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合肥市装配式建筑应用技术些列手册04--钢结构施工篇(合肥市城乡建设局2020年4月)1.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构 明确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管理机构,合理分工,保障项 目顺利实施。 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文明施工组织设计,应能够客观地反 快实际情况,应涵盖项目的施工全过程,可操作性强。 3.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合理安排施工资源,应用现有施工技 术,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其中包括:基坑支护方案、塔吊及电 梯按拆方案、绿色施工专项方案、安全文明施工专项方案等。 4.编制技术交底 根据现场情况,结合施工重难点,有针对性编制技术交底 文件。
1.技术准备 (1)熟悉图纸及各项专项施工方案,明确构件安装顺序 和施工安全点,合理安排现场场地布置,合理选择吊装设备、 外架、脚手架类型等。 (2)项目技术负责人对现场管理人员进行专项施工方案 交底,管理人员对作业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2.装配式周转材料的准备 包括木方、钢管、防护栏杆、存放架等,如图2.1所示。
3.工器具准备 (1)测量工具JB/T 12843-2016 离心式制冷剂压缩机, 如图 2.2A 所示
2)安装小型工具,如图2.2B所
【a)气保焊机 (b)气刨
图2.2B安装小型工具 (3)安全施工器材,如图2.2C所示。
图2.2B安装小型工具 (3)安全施工器材,如图2.2C所示
(a)灭火器 (b)安全网 (c)石棉布 图2.2C安全施工器材
(1)各工种人员配备齐全,满足施工需要: (2)承担构件吊装、焊接、测量等作业的关键岗位人员 进行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后上岗作业: (3)钢构件安装工不少于4人/组,组墙板、楼梯安装工 不少于4人/组,焊工不少于2人/组,测量工不少于4人。 5.现场道路及堆场准备 (1)道路通畅,路面硬化满足构件运输及卸料要求,现 场设置 6m宽环形道路,转弯半径≥12m,如图2.3所示:
(2)构件堆放区域合理设置,地基满足堆放和吊装要求; (3)构件分类、分区域堆放,码放整齐、规范,标识清 晰向外,如图2.4所示; (4)作业区防护设施安装到位,如图2.5所示。
(a)地下室顶板加固
图2.5作业区防护设施
6.垂直运输设备准备 根据项目构件重量、大小、起重范围、起重高度选择合适 的起重设备,常用的起重设备如图2.6所示。
(b)塔吊 图2.6垂直运输设备
阳台、空调板等,预制部品部件施工工艺做法及控制要点,质 量标准等,如下图2.6所示:
(b)内墙板 图2.6样板房
(3)建设单位项目经理组织设计、生产、施工,并同监 理单位项目负责人共同对样板房验收 8.构件进场验收与存放 (1)钢构件及预制构件进场质量验收 1)钢构件出厂合格证、材料质保书、探伤合格证、过程 检验证明文件等相关质量文件; 2)钢构件外观质量; 3)预制构件出厂合格证、混凝土强度相关证明、产品标 识; 4)外观尺寸抽检; 5)预制构件外观、预理件、预留孔洞位置、规格、数量 抽检: 6)现场监造记录或结构性能检验、结构实体检验报告及 其他相关资料。 (2)构件堆放 1)构件应按工程、种类、型号、安装顺序划分区域堆放; 2)禁止构件直接与地面接触,重叠堆放时,在构件间放 置垫木或橡胶垫以防止构件碰撞,如图2.7所示:
(b)带栓钉钢构件堆放
图2.7预制楼梯堆放
3)禁止不合格的构件堆放在合格的构件中,发现不合格 的构件,应分开堆放、及时处理、防止冒用。严格检查,及时 校正; 4)构件堆放区域四周设置警示标识,防止工程作业时碰 伤; 5)已堆放好的构件要有防护措施; 6)叠合板应采用专用存放架堆放或层叠堆放,当采用层 叠堆放时,叠放层数不应大于6层,预制楼梯不应大于3层; 7)预制构件堆放.如图2.8所示
b)预制叠合板堆放(6层)
b)预制叠合板堆放(6层)
(c)预制楼梯堆放(3层)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时,应按柱、梁、支撑、 楼板的顺序进行安装,当有核心简构件安装时,则应按核心筒, 注、梁、支撑、楼板的顺序进行安装,并及时进行校正。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应与预制件安装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钢柱安装前对各楼面钢柱基底标高进行检测,确定构件的安装 位置线。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以一个标准层为安装单元,总体安装 顶序为:预埋柱脚螺栓→钢柱吊装→钢梁吊装→叠合板、预制 楼梯吊装→外墙板→内墙板吊装。安装单元安装流程,如图 3.1所示。
图3.1安装单元安装流程图
1.柱脚预理锚栓施工 (1)柱脚锚栓定位 将全站仪安放在某一轴线控制点上,通过另一轴线控制 点,建立原始坐标系X轴或者Y轴,利用已知的控制点到预 埋螺栓X、Y方向的距离确定螺栓埋件位置。 (2)柱脚锚栓预埋 将柱脚螺栓从定位板的下方穿过。用水平仪将柱脚螺栓的 顶部调整至图纸要求的标高位置,并带上螺母固定,防止其标 高变化,如图3.2 所示。
图3.2柱脚锚栓施工
(3)柱脚锚栓防侧移 根据设计和施工要求,保证柱脚锚栓位置不偏移。 2.钢柱安装 (1)吊点设置 钢柱吊点的设置需考虑吊装简便,稳定可靠,避免钢构件 的变形;钢柱吊点一般设置在钢柱的顶部,通过临时连接板进 行起吊,其中连接板一般为4块,如图3.3所示。
图3.3钢柱吊点设置
(2)钢柱吊装 利用钢柱的临时连接板作为吊点,吊点必须对称,确保钢 注吊装时为垂直状。起吊前,钢构件应横放在垫木上,起吊时, 不得使构件在地面上有拖拉现象,回转时,需有一定的高度。 起钩、旋转、移动三个动作交替缓漫进行,就位时缓慢下落, 防止擦坏螺栓丝口,如图3.4所示。 (3)钢柱校正 对钢柱安装垂直度、轴线、标高进行初验,柱间间距用液 玉千斤顶与钢楔配合校正,倒链与钢丝绳校正,如图3.5所示。 1)标高调整 钢柱就位,标高采用地脚螺栓及斜铁调整,调整后用紧固 调整螺母使其固定, 2)垂直度调整 利用临时固定用缆风绳、倒链、千斤顶等对柱垂直度进行 交正,对柱的水平位置、间距进行处理。重点是对钢柱有关尺 寸预检,下层钢柱的柱顶垂直度偏差就是上节钢柱的底部轴 线、位移量、焊接变形、 目 变形等的综合
(a)钢柱垂直度校正(千斤顶)
(b)钢柱轴线校正(千斤顶)
图3.5钢柱校正方法
(4)上下柱焊接拼接 在柱节间设置内衬板,螺栓连接后,现场进行焊接,焊接 要求为一级熔透焊,如图3.6所示。
图3.6钢柱节间焊接拼接 (5)缆风绳设置
图3.7缆风绳设置示意图
梁安装前,为了保证柱的稳定性,应设置缆风绳进行临时 固定。缆风绳用1T手拉葫芦拉紧,缆风绳选用Φ17.5mm钢丝 绳,其中部高度约为钢柱高度的2/3位置处,如上图3.7所示。 3.钢梁安装 (1)吊点设置 钢梁一般采用2点起吊,在其加工制作时根据计算确定钢
梁的吊耳,并在构件出场之前焊接完成,钢梁的吊耳设置在钢 梁重心两侧1/3跨处,如果钢梁的宽度过宽,钢梁须设置凸点 吊装,以确保钢梁吊装过程平稳安全,且起吊选用专用卡具。 梁上应设置安全绳,钢梁与柱连接后,将安全绳固定在柱上; 如图3.8所示。
图3.8钢梁吊装示意图及专用卡具
(2)吊装就位 钢梁吊装就位时要注意钢梁的上下方向及水平方向,确保 安装正确。对钢梁的标高及中心线要反复校正至符合要求后初 步拧紧连接螺栓。 4.钢管混凝土灌注施工 (1) 孔洞预留 钢管混凝土柱加工时应根据不同的混凝土浇筑方法留置 浇灌孔、排气孔及观察孔。钢管混凝土柱内的水平加劲板均应 设置直径不小于150mm的混凝土浇灌孔和直径不小于20mm 的排气孔;当采用泵送顶升法浇筑混凝土时,钢管壁应设置直 径为10mm的观察排气孔,如图3.9所示
(2)混凝土浇筑 管内混凝土可采用常规浇捣法、泵送顶升浇筑法或自密实 免振法施工。 5.高强螺栓安装施工 (1)穿孔 螺栓穿入方向以便利施工为准,每个节点应整齐一致。穿 入高强度螺栓用扳手紧固后,再卸下临时螺栓,以高强度螺栓 替换,如图 3.10 所示。
(2)螺栓紧固 高强度螺栓的紧固,必须分两次进行。第一次为初拧:初 拧紧固到螺栓标准轴力(设计预拉力)的60%80%;第二次 紧固为终拧,如图3.11所示。
6.施工测量 (1)测量主控项目 测量工作的好坏,是关系整体钢结构安装质量和进度的大 问题,为此钢结构安装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详见表3.1。
表3.1钢结构测量主控项目表
(2)施工测量要点 钢结构垂直度测量的主要工作是钢柱的垂直度测量和钢 梁的垂直度测量。钢柱的垂直度测量宜在在钢柱的吊装过程中 分阶段进行,钢梁的垂直度测量在钢梁吊装就位过程中进行, 只有当垂直度满足要求后,钢梁才能最后固定和焊接。 1)初校是钢柱就位中心线的控制和调整,初校既要保证 钢柱底部安装尺寸的正确,文要考虑到调整钢柱扭曲、垂直偏 差、标高等综合安装尺寸的需要,保证钢柱的就位尺寸。 2)重校是在几根钢柱之间的钢梁吊装后,应进行重校, 对柱的垂直度、梁的水平偏差进行全面的调整,使柱的垂直度 梁的水平度达到规定标准。
3)复测是在高强螺栓终拧后进行钢柱垂直度的复测,根 据钢柱垂直度复测数据,调整焊接顺序,使钢结构焊接变形向 钢柱垂直度有利的一方,以确保钢柱的垂直度达到较好的水 平。 (3)基于BIM和三维激光扫描重校及复测精度控制 经先期BIM设计,中期三维激光扫描仪现场扫描,后期数 据预处理及BIM模型与扫描数据软件云计算比对,输出3D偏 差值、偏差分布图表、标准偏差图表、三维视图、注释视图、 整体偏差表等,来指导施工纠偏,如附图3.12所示。
图3.13A安装流程图
图 3.13B 安装工艺
8.蒸压加气轻质混凝土(ALC)内墙板安装施工 安装流程图.如图3.14所示
图3.14安装流程图
(1)设置管卡 将管卡敲入板材两端距离板侧边80mm、板厚中间位置。 管卡见图3.15所示
图3.15安装设置管卡
图3.16安装板材就位
(2)板材就位 板材的一端用尼龙吊带绑扎并和手拉葫芦连接,采用卷扬 机将板材拖动至安装部位,如图3.16所示。 (3)位置调整 用木塞入缝隙临时固定,用水准仪定位,借助扁头撬棍、 橡皮锤等对板材位置微调,如图3.17所示
图3.17 位置调整
(5)涂抹专用粘结砂浆 板材侧面涂抹粘结剂,并和相邻板材自然靠紧。粘结剂涂 抹均匀,如图3.19 所示,
图3.19涂抹粘结剂
FZ/T 01077-2018 服装衬布氯损强力试验方法日3.20下端缝隙处理
板材和楼板之间的缝隙用1:3水泥砂浆填塞密实,如图 3.20所示。 (7)上端缝隙处理 板材上端和主体结构之间缝隙用发泡剂填充密实,并在表 面用水泥砂浆抹平,如图3.21所示。
图3.21上端缝隙处理 图3.22拼缝处理 (8)拼缝处理 用嵌缝剂将相邻板材之间的拼缝填平,如图3.22所 9.叠合楼板安装施工 壮法和图图
用嵌缝剂将相邻板材之间的拼缝填平,如图3.22所示。 9.叠合楼板安装施工 安装流程图,如图3.23所示。
图3.23安装流程图
(1)安装独立式或自承式支撑,如图3.24所示自承式支 撑。 矩形钢管截面150×100×3.2mm,坐落于钢梁下翼缘板 第一根钢管距钢梁180mm,其余间隔不大于1200mm布置, 其上设置软木。
图3.24叠合板自承式支撑
GB/T 27788-2011 微束分析 扫描电镜 图像放大倍率校准导则图3.25叠合板起吊
(2)叠合板起吊 利用平衡梁,将叠合板起吊并就位。吊索与板面水平夹角 不宜小于60°,不应小于45°,如图3.25所示。 (3)焊接、固定叠合板角铁 将预埋于叠合板侧面和地面的角铁焊接于钢梁上翼缘板。 如图 3.26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