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湖公园南入口等节点景观提升工程桥墩、桥台专项施工方案.docx

麓湖公园南入口等节点景观提升工程桥墩、桥台专项施工方案.docx
积分:20
特惠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文件类型:docx
资源大小:4.3 M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属性:
会员资源

施组设计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随机截取了部分,仅供参考,下载文档齐全完整

麓湖公园南入口等节点景观提升工程桥墩、桥台专项施工方案.docx

麓湖公园南入口等节点景观提升工程

桥墩、桥台专项施工方案

编 制:

铁路建设项目施工图电子文件交付管理办法(铁建设[2020]123号 国铁集团2020年7月).pdf审 核:

批 准:

1.2 施工环境及条件 1

1.4 质量、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工期目标 6

1.5 适用的技术标准、规范及验收标准 7

2 环境因素、危险源及风险分析、评估 8

2.1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 8

2.2 风险分析、评估及预控措施 12

3 主要施工工艺方案 12

3.1 施工组织及施工安排 12

3.2 主要施工方案及工艺 13

3.3 施工资源配置 32

4 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保护、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32

4.1 职业健康安全要求及技术措施 33

4.2 环境保护要求及技术措施 33

4.3 质量保障技术措施 34

4.4 安全应急措施 42

5.1 脚手架计算书 46

5.2 圆柱模板计算书 53

5.3 墙模板(组合式钢模板)计算书 58

本工程为麓湖公园总体提升项目白云山麓湖越秀山连通工程的空中步道,位于广州市越秀区麓湖的东南侧,麓湖路东侧和内环路北侧的区域。

拟建人行天桥位于景观水池上方。主桥采用钢结构,桥墩采用圆形独柱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

广州市地处南亚热带、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区,夏长冬短,湿润多雨,年降水量为 1700~2200mm。年平均气温多为 20~22℃,年温差为 15~17℃,最冷月(1 月)平均温度 11~13.4℃,最热月(7 月)均温 22.7~35.5℃。影响广州市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台风、暴雨,多集中于 4~9 月,占全年降雨量的 70~85%。

施工地段多为山丘上,大部分地段自然排水条件较通畅,在北线末端处为人工湖麓湖,水位受大气降雨和麓湖排水密切相关。

根据目前的钻探成果与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内基岩差异较大且埋藏深度有一定变化,越秀公园~花果山公园~电视台地段基岩埋深约 10~15m,为元古界云开岩群(Pz1),岩性为变质砂岩、变质粉砂岩等;麓湖南侧麓湖路至内环路地带基岩主要为白垩系大朗山组沉积岩(K2);鸿鹄楼以北至沈海高速广州支线地段部分出露全风化、强风化基岩,为侏罗系金鸡组(J1)碎屑岩类,岩性主要为粉砂岩/细砂岩;麓湖西北部地段基岩埋深约 10~15m,为侏罗世时期侵入花岗岩(γ5)。

根据目前已有的钻探成果,路径范围内第四系为人工填土、冲积成因粉质黏土、坡积成因粉质黏土、残积成因粉质黏土/砂质黏性土。其中人工填土在麓湖公园分布较为广泛;冲积成因粉质黏土仅在局部有揭露;坡积成因粉质黏土分布于沿线斜坡局部地段;残积成因的粉质黏土/砂质黏性土分 布于沿线绝大部分地段。

(4)岩土的类型、性质和物理力学参数

线路沿线岩土层按地质年代、成因类型由上而下分为六层,并可按其力学特征等进一步划分亚层。场地内各岩土层描述如下:

1、人工填土层(Q4ml)

2、第四系冲积土层(Q4al)

3、粉砂岩残积土层(Qel)

4、花岗岩残积土层(Qel)

本次勘探钻孔中揭露的基岩以麓湖为界分为两类,麓湖北侧的钻孔区域的基岩为侏罗纪花岗岩(ZK12、ZK13),而主体勘探的麓湖南侧的 11 个钻孔区域的基岩为白垩系大朗山组的沉积岩,包括粉砂岩、砂砾岩等。

第(5)层 粉砂岩:红褐色为主,粉细粒等粒结构,块状构造/层状构造。按岩石风化程度可分为四个风化等级:

第(6)层 砂砾岩:灰褐色、灰白色为主,中粗粒不等粒结构,块状构造/层状构造。按岩石风化程度可分为 3 个风化等级:

第(7)层 花岗岩:褐红色,中粒结构,块状构造。目前揭露钻孔中,按岩石风化程度可分为 1 个风化等级:

场地地下水按含水介质特征划分,主要为块状岩类基岩裂隙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和承压水。

自然状态下,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位受季节性降水及地表水影响较大。场地地下水水位埋藏较浅,以地表蒸发和人工抽排等排泄方式为主。各层地下水具有一定水力联系,分层量测水位与稳定水位相近。

勘探期间实测大部分地段钻孔深度范围内未见稳定地下水。且水位深度差异较大,钻孔地下水初见水位 4.00~8.20m,稳定水位埋深为 3.70~7.90m。据本地区经验,陆地地下水水位年变化幅度一般在 0.20~3.00m 之间。

桥位位于广州市越秀区麓湖的东南侧,麓湖路东侧和内环路北侧的区域。

拟建人行天桥为麓湖公园总体提升项目白云山麓湖越秀山连通工程的空中步道悬挑延伸于景观水池上方的景观桥梁。主桥采用钢结构,桥墩采用圆形独柱墩,基础采用旋挖钻孔灌注桩。

根据场地条件,两侧梯道均采用单边接地式,东侧梯道往东边接地,西侧梯道往南边接地,整个平面呈“回形标”形。中跨平曲线半径为 R=17m;天桥边跨宽为 3m,中跨逐渐变宽为 5.066m,桥面纵坡为 1%,之间不设竖曲线,保持主桥竖向光滑顺畅。天桥总长为 82.4m,跨径布置为24+28+24m,。钢箱梁外包龙骨加装饰。

1.3.1基本结构概况

钢箱梁采用单箱单室截面,边跨标准段两侧挑臂长 0.5m,边跨变宽段两侧挑臂长 0.5m~0.619m; 中跨两侧挑臂长 0.619m~1.533m。梁中顶底板厚度 16mm,梁端及桥墩支座处为 20mm;梁中及桥墩支座处腹板厚度均为 12mm,梁端腹板厚度为 16mm;跨中横隔厚度为 12mm,一般间距为 2m;桥墩支座处横隔板厚度为 25mm;除桥墩支座处横隔板加劲肋厚度为 12mm,其余加劲肋厚度均为 10mm。钢箱梁采用工厂焊接与工地焊接相结合。

主桥桥墩采用钢筋混凝土圆形独柱墩,直径为 80cm,与桩基固结,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

质量、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工期目标

(1)各检验分项工程施工质量检验合格率达到100%。

(2)单位工程一次交(竣)工验收合格率100%。

(3)顾客投诉整改率100%。

(4)实施优质品牌战略,积极争创省部级及中交集团优质工程奖。

(5)不发生较大及以上质量责任事故或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含)以上重大责任质量问题。

(1)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安全管理目标和指标,努力实现零死亡、零重伤事故。

(2)杜绝发生一般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3)杜绝发生一般及以上水上交通责任事故。

(4)杜绝发生一般及以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无相关方投诉。

(5)杜绝发生一般及以上火灾责任事故。

(6)杜绝发生一般及以上职业病危害责任事故。

(7)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交底覆盖率100%,劳保用品配备率100%。

(8)特种作业人员的持证上岗率100%。

(9)事故隐患整改率100%,整改合格率100%。

(10)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减少排放。

(11)不断改善和改进安全生产条件、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与环保意识,确保各项安全环保目标顺利完成。

适用的技术标准、规范及验收标准

(16)《路桥施工计算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环境因素、危险源及风险分析、评估

风险分析、评估及预控措施

作业平台搭设、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存在高空作业的风险。比如高处坠落、高空坠物。

设备材料吊装过程中与作业人员施工存在交叉作业风险,需加强现场指挥协调。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爆模、垮塌的风险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管理上,存在自身管理人员经验有限,劳务协作队伍水平参次不齐,劳务队伍人员流动性较大而产生的管理风险。

(1)施工前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技术、安全交底,未交底或交底不清不得进场作业。

(2)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作业。

(3)施工期间,作业人员必须服从现场技术人员的管理、安排。

(4)针对作业班组建立安全管理奖惩制度,并认真执行。

(5)编制可行的应急预案,现场常备足够数量的抢险物资。

(6)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安全培训;严格执行三级技术交底制度;加强日常对施工过程的安全、技术、质量检查力度。

(7)脚手架搭设需满足规范要求,高处作业时做好防护措施。

(8)起重吊装过程中配备专职信号工,指挥吊装作业。加强起重吊装时现场的管理与协调。

(9)技术上对墩身模板进行准确设计计算。模板在专业钢构厂内加工,保证模板加工制造质量。

(10)严格检查验收模板安装质量,确保每个加固螺栓连接到位,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保证混凝土对模板侧压力在设计范围内。

管理模式及组织关系见下图:

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在此前提下合理地进行各种临建、堆场、机械的布置,始终保持现场处于整齐有序的状态,以满足现阶段施工要求。对总平面的分配和使用我们将坚持以下原则:总平面布置与管理应以确保用电、安全防护、消防、交通顺畅为重点,及时做好现场给排水、清理,减少环境污染,各类材料按不同规格堆放整齐,设置标识牌和检验状态,保证场地内符合文明施工要求。

本工程施工场地需按规划进行整平处理,要保证完成施工任务,不仅要求对施工总平面要有一个合理的布置,而且要有科学严密的管理措施。

施工平面管理由生产经理负责,施工队伍进场后,必须严格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来布置现场,如果发现现场的特殊问题及时通知现场管理人员协商解决。

现场施工道路稳固、畅通,做好雨天排水工作。

凡进出现场的所有设备、材料必须按平面布置图指定的位置堆放整齐,不得任意堆放。

施工现场的水准点,轴线控制点,埋地线、缆应有醒目标志,所有材料堆场也必须作好标志,并加以保护。

临时钢筋加工场设置场地周边,下部结构钢筋在钢筋加工场进行集中加工,利用20t板车运输至现场。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供应。

采用施工便道进行施工区域内设备材料的周转运输。

施工用水现抽,用于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养护、降尘除尘等工作。

施工用电采用业主提供的变压器,经由一级、二级箱将电源输送至施工现场,埋地电缆处设置地下管线标识牌。

(6)库房、材料周转平台及临时材料堆放点

库房及材料周转平台设置于施工便道两侧,用于现场材料周转及存放。

桥台采用重力式桥台,侧面图及具体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主桥桥墩采用钢筋混凝土圆形独柱墩,直径为 80cm,与桩基固结,立面图及具体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2)按施工组织设计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调配施工队伍。对各生产班组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对所需各工种专业技术工人及工班负责人进行施工技术、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培训,为施工做好人力、技术准备工作。

3)根据施工工艺要求及机械组合情况,工程所需的机械设备按照施工进度计划需求分批次运至施工现场,做好检修、调试计划,使其处于完好状态。

4)认真进行图纸会审,详细计算工程数量。进行工、料、机分析,提出资源供应计划,做好材料储备和供应。同时按照规范要求做好原材料试验、配合比设计,为施工提供必要的试验指导数据。

5)密切联系业主、监理、设计和地方各级政府协调部门,做好各项协调工作,确保工程不受干扰、少受干扰,争取良好的施工环境。

施工放样前,对设计图纸认真计算、复核桥梁各桥台、墩身放样点坐标及高程,并根据设计单位交付的测量资料对控制点及水准点进行加密,并加以保护。测量复核材料上报监理工程师进行核查,准确无误后,方可开展施工。具体测量成果及程序见测量专项方案。

(3)试验准备及材料要求

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预拌混凝土)施工,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试验检测单位进行室内配合比试验,7天、28天强度符合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上报监理工程师进行强度复核,达到要求后采用,否则重新调整,直至合格为止。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采用的混凝土、水泥、粗骨料规定如下:

b) 混凝土拌和物(含封锚混凝土)中各种原材料引入的氯离子总量不得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0.06%。

根据导线控制点测设出桩中心后,放出承台四周边桩并作好标记,同时测出原地面至承台底的高差,按照放坡坡比确定开挖范围和深度。

基坑开挖采用挖掘机进行。

图 3.26 基坑周边防护示意图

本项目承台、桥台底设计标高均低于原始地面4~6米。桩基施工时,承台、桥台基坑还未进行开挖,因此,会造成桩基冲孔深度比设计深度深4~6米,各墩实际多冲孔深度以现场地形实测为准。桩基混凝土浇筑时,比设计桩顶多浇筑1米的桩头,待承台基坑开挖后凿除。破桩头前,应在桩体侧面用红油漆标注桩顶设计高程线,以防桩头被多凿,造成桩顶伸入承台内高度不够。破除桩头时采用空压机结合人工凿除,上部采用空压机凿除,下部留有10~20cm由人工进行凿除,凿至桩顶设计高程线后,采用钢丝刷等工具把桩头钢筋的混凝土残渣清理干净并复测桩顶高程。

图3.27 空桩段示意图

基坑开挖至比设计标高低10cm后,即开始浇注一层10cm厚的C20素混凝土垫层,作为承台钢筋及混凝土施工的底模,素混凝土面必须平整且不能高于承台底标高。

在钢筋加工厂下料、加工,平板车运输至现场绑扎成型。直径20mm以下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接头,直径大于20mm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的钢筋接头,不得超过钢筋数量的50%;且“同一截面”内,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

钢筋安装应按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钢筋品种、规格、数量、形状、位置、接头等均应符合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的要求。钢筋绑扎过程中做好墩身钢筋及支架预埋件的预埋。

混凝土垫层浇筑后,进行承台测量放样,准确测量放出承台十字轴线及标高线,并做上醒目标记。依据承台十字轴线用墨线弹出承台的轮廓尺寸线以指导模板安装。

承台模板采用大块钢模板,加工场分块加工,验收尺寸及刚度合格后方可使用,钢膜重量约130kg/m2,本项目计划订做一套钢模板,周转使用,一套承台钢膜约45 m2重量约6T。

模板采用25t汽车吊现场组拼,模板块与块间采用螺栓连接,模板的固定采用对拉螺杆和斜撑。

安装模板时注意事项如下:

①模板及配件应按批准的加工图加工,成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模板板面之间应平整,接缝严密,不露浆。

②安装模板前,在钢筋骨架外侧安装C40强度的成品砂浆垫块,垫块呈梅花形布置,每平方米不少于4个,以确保承台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满足要求。

③模板与钢筋安装工作配合进行,与钢筋冲突的模板待钢筋安装完毕后安设。

④模板采用拉杆固定,并在模板外设立钢管支撑。

⑤模板使用前涂刷脱模剂,以便脱模。

⑥模板底部与垫层接触面用水泥砂浆封口,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水泥砂浆流失,确保混凝土外表美观。

⑦模板安装完毕后进行测量校核,确保平面位置、标高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⑧混凝土抗压强度达2.5MPa时方可拆除模板,试验室做好混凝土试件。

模板的拆除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拆时严禁抛扔。

在灌注混凝土前,应按规定作好各种检查及记录,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杂物。应水平分层进行浇筑,厚度适宜,灌注混凝土应使用振动器捣实,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应设专人检查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等的状态。

(1)用混凝土泵运送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输送管接头严密,运送前应以水泥浆润滑内壁;

②混凝土运送工作应连续进行,如有间歇应经常使混凝土泵转动,以防输送管堵塞,若发生堵塞,则应将管内混凝土立即排出并冲洗干净;

③泵送时,应使料斗内经常保持约2/3的混凝土,以防管路吸入空气,导致堵塞。

浇筑混凝土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从高处直接倾卸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

②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溜管设施下落;倾落高度超过l0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

③在串筒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宜超过1m。

(2)浇筑混凝土时,振动器振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使用插入式振动器时,移动间距不应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0~l00mm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0~l00mm,每一处振动完毕后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应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及其他预埋件。

②表面振动器的移位间距,应以使振动器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l00mm左右为宜。

③附着式振动器的布置距离,应根据构造物形状及振动器性能等情况并通过试验确定。

④对每一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承台顶面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立即用铁滚筒或长方木在混凝土表面进行碾压赶浆,用长木条将承台顶面混凝土找平,然后在用木抹子进行二次抹面收平。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小时承台表面覆盖土工布淋水保湿养护。砼强度达到2.5Mpa后方可进行模板拆除。

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现场温控监测技术要求

a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内监测点的布置,应以能真实反映出混凝土浇筑体内最高温升、芯部与表层温差、降温速率及环境温度为原则。

b 监测点的布置范围以所选混凝土浇筑体平面图对称轴线的半条轴线为测试区,在测试区内监测点的布置应考虑其代表性按平面分层布置;在基础平面对称轴线上,监测点不宜少于4处,布置应充分考虑结构的几何尺寸。

c 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应布置外表、底面和中心温度测点,其余测点布设间距不宜大于600mm。

d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芯部与表层温差、降温速率、环境温度及应变的测量,在混凝土浇筑后,每昼夜应不少于4次;入模温度的测量,每台班不少于2次。

e混凝土浇筑体的表层温度,宜以混凝土表面以内50mm处的温度为准。

f 测量混凝土温度时,测温计不应受外界气温的影响,并应在测温孔内至少留置3min。根据工地条件,可釆用热电偶、热敏电阻等预埋式温度计检测混凝土的温度。

g 测温过程中宜及时描绘出各点的温度变化曲线和断面的温度分布曲线。

为了掌握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升和降温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种材料在各种条件下的温度影响,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温度监测控制。

a测温点的布置——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沿浇筑的高度,应布置在底部、中部和表面,垂直测点间距一般为500~800㎜;平面则应布置在边缘与中间,平面测点间距一般为2.5~5m。当使用热电偶温度计时,其插入深度可按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应不小于热电偶外径的6~10倍,测温点的布置,距边角和表面应大于50㎜。

采用预留测温孔洞方法测温时,一个测温孔只能反映一个点的数据。不应采取通过沿孔洞高度变动温度计的方法来测竖孔中不同高度位置的温度。

b测温制度——在混凝土温度上升阶段每2~4h测一次,温度下降阶段每8h测一次,同时应测大气温度。

所有测温孔均应编号,进行混凝土内部不同深度和表面温度的测量。

测温工作应由经过培训、责任心强的专人进行。测温记录,应交技术负责人阅签,并作为对混凝土施工和质量的控制依据。

c测温工具的选用——为了及时控制混凝土内外两个温差,以及校验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别,随时掌握混凝土温度动态,宜采用热电偶或半导体液晶显示温度计。采用热偶测温时,还应配合普通温度计,以便进行校验。

在测温过程中,当发现温度差超过25℃时,应及时加强保温或延缓拆除保温材料,以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差应力和裂缝。

人行通道利用脚手架作为支撑系统,在脚手架外侧搭设之字形人行步梯,并在钢管上满铺方木,宽度0.75m,每层高度3.0m,爬梯面板采用木板铺设,上钉防滑条,防滑条间距30cm,木板支撑采用横向钢管,钢管间距1.5m。人行爬梯进入施工平台时,爬梯三面支立钢管并挂设安全网,防止施工人员从爬梯口坠落。

扣件安装符合下列规定:

①扣件规格必须与钢管外径相同。

②螺栓拧紧扭力矩不应小于40N.m,且不应大于65N.m。

③在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剪刀撑等用的直角扣件、旋转扣件的中心点的相互距离不应大于150mm。

④对接扣件开口应朝上或朝内。

⑤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

1)落地式脚手架地基处理:四周回填土夯实,并铺槽钢支垫,所有基础必须平整、布设平稳。

2)立杆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相邻立杆的对接扣件不得在同一高度内,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各接头中与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节点间距不小于50cm。

②当搭至有连墙件的构造点时,在搭设完该处的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后,应立即设置连墙件。

③除最上一段立杆外,接头均必须用对接扣件连接,顶层立杆采用搭接时搭设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少于100㎜。

3)纵向水平杆(大横杆)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大横杆置于小横杆之下,在立杆的内侧,用直角扣件与小横杆扣紧。同步大横杆四周要交圈,每步脚手架大横杆中间设一根牵杆。

①纵向水平杆宜设置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3跨。

②纵向水平杆接长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搭接时搭长≮1 m,用等距分布的三个旋转扣件固定。

③纵向水平杆的接长规则:

a、同一跨距内的相邻两杆不得同时存在接头;

b、隔一跨距的两杆的接头相互错开的距离≥500㎜;

c、接头应尽量靠近主节点设置,接头中心与主节点中心距离≤1/3Lb

每一档内外立杆、每一步都必须设置一根小横杆,并采用十字扣件扣紧,大横杆与小横杆用十字扣紧。小横杆伸出外挑立杆边缘距离不小于10cm,且长度要求基本一致,最大不超过20cm。小横杆应在立杆分上下两层相向布置。

脚手架剪刀撑随立杆纵横水平杆同步搭设,用通长剪刀撑沿架高连续布置。并在整个侧面上连续布置。各剪刀撑按4步4跨设置一道,斜杆与底排大横杆的夹角在45°~60°之间。剪刀撑相交点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并沿架高连续布置。

脚手板采用竹脚手板铺设。在架底排先铺一层密目安全网上铺竹脚手板(满铺)。竹木脚手板采用对接平铺,平铺处设两根横向水平杆,其板长两端均应支承杆可靠地固定。

脚手架与建筑物之间空档采用竹制脚手板防护。随作业层上升,同时作业不超过二层。

对特殊部位未能满铺时,应在所铺位置端头用脚手板或密目安全网进行竖向隔离。所有脚手板必须用不小于16#铅丝绑扎牢固。靠墙一侧转角部位脚手板应重叠铺设,避免出现探头现象。

7)作业层的栏杆和挡脚板的搭设应符合下列规定板:

在作业层设置二根横向防护栏杆。

①栏杆和挡脚板均应搭设在外立杆的内侧。

SH/T 3116-2017 石油化工企业用电负荷计算方法②防护栏杆应搭设在两横杆中部850mm处。

③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

放样之前,对设计图纸提供的特征点坐标进行复核,确认坐标准确无误后进行放样,测放出桥台施工时的平面控制特征点及纵、横向轴线。

检查合格后,进行模板安装,模板采用采用大块钢模板。模板下面与承台的缝隙采用砂浆填塞DB37T 5073-2016 建筑工程(建筑设备、安装与节能工程)施工资料管理规程,防止混凝土浇筑时发生漏浆。安装后检查模板的平整度、平面位置、垂直度和支护是否牢固,并报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

台身采用泵送入模浇筑,浇筑注意事项同承台施工。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覆盖养生,由专人负责洒水,持续养生7天,然后进行第二层混凝土施工,安装第二层混凝土前应对第一层混凝土面进行凿毛清洗处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