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超高层写字楼、办公楼测量施工方案

北京某超高层写字楼、办公楼测量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57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北京某超高层写字楼、办公楼测量施工方案

北京某办公楼测量施工方案

本施工方案依据国家、北京市现行规范标准,并结合我单位企业标准和成功的管理经验按照招标图纸编制而成。主要依据有:

1、***大楼招标设计图纸

GB/T 38180-2019标准下载6、北京市***设计研究院提供的本工程《建设工程测量成果报告书》(2007验测0289)

根据以上规范、规程关于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对施工精度的有关要求,本着“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的原则,制定本施工测量方案,确保圆满完成本工程的施工测量任务。

本工程为***勘探开发研究院***大楼,总建筑面积33596平方米,地下二层,

地上八层,檐口高度为40.870~46.500米.结构体系:地下部分为钢筋混凝土—钢骨混凝土结构,地上部分为钢框架结构。基础采用现浇钢筋混泥土梁式筏基。地下一层左半部为5级人防,右半部为非人防;地下二层全部为人防,其中北半部抗力等级为5级,南半部抗力等级为6级。

1、现场测量组织、测量内容、测量方法

测量负责人1名,负责测量工作组织安排、设备管理、工作进度管理;测量放线工程师2名,负责测量放线操作。

包括平面轴线控制网测设、高程控制网测设、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平面轴线投测、标高控制、沉降观测、变形观测等。

根据本工程特点和精度要求,平面控制和建筑物放样采用全站仪,轴线投测采用激光经纬仪,高程测量采用水准仪,竖向控制采用激光垂准仪。

2、平面轴线控制网测设

1)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a平面控制网坐标系的选用:本工程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北京坐标系统。

b平面控制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c平面控制网的布设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进行测设。

d控制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e桩位用混凝土保护,工程施工中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标记。

2)建筑物定位桩的测设

1)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应建立高程控制网。

2)高程控制网的精度采用国家三等水准精度。

3)高程控制的建立是根据业主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采用水准仪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按三等水准精度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测设一条闭合或附合水准路线,联测场区平面控制点,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本工程建筑物平面轴线传递采用激光垂准仪竖向投测法进行。

b在施工过程中,每当施工平面测量工作完成后,进入竖向施工时,在墙、柱拆模后,应在墙、柱体立面抄测出水平标高线。(标高线相对于每层设计标高而定),以供下道工序的使用。

c当每一层平面或每段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向监理报验。

d自检时,要重点检查轴线间距、纵横轴线交角,保证几何关系正确。

L/20000,且不应大于3.0

2)±0.00以上部分轴线投测

为了保证轴线投测的精度,满足结构、安装的精度要求,平面轴线投测采用内控法进行测设。

平面内控点的布设,由测量负责人根据地上部分施工流水段的划分确定,每一流水段至少布设3个点。

内控点所在首层楼板相应位置上需预先埋设铁件并与楼板钢筋焊接牢固。以后在各层施工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150mm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

待预埋件埋设完毕后,将内控点所在纵横轴线分别投测到预埋铁件上,并用全站仪进行测角、测边校核,精度合格后作为平面控制依据。内控网的精度不低于轴线控制网的精度。

轴线控制点投测到施工层后,将经纬仪分别置于各点上,检查相邻点间夹角是否为90°,然后用检定过的50m钢尺校测相邻两点间水平距离,检查控制点是否投测正确。控制点校测合格后依据控制点与轴线的尺寸关系放样出轴线。

5、±0.00以下部分标高控制

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

2)±0.00以下标高的施测

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每层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并作相互校核,校核后三点的较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基准点应标在便于使用和保存的位置,根据基坑情况,在基坑内埋置固定的标桩,将高程引测到标桩上。并标明绝对高程和相对标高,便于施工中使用。

3)标高校测与精度要求

每次引测标高需要作自身闭合外,对于同一层分几次引测的标高,应该联测校核,精度要求符合规范要求。

6、±0.00以上部分标高传递

1)水准点的检测及要求

a对场内测设的水准点,每间隔一定的时间联测一次,以作相互检校。

b检测后的数据成果必须作一分析,以保证水准点使用准确。

2)结构施工中楼层标高传递方法

a在首层平面易于向上传递标高的位置作为布设高程的基准点,用DS3水准仪进行往返测,测设合格后,用红色油漆标记“▽”,并在旁边标注建筑标高,以红“▽”上顶线为标高基准。

c施工层抄平之前,首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高程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

施工监测的目的是为了正确反映建筑体在施建时与功能性使用时的变形量与变形趋势,检验设计数据的正确性、积累相关施工经验和信息化的施工理念;本工程监测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建筑体沉降观测、结构施工期间基坑边坡水平位移观测、地下水位观测、结构施工期间的塔吊的垂直度监测。

基坑边坡及相邻建筑物变形监测

1)、基坑变形监测的必要性

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构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甚至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参数。

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见附图

检验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确保基坑支护结构和相邻建筑物的安全。积累工程经验,为提高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整体水平提供依据。

本工程基坑周围及地质环境比较复杂,东侧偏北处有一层平房,距离基坑约5m(5m道路需过车);西侧偏南处为2层永久建筑,距离基坑约9m(6m道路需过车)。原2层计算机中心楼北侧柱基边距离拟建地下室外墙皮525mm,西侧柱基边距离拟建地下室外墙皮825mm。因此,本工程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及重要性均按照一级考虑。

a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

b周围建(构)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等变形监测;

c基坑内和基坑外地下水位监测;

基坑监测工作须按照计划进行。计划性是监测数据完整性的保证。

监测数据须是真实可靠的。数据的可靠性由测试元件安装或埋设的可靠性、监测仪器的精度、可靠性以及监测人员的素质来保证。监测数据真实性要求所有数据须以原始记录为依据,原始记录任何人不得更改、删除。

监测数据必须是及时的。监测数据需在现场及时计算处理,计算有问题可及时复测,尽量做到当天报表当天出。因为基坑开挖是一个动态的施工过程,只有保证及时监测,才能有利于及时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

埋设于结构中的监测元件应尽量减少对结构的正常受力的影响,埋设水土压力监测元件、测斜管和分层沉降管时的回填土应注意与岩土介质的匹配。

对重要的监测项目,应按照工程具体情况预先设定预警值和报警制度,预警值应包括变形或内力量值及其变化速率。

基坑监测应整理完整的监测记录表、数据报表、形象的图表和曲线,监测结束后整理出监测报告。

肉眼观察是不借助于任何量测仪器,而用肉眼凭经验观察获得对判断基坑稳定和环境安全性有用的信息,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需在进行其他使用仪器的监测项目前由有一定工程经验的监测人员进行。主要观察围护结构和支撑体系的施工质量、围护体系是否有渗漏水及其渗漏水的位置和多少、施工条件的改变情况、坑边堆载的变化、管道渗漏和施工用水的不适当排放以及降雨等气候条件的变化等对基坑稳定和环境安全性关系密切的信息。同时需密切注意基坑周围的地面裂缝、围护结构和支撑体系的工作失常情况、邻近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裂缝、流土或局部管涌现象等工程隐患的早期发现,以便发现隐患苗头及时处理,尽量减少工程事故的发生。这项工作每天早晚进行,并将观测到的内容详细地记录在监测日记中,同时记录施工进度与施工工况,重要的信息则需要写在监测报表的备注栏内,发现重要的工程隐患则要专门出监测备忘录。

(3)基坑外半永久性基准点的布置

因为基坑坡顶观测基准点离坑上口一般较近,当基坑发生变形时,观测基准点也会随之变形,因此在距离基坑上口外侧2倍坑深的位置布置半永久性基准点,以便在每次观测时对观测基准点进行校核。

4)土钉墙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1)监测方法:轴线法(又称视准线法)

沿基坑的每条直线边建一轴线,并在直线边上布设水平位移点。本法既不需要测角,也不需要测距,只需将轴线用经纬仪投射到位移点旁边,即可量取位移点离轴线的偏距,通过两次偏距的比较来计算水平位移量。

因为本法要求将仪器架设在变形区外,但因为基坑周边场地有限,并且架设距离过远后,通视条件也不好。故在基坑周边变形位移较小且通视良好不易受到扰动的角部设置观测基准点,利用场外的半永久性基准点对其进行校核、测得角部观测基准点的侧向水平位移后,可以测得各观测点的水平位移准确值。

附注:如果因为基坑周边施工障碍物多,也可采用前方交会法。

水平位移监测主要采用经纬仪(有条件时也可采用全站仪)。

沿基坑周边每隔20m布设一个监测点。

基准点:在基坑顶部选择通视良好且不易扰动的基准点。因为基坑局部围挡至基坑上口非常狭窄,因此基准点可能会与基坑同时变形,因此在每次监测之前先利用轴线控制网校核基准点。

观测点:测点用红油漆画三角形,为了醒目,在红三角附近打入水泥钉,并用油漆做好标志。

观测:基准点观测时最好能通视基坑另一侧基准点,如果现场条件不能满足,则可以在坑外影响范围外的建筑物上选择一个后视点。基坑开挖前测量三次,取其均值作为初始值,每次观测要求做好记录以及当时的天气和气温。

基坑开挖时,每开挖一步每天观测1次,其他时间3~5天一次,全部开挖完后7天观测1次,并做好记录。遇大雨、基坑受扰动或变形量有突变后应立即观测并加大观测频率。

(5)变形控制标准:规范要求50mm。

5)护坡桩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1)测点位布设:每隔15m布设一个监测点。

观测点:在护坡桩帽梁浇筑完成后,在冠梁预设的观测点。采用经纬仪进行变形监测。

护坡桩下部土方开挖前测量三次,取其均值作为初始值,基坑每开挖一步时每天观测1次,每层锚杆张拉前后各进行一次观测,其他时间3~5天一次,全部开挖完后7天观测1次,并做好记录。遇大雨、基坑扰动或变形量有突变后应立即监测并加大观测频率。

(4)变形控制标准:不得大于15mm。

6)周围重要建筑物及地下管线变形监测

基坑土方开挖后,必然对周边的建筑物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其进行必要的变形监测,可以了解其变形状况,分析其变形原因,预报其未来变形趋势。对于预防工程事故发生,保证建筑物的正常、安全使用是至关重要的。

本工程对于影响范围内的周边重要建筑物及对变形要求严格的地下重要管线进行变形观测,主要是基坑东南侧原计算机中心楼的沉降观测。

周边建筑物的沉降监测(倾斜监测)

地下重要管线的水平位移监测、沉降监测

采用重复精密水准测量方法,以甲方提供的城市导线点为依据,建立高精度的水准测量控制网,用水准仪进行监测。

在基坑2倍坑深以外的合适位置布置半永久性水准基点(下水井式混凝土标)。在被观测建筑物墙上标记监测水准点,点距15~20m,且不小于3个,离开地面高度约0.5m左右。基坑周边坡顶的沉降观测点与水平位移观测点“合二为一”。

周边建筑物的的沉降观测点可以考虑利用其原有的永久沉降观测点,在征求其使用管理单位同意,不破坏其外墙装饰层的情况下,也可按照规范设置。

基坑开挖前观测2次,得到各监测点初始值;基坑施工过程中每15天观测一次,基坑挖到基底标高后每月测一次;建(构)筑物的倾斜可根据沉降观测数据进行推算。

监测仪器和标尺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检查;

已知水准点要联测检查,以便保证沉降监测成果的正确性;

每次沉降监测应使用同一类型的仪器和标尺(“定机定人”);

监测时,必须连续进行,全部测点需连续一次测完。

基坑内和基坑周边降水井兼作地下水位观测井。

同降水井构造。坑外观测井应做好保护措施,防止渣土等污物进入井内。

降水之前进行观测,取三次观测的平均值作为起始值。开始降水之后每周观测一次,当地下水位稳定后可减为两星期一次。这些测量应贯穿整个施工和开挖阶段,直到停止降水。

8)监测资料整理及监控报警值

(1)意外原因造成基坑变形过大处理措施

通过监测发现各项监测值大于规范允许或计算值时,应加强观测,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如加斜钢支撑,补加锚杆加固阻止位移继续扩大,确保基坑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2)资料整理和分析反馈

基坑边2m内,均布荷载不得大于设计荷载值。

基坑四周作好防、排水工作,严防地下管道渗水。

坑上轴线控制点或水准基点每1个月复核一次,以保证其精度。

临近计算机中心楼及周边有建筑物的边坡按一级基坑考虑;其它位置边坡按二级基坑考虑。

支护结构墙顶位移监控值

支护结构顶部位移以及墙体最大变形计算值详见计算书。

本工程主要监视和测量装置见下表。

(1)沉降基准点布设原则:

a布设的沉降基准点必须坚固稳定且便于长期保存。

b为了对沉降基准点进行相互检查,沉降基准点的数目为三个,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c沉降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观测精度。

d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同时为了防止沉降基准点受到冻胀的影响,沉降基准点的埋设深度不小于1.5米,以保证沉降基准点的稳定。

e本工程埋设三个沉降基准点,基准点离观测建筑物距离不小于2倍基坑开挖深度。

(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方法

a该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点数及观测点布置有待最后与与设计院确定。

a沉降观测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每次观测要做到仪器、水准标尺、测站、线路、观测人员五固定。首次观测在同期进行两次,无异常时取其平均值。周期性观测中,如与上次相比出现异常,要及时复测。

b观测仪器选用SokkiaPL1数字式精密水准仪及其配套铟钢条码尺。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mm)

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数的差(mm)

(5)测站观测顺序和方法

a往测时,奇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的顺序为:

后视标尺的基本分划→前视标尺的基本分划。

b往测时,偶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的顺序。

前视标尺的基本分划→后视标尺的基本分划。

c返测时,奇、偶测站照准标尺的顺序分别与往测偶、奇数测站相同。

a施工时每两层观测一次。

b结构封顶至工程竣工阶段,观测周期按下列要求进行:

(1)均匀沉降且连续三个月内平均沉降量不超过1mm时,每三个月观测一次。

(2)连续两次每三个月平均沉降量不超过2mm时,每六个月测一次。

(3)竣工后第一年3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隔6个月观测一次,直到沉降稳定(半年沉降量不超过2mm)为止。

沉降观测完成后,向委托方提供沉降观测成果表,时间、荷载沉降曲线图

a监测工具:经纬仪(含弯管目镜)、0.5mm刻度钢板尺

c监控报警值限:2/1000H(H为塔吊高度)

d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如果塔吊垂直度偏差已接近或达到报警值立即口头通知停止吊装作业,并立即将观测数据以书面报告形知通知现场机械管理员

3)测量人员全部取证上岗。

4)进场的测量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标识保存完好。

5)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后才能作为测量依据。6)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

7)在每层结构体施工完后立即组织测量人员、会同测量监理工程师对整个结构体的垂直度、平面位置、楼层标高进行一次实测实量,并及时将其复验测量报告报验至测量监理工程师和总工办,以便指导后续施

9、工程重点部位的测量控制方法

1)建筑物大角垂直度的控制

首层墙柱施工完成后,分别在距大角两侧50cm处外墙或楼板边,各弹出一条竖直线,并涂上两个红色三角标记,作为上层墙、柱支模板的控制线。上层墙柱支模板时,以此30cm线校准模板边缘位置,以保证墙角与下一层墙角在同一铅直线上。以此层层传递,从而保证建筑物大角的垂直度。

2)墙、柱施工精度测量控制方法

3)门、窗洞口测量控制方法

结构施工中,每层墙体完成后,用经纬仪投测出洞口的竖向中心线及洞口两边线横向控制线用钢尺传递,并弹在墙体上。室内门窗洞口的竖直控制线由轴线关系弹出,门窗洞口水平控制根据标高控制线由钢尺传递弹出。以此检查门、窗洞口的施工精度。

4)电梯井施工测量控制方法

在结构施工中,在电梯井底以控制轴线为准弹测出井筒30cm控制线和电梯井中心线住宅门窗及栏杆供应及安装施工组织方案,含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doc,并用红三角标识。在后续的施工中,每层都要根据控制轴线放出电梯井中心线,并投测到侧面上用红三角标识。

5)钢柱基础的定位测量与高程控制

钢柱基础定位施测方法与步骤如下:

垫层混凝土凝固后,在垫层面上投测中线点,并根据中线点弹出墨线,绘出基础预埋件控制线的位置,以便下一步安置预埋件并根据中线支立模板。

预埋件控制线位置在垫层上绘出后,即在预埋件四角处测出四点标高,以便用来检查并整平垫层混凝土面,使其符合设计标高,便于预埋件的安装。如基础过深,从地面上引测基础底面标高,标尺不够长时,可用塔吊传递。

b基础预埋件中线投点与抄平

(1)基础预埋件的安置。根据垫层上的中心线和所画的位置将其安置在垫层上,然后根据在垫层上测定的标高点进行地脚找平2019 年装配式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使其符合设计标高。

(2)基础预埋件。基础预埋件安置好后,用水准仪测出四角的标高,以检查预埋件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2mm,但不应高于设计标高。基础预埋件标高满足要求后,将预埋件与底层钢筋网焊牢,并加焊钢筋支撑。若使其稳固。

(3)中线投点。在投点前,应对矩形边上的中心线端点进行检查,然后根据相应两端点,将中线投测于固定架横梁上,并刻绘标志。其中线投点偏差(相对于中线端点)为±1mm~±2mm。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