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757-201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43/T 757-2013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涵洞混凝士涵洞主要规格见表1
DB43/T7572013
GB/T 26911-2011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 山茶属表1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涵洞主要规格
混凝土涵洞的安全等级为三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0.9。
则墙、预制中墙、预制顶板、基础的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涵洞的沉降缝宜每隔6m设一道。 沉降缝贯穿整个混凝土涵洞断面(包括基础),其宽度为20mm,缝内用沥青麻絮填充;侧墙 面接缝处应使用宽度为150mm的SBS防水卷材条贴面。
4.5.1除沉降缝之外,其它侧墙之间、顶板之间的缝为施I缝,缝宽为10mm。
4.5.1除沉降缝之外,其它侧墙之间、顶板之间的缝为施I缝,缝宽为10mm。 4.5.2 侧墙之间的施丁缝内部应先使用干麻填实,再用水泥浆、胶抹平。 4.5.3顶板之间的施工缝应先使用干麻填密实,然后再灌注沥青。 4.5.4所有施工缝与填土接触面应贴三油两毡。
墨底纵玻1不宜大于4%;当大于4%时,应在纵向将基础做成台阶式,台阶高差不宜大于0. 荷裁计筒
的动力。 4.7.2计算混凝土涵洞顶部路面车辆荷载引起的竖向土压力时,车轮或履带按其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 作30°角扩散分布;当扩散线重叠时,扩散面积以最外边的扩散线为准。 4.7.3填土的重力密度为18kN/m,钢筋混凝土的重力密度为25kN/m,压实填士的内摩擦角Φ取 30°
4.8.1盖板为两端简支板,其条状牛腿按牛腿考患,为满足抗震和吊装运输的要求,设计成双筋板梁。 4.8.2侧墙为上端铰接,下端被底板和后浇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板约束了转动和平动的固接,整个倒 T形预制侧墙为偏心受压构件。 4.8.3根据跨径、净高、盖板顶部填土高度和地基承载力确定是整板基础或条形基础。 4.8.4单孔涵洞如为条形基础,如设置为后浇水平支撑板,其基础仍按独立条形基础计算;如为整板 基础,其基础按倒置板梁计算。 4.8.5双孔涵洞只设置整板基础,按倒暨连续板梁计
5.1.1混凝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5.2.1构件的尺寸应符合普通运输车辆的要求,其重量也应符合普通运输车辆载重要求和起吊设备的 起吊能力要求。
DB43/T 7572013
5.2.3预制顶板的牛腿的最小尺寸不小于200mm,不得有锐角。 5.2.4预制顶板应便于吊装就位时的微调,也应有利于它与预制侧墙安装后组成的过渡结构的稳定和 抗倾覆。还应有利于稍后的后浇水平支撑板、外侧后浇条的浇筑。 5.2.5单孔混凝土涵洞的构件装配及其与混凝土的叠合方式按附录A的规定。 5.2.6双孔混凝土涵洞的构件装配及其与混凝土的叠合方式按附录B的规定。
5.4.1基本规格涵洞
5.4.1.1当为单孔涵洞且属于基本规格时,单孔涵洞的顶板、侧墙的尺寸见附录E的表E.1 何尺寸和类型见附录E的表E.2;其预制顶板、预制侧墙、基础的钢筋、及其混凝土的工程信 录G的各对应表的规定。 5.4.1.2当为双孔涵洞且属于基本规格时,双孔涵洞的顶板、侧墙、中墙的尺寸见附录F的
录G的各对应表的规定。 5.4.1.2当为双孔涵洞且属于基本规格时,双孔涵洞的顶板、侧墙、中墙的尺寸见附录F的表F.1; 基础几何尺寸和类型见附录F的表F.2;其预制顶板、预制侧墙、中墙、基础的钢筋、及其混凝土的工 程信息等见附录G的各对应表的规定。
5.4.2非基本规格涵洞
5.4.2.1依据涵洞净高及净高基值,确定净高查表值,经此修正,此跨径、净高查表值是属于涵洞基 本规格,依据基本规格涵洞方式确定构件详细要求。用此方式就确定了涵洞预制顶板构件、基础构件的 最终详细值。预制侧墙、中墙的部分信息要修正。
5.4.2.2以安全为原则修正预制侧墙、中墙
5.4.2.3预制侧墙或中墙的钢筋和混 市回 中墙的受弯、受拉钢筋的长度要依据涵洞实际净高调整。受剪箍筋和拉筋的根数要依据涵洞实际净高调 整:混凝十体积也要作调整。其它信息不需调整。
DB43/T 7572013
5.5.1为满足预制构件的运输和安装需要,应在预制构件上设置安装吊环;预制侧墙还应设置翻转吊 环,安装吊环的设置按附录H的规定。 5.5.2吊环的钢筋为HPB300(I级),其截面控制应力为65N/mm,钢筋总长=48d+60mm。
部分预制洞端是指涵洞 顶板比较 附录I的规定设置;采用砌体八 通领制构
5. 7. 1一般要求
预制端"节段的预制侧墙、项板采用填士高度为0.5m~5m的规格;其构件的组合按附录J的图J. 确定。
5. 7. 2 几何尺寸
5.7.2.1预制端节段长度根据涵洞的洞净高,按附录J中的表J.1确定。 5.7.2.2预制挡土板高度、厚度、预制平衡板长度、宽度、厚度按附录J中的表J.1确定。
5.7.3.1预制挡土板和预制平衡板应根据预制挡土板高度,按附录J中表J.2表J.9确定配筋。
5.7.3.1预制挡土板和预制平衡板应根据预制挡土板高度,按附录J中表J.2~表J.9确定配筋。 5.7.3.2根据预制平衡板的长度,按附录丁中表1.10~表T.12确定配筋。
6.1.1构件混凝士表面应平整,棱线顺直;除埋入混凝土的倒T形侧墙底座外,不得有严重啃边、掉 角现象。 6.1.2构件不得有类似现浇模板拉杆遗留的穿孔。 6.1.3构件混凝土不得出现露筋、空洞;不得有蜂窝麻面现象。 6.1.4洞侧墙应顺直、平整,洞口、洞身、沟槽等衔接平顺。
构件制作后的公差应符合表2的要求
DB43/T 7572013
7.2.1涵洞测量放线时,应核对涵洞纵横轴线的地形剖面图是否与设计图相符;应注意涵洞长度、溢 洞底标高的正确性。 7.2.2对斜交、曲线上和陡坡上的涵洞,应考交角、加宽、超高和纵坡对涵洞位置、尺寸的影响。 7.2.3基础施工时应注意基础的中线、几何尺寸,对其水平及放坡应达到相关精度要求,对沉降缝应 符合标准及地质情况要求
员组成的吊装小组。应进行现场察吞、熟悉环境和制定吊装方案,并报相关部门批准。 7.3.2吊装前,技术员应复核涵洞构件型号、尺寸、桩号,并检查复核基础中线、基础标高、基础平 整度、沉降缝、洞身长度和洞身宽度是否达到要求或与现场相符。 7.3.3吊装前,吊装负责人应检查吊装有关的安全措施和吊机的工作可靠性。 7.3.4吊装涵洞的侧墙应垂直、平顺、底座板垫平且稳定,预制顶板平整、坐稳,检查合格后,方可 进行下一次吊装作业。 7.3.5运输构件的运输线路应根据道路、桥梁的实际条件确定。 7.3.6运输构件过程中,应采取防止构件移动或倾倒的绑扎固定措施。 7.3.7构件边角部或绳索接触处的混凝土,宜采取垫衬加以保护。 7.3.8起吊构件重量见附录H的表H.1。
表3底板部及涵洞安装后的实测要求
注1:底板是指后浇水平支撑板之下的基础部分,
注2:本处检验为施工单位的自检
A.1单孔涵洞构件装配
A.1.1单孔涵洞构件装配图如图A.1所示。
DB43/T7572013
注:图A.1给出了单孔涵洞的构件装配图, 图A.1单孔涵洞构件装配图
A.1.2基础开挖后应及时封住土质地基持力层
DB43/T 7572013
双孔涵洞构件装配图如B.1所示。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双孔涵洞构件装配
双孔涵洞只设置整板基础;基础开挖后,应及时封住土质地基持力层。
图B.1双孔涵洞构件装配图
C.1涵洞构件钢筋布置如图C.1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涵洞构件钢筋布置图
C.2预制侧墙、中墙钢筋布置图
注:当为双孔涵洞的中墙时,图C.2中的“b”被中瑞的“b"”代替。d为钢筋直径。钢筋1、1'、1""、1"",为受弯、拉、压的 竖向筋,它们的长度与净跨、侧板厚相关。钢筋2为受剪箍筋,它均匀分布在侧墙的体上。钢筋3是受剪的拉接筋,它均 匀分布在各个疆筋2上。钢筋4是与基础钢筋相连接。图中尺寸、长度数值的单位为cm。钢筋直径换成cm后计算钢筋长度, 图C.2预制侧墙、中墙钢筋布置图
D.1涵洞基础配筋图如图D.1
注:涵洞的配筋整板基础中,才有15、16、17号钢筋,15、16是整板基础的分布钢筋。17号钢筋为剪力键,它的平面间距为100cm。 预制侧墙构件的4号钢筋与基础的12号钢筋搭接。基础钢筋是对称布置的。图中数值单位为cm。 图D.1涵洞基础配筋图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单孔涵洞构件几何尺寸
单扎涵洞预制极、侧墙的儿尺寸如表E.1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单孔涵洞构件几何尺寸
表E.1单孔涵洞预制顶板、侧墙的几何尺寸
DB43/T7572013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双孔涵洞构件几何尺寸
孔涵洞预制顶板、侧墙几何尺寸如表E.1所示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双孔涵洞构件几何尺寸
表F.1双孔涵洞预制顶板、侧墙几何尺寸
注1:表中尺寸(h,hc,b,1,b)的单位为cm,
F.2双孔涵洞基础儿何尺寸和类型如表F.2所示。
DB43/T7572013
表F.2双孔涵洞基础几何尺寸和类型
附录G (规范性附录) 涵洞构件配筋表
表G.12X2(0.5m≤填+≤5m)
注:钢筋直径的单位为。
表G.22×2(5m<填±≤8m)
表G.32×2(8m<填±≤11m)
每2m预制侧瑞钢筋明细表
表G.52X×2.50.5m≤填±≤5m)
DB43/T 7572013
DB43/T757—2013
TCNTAC 1-2018 GB 31701《婴幼儿及儿童纺织产品安全技术规范》表G.62×2.5(5m<填土≤8m)
表G.72X2.5(8m<填+≤11m
DB43/T757—2013
表G.82×2.5(11m<填±≤14m)
DB21T 2024-2012 城市道路清扫保洁质量评价标准表G.92.5×2(0.5m≤填±≤5m)
DB43/T757—2013
表G.102.5×2(5m<填±≤8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