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大客运专线某段路基相关工程(实施)施工组织设计

哈大客运专线某段路基相关工程(实施)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265.22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哈大客运专线某段路基相关工程(实施)施工组织设计

四、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 2

1、施工方案及人员配置 2

3、工艺要点和措施 4

冷轧带肋钢筋的施工工艺五、物资设备采购供应方案........................................9

六、工期质量目标及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9

1、工期质量目标………………………………………………………….9

2、质量保证措施………………………………………………………….9

七、安全保证措施……………………………………………………………..13

1、安全目标………………………………………………………………13

2、安全保证体系…………………………………………………………13

3、安全保证措施…………………………………………………………16

八、工期目标及保证措施……………………………………………………..19

1、工期目标………………………………………………………………19

2、工期保证体系…………………………………………………………19

3、保证工期主要措施……………………………………………………20

路基相关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哈尔滨至大连铁路客运专线(沈阳至哈尔滨段)招标文件及施工图;

3.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

4.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6.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89号

7.客运专线无渣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85号

1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

该路基电缆槽通用参考图是根据铁建设函【2007】1374号关于印发《2008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进行了编制。具体的接触网基础和电缆槽尺寸,结构形式,埋设位置详见新建铁路哈尔滨至大连客运专线施工图区间路基接口通用详图和铁路路基电缆槽“通路”(2008)8401图。电缆槽(井)盖板按简支板设计;电缆槽内侧壁按悬臂板设计,外侧壁及中间隔板按轴心受压构件设计;电缆井井壁按三面支撑板设计。

计划开工日期2009年10月1日

计划竣工日期2010年6月1日(不含冬季施工)

四、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

1、施工方案及人员配置

技术总负责人1人,现场总负责人1人,技术员2人,测量员6人,实验员4人,领工员2人,工人20人,其他专职人员和司机若干。

2.1电缆槽:电缆槽采用C25钢筋混凝土预制,电缆槽底部做成倾向外侧的4%横坡,并于电缆槽中部槽底部的外侧每隔1m设置直径为5cm的泄水孔一处,电缆槽盖板采用活性粉末混凝土集中预制,可开启,强度和荷载应符合相关规定。通信信号电缆槽设置于路基两侧路肩的边缘,施工时先在电缆槽底部铺设5~10cm厚的透水碎石,再在透水碎石的顶部铺设不小于5cm厚的中粗砂垫层找平,电缆槽安装后,电缆槽内侧采用C15混凝土回填密实,并及时施工槽外混凝土护肩。电缆槽于接触网立柱基础间缝隙采用C15混凝土灌实。

2.2电缆井:区间路基采用铺设盖板式电缆槽,电缆井只在过轨处设置,电缆井的位置根据过轨点位置确定;各类线缆余长采用电缆槽内蛇形敷设设置,电缆井内可不设余长。电缆井两侧设挂钩,当线缆经过电缆井时,设置余长和过轨的线缆应在电缆井井底敷设,其它线缆应悬挂于电缆井侧壁挂钩上,通信信号线缆悬挂于靠近线路侧挂钩上,电力线缆悬挂于远离线路侧挂钩上。线缆上下路基侧设上下路基电缆槽与电缆井外侧壁预留槽连同以便线缆上下路基。电缆井采用机械挖槽,现场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电缆井周边超挖部分采用C15混凝土浇筑,底部设10cm厚C15混凝土垫层,电缆井开口与电缆槽连接处内侧应采用M7.5水泥砂浆顺接抹平,以防棱角划伤线缆;连接错开处应采用M7.5水泥砂浆封堵,以防鼠类进入。

电缆槽(井)盖板安装,为保证盖板安装平整牢固并防水,电缆槽(井)盖板安装前应在电缆槽(井)顶面涂抹沥青后再安装盖板。安装前应保证各类线缆敷设完毕。

2.3过轨管埋设:过轨管采用机械挖槽,槽底设C15混凝土基础,厚不小于0.1m,对于路堤地段,应在路堤填筑至基床底层顶面后埋设,对于基床表层换填地段的路堑应在基床表层范围内原状岩挖除后埋设;基床表层以下的基坑应采用C15素混凝土回填,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后再施工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对于基床表层不换填地段的硬质岩石路堑,应在路堑施工至路基面高程后埋设,基坑内全部采用C15素混凝土回填。

2.4接触网支柱基础:接触网支柱基础和下锚拉线基础,柱身直径为0.7m,扩底最大直径为1.1m,深度根据季节性冻土确定,基础中心距离线路中心为3.15m,基础定位误差为+10mm,基坑开挖采用采用螺旋挖钻机,挖到要求深度时更换钻头,进行扩底开挖。

3.1接触网立柱基础施工工艺

根据施工图表示位置利用全站仪进行精确施工放样,对接触网立柱基础中心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同时做好护桩。

测量定位完成后,旋挖钻机就位。将旋挖钻机钻尖对准接触网立柱基础中心,准备开钻。

钻孔时采用钻桶带钻头对准桩位钻进50~80cm,然后去掉螺旋钻头用钻桶干钻成孔,边钻边清渣,钻孔深度和垂直度应符合施工图和技术规范要求;钻孔清渣应在基床表层施工前完成。如在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完成,钻孔清渣应倒在配合运输的自卸汽车上,不得倒在级配碎石表面,出渣及时从路基上运走。

钻到施工图标示高度清理余渣后,安装钢筋笼及固定地脚螺栓的框架,安装钢筋笼时在钢筋笼四周做好导向装置,每2.0m沿钢筋笼设置一道。钢筋笼下放到位后应将钢筋笼固定,以免钢筋笼在灌浆混凝土时上浮。钢筋笼安装时,钢筋笼和孔壁间垫混凝土垫块来保证钢筋笼的保护层。

钻至施工图标示高程后,停止钻进,采用人工将孔底部浮(渣)土清理干净;检孔:检查钻孔桩的孔深、孔径、倾斜度是否符合施工图要求。

5、钢筋笼、预埋件安装及检验

运输、吊起、焊接、安装、固定,并进行检验确保预埋件位置准确。

混凝土采用搅拌站集中拌制,采用罐车将混凝土运输到现场后配合串桶灌筑,串桶底离混凝土面高度不应超过2.0m,一防止拌和料离析。振动棒振捣密实,混凝土分层捣固,每层后度不应大于30cm;施工员在井下捣固混凝土时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混凝土灌注完成以后将预埋的地脚螺栓上的混凝土清理干净。并将地脚螺栓校正。最后将混凝土表面收平并覆盖养护成桩,基础混凝土表面应与路基表面衔接平顺。施工时,可按照13~14根或26~28根钻孔桩为一组,每组安装钢筋笼等后同时灌注,不能及时灌注的孔用模板盖住孔口,以免杂物和施工人员掉入。

混凝土灌注至顶层时安装顶层预埋件,并进行检验确保预埋件位置准确。

混凝土灌注完成后进行洒水覆盖养护。

(1)如钻孔在基床表层施工后完成,钻孔清渣应倒在配合运输的自卸车汽车上,不得倒在级配碎石表面防止污染。(2)施工过程中应及时将接触网与路基基床的接触周边用沥青砂浆封闭。(3)接触网基础钻孔完成未灌注混凝土前应做好基础的防排水,以免施工用水或雨水进入接触网孔内。基础钻孔施工时最好安排在晴天施工。(4)接触网基础按照施工图要求施工,钻孔应按照操作规程施工;超挖的基础不得采用废渣回填,为保证路基完整采用与基础同标号的混凝土回填。(5)有渗水暗沟地段在基础灌注并达到一定强度后再挖渗沟。(6)接触网拉线基础与下锚支柱基础平面应符合施工图要求,下锚拉线的下锚环方向应在支柱基础中心和拉线基础中心线上。(7)基础预埋的地脚螺栓应准确。

电缆槽施工安排在接触网立柱基础与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施工完成后进行;测量出电缆槽中线桩位置及轴线。利用全站仪根据施工图标示位置、尺寸每10m为一测点精确测量定位。

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完成后,利用槽机切割成沟槽,施工施工中开挖一段,安装一段。沟槽开挖中要做好防水设施,以免施工废水或雨水进入沟槽。

基槽切割完成后,人工配合将电缆槽底部整平,电缆槽安装前首先在基槽底部与路基接触面安施工图要求进行沟槽基底处理。铺设中粗砂,采用小型振动压路机碾压,或铺设水泥砂浆。

电缆槽槽身和盖板采用在预制厂集中预制,模板采用定做的定型模板,能够循环使用。预制厂的模板数量应能满足现场施工的需要。电缆槽槽身和盖板长1.0m的标准块预制,预制好的电缆槽槽身和盖板应及时养护。预制通信、信号电缆槽时应按照施工图要求预留排水孔,注意槽身底部横坡。电缆槽和盖板预制时要预埋吊环。待混凝土强度达到80%以上时采用汽车运输到指定位置。

电缆槽由人工配合汽车调安装,砂浆勾缝。电缆槽安装时采用施工线配合3m水平尺施工,以保证电缆槽平顺;电缆槽安装时应保证砂浆粘贴密实,接缝结合完好。盖板安装时应平整、无错台、牢固,盖板间隙应符合施工图要求,铺设平顺。电缆槽埋设完成后,外侧再砌筑路肩浆砌片石,槽身靠路基中线侧的缝隙用沥青砂浆填塞密实。过渡段电缆槽连接要平顺。

拼装的电缆槽线形必须平顺。电缆槽与路基衔接处缝隙利用施工图标示的防水材料填塞密实。

混凝土灌注完成后进行洒水覆盖养护。

(1)电缆槽与级配碎石、接触网支柱之间的间隙用沥青混凝土填塞密实,填筑材料、密实度要符合施工图要求,以防止表水渗入路基本体。(2)电力电缆槽在路基路堤坡脚或路堑地段的侧沟平台完成后,内夯填中粗砂。(3)电缆槽开挖应采用专用的机械设备,不得因施工而损害、危机路基的稳固和安全。(4)施工中观察电缆槽排水孔要保持排水畅通,综合接地孔的填塞方式和质量要满足施工图的要求。(5)仔细检查运输到施工工地的预制件的完整性,对有缺陷、强度达不到要求的预制块不能够使用。

3.3过轨管线施工工艺

埋设于路基上的过轨管线与路基同步施工。根据施工图标示位置利用全站仪进行测量精确测量定位。

采用轮胎式小型开槽机械挖沟或人工开挖。在基床内挖一条与钢管尺寸相当的横沟并进行管槽基底处理。

将准备的过轨管铺设在沟内,用中粗砂回填管周并夯实。每根过轨钢管均穿两根铁丝,并在钢管两端留一定的余量,以备后续工序施工使用。预埋过轨钢管两端用麻布包裹保护。

对过轨管线的设置位置、方式进行检查确保其满足技术要求。

埋设的过轨管线经检查合格后,用中粗砂回填管周并夯实。

修建与路基上的预埋过轨管线等各种设施需与路基同步修建,不得因施工而损坏,危机路基的稳固与安全。

五、物资设备采购供应方案

根据本项目经理部管段内的工程特点及工程量完成设备物资采购和管理,并制定本项目经理部的设备物资管理办法。

联系厂家完成大型机械设备的操作与维修保养培训工作,检查指导和考核各工程队的物资采购和管理工作。负责本项目经理部管段内的施工设备的管理工作,制定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根据业主的物资供应方案,积极配合做好“统一采购、集中配送”的物资采购工作,按时向指挥部上报主要物资申请计划,在现场进行物资的验收、现场物资信息的反馈。确保施工生产需要。

具体如下:电缆槽采用工厂化集中预制;电缆井采用现场施工;过轨管采用符合哈大公司要求和规范要求的各种型号管道,从厂家定制;接触网基础钢筋在指定的钢筋厂加工成型,采用现场浇筑。

六、工期质量目标及确保工程质量的措施

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确保全部工程质量达到国家及铁道部客运专线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并满足设计开通速度要求。

6.2.1保证工程质量的四个原则

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在施工中自始至终把“质量第一”作为对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原则:人是实现工程质量的决策者、组织者、管理者和操作者。在质量控制中,要以人为核心,重点控制人的素质和人的行为,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工程质量。

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工程质量控制要重点做好质量的事先控制和事中控制,以预防为主,加强过程和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和控制。

坚持质量标准的原则:质量标准是评价产品质量的尺度,施工中严格执行合同质量标准,按照客专的标准、规定组织施工,对照质量标准进行检验,对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必须返工处理。

6.2.2建立和完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施工图复核制度:开工前,对所有施工图进行复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踏勘,对于发现的“错、漏、碰、缺”问题及时反应。

内部质量监督机制:建立指挥部、项目部、施工队三级质量监督控制网,各级质量监督机构配足、配齐具有相应资格和能力的专业质检工程师。编制重点工程质量控制方案,实行层层质量监控。

工程质量检验试验制度:高度重视试验室建设,配备工程试验所需各类仪器设备,请国家法定计量检测部门对仪器进行标定,建立仪器设备档案。所有试验人员均要接受客专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对工程所用的原材料、混凝土、砂浆和构件和路基填料等按照检测频次抽样检测,检测不合格的严禁使用,做好标识并清理出场。

工程质量保修制度:工程交工验收后,在规定的保修期限内,无论是勘察、设计、施工、材料等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均需维修、更换。送交竣工验收报告时,向建设单位出具工程质量保修书,质量保修书中明确建设工程保修范围、保修期限和保修责任。

6.2.3施工质量的系统控制

加强工程质量的资源和条件控制,从投入到生产过程及各环节质量,直到对工程产出品的质量检验与控制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控制。

施工准备控制:技术交底和图纸复核;施工组织设计及项目质量计划的审核,施工方案、方法、工艺流程的审核把关,施工进度计划对质量的保证,施工平面布置对质量的影响,施工措施对质量的保证;生产要素配制质量;健全质量控制系统的组织;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优选具有铁路施工资格和能力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建立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控制措施;把好机械设备配置质量关;创造良好的工程施工技术环境;做好现场施工环境管理;“四新”应用的把关审核;测量工作的审核把关;开工把关,不具备条件的不可勉强开工。

施工过程控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交底要明确具体,注明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质量控制要点,交底手续齐全并形成质量记录;重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过程是形成实体质量的关键环节,加强过程控制的检验试验和工序交接检工作;加强中间产品的质量控制,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严格工程变更控制。

竣工验收控制:即竣工质量验收把关,严肃工程质量评定,竣工文件的编制、归档工作。

6.2.4组织技术培训,掌握质量控制标准

收集有关资料,组织经常性的岗位培训。包括工程合同文件;设计图纸和技术说明书;国家及铁道部颁布的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性文件(包括标准、规范、规程或规定);铁道部有关质量检验与控制的技术法规性文件;客运专线施工指南等。

6.2.5现场施工准备的质量控制

测量放线质量控制:对给定的原始基准点、基准线和标高等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核,并将复测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核,经批准后据以进行测量放线,建立施工精测控制网,并对其正确性负责,同时做好基桩的保护。定期复测施工精测控制网。

施工平面布置的控制:施工现场总体布置合理,有利于保证施工的正常、顺利进行,有利于保证质量,特别是要对场区的道路、防洪排水、器材存放、给水及供电、混凝土供应及主要垂直、水平运输机械设备布置等方面予以重视。考虑制、运、架梁需要,场地合理布置。

原材料、成品、构配件采购控制:采购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构配件,在采购订货前向监理工程师申报;对于重要的材料,还提交样品,供试验或鉴定,有些材料则要求供货单位提交理化试验单(如预应力钢筋的硫、磷含量等),经监理工程师审查认可后,方可进行订货采购。对于半成品或构配件,按经过审批认可的设计文件和图纸要求采购订货,质量满足客专标准和设计的要求,交货期满足使用进度安排的需要。大宗材料和机械设备实行招标采购,通过考查,优选合格的供货厂家,保证采购、订货质量。在半成品和构配件的采购、订货中,尊重筹备组和监理工程师提出的意见;出厂合格证或产品说明书等质量文件齐全,优选经过权威性质量认证的供方。某些材料订货时争取一次订齐和备足货源。

施工机械配置的控制:施工机械设备的选择,除考虑施工机械的技术性能、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可靠性及维修难易、能源消耗,以及安全、灵活等方面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与保证外,还考虑其数量配置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与保证。此外,要注意设备型式与施工对象的特点及施工质量要求相适应,尤其要重视制、运、架梁设备的选型,组织专家评审,调查在建项目的使用状况。

施工图纸的现场核对:核对图纸与说明书是否齐全,分期出图的图纸供应是否满足需要。地下文物、障碍物、管线是否探明并标注清楚。图纸中有无遗漏、差错或相互矛盾之处。地址及水文地质等基础资料是否充分、可靠,地形、地貌与现场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所需材料的来源有无保证,是否替代;新材料、新技术的采用有无问题。施工工艺、方法是否合理,是否切合实际,能否保证质量要求。施工图或说明书中所涉及的各种标准、图册、规范、规程等是否具备。对于存在的问题,以书面形式提出,在设计单位以书面形式进行解释或确认后,才能进行施工。

6.2.6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为确保施工质量,施工过程要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督、控制与检查。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

技术准备的质量控制:按预先计划对重点控制对象、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设置质量控制点,事先分析可能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对策和措施,在此基础上实施质量预控。作为质量控制点重点控制的对象有:人的行为、物的质量与性能、关键的操作、施工技术参数、施工顺序、技术间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等;把产品质量不稳定、不合格率较高及易发生质量通病的工序列为重点;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施工方法,认真研究,进行技术攻关。

技术交底的质量控制:每一分项工程实施前均要进行交底。主管技术人员编制技术交底书,经项目总工程师批准。技术交底的内容包括施工方法、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施工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可能出现意外的措施及应急方案。关键部位,或技术难度大、施工复杂的检验批、分项工程施工前,技术交底书(作业指导书)要报监理工程师审查。

进场材料构配件的质量控制:凡运到施工现场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构配件,进场前检查产品出厂合格证及技术说明书,并按要求进行检验或试验,确认其质量合格后,方准进场。考虑防潮、防雨、防冻、防风雪措施,加强材料构配件存放条件的控制。

施工环境的质量控制:完善和明确组织结构、管理制度、检测制度、检测标准,人员配备到位,落实质量责任制。施工照明、安全防护设备、施工场地空间条件和通道以及交通运输和道路满足要求。自然环境条件可能出现对施工作业质量的不利影响时,做好充足的准备并制定有效措施与对策以保证工程质量(如冬季施工)。

进场施工机械设备性能质量控制:保证施工现场作业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及工作状态。施工机械设备进场要检查、工作时要检查。特殊设备、大型设备要进行安全运行审核,进入现场后在使用前,必须经当地劳动安全部门鉴定,符合要求并办好相关手续后投入使用。大型临时设备也要进行检查。

施工测量及计量器具性能、精度的控制:施工前,向指挥部、监理工程师申请试验室资格认定,列出本试验室所开展的试验、检测项目、主要仪器、设备;法定计量部门对计量器具的标定证明文件;试验检测人员上岗资质证明;试验室管理制度等。施工测量开始前,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测量仪器的型号、技术指标、精度等级、法定计量部门的标定证明,测量工的上岗证明,经审核确认后,方可进行正式测量作业。在作业过程中经常检查计量仪器、测量设备的性能、精度状况,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之中。

人员上岗资格的控制:管理人员到位,技术人员,专职质检人员,安全员,测量人员、材料员、试验员必须经过客专培训,取得合格证后上岗。从事特殊作业的人员(如电焊工、电工、起重工、架子工、爆破工等)必须持证上岗。

杜绝责任职工死亡事故;杜绝责任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杜绝锅炉压力容器事故。

7.2.1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

项目主管生产副经理为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

总工程师为安全生产的技术负责人;

7.2.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7.2.2.1二级管理制度

实行安全生产二级管理,一级由项目经理负责,二级管理由施工队长负责,并在各作业点设安全监督岗。

7.2.2.2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现行《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突出安全管理重点,划分安全责任区,制定安全包保责任制,逐级签订安全承包合同,同时建立与经济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参建员工都能遵守安全规定,互相监督,协调配合,尽职尽责,堵塞漏洞,消除不安全因素,充分体现“安全生产、事事相关、人人有责”,达到全员参与、全面管理,实现安全生产目标。

7.2.2.3教育与培训制度

开工前分批次组织全员安全教育,使每个人都掌握施工的安全知识,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按期复审,并要设专人管理。

7.2.2.4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建立由工程队长为组长的施工安全防护体系,防护员经培训后持证上岗,建立并落实工程队长、安全员、防护组长监督制度。

各项目经理部负责检查作业队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配备情况,安全防护设施是否符合要求,施工人员是否经过安全教育和培训等。

7.2.2.5记录与报告制度

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做好安全检查记录,及时整理、汇报和通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与消除。

7.2.2.6事故处理制度

发生职工伤亡事故,必须按“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对安全事故进行处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事故和任意改变事故性质。

7.3.1保证安全生产组织措施

机构配置:项目部设安全质量环保部,配专职安全工程师和专职安全员。工程队设安全室,配专职安全员,

7.3.2保证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7.3.2.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根据工程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制度:机械设备的安全作业制度;安全用电制度;施工现场安全作业制度;防洪、防火、防风措施;跨线作业安全措施;起重作业安全制度;安全标志的设置及维护措施等。

7.3.2.2做好安全生产教育与培训

开工前,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安全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思想教育、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教育、安全生产技术培训、事故案例分析等。

全体施工人员每年必须接受不少于两次的安全教育,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安全教育和培训。安全教育必须有记录。

对于从事电器、起重、高空作业、焊接等特殊工种的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获得《安全操作合格证》后,方准持证上岗。

安全部门组织实施安全教育和培训,不定期地组织安全宣传活动。

因公出差或因病请假等原因不能按时接受安全教育的员工,必须在回来后两周内到安全部门进行安全教育的补课,并有安全教育记录。

7.3.2.3搞好安全生产检查

主要内容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是否有安全措施,机械设备是否配齐安全防护装置,安全防护设施是否符合要求,施工人员是否经过安全教育和

培训,安全责任制是否建立,施工中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是否有应急预案等。

2)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

每月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积极配合上级进行专项和重点检查;作业队每周进行安全检查,班组每日进行自检、互检、交接班检查。

安全工程师、安全员日常巡回安全检查。检查重点:油库及危爆物品管理、施工用电、机械设备、模板工程、高处作业等。

针对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源,对施工现场的特种作业安全、现场的施工技术安全、现场大中型设备的使用、运转、维修进行检查。

5)季节性、节假日安全生产专项检查

针对冻害、洪灾等季节性灾害的安全防护措施、设施的检查;在节假日前后,进行生产现场和生活驻地全面安全检查,确保安全度过节日,并顺利进行下一步施工。

7.3.2.4做好危险性较大工程的安全技术方案的编制审批

开工前制订安全生产保证计划,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并逐级上报审批,确保施工方案的安全可靠。

对于路堑工程、临时支架工程、模板工程、预制轨道板的制作、运输、安装、水中开挖及施工用电等安全重点防范工程,由项目经理部总工组织安全质量环保部和工程管理部以及作业队的安全、技术人员结合现场和实际情况,单独编制安全技术方案,报项目经理审批后方可进行施工。

施工前,经常组织进行专门抢险培训和抢险演练,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组织有力,行动迅速,遇险不慌不乱。应急预案试验或演练以后,若发现应急预案不能有效控制和避免事故的发生或扩大时及时修订。

备齐专门抢险设备物资,专人看管,定期检查,不得挪做他用。

在跨既有铁路、公路、构筑物施工时,充分考虑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劳力、技术、材料、设备等方面进行计划出现突发情况时,能及时应对,保证既有铁路、公路、构筑物及施工安全。

在不良地质地段路基施工中,设专人观察路基边坡的稳定情况及地表变化情况(如下沉、开裂等),出现事故征兆时,及时将人员和机械设备撤离到安全地带。雨期施工密切注意天气情况,及时和气象部门联系,做到洪水来前有充分准备。

7.3.2.6治安消防措施

认真贯彻国家计委、公安部《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治安保卫工作暂行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本着“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项目经理部和各工程队设专职保安员,负责消防、治安、安全保卫工作,实行分片包干,协同作战。在施工中积极主动与地方政府、公安机关联系,配合解决好路地纠纷、施工干扰、消防、治安防范等工作。

对施工现场的贵重物资、重要器材和大型设备,加强管理,严格执行有关制度,设置防护设施和报警设备,防止物资被哄抢、盗窃或破坏。

广泛开展法制宣传和“四防”教育,提高广大职工群众保卫工程建设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在工程区域内所发生的各类案件,及时报告现场保卫机构和当地公安机关,并积极配合,认真处理。

7.3.2.7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项目部综合部收集各灾情信息,预测灾情的发生趋势及可能对特定区域内的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威胁,制定针对性应急方案。

八、工期目标及保证措施

本段工程2009年10月1日开工,2010年5月1日竣工。

8.2.1组建高效的项目指挥系统

8.2.2建立工期保证制度

(1)建立进度控制目标责任制度。

(2)建立工程进度报告制度及进度信息沟通制度。

(3)建立进度计划审核制度和进度计划实施中的检查分析制度。

(4)建立进度协调会议制度。

(5)建立图纸审查和工程变更管理制度。

(6)进度计划逐级审查制度。

(7)建立工程进度动态控制制度。

(8)及时办理工程预付款及工程进度款支付手续制度。

(10)建立工期风险控制预案制度。

保证合同工期是发挥投资效益、降低工程成本的有效途径,是业主与施工企业的共同目标,是能否兑现施工合同的主要标志。为此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工期的重要性,确定了保证工期的关键线路,充分配制了生产要素并科学合理地安排了阶段工期。

8.3.1施工准备工作

作好思想准备、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和物质准备。项目班子和主要管理人员、施工队伍已经落实。培训工作策划已完成,培训工作已经展开。

实行先培训再考核上岗制度,提高参建员工的技术素质;对于重点和难点工程,已有足够的技术储备;拟投入的主要机械设备进行了保养维修

8.3.2加强施工调度指挥工作,建立施工动态管理系统

采取垂直管理,减少中间环节,及时准确地掌握施工动态,迅速果断处理影响施工进展的各种问题。对工程交叉和施工干扰加强指挥与协调。对重大问题超前研究对策,制定措施,及时调整工序和调动各种因素,保证施工均衡连续进行。

8.3.3投入专业化的施工队伍,组织快速施工

抽调技术熟练、有路基工程施工经验的专业化队伍。挑选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有较强的技术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青壮技工担任工班长和操作手。安排有较强管理能力的技术人员充实一线施工,对所有员工进行岗前培训,提高技术素质和工作技能。

8.3.4技术保证措施

8.3.5机械设备配套,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

认真落实机械设备的配置计划,按照计划组织设备的配置、整修、保养、调运、安装、调试以及维修人员的培训等工作,严格执行机械设备岗位责任制,保证为本工程及时提供精良充足的机械设备。施工过程中,加强机械设备维修保养,落实“清洁、润滑、紧固、调整、防腐”的机械现场保养“十”字作业法,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使用率,使机械状况满足施工质量和进度的要求。

8.3.6物资、材料供应保证措施

物资部门根据物资采购管理办法,结合进度计划安排组织物资、材料供应。提前落实料源、运输方式和储存场地,提前签订供货合同,适时办理材料的采购、发货运输、仓储、保管和材料的现场发放等工作,并做材料检验和试验,把好材料数量、质量关。保证按时供货,避免因停工待料贻误工期。

8.3.7运用成熟工艺,实现均衡生产

施工中认真进行现场地质核查XXXX研究生院创新基地综合楼工程围挡改造施工方案.docx,采用成熟的工法进行换填及CFG桩复合地基加固处理。级配碎石、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制,并设置A、B组填料集料场,路基工程结构物材料集中供应,工场化生产。路基填料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组织施工,通过工艺试验确定施工参数,形成“监测—分析—调整”一体化,施工管理信息化。将地基处理、填料施工设计、路基填筑、边坡防护、路基排水及沉降变形监测、分析等作为一个工程系统加以管理。

8.3.8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

(1)建立通信系统,以便及时了解其施工情况,做到统一调度指挥,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正常生产,确保工程进度;在施工现场建立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收集工程测量、工程地质、施工进度、生产要素、工序质量控制和施工安全等方面的信息,综合分析、掌握施工现状,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施工过程有序、可控。

(2)科学组织,精心施工。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实施动态管理,运用网络技术、系统工程原理编制施工进度计划。重点作好进度和资源的优化,设置重点部位和关键工序的控制点,压缩非关键线路时差和资源,紧紧抓住关键路线各道工序控制,确保关键路线施工时间。安排好分段平行流水作业,组织均衡生产,对施工进度实行动态管理。

8.3.9加强施工管理公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提高施工效率

实施进度目标责任管理。管理层的责任:①做好合同工期的策划。②动态配置各种生产要素。③制订并落实各施工阶段的工期计划。④跟踪控制生产过程,落实有关措施。作业层的责任:①执行各施工阶段的工期计划。②按计划安排进行施工。③缩短工序作业间隔时间,提高综合效率。④加强机械操作培训,充分发挥机械效能。⑤开展劳动竞赛,比优争先。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