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深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方案-secret

某深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方案-secret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443.39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某深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方案-secret

1. 天津市 区 供的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 本工程的基坑支护与土建结构设计电子版有关文件;

10.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11.天津市现行的有关文明施工和安全生产规定

Q/GDW 11894-2018 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监测装置检测规范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周围环境条件

基坑平面形状很不规则,比较复杂,东西最长处约为,南北最长处约为,周长约,深基坑面积约为。根据《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及相关设计文件,本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对应于基坑工程安全等级的重要系数为1.1。

根据总平面图,本工程基坑四周环境简述如下:

本基坑施工场地狭窄。北侧为原场地围墙,距基坑约,围墙外为光荣道及其绿化带;东侧为临时办公建筑及围墙,围墙外为竹山路;西北角为一民用平房,距基坑约为,西侧为待建锅炉房;南侧为原供热站办公楼、水池及烟筒,基坑距办公楼约,距水池约为,距烟筒约为,其中办公楼和烟筒均为桩基础,水池及烟筒待停止供暖后拆除。

第三章 场内工程地质条件

1.场内基坑的土层条件

根据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地表下 以上为杂填土,下部为素填土,再往下为粘土、粉质粘土。开挖深度为 — 。

从地表往下基坑开挖支护有关的土层资料如下:

①-1 杂填土:呈杂色,松散状态,主要由砖渣、砼渣、废土组成,土质杂乱不均。层厚一般为0.40~1。

①-2 素填土:呈褐色,软塑~可塑状态,由粘土和粉质粘土组成,含砖渣、石子及少量腐殖物、有机质。层厚0.5~2。

②粘土:黄褐色,以可塑状态为主,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该层分布较稳定,土质较均匀。底板位于埋深左右,层厚1.0~2。

③粘土:呈灰黄~黄灰~青灰色,以可塑状态为主,无层理,含铁质,属中压缩性土,该层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底板位于埋深4~7米段,层厚2.5~4。

④粉质粘土:呈灰色,软塑状态为主,有层理,含贝壳,局部夹薄层粉土透镜体,属中压缩性土,该层水平方向上土质较均匀,分布较稳定。底板位于埋深7~13米段,层厚5.5~6。

根据地下室的埋深情况,基坑底部落在④粉质粘土中。

本场地的地下水主要为潜水类型,以蒸发形式排泄,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水位随季节性变化,一般年变幅在至左右。

潜水埋藏较浅,在勘察期间测得静止水位埋深至,高程2.72~2。本场地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第四章 基坑及支护设计概况

综合分析场地地理位置、土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及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在确保周围建筑物安全和正常使用、确保基础和地下室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在“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方便施工”的原则下,由天津市勘察院设计并经市科委专家论证,本基坑支护采用钻孔灌注桩结合一道钢筋混凝土内支撑作为本工程基坑支护结构;采用一排连续搭接的三轴水泥搅拌桩作为基坑的防渗止水帷幕。坑内高差较浅处可放坡开挖。本方案的特点主要如下:

(1)支撑形式结合基坑平面形状,主要为钢筋混凝土环梁支撑形式,周边设置钢筋混凝土支撑梁。冠梁(截面为1400×)和水平支撑结构的顶标高设置在。冠梁和水平支撑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环梁1(截面为1800×)轴线半径为,环梁2(截面为1200×)轴线半径为15. 、及。支撑梁截面为600×,顶标高为。

(3)支撑环梁位于主楼之外,在支撑环梁下设置支撑竖托桩支撑用以承担基坑水平支撑系统的垂直荷载。支撑竖托桩基坑下为Φ800钻孔灌注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有效桩顶标高为,有效桩长,基坑上部为450×预制钢格构柱,锚入桩内,上部锚入支撑环梁内。钢格构柱

的四角为×的角钢,用××的缀板连成整体,坑内共设33 根支撑竖托桩。为保证格构柱与基础底板相交部位不渗水,在基础绑扎底板钢筋之前,格构柱内外焊接厚宽止水板带,达到止水效果。

(4)局部深坑:主楼深坑挖深为,距离支护桩约,与大面积基坑高差为,采用45°放坡机械开挖再人工修整至设计要求。电梯基坑采用人工挖土。

本工程设置的止水帷幕可将坑外水源隔绝,但由于地下水位高,基坑内的土体处于地下水位线以下,本基坑采用大口井坑内降水,井径,井管,井1深,共28口井;井2位于主楼基坑范围内,深,共7口。降水井采用无砂混凝土井管,井管滤料采用6—的等粒径中粗砂或无粉碎石屑。要求至少提前20天开始降水,并将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以下至少,一般控制在以内。在坑内设置盲沟和集水井排水,盲沟随挖随用碎石回填。基坑底排水沟应离围护体边 以上。为防止地表水进入基坑,在基坑外侧四周设排水明沟300×400,间隔设集水井500×500×800,集中排入市政管网。

1、认真阅读施工图纸,对图纸中的问题及时与设计、业主和监理单位联系。

2、根据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现场踏勘、了解场地地形地貌、周边环境、地质情况、地下管网及障碍物、场地供水、供电情况及运输道路条件,查清场地周围管线性质、平面位置及埋设深度。

3、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合理布置场地,确定设备安放位置、材料堆放场地、拌料场、钢筋制作场地、泥浆池以及挖土进出口和运输路线。

4、根据施工图纸及设备放置场地,安装、架设施工用电设施及自来水管。

计划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清单见附表:

为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现场设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高效运行的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同时增加技术人员投入,设专人负责各专业班组的技术工作,施工过程中派专人值班,现场全面监督和检查,执行先交底后施工的原则。

1、项目部管理机构图如下:

支护钻孔灌注桩施工队:设两个作业班组,两套机械,每班12人,钢筋加工组10人;

止水帷幕施工队:一套机械,8人;

支撑结构施工队:共60人,其中:钢筋班组15人,木工班组25人,混凝土班组15人,破桩头10人。

土方施工队: 15人;

水电工: 3 人;其他:10人;

为了确保本工程各施工时期的需要,本工程计划在基坑施工阶段(基础结构施工除外)直接参与施工的人员高峰时将达到180人左右。

第三节 基坑施工顺序及施工段的划分

1.基坑总体施工顺序

平场地、测量放线、放桩位 钻孔灌注桩和水泥搅拌桩施工 钢格 构柱支撑桩施工(同时进行打大口井和降水施工) 主楼工程桩做静载 第一次土方开挖、桩头剔凿 环梁及支撑梁施工 第二次土方开挖 (分两层、分段组织开挖至,主楼基坑挖至,预留土层人工开挖) 人工清槽底、工程桩动测 分段地基验收 分段进行基础垫层施工 基础底板施工 传力带混凝土施工 地下二层结构施工 外墙与支护桩间2:8灰土回填,传力带混凝土施工 内支撑结构拆除 地下一层结构施工。

第一步:平整场地,由专业测量人员测放定位轴线和桩位(包括支护桩、支撑竖托桩及止水帷幕),基桩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点埋设在不受影响的地方,开工前经复核后妥善保护。桩点测放严格按照设计图进行,并进行复核。

第二步:桩机就位,先施工支护桩后插入止水帷幕施工,流水作业。

第三步:复合桩位,以免桩位被扰动,桩机就位,进行支撑竖托桩施工。同时由打井专业队按设计要求进行打井作业,及时进行基坑的降水作业。第四步:待工程桩达到养护龄期后,及时进行工程桩的静载检测,为下一步的土方开挖创造有利条件。

第五步:当支护桩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基坑降水降至要求水位后及时进行基坑的第一层土方开挖,挖至环梁底标高即,同时安排破桩头。此次开挖过程中,如遇浅表淤积水,及时设置排水明沟和集水井排水。

第六步:进行环梁及支撑梁、冠梁结构施工并及时养护。

第七步:待冠梁和环梁支撑结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且降水降至要求水位以后,分两层分段、对称、均匀开挖至 处,主楼基坑挖至,即坑底标高以上 。支护钻孔灌注桩外侧有 深水泥搅拌桩作止水惟幕后,可视为一个不透水层,开挖过程中,如遇浅表淤积水,及时设置排水明沟和集水井排水。

第八步:坑底标高以上及承台等局部深处采用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主楼部分按图示45°放坡开挖,挖土过程中及时将工程桩超出设计桩顶标高部分分段破除并运走,及时进行工程桩检测。

第九步:具备条件后抓紧进行分段地基验收,及时施工垫层,同时将垫层施工范围扩大至支护桩边贴紧。

第十步:砌筑基础底板砖模,做垫层上及砖墙上防水。

第十一步:完成地下室基础底板混凝土后,按支护设计图纸采用C15 素混凝土填实基础底板与围护桩之间的空隙;

第十二步:施工地下二层地下室结构,做地下二层外墙防水;

第十三步:地下二层外墙与支护桩之间空隙采用2:8灰土分步夯填至楼板底标高,要求夯填密实,回填时做好防水的保护。然后在楼板厚度范围内用C15 素混凝土填实与支护桩之间的空隙。

第十四步:待地下二层楼板及楼板与围护桩间的传力带达到设计强度以后,拆除支撑结构;

第十五步:施工地下一层地下室结构,做防水层、保护层。

土方开挖施工按基础施工后浇带划分施工段:基础底板由后浇带将其分成十块,分十个施工段,几个施工段之间组织流水作业。为确保工期,优先进行主楼范围施工段及塔吊承台部分的施工。

由于本工程施工场地狭窄,周边可利用场地很少,给施工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基坑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均需综合考虑。

本深基坑施工自支护桩施工至基础垫层完成的起止时间为2009 年3 月1 日至2009 年7月6 日,共126 日历天。祥见进度计划表。

土方开挖范围 挖机数量 出土总量 日出土方量 开挖工期 起止时间

第六章 主要施工分项施工方法

(1)、施工以前向业主及设计单位收集相关技术资料。认真审图,发现问题交设计单位处理。

(2)、编制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标明桩号、序号、施工顺序、水电线路和临时设施位置,标明泥浆设施及其循环系统。

(1)、钢筋、水泥必须具有生产厂家资质证书及出厂质量合格证书。进厂必须专人验收,按规范要求进行现场见证取样,及时送具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室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严禁使用。

(2)钢筋使用前不得有油污和锈蚀,有损伤或锈蚀严重的不能使用。

施工前进行工程定位测量及桩点测放。由专业测量人员测放,基桩轴线的控制点和水准点埋设在不受影响的地方,开工前经复核后妥善保护。桩点测放严格按照设计图进行,并进行复核无误后插入钢筋棍并系好标识色布条。

技术交底,人员教育,持证上岗。

(二)、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三)、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成孔工艺拟采用正循环钻孔成孔。循环泥浆采用自然造浆。

(1)、每个台班测量钻孔直径一次,并做好施工记录。

(2)、钻孔就位前对桩位进行复核。桩位允许偏差为±10mm。钻机就位要求平整、稳固。

(3)、钻机上设置铅坠,以控制垂直度<1%。

(4)、采用S3水准仪测量孔口标高,一桩一测,丈量钻具,保证实际孔深不小于设计深度。

(5)、随时做好施工记录。

(6)、成孔钻进灌注过程中,根据实际地层情况随时调整泥浆性能。测试泥浆比重用“波美”牌比重计测量。在粘土层及粉质层中采用自然造浆。控制泥浆性能指标:比重1.15—1.20。根据成孔的不同阶段配制不同性能的泥浆,用以保证桩孔沉淤少、泥皮薄、护壁好、施工速度快。

(7)、钻进至设计深度后,调整泥浆性能,充分清孔。提钻以前控制出口泥浆比重不大于1.20。

(8)、废弃的泥浆、渣土等,应按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及时外运。

2、钢筋笼制作及质量检验:

(1)、做好材料入场检关,所进钢材要有符合规定的材质单,按设计要求规格、种类如数到场,及时送复检件和焊接件,待复检报告合格方可加工笼子。

(2)、保证焊条质量,选用电焊条必须是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两证齐全,实际操作的电焊工必须持证上岗。

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下料,焊制钢筋笼,钢笼各项允许

误差要保证在规范允许的尺寸范围内:

单面搭接焊时,焊缝长为10d。

制作前要除油,除锈。制作必须在制作台架上进行,保证钢筋的平直度,防止局部弯曲。

钢筋笼焊接在同一截面上时,要相互错开,接头数目不多于主筋总根数的50%,搭接长度双面搭接焊不小于5d。

钢筋笼保护层每隔4m为一组,每组三块。

(1)、钢筋笼应在孔深、孔径、垂直度、孔底沉渣等成孔质量检验合格后进行吊放。搬运过程中应平起平放,防止变形弯曲。

(2)、吊放时采用双吊点法起吊钢筋笼,下入孔内时对准钻孔中心并扶稳,保证垂直,缓慢放入孔内。

(3)、吊放下至设计深度后,应将笼固定好,防止下落。

(4)、依据设计标高大沽水准点,引测至工地,测得现场的相对标高将现场地坪标高、护筒标高,逐桩测量后,根据桩顶设计标高计算确定吊筋长度。

(1)、水下灌注采用导管法,自下而上连续灌注,中途不得长时间停顿。

(3)、使用的隔水栓有良好的隔水性能。采用球胆止水,并保证顺利排出。

(4)、灌注前,沉渣厚度指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沉渣控制在100mm以内。若超过允许偏差,必须进行二次清孔,直至符合要求。

(5)、有足够的混凝土初灌量,初灌量大于0.6m3,使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下0.8 m以上。灌注过程中埋入深度控制在4m。

(6)、充盈系数控制在1.1以上。

(7)、砼的超灌高度为600㎜~800㎜。

(8)、做好砼现场试块制作,记录严格按规范要求认真,逐项填写,不得漏填或少填。

第二节 三轴搅拌桩止水工程施工

2、材料准备及复试:,

水泥必须具有生产厂家资质证书及出厂质量合格证书。进厂必须专人验收,按规范要求进行现场见证取样,及时送具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室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严禁使用。水泥采用强度等级为42.5MPa普通硅酸盐水泥。

对施工场区及其周围的各种管线,如上、下水管、电线电缆等各种管线,在施工前由建设单位提供,进一步了解施工现场原有各种管线的分布情况,对受施工影响的管线及四周建筑物、道路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施工用水必须有50mm管径供水量,施工期间提供必要的生活用水。电力提供:配电箱电源接到施工机械上必须按安全规范连接。

(二)三轴搅拌桩施工工艺:

1.场地平整及地下障碍物探察

三轴搅拌机施工前,必须先进行场地平整,清除施工区域的表层硬物和地下障碍,为了加强承重荷载采用垫钢板方法便于桩架行走,在场地处理阶段,应请专业单位进行全场沿线地下障碍物探察,根据探察报告,在开挖过程中将障碍物全部清除。

根据总包方提供的坐标基准点,按照设计图进行放样定位及高程引测工作,做好永久及临时标志。放线定位后填写《施工放样报验单》,提请监理进行复核验收签证。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搅拌施工。

根据基坑围护内边控制线,采用0.5m3挖机开挖导槽,并清除地下障碍物,导槽尺寸要求中心线两侧宽各0.6米,深1.0米,在施工中随打随挖,保证浆液不外溢,挖出的废浆液存放在现场空地,等浆液固结后摊平,并运出现场,达到文明工地要求。

三轴搅拌桩施工按下图顺序进行,其中阴影部分为重复套钻,保证墙体的连续性和接头的施工质量,水泥搅拌桩的搭接以及施工桩体的垂直度补正是依靠重复套钻来保证,以达到止水的作用。

a) 单排挤压式连接:一般情况下均采用该种方式进行施工。

b)跳槽式全套复搅式连接:对于围护墙转角处或有施工间断情况下采用此连接。

5.桩机就位:三轴搅拌桩三轴中心间距为1200mm。

a)由当班班长统一指挥,桩机就位,移动前看清上、下、左、 右各方面的情况,发现障碍物应及时清除,桩机移动结束后认真检查定位情况并及时纠正。

b)桩机应平稳、平正,并用线锤对钻杆垂直定位观测以确保桩机的垂直度。

c)三轴水泥搅拌桩桩位定位后再进行定位复核,偏差值应小于2cm。

6.搅拌速度及注浆控制

a)三轴水泥搅拌桩在下沉和提升过程中均应注入水泥浆液,同时严格控制下沉和提升速度。根据设计要求和有关技术资料规定,下沉速度不大于1.6m/min,提升速度不大于2.0m/min,在桩底部分适当持续搅拌注浆,做好每次成桩的原始记录。

b)制备水泥浆液及浆液注入

在施工现场搭建拌浆施工平台,平台附近搭建一个水泥平台,制作施工用的水箱10立方一个,在开机前应进行浆液的搅拌工作。水泥应送样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水泥浆液的水灰比为1.5(根据施工情况在1.5∽2.0范围内调整),每立方搅拌水泥土水泥用量为376kg,拌浆及注浆量以每钻的加固土体方量换算,注浆压力为0.3Mpa ~0.8 Mpa,以浆液输送能力控制。

c)搅拌下沉和提升速度一定要均匀,遇到障碍物要减速慢行防止设备损坏。

d)采用信息法施工,后台和桩机要密切联系配合,保证工序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施工过程中由专人负责记录,详细记录每根桩的下沉时间、提升时间、注浆状况,记录要求详细、真实、准确。及时填写当天施工的报表记录,随时备查,24小时内报送监理。

第三节 支撑环梁及支撑梁、冠梁施工

本工程支撑环梁及支撑梁、冠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冠梁与支撑梁均先按设计标高打垫层,准确弹出中心线及梁边线。为保证垫层混凝土在下一步开挖时容易剔除,环、帽梁及支撑梁支模前在垫层上铺一层牛皮纸或塑料薄膜,防止混凝土垫层与梁底粘接不易剔除,否则会给基础施工带来相当大的安全隐患。垫层施工后及时插入支撑梁的钢筋和模板及混凝土施工工序。支撑养护完毕达到设计强度后再继续挖土。支撑应分段施工以保证大基坑小暴露。本支撑结构拟分4段组织施工。

根据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出钢筋下料单,翻样图。制定各个结构钢筋的绑扎程序。

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和检验报告,并按规定分批抽取试样作机械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水泥砂浆垫块,50mm 见方,厚度等于保护层。

根据工程进度和施工图纸要求,签发钢筋制作和安装任务单,并结合支撑结构特点和钢筋安装要求向操作人员进行质量、安全等技术交底。

钢筋加工在土方开挖前进行现场加工,安排专人进行制作加工、钢筋验收、取样试验、焊接取样试验、进场及成品钢筋挂牌分类堆放等。钢筋制作前首先根据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计算下料长度、填写配料单,经审核后严格按照料单下料,每批配好的钢筋应分别编号、堆放。焊工必须持有上岗证,并且在规定的范围内操作。在正式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施焊,并且在每批焊接件中按规范抽取试件进行试验。

支撑环梁及支撑梁、冠梁钢筋绑扎顺序与方法:根据设计图纸,弹出冠梁内边线与200控制线,支撑梁弹出中线与二侧边线;与并用红漆做好标记。钢筋绑扎前应先在垫层上用腊笔划出钢筋位置线,控制斜支撑梁为绑扎好钢筋创造条件。钢筋绑扎前应核对成品钢筋的型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等是否与实际相符,钢筋随铺随扎,做到纵横成线,钢筋要垫好保护层,保护块纵横向距控制在1000mm 以内。

(1) 支撑系统的主要受力杆件的纵向钢筋采用直螺纹连接做法,确保连接质量并进行见证复试。

(2) 支撑体系杆件的箍筋采用封闭形式,并做成135 度弯钩,弯钩端头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 倍箍筋直径和75mm 的较大值。

(3) 支撑梁纵向钢筋在环梁及冠梁处的锚固满足设计要求La=35d。

(4) 支撑杆件汇交节点按设计要求用φ8@100 箍筋加密并增设构造钢筋,同时按节点详图做腋角。

(5) 环梁相交处、环梁与帽梁相交处主筋和箍筋均相互交叉,给钢筋安装带来不便,此时必须确保大环梁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大环梁箍筋照常布设,帽梁和小环梁箍筋可利用开口箍筋安放到位,然后采用搭接焊接连接封闭焊牢。

(6) 支护桩桩头剔凿至至设计标高,清除桩顶废渣并将甩筋调直,锚入冠梁的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根据设计图纸、施工规范,确定支模方式,梁模板的排列,作出木工翻样图,并经会审,确定各部位、各节点模板拼接及相应的支撑方法。

模板支撑系统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

为了提高结构混凝土质量,本工程全部采用九合板作模板,以提高支护结构质量,木模板规格、种类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木楞的规格、种类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对拉螺栓,Ф48 钢管及连接扣件等支架系统准备齐全。

混凝土垫层表面平整,清扫干净,标高检查合格,四周有足够的支模空间。

校核轴线,放出模板边线及标高。

钢筋、预埋筋经验收符合要求并做好隐检手续。

向操作人员进行质量、安全等技术交底。

按照模板设计结合施工流水,备齐模板并分规格堆放。

支撑梁模安装工艺:弹出轴线边线,并复核→绑扎钢筋→安装侧梁模→安装上下锁口钢管和对拉螺栓→复核梁模尺寸、位置。

优选混凝土供应单位,确保混凝土质量和供应及时。

制定混凝土的浇筑顺序,混凝土车辆进出线路。

对钢筋、模板进行总检查,办理隐检、预检手续,并在模板上弹好混凝土浇筑标高线。

各种机械处于良好状态,施工用电、施工用水、施工道路满足要求。

向操作人员进行质量、安全等技术交底。

a.混凝土浇捣前应先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与构件的平面尺寸,钢筋与预埋件的规格和数量。安装的位置及预埋管线。

b.在混凝土施工阶段应掌握天气变化情况,特别在雷雨季节,更应注意。以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顺利进行,确保混凝土质量。

c.混凝土浇筑前,应先用水湿润模板。在施工缝处铺同混凝土成份的水泥砂浆。

d .混凝土浇捣前对各部位必须进行现场交底,主要为浇捣顺序要点,操作规程,安全规程及技术规程,并严格按交底来施工。

e.安排好现场施工管理人员轮流值班工作。

f.配备夜间照明灯具及机具修理人员、电工值班人员、后勤管理人员。

g.钢筋班及木工班人员跟班作业,检查钢筋及模板的情况。

4. 混凝土浇捣的主要方法及要领

a.浇灌混凝土前必须将模板内的泥土、杂物、积水等清理干净。

b. 浇捣砼时,应注意防止砼的离析。砼自料斗内卸出进行浇筑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超过2m,否则应采用串筒、斜导、溜管等下料。

d.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钢筋位置的正确性。

e. 混凝土浇捣完毕待终凝时,采用覆盖塑料薄膜及浇水保湿养护。

第一次(第一层)土方开挖阶段,土方开挖出土以东门竹山路及北门光荣道为出入口。第二次(第二、三层)土方开挖时,出土以东门竹山路为出入口。

深基坑土方开挖前应由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监测单位对开挖条件进行验收,未经验收通过不得开挖。具体开挖条件如下:

已完成设计交底和技术交底;

施工方案通过专家论证;

基坑施工方案已审批,应急预案内容已落实到现场;

围护结构及冠梁已完成,满足设计强度要求,地基处理已完成,经检测符合设计要求;

立柱桩已完成,降水、降压已满足设计要求,施工现场坑外排水措施已完成;

基坑周围的构筑物、管线等保护措施已落实;

已按监测方案对周围环境及基坑布置监测控制点,且已测取初始值;

基坑开挖、支护的机械、材料已落实到现场。

深基坑工程必须由总监签发开挖令后方可开挖。

(1)、土方开挖的基底标高应按基坑支护施工图示支撑与地下室结施图进行,当结施图与基护剖面图中所示的基底标高有出入时,以结施图为准,并应及时通知有关各方。做好开挖前的场地平整工作。

(2)、土方开挖顺序如下:

定位方线→第一次土方开挖→破围护桩→施工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养护→第二次土方开挖→人工清槽、破除、运桩头→分段地基验收→砼垫层→防水层施工→基础工程→传力带1→地下二层结构→传力带2→拆除支撑→地下一层结构→回填土。

本基坑选用机械开挖。基坑开挖按设计所留的出土口位置自西向东进行,土方开挖的基底标高与设计的工况一致。基坑土方开挖以“大基坑小开挖”为原则,应分层、分段、对称、均衡进行。

4.1.第一次土方开挖根据支撑布设平面进行,采用自西向东由边角处向内开挖的顺序,以便及时插入桩头剔凿及支撑结构施工,为支撑结构的及时养护和第二次大面积土方开挖创造条件。第一次开挖深度约2.2m。

该土层为粘土及粉质粘土,土质较均匀,为中压缩性土。为减弱基坑支撑系统的受力状态,在第一层面开挖时在围护桩边预留一部份土层,待第二层面开挖时一并挖除。

4.3 为便于运输车通行,在施工现场入口处向槽内需设置坡道。根据车载重时的最大爬坡角度及旧车爬坡能力降低,坡角按8度设置。坡道宽为6m,两侧放坡按1:1设置。在坡道上铺设钢板,同时在坡道的钢板上焊接钢筋防止车轮打滑。

4.4 在挖土过程中,标高测量应与挖土机同步推进,随挖随抄平,对坑底标高进行有效地控制。

4.5 挖土应及时运走,严禁堆在坑边。同时要求基坑四周堆载不得超过15kPa。

4.6 第二次开挖时挖土机械不得直接在支撑上行走,应先在支撑两侧填土夯实,填土高度必须高出支撑顶部200,然后在其上铺设2cm厚钢板,方可在上面通行机械车辆。

4.7 挖土机从基坑的端头以倒退行驶的方法进行开挖。每层分段开挖长度不得超过30m。

4.8 挖土机沿挖方边缘移动时,机械距离边坡上缘的宽度不得小于基坑深度的1/2。

4.9.严禁挖土机械碰撞支撑、立柱和支护桩及降水井。夜间挖土时在支撑、立柱上设红灯警示。降水井处设置明显的警示装置如临时插小红旗等。

4.10.大面积土方开挖根据底板后浇带情况分块开挖。最后30cm 土方及局部深坑处应人工开挖清底,具备条件时,当机械挖土至槽底标高上部300mm时,随挖随安排进行人工清底,使清出的土由反铲一并带出运出场外。

4.11.当挖至基坑底部时,尽量减少对坑边底土的扰动,支护桩边先预留一部分土,先挖除靠内侧部分,按设计标高挖至坑底,最后在地基验收前挖除支护桩边部分,为保证大基坑小暴露,减少基坑的暴露时间,尽快分块施工完成素混凝土垫层,素混凝土垫层应延伸至围护体边,并抓紧施工承台及基础底板、传力带。

4.12.基坑开挖应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和气候条件,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分期完成。应特别注意基坑变形情况,做好基坑工程监测,每天将观测数据上报相关单位,以便综合控制开挖速度及进行相应附加措施的实施。同时防止地面水流入。经常对排水沟进行检查,及时清除坑内水。

基坑坑边及现场通道设置黑黄相间双色钢管1.2M 以上的双层围栏,立杆间距不得超过2 米,并悬挂醒目标识, 上下基坑设宽1.2 米钢管扶梯,设扶手, 坡度不大于35 度。

4.14. 本工程塔吊安装在基坑内,因此土方开挖必须为塔吊的安装提供便利条件。塔吊承台为4m×4m,厚1.4m,位于基础底板下部,承台下部为4根钻孔灌注桩,有效桩长为20m,桩径800mm,主筋为4Φ25+8Φ16,沿桩长通长设置,砼为C30混凝土,基桩已在土方开挖前完成。塔吊承台及桩位已经设计单位确认,详见下图。开挖时先挖主楼施工段,按图示位置将承台基坑挖好,做好承台,混凝土具备一定强度后及时安装塔吊。

5、基坑机械化挖土施工工艺

机械化挖土系采用推土机、铲运机、挖掘机、装载机等设备以及配套自卸汽车等进行土方开挖和运输,具有操作机动灵活、运转方便、生产效率高、施工速度快等特点。施工应以设计图纸和有关施工规范为依据。

本机械化挖土工程本的机具设备有:挖掘机、以及配套自卸汽车等。

5.2.1 场地已由建设单位负责清除挖方区域内所有障碍物,如架空高压线、照明线、通讯线路、树木、旧有建筑物及地下给排水、煤气、供热管道,进行搬迁、改建、改线。

5.2.2 制定好现场场地平整、基坑开挖施工方案,绘制施工总平面图和基坑土方开挖图,确定开挖路线、顺序,基底标高、边坡坡度、排水沟、集水井位置及土方堆放地点。

5.2.3 完成测量控制网的设置,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准基点。场地平整进行方格网桩的布置和标高测设,计算挖填土方量,对建筑物做好定位轴线的控制测量和校核;进行土方工程的测量定位放线,并经检查复核无误后,作为施工控制的依据。

5.2.4 在施工区域内做好临时性或永久性排水设施,或疏通原有排水系统,场地向排水沟方向应做成不小于0.002 的坡度,使场地不积水,必要时设置截水沟,阻止雨水流入开挖基坑区域内。

5.2.5 完成必需的临时设施,包括生产设施及生活设施及机械进出和土方运输道路、临时供水供电线路。

5.2.6 机械设备运进现场,进行维护检查、试运转,使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5.2.7 土方车辆进出口处应设置水冲洗设施,以防泥土污染城市道路,冲洗下来的污水应排入专门设置的污水坑,待泥水沉清后排入下水道。

5.3.1 机械化开挖应根据工程规模、土质情况、地下水位高低、施工设备条件、进度要求等合理选用挖土机械,以充分发挥机械效率,节省费用,加速工程进度。操作面狭窄,且有地下水,土的湿度大,可采用液压反铲挖掘;

5.3.2 反铲挖掘机作业常采用沟端开挖和沟侧开挖方法。当开挖深度超过最大挖深时,可采取分层开挖。运土汽车布置于反铲的一侧,以减少回转角度,提高生产率。对于较大面积的基坑开挖,反铲可做之字形移动。

5.3.7 对大型软土基坑,为减少分层挖运土方的复杂性,可采用“接力挖土法”,它是利用两台或三台挖土机分别在基坑的不同标高处同时挖土。一台在地表,两台在基坑不同标高的台阶上,边挖土边向上传递,到上层由地表挖土机装车,用自卸汽车运至弃土地点。上部可用大型挖土机,中、下层可用液压中、小型挖土机,以便挖土、装车均衡作业,机械开挖不到之处,再配以人工开挖、找平。在基坑纵向两端设有道路出入口,上部汽车开行单向行驶。用本法开挖基坑,可一次挖到设计标高,一次成型。

5.3.8 机械开挖由深而浅,基底应预留一层300mm 厚用人工清底找平,从而避免超挖和基底土遭受扰动。

5.4.1 开挖时应注意保护测量控制定位桩、轴线桩、水准基桩,防止被挖土和运土机械设备碰撞、行驶破坏。

5.4.2 基杭四周应设排水沟、集水井,场地应有一定坡度,以防雨水浸泡基坑和场地。

5.4.3 夜间施工应设足够的照明,防止地基边距超挖。

5.4.4 深基坑开挖全过程中要做好保护,不得随意拆除或损坏。

5.5.1 机械化挖土应绘制详细的土方开挖图,规定开挖路线、顺序、范围、底部各层标高,边坡坡度,排水沟、集水井位置及流向,弃土堆放位置等,避免混乱,造成超挖、乱挖,应尽可能的使机械多挖,减少机械超挖和人工挖方。

5.5.2 做好地面排水措施,以拦阻附近地面的地表水,防止流入场地和基坑内,扰动地基。

第五节 传力带施工和支撑拆除

(1) 施工基础垫层及底板时应及时用相应厚度的C15 素混凝土浇捣填实垫层和底板与围护桩之间的空隙形成传力带,传力带顶面与底板面平,浇捣前围护钻孔桩上的泥皮应清理干净。土方开挖完成后应尽量减少基底的暴露时间。垫层采用商品混凝土,挖土至坑底后及时浇捣垫层,分块施工完成素混凝土垫层,素混凝土垫层延伸至围护桩体边。

(2) 地下二层外墙拆模后经验收合格应及时进行外墙防水的施工,外墙防水经验收合格,立即用2:8灰土分步夯填填实与支护桩之间的空隙,回填至楼板底标高,要求夯填密实,回填时做好防水的保护。然后在楼板厚度范围内用C15 素混凝土填实与支护桩之间的空隙。

(3)传力带施工与结构混凝土一样应留置标准养护试块与同条件试块。

(1) 在地下二层顶板传力带处混凝土及地下二层顶板混凝土同条件试块达到设计强度以后,拆除相应支撑。

(2) 拆撑期间,监测单位应加强围护结构和周围建筑物的监测。

(3) 支撑拆除采用人工结合空气压缩机凿除,拆除时可分段进行,并与地下室施工段划分相对应。首先拆除影响地下一层柱、墙施工部分,地下一层其他不受水平支撑影响的可同时施工(如主楼部分)。施工段内拆除时先拆除边、角处支撑梁板再拆除中部环梁最后拆除格构柱。拆除边、角处支撑梁时采用隔根梁跳跃式对称拆除,以减少因拆撑对支护桩受力和变形造成的不利影响。单根支撑梁凿除时从中间向二侧对称同时进行。

(4)拆除时应搭设满堂脚手架,操作人员系好安全带。拆除支撑处应避免交叉作业,相邻部位施工时所有受拆撑影响部位架设安全网及密目网,同时设专人对此处施工安全进行看护。安全通道处及其他安全部位设置防砸装置,确保施工安全。

(5)支撑拆除时严禁直接将凿除的混凝土大块砸在地下室二层顶板上,拆除时应将混凝土分解为小块,同时在地下二层顶板上铺设废旧的木板、脚手板和多层板等以免损坏混凝土顶板结构。

(6)施工现场内施工人员必须按要求戴好安全帽和相关的安全防护用具。

(7)拆除的支撑混凝土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及时清理成堆,运出场外。

第七章 基坑降、排水措施

围护钻孔灌注外侧有水泥搅拌桩作止水惟幕后,基坑内可视为一个不透水层,基坑采用大口井坑内降水,井径700mm,井管500mm,井1深16m,共28口井;井2位于主楼基坑范围内,深17m,共7口。降水井采用无砂混凝土井管,井管滤料采用6—8mm的等粒径中粗砂或无粉碎石屑。要求至少提前20天开始降水,并将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至少0.5m。因表层杂填土内潜水(用大口井无法将其抽走)可能较多,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应及时将潜水排除,可在坑内设置盲沟和集水井排水,基坑底离围护体边4 m 以上设置排水盲沟400×400mm,集水井800×800×1200mm,利用水泵向坑外明沟排水,集水井的数量按排水量而定。

为防止基坑四周地面积水向下渗漏,基坑四周地面全部用水泥硬化处理并向排水沟处找坡,同时为防止地表水进入基坑,在基坑外侧四周设排水明沟300×400,间隔30 米设集水井500×500×800,集中排入市政管网。

为了确保基坑开挖的安全和本工程地下结构施工的顺利进行,应该及时获取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和周围土体的受力与变形信息,以求事先掌握基坑开挖的影响情况,为地下室顺利施工提供指导,进行 “信息化”施工。

一、根据本工程基坑支护设计文件要求,应对以下项目进行监测:

1 应对支护桩、冠梁及其支撑体系的水平位移,以及整个支撑系统的挠度进行监测:冠梁顶及环梁顶设置观测点进行变形监测。

2 应对附近主要建筑物、道路以及地下管线的沉降进行观测;

3 应经常观察支护桩、冠梁及其支撑体系是否出现裂缝;

4 应注意观测土方开挖对工程桩的影响;

5 应及时对地下水位进行观测。基坑内、外均设置观测井。

除按上述项目进行监测外,还要对环梁支撑的受力情况进行监测(在环梁内设置监测设备对环梁所受内力进行监测)。

1、基坑监测应委托有相应资质和丰富经验的监测机构进行实施,监测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和周围环境特点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应得到建设、设计及监理方的认可。

2、开挖前,应对周围环境作一次全面调查,同时对观测项目进行第一次观测,记录观测数据初始值,以便与施工过程中监测结果进行比较。从基坑土方开挖到基坑施工到建筑±0.000的时间段内进行测试,以便信息施工,开挖期间及开挖完成后一周内每天观测不少于两次。如遇位移、沉降及其变化速率较大以及挖土至坑底时,应增加监测频次。地下室底板浇筑完成后,可酌情逐渐减少观测次数。

3、监测期间应定期定人进行观测。当测试点数据达到控制值或者变形速率较快时,根据需要增加观测次数,必要时进行不间断的连续监测;观测数据一般当天填入规定的记录表格并及时提供给建设、设计、监理和施工等单位。

4、每天的数据应整理成有关表格并绘制成相关曲线,并每2~3 天提供一次CJJ_11-2011_城市桥梁设计规范,如位移沿深度的变化曲线,位移及沉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等。

5、监测记录必须有相应的施工工况描述。监测人员必须对数据的准确性负责,测试完毕后应签字备查。并对监测数据及时校核,如有异常应仔细复核,或者重新测量。

6、监测人员对监测值的发展和变化应有评述,当接近报警值时应及时通报相关单位,提请有关部门注意以便及时采取有力措施。

7、监测单位应每周提交监测周报,监测结束时提交监测最终总结报告。报告应包括全部监测项目,监测值全过程的发展和变化情况、相应的工况、监测最终结果及评述。

GBT51152-2015标准下载三、监测点的数量、布置及埋设、具体的监测方法等详见本工程监测方案。

五、本工程围护桩的累计水平位移控制值为30 ㎜,每天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不超过5 ㎜。本工程水位变化预警值:500 ㎜/天。环梁支撑轴力报警值为5000KN。环梁、立柱沉降:累计沉降10 ㎜,每天发展不得超过3 ㎜。地面及周边建筑物的沉降:累计沉降为15 ㎜,每天发展不得超过3 ㎜。

第九章 基坑支护应急措施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