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路基工程施工方案、方法及措施

京沪路基工程施工方案、方法及措施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361.98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京沪路基工程施工方案、方法及措施

1.1.1.路基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施工工艺

本标段区间和站场路基总长87.235正线公里。

路基部分地段位于湿陷性黄土或松软土上TCECS 609-2019 医院建筑绿色改造技术规程.pdf,不能满足工后沉降要求,分别采用搅拌桩、CFG桩、钻孔灌注桩、土工格栅和碎石垫层等方法进行加固处理,桩上部路堤设碎石垫层夹铺二层土工格栅,路堑设灰土垫层加铺二布一膜,形成复合地基。

路堤边坡外缘每0.5m(25cm厚度填两层)铺设一层2.5m宽的双向土工格栅,路基边坡采用土工网垫或拱形骨架护坡并绿化进行防护。排水设计为浆砌水沟,路基配套工程有砼电缆槽、综合接地线、接触网立柱基础和声屏障基础。路基附属圬工共67772m3,三维立体网16081 m2,绿化56714m2。具体工程数量见下表:

1.1.1.1.路基工程施工方案与方法

施工准备结束后,四个路基队同时开始施工,天津西站的改造施工在南仓站、大毕庄、西营门的施工完成达到运营条件后,再开始进行。

路堤地段施工前用推土机和平地机进行清表,然后进行地基处理。不同类型地基处理施工同时进行,并配备足够数量的施工机械投入施工。

地基处理完成一段后按照土方调配方案进行路堤填筑施工,基床底层填筑A、B组填料或改良土。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改良土和级配碎石在拌和站拌和,自卸车运至现场,摊铺机摊铺。路基填筑采用机械化施工,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进行。(三阶段为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整修验收阶段;四区段为填筑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测区段;八流程为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平整、洒水晾晒、碾压夯实、检验签证和路基整修)

土质路堑施工以机械为主,在较平缓横坡上的单边路堑采用横向台阶开挖,双向边坡的深路堑采用纵向分层开挖。靠近基床底层表面及边坡辅以人工开挖。调运采用铲运机或大马力推土机、挖掘机(或装载机)配合自卸汽车运输。

为保证路基的质量要求,各作业面投入先进的YZ20重型振动压路机,检测设备配置进口的动态变形模量测试仪(Evd),提高检测效率。在地基处理及路基填筑结束后按照要求埋设观测测试元器件;在路基填筑时分阶段同步进行综合接地线埋设、预埋管线施工;接触网立柱基础、声屏障基础待基床表层施工一段后采用旋挖钻机法施工基础,随后用开槽机开槽人工安装事先预制的电缆槽,以保证路基整体质量。

1.1.1.2.特殊地基处理

1.1.1.2.1.CFG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处理地基

CFG桩施工前先做试桩进行工艺性试验。采用钻机成孔施工、管内泵压砼成桩法施工,桩体混合料在拌和站集中机械拌制。碎石、石屑、粉煤灰、普硅水泥配比经室内试验并通过现场试桩确定,各桩施工根据地质情况及设计可采用隔桩跳打或连续施工。桩完成经检验合格后,铺设60cm碎石垫层夹二层双向格栅,以调整CFG桩和桩间土共同作用。

选择合适场地作为试验区,进行桩试验,桩长13m,间距1.2m。试桩时,根据室内选定的2种或3种满足要求的配比,按照工艺流程、施工规范要求,拟定相关工艺参数,编号逐一进行。详细记录每根试桩的成桩时间、分层投料高度、混合料坍落度、沉管记录等。试桩完成后,根据检验规程检验其质量,对比分析质量效果,结合施工记录确定有关施工技术参数,指导CFG桩施工。

采用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成桩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

施工钻至设计深度后,准确掌握提拔钻杆时间,砼泵送量需与拔仓速度相配合,边灌注边提钻,保持连续灌注,均匀提升,做到钻头始终埋入砼内1m左右。

施工中混合料采用强制式搅拌机,以保证混合料的顺利输送。同时做好混合料抽样试块工作,每台机械一天做一组(3块)试块。

冬季施工时差,混合料入孔温度不得低于5℃,对桩头和桩间土采用棉被等措施进行保温。

(4)CFG桩施工工艺流程见后附工艺流程图。

1.1.1.2.2.水泥搅拌桩

在正式施工前先根据设计确定的水泥(固化剂)及外掺剂的掺入比换算出单位桩长(或单桩)的掺料用量,并确定浆液的配合比、泵送时间、搅拌提升速度和复搅深度等。

(2)主要施工工艺、方法

桩位放样→钻机就位→检验、调整钻机→正循环钻进至设计深度→打开高压注浆泵→反循环提钻并喷水泥浆→至工作基准面以下0.3m→重复搅拌下钻并喷水泥浆至设计深度→反循环提钻至地表→成桩结束→施工下一根桩。

设备就位。搅拌机的钻杆须垂直并对准桩位。

配合比:深层搅拌的浆液以P.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为主配制,水泥用量为水泥湿土重的12%~15%(Υ=1.8t/m3),水灰比O.45~0.50,另掺木质素磺酸钙减水剂(为水泥重量的0.2%),石膏掺量为水泥重量的2%。

配制与输送:搅拌灰浆时,应先加水,然后按水泥、减水剂、石膏顺序投料,每次灰浆搅拌时间不得少于2min,应将水泥浆充分拌匀。水泥浆从灰浆拌和机倒入集料斗时,必须过滤筛,把水泥硬块剔出。集料斗的容量一般为0.2m3,就可以保证一定的余量,不会因浆液供应不足而断桩,也不会因浆液过多产生沉淀而引起浆液浓度不足。

水泥浆由挤压式灰浆泵压入内径为φ32的胶管送到深层搅拌机的钻杆内,最后射入搅拌叶的出浆口。

第一次钻进。顺时针方向边钻边注浆,直至设计桩长。在确认浆液从搅拌叶的出浆口喷出后,启动搅拌机,以60r/min的转速和1m/min的提升速度(正式施工应以试桩所确定的参数进行施工),改逆时针方向边喷浆搅拌、边提升至设计桩顶。

第二次钻进。以同样方式再次顺时针方向钻进搅拌。直至复搅到设计桩长后,改逆时针方向搅拌提升到搅拌头露出地面。

两次循环钻进成桩。经过上下两次循环钻进提升,使被加固的土体预搅动一次,水泥浆与被加固土体在桩孔内搅拌三次,此桩完成作业。然后,移机到下一桩位施工。

施工前应先进行试桩施工,以确定最佳工艺参数:

a、深层搅拌水泥桩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泥炭土和粉土。当用于处理泥炭土或地下水具有侵蚀性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冬季施工时应注意低温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b深层搅拌桩施工是藉搅拌头将水泥浆和软土强制拌和,搅拌次数越多,拌和越均匀,水泥土的强度也提高。但是搅拌次数越多,施工时间也越长,工效也越低。试桩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最佳的搅拌次数、确定水泥浆的水灰比、泵送时间、泵送压力、搅拌机提升速度、下钻速度以及复搅深度等参数,以指导下一步水泥搅拌桩的大规模施工。

c每个标段的试桩不少于5根,且必须待试桩成功后方可进行水泥搅拌桩的正式施工。试桩检验可采取7天后直接开挖取出,或至少14天后取芯,以检验水泥搅拌桩的搅拌均匀程度和水泥土强度。

a施工前应现场取样做室内配合比试验,按照设计要求,通过试验确定固化剂最佳用量、水灰比和外加剂用量,要求拌和的灰土早期强度高,龄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并了解强度增长和龄期的关系。配置的灰浆应流动性好,不离析,便于泵送、喷搅。

开工前按室内配合比先做试桩2~3根,以确认或调整施工参数。

b水泥搅拌桩开钻之前,应用水清洗整个管道并检验管道中有无堵塞现象,待水排尽后方可下钻。

c为保证水泥搅拌桩桩体垂直度满足规范要求,在主机上悬挂一吊锤,通过控制吊锤与钻杆上、下、左、右距离相等来进行控制。

d对每根成型的搅拌桩质量检查重点是水泥用量、水泥浆拌制的罐数、压浆过程中是否有断浆现象、喷浆搅拌提升时间以及复搅次数。

e灰浆应搅拌均匀,加筛过滤,现制现用,不得停放过久。为了确保桩体每米掺合量以及水泥浆用量达到设计要求,每台机械均应配备电脑记录仪。同时现场应配备水泥浆比重测定仪,以备监理工程师和项目经理部质监人员随时抽查检验水泥浆水灰比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f水泥搅拌桩施工采用一喷四搅工艺。第一次下钻时为避免堵管可带浆下钻,喷浆量应小于总量的1/2,严禁带水下钻。第一次下钻和提钻时一律采用低档操作,复搅时可提高一个档位。每根桩的正常成桩时间应不少于40分钟,喷浆压力不小于0.4MPa。

g为保证水泥搅拌桩桩端、桩顶及桩身质量,第一次提钻喷浆时应在桩底部停留30秒,进行磨桩端,余浆上提过程中全部喷入桩体,且在桩顶部位进行磨桩头,停留时间为30秒。

h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喷浆时间和停浆时间。每根桩开钻后应连续作业,不得中断喷浆。严禁在尚未喷浆的情况下进行钻杆提升作业。储浆罐内的储浆应不小于一根桩的用量加50kg。若储浆量小于上述重量时,不得进行下一根桩的施工。

i施工中发现喷浆量不足,应按要求整桩复喷,复喷的喷浆量不小于设计用量。如遇停电、机械故障原因,喷浆中断时应及时记录中断深度。在12小时内采取补喷处理措施,并将补喷情况填报于施工记录内。补喷重叠段应大于50cm,超过12小时应采取补桩措施。

j现场施工人员认真填写施工原始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施工桩号、施工日期、天气情况;喷浆深度、水泥浆标高;灰浆泵压力、管道压力;钻机转速;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浆液流量;每米喷浆量和外掺剂用量;复搅深度。

a水泥搅拌桩成桩7天可采用轻便触探法进行桩身质量检验。检验频次为1~2%,但不少于10根。

检验搅拌均匀性:用轻便触探器中附带的勺钻,在搅拌桩身中心钻孔,取出桩芯,观察其颜色是否一致,是否存在水泥浆富集的“结核”或未被搅匀的土团。

触探试验:根据现有的轻便触探击数(N10)与水泥土强度对比关系来看,当桩身1d龄期的击数N10大于15击时,桩身强度已能满足设计要求;或者7d龄期的击数N10大于30击时,桩身强度也能达到设计要求。轻便触探的深度一般不超过4m。

b水泥搅拌桩成桩28天后,用钻孔取芯的方法检查其完整性、桩土搅拌均匀程度及桩的施工长度。每根桩由质监机构现场指定相对均匀部位取出的芯样,送试验室做(3个一组)28天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留一组试件做三个月龄期的无侧限抗压实验,以测定桩身强度。钻孔取芯频率为1%~1.5%。

c如果某段或某一桥头水泥搅拌桩取芯检测结果不合格率小于10%,则可认为该段水泥搅拌桩整体满足要求;如果不合格率大于10%小于20%时,则应在该段同等补桩;如果不合格率大于30%,该段水泥搅拌桩为不合格。

d对搅拌桩取芯后留下的空间应采用同等强度的水泥砂浆回灌密实。

e在特大桥桥台或软土层深厚的地方,或对施工质量有怀疑时,可在成桩28天后,由质监机构随机指定抽检单桩或复合地基承载力。随机抽查的桩数不宜少于桩数的0.2%,且不得少于3根。试验用最大载荷量为单桩或复合地基设计荷载的两倍。

f桩位及外观、尺寸鉴定:开挖后检查。

严格控制水灰比,须用计量容量配制浆液。

桩浇筑后7天之内不得开挖基坑,并禁止使用机械挖掘,桩头要小心整理,不得用重锤敲击,桩头应整平,并高出基底标高2~3cm。

软基处理属于隐蔽工程,如施工质量不好,一旦被路堤等构筑物所覆盖,便构成隐患且不好检查及补救。因此,紧抓施工环节,严格施工过程的管理非常重要,只有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才能确保工程质量。

1.1.1.2.3.桩板结构路基施工

本标段部分路段采用钢筋砼桩板结构进行路基加固。桩板结构由钢筋砼桩基和上部钢筋砼承载板组成。

水泥搅拌桩施工中问题分析及处理措施

桩板结构中钢筋砼桩采用钻孔法施工,钢筋砼采用立模分段浇筑法施工。

见桩板结构路基施工工艺流程图。

钢筋砼桩施工工艺同桥梁基础钻孔桩的施工工艺。钢筋砼承载板采用普通钢模板、钢管、方木组合加工。砼采用商品混凝土,砼运输车运送,分层均匀浇筑。砼采用振捣棒配合平板振动器振捣施工。

1.1.1.2.4.碎石垫层夹铺土工格栅施工

部分路堤在加固桩上铺设60cm厚碎石褥垫层夹铺二层土工格栅,形成复合地基。

采用画点布料控制松铺厚度,考虑铺设土工格栅的要求,先填筑15cm厚砂砾石,推土机整平、平地机精平,压路机静压1~2遍,振压3~4遍,待检测符合要求后,碎石上铺设中粗砂找平后铺设第一层土工格栅,然后采用倒卸法铺设中粗砂找平,填筑15cm厚砂砾石,压实后再铺第二层土工格栅,中粗砂找平后填筑15cm上垫碎石层。为保证压实,两侧先填筑3m宽二八灰土封闭层。铺设土工格栅时,每幅纵向搭接绑扎要压紧,用插钉固定。填料的摊铺及填筑应从两侧开始,平行于路堤中线向中心对称进行。

原材料的进场与检验:碎石现场自检及土工格栅按进场批次进行抽检,合格后再使用。

采用平地机清除已完成的桩顶面污染物及浮土,整平至设计要求

按照设计及研究要求埋设完测试元件。

压实厚度:25cm;压路机走行速度:2~3km/h。

③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

1.1.1.3.施工试验

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试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在湿陷性场地进行浸水试验,验证黄土的湿陷性。

1.1.1.3.1.浸水试验

本标段选择试难点进行浸水试验。试验流程见图。

基坑位置选定后,取土样测定黄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挖掘3.4m×3.4m×0.5m方形试坑,埋设沉降板,顶标高高出水面10cm,底标高低于试坑底部10cm,坑外埋设沉降观测桩,然后向试坑灌水,保持水头不小于300mm,用精密水准仪观测沉降不小于20天。前1~3天6~12h观测一次,3天后每天观测一次,待沉陷稳定、连续5天下沉量不大于1mm/d时停止浸水试验。停止浸水后应继续观测不小于10天,最后整理沉陷量与时间、耗水量及总耗水量与时间关系,绘制裂缝、湿陷台阶等地形情况资料,进行研究分析黄土的湿陷性,指导施工。

1.1.1.3.2.地基加固桩

(1)工艺流程(流程见图)

在指定里程路堤坡脚外选定10m2试验场地,取土样测定试验场地的黄土物理力学指标。根据各类型的桩长选定施工机械,并在试验室做选定材料的试验及施工配合比。成桩后用荷载板量测桩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进行浸水性试验(方法同前),浸水完毕后再一次测定地基承载力。根据各项试验检测数据,验证设计参数、机械选型、施工工艺合理性及地基处理效果。

1.1.1.4.路堤施工

1.1.1.4.1.路堤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填土路堤采用全断面水平分层填筑,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三阶段为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整修验收阶段;四区段为填筑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测区段;八流程为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平整、洒水晾晒、碾压夯实、检验签证和路基整修)的方法进行施工。采用推土机配合装载机或挖掘机装料,自卸汽车运输,基床表层以下采用推土机配合平地机摊铺平整,基床表层摊铺机摊铺平整,振动压路机压实,为减小路基工后沉降量,在填料分层碾压达到标准后,每填筑1.5m厚采用冲击碾压技术提高压实度。

1.1.1.4.2.施工工艺

路堤工程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完成技术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全面熟悉施工设计图并进行核对;进行施工调查;全面进行地质核查;

交接桩及施工复测;填料调查及试验;设置工地试验室;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及开工报告;进行技术培训等,同时施工队完成现场各项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修建进场便道、设置排水系统,建灰土拌合站等。

首先由地质专业人员进行详细地质核查,测定天然地基密实度和承载力等参数。

一般地段清除表层树木、树根、杂物、松软土及0.3m厚种植土,后用冲击式压路机对基底进行冲击碾压,使地基密实,减小工后沉降,再采用桩基或强夯法加固处理特殊土地基。地面横坡为1:5~1:2.5时以及半挖半填和斜坡地段还必须挖台阶处理。

采用CYT25型冲击式压路机按照12~15km/h的行驶速度和一定的遍数,由路基外向内环形行走进行冲击碾压。施工前先进行工艺试验,根据检测结果分析选定工艺参数后再全面展开冲击碾压。

对路堤和路堑各选择长度不小于200m的试验段,对基底层面进行冲击碾压试验,碾压遍数路堤地段拟定40遍,路堑地段拟定24遍。通过现

场试验与检测情况进一步总结碾压速度、遍数、含水量等相关参数和经验后再全面施工。

测量放样碾压范围,靠近结构物3m的范围用石灰洒出,不能冲击碾压,以免对结构物造成破坏。

碾压前,先检测待压实土体的含水量,如小于最佳碾压含水量,用洒水车洒水,如有积水或过湿时,经排水晾晒至合适含水量后再进行碾压。

碾压时,轮缘重叠30~40cm,冲击压路机碾压不到的边缘,用重型振动压路机补强。

冲击碾压完成检测合格后,用平地机将基面整平。

冲击碾压应达到的效果:地面以下50cm内土的压实度应≥90%,80cm内黄土的压实度最低应≥85%。

工艺流程见后附工艺流程图。

(3)基床以下路堤填筑

施工前,进行碾压试验,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按照压实厚度分层采用推土机摊铺、平地机平整、压路机碾压成型进行填筑施工。填筑过程每0.5m层高(每两层)在两侧边部人工铺设2.5m宽、抗拉强度不小于25kN/m的双向土工格栅。

施工前选择约200m一段路基作为试铺段,通过该段施工,进一步了解黄土的性质特点,取得相关施工参数,提出合理施工机械组合及碾压工艺,以指导施工。

a摊铺系数的试验确定:

采用同点位测量方式,根据测出的摊铺厚度和压实厚度,计算摊铺系数。

按照20cm、25cm、30cm三种压实厚度进行对比试验,比较压实效果,选择有利于施工进度、能达到设计压实标准的施工厚度。

采用推土机摊铺初平,随后用轻型振动压路机静压1遍,最后用平地

机精平1~2遍,每一层做成向两侧4%横坡以利排水。

d含水量控制(洒水或翻晒):

填料碾压前进行含水量检测,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范围内。当填料含水量较低时,采取洒水措施;当填料含水量较高时,用铧犁等机械进行翻晒,局部含水量较大时可采用换填处理。

选择相同厚度填筑层进行碾压工艺性试验,分别取得碾压遍数与

压实系数Kh、K30值之间的关系,每完成1遍碾压后,在同一检测点位处进行Kh、K30值的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绘制曲线图,结合进行不同压路机碾压效果试验,选择合理的碾压工艺与机械。

碾压时先静压后振压,由弱振到强振,最后静压光面。振动碾压采用重型或超重型振动压路机,速度不大于5km/h,遍数根据试验确定。静压光面选用振动或三轮压路机。直线段由两侧向中间碾压,平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

压实后及时进行中线、标高、宽度、压实厚度、压实度及力学指标检测。压实度用灌砂法检测,核子密度仪为辅助检测方法,力学指标采用K30承载板法及EVD动态模量测试仪及环刀法检测。

a严格按照路基分层施工。

b铺设土工格栅:土工格栅按照试验规程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铺设按照规范搭接长度和回折长度,拉展后用销钉固定在平整的下承层,严禁爆晒、雨淋。

c施工参数:摊铺厚度、含水量、碾压遍数、碾压机械组合等按照试铺段确定的进行,填筑时路基两侧各加宽50~80cm,确保边部压实质量。

d路基整修:包括路拱坡度、平整度、边坡等,对于加宽部分需在整修阶段,挂线清刷夯拍,达到验收要求。

(4)基床底层改良土填筑

填料改良:填料采用A、B组填料及改良土。即在拌和站用稳定土拌和机将土和消解过筛后的石灰集中拌和,形成均匀的混合料。

当土含水量在正常值范围内时,用装载机倒入液压碎土机入料仓内直接进行粉碎,然后用拌和机拌和石灰和土。如含水量较大,先晾晒,再粉碎;如含水量较小,在拌和过程中利用加水装置加入适量水。

拌和前,根据含水量、石灰掺入比,按照稳定土拌和设备操作要求进行设备调试并标定,确定出配料机料仓的输送带转速,然后用装载机将土及石灰分别倒入拌和机的料斗内,开启拌和机主机、出料皮带机和搅拌机、配料机的皮带输送机,使土及石灰进入到拌和锅内,完成拌和工作,将拌和料由输送带输送机直接装入自卸汽车上运至路基作业段。

粉碎与拌和工艺流程图见图。

当黄土的含水量大于塑限时容易形成大粒径团块,易堵塞碎土机的网筛,从料仓难以下料。以室内击实试验确定黄土的最优含水量Wopt为基准,考虑拌和、运输、摊铺及掺入石灰后含水量减小,按照Wopt、Wopt+2、Wopt+4、Wopt+5等工况进行粉碎与拌和试验,并观察粉碎效果。根据粉碎与拌和质量确定出其含水量范围。

③填料改良质量检验及评判标准

主要指含水量、颗粒级配及灰剂量检验,破碎效果检验方法采用目测法结合筛分法,拌和质量采用EDTA滴定法。检测频率:500m3/1组,每组3个样,且每班不少于1组。

为了控制好拌和质量,每班拌和前,对计量装置进行校验,每一批料均在拌和前测定其含水量,同一批料雨后拌和前要检验并调整含水量,以达到准确控制黄土与改良料数量。

正式填筑前,先做试验段,通过试验选定石灰改良土的松铺和压实厚度、压实方法(含机械组合)、碾压含水量等,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指导施工。

施工工艺流程见后附工艺流程图。

主要有:路堤本体或下承层的检查验收,填筑宽度线放样,施工设备的配套,铺设土工格栅、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与培训等。

②摊铺、平整、碾压等按照试验确定的参数进行。

③观测元器件周围及路堤边坡的压实

a.观测元器件周围:本试验工程为了研究,埋设了大量的测试观测元器件用来进行测试数据,为了保证采集数据的准确性,避免振动产生的影响或机械损坏,周围2m部位填料摊铺、平整时采用人工进行,禁止机械作业,压实时采用冲击式汽油振动夯夯实,禁止用压路机压实。夯实厚度不得大于20cm,一般为15cm,摊铺厚度20cm,夯实3~4遍。

b.边坡部位碾压:填筑施工时路堤两侧加宽50~80cm,以利于边坡部位压实,压实时,先用履带式挖掘机压边部碾压2~3遍,然后用中型压路机静压2遍或斜向30~45°进行振动碾压1遍。

④石灰改良土路堤的养护

改良土施工完后,应进行洒水养护,防止表面开裂,洒水养护次数应根据气温确定,以不干燥裂纹为原则。

(5)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工艺见后附工艺流程图。

材料:40~20mm碎石、31.5~5mm碎石、石粉(即<5mm)。

拟定3~4种配比进行室内试验,分析不均匀系数、曲率系数等,提出满足或接近要求的2种室内配比。

完成室内级配碎石配比设计后,在拌和站料场选择15m宽×30m长场地按照25cm摊铺厚度分别对不同配比的级配碎石进行碾压试验。碾压设备采用YZ20型振动压路机,碾压遍数6遍,采用灌砂法、Evd法、K30法分别检测碾压效果,确定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配比。

70cm厚级配碎石表层一般分三层施工,压实厚度分别控制在25、25、20㎝。填筑前要进行试铺段试验,根据试验确定合适的填筑厚度、碾压含水量、碾压工艺和设备配套。

材料检验及存放:堆料场地采用碎石土硬化后,用砖墙隔成四块存放地,按照确定的不同粒径碎石进料并分类存放。材料取样检验合格后再进场。

级配碎石的拌和:级配碎石采用集中搅拌站拌和,装载机供料。拌和前对配料系统进行调试,保证配料系统计量偏差满足要求。

运输、摊铺:拌和好的级配碎石采用自卸汽车运输,摊铺机摊铺。

碾压:采用YZ20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前如级配碎石表面干燥,则用洒水车进行洒水湿润,然后弱振2遍,强振1遍,最后再静压1遍。碾压时从路肩开始朝路中心方向进行。

级配碎石填筑质量检验项目分为压实指标(孔隙率n)及力学指标(K30、Evd)两类。孔隙率检测主要采用灌砂法,辅助核子仪法进行平行检验;力学指标采用K30平板荷载和EVd动态平板载荷试验平行检验。

(6)基床表层防水层沥青混凝土施工

路基基床表层设置80cm厚的沥青混凝土层,可起到防水的作用。

在验收合格的基床表层上测量放线。开工前进行试验段铺筑,以确定松铺系数、施工工艺、机械配备、人员组织、压实遍数,并检查压实度,沥青含量,矿料级配,沥青混合料马歇尔各项技术指标等。

沥青混凝土生产委托公路局按设计配合比自动计量拌合供应,混合料运输车配备覆盖棚布以防雨和热量损失。

采用摊铺机摊铺沥青混合料前,对基床表层进行检查和清扫后方可进行路面摊铺。摊铺时严格掌握温度。在雨天或表面存水以及施工气温低于10℃时,都不得摊铺混合料。摊铺机以拌和机的拌和能力确定匀速摊铺的速度,保证混合料均匀、不间断地摊铺。如因故停机超过30分钟,做成平接缝。

摊铺后初压前,及时检查摊铺厚度,不得踩踏路面,对不符合要求之处设专人及时进行调整,随后进行充分、均匀地压实。

按确定的压实设备组合及程序进行,初压采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静压,碾压时将驱动轮面向摊铺机。复压紧接在初压后进行,宜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终压紧接在复压后进行,采用双轮钢振动压路机静压。碾压温度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在沿着压路机压不到的地方,采用热的机夯把混合料充分压实。已经完成碾压的路面,不得修补表皮。

当工作中断,如摊铺材料的末端已经冷却,或继续摊铺影响平整度时,做成一条横缝。横缝与摊铺方向大致成直角,严禁使用斜接缝。用6m直尺检验找出该切除的位置,将不符合要求的混合料切除。

继续摊铺时,在接缝处涂刷粘层沥青,并注意设置整平板的高度,为碾压留出适当的预留量。摊铺机起步前预热30分钟以上,用刚运至工地的混合料摊铺。用偏细的沥青混合料找平起步1~2m范围内的变化,压路机先横向后纵向碾压,用直尺检测,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在纵缝处的混合料,在摊铺机的后面立即用一台静力钢轮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工作连续进行,直至接缝平顺而密实。

纵接缝的处理方法半幅施工采用人工顺直刨缝或切缝。铺另半幅前必须将边缘清扫干净,并涂洒少量粘层沥青。碾压时先在已压实隔水层行走,碾压新铺层10~15cm,然后压实新铺部分,再伸过已压实路面10~15cm,充分将接缝压实紧密。

横接缝的处理方法:用直尺检查端部平整度,不符合要求时,垂直于路中线切齐清除,然后在端部涂粘层沥青接着摊铺。摊铺时调整好预留高度。横向接缝的碾压先用双轮双振压路机进行横压,碾压时压路机位于已压实的混合料层上伸入新铺层的宽为15cm,然后每压一遍向新铺混合料移动15~20cm,直至全部在新铺层上为止,再改为纵向碾压。

纵向冷接缝上、下层的缝错开15cm以上,横向接缝错开1m以上。

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查铺筑厚度、平整度、宽度、横坡度、高程。所有检验结果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和申报计量支付。

⑦施工注意事项及技术措施

摊铺机均匀行驶,以确保所摊铺路面的均匀不间断地摊铺。在摊铺过程中不准随意变换速度,尽量避免中途停顿。

碾压顺纵向由低边向高边按规定要求的碾压速度均匀进行。相邻碾压重叠宽度大于30cm。

不在新铺筑的沥青混凝土上停机、加水、加油活动。压路机不准停留在温度尚未冷却至自然气温以下已完成的路面上。

碾压进行中压路机不得中途停留、转向或制动,压路机每次由两端折回的位置阶梯形随摊铺机向前推进,使折回处不在同一横断面上,振动压路机在已成型的路面上行驶关闭振动。

(7)路基填筑质量检验

碾压结束后,随即先用核子密度仪和Evd进行检测,然后根据试铺段建立的核子密度仪和灌砂法及K30和Evd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判断能达到要求后,再用灌砂法和K30检测,提高检测效率,确保检测的时效性、真实性,避免因路基压实质量不合格而引起的重复检测。

1.1.1.5.路堑施工

1.1.1.5.1.施工准备

沥青混凝土隔水层施工工艺流程图

工程开工前,根据现场对进行设计文件进行核对。内容主要包括:地形地貌、挖方数量、借土场及弃方位置、土方利用等。

(2)分析土体的稳定性

土体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路堑边坡的稳定。因此,施工前必须做好土体稳定性分析,如土体结构和构造、土的密实度、潮湿程度等。在对土体进行分析后应根据既有施工经验复核设计边坡是否满足稳定性要求,最后确定施工方案。

根据现场地形确定机械进出便道路线并修筑。便道修筑应满足施工机械和运土车辆

根据复测的线路中线放出开挖边线,放线时应定位准确,两侧各予留0.2~0.5m不开挖,待开挖后进行人工刷坡。

开挖前,首先按设计位置做好堑顶排水系统如截水沟、天沟,待排水系统完善后进行路堑开挖。

1.1.1.5.2.路堑开挖

根据土石方调配方案和施工顺序,选择最佳的挖方作业面,采用逐层顺坡自上而下开挖的办法施工,严禁下部掏挖施工。以机械施工为主,运土距离较近时采用推土机作业,运距较远时,采用挖掘机、装载机挖土装车,自卸汽车运输。

①根据测设边桩位置,用机械开挖,预留0.2~0.5m的保护层以利于人工修坡。施工时逐层控制,每10m边坡范围插杆挂线人工修刷。边坡上若有坑穴,采用挖台阶浆砌片石嵌补。

②开挖接近堑底时,按设计横断面放线,开挖修整压实,并挖好侧沟,疏通排水,边坡刷好后及时进行边坡防护和排水工程施工。

③尽量采用顺坡开挖,长大路堑如需要采用反坡开挖时,先预留一定厚度的土层不开挖,形成顺坡开挖,挖通后再突击挖除预留的土层。

路堑开挖施工工艺流程见后附工艺流程图。

1.1.1.5.3.地基处理

1.1.1.5.4.基床表层施工

基床表层施工厚0.4m,采用级配碎石填筑,施工方法和路堤段级配碎石相同,混合料均集中拌合,自卸车运输,摊铺机摊铺,压路机组合碾压。满足K30≥190Mpa/m,孔隙率n<18%,Evd≥55Mpa。

1.1.1.6.过渡段施工

本段主要有路桥、路涵以及路堤与路堑过渡段。

1.1.1.6.1.路桥、路涵过渡段

路桥、路涵过渡段填料为级配碎石(基床表层以下部位掺入3~5%普通硅酸盐水泥,横断面两侧设包边土),过渡段设计成正梯形。施工与临近路基按一整体同步进行,分层填筑,见图。

(1)过渡段基底处理:处理方法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然后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检测K30≥60MPa/m。

(2)级配碎石的拌和及质量控制:同基床表层。

(3)填筑施工参数试验

填筑前要进行试验,根据试验确定合适的填筑厚度、碾压含水量、碾压工艺和设备配套。

(4)层厚控制:对压路机碾压部位 每层松铺厚度控制在20~25cm(松铺系数为1.25~1.36),具体参照试验结果,小型机具压实部位每层松铺厚度控制在15cm。在桥台背部及横向结构物墙身的左中右用红油漆标出分层松铺厚度和填层序号。

(5)填料平整及均匀性控制:基床表层以下部分采用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靠近结构物人工配合进行局部处理,确保层厚及拌合料均匀。表层与区间表层作为一整体施工。

(6)碾压工艺:每层均采用YZ20型压路机、BZ600型振动夯组合进行压实。压实工艺为:1遍静压+2遍弱振+1~2遍强振 +1遍弱振+1遍静压光面(保证先弱后强、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碾压顺序)。对于靠近耳墙及墙身下机械不能到位的地方用BZ600型振动夯分二层进行振压,其松铺厚度控制在15cm内,并在其它部位碾压前先填筑一层,然后与其它部位一起填筑第二层。

(7)横向结构物两侧必须对称填筑,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筑厚度小于1m时,不得采用大型压路机进行碾压,在填筑过程中注意作好防、排水工作。

(8)检测方法的选用:同基床表层级配碎石。靠近结构物附近采用振动夯压实的部位用动态变形模量EVd代替K30。

检测频率:孔隙率,填层中部1个点,距级配碎石两侧边缘1m各1个点,在压实层下2/3处取样;每个检测点应作2次平行测定,两次相差不大于0.02g/cm3时,取其平均值;每层设1个断面。力学指标检测在填层中部1个点,距两侧边缘2m各1个点,按左中右均匀分布;每层设1个断面。

(9)施工工艺见后附工艺流程图。

1.1.1.6.2.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等)过渡段

过渡段填筑时,在结构物背墙上画出“三线”以便施工控制。层厚线:每一层的层厚及层数标记线;宽度线:每一层填料自墙背至填筑坡脚的宽度标记线;坡度线:一般从结构物帽石下边缘处量起。

涵背两端大型压路基能碾压倒的部位,靠近横向结构物的部位,应平行横向结构物背壁进行横向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时,应两边对称施工,不得影响结构物的稳定。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

横向结构物盖板顶1m范围内的填方,用小型振动碾压机械进行压实或夯实,填料按施工图设计执行,填实质量达到要求后,方可通过大型机械进行填筑。

1.1.1.6.3.路堤与路堑过渡段

施工前按设计做好防排水设施,避免水从结合处渗入路基造成病害,同时对结合面进行清理再按设计要求做成台阶。

路堤与软质岩或土质路堑过渡时采用开挖的过渡方式,按1:2开挖台阶至稳定新鲜的原土,与路堤一起分层填筑,靠近路堑结合处,路堑边缘进行横向碾压。大型振动机械碾压不到的部位,应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应由试验确定。

1.1.1.6.4.半挖半填段路基连接处过渡段

施工前对填挖分接口进行清理,然后按设计要求开挖台阶。

路基轨道下横跨挖方与填方两部分时应按设计要求换填,并设置4%横向的排水坡。

1.1.1.7.路基变形观测

沿线路纵向每20—30m设地表沉降观测断面,地形地质复杂及过渡段适当加密。每个观测断面在地面设剖面沉降仪,在路基面中心及左右两侧路肩处设观测桩。观测桩采用混凝土桩。

松软土路堤坡脚处设置边桩进行水平位移观测,于路堤基底地面设置沉降观测设备进行沉降观测。

1.1.1.7.1.观测仪器

观测仪器主要有:精密水准仪、全站仪。

1.1.1.7.2.元器件埋设

每观测断面在地基处理完后,在路堤中心地面处埋设一沉降板,观测路堤中心处地面沉降,在路堤两侧坡角处各埋设一砼观测桩,观测路堤坡角沉降和位移;路基施工完后在两侧路肩各埋设一砼观测桩,观测路堤顶面沉降。

砼观测桩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在指定位置挖基坑,灌注混凝土固定,沉降板由底钢板和套丝钢管内外双钢管制作,放置于指定位置,周围按照路基同步填筑埋设。

1.1.1.7.3.元器件保护措施

(1)测试元器件周围2.0m范围禁止大型机械靠近。

(2)所有的测试元件要做好明显标志,插上醒目的彩旗或标志牌。

(3)工地施工应设专人指挥,保护元件。

(4)建立损坏处罚与赔偿制度。

1.1.1.7.4.路基施工期间,每天观测一次,在沉降量急剧增大的情况下,加强观测频率。路基施工完成后,观测频率按照有关要求进行。

1.1.1.7.5.沉降观测应以二等几何水准测量高程,精度不低于1mm。每次观测后绘制“填土高度~时间~沉降量或位移量”关系曲线图。

1.1.1.7.6.当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大于10mm,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大于5mm时,应立即停止填筑,待观测值恢复到限值以内再进行填筑。

1.1.1.8.路基附属施工

1.1.1.8.1.路堤及路堑边坡防护工程

边坡防护基本为两种形式:一种为浆砌片石骨架护坡,高于8m路堑边坡分级设平台,平台宽度有3m和2.5m两种。路堤边坡分6m一级,在分级处设4m平台浆砌片石加固,平台设0.4m×0.4m截水沟。并要求骨架沿墙面每隔15m左右设置一道伸缩缝,缝内全断面填塞沥青麻筋。每隔100m砌筑0.6m宽的踏步,骨架内喷播植草,穴植容器灌木苗,拱形骨架护坡下部设1m高的脚墙,侧沟采用C15片石混凝土与脚墙一体浇筑。第二种为4m以下的边坡,采用设浆砌片石护脚与侧水沟一起浇筑,边坡铺设土工网垫喷播植草,基床表层以下路堤两侧外缘水平铺设不小于2.5m宽的双向土工格栅。

铺设土工格栅的土层表面应平整,不得有坚硬突出物,严禁碾压机械直接在土工格栅表面上进行碾压,铺设完后及时填筑。

施工方法:路堤成型后刷坡、挖槽、从坡脚向上砌筑片石,挡水埂采用素混凝土预制块砌筑。骨架或土工网垫完成后,选择适宜草种,在适宜季节,采用液压喷播方法植草。浆砌片石选用合格石料,现场机械拌和砂浆,采用挤浆法挂线施工,砌体要错缝砌筑,浆满缝实,表面平整,勾凹缝。

1.1.1.8.2.挡土墙

按照设计放出基坑开挖线,采用机械进行开挖,辅以人工修整成型;石质坑采用小炮爆破,人工清理。

墙体砌筑均采用挤浆法分段、分层砌筑。砂浆采用机械拌和,混凝土采用自动计量拌合。

基础砌筑应在基坑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做到随开挖、随下基、随砌筑。基础砌出地面后立即回填基坑并夯实。

墙身砌筑先将沥青木板按设计结构断面和坡度置于沉降缝位置,并挂线于沉降缝木板上,从砌体转角部分开始安砌,先安砌角石,再按顺序安砌镶面石。镶面石采用一顺一丁或两顺一丁方式砌筑,外圈定位行列石砌筑好后,方能填筑腹石。填筑腹石时先在圈内底部铺浆,然后选择石头进行试放,较大石料的大面为底,较宽砌缝用小石块填塞。试放好后用小锤击打石料挤浆,将砌缝砂浆挤紧,不留孔隙。

挡土墙按设计每隔一定间距设置沉降缝和泄水孔。挡土墙施工完毕后及时回填土并夯实。

桩板墙采用人工挖孔,砼护壁。吊机装钢筋笼。肋柱砼连续浇筑,挡土板集中预制,吊机吊装到位。

抗滑桩采用桩孔开挖:桩孔开挖采用人工开挖,护壁采用混凝土护壁。桩身钢筋绑扎安装。桩身砼灌筑:采用搅拌站搅拌,输送泵泵送砼施工。

1.1.1.8.3.路基排水工程

黄土路基施工排水是关键,为保证不浸泡路基,全线路基排水系统贯通,排入当地河沟及市政管网。设置的原则是路基边沟、路堑天沟、引水沟、截水沟均采用深0.6m,底宽0.4m浆砌片石梯形沟,沟底设0.3m厚二八灰土垫层。

路堑侧沟和二级边坡平台均设置0.5m宽、深0.9m或0.4m宽0.4m深的矩形水沟,路堑侧沟设盖板。片石砌体采用天然石料抗压强度。

施工方法为路基、路槽成型后挖沟,按规范砌筑浆砌片石勾凹缝,片石做到浆满缝实,不得有通缝,表面平整,排水畅通。

1.1.1.8.4.声屏障

基础按设计要求位置、形状尺寸、深度施工,基础开挖不得损坏和危及路基的稳固与安全。当采用扩大基础形式时,采用切割机开挖并用与路基相同填料及压实标准夯填密实;当采用柱式基础时,

用螺旋钻机钻孔,基坑必须全部用混凝土浇筑。

声屏障设置于路肩宽度范围以外。

声屏障所用材料应满足设计要求。

1.1.1.8.5.接触网支座基础

在基床表层施工后T/CECA-G 0033-2020标准下载,施工接触网支柱基础,按设计要求位置、形状尺寸、深度采用钻机开挖基坑,基坑施工时不得破坏路基及防护工程结构。接触网支柱基础基坑全部用混凝土浇筑;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后,保证基床表层底面4%的排水坡。

接触网拉线基础与下锚支柱基础平面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下锚拉线的下锚环方向应在支柱基础中心与拉线基础中心连线上。

1.1.1.8.6.电缆槽施工

在路基基床表层施工完后,做好电缆槽中心位置的测量放样工作,然后人工配合专用开槽切割机械开挖电缆槽基沟、安装电缆槽节。施工时不得破坏路基及防护工程结构。电缆槽节及盖板在预制场集中预制,模板采用钢模,构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吊、运、安装。预制电缆槽节拼装前,将混凝土接合面清洗干净,影响拼接质量部位提前修整,接缝宽度符合设计要求,并按设计要求用砂浆填实、抹平,电缆槽与基床表层的缝隙用砼填实。

GB50959-2013 有色金属工程结构荷载规范.pdf接触网支柱基础施工工艺流程图

1.1.1.8.7.土工格栅(见土工格栅施工工艺流程图)

路基整修:铺设土工格栅前,要对路基进行整修,检查路基的压实度、平整度,达不到要求的要重新碾压、整平。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