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业小高层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

建业小高层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90.30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建业小高层住宅楼施工组织设计

1、本项目为“新乡建业绿色家园二期工程”45号小高层住宅楼,现场定位按批准规划总平面图确定,本设计内容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

2、本工程建筑面积6466m2,基底面积570m2。

3、结构形式:剪力墙结构,建筑高度:E2户型36.6米,E3户型33.6米,建筑层数:E2户型为十一层(顶层带跃层),E3户型为十一层。

4、项目合理使用年限50年JJG(交通) 165-2020 侧扫声呐 检定规程.pdf,抗震设防烈度为八度。

5、防火设计分类为二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6、一层室内地坪±0.000,室内外高差600,±0.000相当于绝对高程73.60。

7、外维护用内墙为200(100)厚加气砼砌块,砌块强度MU5.0,用M5.0混合砂浆砌筑,厨房卫生间等潮湿房间墙体底部用C20砼浇筑300高。

8、所有设备管线穿过楼板处待管线安装完毕后,采用同楼板耐火等级材料封堵,所有设备管线安装完毕后,采用非燃材料将缝隙封严。

9、本工程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为15年,屋面做法:40.500用37.500标高处屋面做法为98ZJ001屋9(保温层改为100厚水泥珍珠岩板);其它屋面做法为98ZJ001屋4(防水层改为二层3厚SBS改性沥青卷材)传热系数为0.8w/m2.k。

10、本工程外窗采用单框双玻塑钢窗,门窗型材由专业厂家计算确定,并对其安全质量负责,所有门窗的小五金配件必须齐全不得遗漏,凡开启窗扇均应加防窗脱落的限位装置。

11、一二层为青灰色外墙面砖,做法98ZJ001外墙壁12,13;上部为乳白色外墙涂料,(色带颜色)做法为外墙壁22,23。外墙设外保温做法为:30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外墙粉刷做法传热系数为0.98w/m2.k。

12、楼地面:卫生间做法为30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50厚卵石砼——楼27;楼梯用电梯做法为楼10(1#楼梯半平台处加做50厚卵石砼);其余房间做法为30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50厚卵石砼——楼1,一层地面做法同楼层,仅保温层改为40厚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配电间地面做法为地19。内墙面:卫生间厨房做法内墙壁6,7;其余房间做法为内墙壁4,5。顶棚:卫生间厨房做法顶4;其余房间做法为顶3。

13、裸露于外立面的金属构件油漆采用涂18,橄榄绿色,楼梯木扶手采用涂1,棕色。楼梯栏杆油漆采用涂13,绿色。

1、本工程为新乡建业住宅建设有限公司——新乡建业绿色家园二期工程45号楼,位于新乡市高新开发区,为十一层砼剪力墙结构,本工程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砼结构的环境类别为:室外地面以下为二(b)类,地面以上为一类。

2、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剪力墙及连梁抗震等级均为二级.

3、钢筋:ф—HPB235钢筋,Φ—HRB335钢筋,所有吊钩吊环均应采用未经冷拉的HPB235钢筋。砌体:砖用MU10实心粘土砖,加气砼砌块强度等级不低于MU5.0,地下室墙体用M5.0水泥砂浆,上部墙体用M5.0混合砂浆,所有型钢及钢板均采用A3钢。焊条:E43型焊接HPB钢筋和A3钢;E50型用于焊接HRB钢筋。

(1)基础垫层C15级,基础底板:基础梁用C35级;剪力墙及剪力墙连梁;四层顶标高(11.890)以下用C40级,五层~七层顶(标高11.890~20.890)用C35级,八层(20.890)以上均用C30级;所有楼板均用C30级。

(2)构件主筋砼保护层厚度基础底板底部为40,底板上部及基础梁35,剪力墙25,地上部分:梁均为25,剪力墙及现浇板15。

(3)剪力墙在楼层处均应设置边框梁或暗梁,边框濯及暗梁截面尺寸及配筋详见各层梁配筋图边框梁及暗梁侧边水平筋不小于梁所在位置剪力墙水平筋。剪力墙穿洞直径D≤300时,墙每面设4Φ12加强筋,当穿洞直径300500时墙每面设加强筋6Φ14,洞边加强筋构造详见《03G101—1》。剪力墙连梁侧边构造筋当图中未注明时,应同剪力墙水平筋。

(4)基槽开挖前应根据实际水位确定降水措施,并按施工规范要求放坡或进行边坡支护,基槽挖好后应通知有关勘察,设计人员验槽后方可施工基础。

(5)施工时应与建筑、水、电、暖通等专业密切配合,基础梁板预留洞口尺寸,位置及数量等应经核对无误后方可施工,设备管子穿楼板处应按设备专业具体要求预留孔洞,且应严格按照现行有关规范、规程执行,设备专业在梁及剪力墙上预留孔洞若图中未注明时,应按设备专业要求预留,不可遗漏。

(6)楼板内设备管井预留洞若有要求封闭时楼板钢筋在留洞处不切断,待设备及立管安装完毕后用高于同楼层一个等级砼将洞封闭。电气在现浇板内预埋线管的位置,应严格控制楼板厚度中部1/3范围内,不得靠近板顶或板底,线管直径或相交处总高不得大于板厚的1/3。砼柱内四根主筋与底板钢筋网片焊接,接地防雷予埋件及具体要求详见电施。

(7)当楼层隔墙直接砌要现浇板上时,应在该墙下现浇板底设置加强筋,当板跨L≤1500时加2φ12,当板跨15002500时加3φ14,钢筋两端应支承在梁上或墙上。

1、本设计系根据土建施工图、建设单位以及现行规范要求进行室内给排水设计。本标高以米为单位,管径以毫米为单位,给水管标高为管中心标高,排水管标高,以室内地坪标高为±0.000。DN表示公称直径,De表示外径。

2、室内给水管采用公称压力不低于1.0Mpa等级的PPR塑料管材,管道穿越楼板及管井墙壁均设阻火圈。屋面及室内管井中给水管,采用钢塑复合管,采用丝扣连接。

3、排水管采用硬聚氯乙烯管材及管配件,胶粘剂粘接。排水立管采用挤出成型的硬聚氯乙烯螺旋管,横管接入立管的三通及四通管件必须采用规定的螺母挤压密封圈接头的侧向进水型管件,横管接头宜采用螺母挤压密封圈接头,也可采用粘接接头,连接管件应采用注塑成型的硬聚氯乙烯管件,排水管道上按《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设计规程》CJJ30-98和《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施工及验收规程》(CJJ30-89)的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伸缩节、止水圈、管道穿越楼板及管井墙壁均设阻火圈,在立管上每隔二层设置柔性接口。

4、消防给水管均采用外壁热镀锌钢管,管径≤DN80者采用螺纹连接,管径>DN80者采用沟槽式连接件,埋地金属消防给水管刷黄丹防锈漆二道,沥青漆二道,室内金属消防给水管刷黄丹防锈漆二道,银粉漆二道,外刷红色调和漆色环二道,当管径大于等于DN100,最小管壁序列号为Sch30钢管;当管径小于DN100,最小管壁序列号为Sch40钢管。

5、室外及地下室明露的给水管均须保温,保温做法详见国标S159《管道和设备保温》,保温材料采用岩棉铝铂保温材料,保温层厚度25mm。

6、给水系统内,阀门口径≤DN50均采用截止阀,口径>DN50采用闸阀,消防火栓系统内的阀门均采用手动蝶阀,工作压力0.7Mpa,给水系统上均采用可调先导工减压阀,安装减压阀前全部管道必须冲洗干净。减压阀前过滤器需定期清洗和支除杂物。给水管道试验压力不应小于0.9Mpa,消防系统的实验压力为1.5倍工作压力,保证两小时无明显渗漏为合格。排水系统应做灌水试验。

7、给水引入管应有不小于0.003的坡度向室外给水管网或坡向阀门井、水表井;给水横管宜有0.002-0.005的坡向泄水装置,每户所安装水表均采用DN20L×S型旋翼式水表安装参见《国标》01SS105-8,前后均设自锁阀。

8、楼梯间室内消火栓采用SN65双栓双阀消火栓,安装详见《国标99S202-15》,每层在消火栓处配一定数量装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9、给水管道在系统运行前须用水冲洗和消毒,要求以不小于1.5m/s的流速进行冲洗,并符合《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4.2.3条的规定。

10、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在与室外给水管连接前,必须将室外给水管冲洗干净,其冲洗强度应过到消防时最大设计流量。在交付使用前,必须冲洗干净,其冲洗强度应到消防时的最大。

1、本工程为新乡建业住宅建设有限公司“新乡建业绿色家园二期工程”45#楼,地上十一层,局部十二层,每层层高3米,均为住宅,屋顶设有电梯机房,建筑总高度33.6m,局部36.6m,总建筑面积6466M2,结构形式为框剪力墙结构,现浇砼楼板。本工程属于二类普通高层住宅建筑。另图中一梯两户为一单元,一梯一户为二单元。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主要标准及法规: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GB50116-98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3、本工程从小区就近变电所引来两路独立的380/220V电源,分别供给本楼的动力负荷及照明用电;照明负荷电源同时用为动力负荷的备用电源使用,能承担本工程的全部负荷。进线电缆从建筑物北侧引入,直接进入一层配电室的动力柜及照明柜。

4、电源总进线柜采用高层住宅专用、固定式动力照明配电柜,落地安装,进出线方式下进下出,信户配电箱除注明外底边距地1.8m嵌墙暗装,电表箱底边距地1.5m暗装,竖井配电箱及控制箱均底边距地1.5m挂墙明装,除注明外,开关\插座分别距地1.3m、0.3m暗装。卫生间内插座选用防潮、防溅型面板。

5、消防动力配电干线选用ZR-YJV-1KV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铜芯阻燃电力电缆;照明干线选用YJV-1KV或BV-500V聚氯乙烯绝缘铜芯导线,所有干线均埋地暗副敷或竖井内明敷。

6、应急照明支线选用ZR-BV-500V聚氯乙烯护套铜芯阻燃导线;照明支线选用BV-500V聚氯乙烯绝缘铜芯导线,所有支线均沿墙或楼板暗敷。

7、消防设备配电线路敷时,保护层厚度须大于30mm;明敷时做防火处理。电气竖井内孔洞在设备安装完毕后用防火材料封闭。

8、本工程按第三类防雷建筑设防,采用联合接地,防雷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电样机房等的接地共用统一的接地极,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实测不满足时,增设人工接地极,凡正常不带电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均应可靠接地。

9、本工程在室包地坪下0.5m设置总等电位连接带,所有进出大楼的金属管线均应与之可靠连接,卫生间采用局等电位联结,从适当地方引出镀锌扁钢25×4至局部等电位箱,局部等电位箱暗装,底边距地0.3m,将卫生间所有金属管道、金属构件联结。

10、电视信号由室外有线电视网的市政接口引来,进楼处预埋两根SC40钢管,放大器及分支分配器箱均安装在各层竖井内,挂墙明装,底边距地0.5m。

干线电缆选用SYWV-75-9,穿SC40管,支线电缆选用SYWV-75-5,穿SC20管,沿墙及楼板暗敷,每户在起居室及主卧室各设一个电视插座;用户电视插座暗装,底边距地0.3m。

12、本工程由室外引来的数据至地下室竖井内的网络设备配线箱,再由配线箱配线给各层的住宅用户,网络设备配线箱在竖井内明装,底边距地1.5m,计算机插座选用RJ45超五类型,与网线匹配,底边距地0.3m暗装。

14、住宅智能化系统采用总线制小区中控室引来至单元智能控制箱,电源由公用回路引来,家居智能控制器至红外控头,紧急按门磁开关采用铜芯导线穿PC管沿墙及楼板暗敷。家居智能控制器底边距地1.5m单间装,红外探头距地2.2m墙上安装或预留接线盒,紧急按钮逡客厅外均距地1.5m墙上安装,客厅距地0.3m墙上安装,门磁开关在门上距门轴2/3处予留接线盒。

15、本工程采用区域报警控制系统,消防自动报警系统按总线制设计,消防端子箱在竖井内距地1.3m明装,探测器与灯具的水平净距应大于0.2m;与墙或其它遮挡物的距离应大于0.5m,本楼适当位置设手动报警按钮及声光报警器,手动报警按钮底距地1.5m,声光报警器距地2.5m,在消防栓内设消火栓报警按钮,接线盒消火栓的开门侧,底距地在1.8m。

1、本工程采暖供回水由小区热交换提供,采暖供水温度为50/40℃,采暖系统定压及补水由热交换站解决,采暖系统为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系统,户内采用低温地板辐射采暖系统,采暖系统定压采用高位膨胀水箱,系统补水采用补水泵由膨胀水箱水位自动控制,换热面组配带补偿的自动温控采暖水温,循环水泵采用变频泵,自动控制供回水压差。

2、加热管采用交联聚乙烯管,其热泪盈眶能性能要求水温50℃,工作压力:0.6Mpa,PEX管管材按使用条件分级,5S5系列管材选用,塑料管与钢管连接采用夹紧式加热管在覆盖层间不得有接口,楼地面、墙体与加热管的覆盖层间设置绝热层,绝热层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覆盖层采用C15卵石不大于12mm,覆盖层之间设伸缩缝,伸缩缝宽度为5mm用橡塑填充,穿过伸缩缝的加热管采用200mm长,厚度5mm橡塑套管作为柔性保护管。

3、地板辐射采暖的地面装饰层均采用伸缩性能较好的专用材料,装饰层必须实贴不得架空;地面装饰层按覆盖层的伸缩缝位置设置伸缩缝,卫生间的实贴不得架空,地面覆盖层上部设置聚氨酯防水层。

4、每户采暖设置DN40分,集水器,设置在户内距地0.6m和0.4m分水器阀均采用铜制球阀,集水器阀采用铜制截止阀,用于系统平衡调节;要求在频繁使用的条件下保证调节灵活,分水器总管设置水过滤器和热表等。

5、管道系统的低点应配置DN25泄水管并安装同口径闸阀,管道系统的最高点配置ZD-11型自动排气阀,放气口采用De10塑料管引至室外。

6、管道上必须配必要的支、吊、托架,油漆前清录像片金属表面的铁锈,保温管道:刷防锈底漆两遍,耐热色漆两遍,供回水管道应分别设置颜色便于区分。

7、采暖干管、共用立管均做保温,及设在楼梯间的支管采用40mm厚铝箔璃棉管壳,管道穿墙及楼板处应加套管,穿楼板套管应高出地面50mm套管比管子大2号,管子与套管之间用石棉绳填实管道穿砼墙,必须在土建其施工时预留。

8、冲洗:供暖系统安装完毕并经试压合格后,应对系统反复注水、排水,直至排出水中不含泥沙,铁屑等杂质,且水色不浑浊方为合格。

9、管道试压:系统试验压力为0.8Mpa,系统最低点试验压力系统试压力系统和冲洗合格以后可以进行运行和调试。

工程合同的履约率100%,与业主密切配合,保证合同条款的全面履行。

工期目标:严格按照投报工期及网络计划施工,如期或提前交付使用。

(五)、安全生产目标:加强现场防护及防范,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二章、施工准备及主要施工方法

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按照施工平面图的设计和建设单位的有关要求进行施工现场的供电、供水线路的支设、安装及施工道路的铺筑和临时设施的搭设。开工前,项目经理、工长、技术员、资料员等有关人员要认真熟悉图纸,掌握图纸的主要内容及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相关要求,并切实做好测量总控制并设置基准点。切实做好工程定位放线工作。根据预算工程时和施工进度要求,切实做好计划编制工作和采购供应工作。根据施工组织及现场的具体情况。有计划地将施工机械设备进场安装到位。

2、根据业主提供的供水水源、供电电源,按施工现场总平面图布置布设施工用水、用电管线。

现场的废水、污水合理集中排放,现场沉淀池淤泥定期清除,现场施工临时用电设施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3、测量的永久性的坐标和高程,按照建筑总平面图要,

建立适合本工程的坐标和高程控制网,在场区内设置性控制测量标桩,并采取可行的保护措施。

4、工机械进场及周转材料

根据施工机械需要量计划,按平面图要求,组织施工机械、设备、工具进场,按规定一点和方式存放暗藏应进行相应的保养和试运转。

1、做好季节性施工准备

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认真落实冬施、雨施和农忙季节施工项目的施工组织措施。

根据施工网络计划要求和施工图预算的材料分析编制建筑材料及构配件需要量计划,为施工备料、确定仓库和堆场面积及组织运输提供依据。

1)编制各种物资需要量计划。

2)确定物资运输方案和计划。

3)组织物质按计划进场验收、标识和保管。

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及工期紧、质量要求高的情况,做好施工前期的各项技术准备工作更是十分必要的。

(1)纸会审与深化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图纸是施工的主要依据,图纸收到后,我们将分专业安排相关技术人员认真阅读图纸,并尽快组织图纸会审工作。在此基础上根据图纸规模模、结构特点,编制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

(2)做好各类原材料的检验和砼、砂浆的配比申请试配工作。

(3)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对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使用前还应做好岗前培训工作,使作业层真正知道和熟练掌握其所施工工序的操作要点及质量标准。

(1)根据本工程的规模、结构特点和复杂程度,遵循合理分工与密切协作,因事设职与因职选人的原则,组织具有同类工程施工经验,有开拓精神和施工管理水平高的施工总承包项目组织机构。

(2)组建精干的施工队伍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划分的施工段的施工组织方式,确定各施工作业队编制和劳动力配备。

按照计划开工日期和劳动力需用量计划,组织工人进场,安排好职工生活。开工前首先组织一支50人的施工队伍进驻现场,作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

(3)做好职工入场教育工作

为落实施工计划和技术责任制,应按管理系统逐级进行交底,交底内容包括: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和月旬作业计划;各项安全技术措施;施工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同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遵纪守法和安全教育。

本工程由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测量小组,负责本工程的测量放线工作,所有测量仪器每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效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工程轴线测设必须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坐标点,采用经纬仪和钢尺测设,测设后应经有关部门验线,并做好轴线桩保护工作。

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原始水准点为依据,采用水准仪测设施工用水准点,水准点应不少于3个且能够通视以便校核,测量应采用往返闭合法,精度必须满足要求;建筑物竖向标高传递采用钢尺由标在建筑物上的正负零基线直接丈量,楼层上标高测设采用工程水准仪及尺杆进行。

采用经纬仪逐层传递主轴线,各楼层放线时应以主轴线为基准线进行,并且做好校核工作。

本工程按设计要求每栋楼各设6个沉降观测点,共18个观测点。

沉降观测点应按规范进行埋设,埋设必须牢固,观测次数:沉降观测点从地下室顶板浇筑后开始第一次观测,之后,每施工一层观测一次,至工程全部竣工,工程竣工后第一年须进行五次沉降观测,第二年进行三次,以后每年进行观测直至沉降稳定。每次观测均应专人专机,准确测量并记录。

(1)基坑开挖程序一般是:测量放线→切线分层开挖→排降水→修坡→整平→留足预留土层等,相邻基坑开挖时,应遵循先深后浅或同时进行的施工程序,挖土应自上而下水平分段分层进行边挖检查坑底宽度,不够时及时修整,每1米时修边一次,至设计标高,再统一进行一次修坡清底,检查坑底宽和标高,要求坑度凹凸不超过1.5cm,在已有建筑物侧挖基坑应间隔分段进行每段夯实后进行。

(2)基坑管沟放应先按规定的坡度粗略开挖,再分层按坡度要求做出坡度线,每隔3米左右做一条经此线为准进行铲坡,挖基坑或挖较大面积土方时,从地面下挖1m,便可开始刷边,挖至距离坑底0.5m时,应沿坑边每隔2~3m,高差打入小木桩,并注明标高,同时配用0.5m长的木标杆若干根,操作人员按设计标高找平,由两端线到桩拉通线,检查槽宽,铲平槽底,修理槽边,清除余土。

(3)基坑开挖应尽量防止对地基土的扰动,当基坑用人工挖土,挖好后不能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时,应预留15~30cm一层土不挖,待下道工序开始再挖至设计标高。

(4)要基坑边缘上侧堆土或堆放材料时,应与基坑边缘保持1m以上距离,以保证坑边直立壁或边坡的稳定,当土质良好时,堆土或材料应距挖土方边缘0.8m以外,高度不宜超过1.5m,并在已完基础一侧不应过高堆土以免使基础、墙、柱产生歪斜裂缝。

(5)雨期施工量,基坑应分段开挖,挖好一段浇筑一段,并在基坑两侧围土堤或挖排水沟,以防地面雨水流入基坑,同时,应经常检查边坡和支护稳定情况,必要时适应放缓边坡坡度,或设置支撑,以防止坑壁受水浸泡造成塌方。

(1)对测量控制定位桩、水准点应注意保护,挖土机械行驶时,不得碰撞,并应定期复测检查其是否移位、下沉、平位置、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基坑开挖设置的支撑或支护在施工的全过程中要做好保护,不得随意损坏或拆除。

(3)基坑、管沟的立壁和边坡在开挖后要防止扰动或被雨水冲刷造成失稳。

(4)基坑、管沟开挖后,如不能很快浇筑垫层或安装管道,就事预留150~250mm厚土层,在施工下道工序前,再挖至设计标高。

(5)基坑开挖时,如发现文物和古墓,应妥善保护,立即报有关文物部门处理,如发现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以及地下管网、电缆等应加以保护并报有关部门处理。

(6)土方深基坑开挖和除低地下水位过程中应定期对邻近建筑物、道路、管线以及支遁词系统进行观察和测试,是否发生变形、下沉或移位,如发现异常情况,应采取防护措施。

(7)开挖时应注意保护测量控制定位桩、轴线桩,水准基桩,防止被挖土和运土机械设备碰撞,行驶破坏。

(8)基坑四周应设排水沟、集水井,场地应有一定坡度,以防雨水浸泡基坑和场地。

(9)夜间施工应设足够的照明,防止地基边坡超挖。

(10)深基坑开挖的支护结构,在开挖全程中要做好保护,不得随意拆除或损坏。

(1)基坑开挖时,两人操作间距应不大于3.0m,不得探头挖土,挖土面积较大时,每人工作面不应小于6m2,挖土应有上而下分层分段按顺序进行,严禁先挖坡脚或逆坡挖土或采用底部掏空塌挖土。

(2)基坑开挖时应严格按规定放坡,操作时应随时注意土壁的变动情况,如发现有裂缝或部分坍塌现象,应及时进行支撑或放坡,并注意支撑的稳固和土壁的变化,当采取不放坡开挖,应设置临时支护,冬季不设撑的挖土作业只许在土体冻结深度内进行。

(3)深基坑上下方应先挖好阶梯或支撑靠梯或开斜坡道,并采取防滑措施,禁止践踏支撑上下,坑四周应设安全栏杆。

(4)人工吊运土方时,应检查起吊工具,绳索是否牢靠,吊斗下面不得站人,卸土堆应离开坑边一定距离,以防造成坑壁塌方。

(5)用手推车运土,应先平整道路,并尽量采取单行道,以免来回碰撞,用平板车、翻斗车运土时,两车间距不得小于10m,装土和卸土时,两车距离不得小于1m。

(6)基坑、管沟的直立壁和边坡,在开挖过程中和敞露期间应防止塌陷,必要时加以保护,在桩基周围、墙基一侧不得堆土过高。

(7)重物距土坡安全距离:汽车不小于3m,超重机不小于4m,堆土不超过1.5m。

(8)当基坑较深或晾槽时间很长时,为防止边坡失水松散或地面水冲刷浸湿影响边坡稳定,应采用边坡保护方法。

(9)机械施工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内,挖掘机工作回转半径范围内不得站人或进行其他作业,土石方爆破时人员及机械设备应撤危险区域,挖掘机、装载机卸土,应待整机停稳后进行,不得将铲斗从运输汽车驾驶室顶部超过装土时,任何人都不得停留在装土车上。

(10)挖掘机行走和自卸汽车卸土时,必须注意上空电线,不得在架空电线路下工作,如在架空输电一侧工作时,垂直水平距离分别不得小于2.5m与4~6m(110~220KV时)。

(11)冬期、雨期施工运输机械和行驶道路应采取防滑措施,以保证行车安全。

(1)基坑开挖,应设水平桩控制基底底标高,标桩间距不于30m,并加强检查,以防止超挖,如发现局部超挖时,应采用低压缩性材料。如灰土、砂、砾石等分层回填夯实。

(2)软土地区基桩挖土,应在打桩完成后,间歇一段时间,使土体恢复稳定,桩身强度达到70%以上,再对称挖土,高差不应超过0.8m。以防软土滑动而造成桩基位移。

(3)土方开挖应先从底处开挖,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完成最低处的开挖方,形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并且不得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

(4)雨期、冬期施工应连续作业基坑完后应尽快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以减少对地基土的扰动和破坏。

(5)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当有粉细砂层时,应采用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措施,将水位降低至开挖底层以下0.5m,防止发动流砂。

(1)填土前应检验其土料含水量是否在控制范围内,土料含水量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宜,当含水量过大,应采取翻松、晾干、风干、换土、回填掺入土或其他吸水材料等措施,防止出现橡皮土,如土料过干(或为砂土、碎石类土)时,则应预先洒水湿润,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较大功率的压实机械等措施,各种压实机具的压实影响深度与土的性质含水量和压实遍数有关回填土的最优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应按设计要求经试验确定。

(2)回填土应分层摊铺和压实,每层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和机具性能而定,一般铺土厚度应小于压实机械压实作用的深度,应能使土方压实而机械的功耗最少,通常应进行现场夯实实验确定常用夯实工具机械层最大铺土厚度和所需要的夯实遍数参考数值见表。

填方应从最低处开始,由上而下整个宽度水平分层均匀铺填土料和夯实底部如有耕土或松土时,应先夯实然后再全面填筑,在水田、沟渠池塘上填方,应先排水、疏干、挖去淤泥,换填砂砾或抛填块石等压实后再进行填土。

(3)人工回填打夯前应将填土初步整平、打夯要按一定方向进行,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两遍纵横交叉分层打夯,夯实实基槽及地坪时,行夯路经就四边开始,然后再夯下中间蛙式打夯机等小型机具夯实时,打夯之前应对填土初步整平,打夯机依次打均匀分开,不留间歇,基坑回填应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回填和夯实,回填高差不可相差太多,以免将墙挤歪,较长的管沟墙,应采取内部加支撑的措施,回填管沟应用人工先在管道周围填土运输夯实,并应从管道两边同时进行直填至管顶0.5m以上,方可采用打夯机夯实。

(4)雨期基坑或管沟的回填,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地分期完成,从运土铺填到压实,各道工序连续进行,雨前应压完已填土层,并形成一定坡势,以利排水,施工中应检查、疏通排水设施防止地面水流入坑内,造成边坡塌方或使基土遭到破坏,现场道路应根据需要加铺防滑材料,保持运输道路畅通。

(1)回填时应注意妥善保护定位标准桩、轴线桩、标准高程桩,防止碰撞损坏或下沉。

(2)基础或管沟的混凝土砂浆达到一定强度不致因填土受到损坏时方可进行回填。

(3)基坑回填应分层对称进行,防止一侧回填造成两则压力不平衡,使基础变形或倾倒。

(4)夜间作业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设置足够照明,严禁汽车直接倒土入槽,防止铺填超厚或挤坏基础。

(5)已完填土应将表面压实做成条坡向或做好排水,综合、防止地面雨水流入坑浸泡地基。

(1)基坑和管沟填前,应检查坑壁有无塌方现象,下坑操作人员要戴安全帽。

(2)在填土夯实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边坡上的变化,对坑沟壁有松土掉落或塌方的危险时,应取适当的支护措施,基坑边上不得堆放重物。

(3)坑及室内回填土支撑用车辆运土时,应对跳板,便桥进行检查,以保证交通道路畅通安全,车与车的前后距离不得不于5m,车轴上均应装设制动闸,用于推车运车回填不得放手让车自动翻转卸土。

(4)基坑回填时,支撑的拆除应按回填顺序,从下而上逐步拆除,不得全部拆除后再回填,以免使边坡失稳,更换支撑时必须先装新的再拆除旧的。

(5)非机电设备操作人员不准擅自动用机电设备,使用蛙式打夯机时要两人操作,其中一人负责移动胶皮线,操作夯机人员必戴胶皮手套以防触电,打夯时要精神集中,两机平行间距不得小于3m,在同一夯行路线上,前后距离不得小于10m。

(1)对有密实度要求的填方应按规定每层,取样测定夯实后的干密度在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后才能填筑上层,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应有处理措施。

(2)严格选用填料制含水量,夯实遍数。不同的土填筑时,应按土类有规则地分层铺填将透水性大的土层置水、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之下,不得混杂使用,以利水分排出和基土稳定,并可避免在填土内形成水囊和产生滑动现象。

(3)严格控制每层铺土厚度,严禁汽车直接同基坑中倒土,并应禁止用浇水,水撼方法使土下沉,代替夯实。

(4)管沟下部机械夯实不到的边角部位墙与地坪,散水的交接处,应用细粒土料回填并仔细夯实。

(5)室内地坪、部位的回填土,应用有一段自然沉实的时间,测定沉降变化,稳定后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雨天不宜进行回填施工,必须回填时应分段尽快完成,且采用砂土石等填料,周围应用防雨和排水措施。

(1)砌筑时,应先铺底灰,再脱皮挂线砌筑,铺砖按一丁一顺砌法,做到外口交槎,上下层错缝,竖缝至少错开1/4砖长,转角处要放七分头砖(3/4砖)并在小墙和檐墙两处分层,交替设置,不能通缝,砖墙转角处和抗震设防建筑物的转角处和交接处砌皮砖,然后拉通线砌筑。

(2)根据皮数杆最下面一层砖标高、拉线检查基础垫层,表面标高是否合适,如第一层砖的水平灰缝大于20mm,应用细石混凝土找平不得用砂浆或在砂浆中掺细砖或碎石砼处理。常温施工时,砌石前一天应将砖浇水湿润,砖以水浸入表面下10~20mm,深为宜,雨天作业不得使用含水率饱和状态的砖砌筑部位的灰缝,杂物应清除干净基层浇水湿润,砂浆配合比已经试验室根据实际材料确定,准备好砂浆试模,应按试验确定的砂浆配合比拌制砂浆并搅拌均匀,常温下拌好的砂浆应在拌合后3~4h内完成,当气温超过30℃时,应在2~3h内用完,严禁使用过夜砂浆。

(3)砌基础前应清理基槽底除去松散软弱土层灰土填补夯实并铺设垫层,先用砖试摆,以确定排砖方法和错缝位置,使砌体平面尺寸符合要求,基础中预留孔洞应按施工图纸要求的位置和标高留设。

(4)内外墙基础应同时砌筑或做成踏步式,如基础深浅不一时,应从低处砌超,接槎高度不大于1m,基高度不大于0.5m,砌到上面且再进行上面的砖一切退后。

(5)砌筑时灰缝砂浆要饱满,严禁用冲浆法灌缝,每皮砖要挂线,它与皮数杆的偏差不得超过10mm。

(6)基础中预留洞口及预埋管道,其位置、标高应准确,避免凿打墙洞,管道上部位应预留沉降空隙,基础上铺放的沟盖板的出檐砖,应同时砌筑,并应用丁砖砌筑碰头灰应打严实。

(7)基础砌至防潮层时须用水平仪找平,并按规定铺20mm厚1:2.5的水泥,防水砂浆(掺加水泥重量5%的防水剂)防潮层压实抹平。

(1)基础墙砌筑完毕,应继续加强对龙门板、龙门桩、水平桩的保护防止碰撞损坏。

(2)外露或埋设在基础类的暖卫电气管线及其他预埋件,应注意保护不得随意碰撞拆除或损坏。

(3)加强对基础预埋的抗震构造柱钢筋和拉结筋的保护,防止踩倒或弯折。

(4)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砌筑完毕应继续降水直至回填完后始可而止降水,以防浸泡地基和基础。

(5)基础回填土应在两侧同时进行,如仅在一侧回填,未回填的一侧应加支撑,暖气沟墙内应加强垫支撑牢固,以防填土夯实将墙挤压变形开裂,严禁回填土采取不分层夯实或向槽内灌水沉实的方法回填。

(6)回填运输时,应先将基础顶部用塑料薄膜或草袋、木板等保护好,不得在基础上推车,损坏墙顶或碰坏墙体。

(1)砂浆配制应严格材料的计量,保证配合比准确,拌制时间应符合规定。

(2)基础应挂线,砌筑一砖半墙应双面挂线,大放脚两边进退要均匀,砌砖基墙身时,在拉线找正墙的轴线和边线,砌筑时保持墙身垂直,保持基础墙身发生过大位移。

(3)埋入砖砌体中的拉接筋位置正确、平直,其外露部分在施工中不得任意弯折砌体中的丁数量和位置必须符合要求。

(4)砌体的转角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否则应砌成斜槎有高低台的基础,应从低处开始砌筑,并由高台向低台搭接,且搭接长度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的高度。

(5)雨期施工应有防止基槽泡水和雨水冲刷泥浆措施,砂浆的稠度应适当减小,每日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收工时砌体表面应覆盖。

(6)冬期施工砖、石应清除水霜、石砂膏等应防止受冻,采用掺盐抗冻砂浆砌筑,掺盐量、材料加热时,应符合冬季施工措施规定砂浆使用温度不应底于5℃。

(1)砖墙砌筑前应先在防潮层或其他基层上根据弹好的位置线进行排砖,外山墙第一层应排丁砖,前后纵横排顺砖,山墙两大角排砖应对称,窗间墙、扶壁柱的位置尺寸应符合排砖模数。若不符合模数时可用七分头或丁砖排在窗间墙中间或扶壁柱的不明显部位进行调整,门窗洞口两边顺砖层的第一块砖应七分头,各种楼层排砖和门窗洞口位置应与底层一致。

(2)砌筑时,应根据墙体类别和部位选砖,砌清水墙或其正面时,应选择尺寸合格,棱角整齐颜色均匀的砖。

(3)砌筑时先盘角每次不得超过五层,随盘随吊线,使砖的层数灰缝厚度与皮数杆相符。

(4)砌一砖半厚及其以上的墙应两面挂线,一砖半进取以下的墙可单面挂线,线长时,中间应设支线点,接紧线且应穿线看平,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砌一砖混水墙时,宜采用外手挂线,可以照顾墙两面平整。

(5)砌墙宜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三一”的砌法或采用铺浆法(包括挤浆法和靠浆法)砖要砌得横平竖直灰浆饱满,做到“上跟线下跟棱左右相邻要对平”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0mm,清水墙面不得有三分头不得游丁走缝,每砌五皮左右,要用靠尺检查墙面垂直和平整度,随时纠正编差,严禁事后凿墙。

(6)砌长砂浆应随搅拌随使用,水泥砂浆应在3h内用完,水泥混合砂浆应在4h内用完,不得用过夜砂浆,清水墙应随、刮缝应深浅一致,清扫干净,混水墙随将头灰刮净,水平和竖向灰缝厚度不小于8mm,不大于12mm,一般为10mm。

(7)墙体日砌高度不宜超过1.8m,雨天不宜超过1.2m,雨天砌筑时,砂浆稠度应适当减少收工时应将砌体顶部覆盖好。

(8)外墙转角应同时砌筑内外墙,砌筑必须留斜槎,槎长与高度的比不得小于2/3,临时间断处的高度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的高度,石砌隔墙、横墙和临时间断处留斜槎,有困难时,可留阳槎,并沿墙高每隔500mm,每边均不小于500mm,末端弯钩90°。

(9)预留孔洞和穿墙等均应按设计要求砌筑,不得事后凿墙,墙体抗震拉结筋的位置,钢筋规格、数量、间距均应按设计要求留置,不应错放、漏放。

(10)砌筑门窗口时,若先立门窗框,则砌砖离开窗框边3mm左右,若后塞门窗框则应按弹好的位置砌筑(一般线宽比门窗实际尺寸大10~20mm)。

(11)在砖墙中设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时,砌筑前应将构造柱的位置弹出,并把构造柱插筋处理顺直,砌砖墙时与构造柱联结处,砌成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过30cm,砖墙与构造柱之间沿墙高每50cm设置2ф6水平拉接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1.0m。

(12)墙面勾缝一般宜用1:2水泥砂浆勾凹缝时宜按“从上而下,先平后立”的顺序,勾凸缝时宜先立缝后,勾缝前应清扫墙面上粘结的砂浆灰尘,并洒水湿润,对于瞎缝隙应先凿平深度为6~8mm,然后勾缝,对缺棱掉角的砖应用与砖同色的砂浆修补。

(13)冬期砌筑砖墙,砖应清除冰霜水泥宜用普通水泥,砂中不得含有大于1cm的冻块,石灰膏不得使用冻结的砂浆使用温度不应低于+5℃,掺盐量应符合规定。

(1)施工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砂浆污染墙柱表面,在临时出入洞或料架周围,应用草垫、木板或塑料薄膜覆盖。

(2)墙体拉结钢筋,抗震组合柱钢筋,各种预埋件暖卫管线、电气管线,均应注意防护,不得随意碰撞,拆改或损坏,暖卫电气设备和管线时,也不得随意拆打剔凿墙体。

(3)安装脚手架吊和、放预制构件或安装大模板时,指挥人员和吊车司机应密切配合,认真操作防止碰撞砌好的砖墙。

(4)雨天上下班时,应适当覆盖墙体表面,以防雨水冲刷。

(5)砖墙、柱未安装楼板或屋面板前,当遇六级以上大风时,应采取适当临时支撑措施,以防砖墙、柱失稳倾倒。

(6)砖过梁底部的模板,应在砌筑砂浆强度达到50%以上时,方可拆除。

(7)墙面预留脚手眼,应用与原墙相同规格、色泽的砖嵌砌严密不留痕迹。

(8)冬期低温下砌筑砖墙柱,收工时,表面应用草垫塑料薄膜作适当覆盖,保温防止冻坏墙体。

(1)脚手架应经检查后方能使用砌筑不得随意拆除改变脚手架楼层,屋盖上的盖板或防护栏不得随意挪动拆除。

(2)在架子上砍砖时,操作人员应面向里把碎砖打在架板上,严禁把砖头打向架外,挂线用的坠砖,应绑扎牢固,以免坠落伤人。

(3)脚手架上堆砖不得超过三层,采用砖笼吊砖时,砖在架子上或楼板上要均匀分布,不应集中堆放,灰桶、灰盆应放置有序,使架上保持畅通。

(4)采用里架砌清水墙时,不得站在墙上勾缝或在墙顶上行走。

(5)起吊砖和砂浆料斗时,砖和砂浆不能装得过满,吊臂工作范围内不得有人停留。

(6)操作人员应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时应挂好安全网。

(1)在砌筑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校核墙体的轴线的边线,当挂线过长,应检查中否达到平直通光一致的要求,以防轴线产生位移。

(2)清水墙砌筑排砖时,必须将立缝排勾,砌完一步高架每隔2m距应在丁砖立棱处用托板吊直划线,2步架往上楼继续吊直弹粉线,由底往上所用2/3砖的长度应使一致,上层分窗口位置时,必须同下层窗口保持垂直,以免墙面出现游丁走缝。

(3)立皮数杆要保持标高一致,盘角时要均匀掌握灰缝,砌筑时小线要接紧不得一层线松一层一紧,以防水平灰缝出现大小不均匀。

(4)构造柱外墙内大模板混凝土墙体以及圈梁混凝土浇筑,混凝土要分层进行振动,振动棒不得直接碰撞墙体,以免造成砖墙鼓胀,如在振捣时发现砖墙已经鼓胀变形,应随时拆除重砌。

(5)砌筑混水墙,应注意溢出墙面的灰渍应随时刮净,刮平顺半头砖应分散使用,首层或楼层的第一皮砖砌筑要查对皮楼杆的层数及标高,一砖厚墙砌筑外面要拉线,以防出现墙面玷污,通缝、不平直以及砖墙错层造成螺旋墙等病。

(6)构造砌筑应注意使构造柱砌成马牙槎设置好拉结筋,应从柱脚开始,先退后进,上口一皮应按先进60mm且,再上一进120mm,以保证混凝土浇灌时上角密实,构造柱内的落地灰砖渣杂物,应清理干净,防止夹渣,以免影响构造柱的整体性。

a.按设计间距在垫层上划线排放纵横向钢筋,排放时要注意弯钩朝上,不倾向一边,但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

b.基础四周两根钢筋交叉点应每点绑扎,中间部分每隔一根呈梅花绑牢;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需将全产钢筋相交点扎牢。

绑扎时就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要成“八”字形(或左右扣绑扎),以免网片歪斜变形。

c.独立柱基础为双向弯曲时,钢筋网的长向钢筋应放在短向钢筋的下面。

d.现浇柱与基础连接用的插筋下端,用90°弯钩与基础钢筋进行绑扎,箍艋比柱箍筋缩小一个柱筋直径,以使连接。插密实。同时校正墙面的垂直度和位置。然后再在每侧均匀钉三个长钉,与加气混凝土固定。

(7)砌块与楼板或梁底的联结,一般在楼板或梁底每1.5m预留2Φ6mm拉结筋插入墙内;如未预留拉结筋时,可先在砌块与楼板接触面抹粘结砂浆,每砌完一块,用小木楔在砌块上皮贴楼板底(梁底1时砌块楔牢,将粘结砂浆塞实,灰缝刮平)。

(8)加气混凝土砌块墙每天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8m。

(1)砌块在装运过程中,轻装轻放,计长时算好每年用量,分别整齐码放。

(2)加气混凝土砌块运动员上不得留脚手眼,拾拆脚手架是得碰撞已砌墙体和门窗边角。

(3)门框安装后,施工时应将门口框两侧+300~600mm高度范围钉铁皮保护,防止手推车撞坏。

(4)落地砂浆及时清除干净,以免与地面粘结,影响地坪施工。

(5)在加气混凝土墙上剔凿设备备孔洞、槽时,应轻凿,保持砌块完整,如有松动或损坏,应进行被强处理。

(1)切锯加气混凝土砌块使用专用工具,不得用斧或瓦刀随意砍

(2)不同干密度(容重)和强度等级的加气混凝土砌块不应筋位置应用木条或钢筋架成井字形固定牢固,以免造成柱子轴线偏移。

(3)基础配有双层钢筋网时,应在上层钢筋网下面设置钢撑脚或混凝土撑脚,以保证上下层钢筋间距和位置的正确。

a.绑扎时,按设计要求的箍筋间呀和数时,先将箍筋按弯钩错开要法求套在下层伸出的拱接筋上,再立起柱子钢筋,在接星期度内与搭接筋绑好,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向里,使于箍筋向上移动。如柱子主筋采用光圆钢筋搭接时,角部钩应与模板成45°,中间钢筋的弯钩与模板成90°。

b.柱主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亦按设计要求,如设计图纸无要求时,可按表7—2绑扎。

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长度

注:(1)当Ⅰ、Ⅱ级钢筋直径d大于25mm时,基受接钢筋的搭接长度应按表中值增加5d采用;

(2)当螺纺钢筋址径d不大于25mm时,基受接钢筋的搭长度应按表中值减少5d采用;

(3)当混凝土在凝固过程虽受力钢筋易受扰动时,基搭接长度宜适当增加;

(4)在任何情况下,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mm;受压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宜小于200mm;

(5)两根址径不同钢筋搭接长度,以较细钢筋的直径计算。

c.绑扎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在受力钢筋直径30倍区然围内(且不小于500mm),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行超过50%。

d.在立好柱主钢筋上用粉笔标出箍筋间距,然后将套好的箍筋向上移置,由上往下宜用缠扣绑扎。

e.箍筋应与主筋垂直,箍筋转角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或交错绑扎,但箍筋的平直部分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可成梅花式交错扎牢,以防内架歪斜。箍筋的接头(即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向交错布置,并位于箍筋与柱角主筋的交接点上,但在有交叉式箍筋的大截面柱子,其接头可位于箍筋与任何一根中间主筋的交接点上。在有抗震要求的地区,柱箍筋端头应弯成135°,平直长度不小于10d(d一箍筋直径,下同)。扣箍筋采用90°搭接,搭接处应焊接,焊缝长度单面焊缝不小于10d。柱基、柱顶、梁柱交接处,箍筋间距应按设计要求加密。

f.下层柱的主筋露出楼面部分,宜用工具或柱箍将其收进一个柱筋直径,以利上层柱钢筋的搭接;当上下层柱截面有变化时,下层钢筋的伸出部分,必须在绑扎梁钢筋之前收缩准确,不宜在楼面混凝土浇筑后再扳动钢筋。

g.框架梁、牛腿及柱帽中的钢筋,应放在柱的纵向钢筋内侧。]

h.如设计要求箍筋设在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箍筋。

i.柱筋控制保护层可用水泥砂浆垫块(或塑料卡)绑在柱立筋外皮上,间距一般1000mm,以确保主筋保护厚度的正确。

a.一般先立方根~4根竖筋,与下层伸出搭接筋绑扎,划好不平筋间距,然后在下部及中部绑两要根定位筋,并在横筋上划上竖筋间距,接着绑扎其余竖筋,最后绑扎其余横筋。

b.竖筋、横筋设在里面或设在外面应按设计要求。钢筋的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

c.墙钢筋应逐点绑扎,于四面对称进行,避免墙钢筋向一个方向歪斜,水平的绑扎接头应错开。在钢筋外皮及时绑扎垫块或塑料卡,以控制保护层厚度。

d.当墙配有双排钢筋时,在双排钢筋之间应绑φ8~10mm拉筋或是撑铁(钩),其纵横间距不大于600mm,以保持两排钢筋间距正确。

e.墙横向钢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联梁等到部位的锚固长度及洞口周围加固筋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f.墙模板合模后,应对伸出的钢筋进行一次修整,宜在搭接处绑一道临时定位横筋,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有人随时检查和修整,以保证竖筋位置正确。

a.当采用模内绑扎时,先在主梁模板上按设计图纸划好箍筋的间距,然后按以下次序进行绑扎:将主筋穿好箍筋,按已划好的间距逐一个分开→固定弯起筋和主筋→穿次梁弯起筋和主筋并套好箍筋→放主筋架立筋、次梁架力筋→隔一定间距将梁底主筋与箍筋绑住→绑架立筋→再绑主筋。主次梁同时配合进行。

b.梁中箍筋应与主筋垂直,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的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弯钩的叠合处,在梁中应交错绑扎,有抗震要求的结构,箍筋弯钩应为135°。如果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应为6~10d。

c.弯起钢筋与负弯矩筋位置要正确;梁与柱交接处,梁钢筋锚入柱内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d.梁的受位钢筋直径等于或大于25mm时,不应采用绑扎接头。小于25mm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如设计未作规定时,可按表7—2采用。搭接长度的末端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不得小于10d。接头不宜设在梁最大弯矩处。受拉区域内Ι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Ⅲ级钢筋可不做弯钩);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扎牢。接头置应相互错开,在受力钢筋30d区段范转内(且不小于500mm),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在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

e.纵向受力钢筋为双排或三排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25mm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短钢筋直径规格宜与纵向钢筋规格相同,以保证设计要求。

f.主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在同一高度遇有垫梁、边梁(圈梁)时,必须支承在垫梁或边梁受力钢筋之上,主筋两端的搁置长度应保持均匀一致;次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应支承在主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之上。

g.主梁与次梁的上部纵向钢筋相遇险处,次梁钢筋应放在主梁钢筋之上。

h.主梁钢筋如采取要模外绑扎时,一般先在楼板模板上绑扎,然后用人力(或吊车)抬(吊)入模内,其方法次序是:将主梁需穿次梁的部位稍抬高→在次梁梁口搁两根横杆→将次梁的长钢筋铺在横杆上,按箍筋间距划线→套箍筋并按线摆开→抽换横杆,将下部纵向钢筋落入箍筋内→再按架立钢筋、弯起钢筋、受拉钢筋的顺序与箍筋绑扎→将骨架稍抬起抽出横杆→使梁骨架落入模内。

b.按划好的钢筋部距,先排好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到同时配合安装并固定。

c.钢筋搭接长度、位置和数量的要求,同梁钢筋绑扎第5条的要求。

d.板与次梁、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应在上,次梁的钢筋居虽,主梁的钢筋在下。

e.板绑扎一般用顺扣或八字扣,对外围两根钢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基余各点可是隔点交错绑扎(双向配筋板相交点,则须全部绑扎)。如板配双层钢筋,两层钢筋之间须设钢筋支架,以保持上层钢筋的位置正确。

f.对板的负弯矩配筋,每个扣均要绑扎,并在主筋下垫砂浆垫块,以防上被踩下。特别对雨篷、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各控制负筋的位置,防止变形。

g.楼板钢筋的弯起点,应按设计规定,设计图纸未注明时,板的边跨支座可按跨度的L/10为弯起点,板的中跨及连续多跨可按支座中线提为弯起点(L—板的中—中跨度)。

a.在楼梯支好的底模上,弹上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按设计图纸中主筋中分布筋的排列,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交点应绑扎。如有楼梯梁时,则先绑扎梁,后绑扎板钢筋,板筋要锚固到梁内。

b.底板钢筋绑扎完,待踏步模板支好后,再绑扎踏步钢筋,并垫好砂浆块。

c.主筋接头数量和位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

(1)加工成型的钢筋骨架运到现场,应分别按工号、结构部位、钢筋编号和规格堆放,保证钢筋表面清洁,防止浸渍、泥土污染或压弯弯形;贮存期不宜过久,对钢筋应重新除锈蚀。

(2)在运输和安装钢筋时,应轻装轻卸,不得随抛掷和碰撞,防止钢筋变形。

(3)在钢筋绑扎过程中和钢筋绑好后,不得在已绑好的钢筋上行人、栈放物料或搭设跳板,特别是防止踩踏压顶、雨篷、挑檐、阳台等悬挑结构的钢筋,以免影响结构强度和使用安全。

(4)楼板等的弯起钢筋,负弯矩筋绑好后,在浇筑混凝土前进行检查、整修,保持不变形,在浇灌混凝土时设专人负责整修。

(5)绑扎钢筋时,防止碰动预埋铁件及洞口模板。

(6)模板内表面涂刷隔离剂时,应避免污染钢筋。

(7)安装电线管、暖卫管线或其他管线埋设物时,应避免任意切断和碰动钢筋。

(1)钢筋加工机械的操作人员,就经过一定的机模操作技术培训,掌握机械性能和操作规程后,才能上岗。

(2)钢筋加工机械的电气设备,应有良好的绝缘并接地,每台机械必须一机一闸,并设漏电保护开关。机械转动的外露部分必须设有安全防护罩,在停止工作时应断开电源。

(3)钢筋加工机械使用前,应先空运转试车正常后,方能开始使用。

(4)钢筋冷拉时,冷拉场地两端不准站人,不得在正在冷拉的钢筋上行走GB 51370-2019:薄膜太阳能电池工厂设计标准(无水印,带书签),钢筋人员进入安全位置后,方可进行冷拉。

(5)使用钢筋弯曲机后,操作人员应站在钢筋活动端的反方向,变曲400mm的短钢筋时,要有防止钢筋弹出的措施。

(6)粗钢筋切断时,冲切力大,应在切断机口两侧机座上安装两个角钢档杆,防止钢筋摆动。

(7)在焊机操作棚周围南宁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2020年版)(南发改社会[2020]86号 南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五局委2020年12月).pdf,不得放易燃物品,在室内进行焊接时,应保持良好环境。

(8)搬运钢筋时,要注意前后方向有无碰撞危险或被钩挂料物,特别要避免碰挂周围和上下方向的电线。

(9)安装悬空结构钢筋时,必须站在脚手架上操作,不得站在模板上或支撑上安装。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