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7.3施工测量施工工艺标准

XY-7.3施工测量施工工艺标准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579.58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XY-7.3施工测量施工工艺标准

本施工工艺标准适用于仙游抽水蓄能电站C1标上水库土建工程的施工放样作业,主要工作内容为施工测量控制网的复核和控制点加密。

⑴ 测量放样前,应从合法、有效途径获取施工区已有的平面和高程控制成果资料。

⑵ 必须按正式设计图纸、文件、修改通知进行测量放样,不得凭口头通知和未经批准的图纸放样。

T/CWAN 0029.1-2021 镍基焊接材料化学分析方法 第1部分:多元素含量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pdf⑶ 根据规范规定和设计的精度要求并结合人员及仪器设备情况制定测量放样方案。

⑷ 作业时严格按《工程测量规范》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要求执行。

按《合同条款》的有关规定提交以下资料:(1) 测量放样交样单;(2) 上库施工测量实施报告;(3) 监理人要求提供的其它资料。

4 执行标准和规程规范

下列标准及规程规范如有新的版本,则应按新版本执行。

(5)《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SL197—97

(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

5 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6 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1.阅读设计图纸,校算建筑物轮廓控制点数据和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

2.选定测量放样方法并计算放样数据或编写测量放样计算程序、绘制放样草图并由第二者独立校核。

3.准备仪器和工具,使用的仪器必须在有效的检定周期内。给仪器充电,检查仪器常规设置:如单位、坐标方式、补偿方式、棱镜类型、棱镜常数、温度、气压等。

4.使用有内存的全站仪时,可以提前将控制点(包括拟用的测站点、检查点)和放样点的坐标数据输入仪器内存,并检查。

6.2 全站仪坐标法设站+极坐标法放点

1.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如果后视点上有棱镜,输入棱镜高,可以马上测量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并与已知数据检核。

2.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在另一已知高程点上竖棱镜或尺子检查仪器的视线高。利用仪器自身计算功能进行计算时,记录员也应进行相应的对算以检核输入数据的正确性。

3.在各待定测站点上架设脚架和棱镜,量取、记录并输入棱镜高,测量、记录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以上步骤为测站点的测量。

4.在测站点上按步骤1安置全站仪,照准另一立镜测站点检查坐标和高程。

5.记录员根据测站点和拟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和方位角。

6.观测员转动仪器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位角,指挥司镜员移动棱镜至仪器视线方向上,测量平距D。

8.重复过程7,直到ΔD小于放样限差。(非坚硬地面此时可以打桩)

9.检查仪器的方位角值,棱镜汽泡严格居中(必要时架设三脚架),再测量一次,若ΔD小于限差要求,则可精确标定点位。

10.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确认无误后在标志旁加注记。

11.重复6~10的过程,放样出该测站上的所有待放样点。

12.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待放样点,可以在另一测站点上设站继续放样,但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2~3个点位,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

13.全部放样点放样完毕后,随机抽检规定数量的放样点并记录,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值;

14.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15.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16.填写测量放样交样单。

6.3 全站仪(测距仪)边角交会法设站+极坐标法放样

在未知点P上架设全站仪(测距仪),整平;在已知点A上安置棱镜,量测棱镜高;在已知点B、C上安置照准标志。

测量PA间平距D、高差DH和PA至PB、PC方向间的水平角α,β。

3.用D、α及A、B点的坐标计算P点的一组坐标;用D、β及A、C点的坐标计算P点的另一组坐标;两组坐标的差值不超过规定限差,取中数即为P点的最后坐标。

5.如果需要可以将P点坐标投影到地面上,并作好标记。量取仪器高,求出地面P点的高程。

6.用极坐标法开始放样,放样过程与“四4~步骤相同。

6.4 经纬仪测角后方交会法+极坐标法放样

1.在未知点上安置经纬仪(或全站仪,当已知点上不便安置棱镜时),整平;在已知点A、B、C、D上安置照准标志。

2.以四点中较远点A为零方向,用方向观测法测量A、B、C、D、A方向值两个测回;

3.分两组数据用后方交会程序分别计算测站点P的坐标;两组坐标的差值不超过规定的限差,取中数作为P点最后坐标。

4.如果测站周围以内有两个已知高程的平面控制点,且放样点高程精度要求不高(大于±5厘米),可以观测仪器到两控制点的天顶距两个测回,分别用三角高程反算测站仪器的两个视线高(如果精度要求高或距离大于时,则要加入球气差改正)。如果差值不超过限差,可取中数作为仪器的视线高。

5.如果需要,可以将仪器中心点坐标或高程投影到地面上,作好标记。

6.用极坐标法开始放样,选择一较远的控制点作为后视方向配置度盘(配置成零方向或方位角方向),用另一控制点检查后视方向,差值不能超过限差要求。如果放样点的精度要求较高,且检核方向相差超过20″时应对设置的方向进行改正。

7.记录员根据测站点和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和方位角(或相对于后视方向的角度)。

8.观测员转动经纬仪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向上,指挥司尺员用钢尺从测站点沿放样点的方向量取计算好的平距D°,并标定下来。

如果无法直接量取平距,可以用钢尺丈量从仪器中心至放样点的斜距,并测记

10.重复8、9步骤,放样出该测站的所有欲放样点位。

11.照准控制点,检查后视方向。

12.钢尺丈量放样点之间的间距,与理论值进行比较检核,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误差值。

13.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14.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欲放样点,此时需在测站上利用极坐标法测设测站点,第二次设站,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2~3个点位,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误差;然后继续放样直至放样出所有需要放样的点位。

15.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16.绘制测量放样交样单。

6.5 方向交会法放样

1.在两个平面控制点A、B上各安置一台经纬仪,盘左后视其它控制点,并对度盘进行坐标方位角配置。

2.计算A、B点至拟放样点P的方位角α、β。

3.旋转经纬仪A使方位角为α,观测员指挥画点人员在两视线交点附近画点P1P2。

4.旋转经纬仪B使方位角为β,观测员指挥画点人员在两视线交点附近画点P3P4。

5.用拉紧的细线P1P2与P3P4定出交点M的位置。

6.两仪器盘右后视控制点并配置度盘,重复3~5步骤得到交点N。

7.当M、N点间距离小于放样点限差要求时,以M、N连线中点作为放样点P,并标定下来。

8.重复上述过程放出其它放样点,丈量放样点之间的距离与计算值比较检核。

6.6 正倒镜投点法单方向设站

1.为了将仪器架设在已知点A、B间的直线上,用目估法将仪器大致架在A、B直线上的O1点,整平仪器;估计OA近似距离。

2.正镜瞄准远端A点,纵转望远镜看到近点B附近,估计十字丝中心点B1与B点的距离BB1;倒镜瞄准A点,纵转望远镜,估计十字丝中心与B点距离BB2;计算BB1与BB2的平均值为BB中。

3.计算OO1=OA×BB中/AB值,根据B1偏离B方向,将仪器向AB线上移动OO1。

4.整平仪器,重复2~3步骤,直到盘左、盘右的十字丝中心位置连线的中点B中与B点重合为止。

5.正镜、倒镜瞄准B点,纵转望远镜,左、右十字丝中心的平均位置应落在A点上,将此时仪器中心点位O投影到地面上,并作好标记,则O点在AB直线上。

6.后视A点便可放设单方向线了。还可在此基础上用轴线交会法求出O点的纵向(横向)桩号值,以便放样纵向(横向)轴线。

6.7 轴线交会法设站+方向线法放线

1.先用正倒镜投点法(或方向线法)将仪器架设在已知点A、B间的连线上一点O1,整平仪器。

2.用方向观测法测量A、C、B、D控制点的水平方向二个测回,计算出角度α,β;

4.观测员指挥作业员用钢尺在AB轴线上从O1点量取OO1距离,定出O点位置。

5.在O点架仪器,后视A点(或B点),检查B点(或A点)后,旋转90°,放出O点所在的纵(横)轴线。

6.8 方向线平移法放线

为了放样某方向线PY,用自由设站法不可能直接将仪器架设在P点上,或者P点上不便于直接架站,此时在尽可能接近P点的P1上架设仪器,用后方交会等自由设站法测量P1点的坐标(如果P1点坐标已知可省此步骤),然后用方向线平移法放样PY方向线。

1.在P′点上安置仪器,后视控制点A,用控制点B检核方位角。

2.转动仪器使视线与拟放轴线平行(方位角相同或相差180°),指挥作业员在地面标记出平行线上的点P1′、P2′、P3′……PN′。

3.分别从P1′、P2′、P3′……PN′上用小钢尺向PY方向线一侧垂直量取距离dx,得到P1、P2、P3……PN,则P1、P2、P3……PN即为PY方向线上的点。标注单方向点,并注记桩号。

4.检查后视方位角,量取所放方向线与建筑物已有的结构线间尺寸进行检核。

6.9 导线法(极坐标法)设站

1.在控制点A上安置全站仪(测距仪),在控制点B、C上安置照准标志,在待定点P上安置脚架和棱镜,量取仪器高、棱镜高。

2.选择B、C中一点作为零方向,另一点作为检查方向,用方向观测法测量至P点水平角两个测回。

3.测量仪器至P点天顶距(垂直角)两个测回。

4.测量往测的斜距、平距、高差、温度、气压。

5.A点和P点的脚架不动,交换仪器和棱镜,测量P点仪器至A点天顶距(垂直角)两个测回,测量返测的斜距、平距、高差、温度、气压。

6.利用斜距、天顶距、温度、气压、仪器高、棱镜高及仪器的加、乘常数计算平距、高差,用观测平距和高差进行检核。

7.用A点坐标和测量的方位角、平距中数、高差中数计算P点坐标和高程。

8.如果要测设的待定点不止一个,则应将几个点组成一条导线,进行往返观测,经过平差计算得到各点坐标和高程。

6.10 GPS动态测量建测站点

将脚架架设到基准站测量点上(有标墩直接将仪器架设在标墩上),脚架的顶

部应在可视范围内粗略水平。

将三角基座和GPS接收机系统联结在一起,安放在脚架(或标墩)上,并固定连接螺丝。

(3) 将GPS接收机和供电系统联接(如干电池、电瓶等)。

(4) 将GPS接收机和接收天线系统联接。

(5) 对相位中心不在接收机中心的应将GPS接收机的指示标识指向磁北方向。

(6) 连接电台发射系统和GPS接收机,电台主机和电台天线,电台主机和电台后备电源。

(7) 联接接收机和记录用测量手簿或便携式电脑。

(8) 将脚架精确整平和对中于基准点。

(9) 量取并记录天线高度,记录基站测量点的名称、GPS接收机编号、开始测量时间等资料。

(10) 依次打开接收机主机、电台、测量手簿或便携式电脑。

(11) 用测量手簿或便携式电脑设置基准站。

(1) 在流动站上用脚架或对中杆架设接收机。

(2) 联接流动站主机和供电电源。

(3) 联接流动站主机和接受电台,及接收电台天线。

(4) 联接流动站主机和测量手簿或便携式电脑。

(5) 用手簿或便携式电脑配置流动站。

(6) 流动站的初始化。

(7) 在已知点上架设流动站。

(8) 整平对中接收机,量取天线高度。

(9) 用手簿或便携式电脑控制流动站做点位校正。

(10) 开始执行动态测量任务。

6.11 金属结构、机电设备安装测量放样

金属结构、机电设备安装测量的测站点(包括后视点和检查点)必须是专用的安装控制网点、控制轴线点和高程基点。加密安装控制网点、控制轴线点和高程基点,必须采用等级平面控制和等级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测站点或控制轴线应在整个安装过程中保持不变。金属结构、机电设备安装测量放样应选用满足精度要求的经纬仪、水准仪、经过检定的钢尺、钢带尺及测针、精密水准尺等。

轴线放样时,最好将仪器架设在轴线一端A点上,瞄准轴线另一端B点,直接放样AB轴线上的点。如果需要旋转角度进行放线时,必须盘左、盘右两次放点取平均位置定点。

1.平面位置极坐标法放样

(1)观测员在测量基准点上架设经纬仪并对中整平。

(2)仪器盘左照准一较远的测量基准点,记录员计算后视方位角报给观测员,观测员将仪器度盘读数配至该后视方位角值,并向记录员回报验证所配度盘读数无误。

(3)仪器依次照准另外1~2个相对较近的测量基准点,读取方位角并报给记录员,记录员回报、记录并与计算的方位角值比较,其差值应能满足放样点的精度要求。

(4)记录员将待放样点的方位角值报给观测员,观测员将仪器转至待放样点的方位角方向,并向记录员回报以验证无误;

(5)如果测站点和放样点在同一平面上,记录员报出测站点至待放样点的距离(考虑了尺长和温度改正后的距离),用钢尺在方向线上水平量取该距离,司尺员回报钢尺读数,记录员计算钢尺量取的距离是否正确。

(6)盘右位置重复(2)~(5)步骤,取平均方向位置。变动钢尺一端读数,重复量距一次进行检核,确认无误后将此点标定;

(8)观测员指挥在方向上前进或后退△D,标定测针位置P。分别从仪器的左、右标志量取仪器至P点的斜距;盘左、盘右确定水平方向;盘左、盘右测量天顶距,再次计算平距。直到△D小于规定的限差为止。

(9)依此类推,放样出该测站的所有欲放样点位。

(10)用钢尺量取同一平面上的放样点的间距,加上温度、尺长改正,与理论值对照进行内部检核。

(11)用钢板尺或钢尺量取放样点与周围已形成的金属结构的点、线之间的距离进行外部检核。

(1)选择满足精度要求的水准仪和水准尺(或钢板尺)。

(2)在适当位置安置水准仪,整平。

(3)水准仪分别照准二个以上已知高程基准点读数并报给记录员,记录员记录并回报以验证记录无误;

(4)记录员计算仪器的视线高程;计算的视线高程之差应满足放样点的精度要求,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测站仪器的视线高程。

(5)在需要的安装部位测定并标注高程点。

(6)再次检查基准点测量记录计算数据及标注数据是否正确。

6.12 开挖开口测量放样

(1)阅读设计图纸,校算开挖底口控制点数据及边坡坡比和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并签名。

(2)编写开挖开口测量放样计算程序、绘制放样草图并由第二者独立校核验证其正确性。

(1)利用周围测量控制点测设测站点。

(2)观测员在测站点上架设仪器并对中整平,量取仪器高度报给记录员,记录员记录并回报以验证记录无误。

(3)仪器照准另一已知高程点读数并报给记录员,记录员记录并回报以验证记录无误。

(4)记录员计算仪器的视线高程NB/T 20442.4-2017标准下载,计算的两个视线高程之差应满足放样点的精度要求,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测站仪器的视线高程。

(5)仪器照准一较远的测量控制点,计算后视方位角报给观测员,观测员将仪器度盘读数配至该后视方位角值并向记录员回报验证所配度盘读数无误。

(6)仪器依次照准另两个相对较近的测量控制点,读取方位角读数报给记录员,记录员回报、记录并与计算的方位角值比较,其差值应能满足放样点的精度要求。利用坐标测量功能时,在测量第一个点的三维坐标的同时测量仪器至该点的方位角、距离和高差,观测员将数据报给记录员,记录员回报、记录并计算该点的三维坐标并与仪器测得的三维坐标校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放样。

(8)依此类推,放样出该测站上所能放样的所有开挖开口点。

(9)随机抽检20%开口点的点位和高程,其差值应不大于开口点所要求的允许偏差值;

(10)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新广武至原平高速公路雁门关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绘制测量放样交样单。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