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外青松公路某段大修工程(实施)施工组织设计

上海市外青松公路某段大修工程(实施)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883.71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上海市外青松公路某段大修工程(实施)施工组织设计

(K13+331~K14+303)

上海XXXX工程有限公司

略钢60万吨年棒材生产线钢结构厂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5施工进度计划表(详见附表) 8

1.6交通组织措施(详见交通组织方案) 8

1.7管线保护措施 8

2.前期工作与施工准备 9

3.项目组织机构 10

4.主要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11

4.1道路施工流程 11

4.2道路施工准备 11

4.3板底注浆施工 11

4.4现场冷再生施工 13

4.5黑色面层施工 16

4.7侧平石、花坛石施工 21

4.8人行道铺筑施工 22

5.特殊环境下的施工措施 23

5.1雨季、汛期施工技术措施 23

5.2初冬季节施工技术措施 23

6.质量保证措施 24

6.1质量保证体系内容 24

6.2质量保证体系的组成 24

6.3质量经济奖罚措施 27

7.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27

7.1安全检查制度 28

7.2道路施工安全要求 28

7.3安全管理网络图 29

8.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29

8.1文明施工管理网络图 29

8.2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30

8.3文明施工现场管理 31

9.环境保护措施 31

9.1环境保护责任 31

9.2环境保护措施 32

10.工期保证措施 32

10.1加强计划管理 32

10.2统一指挥,加强调度 33

11.降低成本措施 33

11.1精心组织施工,科学合理安排,优化各项资源 33

11.2加强成本控制 33

11.3强化项目管理 33

11.4推动技术创新 34

12.1主要机械设备表 35

12.2劳动力计划分配表 35

外青松公路(青浦段)北起曹安公路,向南经江苏省花桥镇、青浦区白鹤镇、青浦镇后,至松江区千新公路,是联接上海青浦区和松江区的重要通道,也是一条省级干线公路。

本次大修工程为青浦区白鹤镇区段(小白鹤桥~老白石公路),起讫桩号为K13+331~K14+303,长度0.972km,工程范围内有桥梁1座(顾家浜桥),见图1。沿线道路机动车道为双向四车道,当中两个车道原为水泥砼路面,外侧两个车道为沥青砼路面。2004年在原有路面结构上加罩约9cm沥青砼。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原有水泥砼基层板块裂缝反射至沥青砼面层。

图1外青松公路大修工程白鹤镇区段平面示意图

外青松公路白鹤镇区段(小白鹤桥~老白石公路)为二级公路城镇段,设计车速60km/h,两侧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公路横断面布置形式为:3.0m(人行道)+3.0m(非机动车道)+1.5m(机非分隔带)+7.0m(机动车道)+7.0m(机动车道)+1.5m(机非分隔带)+3.0m(非机动车道)+3.0m(人行道)

大修路段横断面布置和宽度保持原状,路面加罩采用直线路拱,机动车道横坡度为2.0%,非机动车道横坡度为2.0%,人行道横坡度为1.0%。起终点横坡在10m范围内与现状路面(桥梁)接顺。

1.1.2道路结构层次

(1)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9cm现场冷再生水泥乳化半柔性混合料

(2)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原有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原有人行道翻挖重做,路面结构组合为:

1.1.3路面病害处理

外青松公路白鹤镇区段机动车道局部路段原有水泥砼板块板底脱空,需先对脱空板块进行注浆加固处理后再现场冷再生原有沥青砼面层。

需要进行注浆加固处理的路段范围如表1.1。

病害处理注浆加固路段范围表表1.1

K13+350~K13+370

K14+110~K14+185.4

K14+193.1~K14+230

K13+338~K13+360

K13+480~K13+550

K13+680~K13+770

K13+820~K13+840

K14+160~K14+185.4

K14+193.1~K14+230

K14+280~K14+303

相交路口为沥青砼,可在5m接顺范围内采用铣刨加罩的方法对路面结构进行过渡处理。相交路口为水泥砼,且相交处的高差<6cm的路口,应调整外青松公路在非机动车道范围内的横坡,与相交道路接顺;如相交处的高差>6cm,可按3~5m接顺范围翻挖相交道路并新建路面予以接顺,并需在沥青路面与砼路面分界处设置一条路缘石。

外青松公路白鹤镇区段的雨水进水口按设计标高相应升高,如有破损应予以重建。

机非分隔带及人行道处的侧平石按设计标高相应升高,如有破损应予以更换。

路面施工完成后,按现状恢复沿线路面标线。

机非分隔带内的土体按设计标高相应升高,并将土体回填;机非分隔带内设置过水槽,遇路口或其他构筑物应适当调整。

本工程工期要求2010.10.15~2010.11.30。

图纸主要工作量表表1.2

(2)主要施工验收指标:

②水系数<100ml/min。

③平整度指标IRI<2.5m/车道.km的比例大于95%,平整度指标IRI≤3m/km的比例100%。

④竣工验收弯沉值控制,见表1.3。

竣工验收弯沉值表1.3

机动车道(砼板注浆加固)

1.4.2安全、文明施工要求:无工伤、交通事故,做到便民、利民、不扰民。

1.5施工进度计划表(详见附表)

1.6交通组织措施(详见交通组织方案)

施工时应保证原有交通的运营,施工时切实做好交通组织工作。施工期应按以下要求实施:

1.6.1严格按照《上海市公路养护作业交通安全管理办法》条例实施,在施工区及前方设置文明施工牌,限速标志牌,车辆分流标志牌及安全护栏,反光锥等安全控制设施。

1.6.2现场冷再生和黑色摊铺施工时根据路段情况不同,将采用单向半幅全封闭交通施工,在施工前按照每日施工作业地点对施工区域进行交通流向改道封闭。

1.6.3整个交通设施保障区域分为警告区、上游过渡区、缓冲区、工作区(按每日工作需要设置)、下游过渡区和终止区。同时利用作业区上游的可变信息板显示:“前方XXkm施工,限速XX,注意驾驶或禁止超车”等内容进行提示。在改变交通流向封闭作业时,采用增设施工护栏、道路减速板的措施进行重点保护。

1.6.4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把配合交通措施列为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之一,工程实施前,主动与交通管理部门联系,介绍、汇报本工程概况、施工方案、总平面布置及工程材料、砼的运输量和运输计划,请交通管理部门给予支持和指导,改进、完善交通组织方案。

1.6.5施工场地采取半封闭隔离措施,工地出入口位置经交通管理部门审批同意后,主要出入口设置交通指令标志和示警灯,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1.6.6施工期间,进出工地的车辆和人员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服从交通管理部门的指令和管理。

1.6.7设立专职的“交通纠察岗”,负责指挥车辆进出工地,维持交通秩序。

1.6.8接受交通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的监督检查,发现影响交通的问题,立即进行整改。

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必须与当地沿线单位和有关单位了解并协调好管线保护事宜,做好管线保护措施,尽量不影响附近单位和居民的工作与生活。

2.前期工作与施工准备

2.1.1根据设计图纸,仔细踏勘施工现场,排摸地下管线及相关道路排水设施,参加设计交底并提出施工单位意见。

2.1.2针对本工程特点,结合现场施工环境及交通状况,制定施工交通组织设计方案,并向交通管理部门报批。

2.1.3计算汇总工程量,按工期要求,制定施工计划、“工、料、机”投入情况准备计划。

本着有利于施工质量、安全管理的基础上,以经济适用、科学合理为原则,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具体布置如下:

2.2.1临时办公生活设施

本公司拟将项目部、生活区设置在白鹤道班,内部设有项目部办公室二间、监理办公室一间。生活区“五小”设施齐全。2.2.2临时施工用水、用电工程用电、用水由业主提供的施工现场附近的电源和水源。

2.2.3资源配备(工、料、机)(1)劳动力公司拟投入2个施工作业组,分别为冷再生混合料专业班组和一般道路班组,操作人员选择勤劳、肯干,技术能力强的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工人进场施工,确保工程目标的实现。(2)机械设备本工程采用的施工机械均为本公司自有的常规施工机械,开工前应做好保养工作,保证施工机械的完好率,以利施工的正常进行。(3)材料本工程材料均由公司自行采购,材料质量控制按公司ISO9002中的要求进行采购,所有进场的原材料、构配件及半成品须有出厂合格证明和施工单位的自检证明。工程材料试验、工艺检验按有关规范执行。

图2.项目组织机构管理网络图

4.主要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4.2.1工程开工前,对现有路况进行全面检查,道路线形、标高复测后与设计图纸校对,确定不同路段的路面结构层处理方式。标示出道路基层病害处理位置,为后续板底注浆加固和现场冷再生施工做好准备。

4.2.2针对道路施工交通组织设计方案,准备占路施工各类标志、标牌和警示灯具,并提前向沿街商铺派发《道路施工告知单》。

4.2.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配,报请监理工程师批准。

4.2.4路用外购工程材料,向监理、建设单位征询采购建议,及时做好取样试验和相关单位资质符合性审查。

外青松公路白鹤镇区段机动车道局部路段原有水泥砼板块板底脱空,需先对脱空板块进行注浆加固处理后再现场冷再生原有沥青砼面层。

4.3.1板底注浆加固工艺流程

图4板底注浆加固工艺流程图

4.3.2板底注浆技术要求

4.4.1现场冷再生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样→路面清理→人工撒布水泥→冷再生机拌和、破碎→检测含水量、厚度、水泥剂量→稳压→刮平→测量→碾压→检验→洒水养生

图5.现场冷再生施工工艺流程图

4.4.2现场冷再生混合料原材料技术要求

对于再生路面结构的矿料不作具体规定,但经过再生试拌(或掺入必要的新料)的混合料必须满足混合料的技术指标要求。

(2)微膨胀专用乳化沥青(表4.1)

微膨胀专用乳化沥青主要技术性能表表4.1

筛上剩余量(1.18mm筛),%不大于

与粗粒式、细粒式集料拌合试验

水泥拌和试验筛上剩余,%不大于

针入度(25℃,100g)1/10mm

延度(15℃),cm不小于

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

水泥采用常规水泥,优先采用道路硅酸盐水泥,在没有道路硅酸盐水泥的情况下,可采用425硅酸盐水泥或普通水泥。

饮用水可直接作为混凝土搅拌和养生用水。对水质有疑问时,应检验下列指标,合格者方可使用。

通过以下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4.4.4冷再生混合料的施工

在路面清理之后,按事先指定试验段(K14+193.10~K14+303),确保再生机组的就位。

首先根据配合比要求的水泥用量加0.5%的损耗,计算单位面积水泥用量,然后再碎石摊铺后采用压路机静压一遍,使碎石密实,且人工在碎石上用白灰打上2.5m×0.9m的方格,在其内放入1袋水泥,均匀摊铺;

(4)再生机铣刨、拌和

严格按试验路确定的速度和铣刨深度进行拌和作业,对于再生机添加的水量(含原有路面材料的含水量)要比最佳含水量大1%~2%,早晚多加1%,中午多加2%的水。本次施工机动车道内侧车道沥青砼下部为砼板块,故铣刨深度为9cm;外侧机动车道,由于竣工图缺失,实地试铣刨后视下部结构层次定铣刨深度,如沥青砼下部为砼板块,铣刨深度为9cm;如沥青砼下部为贯入式沥青碎石,则铣刨15cm。

由测量员放样,平地机按2%的横坡和规定的纵坡进行整平作业;

摊铺拌和完成后实施碾压,采用2台重型振动压路机先静压1遍,然后弱振2遍,强振2遍至密实,同时保证压实表面平整、无轮迹,碾压方向和中心线平行,直线段由边到中,超高段由内侧向外侧,依次连续均匀碾压,20~30cm碾压重叠,在规定的1h内压实成型。

碾压分为初压、复压、终压,碾压应按照乳化沥青破乳规律分阶段实施,初压、复压在混合料乳化沥青破乳或破乳前实施。终压应在乳化沥青破乳后实施。碾压时应严格控制碾压速率,防止过快造成推挤现象。

洒水车在碾压表面喷洒少量的水,胶轮压路机碾压4~6遍,使碾压后的基层表面密实,无轮迹。

洒水使冷再生结构保持潮湿状态,且养生时间不得短于12h,养生期间应断行交通。

4.4.5冷再生混合料的施工注意事项

由于原路面结构层级配波动,再生机铣刨拌和中边缘局部会出现离析现象,需要人工挖除并用拌和后的新料修补,特别是对纵缝接合处布料不足及离析的修补。如遇到局部混合料含水量过大或过小导致无法压实时,要标出缺陷的范围,重新加入水泥利用再生机拌和后再行碾压成型。

施工中遇到的接缝主要有两种,其处理措施分别如下:

①纵向接缝的处理前半幅施工时拌和宽度超过中线15cm~20cm,后半幅施工时中线搭接宽度为15cm~20cm,从而保证中线接缝平直,路拱达到2%的设计要求,由于再生层高于原路表5cm~6cm,路缘石处的纵向接缝处与原路表接顺,人工及时清理边线处的碎石及混合料;

②横向接缝的处理两工作段的搭接部分应用对接形式,后一段施工时,将横向接缝前3m~5m按单位用量撒布水泥,可利用再生机拌和,人工去除部分粗集料,补撒部分细集料,并使用压路机碾压密实,尽量减少横向接缝的数量,需要注意的是,施工机械不允许在已碾压成型的再生基层上调头、刹车。

(3)雨天、低温注意事项

当下雨或路面滞水时,不应进行基层再生作业;当气温下降到5℃以下时,应停止施工。

4.5.1主要施工方法

①必须把好原材料的质量关,特别注意粗细集料和填料的质量,对不合格矿料不准运进拌和厂。

②做好施工机械和质量检测仪器的准备工作,必须配备齐全的施工机械和配件,做好开工前的保养、调试和试机,并保证在施工期间一般不发生有碍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故障;还必须配备性能良好、精度符合规定的质量检测仪器,并配备足够的易损部件。

③必须进行完善的沥青砼配合比设计,包括马歇尔试验设计、浸水马歇尔试验残留稳定度检验和车辙试验抗车辙能力检验。关于沥青砼配合比设计的统一规定为:

a.对同一拌和厂两台拌和机,如果使用相同品种的矿料,可使用同一目标配合比。目标配合比需经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如果某矿料产地、品种发生变化,必须重新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

b.每台拌和机均应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由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试拌与试铺。

④沥青面层施工开工前,均需先做试铺路段。试铺路段施工分为试拌和试铺两个阶段。试铺路段宜选在直线段,长度为200m。拟定铺筑方案后,必须严格按技术规范规定操作,力争一次铺筑成功。试铺结束后,经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规定,应立即提出试铺段总结报告,经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才能申请正式开工。

(2)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

a.严格掌握沥青和集料的加热温度以及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集料温度应比沥青高10℃~20℃,热混合料成品在贮料仓储存后,其温度下降不应超过10℃,贮料仓的储料时间不得超过72h。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控制范围见表4.3,具体施工温度应根据到场沥青粘度试验确定。

单位:℃     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     表4.3

b.拌和楼控制要逐盘打印沥青及各矿料用量和拌和温度,并定期对拌和的计量和测温进行校核;没有材料用量和温度自动记录装置的拌和机不得使用。

c.拌和时间由试拌确定。必须使所有集料颗粒全部裹履沥青结合料,并以沥青混合料拌和均匀为度。

d.要注意目测检查混合料的均匀性,及时分析异常现象。如混合料有无花白、冒烟和离析等现象。如确认是质量问题,应作废料处理并及时予以纠正。在生产开始以前,有关人员要熟悉本项目所用各种混合料的外观特征,并通过仔细观察室内试拌的混合料而取得。

e.每台拌和机每天上、下午各取一组混合料试样做马歇尔试验和抽提筛分试验,检验油石比、矿料级配和沥青砼的物理力学性质。

油石比与设计值的允许误差为±0.3%。

矿料含量与规范中值的允许差值,见表4.4

矿料含量与规范中值的允许差表4.4

矿料含量与规范中值允许偏差(%)

f.每周分析一次检测结果,计算油石比、各级矿料通过量和沥青砼物理力学指标检测结果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检验生产是否正常。

a.采用数字显示插入式热电偶温度计检测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和运到现场温度,插入深度要大于150mm。在运料汽车侧面中部设专用检测孔,孔口距车箱底面约300mm。

b.拌和机向运料车放料时,汽车应前后移动,分几堆装料,以减少粗集料的分离现象。

c.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运量应较拌和能力和摊铺速度有所富余,摊铺机前方应有五辆运料汽车等候卸料。

d.运料汽车应有蓬布履盖设施,以便保温、防雨或避免污染环境。

e.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汽车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汽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a.连续稳定的摊铺是提高路面平整度的最主要措施。摊铺机的摊铺速度应根据拌和机的产量、施工机械配套情况及摊铺厚度、摊铺宽度,按2~6m/min予以调整选择,做到缓慢、均匀、不间断地摊铺。不应任意以快速摊铺几分钟,然后再停下来等一车料。午饭应分批轮换交替进行,切忌停铺用餐。争取每天收工停机一次。

b.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未压实前,施工人员不得进入踩踏。一般不用人工不断整修,只有在特殊情况下,需在现场主管人员指导下,允许用人工找补或更换混合料某世纪园施工组织设计.doc,缺陷较多严重时应予铲除,并调整摊铺机或改进摊铺工艺。

c.下面层摊铺厚度采用钢丝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钢丝为扭绕式,直径不小于6mm,钢丝拉力大于800N,每5m设一钢丝支架。靠中央分隔带侧摊铺机在前,左侧架设钢丝,摊铺机上安装横坡仪控制摊铺层横坡;后面摊铺机右侧架设钢丝,左侧在摊铺好的层面上走“雪撬”。中面层和上面层用移动式自动找平基准装置控制摊铺厚度。摊铺层纵向接缝上应设置抹平靴,由后面摊铺机牵引向前移动。两台摊铺机距离不超过30m。

d.摊铺遇雨时,立即停止施工,并清除未压实成型的混合料。遭受雨淋的混合料应废弃,不得卸入摊铺机摊铺。

④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成型

a.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是保证沥青面层质量的重要环节,应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碾压步骤。为保证压实度和平整度,初压应在混合料不产生推移、开裂等情况下尽量在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初压严禁使用轮胎压路机,以确保面层横向平整度。

b.压路机应以缓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压路机的适宜碾压速度随初压、复压、终压及压路机的类型而别DB4401/T 31-2019标准下载,可按表4.5选用。

压路机碾压速度(km/h)         表4.5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