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标准】涂料防水层施工工艺标准

【工艺标准】涂料防水层施工工艺标准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96.77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工艺标准】涂料防水层施工工艺标准

涂料防水层施工工艺标准

本施工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物的涂料防水层工程。

2.1.1 沥青基防水材料的质量要求

沥青基防水材料的质量要求

DL/T 1960-2018 变电站电气设备抗震试验技术规程2.1.2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的质量要求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的质量要求

2.1.3 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的质量要求

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的质量要求

注:Ⅰ类为反应固化型,Ⅱ类为挥发固化型

2.1.4 胎体增强材料的质量应符合的要求

胎体增强材料的质量应符合的要求

注:I型为聚酯无纺布;II类为化纤无纺布;III类为玻璃纤维布。

棕扫帚、钢丝刷、衡器、搅拌器、容器、开罐刀、棕毛刷、圆滚刷,刮板、喷涂机械、剪刀、卷尺。

2.3 作业条件

2.3.1 为防止地下水的渗透,降低基层的透湿率,可在水泥砂浆找平层中掺入一定配合比的无机铝盐防水剂(水泥:中砂:无机铝盐防水剂:水=1∶3∶0.1∶0.3 ~ 0.35),使基层含水率降至9%以下,确保基层干燥。

2.3.2 基层应坚固、平整、干净。抹水泥砂浆找平层要随抹随压光,不得有空鼓、起砂、掉灰等缺陷;基层表面的平整度可用2m长靠尺检查,要求靠尺与基层间的空隙≤5mm,超出时应将表面凿毛,清水冲洗,填补水泥素浆后,用水泥砂浆抹平;对基层表面的灰尘、油污、铁锈等,应在涂布丁防水之前彻底清除。

2.3.3 阴阳角部位应做成r = 10mm的圆角或八字角。

2.3.4 在地下工程防水施工期间,应做好排水工作,使地下水位降低至涂膜防水层底部最低标高以下300mm,以利于防水涂料的充分固化。施工完毕,须待涂层完全固化成膜后,才可撤掉排水装置,结束排水工作。

2.3.5 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的适宜气温在–5 ~ 35℃之间。低于–5℃时,涂料变稠,不易涂抹;高于35℃时,防水层质量难以保证。施工途中遇有下雨、下雪,应立刻停止施工;5级以上风天气,不得施工。

2.4.1 主要作业人员:防水工

2.4.2 防水层作业人员经过培训、教育,持证上岗。

2.4.3 防水层施工队伍必须是专业施工队,具有五年防水施工经验的队伍。

3.1.1 薄质防水涂料的施工工艺

常用的薄质防水涂料有:再生橡胶沥青防水涂料、氯丁胶沥青防水涂料、聚氨酯防水涂料、焦油聚氨酯防水涂料、APP防水涂料、硅橡胶防水涂料、丁苯橡胶改性沥青防水涂料等。薄质防水涂料的施工主要用刷涂法和刮涂法,结合层涂料可以用喷涂或滚涂法施工。

3.1.1.1 水乳型或溶剂型薄质防水涂料二布六涂施工工艺

3.1.1.2 反应型薄质防水涂料一布三涂施工工艺

3.1.2 厚质防水涂料的施工工艺:

常用厚质防水涂料有:石灰膏乳化沥青防水涂料、膨润土乳化沥青防水涂料、石棉乳化沥青防水涂料、焦油塑料防水涂料和聚氯乙烯胶泥等。厚质防水涂料一般采用抹压法或刮涂法施工。

3.2.1 涂刷基层处理剂:

涂膜防水层施工前,应在基层上涂刷基层处理剂,其目的是:

(1) 堵塞基层毛细孔,使基层的潮湿水蒸汽不易向上渗透至防水层,减少防水层起鼓;

(2) 增加基层与防水层的粘结力;

(3) 将基层表面的尘土清洗干净,以便于粘结。

所涂刷的基层处理剂可用防水涂料稀释后使用。涂刷基层处理剂时应用力薄涂,使其渗入基层毛细孔中。

3.2.2 准确计量,充分搅拌

对于多组份防水涂料,施工时应按规定的配合比准确计量,充分搅拌均匀;有的防水涂料,施工时要加入稀释剂、促凝剂或缓凝剂,以调节其稠度和凝固时间。掺入后必须搅拌充分,才能保证防水涂料的技术性能达到要求。特别是某些水乳型涂料,由于内部含有较多纤维状或粉粒状填充料,如搅拌不均匀,不仅涂布困难,而且会使没有拌匀的颗粒杂质残留在涂层中,成为渗漏的隐患。

3.2.3 薄涂多遍,确保厚度

确保涂膜防水层的厚度是涂膜最主要的技术要求。过薄,会降低整体防水效果,缩短防水层耐用年限;过厚,将在一定意义上造成浪费。在涂料涂刷时,无论是厚质防水涂料还是薄质防水涂料均不得一次涂成,因为厚质涂料若是一次涂成,涂膜收缩和水分蒸发后易产生开裂;而薄质涂料很难一次涂成规定的厚度。防水涂膜应分遍涂布。待先涂的涂层干燥成膜后,方可涂布后一遍涂料。

厚质防水涂料分2 ~ 3遍刮涂,涂层总厚度一般为4 ~8mm,有纯涂层,也有铺衬一层胎体增强材料的涂层。施工时应先将涂料充分搅拌均匀,清除杂质。涂层厚度控制可预先在刮板上固定铁丝或木条,其高度与每遍的刮涂厚度一致;也可用在地面上做好标志的办法来控制厚度。

3.2.4 铺设胎体增强材料

在涂料第二遍涂刷时,或第三遍涂刷前,即可加铺胎体增强材料。其胎体长边搭宽度不得小于50mm,短边搭接宽度不得小于70mm。

若采用二层胎体增强材料时,上下层不得互相垂直铺设,搭接缝应错开,其间距不应小于幅宽的1/3。

3.2.5 涂料涂布方向、接茬

防水涂层涂刷致密是保证质量的关键。要求各遍涂膜的涂刷方向应相互垂直,使上下遍涂层互相覆盖严密,避免产生直通的针眼气孔,提高防水层的整体性和均匀性。涂层间的接茬,在每遍涂布时应退茬50 ~ 100mm,接茬时也应超过50 ~ 100mm,避免在接茬处涂层薄弱,发生渗漏。

3.2.6 收头处理

在涂膜防水层的收头处应多遍涂刷防水材料,或用密封材料封严。泛水处的涂膜宜直接涂布至女儿墙的压顶下,在压顶上中也应做防水处理,避免泛水处或压顶的抹灰层开裂,造成屋面渗漏。收头处的胎体增强材料应裁剪整齐,粘经牢固,不得有翘边、皱折、露白等现象,否则应先处理后再行涂封。

3.2.7 涂布顺序合理

涂布时应按照“先高后低、先远后近”的原则进行;在相同高度的大面积屋面上,要合理划分施工段,分段应尽量安排在变形缝处,根据操作和运输方便安排先后次序,在每段中要先涂布较远部分,后涂布较近屋面。先涂布排水较集中的水落口、天沟、檐沟,再往高处涂布至屋脊或天窗下。

3.2.8 加强成品保护

整个防水涂膜施工完后,应有一个自然养护的时间。特别是由于涂膜防水层的厚度较薄,耐穿刺能力较弱,为避免人为的因素破坏防水涂膜的完整性,保证其防水效果,新规范的规定:“在涂膜实干前,不得在防水层上进行其它施工作业,涂膜防水屋面上不得直接堆放物品。”

4.1.1 涂料防水层防用材料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计量措施和现场抽样试验报告。

4.1.2 涂料防水层及其转角处、变形缝、穿墙管道等细部做法均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2.1 涂料防水层的基层应牢固,基面应洁净、平整,不得有鼓泡、松动、起砂和脱皮现象;基层阴阳角处应做成圆弧形。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2.2 涂料防水层应与基层粘结牢固,表面平整、涂刷均匀,不得有流淌、皱折、鼓泡、露胎体和翘边等缺陷。

4.2.3 涂料防水层的平均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最小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的80%。

检验方法:针测法或割取20mm×20mm实样用卡尺测量。

4.2.4 侧墙涂料防水层的保护层与防水层粘结牢固,结合紧密,厚度均匀一致。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3 特殊工艺、关键控制点控制方法

特殊工艺、关键控制点控制方法

4.4.1 材料的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

4.4.2 进场验收记录、进厂材料复验记录

4.4.3 工序交接检验记录

4.4.4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4.4.5 涂料防水层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4.4.6 分项工程检验记录

4.4.7 质量检验评定记录

4.4.8 施工记录

4.4.9 试水记录

5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5..1 气孔、气泡:

材料搅拌方式及搅拌时间未使材料拌合均匀;施工时应采用功率、转速不过高的搅拌器。另一个原因是基层处理不洁净,做涂膜前应仔细清理基层,不得有浮砂和灰尘,基层上更不应有孔隙,涂膜各层出现的气孔应按工艺要求处理,防止涂膜破坏造成渗漏。

基层有起皮、起砂、开裂、不干燥,使涂膜粘结不良;基层施工应认真操作、养护,待基层干燥后,先涂底层涂料,固化后,再按防水层施工工艺逐层涂刷。

防水层的边沿、分项刷的搭接处,出现同基层剥离翘边现象。主要原因是基层不洁净或不干燥、收头操作不细致、密封不好、底层涂料粘结力不强等造成翘边。故基层要保证洁净、干燥,操作要细致。

涂膜防水层分层施工过程中或全部涂膜施工完,未等涂膜固化就上人操作活动,或放置工具材料等,将涂膜碰坏、划伤。施工中应保护涂膜的完整。

6.0.1 每次涂刷前均应清理周围环境,防止尘土污染。涂料未干,不得清理周围环境;涂料干后,不得靠近墙面泼水或乱堆杂物。

6.0.2 应保持畅通,施工中应采取保护措施;穿过地下防水和予埋层处等不得有碰损、移位。

6.0.3 应对完工的涂膜防水层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损坏。施工遗留的钉子、木棒、砂浆等杂物应及时清除干净。

6.0.4 操作人员不得穿带钉子鞋作业,涂膜防水层施工完毕,在涂膜干燥之前应注意看管,不允许上人踏踩,也不准靠墙立放铁锨等工具。

6.0.5 施工完毕,应按涂料使用说明规定的时间对涂料进行养护,冬季应采取必要的防冻措施。

6.0.6 明火不得靠近涂膜层。不要在涂膜上加热,以免涂层升温过高而损坏。

7 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

GA/T 1494-2018标准下载7.1 施工过程危害辩识及控制措施

施工过程危害辩识及控制措施

注:表中内容仅供参考,现场应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辩识。

7.2 环境因素辩识及控制措施

GBT51224-2017 乡村道路工程技术规范环境因素辩识及控制措施

注:表中内容仅供参考,现场应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辩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