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丽景公寓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阳光丽景公寓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
资源大小:547.5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阳光丽景公寓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4设备安装、材料说明:

满足国家验评标准中合格标准的规定,确保争创石河子“明珠杯”工程。

赣16ZJ215:YL自粘卷材、涂料建筑防水构造2.2.1 总工期目标:

20XX年5月10日开工,20XX年8月30日竣工。

2.3 安全目标:杜绝重大伤亡事故,杜绝火灾事故,机械设备事故,一般安全事故频率低于5‰。

2.4文明施工:确保师市文明施工优良工地,职业病发病率为0,粉尘噪声排放达标,废水合理排放,废弃物妥善处置。

3.0施工组织机构及质量管理体系

3.2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及岗位责任制

3.2.1本工程本着预防为主,过程控制,强化验收为质量保证的根本思想,以技术为先导,管理为基础,建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3.2.2按照项目法施工原理,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要求,在公司公开竟聘项目经理,精心挑选技术过硬,管理大胆,业务能力强,质量意识高,具有较强责任心的施工管理人员组成项目管理班子。以项目经理为第一现场质量责任人,层层落实到各班组头上去,各岗位成员明确质量的责任和权力,并签署质量责任书,确保工程质量合格。

3.2.3工程项目岗位质量职责如下:

a、项目经理是公司法人在项目上的授权代理,是本项目的质量第一责任人,代表公司履行与业主及分包合同相关的责任。

b、确定本工程的质量方针目标,定期组织质量检查,掌握工程质量状况,提出整改措施。

c、负责健全质量保证体系,配备称职的人员。

d、制定质量奖罚办法,定期召开质量工作会议,对质量事故按“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组织创建优质工程。推行项目法施工,建立全面质量管理机构,支持QC小组活动。

B、施工技术员(工长)

a、按设计图纸、施工规范、质量标准、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对本工程的分部工程施工质量负直接管理责任。

b、给施工班组下达任务时,进行书面的技术、工艺、质量标准交底,负责交底资料签字,在施工中负有检查、督促执行的责任。

c、对工程使用的材料、成品、半成品、构件质量负责,负责组织施工班组的工序自检、互检、交接检。参加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工程结构验收和单位工程竣工验收。

d、发现质量事故立即向项目经理汇报,擅自处理且处理不当造成的后果自己负责。

a、编制项目质量检验管理办法,增加施工预控能力和过程施工中的检查,使质量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b、参与技术方案的编制,严格按照项目质量计划和质量评定标准、国家规范进行检查、管理。

c、负责项目质量与监督工作,监督和指导分包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参加单位工程、分部、分项、检验批工程质量验收检查和质量验收资料的收集工作。

d、负责制定过程质量检验计划,定期进行工程质量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监督整改措施的执行。

e、负责合格产品检验状态的管理,指定关键部位的质量要求和检验管理点进行管理。

a、编制材料采购计划,负责材料的进场,及时提供可靠、齐全的材质证明和产品合格证,作到材质证明随货到场。

b、采购订货前认真做好材料、产品、器材、构件的质量调研工作,防止盲目采购、订货。

c、按订货合同的质量标准和样品负责进场材料、成品、半成品、构件、器材的质量验收,对入库保管的材料的质量负责。

a、严格按规定取样试验,对试验和检测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b、对混凝土、砂浆试块的制作、管理负责,对提供的砼、砂浆、防水材料等的配合比的可靠性负主要责任。

c、对复检材料、试块达不到规定指标和设计要求的,试验员应立即向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汇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4.1.1主要施工阶段的施工安排

为保证施工质量,按期完成施工任务,要综合考虑时间计划安排、施工顺序的部署、资源的部署等,根据工程基础、结构、装修等各个施工阶段不同特点来安排总体施工布署。

4.1.2 基础施工阶段

4.1.2.1 施工顺序

土方工程→清基验槽→条基砼→砖基础→室外防潮→回填土

4.1.3 主体施工阶段

放线验线→柱钢筋→砌体柱→模板→柱砼→梁钢筋→梁、板模板→平板钢筋→梁、板砼→养护放线

4.1.4 装修施工阶段

门窗安装→外墙装修→内墙抹灰→楼地面工程→屋面工程→室内外涂料→室外台阶散水

4.1.5 竣工收尾阶段

在收尾阶段,要抓紧、抓好收尾、工作,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根据基础、主体、装修、收尾竣工四个阶段施工不同的特点,安排总体施工部署。

4.2隐蔽工程验收计划(每栋楼)

4.3质量检验批划分计划

用于建筑工程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建筑构配件要进行进场验收和复试,不合格的材料不得使用在工程上。对所有进场的原材料建立检验记录,按规定需实施“见证取样”制度的材料,在监理和业主的监督下按规定抽样复试,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同时及时收集材料的合格证和检验报告等。

4.5砼结构子分部工程结构实体检验计划

4.5.1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检验。

A、基础分部、主体分部中的砼子分部中的各强度等级的砼均应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留置数量为:

a、基础分部中C20强度等级砼条基、C20强度等级砼按地下室梁板砼施工检验批各留设3组同条件砼试块。

b、主体分部中,C20、C30强度等级砼按砼施工检验批和砼部位的重要性,每层、每变形缝梁板均留设同条件砼试件,累计共12组。

c、同条件养护试件组数确定后,所对应的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应与监理(建设)单位达成一致。

B、同条件试块的养护:

a、养护方法:同条件养护试件拆模后,应放置在靠近相应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的适当位置,并应采取相同的养护方法。

b、对留置的同条件试块的养护龄期按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600℃·d时送检,日平均温度由专人记录。

c等效养护龄期不应小于14d,也不宜大于60d。

a、同条件养护试件检验时,可将同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乘以折算系数1.10后,按现行国家标准《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评定。

b、砼强度统计评定:留置组数少于10组的按非统计方法评定砼强度,留置组数多于10组时,按统计方法评定砼强度。

4.5.2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

A、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构件数量和结构部位

a、按梁类、板类构件应各抽取构件数量的2%,且不少于5个构件进行检验,当有悬挑构件时,抽取的构件中,悬挑梁类、板类构件所占比例不宜小于50%和主要受力构件的原则,确定检验的梁、板构件分别为6个,其中梁、板构件中悬挑梁、悬挑板则各应选3个。

b、对选定的梁类构件,应对主要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进行检验,检验的部位应在梁的纵向受力钢筋的受剪力最大或最大弯矩处。

c、对选定的板类构件,应抽取不少于6根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进行检验,检验的部位应在板的纵向受力钢筋的受剪力最大处或最大弯矩处。

B、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检验的方法:

a、可采用局部破损的方法,也可采用局部破损方法进行核准。

b、在采用局部破损的方法时,检测工具采用游标卡尺进行检测。

a、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10mm,-7mm;对板类构件为+8mm,-5mm;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检测误差不应大于1mm。

b、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结果应判定为合格。

c、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小于90%但不小于80%,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结果仍应判定为合格。

d、每次抽样检验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规定允许偏差值的1.5倍。

5.1办公、生活及生产辅助临时设施准备

在了解施工现场地上、地下现状后,布置施工用给、排水管线,并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电源,进行配电室及各施工用电地点的电缆埋设及办公室等设施的搭建。

5.1.1办公及生活设施:

主要设施有办公室、会议室、库房、公共厕所等,均布置在建设单位提供的用地范围内。

5.1.2周转材料堆放场:

用于堆放本工程施工所用的钢模板、钢架杆、木材及其它周转材料。综合仓库主要贮存各种小五金、生活、办公用品、劳保用品等。

5.1.3砂石料堆放场地:

现场设一个骨料堆放场,砖砌料池,砂石料分别堆放,防止相互混杂。

根据工程质量目标和施工内容,择优选择有经验的、素质稳定的劳务承包方,要求模板工、钢筋工、砌筑工、抹灰工、混凝土工、涂料工,技术等级80%以上为中级,其中抹灰工、涂料工有30%以上达到高级工的操作水平,技术熟练。

各作业班组保持相对稳定,并按基础、主体结构、装饰装修等不同施工阶段,由项目部统一安排、统筹调度,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

开工前准备好各种施工所需主要原材料、构配件和周转材料、机械设备等。

5.4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机械设备按照“切合需要,实际可行,经济合理”的选择原则确定。根据工程具体情况、施工方案和进度计划安排,为满足施工需求和进度要求,确定如下设备:

5.4.1垂直运输设备的配置:

基础、主体、装修阶段垂直运输龙门架,主要运送主体施工阶段的砌块、砂浆、模板、钢管、钢筋及装饰材料,满足建筑物各部位所需材料运输的要求。

5.4.2砂浆、混凝土搅拌机械的配置:

本工程基础和主体结构部分采用预拌混凝土,现场配置2台混凝土、砂浆搅拌机完成现场砼、砂浆的全部搅拌工作。

搅拌机在基础工程开工前应安装调试好。

5.4.3钢筋加工机械的选用:

所有钢筋均在加工场地加工,调直、弯曲、切断成型全部使用机械,人工现场分别绑扎。φ16以上柱主筋接头采用电渣压力焊,梁主筋接头采用窄间隙焊。

5.4.4主要机械设备配置一览表:

5.4.5施工现场用电设计与布置

建设单位提供变压器的功率为200KW在建设单位指定的线路上接线。埋设电缆引至现场配电室,电缆埋地引至机械设备、现场办公及生活设施等用电处。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包括:动力用电和照明用电两种,计算用电量时考虑以下几种:

使用的电动机械设备、电气工具和照明的用电数量。

施工高峰阶段同时用电的机械设备最高数量。

各种电力机械设备在工作中的利用情况。

5.4.5.1施工现场用电总容量P:

所有用电设备的总设备容量为:

∑Pe=11+22+3.5+3+2+7.5+2.2+1.1+2.8+15

照明用电P4取设备用电负荷的10%,

P4 = 0.6×102.2×10%=6.12KW

所以,施工现场的用电总容量为

P =102.2+6.12=108.32KW

变压器利用现场原变压器。

5.4.5.2施工现场的负荷计算和导线的选取:

由于本施工现场场地有限,所以进户线和总电源箱至各分配电箱的导线均选用橡胶绝缘电缆明敷设。芯线最高温度为65℃,环境温度为25℃。

Pj = Kx∑Pe = 0.6×108.32 = 64.99 KW

Qj = Pjtgψ= 64.99×1.17 = 76.04 KVA

= Pj2 + Qj2 = 64.992 +76.042 =102 KVA

Ij = Sj/Ue 3 = 103/0.38×1.732 = 156 A

查表总线选用3×50mm2+1×25mm2 铜芯电缆。

C、进入分配电箱N2用电导线选择:(电焊机、插入式振动器、平板振动器)

Pj2 = Kx∑P2 = 0.6×(15+2.2+1.1)= 18.3 KW

Qj2 = Pj2tgψ= 18.3×1.17 = 21.41 KVA

Sj2 = Pj22 + Qj22 = 18.32 +21.412 = 51.1 KVA

Ij2 = Sj2/Ue 3 = 51.1/0.38×1.732 = 233 A

查表选用 3×16mm2+2×6mm2 铝芯电缆。

D、进入分配电箱N3用电导线选择:(钢筋切断机、弯曲机、调直机、切割机、圆盘踞)

Pj3 = Kx∑P3 =0.6×(3.5+3+2+7.5+2.8)= 18.8 KVA

Qj3 = Pj3tgψ= 18.8×1.17 = 22 KVA

Sj3 = Pj32 + Qj32 = 222 +18.82 = 44.1 KVA

Ij3 = Sj23/Ue 3 = 44.1/0.38×1.732 = 44.1 A

查表选用 3×29mm2+2×6mm2 铝芯电缆(I=53A)。

5.5施工现场临时用水

现场施工、生活用水由建设单位指定水源,布设干管引入施工现场暗埋敷设用水管线。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及主要用水量考虑,确定混凝土浇筑及养护为主要用水量,其次还有生活用水。本工程施工用水量高峰期在主体和装饰装修阶段。

在施工现场设置适量干粉式灭火器。

5.5.1施工用水量q1(L/s):

以用水量最大的楼板混凝土浇灌用水量计算:

q1= K1×(∑Q1×N1)/(T1-t) × K2/(8×3600)

式中 K1=1.15 K2=1.5 N1=2400L/m3

T1=14班次 t=2班次 Q1=530m

q1=1.15×530×2400/(14-2)×1.5/8×3600=6.4 L/s

5.5.2施工现场生活用水量q2:

q2=P1×N2×K3/t×8×3600

式中p1=220(人) N2=50L/人·日 K3=1.3 t=2

5.5.3消防用水量q3:

因施工现场在25hm2以内,取q4=10L/s

5.5.4 Q总= q1+q2= ×6.4+0.17=3.37 L/s

5.5.5 给水管径的计算:

D= = = 0.046(m)

式中υ=2m/s 现场给水管径取50mm。

5.1.6现场施工道路

现场施工道路进行硬化处理。施工期间派专人对道路打扫,经常洒水,保持道路整洁、卫生。

组织项目工程技术人员学习施工规范和新的验收评定标准,熟悉设计图纸、了解施工合同内容,进行设计交底。在充分了解熟悉工程特点和设计意图的基础上。按照施工部署的总体规划,编制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卡。依据ISO9001质量管理标实施现场管理,在充分优化比较的情况下,确定切实可行的技术管理措施,质量保证措施,安全文明施工措施,以满足工程质量标准和工期的要求。对工程分承包方,要制定相应的技术,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控制措施和目标要求。

5.2.2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配置

根据工程的结构和平面布置的特点及质量控制标准,确定相配套的检验测量试验设备,各种仪器在使用前全部检验合格。

检测、试验设备需用量计划

6.0分部工程施工方案

6.1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6.1.1.1建筑物定位控制测量

城市规划部门测绘成果;工程勘察报告;施工设计工程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施工场区地下管线、建(构)筑物等测绘成果;场地平整、暂设工程定位放线。

E、整体采用方格网法,联合激光经纬仪定位并进行控制,以主轴线为基线,打设本工程的四角轴线控制桩,行成封闭的矩形控制网,控制线间距以各大轴线间距离为打桩间距,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

6.1.1.2结构的轴线竖向投测

A、基础工程的轴线采用地面轴线控制网控制。利用激光经纬仪直接向基坑中投下所需各条控制线,施工时把各道控制轴线弹到坑底、基础面上,以便施测、检查、校核。`

B、±0.000以上结构层采用外控法将平面控制网作为主轴线,用经纬仪将主轴线或主轴线控制线引测至外墙四大角,并向上引测,然后用钢尺进行细部轴线的放样与较核。各楼层测设的基准点偏差值小于2mm不予改正,如超过此值必须重新引测设点,并且内分轴线间距偏差必须小于3mm。

6.1.1.3高程控制测量系统

A、高程控制网采用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建立。水准网的绝对高程从附近的高级水准点引测。

B、为了保证水准网能得到可靠的起算依据和检查水准点的稳定性,在场地适当地点建立水准基点。可在四大角各设置1个水准点,并构成闭和图形,以便闭和校核。符合校对无误后做好各点绝对标高与相对标高记录,基点数为一个,水准点标志在平面控制桩上(永久性标桩)。

C、基础及地下室高程控制可采用在基坑中埋设预制混凝土水准桩的方式。东、西、南、北各设置一个以满足基础整个面积使用,支设梁板楼板时可直接把控制标高引测到相应支撑架杆上,随时有效控制各部位标高。

D、地面以上高程控制用水准仪把控制标高引测至外墙大角处,然后每层标高控制均以此用50米钢尺上量,再依此点引至每层弹“50线”控制标高,竖向高程从±0.00一次向上传递,防止传递累积差,各楼层的高程引测与复核均采用DS3水准仪,层误差控制在3mm以内,确保总高度误差控制在15mm以内。

6.1.1.4测量所用的主要器具参数

6.1.1.5 定位、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质量标准

A、土方开挖前,临时用水、用电协助业主在计划破土动工前完成。场地表面要清理平整,做好排水坡度,在施工区域内,要挖临时性排水沟。

B、施工机具配置及劳力准备:配CAT320BL型链轨式挖掘机2台,;八平柴自卸翻斗车8辆、人力车15辆;铁锹30把、十字镐10把。土方施工人员30人。

C、测量器具的配置:J2经纬仪1部,DS3水准仪1部,50米钢尺1把。

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沿灰线切出槽边轮廓线→分层开挖→修整槽边→清底。

b、开挖时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8辆自卸车运土,由于现场场地狭小,机械开挖的土方全部外运。

c、在开挖过程中,由施工人员随时测量标高,坑壁设标高控制桩。在基底处预留300mm扰动层人工清理。

d、按设计和施工规范放坡,反铲坑上作业时坡度为1:0.67。土方开挖时,应注意土质情况,如有塌方及滑动现象,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大开挖坡度或加设支撑防护,避免土方松动和滑坡。基础每边留800mm工作面,基坑开挖后,如基底圆砾层厚不足1.5m,根据设计要求开挖尺寸则须每边宽出基础边1000mm,然后再进行放坡。

e、修整边坡,由坑壁上水平轴线控制桩拉线检查土方是否到位,并将边坡上存在危险的地方清除。

f、开挖运输时要专人负责指挥,确保安全。

6.2.4注意的质量问题

A、基底超挖:开挖基坑(槽)或管沟均不得超过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时,其处理方法应取得设计单位的同意,不得私自处理。

B、基底未保护:基坑(槽)开挖后应尽量减少对基土的扰动。如基础不能及时施工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留出0.3m厚土层,待做基础时再挖。

C、施工顺序不合理;土方开挖宜先从低处进行,分层分段依次开挖,开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

D、开挖尺寸不足:基坑(槽)或管沟底部的开挖宽度,除结构宽度外,应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如排水设施、支撑结构所需的宽度,在开挖前均应考虑。

E、基坑(槽)边坡不直不平,基底不平,应加强检查,随挖随修,并要认真验收。

6.2.5土方回填:因场地下狭小,回填土方全部为外调土方。

分层铺土、耙平→夯打密实→检验密实度。

B、回填土质要求:回填土用不含对基础有侵蚀作用的戈壁土,角砾土或黄土层回填夯实。回填时必须严格控制土的含水率,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

c、回填土应分层铺摊。每层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蛙式打夯机每层铺土厚度为200~250mm;人工打夯不大于200mm。

d、回填土每层至少夯打三遍,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并且严禁采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水夯”法。

e、基坑(槽)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基础墙两侧标高不可相差太多,以免把墙挤歪。

f、回填土每层填土夯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g、基槽土方回填待防潮层施工完后开始回填并分层回填。

h、对于机械夯实不到的部位(墙边、四周等)用人工配合夯实,避免漏夯或不实造成墙角四周部位土方下沉。

A、基底土层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扰动基底的原装戈壁土层。

B、基底遇砂坑,孔洞或土质与原地堪报告不符等情况,会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共同处理。

C、基槽(坑)清理完毕引测轴线,报请监理、甲方、设计、地堪等单位共同验槽,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D、基糟(坑)回填的土料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回填土按规定取样测定压实后的干土重力密度。

6.2.7安全施工措施

A、机械施工人员应增强安全意识,持证上岗,服从指挥,统一调配。

B、开挖时按施工员、安全员的标志进行工作,认真放坡,防止塌方。

C、基坑边堆放料具、机械设备、积土以及机械在坑边挖土,会增加坑边荷载,加上机械震动影响,给边坡稳定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保证一定的安全距离。在基坑边2.0m范围内严禁堆土,5.0m范围内严禁堆放重物及车辆行走振动。

D、在土方开挖达到一定深度时(特别是雨后),应检查边坡。发现边坡有裂痕疏松等危险症状,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E、因为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坑边的危险性增大,所以必须进行防护。为防止人员坠入坑内而造成安全事故,在基坑边设置护栏。防护栏杆由上下两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面高度1.2m,下杆离地面高度0.6m,地面设扫地杆,并加挂密目式安全网(1.8×6m)。横杆每2.0m必须加设栏杆柱,栏杆柱的固定以及与横杆的连接应牢靠。同时每隔50米设不少于一处警示标语牌以及夜间警示灯。

F、所有施工人员上下基坑必须走上人爬梯,严禁攀爬坑壁上下,以免造成坠落事故。送材料工具上下,必须走专门搭设的运料斜道。

a、人工清土时,操作人员之间要保持大于2.5m的安全距离。对周围环境要认真检查,把坑壁上松动的和有坠落可能的石头先清掉,以防坠落伤人。

b、挖土要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挖坡脚。

c、基坑开挖时,应严格按要求放坡。操作时,应随时注意边坡的稳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加固处理。夜间施工必须保证充足的照明。

6.2.8注意的质量问题

A、未按要求测定土的干土质量密度:回填土每层都应测定夯实后的干土质量密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土。试验报告要注明土料种类、试验日期、试验结论及试验人员签字。未达到设计要求部位,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

B、回填土下沉:因虚铺土超过规定厚度或夯实不够遍数,甚至漏夯,坑(槽)底有机杂物或落土清理不干净。

C、回填土夯压不密:应在夯压时对干土适当洒水加以润湿;如回填土太湿同样夯不密实呈“橡皮土”现象,这时应将“橡皮土”挖出,重新换好土再予夯实。

A、边坡符合设计要求。土方回填分层压实系数、回填土料、分层厚度及含水率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B、轴线允许偏差±20mm;标高允许偏差+0mm、–50mm。

本工程为砖混结构,钢筋使用量大且集中。根据施工布置的要求。所有钢筋均在现场加工,钢筋的调直、弯曲、切断成型全部使用机械,人工现场绑扎。

A、钢筋进料时应根据专业工长提供的需用量,组织钢筋分批进场。

B、钢筋的货源组织应从公司长期合作的有可靠质量保证的合格分供方名录中选择。

C、钢筋进场时,必须附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按国家标准《钢筋砼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及本工程原材料试验计划等规定抽取试件,其力学性能检验,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时必须有监理工程师见证取样。

D、钢筋进场时,要对外观质量进行检查,表面如有裂纹、油漆、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等现象,不得使用,并退出现场。

E、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F、进场钢筋应分类堆放,并通过标识牌分别加以标识,并堆放整齐,不得乱放、混堆。

G、当钢筋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及时办理设计变更文件。

A、钢筋下料表经专业技术员审核无误后,方可下达给班组进行下料制作。

B、钢筋在加工场地集中制作,用标识卡片标明规格、几何尺寸、使用部位,由专人核对、分类堆放,并立标识牌,防止钢筋的混用、误用。

C、进行钢筋焊接的操作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特殊工种岗位合格证,其试焊接头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所有焊接接头必须经随机抽样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

D、钢筋焊接的接头数量、使用部位应与操作者挂钩对应,并作记录,以备现场随机取样试验。

E、对于复杂钢筋的制作应先放样,后实施。

F、钢筋焊接的接头处,下料时必须使用砂轮切割机切断,并切去钢筋原始头。

G、为保证配制的各种钢筋规格、型号、数量、几何尺寸的准确,需严把制作配料关,质检员应根据钢筋下料单和技术交底进行随机抽检,对不合格产品责令返工,确保钢筋加工质量。

6.3.3钢筋连接方法

A、针对本工程在结构上的分布情况,其连接方法如下:

a、独立柱纵筋分别在基础顶施工图设计处和各层楼面设置两处接头,其它地方不设接头,接头连接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

b、梁纵筋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合理布置接头,直径≥16mm的钢筋接头连接采用窄间隙焊。

c、柱基网片、板、过梁等构件的主筋尽量不设接头,如必须设其接头均采用双面电弧焊焊接,搭接长度≥5d。

d、构造柱的竖向钢筋直径≥16的,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直径<16mm的钢筋采用双面电弧焊连接,搭接长度≥5d。

6.3.4钢筋接头位置

A、梁纵筋接头位置,下部接头设在距支座两边1/3范围内,上部接头设在跨中1/3范围内,接头应错开35d或≥500mm,同一区段接头面积不大于同一截面钢筋面积的50%。

B、独立柱、GZ4、GZ5钢筋接头位置距楼面与柱基顶面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接头数量在同一区段内不超过50%。

C、钢筋绑扎前,应对照图纸,核对钢筋料表和料牌,核对成品钢筋的种类、直径、形状、尺寸数量,方可进行绑扎。

A、绑扎时应核对成品钢筋的型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等是否与料单相符。

B、钢筋保护层厚度,梁、柱30mm,板20mm,采用砂浆垫块做保护层,砂浆垫块的间距不超过500mm,间距均匀一致,确保钢筋保护层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

a、工艺流程:核验柱轴线→套柱箍筋→纵向钢筋的连接→画箍筋间距线→绑扎。

b、按照柱高和箍筋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砼平板上伸出的搭接钢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

c、在柱子钢筋上画箍筋间距点,根据画点将已套好的箍筋由上往下绑扎,保证绑扎牢固以保证几何尺寸正确,不走形。

d、箍筋与主筋要垂直,且要每点绑扎,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纵向钢筋交错布置,必要时在骨架的上、中、下三道箍筋与主筋焊牢。以增强骨架的整体性,焊接时不得伤及主筋。

e、为保证梁柱钢筋位置正确,柱筋绑扎前要调至准确位置,做到上下垂直。绑扎成型经检查合格后,将每个柱骨架上、中、下绑三道定位箍筋,以增强骨架的整体性,并在模板上口用专用夹具固定,保证柱钢筋位置正确。

f、根据设计要求,柱钢筋保护层厚度为30mm,采用特制塑料钢筋保护层卡与主筋一起绑扎。

g、柱基础纵向钢筋低部与钢筋网片焊牢固,柱纵向钢筋上部采用钢管井字架固定就位,以保证浇筑砼时根部不位移,上部不倾斜,楼层上柱钢筋以模板和保护层卡固定其位置正确。

A、工艺流程:核验模板标高→梁箍筋间距→放梁钢筋→穿梁箍筋→绑扎。

B、梁箍筋弯钩叠合处,应交错布置在两根架立钢筋上,当有主次梁时,主次梁交接处次梁钢筋在上,主梁钢筋在下;在上部或下部配有双层主筋的梁,在两层主筋间设支撑;在绑扎形式复杂的结构部位时,必须放样确保梁、柱钢筋位置正确,并研究好钢筋穿插顺序,及与模板等其它专业配合先后次序,以减少绑扎困难。

C、在梁受力筋下均应垫垫块,保证保护层的厚度,两侧面保护层厚度均应在主筋与立筋上交错布置垫块控制。

A、工艺流程:核验模板标高→弹钢筋位置线→绑扎底层钢筋→敷设专业管线→绑扎负弯矩钢筋→安放垫块及马凳→隐蔽签证。

B、按划好的间距先摆放受力筋,后放分布筋,进行绑扎,预留、预埋及时配合安装。

C、板钢筋保护层采用1:1预制砂浆垫块,规格为40mm×40mm,并在中间予埋22#铅丝,厚度为20mm,间距不大于1000mm×1000 mm梅花布置。

D、绑扎负弯矩钢筋和悬挑板钢筋,交叉点处每点都要绑扎,并设Φ8钢筋马凳间距1m,用以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

A、基础构造柱采用加固定位法,根据定位线在条基上搭设固定架体,然后把绑好的骨架安装就位,浇筑砼。

B、梁上的构造柱可根据定位与梁箍筋焊接牢固,严禁随浇砼随插钢筋。

C、为保证构造柱骨架整件性,可沿柱高上、中、下的三道箍筋与主筋焊接。

绑扎好的钢筋检查核对无误后,报请监理工程师进行隐蔽验收,符合要求后方可浇筑砼。

A、绑扎完钢筋后及时搭设人行走道,防止下道工序施工时直接踩踏钢筋。

B、对于先绑扎后支模的部位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油污污染钢筋。

C、 浇筑砼过程中,砼工不能直接踩踏钢筋,均需派专职钢筋工值班,保证钢筋间距、位置,保护层符合要求。

D、安装电线管,暖卫管线,或其它设施时,不得任意切断和移动钢筋。

6.4.1 本工程基础为独立柱基础及钢筋砼条形基础,结构类型为砖混结构;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和施工部署的需要,分二个施工段组织施工。模板工程是影响结构工程质量的最关键的因素,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砼的成型质量,为了使砼的外形尺寸、外观质量到达较高要求,我们将充分发挥在模板工程上的优势,利用先进、合理的模板体系和施工方法,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

A、模板按各使用部位的计划数量进行配置,配制好以后应按不同部位进行编号。

B、模板制作时其拼装侧面应创直创光,其中竖向模板考虑到砼浇筑后的侧压力,组合截面尺寸按砼结构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允许负偏差值进行控制。

C、每块模板配制好后,其四个侧面均应涂刷酚醛树脂漆进行封闭,防止使用时遇水彭胀变形或损坏,影响施工质量。

D、模板隔离剂选用效果较好的皂角隔离剂,涂刷好后按指定位置码放整齐。使用后的模板均应将模板表面清理干净,重新涂刷隔离剂备用。

6.4.3模板工程的施工方案

a、条形基础的砖台模,采用120厚砖墙(最下层为240厚),高度400~500mm,并每2m设240mm×240mm加强砖垛以提高砖台模的整体稳定性,为了保证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移位,在混凝土浇筑前,将砖台模高度范围内的回填土回填完成。

c、为保证条基混凝土的断面,台模砌筑时每侧放大10mm;台模砌筑完毕及时将标高、轴线引至台模上,并进行技术复核。

B、独立柱基模板

独立柱基础模板采用钢模板钢支撑,柱基分台从底台开始用钢管对模板四边进行平行对拉,外加斜撑加固。二台、三台基础的方法同底台方法。

a、梁模板采用定型竹胶合模板拼装,板采用12mm覆膜竹胶合板,龙骨为50×80mm方木,间距≤300mm,底模采用竹胶合模板。

b、梁、板模板安装工艺流程:放线定位→支立排架→敷设梁底模 → 敷设梁侧模和板模板间隔→安装梁钢筋→补梁侧模、板模板→ 绑扎板筋→ 支撑系统检查加固→验收浇砼

c、在墙或柱砼上弹出梁的轴线及水平线,并复核。

d、基层处理。基土地面应平整夯实,且有一定的防水、排水措施;楼地面砼强度应达到上层支模要求,支承系统无论是基土地面还是砼楼板地面均应在立柱底设通长木板。

e、支撑搭设。先搭设立杆及纵横龙骨。立杆采用钢管,排距800mm~1200mm。立杆的纵向间距800mm~1200mm。横向搭设钢管支撑,平行梁的水平方向设置连固钢管,并将横向龙骨按标高找平。当梁跨>4m时,应按规范要求起拱。

f、铺设梁底模。根据弹好的基准线将底模定位,起拱时应在全跨内平缓上调,将底模形成顺畅的拱形线。底模起拱完后,复核底模轴线及标高,并设置底模卡具,将底模固定好。

g、支设侧模。算好侧模模数,以备与板底模相接,形成板底模压梁侧模,梁侧模夹梁底模的组合方式。侧摸就位后,从横向龙骨上立竖向短钢管,加固侧模。同时将板底模龙骨紧顶竖向钢管的上口,二者并做可靠连接,并在竖向加固钢管与横向龙骨间设斜撑,模板内模上口设同宽的短钢筋。保证梁上口截面尺寸正确。梁高大于600mm时在梁中部增设对拉螺栓和腰楞。竖向加固钢管及对拉螺栓的间距为500mm。

m、侧模固定完后,校对梁的轴线、标高、起拱高度。侧模的平直度及梁的截面尺寸,若有较大偏差应再做调整。调整完,设横纵双向水平拉杆,距地20cm设一道,向上每1.5m设一道,将支撑体系加固连接成整体。

n、与相邻构件模板连接要求。与柱头模板相连应紧密,板底模与梁侧模企口相拼接。

1、梁底模与梁侧模连接可靠、紧密,梁底的定位扣件应牢固,确保梁的轴线、标高及截面尺寸正确。

2、模板的拼缝应严密。模板组拼完后,若有拼缝较大时,应用腻子补平、补严,并在模板表面粘贴50mm宽胶带。

3、与其它梁、板、柱模板的衔接应紧密,互相交错拼接的顺序应正确,确保能按正常的顺序拆模。

现浇板模板采用早拆模板支撑体系和竹胶合模板施工,使原设计的楼板跨度处于短跨受力状态,混凝土楼板的强度达到标准强度的50%,即可拆模。基于早拆模板的原理和其工程的实际情况,本工程所需早拆支撑体系的早拆柱头为一层的需用量,水平支撑、竹胶合模板及普通竖向支撑均为一层的需用量。在早拆体系中,早拆柱头与模板主梁,模板次梁的连接都是成套的工具式连接,拆卸、安装速度快,施工简单可靠,这样给模板的施工质量和速度给予了可靠的保证,

1、现浇板支模工艺流程:立可调支撑立柱及早拆柱头→安装模板主梁→安装水平支撑→安装斜撑→调平支撑顶面→安装模板次梁→铺竹胶合模板→面板拼缝粘胶带→刷脱模剂→模板预检→进行下道工艺。

2、拆模工艺流程:落下柱头托板,降下模板主梁→拆除斜撑及上部水平支撑→拆除模板主、次梁→拆除面板→拆除下部水平支撑→清理拆除支撑件→运至下一流水段→待楼板达到设计强度时拆除立柱。

b、现浇板模板采用竹胶合模板,模板为12mm覆膜竹胶合板,龙骨为60×100mm的方木,间距300mm。

c、板模板与梁模板的接缝处,将梁侧模板做成企口,板模板搭在企口上防治拼缝过大导致漏浆,板模板与木方接触处垫上5mm海绵条,防止漏浆。

d、板模板与板模板之间的接缝处,若大于2mm用油灰嵌填后再贴50mm粘胶带。

1、过梁底模长度采用洞口预留尺寸减允许负偏差值进行制作,防止使用时顶撞墙体,支设时与墙体间隙采用苯板填平,粘胶带固定。

2、过梁底模采用圆木上钉制三角台支承,侧模采用短斜撑杆固定。

a、楼梯模板采用竹胶合模板,钢管支撑。

b、楼梯模板支设前进行定位放样,首先依据设计图纸大样在楼梯间梯段一侧墙面上进行放大样,标定梯梁、梯板、平台的标高和位置线,然后依照大样支设模板。

c、本工程楼梯是支设的重点也是难点,首先关键是定位放样。

1、根据图纸尺寸,在地面垫层确定出中心点位置。

2、按图示尺寸分出每个踏步的宽度,画出分隔点。

3、在中心点处设一根垂直中垂线,并分出踏高。

4、在墙上分别量出每个踏步的高度尺寸,并做出标记,用铅丝连接此标记与中垂线上相应标记。

5、从墙上的交点起,按图纸上的底板厚度下反尺寸定出梯段的底板线,即每个踏步反出一个点,再用黑线把每个点连接起来,就组成底板的底线。

1、起踏和止踏的标高及方位。

2、梯梁的轴线及标高。

A、制定专项拆模方案,砼已满足规范要求拆模强度方可按方案拆除。

B、技术管理人员向工人下发拆模通知书后,工人方可按通知书上要求的部位和顺序拆模。

C、拆模应按模板设计的拆模顺序拆模,若无设计时应遵循先支后拆DB44/T 1456-2014 丙烯酸和聚丁二烯阳极电泳涂料.pdf,后支先拆,自上而下的拆模顺序。支架为先拆侧向支撑后拆竖向支撑。

D、模板拆除时,应派人在四周监控,不得让其他人员进入拆模现场,确保拆模安全。拆模时不得猛击乱撬,严禁使拆下的模板自由坠落于地面。

E、拆模时不得使用大锤,撬棍硬撬,拆除时以底部轻微撬动,保证砼表面及棱角的完整。柱、梁的侧模拆除以不破坏棱角为准,可准确掌握拆模时间,必须留置同条件试块,试块强度达到1.2Mpa时允许拆模。

F、梁板底模的拆除梁砼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可允许拆模,跨度大于8m时,砼必须达到设计强度100%方允许拆模。

6.4.4模板工程控制要点

A、浇筑前必须检查支撑是否牢固,扣件有无松动,支撑是否在基土上,立杆下必须垫50mm厚通长木板,浇筑砼时,必须由模板支设班组专人看模,随时检查支撑并及时加固。

B、模板吊装前,先清除胶合板上的水泥浆,然后涂刷隔离剂。

C、为保证砼外观成型质量,梁、柱节点、板拼缝等易漏浆部位是检查和控制的重点。

A、模板支设完后,后序的各项施工不得对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猛砸硬撬GB/T 24113.2-2019标准下载,破坏模板表面及模板的方位和标高。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