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直螺纹施工方案

钢筋直螺纹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117.76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钢筋直螺纹施工方案

襄樊海润名都住宅楼工程

钢筋直螺纹接头作业指导书

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

编制单位:广厦建设集团襄樊海润名都项目部

TB10402-2019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编制日期:二00四年五月

钢筋直螺纹接头作业指导书

1、钢筋:本工程16及16以上的钢筋连接采用机械直螺纹连接,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单。

2、连接套应符合以下要求:

螺纹端头用塑料密封盖封住。

同径或异径连接套尺寸在规定的范围内。

直螺纹塞规拧入连接套后,连接套的端部边缘应在直螺纹塞规端部的缺口范围内。

连接套应分类存放,不得混淆和锈蚀。

1、凡参加与接头的操作工人,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人员均应经技术培训,机械操作工人应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熟悉图纸,接头位置应符合规定。

3、钢筋切口端面应与钢筋轴线基本垂直,宜用切断机和砂轮片切断,不得用氧割下料。

1、钢筋螺纹头加工之前必须把本工程所需连接的各型号钢筋作试验件进行拉伸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加工。

2、加工的钢筋端头螺纹牙形,螺距等必须与连接套牙形,螺距一致,螺纹量规定应符合5J(GB197)要求。

3、加工钢筋端头螺纹,应采用水溶性润滑液,不得使用油性润滑液。

4、经自检合格的钢筋端头螺纹,应对每种规格加工用5J随机抽检10%,且不少于10个,如有一个端头不合格,即应对该批加工全数检查,不合格的端头螺纹应重新加工经再次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并按直螺纹钢筋连接技术规程附录C表,0、2填写钢筋直螺纹加工检验记录。

5、检验合格的端头螺纹应加以保护,戴上保护帽或拧上连接套,并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待用。

1、施工操作工艺:钢筋下料可用钢筋切断机或砂轮锯,不得用气割下料。钢筋下料时,要求钢筋端面保持一定的角度。

①、连接钢筋时,钢筋的规格和连接套的规格应该一致,并确保钢筋和连接套的丝扣干净完好无损。

②、采用预埋接头时,连接套的位置、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带连接套的钢筋应固牢,连接套的处露端应有密封盖。

③、连接钢筋可用普通扳手旋合接头到位,检验外露有效丝扣牙数在3牙之内。

④、在连接异经接头时,不得超过2个等级钢筋级别。

套丝机必须用水溶性切削冷却润滑液,不得用机油润滑或不加润滑液套丝。

钢筋套丝质量必须用牙形规检查,钢筋的牙形必须与牙形规相吻合,其端部直径必须在卡规上标出的允许误差之内,直螺纹丝扣完整牙数不得小于规定值。

检查合格的钢筋直螺纹,应立即将其一端拧上塑料保护帽,另一端按规定的力矩值,用扭力扳手拧紧连接套。

连接套进场进应有产品合格证和材质证明,连接套的螺纹精度不得低于6级(GB197)表面粗糙度不得低于6.3,其余部分尺寸公差按GB1804,套简用优质45#钢生产。

连接套规格与钢筋规格必须一致。

连接之前应检查钢筋直螺纹及连接套直螺纹是否完好无损。钢筋直螺纹丝头上如发现杂物或锈蚀,可用钢丝刷清除。

将带有连接套的钢筋拧到待接钢筋上,然后按规定的力矩值,普通管子钳拧紧接头。连接水平钢筋时,必须先将钢筋托平对正用手拧进,再按正确方式操作。

连接完的接头必须立即用油漆作上标记,防止漏拧。

4、接头单体试件试验:

试件数量:每种规格接头,每500个为一批,不足500个也作为一批,每批做3根试件。

试件制作:施工作业之前,从施工现场截取工程用的钢筋长300mm若干根,接头单体试件长度不小于600mm。将其一头套成直螺纹,用牙形规和卡规检查直螺纹丝头的加工质量。当其牙形与牙形规吻合,端部直径在卡规上标出的允许误差之内,则判定直螺纹丝头为合格品,然后再用直螺纹塞规。检查同规格连接套的加工质量。当连接套的端部边缘在直螺纹塞规端部缺口范围内时,连接套为合格品。

接头的拧紧力矩应符合规定值。

试件的拉伸试验应符合要求:

屈服强度实测值不小于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

抗拉强度实测与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小于1.35(异径钢筋接头以小径钢筋强度为准)。如有1根试件达不到上述要求值,应再取双倍试件试验。当全部试件合格后,方可进行连接施工。如仍有1根试件不合格,则判定该批连接件不合格,不准使用。

填写接头拉伸试验报告。

五、质量检查:在钢筋连接生产中,操作工人应认真逐个检查接头的外观质量,外露丝扣不得超过1个完整扣。如发现外露丝扣超过1个完整扣,应重拧或查找原因及时消除。不能消除时,应报告有关技术人员作出处理。发现不合格时应及时处理。

钢筋在套丝前,必须对钢筋规格及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如发现钢筋端头弯曲,必须先进行调直处理。钢筋边肋尺寸如超差,要先将端头边肋砸扁方可使用。

钢筋套丝,操作前应先调整好定位尺的位置,并按照钢筋规格配以相对应的加工导向套。对于大直径钢筋要分次车削到规定的尺寸,以保证丝扣精度,避免损坏梳刀。

对个别经检验不合格的接头,可采用电弧焊贴角焊缝方法补强,但其焊缝高度和厚度应由施工、设计、监理人员共同确定,持有焊工考试合格证的人员才能施焊。各分部(分项)工程、各工种及其它安全技术交底记录表

各分部(分项)工程、各工种名称

1、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单。

2、连接套应符合以下要求:

直螺孔用塑料密封盖封住。

同径或异径连接套尺寸在规定的范围内。

直螺纹塞规拧入连接套后,连接套的大端边缘应在直螺纹塞规大端的缺口范围内。

连接套应分类馐存放,不得混淆和锈蚀。

1、钢筋套丝机:型号为SZ—50A,或其它可套制直径16mm及以上的Ⅱ、Ⅲ级钢筋的套丝机。

2、量规:量规包括牙形规、卡规和锥形螺纹塞规。

牙形规是用来检查钢筋连接端的锥螺纹牙形加工质量的量规。

卡规是用来检查钢筋连接端的锥螺纹小端直径的量规。

锥螺纹塞规是用来检查锥螺纹连接套的加工质量的量规。

3、力矩扳手:力矩扳手必须经计量管理部门批准,有制造厂家器具许可证生产厂生产的产品。力矩扳手需定期经计量管理部门批准生产的扭力仪检定,检定合格后方准使用。检定期限每半年一次,且新开工工程必须先进行检定方可使用。

1、操作工人(包括套丝的工人)必须经专门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接头位置应符合规定。

3、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

2、钢筋下料可用钢筋切断机或砂轮锯,不得用气割下料。钢筋下料时,要求钢筋端面与钢筋轴线垂直,端头不得弯曲、不得出现马蹄形。

套丝机必须用水溶性切削冷却润滑液,不得用机油润滑或不加润滑液套丝。

钢筋套丝质量必须用牙形规与卡规检查,钢筋的牙形必须与牙形规相吻合,其小端直径必须在卡规上标出的允许误差之内,锥螺纹丝扣完整牙数不得小规定值。

在操作工人自检的基础上,质检员必须每批抽检3%,且不少于3个,并填写检验记录。

检查合格的钢筋锥螺纹,应立即将其一端拧上塑料保护帽,另一端按规定的力矩值,用扭力扳手拧紧连接套。

4、接头单体试件试验:

试件数量:每种规格接头,每300个为一批,不足300个也作为一批,每批做3根试件。

试件制作:施工作业之前,从施工现场截取工程用的钢筋长300mm若干根,接头单体试件长度不小于600mm。将其一头套成锥螺纹,用牙形规和卡规检查锥螺纹丝头的加工质量。当其牙形与牙形规吻合,小端直径在卡规上标出的允许误差之内,则判定锥螺纹丝头为合格品,然后再用锥螺纹塞规。检查同规格连接套的加工质量。当连接套的大端边缘在锥螺纹塞规大端缺口范围内时,连接套为合格品。

接头的拧紧力矩什应符合规定值。

试件的拉伸试验应符合要求:

屈服强度实测值不小于钢筋的屈服强度标准值。

搞拉强度实测与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小于1.35(异径钢筋接头以径钢筋强度为准)。如有1根试件达不到上述要求值,应再取双倍试件试验。当全部试件合格后,方可进行连接施工。如仍有1根试件不合格,则判定该批连接件不合格,不准使用。

填写接头号拉伸试验报告。

连接套规格与钢筋规格必须一致。

连接之前应检查钢筋锥螺纹及连接套锥螺纹是否完好无损。钢筋锥螺纹丝头上如发现杂物或锈蚀GB/T 17492-2019 工业用金属丝编织网 技术要求和检验,可用钢丝刷清除。

将带有连接套的钢筋拧到待接钢筋上,然后规定的力矩值,用力矩扳手拧紧接头。当听到力矩扳手发出“卡塔”响声时,即达到接头的拧紧值。连接水平钢筋时,必须先将钢筋托平对正用手拧进,再按正确方式操作。

连接完的接头必须立即用油漆作上标记,防止漏拧。

6、质量检查:在钢筋连接生产中,操作工人应认真逐个检查接头的外观质量,外露丝扣不得超过1个完整扣。如发现外露丝扣超过1个完整扣,应重拧或查找原因及时消除。不能消除时,应报告有关技术人员作出处理。专职质量检查人员要抽查接头的外观质量,并用力矩扳手抽检接头的拧紧力矩,并填写抽检记录。发现不合格时应及时处理。

必须分开施工用和检验用的力矩扳手,不能混用,以保证力矩检验值准确。

钢筋在套丝前,必须对钢筋规格及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如发现钢筋端头弯曲,必须先进行调直处理。钢筋边肋尺寸如超差,要先将端头边肋砸扁方可使用。

钢筋套丝,操作前应先调整好定位尺的位置,并按照钢筋规格配以相对应的加工导向套。对于大直么钢筋要分次车削到规定的尺寸,以保证丝扣精度T/CPIA 0017-2019标准下载,避免损坏梳刀。

对个别经检验不合格的接头,可采用电弧焊贴角焊缝方法补强,但其焊缝高度和厚度应由施工、设计、监理人员共同确定,持有焊工考试合格证的人员才能施焊。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