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某工程地基综合处理施工组织设计_secret

新疆某工程地基综合处理施工组织设计_secret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482.82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新疆某工程地基综合处理施工组织设计_secret

1、XX项目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及补遗书和设计图纸。

2、XX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3、XX项目(一期)室外场地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本工程为XX项目地基与基础工程,位于XX市XX区XX区,XX路北侧,用地紧邻XX公园。场地基本以丘陵、谷地为主,周边交通发达。

施工内容分为场平、地基处理和桩基础工程,地基处理设计为强夯,基础设计为桩基础;建筑物地基处理面积约为DB44/T 1086-2012 蒸压陶瓷抛光渣砖.pdf,场外地基处理面积约为23万平方米。

本项目为地基与基础施工,内容包括强夯工程、场平土方和灌注桩工程。

根据XX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XX年三月三日提供的《XX项目(一期)室外场地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本工程拟建场地的第(2)层土为湿陷性土层,该场地土湿陷性等级有I级(轻微)非自重湿陷性,II级(中等)非自重湿陷性,II级(中等)自重湿陷性,III级(严重)自重湿陷性,为减轻地基土的湿陷性以及因湿陷性对本工程的不利影响,并提高地基土的承载能力,对拟建场区的湿陷性土层进行强夯处理。

对土方回填区进行分层回填、分层碾压;对场地深厚填方区采用分层强夯。

1)基础型式为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并采用桩端后压浆工艺。

2)本工程展厅及会议中心部分采用Ф或Ф钻孔灌注桩,以(4)—3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为桩基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1.5d。抗风柱、钢柱及部分构架柱采用Ф钻孔灌注桩,以(4)—1层全风化泥质粉砂岩为桩基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

3)桩长及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

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600KN,总根数156根,总长;

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3800KN,总根数527根,总长13078.5m;

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5500KN,总根数365根,总长8288m。

4)桩基施工前需对第②层粉土进行强夯处理,强夯处理完后,经检测符合设计要求方可进行桩基施工。

1)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最小水泥用量/m3,最大水灰比0.45,最大氯离子含量(水泥用量的百分比)0.08,抗渗等级S8。

2)钢筋:фHPB235级热轧光圆,fy=210N/mm2。ΦHRB335级热轧带肋,fy=300N/mm2。

3)焊条:HPB235级钢筋互焊及与HRB335级钢筋焊接时,使用E43××焊条;HRB335级钢筋互焊时,使用E50××焊条。

1)桩身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2)桩身纵向钢筋连接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有接头的截面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45d(d为桩身纵向钢筋最大直径)及。同一截面可接长50%钢筋总面积,箍筋及加劲箍均应与纵向钢筋焊牢。

本项目标高以下采用型钢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标高以上采用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

该项目主楼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C40。

强夯机组的安装:进场后采用汽车吊将垂直支承放在适当的位置对接好,然后对接爬杆、横担、穿臂绳,在横担下接好与垂直支承连接的十字接头,对接垂直支承,在组车后将夯锤用钢丝绳与车连接做为配重,向前走车待钢丝绳完全受力后起爬杆,直到爬杆角度到70度为止。

旋挖钻机的安装:先将钻机桅杆立起并用专用螺栓固定,将伸缩式钻杆穿进动力头,并固定钻杆支架。施工中根据孔径、地质情况随时调换钻头直径及泥钻、砂钻、岩石钻,保障顺利钻进。

6.1 本工程工期较短,且本次施工内容含土方、强夯与灌注桩基础,多项施工内容并存,施工中要精心组织平行流水施工,以确保工程如期完成。

6.2 多种地基处理方式同时施工,工期较短,多种机械在场区内同时作业,安全管理成为施工的又一重点。

项目所在地属于中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区,四季分配不均,寒暑变化剧烈,春秋两季较短,冬夏两季较长,昼夜温差大,降水少。

场地以丘陵、谷地为主,场地地形起伏较大,整体地势大致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趋势,多处有自然形成和人为挖掘形成的山坡和谷地,最大高差约。场地西侧和西南侧地势相对较平坦,场地北侧和东侧地势高差起伏较大,地表多为近几年栽种的荒山绿化树木。场地最东侧为该规划范围内地势最低处,并形成一条自南向北方向的冲沟,形成了一片沼泽地(集水坑),地质结构较差。场地地质环境相对稳定,地层结构主要以第四系粉土为主,厚度较大,区域地质构造较简单,地貌单元属山前低山丘陵。

7.3地质水文条件特征

1)场地各层(岩)土的工程特性

①杂填土:层厚0.3~0,主要以粉土为主,含大量砖块、碎石等,干~稍湿,松散。

②粉土:土黄色、褐黄色,埋深0.0~4,层厚1.6~29,中密,干~稍湿~饱和。

③角砾:灰色、青灰色,埋深2.4~29,主要以中砂或粉细砂充填,中密~密实,稍湿~湿。

2)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2类。场地特征周期值为0.35S。属抗震一般地段。适宜本工程的建设。场地第②层粉土不具有液化性。

3)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第②层粉土为湿陷性土并具I(轻微)非自重湿陷性~III(严重)自重湿陷性,场地土对建筑物混凝土具有中等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中等腐蚀性。经勘察和室内试验,场地土为盐渍土。

4)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地下水位埋深在自然地面以下7.5~不等,属地下潜水,地下水对混凝土具有强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中等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中等腐蚀。

5)综合分析上部结构形式和场地地质资料及场区环境,本工程展厅及会议中心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并采用桩端后压浆工艺。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做好分区平行施工规划。制定质量计划,进行系统的技术、质量、安全交底。

有关工程概况、形象进度、管理制度、科室、人员职责的上墙图表准备。

各种施工记录、检测、验收表格资料的准备。

灌注桩钢筋按进场时间及批次,对钢筋的拉伸、冷弯等性能进行检测。

钢筋加工前,必须进行试焊,并对不同焊工的焊件进行焊接试验。

施工前对商品混凝土供应商进行供方选择评价,确定合格供方后,及早签订供货合同,并向供应商提供混凝土强度、坍落度要求、骨料最大粒径要求及中粗砂的具体要求,由商品混凝土供应商进行配合比的设计。

后压浆所用的水泥要按批次进行检测。

专职测量员采用经校检合格的测量仪器,对交接桩位进行复测。对现场原地面复测,并对填挖高度做出必要标识。

依照桩位埋设护筒,埋好护筒后,要用全站仪进行桩位的复测。

护筒的规格,护筒内径φ(d+200)mm,护筒高度,采用厚钢板制作10个,在护筒的上部设两吊环,一为起吊用,二为绑扎钢筋笼吊筋,压制钢筋笼的上浮。护筒顶端正交刻四道槽,以便挂十字线,以备验护筒、验孔之用。在护筒顶设置一溢浆口(高×宽=200×),以方便清孔或灌注混凝土时泥浆排出。

施工场地设5组泥浆池,每组泥浆池设置循环池一个,容积不小于,沉淀池两个,容积不小于,两个轮换使用,一个进浆沉淀,一个关闸清理。沉淀池进出口设闸门,沉淀池上口应高出循环池,泥浆池用砖砌筑,池壁和池底用水泥砂浆抹面。

2.1复测完毕,对现场表层杂土进行清理并按要求弃至10公里以内,按要求集中堆置。

2.2进行临时驻地的建设,现场办公室和职工宿舍、临时工棚使用业主分配的待拆民房、厂房。

2.4修好运输道路,以及施工区及道路近旁的临时排水通道。

2.5准备现场生产用地,并对加工场地及材料堆放场地进行必要的平整、硬化、防潮、防雨处理。

3、施工物资及机械准备

3.1按照施工进度计划要求配备足量设备投入施工。

3.2 由公司设备管理部门对拟投入的设备进行技术性能和设备状况认定,并统一安排调度,确保全部拟投入设备如期进场施工。

3.3 按工程总数量和工程进度,共计划投入土方机械69台 ,强夯机械21台套,灌注桩施工机械103台,可切实保证工程需要。其中:土方机械、强夯机械,于前进入现场;全部钢筋加工机械于前全部进场;全部灌注桩成孔、灌注和压浆设备于前全部进场,提前进行组装和调试。

3.4同时按工程施工需要配备相应的测量及检测仪器,保证工程正常展开。

3.5按施工顺序组装机械和设备,接通电源、水源并进行试机,然后移机至作业位置。

3.6 备足备好易损件和常用件。

4、施工队伍及劳动力计划

本项目施工我公司拟配备一个土方综合作业队、一个强夯作业大队和一个灌注桩施工作业大队,其中灌注桩施工作业大队下设成孔作业组(按分区施工规划又分为三个班)、钢筋笼加工组、灌注组、和压浆组。

全部施工队伍均为我公司自有队伍,可保证工程如期、正常展开施工。

根据工程内容、工程数量及工期要求,本项目拟投入工程管理人员25人,劳动力579人,全部管理人员及主要技术人员均为我公司职工,少量普工为长期雇工。

劳动力由我公司相关人力管理部门统一调配,保证全部、如期投入本工程施工。

管理人员、土方工程作业人员、强夯工程作业人员均在2009年3月28日前进入现场;全部钢筋加工人员于2009年4月20日前全部进场;先期灌注桩成孔、灌注和压浆设备于2009年4月30日前全部进场,以提前进行工程设备的组装和调试。

5.1所有材料供应商,必须经过合格供方选择,成为合格供方后,及时纳入公司最新《合格供方名录》。

5.2对于工程所需的钢材、商品混凝土等材料,使用前必须将其技术指标、性能、样品等资料于使用前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5.3所有材料必须验证后方可进场,钢筋必须检查其出厂生产许可证、出厂合格证等,并填写验证记录。

5.4及时对所进材料进行试验、检验。经检验、试验合格的材料于使用前48小时报监理工程师认可。

5.5材料堆放场地应按材料的性质做好防护措施,进行必要的硬化处理。

1)以一流的质量、一流的管理、一流的速度、一流的服务、建设一流的工程,让业主和现场监理满意。

采取有力的措施,制定周密施工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3)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100%,全部达到“合格”标准。

4)安全:文明施工,不出安全事故,死亡率为零。

施工整体作业计划及施工整体顺序安排

1)施工阶段划分及工作安排

⑴工程按施工展开程度分为三个阶段,即:施工准备阶段、全面施工阶段、工程竣工移交阶段。各阶段施工中均要抓住本阶段施工主要矛盾和重要问题、技术难题,集中力量解决。

⑵根据本工程开标日期与开工日期时间间隔较小的特点,施工准备阶段从投标期间即已展开,对拟入场设备、人员进行初步安排。施工准备主要在开工前完成,只占有效施工期3天。

该段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工程进度要求、作业面大小及不同处理方式间的相互交叉影响,对工程进行合理分区,组织不同分区内平行施工、同一区域内流水作业,做好各项资源的有序供应,确保工程顺利完成。

⑷竣工验收阶段:至7月20日。主要工作内容为工程验收。

本工程施工内容包括土方工程、强夯工程、灌注桩工程。

施工中根据各工种之间的交叉影响,强夯工程均按设计分区位置分为I、II、III区三个平行作业区;灌注桩工程仅在I区内分布。根据工期要求,将试夯区分为三个平行作业区分部进行试夯(即试夯Ⅰ区、试夯Ⅱ区和试夯Ⅲ区、试夯Ⅳ区)施工。为便于建筑物场地强夯和打桩施工的流水作业安排,将地下室东西两侧的场地从中个分成南北两个小区,即Ⅰa、Ib平面小区和Ic、Id小区。

各区的施工顺序是先Ⅰ区、再Ⅲ区、后Ⅱ区,主要工序的施工顺序是先做夯前土方场地整平,而后进行场地强夯,在夯后场地上再行打桩。

1)土方设备进场前先对Ⅰ区的试夯场地和地下室范围区域进行定位和地形复测,然后再进行地下室两侧的建筑物及外围范围内的场地区域定位和地形复测,土方设备进场后先进行Ⅰ区的两个试夯区夯前土方的挖填整平,为试夯创造作业面,试夯区土方完成后再进行Ⅰ区建筑物及其外围范围(地下室两侧)场地土方的挖填整平,Ⅰ区的试夯完成并检测合格后先行地下室土方开挖,为打桩施工开创作业面。

2)地下室两侧建筑物场地场平高程(强夯起夯面高程), ,

3)为保证填方质量,使强夯土层含水量接近最佳含水量,提高强夯加固土层效果。对取土点(即挖方处)土质含水量应进行测量,对较干粉土应提前一天进行洒水(增湿),或分层时进行洒水(增湿),再行分层土方回填。

考虑工程主要为低能级强夯,强夯机组主要采用32t、25t,同时辅以15t强夯机组进行满夯施工。

灌注桩成孔采用泥浆护壁旋挖钻成孔工艺。

综合场地地质条件,工程设计要求和本工艺特点,在地下室左右两侧区将强夯后的场地作为打桩工作面,留设空桩;在地下室区域先进行土方开挖,开挖至749.6处,将开挖后的场地作为打桩工作面。

强夯和灌注桩交叉作业,为满足灌注桩施工质量要求,强夯点与桩作业点安全距离≥55m。

2.5 强夯和打桩流水作业方案

地下室两侧建筑物两侧场地强夯时,为能使打桩作业进行流水施工在保证安全作业的前提下应将进场夯机集中一个小区突击施工,为打桩施工创造作业面,而后再集中另一小区强夯施工。夯击顺序是a小区夯完夯c小区,c小区夯完夯b小区,最后夯d小区。这样既展开了施工流水又保证了打桩作业不受影响。

3、为本合同设立的组织机构(附图 1)

我公司对该项目非常重视,将选定正式合法的代理人担任项目经理,并受法人委托建立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代表公司对甲方履行一切承诺,对工程的质量、进度、安全、经济效益等全面负责。

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均由满足招标文件要求的人员担任。

项目经理部配备专职质量员和专职安全员,均由具备该岗上岗证的人员担任。

项目经理部下设五部二室,即工程技术部、质量安全部、计划财务部、设备材料部、工地试验室、项目办公室。下设各工种作业队,包括灌注桩综合作业队1个,强夯作业队1个,土方综合作业队1个,测量作业小队1个,打桩作业队1个。

①代表企业实施本项目施工管理,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和强制性标准,企业的各项管理要求。

②代表该项目部全面履行工程合同中的各项权利、义务、处理合同未尽事宜,根据各项管理标准和规定,履行各项管理职能。

③组织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统一组织施工,保证质量、工期、安全。

④接受并执行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各项通知、指令,组织做好原始记录,及时报送有关资料。

⑤负责与地方各级政府的协调工作,处理各种纠纷,负责施工区相邻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

①负责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的编制和审定;

②制定保证质量、安全、工期的技术措施、施工工艺的检查与落实;

③负责现场施工技术措施、安全措施的检查与落实;

④负责各技术岗位责任制的制定、检查、落实;

⑤负责现场施工记录、试验报告、测量成果的检查与审核;

⑥定期召开施工现场质量保证体系会议,总结质量问题,制定解决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⑦解决日常出现的技术质量问题。

①工程技术部:负责施工、技术、进度、现场工程测量、资料归挡。

②质量安全部:负责技术检验、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③计划财务部:负责合同、计划、预算、计量工作,负责财务、劳资、成本工作。

④设备材料部:负责材料供应与管理、机械设备和零配件的购置和管理。

⑤工地试验室:负责现场施工检验、试验。

⑥项目办公室:负责项目的文件往来、发放、归档,以及后勤管理工作。

4、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1)测量放线,确定开挖范围,标识挖填深度、高度及放坡系数(坡角、坡顶)。

(2)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或装载机挖装,自卸汽车装运至填方区域,土方回填按施工总体作业方案中作业回填要求进行。

(3)在深挖处(大于挖机一次开挖到高程范围区域)挖方施工采用多层开挖方法。

土方挖方最终的控制:每开挖完成一层后,设置样坑,由挖掘机司机根据经验初控,另一方面由测量工进行随时观测标高。

⑴其余土开挖在桩基完成7d后且压浆完毕后进行。

⑵其余土采用小型挖掘机开挖、装载机运出场地后,装载机二次装车、自卸汽车运至指定回填区内。

⑶桩体附近土方开挖,由人工进行。

⑷对建筑物及外扩的质量控制:要求外扩(具体宽度按现场实际情况定)夯机作业面,以保证夯实质量及夯机安全施工。

强夯施工前根据技术规范进行试夯,确定强夯技术参数。试夯点根据图纸指定的位置进行。当试夯受到现场条件限制需要更换位置时,应经设计人同意后方可变更试夯点位置。强夯技术参数主要包括:所选用的夯锤重量、夯锤底部直径、夯击时的落高、夯点布置、夯击次数、夯击遍数、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两遍夯击之间的间隔时间。根据强夯要求确定了试夯参数后,将试夯参数提交给设计单位一份。

⑴强夯试验的目的和要求

①通过试验,校核所设计的施工参数的可行性与适宜性。通过单点夯击试验,求出最佳夯击数;通过整个试夯区的群夯试验,确定出不同区域,不同能级强夯的各项最佳技术参数,如强夯遍数、夯点间距等是否适宜。

②通过试验,了解设计参数、技术参数的强夯加固效果,以便对工程强夯施工技术参数作出进一步的调整。

③观测记录各试夯区每点的每击夯沉量,夯坑深度,夯坑上口直径,夯坑周围2.0m范围内的隆起量。

④经认可的试夯结果,将作为后续施工质量,施工方法和施工工序的判定标准。

(1)该项目建筑物场地强夯面积54859.2㎡,强夯完成后方可在场地上进行灌注桩基础施工,地下室部分不做强夯只做灌注桩基础,但需将其上方边缘场地强夯做完才能开挖土方进行地下室桩基础施工。

(2)建筑物以外场地强夯面积220137.4㎡,场地深厚填方区的分层强夯部分面积需现场实测后确定。

(1)该项目范围内(室内):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40kPa,压缩模量Es≥12MPa。

土层处理深度不小于5.5m。对于自重湿陷性黄土,下部未处理湿陷性土层的剩余湿陷量≤150mm,对于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下部未处理湿陷性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应≥100kPa。自重湿陷性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的分区详地质报告。

(2)室外展场及停车场: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40kPa,压缩模量Es≥12MPa。

土层处理深度不小于4.5m。对于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下部未处理湿陷性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应≥100kPa

自重湿陷性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的分区详地质报告。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土层的剩余湿陷量≤200mm

(3)试夯完成后进行试验,试验应隔7~10天后进行。应在试夯范围内各夯点之间任选一处,自夯击终止时的夯面起至其下5~12米深度内,每隔1m取1~2个土样(其中对室内展场,在深度3.0m、5.0m处取2个土样;在室外展场及停车场,在2.0m、4.0m处取两个土样),测定土的干密度,压缩系数,湿陷性系数,并提供给设计单位,以确定强夯处理的相关数据。试验应对处理深度范围内的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是否消除给出结论。

试夯Ⅰ区和Ⅱ区分别有挖方部分和填方部分,该两试区试夯完成,检测合格后即可对地下室部分土方进行开挖,能尽快提供钻孔灌注桩桩施工场地,使桩基工程尽早开工。基坑开挖后,地下室东西两侧建筑物场地强夯时,可减少强夯夯击过程中水平振动波对钻孔灌注桩作业的影响,两夯区主夯点合计60个,试夯区面积1584㎡。试夯Ⅲ区和Ⅳ区每区主夯点23个,每个试夯区面积494.5㎡。

①试夯区参数:试夯(Ⅰ、Ⅱ区)主夯能级3000KN.m,单点击数≥12击,夯点布距(梅花形)5.5m×5.53m(9.6m×5.5m长方形中间加一夯点)主夯采用隔行分两遍进行,即第一遍打奇行,第二遍打偶行,两遍夯击间歇时间至少3天(试夯时根据土的含水量及土的渗透系数综合确定);满夯能级1500KN.m,每夯点击数3~5击,夯印相互搭接1/4D(D为夯印直径)。

④主夯点终止夯击控制,要求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5cm,当打够选择击数时,夯沉量满足不了要求时,则应继续加击,直至满足要求为止;同时夯坑周围不能有过大隆起。

⑤试夯机具参数:夯机由15t~25t履带吊车、扒杆、门架、自动脱钩器和≥15t重夯锤组成。单击夯击能=夯锤重量×夯锤落距。落距由定长钢丝绳控制,一端接自动脱钩器,一端连接吊车底部。

①试夯区定位测量(测定试夯区范围)→②试夯区地形测量(20m ×20m方格网)→③夯前场地整平(夯前场地土方挖运、回填、平整)→④施工安全技术交底→⑤夯机组装调试→⑥施工准备工作报验。

(1)施工工艺

①一遍主夯点测量放样→②夯机就位→③一遍主夯施工→④一遍夯后夯坑场地整平→⑤二遍主夯点测量放样→⑥夯机就位→⑦二遍主夯施工→⑧二遍夯坑场地整平→⑨满夯范围边线测放→⑩夯机就位→满夯施工→⑿满夯后场地整平→⒀夯后检测。

① 测放夯位,按夯点布置图测放夯点中心位置,并用白灰洒出夯位轮廓,同时设置好各遍夯点放线用基准桩。

② 单点夯击试验,各试夯区在每遍点夯时,选3个夯点进行单点夯击试验,每点击数12~18击,通过单点夯击试验,确定群夯每夯点击数。确定群夯每夯点击数按下式确定:

N0值的取定方法:①通过击数(N)和每击夯沉量(△s)曲线的绘制,判定每夯点夯击能趋近饱和时的锤击数;②现场夯击作业时,夯坑周边地表变化时对应的击数;③发生夯坑过深,提拔夯锤困难对应的击数等经验方法综合取定。

③ 夯坑周边地表(起夯面)变化观测标志设置,观测标点用15㎝×15㎝,厚度10㎜正方形或圆形钢板制作,钢板平面中心两面焊接15㎝长ф16圆钢,一侧为锚固筋,埋设在地表下;另一侧端点为观测点露出地表即可。观测点延夯点轴线45度角两个方向埋设,据夯点中心分别为4m、4.5m、5m。

④ 每夯点每击夯沉量和每击地表观测点变化量,用水准仪进行测量。水准仪应架设在距夯点中心30m以外。测量记录每击夯沉量变化值,当每夯点击数选定时,可测量最后三击夯沉量,当最后两击夯沉量满足不了设计要求时,继续夯击、继续观测如实记录。

① 夯位测放允许误差±5㎝

② 夯锤就位允许误差±15㎝

③ 施工中随时保证夯锤气孔的畅通,如遇堵塞,应及时将塞土清除

④ 夯击过程中若坑底倾斜较大,需及时用土将坑底垫平后再行夯击,以便能量向下传递

⑤ 认真做好强夯施工记录,掌握好停锤标准,保证施工的可追溯性。

⑥ 作业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业主代表和现场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代表报告,问题解决后方可继续作业。

(4)试夯安全注意事项

① 夯机就位时,主机和门架应支放平稳端正,提升夯锤时,应将夯锤提升距地表30㎝左右时先稳锤,无异常情况时再行提升夯锤。夯锤提升后,作业人员应撤离至夯点30m以外区域,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② 做好机组班前班后检查工作,要确保回转、起落制动可靠有效。避免施工作业中夯机倾覆等机械安全事故。

③ 起夯面应整平压实(用推土机或装载机),确保夯机在作业场地行走和作业的安全。

④ 夯机驾驶室前玻璃应设置好防护网(用钢网),防止飞溅土、石块伤到操作人员

⑤ 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⑥ 六级以上大风及雨雪大雾天气,禁止强夯作业。

试夯完成后进行试验,试验隔7~10天后进行。在试夯范围内各夯点之间任选一处,自夯击终止时的夯面起至其下5~12m深度内,每隔一米取1~2个土样(其中对室内展场在深度3.0m、5.0m取两个土样;在室外展场及停车场,在2.0m、4.0m取两个土样),测定土的干密度,压缩系数,湿陷性系数,以确定强夯处理的相关数据。

试验应对处理深度范围内的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是否消除给出结论。

① 试夯的有效加固深度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② 检测夯后湿陷性消除情况。

③ 检测夯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能否满足设计要求、

(1)承压板面积1㎡,试验最大压力280KPa,试验点位于两夯点间。

(2)试验坑宽度不应小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的三倍,即3米,应保持试验土层的原装结构和天然深度。宜在拟试压表面用粗砂或中砂找平其厚度不超过20㎜。

(3)加荷分级不少于10,最大加载量不少于280KPa。

(4)每级加载后,按间隔10、10、10、15、15min,以后每隔半小时测读一次沉降量,当在连续两小时内,每小时沉降量小于0.1时,则认为已趋稳定,可以加下一级荷载。

(5)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

① 承压板周围土明显地侧向挤出

③ 在某一级荷载下,24小时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

④ 沉降量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之比大于0.06

当满足前三种情况之一时,其对应的前一级荷载定为极限荷载。

(6) 承载特征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② 当极限荷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2倍时,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

③ 同一土层参加的试验点不应少于三点,当试验实测的极差不超过其平均值的30%时,取平均值为地基承载特征值。

采用人工掘进的方法,在探井中人工剖取土样,夯前试夯四个区各开挖1个探井;夯后试夯Ⅰ区、Ⅱ区各开挖3个探井,试夯Ⅲ区、Ⅳ区各3个探井,探井布置夯点一个夯间两个,从夯后地表算起,探井深度12m。每米取两件原状土样,做土常规及湿陷性试验(双线法)。

(三)检测间歇及工作量

试夯Ⅰ区、Ⅱ区夯后挖掘探井各3个,夯点上一个夯间2个,试夯Ⅲ区、Ⅳ区夯后挖掘探井各3个,夯点一个夯间两个,深度5~12m,每米取2件原状土样。

(3)夯前各试区挖探井一个,深度12m,每米取2件原状土样,以便和夯后对应土层做比较判定加固效果。

G、试夯施工进度安排计划(日历天)。

(1)施工准备2天(试区定位、地形复测、资料报审等)。

(2)试夯区夯前土方挖运、回填、平整7~15天。

(3)夯机就位调试1天。

(1) 试夯区划分布置图。(附图 1)

(2) 试夯施工进度安排计划形象图。(附图 3)

平整场地→一遍夯点放样、测量场地高程→一遍点夯施工→一遍夯后场地整平、测量场地高程→二遍点夯放样、测量场地高程→二遍点夯施工→二遍夯后场地整平、测量场地高程→满夯放样→满夯施工→场地整平、测量高程

标明第一遍夯点的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工作。

起重机就位,夯锤对准夯点位置,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自动脱钩,使夯锤自由下落夯击回填土。若因坑底倾斜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整平坑底。

重复上述步骤。停锤完成一个夯点夯击的条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满足设计要求。

重复上述工序,按强夯布点图,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标出第二遍夯点的位置。

两遍点夯之间间隔时间按试夯确定天数控制。

按上述步骤,完成二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测量场地高程,放出满夯基准线。

满夯前,当场地表面较干时洒水湿润。

起重机就位,将夯锤置于基准线端。

按照夯印搭接D/4的原则逐点夯击。

(3)分层强夯施工方法

分层强夯在填方厚度>6m的区域夯点按5m×5m正三角形布置,每夯点击数≥9击,要求最后两击夯沉量≤5㎝(击数和夯沉量双控)点夯完成后,整平夯坑,即进行上层土方回填,每填5m夯一层,直到场平地表。两层的夯位布置应错开,以加强夯填效果。

①夯点位置放样时,首先用明显标志标出夯位中心点,再洒出夯位轮廓线。

②为保证强夯能级,严格控制落距,锁定控制落距钢丝绳。

③施工中随时保证夯锤气孔的畅通,如遇堵塞,及时将塞土清除。

④施工中若发生夯锤偏位,必须立即调整对中。

⑤夯击后若坑底歪斜较大,及时用土将坑底垫平后继续夯击。

⑥对每点的沉降量都进行沉降观测和记载,掌握好停锤标准。认真做好强夯记录。保证施工的可追溯性。

⑦ 密切注意异常现象,对夯锤反弹、地表隆起等异常现象及时报告。

⑧加强原始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1)灌注桩主要工序施工方法

①钢筋笼在预制场分段制作,采用主筋调直平台,骨架形成装置和外箍筋滚动焊接架。

②钢筋骨架绑扎顺序是:

主筋调直,在调直平台上进行。

骨架成形,在骨架成形架上安放架立筋,按等间距将主筋布置好,用电焊将主筋与架立筋固定。

将骨架推至外箍筋滚动焊接器上,按规定的间距缠绕箍筋,并用电弧焊将主筋与箍筋固定。

为确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沿主筋外侧,每4m设立一道钢筋笼定位器,定位器由φ8圆钢制作成凸形状,高度5cm,长度20cm,每一断面设置3个,横向纵向交叉设置。

①成孔采用泥浆护壁,泥浆又称稳定液。泥浆成份主要有水、塑性指数大于17的粘性土、膨润土、增粘剂、分散剂等。

②泥浆材料的选定和基本配合比确定应以最容易坍塌的土层为主初步确定泥浆量的配合比,并通过试成孔作进一步修正。

旋挖钻成孔采用跳挖方式。

钻机就位安装:首先做好场地的平整,使主机左右履带板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动力头施工位置朝履带顺直方向布置,调整好机身前后左右的水平。并将钻机桅杆调整至垂直于孔口的水平面,使钻头中心置于护筒内的桩中心位置。

钻孔:开孔时将护筒内注入足够的泥浆,(即保证高出地下水1~2m),然后用旋挖钻斗将孔内钻渣依次挖出,并在成孔中间随时补充泥浆,保证保持所需的泥浆面的高度不变,保证护筒内泥浆水头压力。

施工中安排装载机将钻斗挖出的钻渣清理到场外,钻头倒出的土距桩孔口的最小距离应大于6.0m,并应及时清除。

旋挖钻机钻孔达到设计深度时,应及时清孔,清孔后沉渣不得大于50mm。钻至设计标高时用带有活门的筒形钻清理沉渣,即一次清孔。清孔后提出钻头,由质量员和监理工程师进行孔径、孔深、垂直度检测,验收合格后,移走钻机,盖好盖板,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将验收合格的钢筋笼运到孔口,采用吊放扁担用吊车将钢筋骨架缓缓起吊并扶正,使其与地面垂直,然后将钢筋骨架徐徐放入孔中,当骨架吊点送到孔口时,用插杆将钢筋笼固定,用钢管吊筋吊起,下端根据空桩深度选择吊筋长度并与钢筋笼做可靠的固定,而后将钢筋笼下放到设计标高,将吊筋上部固定。避免钢筋笼的上浮与下沉,然后进行后面的工序。

后压浆装置的制作及安放方法见本章第1.2.3—2)节。

导管安放工序结束后,检测孔底泥浆(比重小于1.2)和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5cm),若两个条件同时满足要求,可直接灌注砼。如果有一项不能满足要求,需进行二次清孔。

二次清孔时,将泥浆泵的高压管和灌注导管连接密封,开启泥浆泵,进行泥浆循环,当孔底沉渣厚度小于5cm后应再进行一段时间的泥浆循环,以置换泥浆降低泥浆比重,当泥浆比重<1.20时,方可停止清孔,马上进行灌注,清孔完毕与灌注砼的间隔时间不超过45分钟,以防孔内沉渣再次沉淀及钻孔缩颈的发生。

首罐砼在导管上口和漏斗之间要设置隔水栓,漏斗的容积要大于首次封底后导管埋深1米所需砼量的体积。随着不断的灌注,孔内砼面的上升,根据导管的埋深和返水情况,随时提升和拆卸导管,导管底端必须保证埋入管外的砼面以下2—3m,且不得大于6m。

灌注砼过程中,设专人测量、记录砼灌入量 、孔内砼面升高值、导管埋深等数据,保证每次拆卸导管后导管埋深要求。避免和禁止导管脱离砼面。桩的超灌量为80cm。

每根桩至少做一组试块。

2)后压浆主要工序施工方法

①压浆方式及压浆量:桩端压浆,压浆量为600mm桩径不小于1.2吨,800mm桩径不小于2.0吨,1000mm桩径不小于3.0吨。

②压浆阀位置:桩侧压浆阀环绕钢筋笼扎成花瓣状,位置在钢筋笼底以上7m。

③压浆压力:终止压力约为2.0~2.5 Mpa。

④终止压浆标准:压浆参数以压浆量控制为主,压力控制为辅。

⑤压浆时间:同一承台下的桩必须都浇捣完混凝土并成型后方可开始压浆,压浆竖管采用丝扣连接并缠紧胶带。不宜采用焊接。

成孔→制作钢筋笼,制作压浆管(套丝连接)→安装桩底压浆阀、压浆管→下笼→继续安装压浆管直到完成→压浆管用堵头拧上→灌注混凝土→7天后拧开堵头进行压浆工作。

⑶后压浆主要工序施工方法

桩端压浆管采用φ25钢管,每节长度与钢筋笼长度相配合,采用螺纹管箍缠生胶带联接。桩顶加接长度合适的短管,露出孔口不易过长,一般为1m,以免施工中碰坏。

钢筋笼分段连接,下段钢筋笼上压浆管可在下笼前用铁丝预先绑扎牢固,其它段上压浆管可较松散固定,在钢筋笼连接完毕后,将上下段压浆管用丝扣连接,并再次加固。压浆阀在下笼时安装。

按设计水灰比搅拌水泥浆,水泥浆经过滤至储浆罐,准备灌浆。将泵浆管活接头与桩身压浆管联接,打开排气阀并开泵放气,然后关闭排气阀压浆。达到压浆终止标准后,终止压浆时关闭止浆阀静置5—10分钟再拆卸管件,然后用堵头再次将压浆管头堵上。

由于高压注浆,为了防止发生损坏桩体和机器及人身事故,不得使用大于4Mpa的压力。

注浆压力大于4Mpa时,不管注浆量多少立即停止注浆,排除问题后可再注。

3)灌注桩关键过程质量控制

主筋对接采用搭接焊,有接头的截面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45d(d为桩身纵向钢筋最大直径)及500mm,同一截面可接长50%钢筋总面积、箍筋可接长50%钢筋总面积,箍筋及加劲筋均要与纵向钢筋焊牢。

工地每日配制泥浆的能力不但要满足造孔用浆需要,还应满足清孔用浆需要。

施工中根据钻进速度同步补充泥浆。

泥浆护壁旋挖钻机成孔过程中,在容易产生泥浆渗漏的土层中可采取提高泥浆相对密度,渗入锯末、增黏剂提高泥浆黏度等维持孔壁稳定的措施。

旋挖钻成孔采用跳挖方式。钻头倒出的土距桩孔口的最小距离应大于6m,并及时清除。根据钻进速度同步补充泥浆,保持所需的泥浆面高度不变。

钢筋笼在搬运和吊装时应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锤撞孔壁。

钢筋笼安设完毕后,一定要检查确认钢筋笼顶端的高度。

灌注混凝土必须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否则先灌入的混凝土达到初凝,将阻止后灌入的混凝土从导管中流出奥林匹克花园一期二区15#、16#小高层施工组织设计.doc,造成断桩。

随孔内混凝土的上升,需逐节快速拆除导管,时间不宜超过15min,拆下的导管应立即冲洗干净。

在灌注过程中,当导管内不满混凝土,含有空气时,后续的混凝土宜通过溜槽徐徐灌入漏斗和导管,不得将混凝土整斗从上面倒入管内,以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挤破管节的胶垫而使导管漏水。

钢筋笼下放安装压浆管时。钢筋笼吊放不得弯曲,并确认保证压浆阀完好无损,钢筋笼下放孔底后不得悬吊、墩放、强行扭转、冲撞。

压浆管联接时要保证其密闭性,管口用堵丝并缠胶带拧紧,防止泥浆进入管中造成堵塞。

在下导管及灌注混凝土等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加强对压浆管的保护JC/T 2449-2018标准下载,防止受到施工机具的碰撞而损坏。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