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安置房项目土方开挖与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淤安置房项目土方开挖与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2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淤安置房项目土方开挖与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附件2方案编制及审核人员

附件3基坑支护设计图纸

拟施工为庆元县黄麻淤安置小区项目,本项目共分两个地块,总用地面积为22078.63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为50236.6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22596.13平方米(其中夹层面积为5715.67平方米,地下室面积16880.46平方米)。小区共新建住宅楼10栋,其中一栋为9层,其他均为11层建筑,共新建2个独立的地下室。

二、土方开挖及支护平面布置图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SL 317-2015 泵站设备安装及验收规范(含条文说明),土方开挖工程及基坑支护工程总体详见土方开挖与基坑支护平面布置图及基坑支护方式汇总表:

基坑支护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录图纸

1、土方开挖前施工单位应编制详细土方开挖的实施计划及准备清单,并在取得设计单位认可后方可实施。

2、本基坑工程面积较大,开挖深度较深,可设置下坑坡道(马道),以实现大量施工机械设备下坑挖土运土。土方开挖施工组织应由总包单位深化设计。

3、基坑内部挖土应遵循盆式、分层、分段、对称开挖的原则开挖,基坑内严禁相邻多区域大面积同时开挖,每区开挖至基底标高后及时浇筑混凝土垫层,以减少基坑大面积暴露时间,控制基坑的回弹隆起。

4、开挖阶段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坑内水位和排除地表水,严禁地表水或基坑排除的水倒流回渗入基坑

5、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边坡留土及动态土坡的稳定性;施工单位应亚格按照土方开挖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基坑动态上方开挖过程中挖土高差不得大于3米,慎防土体的局部坍塌造成主体工程桩移位破坏、现场人员损伤和机械的损坏等工程事故。

6、基坑内所有的深坑开挖必须待普遍的垫层形成并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方可进行深坑的开挖。 7、基坑内明排水沟及集水坑不得设置于基坑周边,距离围护体应至少保证大于3米。开挖过程中发现围护体接缝处渗水应及时采取封堵措施。 8、施工单位应根据挖机及运土车的运行路线,在坑内外通道处均需设置路基箱或其它加固措施,并应确保车辆运行路线中土体的稳定。

9、砼垫层应随挖随浇,即垫层必须在见底后24小时内浇筑完成。

10、基坑开挖过程中发现地质条件或环境条件与原地质报告不符时,应及时会同相关设计,勘察单位进行设计验算或设计修改后方可实施。 11、在基坑的开挖施工期间,基坑周边需控制施工车辆通行,避免因重车行走而带来较大地面超载加大围护体的变形。

1、施工过程中建立完备的技术资料管理系统,对安全技术交底、隐蔽资料、技术复核、质量验收等相关资料做到动态更新,及时归档。

2、土方开挖过程中实施分层开挖,开挖一层支护一层,其中开挖深度每层不超过3m,确保土体边坡不塌落。

3、土方开挖时,根据”先深后浅”的方式即先开挖深基坑,再开挖浅基坑,边开挖边支护的原则。为了尽快安排动土开工,加快施工进度,采用机械挖土,人工配合修整,进行土方开挖,自卸汽车将土石方卸于业主指定弃土场。

4、认真审阅施工图纸,做好设计图纸会审工作,对施工图纸中不明确,错误或因施工要求需要做出设计变更的地方,及时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提出,以尽快征得相应的答复和进行施工。

5、编制施工作业技术指导书,并在施工管理中认真贯彻执行各项专业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

6、工程上所使用的测量仪器、检测设备、试验器材的技术指标必须满足相关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校。

根据野外勘探资料及室内试验成果综合分析,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基土可划分为三个工程地质层5个工程地质亚层;场区地基土自上而下分层描述如下:

⑥1层全风化花岗岩:灰黄、灰褐色,原岩基本风化成砂土状,原岩结构尚可辨认。局部存在球状风化(ZK19、ZK46、ZK54),该层全场基本分布,控制层厚1 .00~ 13.80m,层顶标高344.73~341.20m.在该层中进行标贯试验共19段次,实测锤击数介于25~47击,经杆长修正及统计计算求得锤击数标准值N= 25.60击。

拟建场地在勘察深度范围内地下水主要为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勘察期间测得稳定水位埋深2.00~3.80m,水位高程347.91~ 346.03m。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及现场调查访问,地下水位年变幅为±1.0左右。

2、《建筑与市政工程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 )

15、甲方提供的拟建场地规划图及地形图等相关资料

16、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基坑支护的设计文件

17、住建部【2018】31号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37号令)《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

一、主要进场设备及材料计划

基坑支护施工期间主要材料需求根据现场施工进度动态更新调整由项目物资部策划更新,主要进场设备参见下表:

本项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工程,计划于2020年5月20日开始动工,于2020年7月20日完成,工期预计60天,施工中各分布分项工程进度计划详见附件:

1)、充分利用有限的施工场地,综合考虑施工条件,本着经济合理、管理方便、安全可靠的原则布置施工现场。

2)、在平面布置中,应充分考虑好施工机械设备、办公、道路、现场出入口、临时堆放场地等临时设施,充分优化后进行合理布置。

3)、中小型机械的布置,要处于安全环境中,要避开高空物体打击的范围。

4)、临电电源、电线敷设要避开人员流量大的出口,以及容易被坠落物体打击的范围,电线尽量采用暗敷方式。

5)、本工程应着重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力度,严格按照我公司的《项目安全管理手册》的要求进行管理。

6)、本工程要重点加强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管理力度,使工程现场始终保持整洁、卫生、有序合理的状态。

7)、执行ISO14001标准,布置控制粉尘设施、排污、废弃物处理及噪声设施。

8)、设置便于大型运输车辆通行的现场道路并保证其可靠性。

第四章 土方开挖施工工艺技术

一、土方开挖施工工艺流程

根据”先深后浅”的方式即先开挖深基坑,再开挖浅基坑,边开挖边支护的原则。为了尽快安排动土开工,加快施工进度,采用机械挖土,人工配合修整,进行土方开挖,自卸汽车将土石方卸于业主指定弃土场。具体流程如下:

测量放线→人工挖孔桩施工→第一层基坑土石方开挖→网喷支护→第二层基坑土石方开挖→网喷支护→人工清基捡底→基槽验收

土方开挖前,充分了解周边各有关道路、管线、等设施的保护要求,实际开挖过程中,充分重视基坑监测,并及时根据监测数据调整施工流程或方案,强调信息化施工。

在正式施工前,会同业主、设计、监测、监理及各有关分包单位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估和对策分析,制订详细、可行的施工应急措施和方案。需进行专家论证时必须在施工前进行,保证土石方开挖安全性。

在开挖过程中应遵循设计放坡比例、分区、分块、分层、对称、平衡的原则,将基坑开挖造成的周围设施的变形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基坑底30cm土方应在晴天由人工清除,不得超挖;开挖到位后及时施工砼垫层,随挖随浇,垫层必须在见底后24小时内浇筑完成。

(5)基坑四周严禁堆土或堆载,地面超载应控制在20kPa以内。

土石方开挖过程如遇雨天,开挖边坡未进行支护,采用彩条布对边坡进行覆盖,从基坑顶覆盖至基坑底,防止雨水直接冲刷边坡土方,造成边坡失稳。

A、平面控制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B、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C、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必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用红油漆做好标记。

先用经纬仪根据平面控制网放出建筑物轴线,并在场地上做好轴线控制点,并不定期进行复测,尤其是在正式测放前,需进行复核。无误再进行细部侧放。

控制点的做法为用木桩或钢筋打入地下,地面上留100~200mm高度,在控制点外砌2~3块砖,中间浇捣素混凝土至控制面,防护受外界扰动产生误差。

高程控制网依据建设单位提供场区内高程控制点测设。

根据地下工程与上部结构工作分段进行的特点,高程控制网分段测设,但为了保证高精度一致,要及时进行复测,每周一次为宜。

高程控制网的精度等级及测量方法:根据《工程施工测量规范》标高控制网拟采用三等水准测量方法测定。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规定。

注:L为往返侧段附合水准线路长度(KM)

测量仪器选用DS3型水准仪,往返观测。水准仪的技术要求符合下表规定。

基坑在每一施工段机械开挖到基底标高上30cm后,请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单位、造价咨询单位对地基进行钎探检测,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清基工作。

清基采用人工开挖,挖出的土方用手推车推至基坑顶指定位置,由装载机装运到自卸车上进行转运或者外运。

人工清基时,测量人员要随时跟踪测量抄平,严禁超挖尽量一次开挖到位,不要少挖,造成重复清基捡底。

1、施工现场周围的围护

施工现场四周用围墙进行封闭,现场入口处设置大门和门卫室,门卫昼夜24小时值班。

2、基坑四周的临边防护

本工程基坑的四周必须设置栏杆防护,栏杆应由上、下两道横杆及立杆组成,横杆和立杆均用外径φ48mm、壁厚3.6 mm厚的钢管,用扣件连接。上杆离地高度为1.2m,中杆离地高度为0.6m;立杆间距2.2m,下端打入地面500mm深,并设置200mm高红白相间的踢脚板,防护栏杆满挂2000目密目网。防护栏杆上按照10m间距设置夜间警示灯,并在外侧悬挂“临边危险,注意安全”警示牌,内侧悬挂“千万小心,土方坍塌”警示牌。栏杆钢管刷涂红白相间的颜色, 同色间隔40厘米。

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应沿斜道进入基坑,不得翻越防护栏杆。

1、排桩支护(人工挖孔桩)

(1)人工挖孔桩设计参数

冠梁截面同桩直径(1000mm),冠梁高度500mm,采用C25混凝土浇筑,钢筋保护层厚度50mm,冠梁截面横向3C14钢筋,纵向4C20,具体详见下冠梁配筋图:

(3)桩间网喷设计参数

支护桩与钢筋网连接大样图

自然放坡+网喷施工示意图

场地平整→桩孔定位→人工挖孔施工→桩身钢筋及砼浇筑→养护成型→冠梁基础开挖→桩头破除→冠梁钢筋绑扎→冠梁浇筑→冠梁混凝土养护→土方开挖→预留排水孔→桩间土体网喷

修坡处理与清理→绑扎钢筋网片→安装钢筋网→预留排水孔→喷射混凝土→养护

测量员复核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符合要求后,根据施工图准确定位出灌注桩桩心位置,然后用十字线定位法标出桩心位置,在十字交叉的四条线上距桩心0.75m处打下木桩作为控制桩,控制桩要高于护筒10cm,在钻孔时随时校准钻杆是否偏移,便于及时调整,以保证孔位的正确。

人工挖孔桩开挖采用“挖一护一挖一护”循环的方式进行。在开挖时,一般土层中每节高度按1m控制。开挖时采用短把镐、锨等简单工具,遇到比较硬的岩石时,采用风镐破除开挖。桩孔土体、模板、钢筋及相关工具全部采用并卷扬机垂直运送。

护壁一般采用钢模板。护壁模板设计加工时要以能方便拆除、强度、刚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重量轻为原则。支立模板时,要保证模板内口的最小尺寸不小于设计桩径要求。模板安装完毕后,挂线检查模板上口、下口中心位置是否和桩位中心位置同心,以保证桩孔垂直度和桩位偏心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合格后方可进行护壁砼浇筑工序。

浇筑护壁砼前必须重新用十字线定位,检查桩位中心位置偏位情况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合格后,才能开始浇筑护壁砼。护壁砼必须与桩身砼标号一致采用C25水下砼浇筑。砼护壁为内齿式护壁,每节成八字形,上口宽800mm,下口宽1000mm,浇筑砼时,第一、二节采用溜槽浇筑,从第三节以下均用吊桶输送,人工浇灌。护壁砼的振捣方式:采取人工钢钎捣固与手提式小型振捣棒振捣想结合完成;对于孔口井圈及第一、二节护壁砼须用手提式小型振捣棒振捣密实。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必须保证护壁砼振捣密实。护壁上节与下节之间搭接100mm,具体见下图:

(6)钢筋笼、声测管制作安装

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制作桩身钢筋,主筋采用机械螺纹连接,除加强筋采用焊接与主筋连接外,箍筋采用绑扎连接,保护层厚度采用砼预制块垫好。钢筋笼吊装时,采用一台汽车吊整体起吊安装,起吊时,先使钢筋笼离开地面一定距离,然后汽车主吊吊臂升高,直到吊车将整个钢筋笼垂直吊起,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慢下放、就位后固定在设计标高位置。

按设计要求安装声测管。每节钢筋笼下放时应将声测管灌满清水,然后略微提高钢筋笼,并停滞一段时间观察检测管内水位,若水位无任何变化则表明检测管密实无漏,钢筋笼下放到位后,顶口用专用的封口封闭以防泥浆等杂物掉进孔内。声测管的插入除要求强度以外,还要满足插入连接致密不漏水。

如孔底水量较大时,一律采用水下砼灌注方法。灌注时,孔中水位保持与地下水位相平或略高于地下水位,利用水头压力维护孔壁安全。导管采用φ300mm钢管,每节2~3m。导管接口应连接牢固,封闭严密,导管接头应清洁无杂物,密封胶圈无破损老化,同时检查拼装后的垂直情况与密封性,根据桩孔的深度,确定导管的拼装长度,吊装时导管位于桩孔中央,并在浇筑前进行升降实验。导管下端距孔底0.25~0.4m为宜。

在灌注过程中,将孔内溢出的水引到周围适当地点处理,不随意排放,污染环境及河流。

桩基质量检测应按设计和规范规定达到7天强度以后进行。每根桩均按设计要求进行超声波进行无损检测。桩基检测前,先用水进行冲水检查,若有淤塞,进行不断冲洗,直至孔底。桩基检测数量及频率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9)人工挖孔桩主控项目

(10)桩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桩成孔后下道工序施工前设置桩孔口临边防护,临边防护高1.2m, 采用三道栏杆,第一道栏杆高1200m,第二道栏杆高600mm,第三道栏杆高200mm(如图)。

桩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桩口设置盖板进行覆盖。盖板四周采用∠30×30×1.6角钢设置,其余采用 16钢筋焊接,间距150mm,盖板边缘距桩(井)口300mm(如图)。

桩施工完成后待强度达到75%后进行冠梁基础开挖,及桩头人工破除(超灌0.6m)。进行冠梁浇筑,桩钢筋锚入冠梁内部现场不留设施工缝,一次性浇筑完成。冠梁施工完成后养护使其强度达到75%后方可进行土方开挖。施工要点如下:

1)冠梁所用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规定,并做复试、焊接做拉伸、弯曲试验。

2)加工及绑扎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间距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钢筋表面清洁,无严重锈蚀。钢筋锚固长度及搭接长度满足图集要求,按照锚固长度I级钢筋为25d,II级钢筋为35d;搭接长度为1.4倍的锚固长度,受力钢筋间距允许偏差为±10mm,箍筋构造筋间距允许偏差为±10mm,受力钢筋保护层为40mm,允许偏差为±10mm进行绑扎。施工过程中注意,受力钢筋同一截面接头数量不能超过50%,接头错开距离1米以上。

3)模板施工过程中须拼缝严密、平整、尺寸准确,浇筑砼前办理好相应的隐蔽验收手续。

4)混凝土采用天泵一次性浇注,如遇到特殊情况无法保证一次浇注完毕时,每次浇筑砼的施工缝留设规范,待第二次浇注时剔凿掉松散混凝土和浮浆。浇筑砼时定人、定岗监模,采用振动棒振捣密实,做到内实外光,防止蜂窝麻面的出现,有情况及时加固纠正。

5)浇注混凝土后做好位移观察点,并保证基坑位移的检测不间断。

(12)桩间挂网及喷射砼

2、自然放坡+网喷支护

按设计立面图要求,在锚杆施工范围内,起止点用仪器设置固定桩,中间视条件加密,并应保证在施工阶段不得损坏。其它孔位以固定桩为准钢尺丈量,全段统一放样,孔位误差不得超过±50 mm。测定的孔位点,埋设半永久性标志,严禁边施工边放样。土钉孔第一排从距离坡脚20cm开始布置,间距为纵横2000mm。

钻孔机具的选择,根据锚固地层的类别、孔径、深度、以及施工场地条件、设计图纸等来选择钻孔设备。现场采用履带式潜孔钻机,施钻前根据坡面测放孔位,准确安放固定钻机,并严格认真进行机位调整,确保土钉孔开钻就位纵横误差不得超过±50 mm,高程误差不得超过±100 mm,钻孔倾角和方向符合设计要求,倾角允许误差位±1.0°,方位允许误差±2.0°。

钻进达到设计深度后,不能立即停钻,要求稳钻1~2分钟,防止孔底尖灭、达不到设计孔径。钻孔孔壁不得有沉碴及水体粘滞,必须清理干净,在钻孔完成后,使用高压空气(风压0.2~0.4MPa)将孔内岩粉及水体全部清除出孔外,以免降低水泥浆与孔壁岩土体的粘结强度。除相对坚硬完整之岩体锚固外,不得采用高压水冲洗。

锚杆孔钻孔结束后,须经现场监理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孔径、孔深检查一般采用设计孔径、钻头和标准钻杆在现场监理旁站的条件下验孔,要求验孔过程中钻头平顺推进,不产生冲击或抖动,钻具验送长度满足设计锚杆孔深度,退钻要求顺畅,用高压风吹验不存明显飞溅尘碴及水体现象。同时要求复查锚孔孔位、倾角和方位,全部锚孔施工分项工作合格后,即可认为锚孔钻造检验合格。成孔检验合格后立即进入下一步工序。

锚孔钻造完成后应及时进行锚筋体安装和锚孔注浆,原则上不得超过24小时。

(7)钢筋现场绑扎操作工艺:

将预留钢筋调直理顺,并将表面砂浆等杂物清理干净。先立2~4根纵向筋,并划好横筋分档标志,然后于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定位水平筋,并在横筋上划好分档标志,然后绑其余纵向筋,最后绑其余横筋。钢筋网绑扎。全部钢筋的相交点都要扎牢,绑扎时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同排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接头之间及上、下相邻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接头之间沿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宜小于500mm。竖向分布钢筋可在同一高度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混凝土喷浆前对伸出的墙体钢筋进行修整,并绑一道临时横筋固定伸出筋的间距。钢筋网与坡面之间用马凳钢筋垫高,呈梅花形布置2m见方的加强筋范围布置五个马凳筋,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防止钢筋锈蚀。马凳钢筋及其梅花形布置尺寸如图:

按照设计要求,泄水孔间距为3000X3000mm,泄水管采用A75mm长pvc管管径500mm,外挑100mm。

用全站仪及钢卷尺按设计给定的控制坐标点定出每个泄水管位。

泄水管端部采用切割100mm×100mm双层土工布密封,土工布采用扎丝扎牢固。

泄水管一端插入土体内,一端用扎丝固定在钢筋网片上,严格控制纵横间距顺直美观。在混凝土喷射过程中如发现泄水管移位及时纠正。

(1)人工挖孔桩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完成,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分层振捣密实。

(2)桩位偏差:轴线和垂直轴线方向均不超过50mm;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5%;桩径偏差+50mm;桩底、桩顶标高与设计标高一致。

(3)支护桩钢筋笼允许偏差:主筋间距±10mm,主筋长度±100mm,箍筋间距±20mm。

(4)桩间土在机械开挖后,应辅以人工修整坡面,坡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20mm,在坡面喷射混凝土之前,应清除坡面虚土。

(5)土石方开挖不得碰撞基坑支护结构,不得造成桩间土垮塌。

(6)土石方开挖应严格执行分层开挖的原则。远离基坑边15~20m以外,对支护结构受力不产生影响的区域可继续开挖下一层土石方。

(7)喷射混凝土施工前基坑壁应清理掉虚土并保持壁平直。

(8)混凝土配合比按实验室配合比配制,拌料时应使水泥拌和均匀。

(9)在喷完后的14天内应按规定进行养护。

(10)浆液应搅拌均匀,随搅随用,需在浆液达到初凝前用完。

(11)挖土:挖土时间应在压浆结束24小时以后。同时挖土时应避免损坏已完成的护壁结构。

(12)泄水孔作业完成后,由监理工程师现场对泄水孔的孔斜、孔深和孔口装置的安装质量进行抽检。

(13)泄水孔抽检孔数不少于总泄水孔数的5%。

(14)合格标准:孔深误差不大于孔深的1%,孔底位置偏差值不大于监理工程师指示的控制标准。开孔位置误差不大于10cm。

(15)安装孔口装置的泄水孔,孔口装置安装牢靠,装置材料及零部件符合图示或监理工程师的要求。

(16)不合格的钻孔及孔口装置,应按监理工程师指示重新施工。

(17)坡面施工完成后拆除脚手架,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18)钢筋锚固长度及搭接长度满足图集要求,按照锚固长度I级钢筋为25d,II级钢筋为35d;搭接长度为1.4倍的锚固长度,受力钢筋间距允许偏差为±10mm,箍筋构造筋间距允许偏差为±10mm,受力钢筋保护层为40mm,允许偏差为±10mm进行绑扎。

基坑顶部及底部的截排水沟侧壁均采用M5砂浆砌筑MU10页岩砖,沟内抹30mm 厚1:2的水泥砂浆,沟底采用M5水泥砂浆护底,厚度50mm,沟底纵坡0.3%。

基坑底部四角位置及地势较低处设置集水坑,集水坑做法及大样如下:

井点放线定位 → 安装高位水泵 → 凿孔安装埋设井点管 → 布置安装总管→ 井点管与总管连接 → 安装抽水设备 → 试抽与检查 → 正式投入降水程序。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测量各单体工程控制点,测量放线确定井点位置,然后在井位先挖一个小土坑,深大约500mm,以便于冲击孔时集水,埋管时灌砂,并用水沟将小坑与集水坑连接,以便于排泄多余水。

凿孔冲击管上下移动时应保持垂直,这样才能使井点降水井壁保持垂直,若在凿孔时遇到较大的石块和砖块,会出现倾斜现象,此时成孔的直径也应尽量保持上下一致。

井孔冲击成型后,应拔出冲击管,通过单滑轮,用绳索拉起井点管插人,井点管的上端应用木塞塞住,以防砂石或其他杂物进入,并在井点管与孔壁之间填灌砂石滤层,该砂石滤层的填充质量直接影响轻型井点降水的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

A砂石必须采用粗砂,以防止堵塞滤管的网眼。

B滤管应放置在井孔的中间,砂石滤层的厚度应在60~lOOmm之间,以提高透水性,并防止土粒渗入滤管堵塞滤管的网眼。填砂厚度要均匀,速度要快,填砂中途不得中断,以防孔壁塌土。

C滤砂层的填充高度,至少要超过滤管顶以上1000~1800m,一般应填至原地下水位线以上,以保证土层水流上下畅通。

D井点填砂后,井口以下1.0~1.5m用粘土封口压实,防止漏气而降低降水效果。

将中15~30m的胶管插入井点管底部进行注水清洗,直到流出清水为止。应逐根进行清洗,避免出现“死井”。

首先沿井点管线外侧,铺设集水毛管,并用胶垫螺栓把干管连接起来,主干管连接水箱水泵,然后拔掉井点管上端的木塞,用胶管与主管连接好,再用10#铅丝绑好,防止管路不严漏气而降低整个管路的真空度。主管路的流水坡度按坡向泵房5%的坡度并用砖将主干管垫好。并作好冬季降水防冻保温。

检查集水干管与井点管连接的胶管的各个接头在试抽水时是否有漏气现象,发现这种情况应重新连接或用油腻子堵塞,重新拧紧法兰盘螺栓和胶管的铅丝,直至不漏气为止。在正式运转抽水之前必须进行试抽,以检查抽水设备运转是否正常,管路是否存在漏气现象。在水泵进水管上安装一个真空表,在水泵的出水管上安装一个压力表。为了观测降水深度,是否达到施工组织设计所要求的降水深度,在基坑中心设置一个观测井点,以便于通过观测井点测量水位,并描绘出降水曲线。

在试抽时,应检查整个管网的真空度,应达到550mmHg(73.33KPa),方可进行正式投入抽水。

轻型井点管网全部安装完毕后进行试抽。当抽水设备运转一切正常后,整个抽水管路无漏气现象,可以投入正常抽水作业。开机后一个星期后将形成地下降水漏斗,并趋向稳定,土方工程可在降水3d后开挖。

1)土方挖掘运输车道不设置井点,这并不影响整体降水效果。

2)在正式开工前,由电工及时办理用电手续,保证在抽水期间不停电。因为抽水应连续进行,特别是开始抽水阶段,时停时抽,井点管的滤网易于阻塞,出水混浊。同时由于中途长时间停止抽水,造成地下水位上升,会引起土方边坡塌方等事故。

3)井点降水应经常进行检查,其出水规律应“先大后小,先混后清”。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检查。

4)在抽水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和调节离心泵的出水阀门以控制流水量,当地下水位降到所要求的水位后,减少出水阀门的出水量,尽量使抽吸与排水保持均匀,达到细水长流。

5)真空度是轻型井点降水能否顺利进行降水的主要技术指数,现场设专人经常观测,若抽水过程中发现真空度不足,应立即检查整个抽水系统有无漏气环节,并应及时排除。

6)在抽水过程中,特别是开始抽水时,应检查有无井点管淤塞的死井,可通过管内水流声、管子表面是否潮湿等方法进行检查。如“死井”数量超过10%,则严重影响降水效果,应及时采取措施,采用高压水反复冲洗处理。

7)在打井点之前应勘测现场,采用洛阳铲凿孔,若发现场内表层有旧基础、隐性墓地应及早处理。

8)如粘土层较厚,沉管速度会较慢,如超过常规沉管时间时,可采取增大水泵压力,大约在1.O~1.4MPa,但不要超过1.5MPa。

9)主干管应按本交底做好流水坡度,流向水泵方向。

10)如在冬季施工,应做好主干管保温,防止受冻。

1l)基坑周围上部应挖好水沟,防止雨水流人基坑。

12)井点位置应距坑边2~2.5m,以防止井点设置影响边坑土坡的稳定性。水泵抽出的水应按施工方案设置的明沟排出,离基坑越远越好,以防止地表水渗下回流,影响降水效果。

第七章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基坑工程施工及地下结构施工期间,应对基坑支护结构受力和变形、周边建筑物、重要道路及地下管线等保护对象进行系统的监测。通过监测,可以及时掌握基坑开挖及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实际状态及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做到及时预报,为基坑边坡和周边环境的安全与稳定提供监控数据,防患于未然;通过监测数据与设计参数的对比,可以分析设计的正确性与合理性,科学合理地安排下一步工序,必要时及时修改设计,使设计更加合理,施工更加安全。

本工程的基坑监测内容包括:地下水位的监测、周边建筑物的沉降观测、边坡顶部位移监测。

(1)变形监测:变形监测包括支护桩桩顶及边坡顶部水平位移监测,地面沉降监测,临近建筑物、道路及管线沉降监测(见基坑支护平面布置图)。变形监测须符合现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和《建筑基坑支护监测技术规程》要求。

(2)应力监测:支护桩钢筋应力监测、支撑钢筋应力监测。监测桩身应力的桩同时在桩身上埋设测斜仪监测桩身变形。

(4)监测资料必须当天整理,提交项目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人员。

(5)支护结构位移报警值25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3mm;地面沉降报警值20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3mm;地下管道沉降和位移值10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2mm;自来水管沉降和位移值20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2mm;地下水位监测报警值为1000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500mm;基坑地表周围裂缝监测报警值为30mm,每天发展不得超过3mm;周边建筑物倾斜监测报警值为2H/1000,每天发展不超过0.1H/1000。

(6)本工程一共布置79个监测点,其中地表位移监测点31个,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10个,地下水位观测井7个,地下水位回灌井4个,周围环境监测点27个,监测点平面布置详附录图纸。

地下水位观测井和回灌井大样详图

二、基坑坍塌的预防措施

1、选择适合的基坑坑壁形式

基坑施工前,首先应按照规范的要求,依据基坑坑壁破坏后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确定基坑坑壁的等级CJJ/T 306-2020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工程技术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然后根据坑壁安全等级、基坑周边环境、开挖深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施工作业设备和施工季节的条件等因素选择坑壁的形式。

当坑基顶部无重要建(构)筑物,场地有放坡条件且基坑深度=10m时,可以优先采用坡率法。采用坡率法时,关键是要确定正确的坡率允许值。一般坑壁的坡率允许值可按工程类比的原则并结合已有稳定边坡的坡率值分析确定。当施工场地不能满足设计坡率值的要求时,应对坑壁采取支护措施。选择支护结构,首先要确定基坑坑壁的安全等级。按照规范的要求,坑壁的安全等级按其损坏后可能造成的破坏后果的严重性、坑壁类型和基坑深度等因素,确定为一、二、三级。坑壁安全等级一、二级适合采用挖孔灌注桩护壁,坑壁安全等级二、三级适合采用土钉墙护壁。 2、加强对支护结构施工质量的监督

建立健全施工企业内部支护结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是保证支护结构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质量检验的对象包括支护结构所用材料和支护结构本身。对支护结构原材料及半成品应遵照有关施工验收标准进行检验,主要内容有:(1)材料出厂合格证检查;(2)材料现场抽检;(3)锚杆浆体和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强度等级检验。对支护结构本身的检验要根据支护结构的形式选择,如土钉墙应对土钉采用抗拉试验检测承载力、对混凝土灌注应检测桩身完整性等。 3、加强对地表水的控制

在基坑施工产前,应摸清基坑周边的管网情况,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管网造成损害,出现爆或渗漏。同时为减少地表水渗入坑壁土体,基坑顶部四周应用混凝土封闭,施工现场内应设地表排水系统,对雨水、施工用水、从降水井中抽出的地下水等进行有组织排放,对坑边的积水坑、降水沉砂池应做防水处理,防止出现渗漏。对采用支护结构的坑壁应设置泄水孔,保证护壁内侧土体内水压力能及时消除,减少土体含水率,也便于观察基坑周边土体内地表水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泄水孔外倾坡度不宜小于5%,间距宜为2~3m,并宜按梅花形布置。 4、搞好支护结构的现场监测

支护结构的监测是防止支护结构发生坍塌的重要手段。在支护结构设计时应提出监测要求由有资质的监测单位编制监测方案,经设计、监理认可后实施。监测方案应包括监测目的、监测项目、测试方法、测点布置、监测周期、监测项目报警值、信息反馈制度和现场原始状态资料记录等内容。监测项目的内容有:基坑顶部水下位移和垂直位移、基坑顶部建(构)筑物变形等。监测项目的选择应考虑基坑的安全等级、支护结构变形控制要求、地质和支护结构的特点。监测方案可根据设计要求、护壁稳定性、周边环境和施工进程等因素确定。监测单位应定期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通报监测情况,当监测值超过报警值时应立即通知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通过组织落实、责任到人、定期检查等管理措施,杜绝死亡事故,确保无重大工伤事故,严格控制轻伤频率在千分之五以内。

结合本工程的实际特点,项目经理部安全组织保证体系构架如下:

GB/T 42105-2022标准下载项目安全组织保证体系图

(1)安全技术交底制:根据安全措施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各级管理人员需亲自逐级进行安全技术三级书面交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