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梯子山某双联拱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宁波梯子山某双联拱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1.8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宁波梯子山某双联拱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第一章 编制依据、指导思想及原则 2

第三章 本工程特点、重点及相关施工措施 13

第四章 施工部署 16

第五章 工期安排 28

GB/T 51328-2018标准下载第六章 隧道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29

第七章 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工期的措施 82

第八章 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95

第九章 创优规划、创优目标及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100

第十章 其他应明确的事项 140

编制依据、指导思想及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公路工程施工规范、规程、评定标准,有关公路隧道施工的技术资料;

我公司的施工实力及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为确保优质、安全、按期完成本标段施工,制定施工组织设计编者指导思想如下:

施工组织:采用当今先进的组织管理技术,统筹计划,合理安排,组织分段平行流水作业,均衡生产。保证业主要求的工期。

机械设备配套: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科学配置生产要素,组建功能匹配、良性运作的施工程序,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生产能力。

施工工艺:根据工程特点,采用先进、成熟的施工工艺,实行样板引路、试验先行、全过程监控信息化施工。

招标文件标准的原则,积极响应招标文件的各项条款,本投标书的语言、规格严格执行招标文件的规定,标准统一,格式规范。

遵循设计文件、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的原则。在编写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中,严格按设计标准、现行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办理,符合《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公路设计规范》、《公路施工规范》、《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的规定。正确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优良。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制定施工方案中,充分发挥我单位施工优势,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本合同段的工程建设,确保施工组织的合理性。

坚持项目法管理的原则。通过与业主、监理工程师和设计部门的充分合作,综合运用人员、机械、物资、方法、资金和信息,实现质量和造价的最佳组合。

坚持遵循ISO9002 标准,和由此编制的质量体系文件,优质、高效、重信、守诚,完成业主要求的质量目标。

坚持施工过程严格管理的原则。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指令。

技术标准详见下表2.2: 表2.2 技术标准

2.3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及气候情况

气候情况 隧址区属副热带季风型气候,干湿冷暖,雨水充沛,全年无霜期长,平均为 。

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概况

据地面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隧址区出露地层从上到下依次为:第四系路基填筑素填土、碎石土和含碎石亚粘土;志留系茅山组中段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局部夹薄层黏土岩、泥质砂岩。

强风化岩屑砂岩或石英砂岩呈碎块状,竖向裂隙较发育,裂隙中有粘土填充。粘土岩、泥岩质地较软,手指可划痕,属于软质岩石,具有遇水软化和弱膨胀特点。

由于本地岩体结构特性决定,岩体的渗透性各向异性明显,砂岩层及砂岩与泥岩接触面的渗透性较大,泥岩层渗透性较小。由于地层向山内倾,地下水补给区不大, 主要受大气降水所控制,大气降水沿裂隙下渗补给。平时一般水量不大,雨季渗水量较大。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结构无腐蚀性,

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 度,地震活动强度低。 隧道围岩分类如下:K147+888—K147+970 、K148+110—K148+220 段围岩类别为II 类;K147+970—K148+110段围岩为III 类。

本工程特点、重点及相关施工措施

衬砌结构 明洞衬砌:进口明洞长 ,出口明洞长 ,均采用钢筋砼结构。 洞身衬砌系按新奥法原理设计,初期支护采用喷、锚、网、钢拱钢架,二次衬砌

采用钢筋砼衬砌,双跨连拱中隔墙采用钢筋砼,同时视地层、地质条件增加管棚、超前锚杆等预加固措施,洞口偏压、浅埋地段结合地质条件采取地表砂浆锚杆、反压回填等工程措施。

防排水 隧道内防排水标准:拱部不滴水;边墙不淌水;路面不冒水、不积水;设备箱洞

处不渗水。 明洞段衬砌采用外贴防水层防水,顶面回填黏土隔水层。 洞身段采用PVC 复合式防水板防水,环向透水软管集引水经由纵向排水管、横向

排水管将水排到行车道两侧排水沟中,排出隧道洞外。 工作缝、沉降缝、变形缝均设橡胶止水带止水。路面水引入行车道两侧排水沟。洞外排水:为防止洞外水流入隧道,在洞顶设截水沟,在距洞口处路面设

3.2 工程重点及采用的相应措施

及早修建洞门及洞外排水、防护设施

为了确保顺利进洞,首先对地表坡面进行喷锚加固防护。及早修建洞门及洞口排水设施,以保持洞口仰坡和洞外边坡的稳定,汇集和排除地面水流,保护洞门附近岩(土)体的稳定和使车辆不受崩塌、落石等的威胁,确保行车安全。

合理确定开挖方式、步骤和循环尺寸,保持各开挖工序相互衔接,均衡施

工。对隧道洞身段采用三导洞先墙后拱法施工:

(1)合理控制三个导洞开挖作业之间的距离,中导洞先行,左右导洞滞后中导洞7—, 导洞均采用正台阶法施工,台阶长度5—, 开挖进尺按两榀钢架间距进行。

(2)合理控制左、右主洞开挖作业面之间的距离,主洞开挖亦采用台阶法,上台阶分布开挖留核心土,进尺控制同导洞开挖,然后进行初期支护施工及防排水施工。

(3)控制正洞开挖作业面与二次衬砌作业面之间的距离,正洞隧道开挖作业面与衬砌作业面之间距离按一倍洞径考虑。

(4)二次衬砌采用砼运输车、输送泵和衬砌模板台车机械化配套施工,确保砼质量达到内实外光。

(5)施工中坚持“弱爆破、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的原则。

(6)施工过程加强控制,及时处理分析数据,调整支护参数。

隧道进口穿越104 国道段施工方案:为保障104 国道畅通,隧道穿越104 国道段采取明挖法施工。

(1)在104 国道南侧适当开挖山体修筑临时便道,将104 国道上的车辆引至便道上,修筑第一节进口明道约25—。

(2)待明洞达到设计强度后,在北侧修筑临时便道,将104 国道上的车辆引至明洞上,再修筑后一段明洞。

(3)待后一段明洞达到设计强度后,恢复104 国道正常通车。

(1)钻爆施工将按我局隧道光爆成功经验,以“一套标准、两项要求、三个控制、四条保证”的办法组织光面爆破施工。

(2) 以“以防为主、宁弱勿强、步步为营、稳中求快”的16 字为指导思想和“管超前、少扰动、早喷锚、强支护、紧封闭、勤量测”的18 字为施工原则及时支护,防止塌方。

本隧道初期支护包括超前导管、网喷、系统锚杆、钢架支护等。初期支护紧随开挖面及时施作,减少围岩暴露时间,控制围岩变形,防止围岩短期内松驰。施工步骤及方法详见第六章。

4.1 施工组织机构及任务计划

经理部下设一个施工项目队。所有施工管理人员从全公司范围内精选抽调组建。

施工队伍组成及任务划分

项目经理部负责整个工程的施工管理与监控,施工项目队担任隧道开挖、支护、衬砌、模筑砼、防水及洞口边坡圬工等项目的施作。施工高峰期施工项目队生产总人数为260 人。

根据本标段工程量分布,组织机构,施工调查资料等,本着满足施工需要,节约投资原则确定临时工程设置方案。具体安排如下:

施工营地 项目经理部及工程项目队均设在隧道出口南侧地势平坦处,在现场洞口建驻地,

驻地租用耕地,临房主要以活动房(或租用当地房屋)解决,机械设备用房可考虑新盖简易房屋。

混凝土拌合站场地布置

混凝土拌合站功能表

根据现场调查,本合同段的交通道路尚不便利。为便于施工车辆畅通行驶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修建运输便道,以满足隧道正常施工的需要,保证便道路基宽, 路面宽, 两侧设排水沟,以便于将水及时排除。并在施工期间加强便道的养护和维修,保持路况良好。

施工用水 计划在施工驻地打井一口,利用抽水泵抽水,铺设给水管路通至隧道洞口;另修建一座高山水池,集水以供生产、生活用水。驻地附近各修筑一座的简易水塔供生活用水。

送水采用Φ—Φ普通钢管。零星用水采用汽车拉水。

本标段在隧道出口处附近有高压线通过,电力资源丰富,计划采用高压引入架线连通隧道进出口,安装1 座500KVA 变压器供电,同时配置600KW 发电机以保证供电的连续性。

4.3 人员、设备的动员周期

根据本工程及工程量,在接到中标通知书10 天内,施工人员调迁进场。计划首批40 人进场抓紧进行临时工程的建设工作。15天之后全部施工人员即可进场。 设备动员周期 发电、供电设备必须在人员进场10 天内运输安装完毕,同时,实验仪器、混凝土生产、运输设备、钢筋加工设备、土石方施工设备均由公司调入。

4.4 人员、设备到达现场的方法 工程管理人员,一律乘火车再转乘汽车到达工地。

运输设备汽车可载装部分小型设备直接到达工地外,其余大型设备全部 火车运达附近车站,再用汽车运达工点。部分急需设备,汽车直接运达。

4.5.1 收集建筑地区气象、地形、水文地质条件、地上地下障碍物、周围建(构)筑物结构状况及坚固程度、地下管线等资料,对其进行分析,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指导施工提供必要依据。

4.5.2 在工程开工前组织本标段线路贯通测量,主要结构物控制测量。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熟悉设计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及相关细节,明确质量要求,针对图纸上存在问题和疑问、设计是否符合施工条件等进行图纸自审。积极配合业主进行图纸会审工作,听取设计交底,尽可能将图纸上的问题解决在工程开工前。

4.5.3 编制施工图预算,计算工程量,进行工料分析,提出资源计划。

4.5.5 组织学习国家现行的技术政策、技术标准、施工验收规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操作规程,有关建设工程法律和强制性推行的质量标准等文件,使工程开展过程中自始自终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

4.5.6 对设计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进行研讨,制定实施计划。

4.5.7 对施工重点、难点部位,进行QC 专题攻关,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并组织编制详细的单位工程专业施工方案。

组织项目管理人员熟悉合同并进行履行纲要的详细交底,为保证各岗位管理人员全面履行合同打下基础。

4.7.1 建立测量控制网

工程施工前,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以全站仪建立施工用主轴线控制网和建立局部的直角坐标系统,现场控制点选择在即同时又比较稳定牢固的地方,并在稳定的固定物等处作出明显标志,妥善保护,用混凝土设牢固标桩,为防止控制点破坏,又能有很好的通视条件,控制点上要设钢筋笼罩,并设明显的标识。

4.7.2 机械设备准备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进度计划的要求,编制施工机械设备需用量计划及进退场计划,并按施工机械设备需用量计划表的要求分批进场,机械设备选择应满足工程需要。

4.7.3 物资材料准备

根据施工预算的材料分析和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原材料使用计划,建各单位工程和分单位工程材料供应卡,并组织物资材料的采购工作,同时及时组织前期周转材料进场,以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工程中标后,我公司将根据合同要求在每单项工程开始前及时向业主提出供应材料的分批量入场计划。 材料进场后,由项目队材料员安排合适的场地或仓库分类贮存,并定期检查贮存材料的状况,如有损害变质应及时处理。 项目计划工程师必须对材料员开出的限额领料单进行审核,审核后的领料单才能作为材料保管员发放物资的依据。

5.1 施工进度安排原则

5.1.1 精心施工,合理安排,分段平行水平作业,实行均衡生产,确保作工期目标的实现。

5.1.2 开工后,首先优先组织临时设施及洞口天沟、仰坡及排水沟的施工,为后续工作打开工作面和争取时间创造条件;

业主要求总工期16.5 个月。为了确保总工期的实现,我们将精心组织、合理安排、优质、快速地完成本合同段的工程,并且努力提前工期,计划工期较业主要求工期提前一个月完成。为此,当接到中标通知书后,我们立即组织人员、设备进入现场,开始施工准备工作。施工总体计划表详见: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中表7。

隧道施工方案、施工方法

隧道衬砌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设计,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以喷射混凝土和锚杆为初期支护,模筑混凝土为二次衬砌。在Ⅱ、Ⅲ类围岩地段喷射混凝土中设置钢筋网,具体情况见下表所示:

1、根据本隧道工程的地形、地质、结构型式和本工程的工期要求,本隧道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指导施工,集中我单位多条长大隧道快速施工的成功经验,优化机械一条龙配套,实现主要工序机械化作业。

2、根据施工具体安排,本着经济合理的原则,该隧道拟进行单口掘进,由出口向进口方向施工。

3、严格按新奥法原则组织施工。Ⅱ、Ⅲ类围岩地段采用正台阶三导洞先墙后拱法施工,具体操作程序如下:超前锚杆、管棚→中导开挖→中导初期支护、中墙施工→左导开挖→左导初期支护→右导开挖→右导初期支护→主洞开挖→主洞初期支护→安装防排水管、带→铺设PVC 复合防水板→二次衬砌→仰拱或铺底→排水沟→配套设施施工。开挖预留变形量:II 类围岩12cm,III 类围岩10cm 。

4、根据围岩类别和设计断面型式,采用液压衬砌台车进行二次衬砌,泵送砼浇筑。洞内开挖采用光面预裂爆破技术,隧道拱部Ⅱ、Ⅲ类围岩每循环进尺控制在0.75—1.0m。左右洞掌子面前后间距不小于35m。

5、隧道出碴采用无轨运输,用侧卸式装载机装碴,8t 自卸汽车运输。

6、初期支护紧跟,软弱围岩地段先护后挖,严格按“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勤测量”十八字方针组织施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防止塌方。

7、本隧道喷射砼采用湿喷工艺,超前支护II 类围岩采用Ф89 和Ф50 超前长管棚,III 类围岩采用Ф50 超前小导管支护。初期支护均采用中空注浆锚杆和Ф 22 砂浆锚杆Ф6 钢筋网、钢拱钢架支撑以及湿喷砼。二次衬砌采用中、边墙砼衬砼,采用大块钢模板、型钢支架,泵送砼浇注,拱部砼衬砌采用液压模板台车,泵送砼浇筑。

8、隧道防排水按照“以排为主、防排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实施。

9、采用先进量测仪器和分析软件,规范实施监控量测,采用钻孔台车超前水平孔和地质雷达,超前探明地质,以信息化、数据化指导施工。

10、实施大风机、大风筒管道通风,严格按《隧道降尘净毒工法》(我局获铁道部一级工法)搞好洞内降尘,做好综合治理。

6.2 洞口布置为了利用永久配电房征地面积,减少材料运距,生产设施拟设在洞口右侧。洞口设施布置应能保证安全、顺利、正常施工,其主要设施如下:1、洞口设置2 台20m3/min 电动空压机,提供洞内施工的高压风,用Ф150 无缝钢管送至掌子面。2、每个导洞口设置一台28KW 的轴流式通风机,用Ф600 软质风管,软质风管,采用压入式送风,提供隧道作业所需的新鲜空气。3、在山坡高出洞口50m 左右,用浆砌片石砌筑一200m3 的高山水池,用高压水泵抽水至水;从水池至洞内掌子面用Ф100 钢管。4、将10KV 高压线路接至洞口,在洞口设一台500KVA 变压器;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系统,在变压器输出端设总动力箱,施工点设分动力箱。另设一台200KW 发电机备用。

洞内动力供电线路采用三相五线橡皮套电缆线。照明供电系统采取铅芯橡皮绝缘线。洞内每20m 设置一盏200W 照明灯,未衬砌地段采用36V 低压电。

6.3 施工步骤 双联拱隧道施工顺序详见隧道施工方案设计图如下。

开挖前认真检查仰坡截排水和拱形骨架设置情况,保证仰坡稳定无落石、坍塌迹象,施打锁口锚杆、管棚、挂网喷射砼,确保进洞安全。

各类围岩开挖方法,除Ⅱ类围岩地段以镐铲为主外,Ⅲ类围岩均采用钻爆法施工。由于隧道导洞断面较小,故计划采用台阶法施工,自制凿岩台车钻孔,楔形掏槽,光面预裂爆破。明洞及进洞初期,采用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输出碴;后期采用前翻斗车运输。

① 初喷:初喷一般起到封闭工作面,防止风化,提高围岩稳定能力,一般喷层厚度为3-5cm,在开挖后立即进行。

② 安装锚杆:锚杆根据围岩自稳情况选取和布置,采用凿岩机钻孔,钻孔时确保孔口岩面平整,使岩面与钻孔方向垂直。行灌入砂浆后,再插入锚杆。锚杆安装程序如下。

③ 挂网:钢筋网均绑扎在锚杆上,挂靠必须牢固,在喷射砼时钢筋网不得晃动。钢筋网使用前除去锈蚀,随受喷面的起伏铺设。

④ 型钢拱架安装:Ⅱ、Ⅲ类围岩段型钢拱架挂网安装在每步开挖后及时进行。型钢拱架定点预制,分段安装。型钢拱架分段之间除A 联结采用螺栓联结,纵向联结采用插接外,其余均采用双面焊接,焊缝厚度不得小于4mm。型钢拱架架立中心和垂直度,采用垂球吊线的方法控制,扭曲度用拉线测量控制。

⑤ 喷砼:喷砼由下向上分段、分片、分层螺旋式喷射。每段长度按循环进尺,每层控制在5-6cm,墙部7-10cm。砼配合比,喷射方法按设计参数及施工规范进行,尤其是仰搭喷射砼必须可靠,必要时提高一个等级。

喷射砼采用TK-961 喷射机,湿式喷射工艺。喷射砼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中墙分墙脚和墙身两步灌注,纵向每30 米做一灌注段,采用建筑钢模配型钢支架支立模板,泵送砼入模,人工捣固棒振捣。施工时,中墙内每间隔10 米设置一竖向PVC 排水管,并与中央排水系统连接,竖向管与连接管相接处用三通联接,并注意预留与正洞拱圈、仰拱的连接钢筋。

正洞按照先左洞后右洞的顺序施工。左洞施工前将中隔墙右侧用硬质木材加千斤顶支护,以平衡拱水平推力。中墙一侧空洞支护,以10m 为一循环。

① 超前长管棚:设于两端洞口,进出口长管棚入土深度为20 米,当长管棚

钢管已深入微风化岩层时可以适当缩短长管棚长度。钢管设置于衬砌拱部,管心与衬砌设计外轮廓线间距大于20 cm,平行路面中线布置,要求钢管偏离设计位置的施工误差不大于20cm,沿隧道纵向同一横断面内接头数不大于50%,相邻钢管接头数至少须错开1.0m。为增强钢管的刚度,注浆完成后管内应以30 号水泥砂浆填充。为了保证钻孔方向,在明洞衬砌外设60cm 厚C25 钢架砼,纵向长

2.0m。考虑钻进中的下垂,钻孔方向应较钢管设计方向上偏1 度。钻孔位置,方向均应用测量仪器测定。在钻进过程中也必须用测斜仪测定钢管偏斜度,发现偏斜有可能超限,应及时纠正,以免影响开挖和支护。

超前支护II 类围岩采用Ф89 和Ф50 超前长管棚,III 类围岩采用Ф50 超前小导管支护。初期支护均采用中空注浆锚杆和Ф22 砂浆锚杆Ф6 钢筋网。超前导管

③超前自进式注浆锚杆:采用注浆锚杆,环向间距约40cm,实际施作时锚杆方向应根据岩体结构面产状确定,以尽量使锚杆穿透更多的结构面为原则,外插角可采用5-15 度不等,每排锚杆的纵向搭接长度要求为4.m 左右.

④加固注浆:分长管棚注浆,超前注浆和周边加固注浆,以通过注浆提高围岩自身承载能力,提高岩体对结构的弹性抗力,改善结构受力条件。

采用自制凿岩台车钻孔,按台阶法光面预裂微震动爆破技术开挖,侧翻式装载机装碴,8t 东风自卸汽车出碴。出碴完成后,立即初喷砼,施打拱部系统锚杆,挂网,安装型钢支架,喷射砼。

⑶ 拱部初期支护完成后,对洞室的周边收敛和拱顶下沉进行监控量测,当量测结果反映洞室的周边收敛趋于稳定或拱顶的下沉速率小于0.15mm/d 时,即可施做拱部二次衬砌。拱部二次衬砌施做前,利用工作台架,钉设拱部防水层,完善环向排水盲沟和纵向排水管。拱部二次衬砌利用自制的液压衬砌台车施工,砼采用泵送,附着式振捣器配合人工捣固棒振捣。每循环浇筑长度8 米。

⑷主洞施工前中导洞单侧支护设计

围岩主洞室开挖前,中导洞中墙支护方案:隧道左侧主室先开挖支护时,先做好中端右侧空洞的支护,以防止中墙受力抗弯破坏,隧道中墙右侧空洞的支护用硬质木材加千斤顶支护,隧道左侧主洞室初期支护时,先施给中墙一定预应力,其力的大小视施工实际情况确定。中墙一侧空洞支护,以10m 为一循环,支护材料应循环利用。主洞施工前中导洞单侧支护设计图如下页所示。

二次衬砌超前30m 左右时,及时施做仰拱,使二次衬砌闭合成环。仰拱每轮施工长度6-8m。当洞身衬砌完成后施做洞内调平层和水泥砼路面以及洞内的照明、消防、装饰等。

左洞二次衬砌完成30 米左右(仰拱已闭合),开始右洞施工,施工顺序同左洞。洞内开挖采用光面预裂爆破技术,隧道拱部Ⅱ、Ⅲ类围岩每循环进尺控制在0.75—1.0m。左右洞掌子面前后间距不小于35m。围岩分段爆破炮眼布置示意图如下:

6.4.1 洞外控制测量 洞外控制测量由公司工程部协助经理部联合组织成立专门测量小组,对中线、水平控制测量进行测量设计,测量完成后编制测量成果书,经监理批准后交付隧道施工项目经理部作为开工和施工的依据。洞外水准测量使用S1 级水准仪,采用四等水准测量,精度按±20(R)1/2 或±20(L) 1/2 的较小值为限差(R 为测段长度,L 为线路长度,均以km 计)。洞外中线测量采用二等三角网测量,边长不小于600m,采用J1 级全站仪,测量角中误差±1.0", 测回数为9 个,各测回同一方向值互差小于6",距离及竖直角应往返测量各2 测回,距离每测回读数三次,测距限差为同一测回各项读数

互差小于6mm, 测回间读数较差7mm, 往返测平距较差2mD(mD 为标段精度、D 为测距),使用光电测距时,测边两端高差不宜大于按公式计算的值。

6.4.2 洞内控制测量 洞外控制在进出口各设4 个平面控制点和两个水准控制点,作为洞内控制测量的起测依据。洞内控制测量由项目经理部组织测量,公司工程部测量组定期复核,每次控制测量和复核均必须编制测量成果书。

洞内中线使用J2 级全站仪,二等导线测量。导线布置形式为主副导线闭合环,每期测量的洞内导线根据角度闭合条件以供检核和评定测角精度,平导的测设方法和精度与正洞相同,洞内直线段,测边长度不小于400m,曲线段不小于70m,同时两相邻边长不能相差太大。

洞内的水准控制测量使用S3 级水准仪,控制等级为四级,以洞口的2 个水准控制基点为基准,往返观测误差为±20(L) 1/2。每隔500m 左右在洞内设水准控制基点,各洞内控制基点到洞口的水准控制基点的往返观测误差均不大于±20(L) 1/2,防止误差累积,以保证隧道贯通后的水平误差不超限。

6.4.3 洞内施工测量

洞内施工中线测量由项目队负责,采用J2 经纬仪配光电测距仪依据洞口中线平面控制点向洞内引入,直线上每隔150m 左右,曲线上每隔60~80m 设1 个正式中线测点(正式中线测点用砼包铁蕊桩),由项目经理部进行复核。在洞内设有导线控制点后,正式中线测点必须与导线控制联测并调整,水平测量采用S3 水准仪自洞口引入,每100m 设1 个临时水准点并在洞内有水准控制基点时联测并调整。在洞内各桩位两侧墙壁上必须将点编号,里程标注清楚,以利保护和使用。

拟投入本工程的测量仪器见表 中线、水准测量仪器表

6.5 、洞口、明洞工程

该隧道进口为端墙式洞门,进口明洞长65 米;出口为削竹式洞门,出口明洞长20 米。隧道进口穿越104 国道,为保障104 国道畅通,在隧道施工期间不受太大影响,隧道穿越104 国道段采用明挖法施工,施工步骤如下:

1、在104 国道南侧适当开挖山体修筑临时便道,将104 国道上的车流引至便道上,修筑第一节进口明洞约25~30m;

2、等明洞达到设计强度后,在北侧修筑临时便道,将104 国道上的车流引

至便道上,再修筑后一段明洞;3、等后一段明洞达到设计强度后,铺设104 国道,恢复104 国道交通。4、施工期间实行交通管制,严格控制爆破量,以免危及行车安全。

6、临时支护参数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安全和104 国道畅通。隧道穿越104 国道掌子面临时支护设计图如下:

6.5.1 进洞施工

6.5.2 洞门施工 该隧道进口为端墙式洞门,出口为削竹式洞门,洞口开挖仰坡采用护面墙外,辅以喷、锚、网等防护措施。洞门施工前,首先疏通水系。其次是施工洞门部分的截水沟及拱形骨架和必要的临时喷锚支护,以保证洞门施工时仰坡稳定、安全。

洞门施工早进行,并安排在冬季或雨季前施工。基础必须置于稳固的地基上,做好防排水工作,不得被水浸泡。洞门拱墙要与洞内相邻的搭墙衬砌同时施工,连成整体。洞门端墙与隧道衬砌要紧密相连。洞门端墙的砌筑与墙背回填要同时进行,防止对衬砌产生偏压。洞门建成后,仰坡坡脚如有损坏,及时修补,并检查与确保坡顶截水沟和墙顶排水沟及路堑排水系统的完好与畅通。

为增强洞口稳定,保证洞内正常施工,进洞一定长度后即施做洞门,具体要求如下:

①根据设计要求整修边、仰坡,保证端、翼墙圬工尺寸;

②洞门端墙基础应置于稳定的地层上,虚渣、杂物、积水、泥化或软化的基面层,应清除干净;

洞口管棚和套拱施工示意图(仅示单拱)

③如果洞门与挡护墙基底遇到不良地质时,及时报请设计、监理单位核实, 慎重处理,不留隐患。

④洞门端墙如连接外挡护墙,要配合施工;

⑤洞门端墙的砌筑与墙后回填应两侧同时进行,墙背与岩壁空隙不大时,应用与墙身相同标号圬工回填;空隙较大时,一般可用浆砌片石回填,岩层无侧压力时,可用干砌片石回填密实。

⑥端墙采用浆砌片石,当砌至帽石下0.5 米时,须校核一次水平,以便配料使帽石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⑦洞门及洞口附近的排水截水设施应配合洞门施工及早做好,并与路堑排水

系统连通。本标段隧道洞门计划安排在进洞后正洞衬砌完成1~2 轮后施工。

6.5.3 出洞方法

6.5.4 明洞施工方案 本隧道两洞口为削竹式和端墙式洞门,通过接长明洞以贴壁进洞,明洞开挖采用明挖法,主体结构采用整体钢模衬砌台车拱墙一次浇筑。 其施工要点为:

1 、明洞工程和洞口土方、洞门工程、暗洞及边仰坡的锚喷临时支护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先行支护,而后进行明洞施工;先施工明洞后施工暗洞;既要确保边坡稳定,施工安全,又要减少干扰,利于施工。

2 、边坡开挖要及时防护,排水系统要提前完善,并尽量避免雨季施工。 3 、仰拱部分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地质情况及允许承载力与设计要求不符时, 应及时处理。砼灌注前排除坑内积水,超挖部分采用同级回填。 4 、防水砼按规范施作,拱圈砼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对称回填拱背土方。

5 、明洞拱圈由内向外施作,注意和暗洞、洞门连接好。

6 、做好监控量测,发现变化应及时改变施工方法。

6.6 洞身工程施工方法及有关工艺

6.6.1 开 挖本隧道安排一个洞口施工,以简易台车配多台YT27 风动凿岩机进行钻孔作业。

各类围岩开挖方法如前所述,除Ⅱ类围岩地段以镐铲为主外,Ⅲ~Ⅱ类围岩均采用钻爆法施工。当隧道相向开挖至出口距离20m时,改变开挖方向,由进口向出口开挖,并采取打浅眼、弱爆破施工。

光面爆破是新奥法施工的首要环节,光面爆破的成败对隧道质量的好坏、施工安全与否、进度快慢及企业经营效益均有很大的影响。 本隧道钻爆将按我局隧道光爆的成功经验,以“一套标准、两项要求、三个控制、四条保证”的办法组织光面爆破施工。 “一套标准”即一套内控标准,见表1-07 。

光面(预裂)爆破内控标准

“两项要求”即要求钻眼作业和装药联线作业严格按规范进行,务必精细操作。 “三个控制”即控制测量放线精度;控制钻眼的角度、深度、密度;控制装

“四条保证”即搞好技术保证,及时提供并据实际调整钻爆设计;搞好施工保证,落实岗位责任制,组织QC 小组攻关,严格工序自检、互检、交接检;搞好安全保证,做到认真负责,万无一失;搞好经济保证,落实经济责任制。

① 测量放线要求 a 、用激光准直仪定向,经纬仪、水平仪、钢尺相配合,准确绘出开挖轮廓

线、周边眼及掏槽眼的位置(周边距设计开挖轮廓线的距离以光爆设计为准)。 b 、距开挖面每50 米埋设一个中线桩,每100 米设一个临时水准点。 C 、每次测量放线时,要对上次爆破效果检查一次,并及时将所测得结果反

馈给技术主管和钻爆人员。

②钻孔作业要求 a 、按照不同孔位,将施工人员定点定位。 b 、炮眼位置及数量严格按照光爆设计图施作,开眼位置误差不得大于5 厘

米,方向除特别要求外,要相互平行,严禁交错。 c 、严格控制钻孔外插角度,相临两茬炮之间错台不得大于15cm。

②施工工艺见附篇(施工组织设计建议书)—表5 光面爆破施工工艺框图。

理。从而减小震动对围岩的扰动,以利于光爆施工。 c 、采用合理的装药结构。周边眼采用不偶合间隔装药结构。 d 、严格控制边眼参数,初步设计可按下表经验数据选取,同时内圈眼装药量亦不能太大,按掘进眼3/4 选取。

周 边 眼 参 数 表

e 、放样布眼 钻眼时,测量人员要用红铅油准确绘出开挖断面的中线和轮廓线,标出炮眼

位置,其误差不超过5cm。f 、定位开眼 采用钻孔台车或风动凿岩机钻眼,其轴线与隧道线要保持平行。就位后按炮

眼布置图正对钻孔。对于掏眼和周边眼的钻眼精度要求比其它眼要高,开眼误差控制在5cm。g 、钻眼 钻工要熟悉炮眼布置图,要能熟练的操作凿岩机械,特别是钻周边眼,一定要由有较丰富的老钻工司钻,有专人指挥,确保周边眼有准确的外插角(眼深

3m时,外插角<3度;眼深5cm时,外插角2 度),使两茬炮交界处台阶不大于15cm。同时, 根据眼口位置岩石的凹凸程度调整炮眼深度,保证炮眼深度,保证炮眼底在同一平面上。

k 、非点炮人员撤离安全区后才能引爆。爆破后,如有瞎炮,要进行专门处理,并及时检查光爆效果,分析原因,调整爆破设计。

6.6.2 装碴运输 采用大型侧卸装载机装碴,反铲清底, 8t 东风自卸汽车出碴。

6.6.3 初期支护 本隧道初期支护包括超前导管、网喷、系统锚杆、钢架支护等。初期支护紧

随开挖面及时施作,减少围岩暴露时间,控制围岩变形,防止围岩短期内松驰。1 、喷射砼 根据我集团公司在株六线新水花隧道施工经验,选用成都岩峰科技开发公司

设计生产的TK–961 型湿喷机及配套湿喷技术。具体施工作业程序下图。

(1 )砼原材料须满足以下要求:

①水泥: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②砂:中粗砂,细度模数大于2.5, 用5mm 筛网过筛。

③碎石:使用前用5mm和15mm 筛网分别筛去石粉和超径骨料。

④减水剂:为满足砼坍落度及品质要求,选用高效减水剂,减水剂掺量一般为水泥用量0.4% —1.0%

⑤特种速凝剂:选用河南巩义产8604 型液态速凝剂。

(3)成品砼采用6m 砼搅拌运输车运至TK-961 型湿喷机转子活塞凸轮喂料机构,速凝剂在湿喷机专用入口加入,由计量泵将速凝剂通过胶管压入喷咀,依靠喷射管中压缩空气将速凝剂雾化与物料充分混合后喷出。

(4 )系统风压应保持不小于0.5MPa ,风量不小于10m/ min。

(5 )喷射前,应先清洗干净岩面,保证良好接触。

(6) 喷头距岩面距离以1.5m-2.0m 为宜, 喷头应垂直受喷面,喷初期支护

钢架、钢筋网时,可将喷头稍加偏斜,角度大于70。,喷射路线先边墙后拱部,分区、分段“S”形运动,喷头作连续不断的圆周运动,后一圈压前一圈1/3, 螺旋状喷射。

(7 )喷砼施工时,小凹坑要喷圆顺,小洞穴采用锚杆吊模模喷封堵平顺岩面,以利防水层铺设,确保初期支护、防水隔离层和二次衬砌尽量密贴。

(8 )当岩面普遍渗水,可先喷砂浆,并加速凝剂,掺量在保证初喷后按原配合比施工。当局部出水量较大时采用埋管、凿槽、树枝状排水盲沟等措施,将水引导出后,再喷砼。

3 、钢筋网 本隧道初期支护挂网采用单层 ф 6 钢筋网,洞外分块预制,洞内紧贴岩面

起伏铺设,块间搭接不小于15cm ,应和锚杆钢架焊接牢固,减少喷砼时晃动,

4 、钢架安装 钢架安装作业程序见下图。

安装前应分批检查加工质量。

清除干净底脚处浮碴,超挖处回填钢(木)垫块,拱脚接头板用砂子埋住,以防砼堵塞接头板螺栓孔。

按设计布设定位钢筋及纵向连接筋,段间连接安设垫片拧紧螺栓,确保安装质量。

拱架与岩面安设鞍形砼垫块,确保岩面拱架密贴。

确保初喷质量,拱架在初喷后架立。

5、超前小导管、长管棚注浆施工

⑵ 超前小导管、超前管棚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①钻孔前应先喷砼封闭掌子面,以防漏浆,而后测量布孔,在设计孔位点上标记。

②采用H178 钻孔台车钻孔并将导管顶入,钢导管外插角落14º,尾部外露30-40cm, 以便连接孔阀门和管路。导管安装后,要用吹管或掏勺将管内砂石吹鼓手(掏)出,以免堵塞,管口采用麻丝和锚固剂封堵。

③小导管安装完毕后,旋上孔口阀,连接注浆管路。注浆前注浆系统要试运转“热身”,一般为20 分钟。

④配制浆液时,要注意加料顺序和速度,防止浆液结块。浆液应随配随用, 用多少配多少,以免造成浪费。

⑤配制好的浆液,需经过过滤后方可进入泵体,以防杂物堵塞管路或泵体。

⑥注浆顺序:按由下至上的顺序施工,如遇串或跑浆则隔孔灌压。

⑦注浆压力控制:由注浆泵油压控制调节。具体调法是:启动注浆泵,正常运转后关闭泵口阀门,泵停止运转后,旋转压力调解旋钮,将油压高在要求的油压刻度值上。随着注浆阻力的增大,泵压随之增高,当达到调定值时,自动停泵。为防止由于压注速度过大,造成上压过快返浆、漏浆等异常现象,影响注浆质量,在注浆前检查止浆情况,确定合适的压入速度。

⑧浆液配比的控制:浆液的配比受凝胶时间的直接控制,它的控制原则一般是先稀后浓,逐级变换。

⑨结束标准:采用定压、定量双控制。

⑩注浆结束后,应对注浆泵及管路进行清洗,以保证下次注浆顺利进行。施工中要加强劳动保护,防止浆液沾染人体。

6.6.4 监控量测

使用JS30~10/15A 型数显式收敛仪、精密水准仪、钢尺和铁科院西南分院研制的监控量测分析软件,规范进行监控量测施工(详见隧道施工量测布置图), 及时提供准确数据和可靠预测,确保施工安全。

1 、施工前应据围岩条件、支护类型参数、施工方法及目的制定监控量测计划,指定专人专管,做到量测勤、数据准、分析周密全面,及时将量测信息反馈到施工中,指导生产。

2 、台阶法施工以超前地质预报及洞内外观察,拱顶下沉、水平收敛及仰拱隆起为必测项目。 3、采用H178 台车接杆施作超前水平孔地质雷达结合的方法,预报地质情况。每次20m ,在Ⅱ、Ⅲ类围岩及估计前方有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处实施。 4 、每个洞口至少设两个断面测点进行地表量测,监控地表仰坡是否有滑移现象和横向、纵向沉陷槽变化情况。施工时在及时埋设测点,下沉测点及收敛测

点尽量布置在同一断面上。各埋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妥善保护,不得任意撤换和遭到破坏。

5 、洞内量测断面间距和量测频率一般情况按设计要求办理,洞口段、断层带或围岩发生变化时,加密布置,测点应尽可能靠近工作面埋设,一般0.5~ 2m。并在下次爆破循环前获得初始数据。

6 、施工时,及时将各项量测情况填入记录中,据量测结果绘制各种相 关曲线或图表,按规定适时施作二衬。

7 、施工时以下表所列各类围岩允许相对位移值和《锚喷构筑法》变形管理等级表作为依据,进行稳定性判别,当实测值大于表列允许值,超过允许管理等级范围时,及时采取补强措施,并调整原支护设计参数或开挖方法。

隧道周边允许相对位移值(%)

(1) 、相对位移值系指实测位移与两测点间距离之比, 或拱顶位移实测值与隧道宽度之比。

(2) 、脆性围岩取表中较小值,塑性围岩取表中较大值。

(3) 、本表所列数值可在施工中通过实测和资料积累作适当修正。末列围岩类别可按工程类比初步选定允许值范围。

注: Uo: 实测变形值 Un: 允许变形值 施工量测的信息化管理程序详见流程图

6.6.5 防排水施工 本隧道结构防排水遵循“以排为主,防排结合DB12/T 918-2019 公路沥青路面集料技术规范,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

则施工。 1、其防排水措施为:

⑴ 全隧道设置纵、环向盲沟。

⑶ 环向施工缝处设置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 2、排水盲沟设置

⑴ 盲沟在初期支护施作完成之后,防水板安装之前施作,环向盲沟平均每10m 设置一环,并结合地下水出漏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地下水量较大时可适当加密间距。纵向盲沟在隧道边墙两侧墙脚泄水孔处沿隧道纵向通长设置。

⑵ 环向盲沟采用φ50 软式透水管,纵向盲沟采用φ80 软式透水管。

⑶ 当隧道内有单个漏水点时埋设硬塑料管引排至边墙泄水孔处。

⑷ 在开挖过程中,如发现底部有集中地下水出现,须埋设盲沟排水,盲沟采用外径89mm,壁厚3.5mm 的钢花管内衬φ80 的软式透水管组成,引排至隧道侧沟。

⑸ 盲沟中的水通过泄水孔排入隧道侧沟中T/CECS 538-2018标准下载,泄水孔除在漏水点处设置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