大时标市制测量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主要技术要求须满足《工程测量规范》的规定,内业计算垂直角度的取值应精确到0.1,高程取值应精确到1mm。

导线点平面控制网测量后,水平角及距离应进行平差,并以平差后坐标反算的角度和边长作为成果。内业计算中数字取值精度应满足《工程测量规范》中要求。

路基最后一层填土要严格控制顶面高程,平整度在规范要求范围内,并经监理认可,即进行基层放线。根据路面结构基础的宽度,放出边线做土路肩,然后铺筑基层混合料,上基层料之前,在每侧边线外0.2m处,每隔10m设置高程桩一排,指导推土机推平。

首先按规定提取土样,做各项土力学指标试验,取得有效的参数。

(1)开挖前对开挖施工范围内的地表种植土、杂草、树木、树根等在施工前用人工或推土机予以清除,运至指定地点弃置,并堆放整洁,同时做好排水措施。

(2)开挖采用挖掘机挖,自卸汽车配合运输。开挖方式按地形情况、地质情况、挖方断面及其长度并结合土方调配确定。

(3)施工前先做好截、排水设施,并随时注意检查,确保边坡稳定。

(4)土方开挖均自上而下进行,采用逐层顺坡开挖方法,用挖掘机沿纵向顺坡取土,自卸汽车运土,不乱挖超挖,严禁掏底开挖。

路基填筑先做长度不小于80m的试验段,确定适宜的松铺厚度,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配套等;每一层松铺后应检查含水量是否接近最佳含水量,要求不得超过最佳含水量的+3%,路堤尽量大面积分层施工,每500m2做一组压实度检查。路基填筑一般比设计尺寸加宽加大,待路基沉降完毕后再整平压实。

路基施工首先必须进行排水工程,以及建立必要的临时排水设施,保证地基和路基不受水害。施工过程中不得破坏填筑范围以外的地表植被或堵塞水路;基层外测路肩等容易积水的地方,适当增加透水材料,并设置临时排水设施;同时避免排染周围环境,做好防暴雨冲刷的措施。

①施工前复核水准点和导线点,测放线路中线,绘制原始断面图,正确标出边桩线。

②开挖前,先派人挖坑试探施工场地内有无地下管线、文物古迹等,以确保对地下管线、文物古迹等有效保护。

③边坡面平顺光滑,无明显的局部高低差。土质边坡预留保护层由人工用镐从上至下顺坡修整,确保对开挖坡面的控制。

④边坡不超挖,个别出现的坑穴、凹槽由人工先清除松动部分后嵌补,做到嵌体稳定,表面平顺,周边封严。

⑤施工时,先排除一切可能影响边坡稳定的地面水,保证排水畅通。经常检查开挖坡度和坡面稳定情况,一旦发现有裂缝开口坍方迹象或危土等应立即处理,防止因开挖不当引起失稳、坍塌。

⑥土方开挖路段应预留因压实而产生的沉降量(其值由试验确定),以保证开挖路段的顶面标高。

⑦路基挖方至设计断面后,如仍留有不适用材料或发现土层性质有变化时,及时报请甲方、监理,并按要求的开挖宽度、深度继续开挖,并按批准的填料回填压实,路床顶面以下30cm的压实度,或路床顶面以下换土超过30cm时,其压实度均≥95%。

⑧雨季期间,集中人力、机械分段突击开挖、压实,本着完成一段再开挖一段的原则,当日进度当日完成。开挖路堑,设置纵向或横向排水沟,以便水能及时排出,防治积水浸泡路基。

先用挖掘机挖除软弱土方,若路槽以下超过换填厚度以下若仍存在杂填土层,应采用压路机压实,密实度不少于90%,若为耕植土或淤泥应先抛填角石40~50cm,再进行回填。路基填筑分层施工,每层松铺厚度不得超过30cm,路基采用压路机压实,路基填土前必须将原有地面的杂物清楚干净,并*查原地面的密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控制,挖方处路槽以下0~30cm压实度不小于95%,填方处路槽以下0~80cm处压实度不小于95%。对于填方高度或不填不挖路段,原地面以下0~30cm范围内的土的压实度不应低于挖方要求。路基压实度不小于90%。

填筑时,自卸汽车从取料场将填料运至工作面,按一定间距卸土。推土机按要求的厚度*整摊铺,辅与人工配合,根据路基两侧情况留设不小于2%的路拱,保证排水顺畅。测量控制铺土厚度。然后对回填的土方进行含水量*测,根据土质的干湿度适当作洒水,雨后填筑新料时则减薄铺料厚度,同时清除表面浮土。

松铺摊*后,含水量合适则及时进行碾压。碾压第一遍采用慢行静压,然后采用碾压,碾压遍数不少于试验段碾压遍数。然后进行压实度*测,符合要求则进行下一层填筑,否则加大碾压遍数,直到符合设计要求的压实度为止。填方路基施工工艺框图如下:

①填筑之前,基础开挖规格、各种杂物、杂草、表层浮土的清理及地基缺陷处理,必须经有关人员验收合格。在整个填筑过程中,严格按招标文件、有关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填筑、碾压参数严格按碾压试验后经工程师批准的参数执行。

②填筑的填料严格按试验后经工程师批准的砂砾料场开采选用,在施工过程中亦注意做抽*工作。不合格的土料坚决不使用。土料中的杂质应予清除。在料场开挖时应分层开采,挖除表面腐植土和不合格的土类,并按土质的类别保留边坡,设截、排水沟,防止塌方及排水杂物排染土料。

③铺料前应将旧路坡挖成台阶状,结合面的新老土料应拉毛。上、下层的分段接缝位置应错开。尽量做到作业面均衡上升,减少施工接缝。

铺料至路边时,应在设计边线外侧超填一定余量,人工铺料宜为10CM,机械铺料宜为30CM。

填筑中,若发现“弹簧土”、层间光面、层间中空、松土层或剪切破坏等质量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并经*验合格后,方准铺填新土。

④分段、分片碾压,相邻作业的搭接宽度,*行路轴线方向不得小于0.5米,垂直路轴线方向不得小于3米;各段应设立标志,以防漏压、欠压和过压。碾压机械行走方向应*行于路轴线;严格按碾压试验确定的参数施工。

⑤碾压完成后,由试验员按要求做试验,合格后由质*员报监理人员签证验收,合格后进入下一道工序。如不合格,则及时补压,再行试验。

填土部分采用砂砾土,并清除有机物物质和稀泥等有害物质,然后分层填土压实,分层厚度为30cm。

路基***压*成型后,满足以下质量标准:

±20,且不大于±0.3%

5%水泥稳定碎石调*层、基层的施工

采用*行顺序法的施工原则同时进行分幅摊铺施工,并铺筑整层成型。全面展开,科学管理,施工序如下:

进场后,会同监理工程师及中心试验室现场*测下承层压实度、弯沉、*整度、高程、横坡、宽度,待所有指标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后接收。

同时,我部所有材料经自*和抽*合格后,报经监理工程师批准,

并下达开工令后,即进行基层铺筑。

在接到开工令后,进行施工放样,并会同监理工程师确定试验段长度。根据试验段铺筑,确定合理的施工机械组合方式。掌握拌合机性能,如上料速度、拌合数量等;确定摊铺速度、碾压顺序、碾压遍数等;*验混和料配比、测定生产配合比。试验段完毕后,经抽样*查,作出试验段的总结报告,报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其试验数据作为正式施工的依据。

三、水泥稳定碎石混和料的拌和

采用带计量拌和机拌和。集料的级配应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水泥剂量与含水量应先按设计要求进行。待试验段完成后,按试验段确定的用量参配。每天拌和前使用的原材料,应现场*测,如发现级配与含水量变化,必须及时调整,满足混和料各项指标达到设计与规范要求。严格拒绝不合格材料进场。

采用汽车运输。不合格混和料不得出场。为防止水分过分蒸发,运输时须用蓬布覆盖,保证摊铺后碾压时为最佳含水量。

基层混和料采用机械摊铺,整层成型。首先根据铺筑厚度和要求达到的压实干密度,计算每车混和料应摊铺的面积,再按松铺厚度摊铺。在机后设一个3~5人小组,携带一辆载有新拌混和料的小车,及时消除粗*集料离析现象和机械摊铺过程中出现的粗集料的“窝”或“带”的现象。在机械整形后,用压路机在初*的路段快速静压一遍,使潜在的不*整暴露,然后铺筑基层上层,再次整形后,再碾压成型。

摊铺整形后,当混和料的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1%~±2%)时,立即用轻型压路机配合重型压路机在结构层全宽内进行碾压。直线和不设超高的曲线段,由两侧向路中心碾压;设超高的*曲线由内侧向外侧碾压。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碾压速度,头两遍控制在1.5~1.7公里/小时之间,以后用2.0~2.5公里/小时为宜。压实遍数以实验段确定数据为依据。碾压过程中,严禁调头或急刹,压实而应始终保持湿润,如水分蒸发过快,可补洒少量水,但禁止洒大水。如山现“弹簧”、松散、起皮现象,要及时翻开处理。在碾压结束前,再终*一次,再碾压至合格为止。

由于本工程水泥稳定碎石采用分幅摊铺施工方案,纵缝、横缝必须垂直相接,严禁斜接,处理如下:

①同日施工的两工作段,采用搭接。前一段整形后,留5~8m不碾压,后一段施工时,前段留下部分,再加水泥重新拌和,与后一段一同碾压。

②间隔施工的两个上作段按以下方法处理

在己碾压完成的路段末,沿稳定土挖一条横贯铺筑层全宽约30cm宽的槽,挖至下承层项面,并与路中心线垂直,靠稳定土的一面应切面垂直面,用两根与压实层等厚,长为全宽一半的方木紧贴乖直面,用挖除的素土回填至槽满。待段继续作业时,邻接作业段拌和后,除去方术,用混和料回填,再整*碾压。

在需要调头的作业段,铺一张8~l0m长塑料布或油毡纸,上面洒约l0cm厚土或砂即可。待调头作业完成后再除去覆盖物。

每一段碾压完成并经*验合格后,立即洒水养护,整个养护期间要始终保持表层湿润,不得时干时湿。养护期间,除洒水车外,其余车辆不得通行,并做好绕行标志,两头设专人养护。

选择拌和场地→备料和混合料配比调整→测量放样→基层*验和整修→支立模板和安设钢筋(传力杆)→拌和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摊铺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提浆、刮*→人工抹*→人工抹光→刻痕→锯缝→拆模→填缝→养护→开放交通。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选择混凝土拌和场地,材料准备及质量*查,混合料配合比*验与调整,基层的*验与整修等项工作。

1)选择混凝土拌和场地

根据施工路线的具体情况,材料供应来源,本工程混凝土各段集中在生产区场地内拌制。

2)材料准备及其性能*验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在施工前分批备好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包括水泥、砂、石料及必要的外加剂),并在实际使用前,对已选备的砂和砾石抽样*测其含泥量、级配、有害物质含量、坚固性;砾石应抽*其强度、针片状颗粒含量和磨耗等。如含泥量超过允许值,应提前l~2d冲洗或过筛至符合规定为止,若其它项不符合规定时,应另选料或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3)混合料配合比*验与调整

混凝土施工前必须*验其设计配合比是否合适,如不合适,应及时调整。

(1)和易性(工作性)*验与调整。按设计配合比取样试拌,测定其工作性(或坍落度),必要时还应通过试铺试验段*验。

(2)强度的*验。混凝土抗弯拉及抗压试件,养生28d后测定强度,或压蒸4h快速测定强度后推算28d强度。强度较低时,可采用提高水泥标号、降低水灰比改善集料级配等措施。

除进行上述*验外,还可以选择不同用水量、不同水灰比、不同砂率或不同集料级配等配制混合料,通过比较,从中选出经济合理的方案。施工现场砂和砾石的含水量经常变化,必须逐班测定,并调整其实际用量。

首先应根据设计图纸放出中心线及边线,设置胀缝、缩缝、曲起迄点和纵坡转折点等桩位,同时根据放好的中心线及边线,在现场核对施工图纸的混凝土分块线。放样时为了保证曲线地段中线内外侧车道混凝土块有较合理的划分,必须保持横向分块线与路中心线垂直。对测量放样必须经常进行复核。包括在浇捣混凝土过程中DB12/T 911-2019 高架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运营管理规范,要做到勤测、勤核、勤纠偏。

基层*验合格后,即可安设模板。模板采用钢模,模板连接牢固、紧密,在整个长度上应紧贴在基层上,不允许漏浆,接头处有牢固拼装配件,装拆简易。模板高度应与混凝土面层板厚度相同。模板两侧铁钎打入基层固定。模板的顶面与混凝土板顶面齐*,并应与设计高程一致,模板底而应与基层项而紧贴,局部低洼处(空隙)要事先用水泥浆铺*并充分夯实。模板安装完毕后,再*查一次模板相接处的高差和模板内侧是否有错位和不*整等情况,高差人于3mm或有错位和不*整的模板应拆去重新安装。如果正确,则在内侧面均匀涂刷一薄层油或沥青,以便拆模。

(3)施工前应设拉杆、传力杆,并加以定位。

汕头市政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混凝土的拌和与运输

混凝土采用强制式砼拌合机械搅拌。量配的精确度为:水和水泥:±1%;粗*集料:±3%。外加剂应单独计量,精确度为±2%。每一工班至少应*查两次材料量配的精确度,每半天*查两次混合料的坍落度。

搅拌机的装料的顺序宜为:砂、水泥、砾石,或砾石、水泥、砂。进料后,边搅拌边加水。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