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筏板基础的施工组织设计

带筏板基础的施工组织设计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410.11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带筏板基础的施工组织设计

一、施工组织设计…………………………………………………………2

1、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案 …………………………3

2、主要施工设备表………………………………………………………58

GB/T 20308-2020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矩阵模型3、劳动力和材料的投入计划……………………………………………59

4、施工进度计划(或工期网络图)……………………………………64

5、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和临时设施布置图…………………………67

6、施工质量保证技术措施………………………………………………70

7、安全文明生产技术措施………………………………………………83

1、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案

本工程为毕节市毕节市亮岩中学寄宿制工程,学生宿舍及食堂分别为三层和一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分别为1305.69㎡和298.64㎡,建筑在毕节市亮岩中学校园内,由贵州省毕节市建筑设计院设计。

根据本工程特点,该工程的可分为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屋面工程、装饰装修工程、保温节能工程、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及零星工程等八部分关键施工阶段。

本工程虽尚在投标阶段,但我公司已经作了认真充分的考虑和研究,一旦中标,我公司确保投入该工程所需的一切机械设备,派出一支精良的、富有战斗力的施工队伍和强有力的管理班子,由我公司优秀的、得力的项目经理任本项目的项目经理,为确保本工程的质量和按时在投标工期内全部竣工,为此我公司在施工前充分做好施工前一切准备工作。

1、开工前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图纸,熟悉图纸,提出图纸上的问题,在图纸会审时一并提出请示解决,以便保证工程顺利施工和保证工程质量。

2、编制施工预算,正确算出材料数量及人工数量等。

3、为确保工程需要,保证工程进度,在开工前尽快算出钢筋的规格、数量、形状、尺寸、根数等的正确数,以便备料、加工、确保工程需要,满足进度要求。

4、修筑施工现场临时道路、围护围墙,根据施工平面布置,进行临时道路的修筑,为满足创建要求和文明施工工地要求,道路全部硬化。

5、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接通现场施工用水管线到使用地点;另在施工现场设置配电间,把现场施工用电线路接通到使用地点。

6、施工现场的围墙及搭建临时设施。

施工现场的围墙根据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进行围墙的砌筑,围墙必须满足《建筑工程建设临时设施标准》进行。

根据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搭建临时设施。

7.组织机具设备进场。

具体数量见主要施工机械一览表。

8.组织劳动力、材料进场。

根据工程特点,施工测量的主要工作是标高传递和轴线测设以及建筑主轴线的定位。

(1)、首先,根据甲方提供的水准基点,用水准仪引测定出现场的标高控制点在施工过程现场周边稳固的建筑或构筑物上,并利用标高控制点进行地下部分施工过程中的标高施测和控制。

(2)、利用标高控制点,用水准仪精确测定出标高引测点在建筑物边柱或外墙上。选几点较方便向上丈量的点作为±0.000以上层的起始标高引测点。标高引测点的相对标高均统一采用+0.50m。

(3)、±0.000层以上的标高引测采用30m钢尺向上引测,引测时,用钢尺沿垂直方向从标高引测点向上量至施工层,定出两点正(+)米数的标高点,然后将水准仪架设在施工层上,以引测上来的两点标高点,一点作后视,一点作校核,进行抄平,施测出其余各点以作为施工的依据。为方便记忆和施工,每层标高均测定出本结构楼面标高的+0.500m。以后各施工层均用此法进行引测。

(1)、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建立轴线平面方格控制网。选择有代表性的纵、横轴线形成方格控制网作为建筑物轴线控制的依据。

(2)、在施工层楼板砼浇捣完毕后,将经纬仪分别架设在各主控轴线(代用轴线)控制点上,照准各相对应的轴线后视点,将轴线设测到楼板边缘或柱顶上。同法倒镜再标出一点,前后正、倒镜两点位置应一致,若误差在允许范围以内时,则取其中点。当纵横主轴线均投测至施工层上面后,再将经纬仪架设在楼面上,用正倒镜法,将投测在楼板或柱顶上的各轴线的对应点连成一线,并在楼板面上弹上墨线,以此作为基线,其余轴线以此为准绳,根据设计图上标注的尺寸,用钢尺丈量出来。

(3)、在投测轴线的过程中,各主控制线和校核线闭合或误差在允许范围时,即说明设测的轴线是正确的。若超过允许误差范围时,必须查明原因,进行重测,以保证轴线投测的精度达到规范的要求。

一、主要工序施工方法布置原则: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施工布置以先基础,后上部;先主体,后装饰;先内装,后外装。在不影响工程施工同时,考虑部分装饰与主体交叉进行,力求施工方便,经济合理,且保证工期,早日投入使用。

二、根据本工程特点,结合我公司的实际力量,对本工程将实施“项目法”施工,实行管理层与劳务层分离和运行机构政策,促使本工程取得优质、高速、安全、低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按项目法施工之规律和要素组织全员、全工程、全过程承包,它分为:

(1)、实行项目经理负责;

(2)、实行项目承包经营,并层层签订承包合同;

(3)、优化劳动组织,实行管理层与劳务层分离;

(4)、建立生产要素市场,严格按供销合同;

(5)、优化劳动组合项目施工,优化施工方案,科学组织施工,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总体网络控制计划,分项工程进度控制计划,确保工期;

(6)、按工程优质控制目标,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7)、按工程进行成本控制计划,实行总体分解,各分部核算很抓投入产出,加强成本控制;

(8)、试行工程分项定额,合理奖罚,使劳动报酬与完成工作数量、质量、效益紧密挂钩;

(9)、建立各种台帐,降低材料消耗和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

三、本工程主要考核指标:

(1)、工程质量:分部分项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100%,且争创高质量工程,让业主满意为目标。

(2)、形象进度:按时达到本工程网络计划的月,季形象进度求,按合同工期竣工,并努力实现缩短工期。

(3)、施工产值:按时完成本工程计划的季、月产值指标。

(4)、安全生产:做到无重大伤亡、机械、火灾事故,工伤事故频率控制在0.3%以内,整体工程竣工无死亡事故。

(5)、文明施工:做到现场整洁,季度文明施工检查评分在85分以上,整体工程竣工为文明工程。

(6)、工资含量:按工程承包经营合同规定的工资含量系数,不得突破15%。

(7)、降低成本:实现本工程承包合同要求的经营利润不得低于2%。

四、总体施工顺序安排及主要工艺流程:

1、工程总施工顺序安排

场地平整、临设搭设→土方开挖→基础施工→回填土→砖砌体、上部结构→装饰工程、屋面工程→拆架→室外工程→清理交工。

其中穿插进行脚手架的搭设、拆除,水电、防雷安装等工程的施工。

土方开挖→人工清槽平整基底→地基验槽→测量放线→基础→地梁→养护→回填。

清理→放线→甚好墙体、墙内埋管→竖向管道安装→竖管试压。

投点放线→复核→施工缝处理→柱绑扎钢筋→验收→柱、梁、板封模→施工缝处理→梁、板绑扎钢筋→验收→砼浇筑→养护。

清理墙面→出塌饼→冲筋→安装门窗樘→粉护角线→预埋管线→抹灰→瓷粉→养护。

1.4、关键施工技术工艺

本工程土方开挖采用人工开挖的方法进行。

本工程基础部分施工是施工中的重点部分,为施工正常有序,再加上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特定的设计要求,将工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土方开挖阶段,该阶段是保证基础部分施工的前期工作,也是地下室施工中关键,在进场后立即进行施工,以保证地下室施工的顺利进行。

第三阶段:筏板基础及基础梁施工。

施工其施工工序为:放线→支模→绑绑扎钢筋→检验钢筋→混凝土浇筑→拆模养护等。

二)、土石方及基础工程施工程序和方法

测设标高及坐标基准点放线→放设开挖线→土方开挖→土方运输→人工清理基底→超挖杂填土及淤泥处理→基槽验收

(1)、基坑开挖成形后,将边坡上浮土清除干净直至底实土,并将边坡修整成形,要求边坡各段坡度一致表面平整无虚土。

(2)、放线定位及高程

A、根据总平面图提供的位置及坐标以及甲方指定的基准线和角点,采用经纬仪进行定位,定出建筑物的四边的纵横轴线,复核准确无误后,内纵横轴线用长钢卷尺进行各开间和进深的定位,并将各轴线延长至外墙边用木桩钉子作为轴线中心点,木桩用砼加以固定,以便随时检查轴线间尺寸。

B、在场地三通一平的基础上,依据建筑物测量制网资料和基础平面布置图,测定轴线方格控制网和高程基准点。确定好基槽中心,以中心线量出基槽基坑边线,撒石灰线作为基槽基坑开挖尺寸线。基槽基坑线定好之后,必须经有关部门进行复查,办好检验手续后开挖。

C、标高测量:把建设单位给定的± 0.00引至拟建建筑物附近用红油漆作符号,各楼层标高以次为测量。

D、划基槽边线:利用已设置好的桩位按图示尺寸放基槽边线,放好后对照图纸进行复查,确定无误后方可组织进行开挖。

A、开挖基槽基坑应从上到下逐层进行,先挖中间部分的土方,然后向周边扩挖,有效控制开挖基槽基坑的截面尺寸。基槽基坑深度应根据土质条和设计而定。

B、在开挖到近基坑设计标高时,留约200厚保护层,而后人工配合挖至设计标高,抄平并及时浇捣砼垫层。

(4)、在基础工程施工期间,必须派专人对基坑边坡进行看护,每天对各护坡段检查并做好书面记录,尤其在雨过后项目部必须组织技术人员对护坡进行安全鉴定,发现脱、滑、裂等安全隐患,立即进行整改,确保基础施工期间护坡的安全有效。

A、为防止垮方采取加大放坡系数,将本工程的弃土外运一次完成,不能加大放坡系数的采用模板挡土墙围护。

B、在基槽内挖深,见方的集水坑,便于向外抽水。

(5)、为防止下雨造成边坡塌方,施工作业前应在基坑内及四周做好排水措施,从而确保边坡稳定;施工前要统一放置标高及清除干净基底的杂草浮土,同时应严禁搅动下卧层及周边土质层。

(6)、放坡或支挡土板:如遇松软土宜深超过一就必须采取放坡或支挡土板以确保施工安全。

(7)、若遇与地质报告不符之土质,影响工程质量时,及时向监理工程师反映,及时与设计单位及公司有关情况载入隐蔽工程记录。

A、自检互检:将各轴线用经纬仪或重锤复制于槽底用钢卷尺检验、挖土后的基槽平整度用靠尺检查槽底高差不得超过。若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必须补挖直到合格为止。

为保证高差质量,尽量减少塌方后重复劳动。挖完土方,要抓紧下道工序工作。

B、监理验槽;经自检合格后,填写好有关表格报现场监理进行验收,合格后转入下道工序施工。

本工程基础设计为钢筋砼有梁式筏板基础,具体施工方案如下:

1、混凝土垫层施工方法:

采用经纬仪钢卷尺将定位桩引至垫层上,反出垫层外边线,用水准仪测出高度,再用木模板支护,做好控制桩控制其高度,垫层C15混凝土,采用现场拌制混凝土人工浇筑,木抹子找平,平板振捣器捣实,铁抹子压光。按10m×10m见方分块浇筑。

2、基础筏板及基础梁施工方法:

(1)、模板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U型环连接。垫层面清理干净后,先分段拼装,模板拼装前先刷好隔离剂(隔离剂主要用机油)。外围侧模板的主要规格为900×、500×。模板支撑在下部的砼垫层上,水平支撑用钢管及圆木短柱、木楔等支在四周基坑侧壁上。基础梁上部比筏板面高出的450mm侧模用500mm宽组合钢模板拼装,用铁丝拧紧,中间用垫块或钢筋头支撑,以保证梁的截面尺寸。模板边的顺直拉线较正,轴线、截面尺寸根据垫层上的弹线检查较正。模板加固检验完成后,用水准仪定标高,在模板面上弹出砼上表面平线。作为控制砼标高的依据。

(2)、模的顺序为先拆模板的支撑管、木楔等,松连接件,再拆模板,清理,分类归堆。拆模前砼要达到一定强度,保证拆模时不损坏棱角。

(1)、钢筋按型号、规格分类加垫木堆放,覆盖塑料布防雨雪。

(2)、盘条I级钢筋采用冷拉的方法调直,冷拉率控制在4%以内。

(3)、对于受力钢筋,I级钢筋末端(包括用作分布钢筋的I级钢筋)做1800弯钩,弯弧内直径不小于2.5d,弯后的平直段长度不小于3d。II级钢筋当设计要求做900或1350弯钩时,弯弧内直径不小于5d。对于非焊接封闭筋末端作1350弯钩,弯弧内直径除不小于2.5d外还不应小于箍径内受力纵筋直径,弯后的平直段长度不小于10d。

(4)、钢筋绑扎施工前,在基坑内搭设高约的简易暖棚,以遮挡雨雪及保持基坑气温,避免垫层砼在钢筋绑扎期间遭受冻害。立柱用ф50钢管,间距为,顶部纵横向平杆均为Ø 50钢管,组成的管网孔尺寸为1.5×,其上铺木板,方钢管等,在木板上覆彩条布,然后满铺草帘。棚内照明用普通白炽灯泡,设两排、间距。

(5)、基础梁及筏板筋的绑扎流程:

弹线→纵向梁筋绑扎、就位→筏板纵向下层筋布置→横向梁筋绑扎、就位→筏板横向下层筋布置→筏板下层网片绑扎→支撑马凳筋布置→筏板横向上层筋布置→筏板纵向上层筋布置→筏板上层网片绑扎。

钢筋绑扎前,对模板及基层作全面检查,作业面内的杂物、浮土、木屑等应清理干净。钢筋网片筋弹位置线时用不同于轴线及模板线的颜色以区分开。梁筋骨架绑扎时用简易马凳作支架。具体操步骤为:

按计算好的数量摆放箍筋→穿主筋→画箍筋位置线→绑扎骨架→撤支架就位骨架。

骨架上部纵筋与箍筋宜用套扣绑扎,绑扎应牢固、到位,使骨架不发生倾斜、松动。纵横向梁筋骨架就位前要垫好梁筋及筏板下层筋的保护层垫块,数量要足够。筏板网片采用八字扣绑扎,相交点全部绑扎,相邻交点的绑扎方相不宜相同。上下层网片中间用马凳筋支撑,保证上层网片位置准确,绑扎牢固,无松动。

(6)、钢筋的接头形式,筏板内受力筋及分布筋采用绑扎搭接,搭接位置及搭接长度按设计要求。基础架纵筋采用单面(双面)搭接电弧焊,焊接接头位置及焊缝长度按设计及规范要求,焊接试件按规范要求留置、试验。

(1)、采用现场机械搅拌、人工手推车输送的方案。配合比的试配按泵送的要求, 坍落度达到150,水泥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32.5号,砂为中砂,石子为5粒径碎石,拌合水为自来水。砼配合比由现场原材料取样送试验室试配后确定,现场施工时再根据测定的粗细骨料实际含水量,对试验室配比单作以调整。

(2)、浇砼前应做到:

A、钢筋已作完隐检验收,符合设计要求。

B、砼输送泵管支架已搭设完成,支架牢固可靠,并保证支撑件及其上的泵管不压钢筋及模板。支架支撑管件应独立设置,不能与模板支架或钢管连接。

C、砼搅拌机负荷试运转正常。

D、计量器具如磅秤、台秤等经检查核实无误,砼搅拌机上的加水量计量器试运行准确。

E、砼振捣器经检验试运转正。

F、水泥、砂、石、外加剂等材料现场已有足够的储存量,并已落实好供应渠道,可保证连续浇筑施工时的后续供应。

G、现场粗细骨料实际含水量已经测定并已调整好施工配合比。

H、根据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要求对班组进行过全面的施工技术交底。

(3)、砼搅拌采用两台搅拌机同时工作,保证浇注连续运行及不超负荷工作。

(4)、浇筑施工前模板内的泥土、木屑等杂物清除干净,钢筋或模板上若粘有其它杂物及时清除。

(5)、拌合砼的各项原材计量须准确。粗细骨料用手推车上料,磅秤称量,水泥以每袋计量,水用砼搅拌机上的计量器计量。

(6)、搅拌时采用石子→水泥→砂或砂→水泥→石子的投料顺序,避免发生瞬凝现象。搅拌时间不少于90秒,保证拌合物搅拌均匀。

(7)、砼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时振动棒要快插慢拔,插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以防漏振。插点间距约。振捣至砼表面出浆,不再泛气泡时即可。

(8)、浇筑筏板砼时不需分层,一次浇筑成型,虚摊砼时比设计标高先稍高一些,待振捣均匀密实后用木抹子按标高线搓平即可。

(9)、浇筑砼连续进行,若因非正常原因造成浇筑暂停,当停歇时间超过水泥初凝时间时,接槎处按施工缝处理。施工缝应留直槎,继续浇筑砼前对施工缝处理方法为:先剔除接槎处的浮动石子,再摊少量高标号水泥砂浆均匀撒开,然后浇筑砼,振捣密实。

(10)、浇筑完的砼按标高线抹平(木抹子收面不少于二遍),砼初凝后立即用塑料薄模覆盖表面,然后再覆盖双层草帘保温,在草帘上再覆一层彩条布保护,养护期间根据测温情况再考虑是否升温。

(11)、砼测温孔留设。测温孔的平面布置方案:基础梁沿长度方向每隔设一处,筏板按间距平行布置测温孔,孔深,浇筑砼时在应设测温孔的位置每处埋置一根直径20PVC管,管上口略高于砼面,用软纸或棉纱塞实即可。

(1)、各种原材料,如钢筋、水泥、外加剂等应有合格的产品质量证明资料,进场后取样试验,复试合格后再使用。杜绝不合格产品用于工程。砂、石要做骨料分析,选择合适的级配。石子含泥量不大于2%,砂含泥量不大于5%。

(2)、框架柱插筋在浇砼前应固定好位置,上口加固定箍筋与纵筋绑扎牢固,防止浇砼时柱主筋位移。

(3)、浇砼时严禁随意踩踏、移动已绑好的板筋,钢筋工要派人随时检查钢筋的位置、保护层、骨架顺直、柱主筋位置,发现问题及时修理。

(4)、砼开盘浇筑时,先组织技术人员对出盘砼的坍落度、和易性进行鉴定,调整至符合要求后再正式搅拌。以后随时检查砼的坍落度须符合要求。

(5)、振捣砼时振捣棒严禁碰模板和钢筋。严禁使用振捣棒摊开砼。振捣应细致,密实。在纵、横梁交错处钢筋较密不易振捣时可采取如下措施:

A、使用小直径的振捣棒,分层铺料;

B、可先松开部分筏板上层附加筋,拨开,待砼振捣完成后再恢复移动过的钢筋位置。

(6)、浇砼时经常观察模板及钢筋,看模板有无异常,支撑是否有松动,钢筋保护层、插筋位置有无变化。发现问题通知有关班组及时修正。

(7)、砼表面标高的控制。浇砼前在模板边弹出砼表面标高平线,在柱插筋上标出高于砼上表面的平线。砼摊料、抹面时据此拉线作为标高控制线。

(8)、砼试块的留置。连续浇筑每超过砼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块和一组同条件养护试块。同条件养护试块采取与现场相同的条件养护。标养试块的28d抗压强度值及同条件养护试块的等效28d抗压强度值均作为评定分析砼抗压强度的资料。

(9)、砼养护期间的测温工作。砼内的养护温度每隔4h测一次。测时温度计在测温孔内留置的时间应不少于2min,测温孔上口密封严实,取出温度计后立即读数。暖棚内气温每天记录4次。

弹好墙身水平线,检查砖墙的位置是否符合要求,办理预检手续。

构造柱钢筋绑扎完毕,并办好隐检手续。

检查构造柱内是否清理干净,包括砖墙舌头灰,钢筋上挂的灰浆及柱根部的落地灰。

定型组合钢模板(长度有600cm、750cm、900cm、1200cm、1500cm,宽度为1Oocm、200cm、300cm),阴阳角模板,要平整、干净。

电钻、扳手、钳子、锤子等。

工艺流程:准备工作→支构造柱、圈梁、板缝模板→办预检。

(1)支模板前将构造柱、圈梁及板缝内的杂物全部清理干净。

构造柱模板采用定型组合钢模板,或竹胶板模板,柱箍用50×100的方木(如果有成套的角钢柱箍,也可使用)。

外墙转角部位:外侧用阳角模板与平模拼装,模板与墙交接处的宽度不应少于50mm。用50×100方木做柱箍,加木楔子楔紧。每根构造柱的柱箍不得少于三道。内侧模用阴角模板,“U”型钢筋钉固定。模板与墙面接触部分,加密封条,防止漏浆。

内墙十字交点部位;用阴角模板拼装。先用“U”型钢筋钉临时固定,再调整模板的垂直,符合要求后,用“U”型钢筋钉固定。固定用钢筋钉每侧不少于三个。

弹出梁轴线及水平线并复核→搭设梁模支架→安装梁底楞或梁卡具→安装梁底模板→梁底起拱→绑扎钢筋→安装侧梁模→安装另一侧梁模→安装上下锁口楞、斜撑楞及腰楞和对拉螺栓→复核梁模尺寸、位置→与相邻模板连固

A、安装梁模支架之前,首层为土壤地面时应平整夯实,首层土壤地面,在支撑下宜铺设统长垫板, 楼板5cm木方垫木,并且楼层间的上、下支座应在一条直线上;支撑一般采用双排,间距一般以500~1000mm为宜(具体应按施工计算定),在支撑上方连固梁底短钢管,在支撑之间应设纵横水平联结杆,根据支撑高度决定水平联结杆设几道,一般离地200~300mm处设一道,往上纵横方向每隔1600mm左右设一道,并且与满堂架子拉结,对于无满堂架子或高度超过5mm和大体积深梁必须设置剪刀撑。应随时检查,保证完整牢固。

B、在支撑上调整梁底短钢管,预留梁底模板的厚度,拉线安装梁底模板并找直。梁底板应起拱,当梁跨度等于或大于4m时,梁底板按设计要求起拱;如设计无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固定梁底模板。

C、在底模上绑扎钢筋,安装梁侧模板,安装外竖楞、斜撑,其间距一般为750mm。当梁高超过600mm时,需加腰楞,并穿对拉螺栓拉结;侧梁模上口要拉线找直,安装牢固,以防跑模。

D、复核检查梁模尺寸,与相邻梁柱模板连接固定。

搭设支架→安装横纵钢 (木) 楞→调整楼板下皮标高及起拱→铺设模板→检查模板上皮标高、平整度

A、支架搭设前,首层是土壤地面时应平整夯实,无论首层是土壤地面或楼板地面,在支撑下宜铺设通长脚手板,并且楼层间的上下支座应在一条直线上。支架的支撑(碗扣式)应从边跨的一侧开始,依次逐排安装,同时在支撑的中间及下部安装碗扣式纵横拉杆,在上部安装可调式顶托。支柱和龙骨间距按模板设计定,一般情况下,支撑的间距为800~1200mm,大龙骨的间距为800~1200mm,小龙骨间距为300mm。

B、支架搭设完毕后,要认真检查板下龙骨与支撑的连接及支架安装的牢固与稳定;根据给定的水平标高线,认真调节顶托的高度,将龙骨找平,注意起拱高度(当板的跨度等于或大于4m时,按跨度的1/1000~3/1000起拱),并留出楼板模板的厚度。

C、铺设竹胶板:应先铺设整块的竹胶块,对于不够整数的模板,再用小块竹胶板补齐,但拼缝要严密;用铁钉将竹胶板与下面的木龙骨钉牢,注意,铁钉不宜过多,只要使竹胶板不移位、翘曲即可。

D、铺设完毕后,用靠尺、塞尺和水平仪检查模板的平整度与底标高,并进行必要的校正。

(1)、本工程的钢筋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现场加工,加工好的半成品符合规范要求;先做的,先加工,后做的,后加工,按照流水段的划分顺序,分区分段的加工,先柱,后梁板。钢筋加工好后,按一根柱、一条梁、一块板的钢筋分堆绑扎,堆放整齐,一根柱、一条梁、一块板筋各设一个标牌,标牌上标明所含的各种钢筋规格、数量、形状、部位;异形钢筋应先放样,然后按大样加工;钢筋加工应尽量减少余料;余料应按指定位置堆放整齐;加工好的钢筋堆放场地应排水良好,避免雨水浸泡腐蚀钢筋;核对好钢筋钢号、直径是否与料单相符,相符后才能用于配料。

(2)、配料的施工方法,钢筋在加工前,应做好以下工作:钢筋有出厂合格证,并经现场抽样检验合格;钢筋经除锈、调直;钢筋焊接经试验合格;钢筋加工车间已搭好各种设备已就位并经调试符合有关规定;加工人员经技术培训,熟悉操作规程,有娴熟的技术;加工人员熟悉施工图和配料单;管理人员已对加工人员进行口头和书面交底;各种规格的钢筋已按材料计划进场堆放整齐;加工车间有良好的通风、照明。

(3)、钢筋加工机械设备的选择:钢筋调直机、钢筋切断机、弯曲机、切割机、钢筋夹具、钢筋钳等。

(4)、本工程钢筋的加工、焊接和绑扎严格按照设计图纸、会审记录和国家颁布的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施工。楼支构件坚向钢筋用电渣压力焊。钢筋的焊接长度、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要符合设计和现行规范要求。

(5)、钢筋绑扎应按先柱子,后梁板的方法进行施工。钢筋绑扎前应做好以下工作: 绑扎工具齐备,扎丝和水泥垫块已齐备; 已核对好钢筋半成品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是否跟料单相符。如有错漏,及时增补;钢筋半成品已吊至施工部位; 已划出钢筋位置线,偏位的钢筋已校正; 已向工人队伍交底,并熟悉图纸和料单;

(7)、施工顺序明确: 工作面上杂物已清理干净,工作面交接完成; 预留孔、洞已盖好,临边有安全防护; 钢筋的验收:在钢筋绑扎过程中,管理人员、质检部门应随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钢筋绑扎完成后,队组首先进行自检,确认无误后,通过分我单位质检部门和项目质安员复检,如有问题,立即整改,整改完成后,才能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单,通知甲方或监理、设计院、质检站和施工单位有关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由甲方或监理、设计院、施工单位三方签字盖章确认后进行工序交接,验收工作完成。结构构件中的防雷系统钢筋,按设计图纸的要求焊接连通和留出测点及接地点。

材料进场由现场项目经理部,材料部门,实验部门负责,而施工操作人员在操作中如发现材料材质可疑时,立即报材料部门及项目经理部,验收依据为现行材料标准。

3、钢筋的堆放、标识及发料:

原材料在进场后,立即进行试验,并分类分规格堆放,试验前挂待检牌,试验后挂度验合格牌或试验不合格牌,制作成半成品后也应对半成品进行标识。

4、钢筋送检:钢筋在进场后,将各种型号的钢筋在现场监理的陪同下,送工程建设质量监督检测站试压、试拉。

5、钢筋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A、在加工前,钢筋必须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加工制作。

B、加工前先抽样复核每种钢筋在加工第一根钢筋时必须画线放洋,经复量后方能大批量加工,加工各部分钢筋时,须按项目部统一计划的先后顺序地进行,严禁自行混乱加工,以防止影响进度。

C、钢筋调直:Ф6.5、Ф8、Ф10等圆盘钢筋都需调直后方能使用,调直时应注意控制钢筋的延伸率。

D、钢筋弯曲成型:按设计要求加工,钢筋形状必须准确,没有翘曲不平现象,钢筋弯曲处不得产生裂缝,对Ⅱ级钢筋不能弯曲过头后再弯回来,箍筋的尺寸要能满足截面尺寸要求,使主筋能均匀分布。钢筋弯曲成型后的允许偏差为,全长± 10毫米,弯起钢筋弯起点位移± 20毫米,弯起钢筋的弯起高度± 5毫米。

E、钢筋的连接:在本工程中,Ф14以下小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柱筋采用气压焊焊接,其它预埋件电弧焊焊接。

F、绑扎搭接必须满足设计要求,规范规定及抗震要求。

G、焊工应持证上岗,并先作试焊,合格才能批量焊接。

H、焊接接头要以规范要求进行抽样实验,对每批焊接接头数量不大于200个应随机截取一组试件试验。

J、梁筋气压焊焊接时,钢筋端头120毫米范围内的铁锈油污,必须清除干净,焊接接头与电极接触处不能有明显的烧伤,否则重焊。

K、梁面筋水平气压焊前,钢筋下料要考虑钢筋焊接时的焊接接头处钢筋损耗长度。

(2)、钢筋的绑扎:

柱筋绑扎工艺流程:套柱箍筋→画箍筋间距线→绑扎箍盘→检查验收。

、根据弹好的外皮尺寸线,检查预留钢筋的位置、数量、长度。绑扎前先整理调直预留筋,并将其上的水泥砂浆等清除干净。按图纸要求的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的数量,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预留筋上。用粉笔画好箍筋间距线。

、按已画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到箍筋位置线上,由上往下绑扎。箍筋转角处与柱主筋交点应采用兜扣绑扎,其余部位的箍筋与柱主筋交点可采用八字扣绑扎。方柱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圆柱宜采用螺旋箍筋。柱的第一道箍筋距地50mm,上下两端箍筋均按规定加密(柱净高1/6范围、柱长边宽度和不小于500mm)。

梁筋绑扎工艺流程:放主梁上层钢筋→画主梁箍筋间距→套箍筋→穿主梁上层纵筋→箍筋绑扎→穿次梁上层纵筋→画次梁箍筋间距→画次梁箍筋间距、套箍筋→穿次梁下层钢筋→箍筋绑扎→抽出模杆滑骨架于模板内→检查验收

、先穿主梁的上层纵向受力钢筋,然后画出箍筋间距并按已画好的间距套箍筋,穿主梁的下层纵向钢筋及弯起钢筋并按间距绑扎箍筋,次梁应同时跟进施工。

、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兜扣绑扎。

、梁箍筋弯钩叠合处,应交错布置绑扎牢固,箍筋弯钩为135度,平直部分长度为10d。

、梁端第一个箍筋要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处,梁端箍筋应加密(不小于1.5倍梁高且不小于500mm)。

、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应势好垫块,间距不宜大于100mm。以保证保护层厚度。当受力筋为双层时,可用短钢筋在两层钢筋之间。

、梁筋的连接:梁的受力钢筋直径大于或等于18mm时,采用机械连接,梁的受力钢筋直径小于18mm时,可采用绑扎接头,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板筋绑扎工艺流程:放钢筋位置线→绑板下层筋→绑板上层筋及负弯距钢筋→加钢筋马凳→检查验收

A、板布筋原则:单向板及双向板下层钢筋之上面。

B、在板画于画好主筋、分布筋的间距线。按画好的间距,先摆放下层主受力筋,后放下层分布筋,最后摆放上层主分布筋、上层受力筋并绑扎。预埋件、预留洞等及时配合施工。

C、绑扎板筋时一般用顺扣和八字扣,钢筋相交点全部绑扎。如板为双层钢筋时,两层钢筋间需加钢筋马凳,以确保上层钢筋的位置。马凳架设在板下层的一层筋上,上层的下层筋下,马凳间距不宜大于1500mm。负弯矩筋每个相交点均要绑扎。

D、在钢筋的下面应垫好砂浆垫块间距宜为1000mm。

E、钢筋工程施工技术措施:钢筋工程的技术措施分为钢筋进场验收、堆放、试验、标识、发料、加工、绑扎、验收、成品保护等几方面;

6、钢筋工程隐蔽验收:当每个分项完成后严格自检,互检和交接检,达到优良标准并且均符合设计要求后,按规定作出书面隐蔽记录,按照钢筋种类、直径、数量及部门以及构件编号等交监理、甲方一起验收,合格后方能浇筑混凝土,钢筋绑扎完后每层的竽筋,如构造柱,边梁、楼梯小柱,拉墙筋等,在专职检查时必须认真,防止发生偏移等质量隐患,并作出记录,签字验收。

7、钢筋工程成品保护措施:

(1)、加工好的半成品应分类堆码整齐,规格和所用部位标识清楚,堆码的高度应符合要求,不至引起钢筋变形。

(2)、钢筋在绑扎好后应按规定设置垫块,且钢筋的绑扎应符合规范要求。

(3)、柱子钢筋绑扎好后,不准将其它材料靠在柱筋上。

(4)、楼板的负弯矩钢筋绑扎完毕后的钢筋,保证钢筋位置正确。

(5)、绑扎钢筋时禁止碰坏预埋件。

(6)、模板内面涂的隔离剂或脱模剂不能污染钢筋。

(7)、安装预埋件藏管线或其它设施时,不得任意切断和移动钢筋。

(8)、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应在钢筋上设置支凳、跳板,以供操作人员在其上面操作,不得任意踩踏已绑扎好的成型钢筋。

(9)、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注意不得使钢筋振动移位。

(10)、钢筋在制作、运输、绑扎过程中,应防止油污或其它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粘结的物质污染。

1、混凝土工程是保证工程质量,特别是结构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包括材料选择,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过程,每个过程对施工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而且施工的连续性要求高,延续时间长,受外界影响因素多,施工中除应满足每个过程的要求外,各施工过程还要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本工程现浇混凝土主要是厨房和卫生及屋面。

2、本工程混凝土强度等级结构设计为:现浇梁、板混凝土强度为C25,构造柱混凝土强度为C20。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求,混凝土满足下列要求

(1)、混凝土选用水泥标号不低于32.5普通硅酸盐水泥

(2)、碎石和砾石选用级配好的、强度较高、粒径为5~30mm的石子,其含泥量不得超过1%;砂选用级配较好的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得大于2%;混凝土塌落度为15~18cm,混凝土初凝时间不得早于5小时;混凝土28天强度不得低于图纸设计强度等级,7天强度应达到混凝土强度的70%~80%,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抗渗强度不低于S8。

(3)、为保证混凝土的以上要求和质量,混凝土现场搅拌时,事先进行混凝土试配研究,在现场做简单的试验室工作,找出混凝土最优化的配合比,并对混凝土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监控测试。

(4)、为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从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方面着手解决问题,在施工技术上,应从选料、配合比设计、施工方法、测温监控、混凝土养护等方面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有效地克服混凝土的裂缝;从施工组织管理上,精心组织,协调指挥,针对混凝土施工的实际情况,混凝土采用现场搅拌以解决混凝土一次性浇筑的问题。

3、混凝土施工准备工作:认真熟悉掌握所建构件的强度等级及其它技术指标,混凝土浇筑前,须进行钢筋、模板、模板工程的检查,合格后与 混凝土施工人员进行交接检,无误后,方浇捣混凝土。

(1)、由试验室经过试配和研究来确定最佳配合比,作为混凝土生产的施工配合比,且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B、混凝土初凝时间不得早于6小时。

D、在满足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A、项目部现场组织混凝土集中搅拌。混凝土的生产应严格掌握好各种原材料的配合比,配合比根据设计强度,由项目现场试验员严格按照有效的施工配合比组织配料,原材料的计量偏差不得超过下列规定值:水泥控制在±2%以内;砂石控制在±3%以内;水、外加剂溶液控制在±2%以内。混凝土的搅拌时间,自全部拌合料装入搅拌筒内起到卸料为止,一般不少于90~120s。随着天气的变化,应做好砂、石含水量的检测工作,特别是雨天,并随时调整配合比的用水量和砂石用量。

、本工程混凝土计量随时随地过称配料,精度完全能满足上述要求。

、各种计量用器具应定期校验,每次使用前应进行零点校核,保持计量准确。

、当遇雨天或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含水率检测次数,并及时调整混凝土中所用的砂、石、水用量。混凝土原材料每盘计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规定。

5、混凝土运输:混凝土竖向运输采用要提升井架,水平运输用人力灰斗车。因为混凝土在现场拌制,运输距离短,因此不会产生离析,但是混凝土应随拌随用,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存放时间太长,水平运输架设专用通道,严禁车子和人走在钢筋、模板或新浇混凝土上。

(1)、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及支架、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应对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清理干净;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予以堵严;对木模板浇水湿润,并无积水。要求木工、钢筋工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跟班检查,随时处理浇筑过程中出现的支架松动、模板变形、钢筋位移等问题。

(2)、在浇筑竖向结构(构造柱等)混凝土时,先在底部填以50—100mm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份相同的水泥砂浆作引浆;浇筑过程中发现有离析现象,及时进行二次搅拌。

(3)、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在浇筑前确定,并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主梁、悬挑梁不留施工缝,次梁梯板设在跨中1/3区内,且为垂直缝。柱施工缝留置在每层梁下30—50毫米或每层板上,且为平缝;现浇板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工地配置小型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施工缝的处理按规范要求处理。

(4)、混凝土应分层浇灌,并分层振捣,用插入式振捣器每层厚度以40—50cm,用平板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以小于200mm,振捣点应落点有序,振捣充分双不过振,严防漏振或蜂窝麻面。

(5)、混凝土振捣除楼板采用平板振动器外,其余结构均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使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准;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振动器与模板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并尽量避免碰撞钢筋和模板等,注意要“快插慢拔,直上直下,不漏点”,上下层应搭接不少于50mm,平板振捣器移动间距应保证振捣器的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6)、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1.2Mpa,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润湿和冲洗干净,且不得有积水;在混凝土浇筑前,首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并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7)、楼板浇筑混凝土前,在墙柱等处弹出标高控制线,并隔一定的距离设置钢筋头,亦设置标高控制线,振捣后,牵麻绳以控制楼板平整度,用3m长刮尺按控制标高刮平,并使用一台水准仪跟班复测整平,然后用木搓板搓平。

(8)、混凝土的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进行振捣。振动棒的操作做到“快插慢拔,直上直下”,在振捣过程中,应将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5c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每点的振捣时间一般以混凝土表面泛出灰浆,不再出现气泡为准。混凝土的振捣顺序为从浇筑层的底层开始逐层上移,以保证分层混凝土之间的施工质量。

(9)、根据混凝土自然流淌形成坡度的实际情况,在每个浇筑层的上、中、下部布置三道振动棒。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卸料点,主要解决上部的捣实;第二道布置在斜坡的中部,以保证中部混凝土的振捣密实;第三道布置在坡角处,振捣下部混凝土,防止混凝土堆积。振捣时,先振捣出料口处混凝土,使之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然后全面振捣。

(10)、由于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在浇筑后2~3小时,按标高初步用长刮尺刮平,然后用木搓板反复搓压数遍,使其表面密实平整,在混凝土初凝前再用铁搓板分两遍压光,能较好地控制混凝土表面龟裂,减少混凝土表面水分的散失,促进混凝土的养护。

(1)、为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造成温度应力大于同期混凝土抗拉强度而产生裂缝,必须对混凝土采取养护措施, 为保证先浇筑部分混凝土能够及时养护,应随混凝土的浇筑进度,前期采用薄膜覆盖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并达到初凝过后,采用蓄水养护的方法进行混凝土的养护,蓄水厚度为10cm。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

(2)、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一养三防”(即浇水养护、防冻、防雨、防暴晒),新浇混凝土上面及刚拆模混凝土应用麻袋覆盖或包裹养护,以提高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养护设专人,分班定时养护,现场设养护水池,水时采用潜水泵抽水养护,混凝土在浇筑完毕后的12小时内应对其进行覆盖和浇水养重点养护时间不小于7天,以后为一般养护阶段,新浇混凝土在强度未达到规范要求前不得在其上踩踏和施工。

操作工艺流程:施工准备—砖浇水—砂浆搅拌—砌砖墙—验评

(1)、材料及主要工具:

A、砖:品种、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试验单。

B、水泥:品种及标号应根据砌体部位及所处环境条件选择,采用325号和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并又合格证

C、砂:用中砂配置M7.5砂浆,所用砂的含泥量不超过5%,使用前用5mm孔径的筛子过筛

D、掺合料:白灰熟化时间不少于7d,或采用粉煤灰。

E、其他材料:墙体拉结筋及预埋件、木砖应刷防腐剂等。

F、主要工具:赢备有大铲、刨锛、瓦刀、托线板、线坠、小白线、卷尺、铁水平尺、皮数杆、小水桶、灰槽、砖夹子、扫帚等。

A、完成室外及房心回填土,安装好沟盖板。

B、办完地基、基础工程隐蔽检验手续。

C、按标高抹好水泥砂浆防潮层。

D、弹好轴线墙身线,根据进场砖的实际规格尺寸,弹出门窗洞口位置线,经验线符合设计要求,办完预检手续。

F、砂浆由试验室做好试配,准备好砂浆试模。

3、砂浆搅拌:砂浆配合比应采用重量比,计算精度水泥为+2%,砂、灰膏控制在+5%以内。机械搅拌时间不少于1.5min。

(1)、砌筑方法:砌体采用梅花丁砌法。砖柱采用先砌柱芯再砌四周的砌法。

(2)、排砖摞底(干摆砖):外墙第一层砖摞底时,两山墙排丁砖,前后檐纵墙排条砖。根据弹好的门窗洞口位置线,认真核对廖间墙、垛尺寸,其长度是否符合排砖模数,如不符合模数时,可将门窗位置左右移动,若有破活,七分头或丁砖应排在窗口中间,附墙垛或其他不明显的部位。移动门窗洞口位置时,应注意暖位立管安装及门窗开启时不受影响。另外,在排砖时还考虑在门窗洞口上边的砖墙合拢时也不出现破活。所以排砖时做好全盘考虑,前后檐墙排砖第一皮砖时,考虑甩窗口后砌条砖,窗角上用七分头成好活。

(3)、盘角:砌砖前应先盘角,每次盘角不超过五层,新盘的大角,及时进行吊、靠。如有偏差及时修整。盘角时要仔细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和标高,控制灰缝大小、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大角盘好后再复查一次,平整和垂直完全符合要求后,再挂线砌墙。

(4)、挂线:砌筑墙时采用外手挂线,可照顾砖墙两面平整,为下道工序控制抹灰厚度奠定基础。如果长墙几个人均使用一根通线,中间设几个支线点,小线拉紧。

(5)、砌砖:砌砖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的“三一”砌砖法,即满铺、满挤操作法。砌砖时砖要放平。里手高,墙面紧;里手低,前面背。砌砖要跟线,“上跟线,下跟棱,左右相邻要对平”。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大于12mm。在操作过程中,认真进行自检,如出现有偏差,随时纠正。严禁事后砸墙。砌砖砂浆应随搅拌随用,且水泥砂浆在3h内用完,混合砂浆在4h内用完,不使用过夜砂浆。

(6)、留槎:外墙转角处应同时砌筑。内外墙交接出必须留槎。槎子长度不小于墙体高度的2/3,槎子须平直,通顺。分段位置应在变形缝或门窗洞口角处,隔墙与墙或柱不同时砌筑,可留阴阳槎加预埋拉结筋。沿墙高按设计没50cm预埋Φ6钢筋2根,其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一般每边均不小于50cm,末端加90°弯钩。施工洞也同样按以上要求留水平拉结筋。隔墙顶用立砖斜砌挤紧。

(8)、安装过梁、梁垫:安装过梁、梁垫时,其标高、位置及型号准备,坐灰饱满。如坐灰厚度超过2cm时,用豆石混凝土铺垫,过梁安装时,两端支撑点的长度应一致。

(9)、构造柱做法:凡没有构造柱的工程部位,在砌砖前先根据设计图纸将构造柱位置进行弹线,并把构造柱插筋处理顺直。砌砖墙时,与构造柱连接处砌成马牙槎。每一个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超过30cm(即5皮砖)马牙槎应先退后进。拉结筋按设计要求放置,设计无要求时,沿墙高50cm设置2根Φ6水平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小于1m。

(1)、墙体拉结筋、抗震构造柱钢筋、大模板混凝土墙体钢筋及各种预埋件均不得任意拆改或损坏。

(2)、砂浆稠度适宜,砌墙时防止砂浆溅脏墙面。

(3)、在吊放平台脚手架或安装大模板时,指挥人员和吊车司机要认真指挥和操作,防止碰撞砌好的砖墙

(4)、在高车架进料口周围,用塑料薄膜或木板等遮盖,保持墙面洁净。

(5)、在尚未浇筑楼板和屋面板的墙和柱,当可能遇到大风时,采取临时支撑等措施,以保证施工中墙体的稳定性。

(一)、屋面防水层施工

本工程屋面为刚性防水和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屋面。

防水施工必须由防水施工专业队进行施工。本工程的防水施工由本公司经过专业培训取得上岗证的防水施工专业队施工。

防水施工队由项目部专业工长管理。施工技术交底由工长负责。施工质量检验由项目部专职质检员把关。

2、防水施工过程质量检验规定

屋面工程防水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分项工程的交接检查,未经检查验收,不得进行后继施工。

防水层施工中,每一道防水层完成后,应由专人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防水层的施工。

屋面防水施工完后要进行有无渗漏、积水检验,检验应在大(中)雨后进行。如无雨下,可做蓄水检验,蓄水时间不少于24小时。

屋面工程所用的防水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材料进场后,项目部按照见证取样有关规定进行取样送检复试,提出试验报告,不合格的材料严禁在工程中使用。

基层要进行检查,并办理交接验收手续。基层必须牢固,无裂缝、松动、起鼓、凹坑、起砂、掉灰等缺陷。

基层表面要平整光滑,均匀一致;基层与突出屋面的女儿墙、变形缝、管道等连接部位,要做成圆弧或钝角。穿过屋面的管道、埋设件等要做基层处理。机具齐备,垂直运输已安装好。

防水层施工前基层要清扫干净;施工温度在150C以上。

基层处理:基层已找平,并按设计要求找好坡度SL703-2015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pdf,做到平整、坚实、清洁,无凹凸形、尖锐果粒。

局部增强处理:对阴阳角、木落口、管子根部等形状复杂的局部,按设计要求预先进行增强处理。

涂刷胶粘剂:先在基层上弹线,排出铺贴顺序,然后在基层上及卷材的底面,均匀涂布基层胶粘剂,要求厚薄均匀,不允许有露底和凝胶堆积现象,但卷材接头部位100mm不能涂布胶粘剂。

铺贴卷材:待基层胶粘剂胶膜手感基本干燥,即可铺贴卷材。为减少阴阳角和大面接头,卷材要顺长向配置,转角处尺量减少接缝。铺贴从流水坡度的下坡开始,从两边檐口向屋脊按弹出的标准线铺贴,顺流水接槎,最后用一条卷材封脊。铺时用厚纸筒重新卷起卷材,然后按弹线铺展卷材,铺贴卷材不得皱折,也不得用力拉伸卷材,每隔1m对准线粘贴一下,用滚刷用力滚压一遍以排出空气,最后再用压辊滚压粘贴牢固。

卷材接头的粘贴:卷材铺好压粘后,将搭接部位的结合面清除干净,并采用与卷材配套的接缝胶粘剂在搭接缝粘合面上涂刷,做到均匀、不露底、不堆积,并从一端开始,用手一边压合,一边驱除空气,最后再用手持铁辊顺序滚压一遍,使粘结牢固。

收头处理:卷材末端收头处或重叠三层处,须用氯磺化聚乙烯等嵌缝膏密封,在密封膏尚未固化时,再用107胶水泥砂浆压缝封闭。立面卷材收头的端部要裁齐,并用压条或垫片钉压固定,上口用密封材料封固。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胶粘剂的品种、标号、性能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T/CECS 613-2019 建筑遮阳智能控制系统技术规程屋面卷材防水层严禁有渗漏现象。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