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永高速施工组织设计

诸永高速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1.35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诸永高速施工组织设计

诸永高速公路S4合同段

根据与业主(台州市诸永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签署的施工承包合同书,特制定本施工组织设计。

本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以诸永高速公路S4项目经理部的施工技术力量和我公司历年来路基、桥梁、隧道施工的经验作为基点,以总工期20个月,即正式开工,前竣工作为控制进度目标,统筹考虑全线的施工工艺、现场布置以及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组织设计中列出的人工、材料、机具、试验设备等计划,仅作为指导施工时参考使用,不作为最后的供应计划。其各项数量若有出入时,应以施工实际需求数量为准。

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除应符合国家、部颁有关公路桥梁施工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外GB51418-2020 通用雷达站设计标准及条文说明,还应以下列文件和资料为依据:

⑴诸永高速公路台州Ⅰ段项目土建工程第S4施工合同段合同协议书(含《廉政合同》、《安全生产合同》、《工程质量责任合同》及合同谈判中澄清文件);

⑶交通部颁《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3年版);

⒂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

本施工组织设计经公司总工办审核确认后,由诸永高速公路S4标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负责组织实施(但由于部分设计图没有下发,所编制的实施性施工组织的部分资料数据为估算)。

工期目标:至完成本合同指定的全部内容。

质量目标:按照《工程质量责任合同》达到优良工程的要求。确保工程质量的质量计划将另报,分部分项划分同时上报。

诸永高速公路是浙江省高速网络工程的主要干线之一,是浙江省公路主骨架“两纵两横十八连三绕三通道”中的一连,也是浙江省政府“五大百亿工程”及交通厅“六大工程”的组成部分。它横贯浙江中部,是沟通杭州市等北部地区与浙江中部和东南部的干线公路,也是杭金衢高速公路和温州绕城高速公路的重要连接线。诸永高速公路台州Ⅰ段起点为金华市磐安和台州市仙居交界的双峰隧道,终点为K138+750(白塔枢纽终点),接诸永高速公路台州段。主线全长,共分为5个合同段。

本标段为第S4合同段,全长,起点桩号K130+600,穿山枣隧道,出隧道后,设交点8左弯,沿山脚过柯桥头村北,设岙里溪桥,路线直行,穿火炉堂连体隧道,设染潭分离、染潭桥,终点桩号K135+400。

本工程采用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中规定的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其主线主要技术标准如下:

计算行车速度:;

路基宽度:整体式路基宽,分离式路基宽度为2×;

桥涵宽度:桥梁建筑宽度比路基窄(两侧各窄),涵洞与路基同宽;

凸、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值:;

路面:标准轴载100KN;

大、中桥、涵洞和路基:1/100;

互通式立交连接线:1/50;

⑺地震基本烈度小于六度;

⑻连接线: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路基宽度;

其他技术标准均应符合相应规定和要求。

2.3沿线自然地理状况

沿线为浙东南中低山丘陵地貌区,由中低山、丘陵、断陷盆地及堆积平原组成。勘察区地貌形态受华夏系和新华夏系构造所控制。区内盆地、山脉均呈北北、北北东走向分布。区内地势总体趋势为西北和东南低中部高。

测区两端以中低山丘陵地貌为主,中部以丘陵盆地为主。山体基岩浅部风化较强烈,植被发育。沟谷切割强烈,V形及U形沟谷很发育,以十八都坑、大陈坑及北岙坑为最,大部分山体弱风化基岩裸露。河谷平原区覆盖层厚4~不等,雨季时沟谷水流湍急,枯水期流量较小。

标段地质有前第四系及第四系组成。前第四系包括有上侏罗统西山头组(J3x)、下白垩统小平田组(K1x)、上白垩统两头塘组(K21)。第四系主要为冲积、冲洪积、坡积、残坡积的浅黄、灰、灰黄色亚粘土、亚砂土、砂砾石、卵石、含碎石土碎石等,分布于河谷冲积平原区、山前及沟谷平原区及盆地中,厚度不定。

从大区域而言,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仅在北段有所发育。断裂带以北东向、北北东向和北西向为主,局部有近东西向断裂。其构造体系属新华夏系,为勘察区内主要的构造骨架。新华夏系构造由一系列的压性或扭性断裂及部分纵张断裂、挤压带、劈理带等结构要素构成。与路线相关的断裂有:丽水—余姚深断裂、鹤溪—奉化大断裂、衢州—天台大断裂,除以上区域性深、大断裂外,本区尚有北东向、北北东向、北东东向、北西向和南北向的一般断裂。

标段内的地下水根据其不同的赋存形式,埋藏条件和分布情况以及不同的水动力性质可分为二大类亚类,主要是送散岩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

据区域资料,本区在燕山期及以前的地质年代里,构造运动强烈,到喜山期基本结束了大规模的断裂和褶皱,地壳运动主要表现为升降运动,深、大断裂逐渐趋于稳定,从上更新世以来,本区地壳垂直上升速率小于/年,地壳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本区近代地震的特点是强度弱,震级小,频底低。

本工程所在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分,热能丰富,雨量充沛,空气湿润,春季多雨,夏季湿热,秋多台风,科季寒冷。年平均气温;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无霜期245天。

多年平均降雨量,但年际和年内降雨量分配不均匀,春季多雨,易出现春汛,常伴有“倒春寒”天气,夏季湿热,易出现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夏末秋初,以晴热为主,极易干旱,河流干涸;夏秋季节,台风频繁,易受洪涝。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冬季以西北风为主。

本合同段河流属于永安溪水系,地表水分布较广,水系发育,沿线有大陈坑溪、十八都坑等河流。水流、水量主要受大气降水影响,一般雨季、洪水期水量较大。地下水较丰富。路线所经河流均无通航要求。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水质对混凝土无腐蚀性。

沿线填筑材料丰富,路基填筑可利用开挖路堑材料,本标段有两条隧道,隧道开挖出的土石渣(基本为凝灰岩、砂岩、安山岩,石质坚硬)经破碎后也可作为填筑材料,石质坚硬粒径较大者可做砌筑材料用。由于本标段填方量巨大,填挖方不平衡,不足部分中一部分利用1#取土场挖方,另一大部分从永安溪购入宕渣填筑。

经取样及现场踏勘,基本确定四家金华地区的水泥厂商作为供应商。分别是尖峰水泥、红狮水泥、金园水泥、兰溪微膨胀水泥。所有水泥材料都采用载重汽车运输至工地。

砌筑用石料采用开挖路堑及隧道钻爆出的优质石料。桥梁下部构造所有石子为永安溪所产,主要为卵石破碎,上部构造所用石子准备从仙居县福庄镇购入或采用隧道自己破碎的石子。隧道结构所有的石子自己采用钻爆石料自己轧碎使用。

主要采用永安溪里的砂源,运输距离近,货源充足。组合箱梁、板梁预制构件所用砂源从临海运入,基本是中粗砂。

沿线水源丰富,可就近取用河流中的水,水源清洁,无污染,满足工程及生活用水需要。

钢材从当地物资部门或台州市椒江区购进,产地多为青钢、沙钢。钢绞线采用江苏江阴法尔胜厂产15.24规格钢绞线。使用木材就近林场购入。所用的钢筋砼管从本地购入。其它汽油、柴油等材料直接从附近物资部门购入。

沿线电力供应充足,施工用电可与业主及当地政府部门协商解决。拟尽量架设临时用电设施供电,并适当考虑自发电。

2.5本合同主要工程内容及工程规模

本合同段主要由路基、桥梁、隧道等项目组成。

路基宽度,扣除桥隧后主线路基长度,短链位置K132+985.699=K133+000。路基填方79万m3,挖方32.2万m3,主线路基平均每公里土石方数量37.8万m3,路基排水与防护工程,涵洞8道(其中钢筋混凝土圆管涵1道,盖板通道2道,盖板通道5道)。

左洞K130+860~K131+700,长;右洞K130+845~K131+690,长。净高,净宽。洞门形式为端墙式。

桩号K133+966~K134+621,长。净高,净宽。洞门形式为半明洞式。

2.6工程特点、重点及解决措施

通过仔细阅读招标文件,深刻领会设计意图,经过对施工现场的详细踏勘,并结合经验分析,我们认为该工程的工程特点和重点是:

⑴本工程的填挖方量巨大,如何做好填挖方平衡、确定借方来源、工序的衔接、工期的安排、施工组织、机械设备的配置是本工程的难点。

⑵本工程的主要工程为隧道,并且有两座三条,控制隧道工程的质量、工期是本工程的重点,尤其是控制好火炉堂隧道的进度是重中之重。

⑴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充分利用35省道、路小线及地方道路,对不能满足要求的施工道路作适当处拓宽加固处理。抓紧时间做好三改工程、施工便道、临时设施的搭设工作,尽快形成作业面。

⑵做好现场的施工总平面布置,优化施工工艺,选用合适的机械设备,特别是隧道钻进设备,周密安排各工序的施工顺序。

⑶根据整个工程的工程量,合理分划工作段,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对于整个工程来说,前期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事关全局,我们将按照拟对前期施工准备工作作周到的安排。具体安排如下:

3.1施工组织管理机构设置

为了确保安全、优质、文明、高效地完成工程的各项施工任务,根据本合同段工程的规模及特点,我们从海建公司抽调精干力量组建“江苏海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诸永高速公路台州段工程S4合同段项目经理部”。项目部设经理一名,副经理二名,总工程师一名,总会计师一名,经理部下设9个主要职能管理部门:工程部、质检部、合同部、材料部、工地试验室、财务部、安全部、档案室、办公室。主要对施工的进度、质量、成本、技术、安全、文明施工等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将按照项目法组织施工,来承担整个工程的过程控制施工。现场操作层分为6个作业队。(其组织管理机构图见下图)

3.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经理部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根据《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规定编制了《质量计划》,编写了《项目部管理制度》,并编写了《安全管理手册》。在这些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的实施下,能有效的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在合同工期完成施工任务。

3.3施工工区(作业队)的划分

通过对招标文件的阅读及现场的认真考查,根据工程量大小以及工程项目分布情况,将整个施工队伍分为3个工区,6个作业队,具体任务划分见下表:

3.4、现场勘察和施工平面布置

根据公司要求及现场施工需要,我部对施工现场进行了详细的踏勘。首先沿着路线全程走过,照准路线前进方向,明确了结构物的具体位置。我们发现水文条件比较简单,只有在岙里溪桥有一条左右的河流,水流不大,经问讯,知暴雨季节水位变化较大,有适度预防。在染潭桥下有一条小河流,基本不影响施工。地质情况较复杂,在1号取土场为路堑开挖,土质较坚硬,爆破后可能需要机碎,才能用于路基填筑。山枣隧道、火炉堂隧道Ⅱ、Ⅲ类地质条件不利,施工时防护要加强。经现场勘察,所经主线范围内没有地下管线,只有几条横穿的架空管线,施工时注意保护即可。在山枣隧道出口处及火炉堂隧道出口处地势起伏较大,作为施工临时场地平整难度较大。在岙里溪桥东桥头南侧地势平坦,完全可能征用作为拌和场及板梁预制场地。踏勘认为,可以利用改线的线路及现有道路作为临时便道,仅需要在增加几处短连接线即可连接路基主线,道路比较畅通。

整体踏勘结果,认为施工条件较好,三通一平较易实现。

施工平面布置(平面布置图附后)

.1项目部建设及工区驻地建设

施工单位进场后经对现场的实际调查,同时对沿线村庄的走访,本着方便施工的原则,决定在以下区域和地段建立项目经理部及各工区驻地。项目部驻地具体位置为:在K135+180路线左侧距路中线设立项目经理部,占地面积80*50=,是整个工程的管理指挥中心。项目部离J2驻地办仅距离,联系比较方便。按照项目经理部标化建设要求承建,设有经理室、财务室、工程科、质检科、合同科、安全保卫科、档案室、中心试验室、会议室、工地试验室、职工活动室、食堂、澡堂、停车场等。

在山枣隧道出口处K131+700及火炉堂隧道出口处K134+630建立隧道驻地,在岙里溪桥终点处建立桥梁施工驻地。

桥梁生产设施:根据桥梁位置及板梁情况,拟在岙里溪桥K133+340路线右侧征地6亩,配合桥头路基建立砼搅拌站及组合箱梁预制场,负责岙里溪桥及涵洞、通道的砼供应工作,并且负责岙里溪桥80片组合箱梁的预制工作。砼搅拌站采用2台JS750搅拌机组和1台PLS1200型号3斗配料斗组成,每小时搅拌方量为/h。

在染潭桥及染潭分离中间K134+900征地2亩,配合填筑路基作为搅拌站及空心板梁预制场,负责两桥的162片后张法空心板梁及小型预制件的预制任务。在此处设立1台JS750搅拌机组和1台3斗配料斗组成搅拌站,每小时搅拌方量为/h。搅拌站均设砂石料场、水泥库房等相应设施,为方便施工及管理,钢筋棚、木工棚、加工厂、机修厂等均设在各作业队搅拌站附近。

隧道生产设施:在山枣隧道出口处K131+700征地8亩配合洞口处的路基,作为隧道生产用地,主要设置2台JS750搅拌机组和1台PLS1200型号3斗配料斗组成的搅拌站,每小时搅拌方量为/h。设立空压机房、建立水塔、碎石场、堆料场、钢筋棚、水泥库、木工棚等。

在火炉堂隧道出口处K134+630征地7亩配合洞口处的路基,作为隧道生产用地,配置同山枣隧道。

为了保证路基、桥梁施工时各种材料的运输及施工机具的通行,由于施工现场附近有较多水泥路,仅设置纵向支线便道联系主线即可,便道长约,便道宽度按考虑,在适当位置设立错车道。结构采用宕渣填筑,厚度,用压路机振动压实。

项目部生活用水采用打井取水,同时设容量简易水塔一座,用潜水泵从井中抽入水塔,并用明矾作净化处理,以保证生活用水的卫生条件。

施工生产用水靠近河流处从河流或沟渠抽取,每个搅拌站均设容量的蓄水池一座。山枣隧道及火炉堂隧道出口处各设置容量的蓄水池,蓄水池的高度要能保证洞内最高用水点的水压,并用φ100钢管将蓄水池蓄水引至洞口,以提供隧道施工用水。

本标段沿线均有高压电网通过,和当地电力部门协商后,从附近城镇引入动力用电,架设高压支线至施工现场。根据拟投入的各种主要施工机具的功率大小,决定共装置2030KVA的变压器,以备工程之需。具体在山枣隧道出口处左线K131+780路线左侧离左线中心设立1台800KVA的变压器,在岙里溪桥终点处K133+380路线右侧离中心处设立1台400 KVA的变压器,在火炉堂隧道出口处K134+620处路线右侧离中心线设立1台620KVA的变压器,在染潭分离及染潭桥中间K134+950处右侧离中心70m设立1处620KVA的变压器。隧道施工再配备2台125KVA发电机组配用。考虑到桥梁施工的连续性,为防止因停电而造成停工,再设一台1250KVA的发电机以备急用。另外,沿线涵洞、通道较为分散,利用动力电较为困难时,拟采用配备1台125KVA发电机自发电解决供电问题。

3.4.2.6工地临时排水

在施工现场对打井取水、水泥库房、桥区范围及驻地周围挖好排水沟,保持排水畅通;钻孔桩泥浆应排入指定地方;土方施工中挖、运、填、压连续进行,每层填土表面筑成2%~3%的横坡,并在收工前将铺填的松土压实,筑好拦水埂,疏通边沟,做好防雨工作。施工、生活污水必须排入有关部门指定的沟渠。

3.5前期测量试验准备

3.5.1.1测量工作主要任务

⑴同业主、设计院、监理一起搞好交桩工作,并及时做好护桩,如无法保留,要及时准确移至路线用地范围以外安全之处。

⑵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导线点成果表,复核平面控制点,尤其是注意隧道两侧要贯通测量,并将复核结果以书面形式报送监理工程师,同时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加密平面控制点。

⑶依据提供的水准控制点进行水准点复核,并注意同S3、S5标的衔接,如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监理和业主。复核无误后,进行水准点加密。

⑷导线点、水准点复核无误后,根据复核后的控制点及加密控制点,进行恢复中线,并对重要结构物位置进行复核,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监理和业主。

⑸复核无误后,进行路基横断面复测,并把复测数据及时上报监理和业主。

3.5.1.2测量采用的技术标准

《公路勘测规程》JTJ061—99

3.5.1.3工程采用的技术原则

⑴坐标系: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20度30分。

⑵高程基准: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⑶全站仪、水准仪、钢卷尺等所用的测量仪器都要经过检验和计量检定。

3.5.2建立工地试验室

根据工程需要配备工程所需的试验仪器,建立工地试验室,并对购入仪器邀请台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标定计量,并按照有关要求编写资质申报材料提交质量监督部门申请试验室临时资质。并及时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开展各种原材料试验、标准击实试验、做好路基、桥梁、隧道目标配合比试验工作。

3.6.1总体施工计划安排

工程开工日期:2005年3月20日

工程完工日期:2006年11月20日

全部工期:611天(12+275+304+20=611)

总体阶段性目标控制如下:

⑴施工准备及临时工程:从2005年3月20日~2005年6月20日完成;

⑵路基工程:从2005年5月1日~2006年10月31日完成;

⑶桥梁工程:从2005年6月1日~2006年6月30日完成;

⑷隧道工程:从2005年5月20日~2006年10月20日(其中山枣隧道从2005年5月20日~2006年7月30日,火炉堂隧道从2005年5月20日~2006年10月20日);

⑸其它:从2006年9月1日~2006年11月10日完成。

总体施工进度横道图和网络图见附图。

3.6.2路基施工计划安排

路基主体施工计划工期为18个月,暂定2005年5月1日开工,并于2006年10月31日完成。

⑴施工准备:从2005年5月1日~2005年6月20日完成;

⑵便道、三改工程:从2005年6月1日~2005年8月31日(不包括水泥路面浇筑);

⑶路堤填筑工程:从2005年6月1日~2006年8月31日(其中两隧道之间同2005年6月1日~2006年8月31日,山枣隧道同S3标之间2006年3月1日~2006年5月31日,火炉堂隧道至S5标2005年7月1日~2006年4月30日);

⑷路堑工程:从2005年6月1日~2006年3月31日完成;

⑸涵洞及通道工程:从2005年8月1日~2005年12月31日完成;

⑹排水工程:从2005年5月20日~2006年9月30日完成;

⑺砌筑防护工程:从2005年7月1日~2006年10月31日完成。

3.6.3桥梁施工计划安排

桥梁主体施工计划工期为13个月,暂定2005年6月1日开工,并于2006年6月30日完成。

3.6.3.1岙里溪桥

⑴施工准备:从2005年5月1日~2005年7月20日完成(其中5月31日搅拌站建设完,7月20日前1#预制场建设完);

⑵基础工程:2005年6月1日~2005年9月15日;

⑶下部构造:2005年7月1日~2005年10月20日;

⑷上部构造预制:2005年7月20日~2005年12月20日;

⑸上部构造安装:2005年9月15日~2006年1月15日;

⑹总体、桥面系、附属设施及其它:2006年3月1日~2006年5月31日。

3.6.3.2染潭分离

⑴施工准备:从2005年5月1日~2005年7月20日完成(其中5月31日搅拌站建设完,7月20日前2#预制场建设完);

⑵基础工程:2005年6月31日~2005年7月31日;

⑶下部构造:2005年7月20日~2005年8月31日;

⑷上部构造预制:2006年1月1日~2006年3月31日;

⑸上部构造安装:2006年3月20日~2006年4月10日;

⑹总体、桥面系、附属设施及其它:2005年4月11日~2005年6月30日。

⑴施工准备:从2005年5月1日~2005年7月20日完成(其中5月31日搅拌站建设完,7月20日前2#预制场建设完);

⑵基础工程:2005年6月1日~2005年8月15日;

⑶下部构造:2005年6月30日~2005年9月30日;

⑷上部构造预制:2005年7月20日~2005年12月31日;

⑸上部构造安装:2005年12月20日~2006年1月20日;

⑹总体、桥面系、附属设施及其它:2006年1月21日~2006年4月30日。

3.6.4隧道施工计划安排

隧道主体施工计划工期为17个月,暂定2005年5月20日开工,并于2006年10月20日完成。

3.6.4.1山枣隧道

⑴洞口施工:2005年5月20日~2005年6月10日;

⑵洞门防护:2005年5月20日~2005年6月15日;

⑶洞顶截水沟:2005年5月25日~2005年6月15日;

⑷管棚护拱:2005年6月15日~2005年7月15日;

⑸ⅡⅢ类围岩开挖:2005年6月18日~2005年9月18日;

⑹初期支护:2005年6月20日~2005年9月20日;

⑺Ⅳ类围岩开挖:2005年9月20日~2006年4月20日;

⑻初期支护:2005年10月1日~2006年4月30日;

⑼二次衬砌:2005年9月20日~2006年5月31日;

⑽洞内排水:2006年9月20日~2006年6月10日;

⑾洞内路面:2006年5月10日~2006年7月10日;

⑿洞内装饰:2006年6月10日~2006年7月10日;

⒀洞门墙:2005年12月1日~2006年7月1日;

⒁明洞回填:2006年7月1日~2006年7月30日。

3.6.4.2火炉堂隧道

⑴出洞口施工:2005年5月20日~2005年6月10日;

⑵进洞口施工:2005年6月1日~2005年6月20日;

⑶中导洞开挖、支护:2005年6月11日~2005年9月10日;

⑷中隔墙泵送砼浇筑:2005年8月11日~2005年11月10日;

⑸正洞开挖:2005年10月1日~2006年3月25日;

⑹正洞初期支护:2005年10月3日~2006年3月27日;

⑺正洞衬砌:2005年12月10日~2006年6月10日;

⑻洞内三沟:2006年1月15日~2006年6月20日;

⑼洞内装饰:2006年5月15日~2006年8月15日;

⑽洞内路面:2006年6月1日~2006年9月30日;

⑾出洞口洞门安砌:2006年9月5日~2006年10月10日;

⑿进洞口洞门安砌:2006年9月10日~2006年10月10日;

⒀出洞口洞顶回填:2006年10月1日~2006年10月20日;

⒁进洞口洞顶回填:2006年10月10日~2006年10月20日。

第四章 路基实施性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

本合同段路基施工起点桩号K130+600,终点桩号K135+400。起点至K133+000为分离式路基,K133+000至终点为整体式路基。本合同段路基施工长度为4.8km(含桥梁及隧道),主要以深挖高填为主。路基最大填高15.935m,最大挖深32.672m。路基填方79万m3,挖方32.2万m3。填方量巨大,1#取土场设在K131+850处,2#取土场设在K132+700处。

主线整体式路基横断面形式:路基顶宽24.5m,中央分隔带1.5m,行车道宽度2×7.5m,右侧硬路肩宽度2×2.75m(含2×0.5m右侧路缘带),左侧路缘带宽度2×0.5m,土路肩宽度2×0.75m。

主线分离式路基横断面设计:路基顶宽12.5m(单幅),行车道宽度7.5m,右侧硬路肩宽度2.75m(含0.5m右侧路缘带),左侧路缘带宽度0.75m,土路肩宽度2×0.75m。

4.1.2路基加宽和超高方案

整体式路基中央分隔带保持水平,两侧行车道分别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使之各自成为独立的单项超高坡面;分离式路基分别绕各自的设计线进行旋转。

4.1.3路基高度的确定

根据1/100频率的洪水位及路面所要求的路基干湿类型确定。

4.1.4路基压实标准及压实度

路基填筑材料的材性和压实度要求见下表

4.2.1控制测量及路基放样

4.2.1.1平面控制点复核及加密

按业主或监理提供的原始平面控制网点的等级及相应的测量规范的要求,用经检验、校正的Leica TC905L全站仪(2mm+2ppm、2")进行,对提供的平面控制点进行复测,并按勘测规范的要求进行严密平差。将复测成果报监理及业主。在原始平面控制网点的精度满足其相应的测量规范要求后,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地形及施工便道的布置情况,按一级导线的测量规范要求在拟建的道路的左侧或右侧50~100m、间隔平均距离为500m埋设加密平面控制点。对加密控制点观测成果进行严密平差,并编制加密控制点观测成果表。将观测记录、平差计算表和成果表报业主或监理,待业主或监理验收合格后作为控制路线中线的导线点。

4.2.1.2中线复测

路基开工前,用Leica TC905L全站仪采用坐标法恢复中线桩,在平曲线各特征点及地形有突变或土石方成分有变化等位置处增加控制桩,并复核路线的长度。对路线主要控制点进行加钉护桩。恢复中线时,检查相邻施工段的中线闭合差,不满足精度要求时,上报业主或现场监理工程师。

4.2.1.3水准点复测和加密

中线恢复后,按业主或监理提供的高程控制点的等级及相应的测量规范的要求,用Leica NA728水准仪,按四等水准进行复测,超出允许范围时,上报现场监理工程师及有关部门。在工程量集中、高填方、地形复杂地段、结构物附近增设临时水准点,水准点须符合精度要求,与相邻路段水准点闭合。增设的水准点设在便于观测的坚硬基岩上或永久性建筑物的牢固处。

4.2.1.4横断面复测

根据测设的中线桩,利用加密的水准点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原地面横断面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并整理后,绘制出横断面,并计算方量送交监理工程师批准,并上报给业主。清表并填前碾压后,进行清表后的横断面测量,并绘制横断面图,计算方量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4.2.1.5预留桥涵及通道位置

由于路基与桥涵通道同时开工甚至要先开工,所以需预留桥涵通道位置首先确定中心桩,然后,根据其形式、设计图中的尺寸并考虑台背回填时的施工要求,测定台后应留出的顺路线方向的长度并设立木桩。

4.2.1.6路基放样

路基施工之前,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设计图表,用全站仪放出路基用地界桩、路堤、路堑坡脚、边沟、护坡、取土坑等的具体位置,标明其轮廓,上交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

4.2.2现场踏勘调查

现场技术人员配合测量人员调查沿线对路基施工有干扰的建筑物、高压电线、通讯电缆、暗沟暗塘、排水管沟等,及时将发现上报相关部门,及时解决。

路基施工前,对沿线施工范围内的地质、水文等情况进行详细调查,通过取样、试验确定其性质和范围。

同时对设计文件提供(或自行选择)的借土场的路堤填料进行复查和取样进行试验,以确定是否采用或者是利用永安溪宕渣填筑。

4.2.3清理场地及拆除工程

对取土坑原地面进行表面清理,将不适合作为填料部分挖除,按指定地点堆放。

结构物拆除后的坑穴立即回填并压实。

4.2.4施工便道及三改工程

在进行大面积施工之前,先进行改河、改路、改渠三改工程的施工,维护当地乡村道路的正常交通,保证水系的畅通,保证施工时不影响当地的生活及生产工作,确保施工现场水通、电通、道路和场地平整。

施工便道的修筑考虑施工要求及现场情况总体采用局部修筑结合地方道路及改路进行修筑。K130+600至山枣隧道起点段沿主线的右侧修筑,并根据现场情况修筑支线与外界地方道路或S3标便道连接,长约250m;山枣隧道终点至K132+000段沿主线的左侧修筑接K131+963~ K132+700改路长约200m;K131+963~ K132+700段对改路加宽;K132+700~ K133+300段地方乡村道路局部加宽可作为便道使用;K133+300至火炉堂隧道起点段沿主线的右侧修筑;火炉堂隧道终点至染潭1号分离利用路小线作为便道染潭1号分离至染潭2号分离沿主线的右侧修筑;染潭2号分离至K135+400段对改机耕路加宽作为便道使用。便道结构可采用宕渣填筑,宽4.5米,厚度50cm,每200m设错车道。

4.2.5临时设施及其它

按照生产临时设施需要计划,建造各项临时设施,集中安排各类施工机具、机械进场,严格按照施工机具、机械需用量计划,按规定方式存放,并进行相应的保养和试运转等工作。

4.3施工部署及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前期路基施工分为三个作业面,土石方两个施工队,浆砌圬工一个施工队;土方施工一队进行路堤试验段施工,土方施工二队进行三改土石方施工,浆砌施工队三改的浆砌及砼工程施工。大面积施工开始及三改工程完成后,三改土方施工队进行挖方路堑施工,浆砌施工队进行排水及防护工程施工。前期结合永久排水系统完善临时排水设施;路堑施工中,边坡成型一段,防护一段,土方及防护施工形成平行流水作业;后期集中力量施工路堤边坡防护和排水沟。

4.3.2土石方施工调配

土石方施工调配首先应对图纸土石方数量复核,即对表面障碍物清理完成后对路基横断面进行测量,复核图纸横断面并计算填挖土方数量,分段、分区计算土石方数量,按照“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原则进行调配。

K130+600~山枣隧道起点段左线挖方约为25000m3 ,填方约为18000 m3,填挖平衡剩余约7000 m3可调入右线,该段K130+600~ K130+700为填方,K130+700~ K130+860为挖方,土方可作纵向调配;K130+600~山枣隧道起点段右线挖方为3455m3 ,填方为42265m3,左线调入7127 m3平衡欠方约为31674 m3,由于隧道计划从大桩号向小桩号打,无法利用隧道弃渣,只能待隧道打通后从1#取土场调入。

K131+700~ K132+883.639段左线挖方为58526m3 ,填方为202785 m3,填挖平衡后欠方为144259 m3,K131+700~ K132+883.639段右线挖方为120218m3 ,填方为290629 m3,填挖平衡后欠方约为170411m3,该段左右线共欠约方314670 m3,该段欠方可利用山枣隧道弃渣约为146838 m3,剩余欠方可从1#、2#取土场就近调入或直接购入宕渣填筑。

4.3.3路堤填筑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

4.3.3.1路堤试验段填筑

在正式填筑施工以前,可参考相邻路段的路基施工试验数据先作试验段,确定宕渣料路堤的各项工艺指标的参数:

⑴压实设备类型、机械最佳组合方式;

⑶碾压遍数和碾压速度;

考虑现场实际情况我部计划在靠近2#取土坑分离式与整体式路基过度段的K132+850~ K132+980段作试验段,试验段的施工方法:

4.3.3.1.1准备工作

对设计线路宽度内的地表进行清理与掘除工作,清除原地表的草皮、树木、植物残骸,对清理完成的地面进行填前碾压,并检查原地面的承载力,以验证是否满足要求。

4.3.3.1.2上料及摊铺

上料前先用白粉在地面打出10m见方的方格网,按40cm填筑厚度计算上料量,用自卸汽车上料,作好记录为以后计算松铺厚度、汽车卸土间距提供数据。上料完成后用推土机粗平,然后用平地机或挖掘机精平。精平后挖孔测量铺土厚度,校对实铺与计划摊铺厚度的误差,在下一层上土时调整。

4.3.3.1.3碾压

碾压机具采用25t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顺序:先两边,后中间;作业程序:静压→振压→静压。横向行与行之间重叠不少于1/3, 第一遍不振动,然后先慢后快,先弱振后强振,最大速度不超过4Km/h。碾压4~5遍,检测压实度,达不到要求,增加碾压遍数,每增加一遍检测一次密实度,直至密实度达到要求。

4.3.3.1.4密实度检测控制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压实度检验可通过固体体积率法,也可通过施工工艺控制。

标准干密度的确定,取有代表性的路基填筑材料在试验室测定材料中粒径大于5mm所占的百分比P≥5及其毛体积密度G≥5和粒径小于5mm所占的百分比P<5及其相对密度G<5,确定路基填料综合相对密度G。其计算公式如下:

施工现场通过灌水法测定路基碾压后干密度,根据试验室测定填料综合相对密度计算路基的固体体积率。

经综合分析,我们认为,沉降指标同样能够反映施工质量的好坏。沉降量趋于零(<2mm)时,所需的碾压遍数为最少碾压遍数,可认为,此沉降量所对应的填料密度为最大干密度,达到此沉降量所对应的施工工艺控制密实度的施工工艺。沉降量观测方法:碾压一定遍数,达到表面无轮迹、无松石、边角碾压充分,按随机取样的方法布设观测点,测其高程,然后用振动压路机强振一遍观测其高程,计算沉降量。

4.3.3.1.5数据记录、整理及分析

现场详细、准确记录各种数据,确定宕料路堤的各项工艺指标的参数。并进行总结分析,对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确定第二层填筑的各项指标。第二层填筑完成后,按第一层的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确定第三层填筑的各项指标。进行两次调整填筑各项指标基本稳定后,即可写出试验报告报监理工程师,作为指导全线施工的依据。

4.3.3.2基底处理

对设计线路宽度内的地表进行清理与掘除工作,清除原地表的草皮、树木、植物残骸。拆除主线范围内的旧结构物。挖除地表非适用材料,对于所有清理的非适用材料对条件容许情况下可堆放部分路基两侧坡脚处或用自卸汽车弃运至指定的位置,禁止乱堆乱弃,污染环境,破坏农田。对清理完成的地面进行填前碾压,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压实度达到85%经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检验。

4.3.3.3摊铺与整平

填筑时,应采用按横断面全宽,纵向分层填筑压实。填筑厚度按试验路确定,一般为30~40cm,水平分层逐层进行填筑、碾压。

撒布石灰方格网,专人指挥自卸汽车卸料,用推土机摊铺平整,使表面大致平整,岩块之间无明显的高差,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厚度的2/3,同时不得大于15cm。粗细集料应分布均匀,避免出现粒料集中现象,所有缝隙应以土或石屑填充。路基填筑时两侧应超宽30cm,外侧1m范围内采用较细材料填筑,禁止大颗粒集中于坡侧。路基高度小于8m时边坡坡度为1:1.5;路基填高大于8m小于16m时,路基顶向下8m处每侧设宽2m的护坡道,上级坡采用1:1.5的坡率,下级坡采用1:1.75的坡率。最后按设计坡率削坡,以确保边坡稳定。

水平分层碾压,每层最大的松铺厚度不大于40cm。碾压机具采用25t重型振动压路机和18t光轮压路机。碾压顺序:直线段和不带超高的曲线段,先两边,后中间;带超高的曲线段,先内侧,后外侧。作业程序:静压→振压→静压。分层碾压时,应从低处起,先轻后重,先两侧后中间或单侧平行移动亦可。横向行与行之间重叠不少于1/3,前后相邻段要重叠1~1.5m。

压实度由试验段确定的固体体积率法控制,表观质量要求为:填层顶面稳定,不再下沉(无轮迹),石块紧密,表面平整为止。

4.3.3.5路床范围内的填筑

路床顶面以下30cm范围内的石质填料,应有适当级配,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10cm,超粒径的石料应进行破碎使填料颗粒符合要求,试块间隙用石屑填充,不得用土。

4.3.3.6检验签认

每一压实层完成后,采用试验段确定检验压实度方法及时自检,合格后,上报监理工程师检验,只有本压实层符合规范要求后,才可进入下一层的施工。

4.3.4路堑开挖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

4.3.4.1路堑的开挖作业原则

开挖原则是开挖一段成型一段,与边坡的防护施工展开流水作业面。在机械开挖时,测量人员应严格监控边坡位置,防止超、欠挖,以减小人工刷坡的工作量。对于挖出的材料,非适用材料运至弃土场弃放,适用材料作横向填筑填料或作纵向调运。路堑的开挖作业,软岩类可使用挖掘机或带松土器的推土机开挖,对较硬岩质,则需要采用爆破法开挖,爆破作业以小型及松动爆破为主,对于石方量集中且石质坚硬的路段采用风钻打眼,深孔微差爆破作业;严禁过量爆破。对风化严重岩体,采用预裂爆破,再人工修凿。边坡开挖时,严禁从上至下全断面开挖,拟采取开挖一级,加固一级的施工方法,对于特殊的具有变形迹象边坡的开挖,应考虑同级中分段跳槽开挖或两侧逐渐向中间推进开挖并同步进行支挡的方式进行。

雨季施工或在具有变形迹象的高边坡段施工,为确保施工安全,施工时应设置坡顶简易观测或控制测量进行边坡的动态监测,必要时可考虑由专业队伍进行专门动态监测工作。

岩质边坡开挖时,严禁采用大爆破,边坡开挖后,各有关方应确保边坡支护工程和排水工程的尽早实施,否则会因边坡松弛、雨水渗入、冲刷等因素造成边坡病害。暴露时限不超过7天。

4.3.4.2施工顺序

⑴向监理工程师提交路堑爆破施工方案设计。

⑵清理路基范围内的地表杂物,运至指定位置弃放,开挖截水沟及临时排水沟。

⑶恢复中线,根据爆破设计方案布设炮孔。爆破开挖应自上而下进行,规划好爆破作业面,使爆破和挖运平行流水作业,做到互不干扰,保证安全。

放炮之前,人员、机械撤离到安全地带,设置安全警戒哨。

②爆破设计、爆破物品的购买、运输、储存、使用人员均应持证上岗。

③爆破要保证边坡及基底的稳定,不使边坡或基底因爆破受到伤害。

④爆破要保证电网、人员等的安全。

⑤爆破岩石块度符合路堤填筑石料的粒径要求。

⑥爆破区域划分要同运输车队的运输能力相匹配,以使爆破、运输能相衔接,尽量避免脱节,以提高工效。

⑼在开挖施工中,应作好开挖面的临时排水系统,防止路基以外的地表水进入开挖作业面以内,并能及时排除因大气降雨而形成的地面表水。

4.3.5过渡段路基填筑施工方法

路基过渡段主要指半填半挖路基,路堤与路堑,桥台与路基,涵洞两侧等。

4.3.5.1基底处理

清除表土,拉运出场。挖设台阶,台阶宽度根据不同的施工部位和采用的施工机具而定,必须保证压实机具有足够的作业空间。台阶应做成向内的横坡,宽度大于1m,坡度4%。

对基底进行压实,压实度根据该地段与路床顶面的高度而定。一般地段压实度应大于85%,填料高度小于路床高度,则应大于95%。

4.3.5.2填料的选择

根据图纸要求确定不同的填料(台背回填采用溪滩中的级配砂砾)。

4.3.5.3施工范围设计要求

对半填半挖路基应在地基陡坡开挖内倾防滑台阶,台阶水平尺寸不小于200cm,内倾坡度为4%,;路堤与路堑的交界处,应清除所有的松散材料,并挖不小于200cm内倾防滑台阶,在进行路堤填筑时,在交界处应按1:5的坡度收坡;桥涵填土范围,台背填土顺路线方向长度,顶部距翼墙端尾端长度为搭板长度+2m,底部同搭板长度相同,涵洞回填土长度每侧不小于2倍孔径长度。

4.3.5.4填筑方法及工艺

按设计图纸要求挖设台阶,水平分层填筑,由低处向高处进行,严禁抛填施工。每层厚度,对于路基部分小于30cm,对于桥、涵背回填则应小于15cm。首选振动压路机压实,对于桥涵背的边角部位,振动压路机不能到达的区域,采用电动或内燃夯实机具进行压实作业。对桥涵台背顶部要加设二布二膜复合土工膜,摊铺时无纺布面朝上,拉挺绷紧,搭接长度20cm;对半填半挖路基路槽底部30cm以下需设置钢塑土工格栅,近坡端回折200cm,格栅搭接部位需重叠50cm。

4.3.6路基防护绿化施工方法

4.3.6.1路基防护类别划分及其措施

路基防护类别划分及措施表

4.3.6.2填方边坡防护

填方路基段采用植草防护,以增加边坡的整体性填方边坡高H<3m时,采用满铺植草防护。填方路堤H≥3m时,采用2m见方做浆砌片石菱形框格,在框格间植草防护。

4.3.6.2.1满铺植草防护

4.3.6.2.2框格植草防护

对坡面刷坡处理完成后,按照2m见方做浆砌片石菱形框格,框格边采用水泥砼挡水条,将砌片石宽度30cm,厚度30cm,水泥砼挡水条宽8cm,厚度为5cm,坡底处设90cm,40cm厚的浆砌片石加固带,坡顶设宽105cm,厚度30cm的浆砌片石加固带,框格施工完毕后,按铺植草方法在框格间植草。

①框格植草防护:对稳定后的边坡按照设计坡比进行刷坡处理。填方边坡高度≤3m,直接植草;防护填方边坡高度≥3m,按照2m见方做浆砌片石菱形框格,框格边采用水泥砼挡水条,宽度30cm,浆砌片石厚度30cm,坡底设90cm宽40cm厚的浆砌片石加固带,坡顶设105cm宽度30cm厚度的浆砌片石加固带。框格施工完毕后,在框格间植草防护。

4.3.6.3.挖方边坡防护

4.3.6.3.1挡土墙防护

首先进行基坑开挖,基底设置内倾坡度,基底的埋置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采用样板挂线进行墙体砌筑,砌筑基础第一层时若基底为岩层时,应将基岩表面加以清洗、湿润。砌体分层坐浆砌筑,砌筑上层时,不得振动下层,不得在已砌好的砌体上抛掷、滚动、翻转和敲击石块;工作段的分段位置设在伸缩缝和沉降缝处,各段水平缝保持一致,分段砌筑,相临段高差不得超过1.2m。斜坡路段挡土墙下部采用台阶式扩大基础。

4.3.6.3.2六角空心砖植草防护

根据地质条件和图纸要求布设孔位和定向,清理平台和孔位附近的危石,平整施工场地,架设钻机进行钻孔。钻孔过程中要保持下倾角的稳定,并随时加以检测,发现有偏差及时纠正;锚索钻孔结束后,将孔内岩屑和岩粉等杂物清除干净,再用清水在孔内充分冲洗,尔后用高压空气将孔内集水吹干;将编制好的锚索的自由段套装护套然后采用人工进行锚索安装,安装过程中要保证锚索顺直送到孔底,避免锚索提扭曲;安装完毕后进行锚固段注浆,注浆管随浆液的注入而徐徐上拔,保证锚索锚固段的砂浆饱满;待现浇锚固板砼强度达到70%后进行锚索张拉,张拉结束后进行第二次注浆,注浆压力控制在0.5~1.0MPa,最后用混凝土封闭锚头。

现场编制框架钢筋,立模浇筑框架梁混凝土,完成框架梁的施工。

4.3.6.3.3三维植被网防护

边坡整理成型细平整挂网固定覆土播种再覆土覆盖纤维布或稻草、秸杆浇水养护后期管理。

①边坡整理成型,细平整:

a.在路基土方已经完工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后,放出路基边坡坡脚桩。直线路段基边桩及坡脚桩每隔20cm打桩,进入曲线段加密到5~10mGBT 16857.901-2020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坐标测量机的验收检测和复检检测 第901部分:配置多影像探测系统的坐标测量机,以保证路基边坡线平滑顺直。

b.定出路基边桩及坡脚桩后,用白灰标出控制线,然后开始刷坡。刷坡时可以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按1:1.5的坡度进行。用挖掘机刷坡时要预留约20cm宽由人工清除,以保证路基边坡的密实度,人工刷坡时要挂线,并用坡度尺检验路基边坡坡度,以确保基边坡的外观线形,刷坡后将边坡上的土块粉碎、平整,并施入底肥。完工后经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

②开挖沟槽:在坡顶及坡脚处,按照施工图纸设计尺寸,人工开挖预埋植被网的沟槽,并平整。注意开挖沟槽和刷坡一次不要过长,防止雨水、风沙等作用破坏路基边坡坡面。

③覆网:边坡整理完工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后,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要求或工程师的指示,及时进行人工铺设EM3型三维植被网。覆网时,先将网置于坡顶沟槽内,然后从坡顶到坡脚依次进行。网昼与坡面贴附紧密,防止悬空,使网保持平整,不产生皱褶。网块之间要重叠搭接,搭接部分应在10cm左右。

④固定三维植被网:覆网后按照一定的密度和方式,采用竹钉(长25cm)或R型钢筋(长25cm)打入边坡进行固定;然后将植被网预埋在沟槽中,再回填土夯实。

⑤覆土:在三维植被网固定好以后国网杭州供电公司10kV配电住宅工程典型设计分册(2017版),在网上覆一薄层土进入网包(可以用木条刮入),而土壤要求细碎、肥沃、pH值适中。

⑥播撒草籽:要求如下: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