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1859-2020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34/T 1859-2020 岩棉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pdf以熔融火成岩为主要原料喷吹成纤维,加入适量热固性树 脂胶结剂及憎水剂,经压制、固化、切割制成的板状制品
2.0.6 岩棉条 rock wool belt
将岩棉板以一定的间距切割成条状翻转90°使用的制品。 该制品的厚度为切割间距,宽度为原岩棉板的厚度。使用时纤 维的排列方向垂直于墙面
QB/T 1394-2014 番茄罐头2.o.7岩棉条保温复合板thermalinsulationfireproof
以岩棉条作为保温芯材,按照一定尺寸排列拼装,采用双 面压涂抹面胶浆并与耐碱玻璃纤维网布复合,制作而成的具有 保温隔热及阻燃功能,不带饰面装饰层的保温板材,简称岩 棉条复合板
用于将岩棉板粘贴在基层墙面上的粘结材料,是一种由水 泥、高分子聚合物、填料和其它添加剂组成的单组分工厂化生 产的干粉砂浆。
抹面胶浆renderingcoatm
在岩棉外保温系统中用于抹面层,由水泥基胶凝材料、高 分子聚合物材料、填料和添加剂等组成,具有一定变形能力和 良好粘结性能的聚合物水泥砂浆或非水泥基聚合物砂浆。
2.0.10耐碱玻璃纤维网布
采用“耐碱玻璃纤维纱织造”,表面经高分子材料涂覆处 理,具有耐碱功能的“网格布”,作为增强材料内置于抹面胶浆 中,与抹面胶浆共同形成薄抹灰抹面层,用以提高面层的抗裂 性。简称耐碱玻纤网布。
由膨胀件和膨胀套管组成,或仅由膨胀套管构成,膨胀套 管带有圆盘,依靠膨胀产生的摩擦力或机械锁定作用连接保温 系统与基层墙体的机械固定件
2.0.12金属膨胀锚栓
用于固定岩棉外保温系统用托架,膨胀套管不带圆盘的锚 栓。也称为凸缘锚栓,
2. 0. 13 附件
在岩棉外保温系统中起辅助作用的配件,如密封胶、护角 条、托架等,
由热镀锌钢板或不锈钢板等制成,锚固在外墙基层上用以 支撑岩棉保温层的金属承托件,
具有阻止空气渗透和雨水渗漏功能的建筑幕墙
2.0.16开放式建筑幕墙
open joint curtain wal
不要求具有阻正止空气渗透和雨水渗漏功能的建筑幕墙, 包括遮挡式和开缝式建筑幕墙
2. 0. 17 界面剂
decoration mortar
decoration mortar
以无机胶凝材料、填料、添加剂和骨料所组成的用于建筑 墙体表面装饰的材料,使用厚度不大于6mm
以高分子聚合物及无机非金属骨料为主要原料,通过一定 的生产工艺制成的具有一定柔韧性的轻质饰面块材。
jointing mortar
jointingmortar
由高分子材料、水泥、填料、颜料和助剂复配而成的专用于 柔性饰面砖勾缝的材料。
将相同的保温系统组成材料,通过合理的构造做法和施工 工艺先行在建筑实体上制作的标准范本,
施工单位在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代表见证下,按照有关 规定从施工现场抽取试样,送至有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试 验检测的活动。
3.0.1岩棉外保温系统的保温、隔热和防潮性能应满足现行 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要求,且应符合 现行国家、行业及地方建筑节能相关标准及法律法规的规定。
3.0.2岩棉外保温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适应基层的正常变形而不应产生裂缝、空鼓或脱离; 2具有物理一化学稳定性,系统组成材料应彼此相容并 应具有防腐性,在可能受到生物(鼠、虫等)侵害时,还应具有防 生物侵害性能; 3具有防水渗透性能; 4能承受自重,风荷载和室外气候的长期反复作用而不 产生有害的变形或破坏 5在规定的抗震设防烈度下不应从基层上脱落; 6 在正确使用和正常维护条件下,使用年限不应低于25年。 3.0.3岩棉外保温系统材料不应对人体生物与环境造成有 害影响,其安全与环保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外墙外保温 系统材料安全性评价方法》GB/T31435等相关标准的规定。 3.0.4岩棉外保温系统应采用粘结、锚固与承托相结合的连 接方式,牢固的固定于基层墙体上。 3.0.5岩棉外保温系统组成材料应由系统供应商配套供应 且应容,并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3.0.6岩棉外保温系统不应采用面砖饰面。涂装饰面、开放 式建筑幕墙饰面岩棉外保温系统的保温层宜采用岩棉复合板。 3.0.7岩棉复合板外保温系统的建筑应用高度不应大于 100m。岩棉板外保温系统的建筑应用高度,应根据各建设场地 风荷载标准值,经计算确定。涂装饰面时岩棉保温层厚度不宜 大于60mm;幕墙饰面时岩棉保温层厚度不宜大于80mm。岩
棉板保温层应用厚度不应小于35mm;岩棉复合板应用厚度不 应小于30mm。 3.0.8不得擅自更改已按规定程序审查合格并备案的节能设 计文件。当必需变更时,应履行相关管理程序,变更的设计文 牛应经原施工图审查机构重审通过,且应获得监理或建设单位 的确认。设计变更不得降低建筑节能效果
4. 1. 1 岩棉外保温系统性能应符合表4.1.1的规定。
表 4. 1. 1 岩棉外保温系统性能要求
4.2.1岩棉板性能指标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墙外保温 用岩棉制品》GB/T25975和设计要求,并应符合表4.2.1一1 4. 2. 1 一 2 的规定,
一1 岩棉板和岩棉复合板尺寸允评
注:本表的充许偏差值以1200mm×600mm的岩棉板为基准、 600mm×600mm岩棉复合板为基准;岩棉复合板厚度大于 50mm时,其厚度允许偏差为±2.0mm。
4.2.2岩棉条、岩棉复合板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并符合表 4. 2. 2 一1、4. 2. 2一2 的规定。
4.2.2岩棉条、岩棉复合板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并符合表 4. 2. 2 一1、4. 2. 2一2 的规定。
4.2.4抹面胶浆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2.4的要求。表4.2.4#抹面胶浆的性能指标性能指标项目单位岩棉板试验方法岩棉复合板涂装饰面幕墙饰面拉伸原强度MPa≥0.60粘结浸水48h,强度MPa≥0.30(与水干燥2h水泥强浸水48h,MPa度≥0.60砂浆)干燥7d原强度kPa≥10.0≥10.0≥100拉伸粘结浸水48h,kPa≥10.0≥10.0≥60强度水干燥2h(与强浸水48h,保温度kPa≥10.0≥10.0≥100干燥7dJG/T 483板)耐冻融强度kPa≥10.0≥10.0≥100压折比≤3.0柔韧(水泥基)性开裂应变%≥1.5(非水泥基)抗冲击性J3J 级吸水量g/m?≤500可操作时间h1.5~4.0浸水2h,试样抹面层GB/T不透水性内侧无水渗透299064.2.5耐碱网格布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2.5的要求。表4.2.5耐碱网格布的性能指标性能指标项目单位试验方法普通型加强型单位面积质量g/m²≥160≥300GB/T 9914.3网孔中心距mm5~66~~812
续表 4. 2. 5
2.6热镀锌电焊网的主要性能指
4.2.7锚栓主要材料应符合以下的规定,用于岩棉板的岩棉 外保温系统锚栓指标应符合表4.2.7一1的要求,用于岩棉复 合板的岩棉保温系统锚栓指标应符合表4.2.7一2的要求。 1塑料钉和带圆盘的塑料膨胀套管应采用聚酰胺(poly amide6、polyamide6.6)、聚乙烯(polyethylene)或聚内烯(poly oropylene)制成,且不得使用回收的再生材料; 2钢制膨胀件和膨胀套管应采用不锈钢或经过表面防腐 处理的碳钢制造;当采用电镀锌处理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表 4.2. 8弹性底涂的性能指标
4.2.9腻子应采用柔性耐水腻子,其性能应符合表4.2.9一1 的要求。同时柔性腻子应与选用的涂料具有相容性,并应符合 表 4. 2. 9 一 2 的要求
2柔性耐水腻子与涂料层的相容
4.2.10饰面材料必须与岩棉外保温系统相容,其性能指标应 符合下列规定: 1涂料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外墙用腻子 IG/T157标准的规定,宜选用水性透气性涂料。抗裂性能应符 合表 4. 2. 10一1 的规定;
2装饰砂浆性能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墙体饰面砂浆》 JC/T1024的规定,其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2.10一2的要求;
3柔性面砖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柔性饰面砖》JG/1 311的规定,其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2.10一3的要求。
3柔性面砖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柔性饰面砖》G/1 311的规定,其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2.10一3的要求。
5.1.1岩棉外保温系统中保温材料的应用厚度,应根据工程 项目性质,经热工计算确定,并符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等现行相关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5.1.2岩棉外保温工程的基层墙体,宜为混凝土、实心砌体和 强度等级不小于A5.0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的墙体。 5.1.3岩棉外保温系统,应进行安全性设计和密封防水构造 设计,重要部位应有构造详图。 5.1.4岩棉外保温系统在门窗洞口、女儿墙、檐口、系统变形 缝、腰线、勒脚、封闭阳台以及出挑构件等系统收头处,应采用 普通型耐碱玻纤网布预贴、翻包,锚栓加密。 5.1.5采用岩棉外保温系统的工程项目设计应提供“建筑节 能专项设计说明”文件。 5.1.6当设计存在下列情况时,项目节能设计应进行专题论 证:
5.1.5采用岩棉外保温系统的工程项目设计应提供“建
1项目抗震设防烈度大于7度时: 2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高度或保温材料应用厚度超过本 规程第3.0.7条规定时。
5.2.1岩棉外保温系统可采用透气性较好的防护层及涂料、 饰面砂浆、柔性面砖、幕墙等饰面,但不应采用氟碳漆等刚性涂 料或陶瓷面砖饰面。其基本构造应符合表5.2.1一1、表5.2.1一2 和表 5. 2. 1一3 的规定。
1除烧结类砖砌体外,基层墙体表面应采用界面剂处理; 2基层墙体与保温层之间应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做 找平层、防水层,并应符合《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I 235及《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等现行相 关标准的规定
5.2.3岩棉外保温系统的构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设计应包括门窗框洞口外侧、女儿墙、檐口、勒脚、腰 线、凸窗等热桥部位。空调外机搁板及雨篷、阳台等部位宜采 用其他合适的材料; 2结构变形缝、系统变形缝、系统与门窗框的交接处、勒 脚、墙身与室外平台或屋面的接口处以及阳台、雨蓬、女儿墙等 保温系统收头部位,应采用耐碱玻纤网布预贴、翻包;翻包耐碱 玻纤网布预埋在基层部分和压人抹面层中的宽度均不应小于 1o0mm; 3保温板与墙体连接采用粘、锚、托相结合的方式,具体 要求详见本规程第5.3节系统安全性设计的规定; 4抹面层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涂料、饰面砂浆、柔性面砖饰面保温系统的首层外墙及 对抗冲击有特殊要求的部位,抹面层内应分层压入一 道加强型耐碱玻纤网布和一道普通型耐碱玻纤网布 加强型耐碱玻纤网布置于普通型耐碱玻纤网布内侧 二层及以上部位抹面层内应分层压人二道普通型耐码 玻纤网布;抹面层厚6mm~8mm。封闭式幕墙饰面保 温系统的抹面层内应压入一道普通型耐碱玻纤网布 抹面层厚4mm~6mm。普通型耐碱玻纤网布的搭接长 度不应少于100mm,加强型耐碱玻纤网布应平铺对接; 2)墙身阳角、阴角处耐碱玻纤网布应交错搭接、包转,搭 接宽度每边不应少于200mm;涂料、饰面砂浆饰面的首 层墙体阳角,应采用带耐碱玻纤网布的塑料护角条加 强,见图 5. 2. 3一4 。
图5.2.3一4外墙阴阳角做法示意图
5当岩棉外保温系统墙面面积大于6m×6m时,及不同 保温系统、不同装饰墙面的交接处,应设水平或垂直的系统变 形缝,缝宽不大于20mm。系统变形缝可结合托架缝设置,可为 明缝或暗缝(见图5.4.1一1)。
1外门窗框洞口四周外墙面的保温层厚度不应小于 20mm;可采用无机浆料类保温材料; 2门窗洞口四边应附加一层普通型耐碱玻纤网布,搭接 外墙面宽不少于200mm;门洞口上角及窗洞口四角,应按45方 向加贴一层尺寸为300mm×400mm的普通型耐碱玻纤网布增 强, 见图 5. 2. 4一2 ;
图5.2.4一2门窗洞口网布加强示意图
3门窗洞口阳角部位应在抹面层内设带耐碱玻纤网布的 塑料护角条;门窗洞口上沿应设滴水线,见图5.2.4一3; 4凸窗非透明部位的外侧面、顶板、底板保温,应符合本 规程外墙面的构造做法和相关安全、技术要求,
1一基层墙体;2一防水找平层、粘结层;3一岩棉保温板; 抹面层;5一外饰面层;6一增强网;7一其它防火保温材料; 8一附加网布;9一聚乙烯棒及硅酮建筑胶;10一锚栓 a.非幕墙式建筑门窗细部构造示意图
基层墙体;2一防水找平层、粘结层;3一岩棉保温板;4一抹面层; 5一外饰面层(幕墙板);6一钢龙骨;7一其它防火保温材料; 8一聚乙烯棒及硅酮建筑胶;9附加网布;10一翻包网;11一锚栓。 b.幕墙式建筑门窗细部构造示意图 图5.2.43门窗洞口保温构造
5.2.5岩棉外保温系统应在墙身变形缝处断开,缝中嵌填A 级不燃保温材料,并应有防坠落及防止生物侵害等措施,缝口 设变形缝金属盖板,变形缝的构造如图5.2.5。
一保温层;2一保护层(抹面层和饰面层);3一盖缝板;4一硅酮建筑胶嵌填 图5.2.5墙体变形缝部位构造示意图
1幕墙饰面层与保温系统之间的空腔应按建筑设计防火 现范的规定,设置层间水平防火封堵带; 2幕墙饰面金属预埋件与龙骨连接件之间应设阻断热桥 的隔热垫片。
5.3.1岩棉板与墙体之间应采用粘结、锚固与承托相结合的 连接方式。岩棉复合板以胶粘剂粘结力承受风荷载为主,锚栓 锚固为辅;岩棉板以锚栓锚固力承受风荷载为主,胶粘剂粘结 力为辅。
5.3.2岩棉复合板、岩棉板粘贴应采用满粘法或条粘法
量计算,应按本规程附录A的规定进行。设计文件中,应提供 设计项目保温系统在不同风荷载及场地风环境条件下的抗风 荷载和锚栓数量的设计计算书
5.3.4岩棉外保温系统提高使用安全性的措施如下:
1墙体粘结表面应采用界面剂处理,保温板表面宜采用 界面剂进行预处理; 2保温系统应设承托架,并符合下列规定: 1)托架应采用防腐处理角钢或不锈钢制成,承托板厚度 不少于3mm;托架边宽尺寸按岩棉板厚度确定; 2)托架设置位置:底层第一道托架设于第一块岩棉板下 建筑高度60m以下每两层设一道;建筑高度60m以 每层设一道,且位于层间梁上; 3)托架应采用凸缘锚栓与墙体基层锚牢;锚固点间距不 应天于500mm,距托架端头不应少于100mm,锚入基 层深度应符合本规程表4.2.7一2的规定,见图5.3.4一2。 3岩棉板采用满粘法或条粘法粘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使用高度60m及以下,有效粘结面积不小于60%; 2)使用高度60m以上,有效粘结面积不小于80%
一膨胀螺丝M8;2一承托架3一防水找平层 图5.3.4一2岩棉外保温系统承托构造
4选用符合本规程第4.2节规定的岩棉板及彼此相容的 配套材料; 5涂料、饰面砂浆、柔性面砖饰面系统保温板抗裂抹面层 支墙身阴阳角增强要求,见本规程第5.2.3一4条的规定。架 空或外挑楼板下应设一层热镀锌电焊网增强; 6岩棉板保温系统应采用保温锚栓锚固增强,并应符合 下列规定: 1)涂料、饰面砂浆、柔性面砖饰面的保温系统中单位面积 锚栓数量限值如下: a岩棉复合板保温系统构造用锚栓不少于5个/m;当使 用高度60m~100m时不少于8~10个; b岩棉板保温系统主受力锚栓应按不同高度经抗风荷载 验算决定,并不应少于6个/m²,且不大于14个/m²;错 栓中心距不应小于260mm;经计算锚栓数量超过14 个/m~时,应改选其他保温板材或采取其他提高系统抗 风荷载性能的措施; c封闭式幕墙饰面保温系统,填充墙锚栓数量不少于5个/m 开放式幕墙饰面,锚栓数量同涂料饰面外墙外保温系统: d每块小规格板的锚栓不少于1个。 2)凸窗非透明的侧面、顶板、底板部位,锚栓数量同墙面; 3)锚栓距保温系统收头部位、墙身阳角处距离80mm~
100mm锚栓应加密,间距不大于260mm; 4)当锚栓置于两块或四块保温板之间时,锚栓数量分别计 为0.5个和0.25个;锚栓锚入墙体深度应满足下列规定: a岩棉板(岩棉复合板)保温系统锚入混凝土不少于 55mm,锚入蒸压砖加气混凝土砌体不少于65mm,锚入 其他墙体不少于60mm; b用于岩棉板保温系统的锚栓,单个锚栓抗拉承载不满足 表4.2.7.1条的规定时,应采用对穿锚栓加强。 5)锚栓总数的1/3应锚于保温板上,其余应锚于里层耐碱 玻纤网布上。 7大面积平墙面,宜按不大于6m×6m的分格设置竖向 平系统变形缝,详见本规程第5.2.3一5条的规定,建筑立面 应画出系统变形缝位置
5.3.5采用岩棉外保温系统的建筑,其出入口及人员
动区域的上部应设出挑不小于1.0m的防护篷;除出人口部分 外,建筑物其余周边部位应设宽度不小于2.0m的绿化阻隔带。
5.4系统防水密封及防碰撞设计
5.4.1岩棉外保温系统的下列部位应采用柔性密封材料做好 防水密封和防开裂设计: 1系统变形缝及不同保温系统接缝处;
5. 4.1 岩棉外保温系统的下列部位应采用柔性密封材料做好
发泡聚乙烯棒 发泡聚乙烯棒 翻包网100 翻包网100 100 100 100 100 二道网 1d~20 二道网 1d~20
1一聚乙烯泡沫棒2一硅酮建筑胶
2门窗框料与洞口墙面保温层间留缝处; 3保温板遇墙身腰线、挑板、阳台板、雨篷板等部位的留 逢处。按暗缝设置时,应附加耐碱玻纤网布增强,缝两边网布 搭接尺寸不应少于100mm。水平板面或腰线顶面应设排水坡。 窗顶及外墙出挑构件的下口均应有滴水构造; 4女儿墙顶部宜采用金属压顶板防水。采用出挑混凝土 压顶盖压保温系统时,保温板与女儿墙出挑混凝土之间应留出 间隙,并采用建筑密封胶密封,相交处应增设附加网布,上下搭 接延伸不少于100mm。保温层不应出现朝大缝;女儿墙顶面向 屋面方向的排水坡不小于5%,见图5.4.1一4;
a.顶部采用预制混凝土板压顶
b.整体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
GB/T 15566.11-2012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 设置原则与要求 第11部分机动车停车场c.顶部采用防锈金属板封顶 一 预埋避雷带支架见个体工程设计;2一硅酮建筑胶嵌填 图5.4.1一4女儿墙部位保温构造示意图
.顶部采用防锈金属板
外墙穿墙管预留洞口或套管与保温系统间的缝隙处; 锚固于墙体基层上的外墙后置锚固件(如雨水管卡、保
温锚件、空调外机钢架、外遮阳设施、太阳能集热器、女儿墙上 避雷带及防护栏杆等锚固点处)与保温层相交处; 7落地外墙、位于建筑大平台或与屋面相交处的外墙,离 地面或平台、屋面高度600mm的勒脚部位,应采用吸水率低的 材料代替岩棉板(如B级石墨模塑聚苯板)LB/T 022-2013 城市旅游公共服务基本要求,并满粘于基层墙 本上。勒脚保温板下口与地面间应设宽度不小于20mm的防 水缝分隔,上口结合第一道托架设系统变形缝;保温系统与散 水之间伸入地下部分应做好收头防水处理,见图5.4.1一7。 开敬阳台、雨蓬、凸窗顶板、空调外机搁板、女儿墙与屋面 交界处等易积水部位墙面300mm高范围内的保温系统应采用 防水性能好的材料代替岩棉板,并采取防水措施:
1一基层墙体;2一找平层、粘结层;3一锚栓;4一岩棉保温板,5一抹面胶浆; 6一增强网;7一其它防水性能好的保温材料;8一翻包增强网;9一聚乙烯棒; 10一硅酮建筑胶;11一散水(见个体工程设计);12一防腐专用托架及锚栓;13一自然地面 图5.4.1一7勒脚部位岩棉外保温系统构造示意图
8墙身结构变形缝的外侧金属盖板与保温系统间的缝隙 处,应按系统变形缝要求进行防水密封处理,见图5.2.5; 9岩棉外保温系统中抹面胶浆柔韧性应符合本规程的规 定,并具有防水性能。两道网布应分层设置,且有抹面胶浆分隔; 10保温系统各类留缝中,应填充聚乙烯泡沫棒,外侧采 用硅酮或改性硅酮密封胶封缝防水,厚度不少于缝宽1/2,且不 应小于 10mm,见图 5. 4. 1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