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1/T 25-2019 建筑信息模型(BIM)施工应用技术规范

DB4401/T 25-2019 建筑信息模型(BIM)施工应用技术规范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4401/T 25-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8M
标准类别:建筑工业标准
资源ID:221890
VIP资源

DB4401/T 25-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内容预览由机器从pdf转换为word,准确率92%以上,供参考

DB4401/T 25-2019 建筑信息模型(BIM)施工应用技术规范

5.3.1钢结构深化设计宜根据钢结构加工及安装要求,建立钢结构构件及节点BIM模型,并转化成图纸, 指导加工及安装。 5.3.2钢结构深化设计BIM模型应包含标准化构件编号及坐标数据信息,以适应后续加工及虚拟拼装需求

5.3.3对于异型钢结构构件,宜通过BIM模型配合数字化加工技术进行数控加工。 5.3.4钢结构深化设计中的节点设计、预留孔洞、预理件设计、专业协调等宜应用BIM技术 5.3.5在钢结构深化设计BIM应用中,可基于施工图设计模型和设计文件、施工工艺文件创建钢结构深化 计模型,完成节点深化设计,输出工程量清单、平立面布置图、节点深化图等。 5.3.6钢结构节点深化设计应完成结构施工图中所有钢结构节点的细化设计,包括节点深化图、焊缝和螺 栓等连接验算以及与其他专业协调等内容。 5.3.7钢结构深化设计模型除应包括施工图设计模型元素外,还应包括预理件、预留孔洞等模型元素。 5.3.8钢结构深化设计阶段的交付成果宜包括钢结构深化设计模型、碰撞检查分析报告、设计总说明、平 立面布置图、节点深化图及计算书等

5.4机电专业深化设计

5.4.1机电专业深化设计应根据建筑、结构模型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机电专业BIM模型创建及综合 管线排布。 5.4.2机电专业深化设计应满足各专业系统功能设计要求,同时满足施工和运营维护要求。 5.4.3机电专业深化设计模型细度要结合施工现场需求进行BIM模型创建,机电专业施工BIM模型细度不 宜小于LOD350。 5.4.4机电专业深化设计可通过BIM模型进行建筑净高分析,辅助进行精装修天花点位布置等。 5.4.5机电专业深化设计应根据材料、设备进场的实际参数进行BIM模型创建,材料、设备的主要参数宜 在模型元素中进行体现。 5.4.6机电专业深化设计BIM模型应根据专业、系统进行有效区分,辅助进行工程量计算及材料、设备统 计。 5.4.7机电专业深化设计BIM模型应根据施工需求导出相应的施工图,如机电管线综合布置图、专业施工 图、安装详图、配合土建预留预埋图、支吊架定位图等。 5.4.8机电专业深化设计BIM模型可通过碰撞检查、施工模拟、漫游审查等辅助现场施工。 5.4.9机电专业深化设计BIM模型宜经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审核通过后进行现场施工。 5.4.10机电专业竣工BIM模型,应在机电专业深化设计BIM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施工验收成果完成竣 工BIM模型。

5.4.1机电专业深化设计应根据建筑、结构模型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机电专业BIM模型创建及综合 管线排布。 5.4.2机电专业深化设计应满足各专业系统功能设计要求,同时满足施工和运营维护要求。 5.4.3机电专业深化设计模型细度要结合施工现场需求进行BIM模型创建,机电专业施工BIM模型细度不 宜小于LOD350。 5.4.4机电专业深化设计可通过BIM模型进行建筑净高分析,辅助进行精装修天花点位布置等。 5.4.5机电专业深化设计应根据材料、设备进场的实际参数进行BIM模型创建GB/T 14460-2015 涤纶低弹丝,材料、设备的主要参数宜 在模型元素中进行体现。 5.4.6机电专业深化设计BIM模型应根据专业、系统进行有效区分,辅助进行工程量计算及材料、设备统 计。 5.4.7机电专业深化设计BIM模型应根据施工需求导出相应的施工图,如机电管线综合布置图、专业施工 图、安装详图、配合土建预留预埋图、支吊架定位图等。 5.4.8机电专业深化设计BIM模型可通过碰撞检查、施工模拟、漫游审查等辅助现场施工。 5.4.9机电专业深化设计BIM模型宜经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审核通过后进行现场施工。 5.4.10机电专业竣工BIM模型,应在机电专业深化设计BIM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施工验收成果完成竣 工BIM模型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中, 宜结合生产 运输及装配方案创建深化设计BIM模型, 牛拆分、预制构件设计、节点设计等,输出平立面图、构件深化图、节点深化图、工程量清单等

化设计BIM模型应满足下列要求: 1区分混凝土构件的预制部份和现浇部分; 2在构件深化设计时应建出预制构件上与施工相关的所有预理件; 3表达预制构件连接节点部位的相互关系: 4支持构件拼装工序的模拟; 5对预制构件进行相应的分类统计; 6唯一的构件标识编码。 5.2装饰装修深化设计宜基于施工图设计BIM模型,补充室内装饰构件,形成室内装饰深化设计BIM模 型,表达室内装饰设计效果。室内装饰深化设计BIM模型应满足以下要求: 1应区分主体模型构件与室内装饰构件; 2室内装饰构件的材质、分格、尺寸应符合设计文件; 3室内装饰构件应与机电管线及末端进行协调,避免冲突; 4宜基于室内装饰深化设计模型实现室内装饰工程量的分项统计。 5.3幕墙深化设计宜结合建筑、结构等施工图BIM模型,模型细度应符合现阶段碰撞检测,构件算量统 需求,并能反馈出实际幕墙装饰效果。幕墙深化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宜采用经济、便捷的建模精度,构件尺度应符合相应标准。 2通过不同途径获取的构件信息,应保证其具有一致性。 3模型应具有可拓展性,新增幕墙模型与构件不宜改变原有模型结构, 4幕墙构件细度应满足工厂生产需求,并提供加工图设计模型

化设计BIM模型应满足下列要求: 1区分混凝土构件的预制部份和现浇部分; 2在构件深化设计时应建出预制构件上与施工相关的所有预理件; 3表达预制构件连接节点部位的相互关系; 4支持构件拼装工序的模拟; 5对预制构件进行相应的分类统计; 6唯一的构件标识编码

6.1.1涉及施工难度大、复杂及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的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宜应用BIM技术进行施工组 织模拟和施工工艺模拟。 6.1.2施工方案BIM应用前应确定应用目标和内容,并对项目中需基于BIM技术进行施工方案模拟的重点 和难点进行分析

6.1.3基于BIM的施工组织模拟软件宜具备下列

6.1.3基于BIM的施工组织模拟软件宜具备下列专业功能

1导入施工模型,支持不同专业模型的集成; 2将施工进度计划及资源配置计划等相关组织因素与模型中构件进行关联,并能实现模型的可视化 曼游及实时读取并显示模型相关的项目信息; 3根据进度计划,在时间维度实现施工组织的可视化模拟运行,并能根据资源配置计划动态显示不同 周期、不同范围构件的资源需求信息; 4在施工组织模拟过程中,对资源不平衡和冲突的时间段、关键构件进行提示; 5集成现场场地设施布置模型,结合建筑模型对施工场地布置进行模拟审查,对冲突部位进行提示 支持对场地布置模型中相应构件进行调整; 6进行碰撞检查(包括空间冲突和时间冲突检查)和净空检查等,并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记录; 7输出模拟报告以及相应的施工组织可视化资料。 6.1.4基于BIM的施工工艺模拟软件宜具备下列专业功能: 1导入相关的深化设计模型; 2将施工进度计划以及成本计划等相关因素与模型关联; 3可基于模型进行安装拆除、施工组织、工序顺序等施工工艺模拟,支持可视化、漫游等方式:

6.1.4基于BIM的施工工艺模拟软件宜具备下列

1导入相关的深化设计模型; 2将施工进度计划以及成本计划等相关因素与模型关联; 3可基于模型进行安装拆除、施工组织、工序顺序等施工工艺模拟,支持可视化、漫游等方式: 4对施工工艺相关模型,以及与其他相关建筑模型之间进行碰撞检查(包括空间冲突和时间冲突检查) 净空检查等功能,并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记录; 5输出模拟报告以及相应的施工工艺的可视化资料

6.2.1施工组织中的进度计划模拟、资源计划模拟、场地布置模拟、工序穿插模拟等工作宜采用BIM技术 6.2.2施工组织模拟BIM应用宜按照图6.2.2所示流程进行

图6.2.2施工组织模拟BIM应用流程

5.2.4在创建施工组织模型环节,施工场地布置模型宜根据场地布置方案创建,并与深化设计模型进行集 成。 6.2.5在施工组织信息与模型关联环节,宜根据模拟需求将施工项目的进度计划、预算信息、平面布置、 工序穿插等信息附加或关联到相关的构件中,并按施工组织流程进行模拟。 6.2.6在进度计划和资源计划模拟环节,宜结合进度计划模拟不同时间段、不同模型部位的人、材、机等 资源需求,对出现冲突和不平衡的部分进行提示,调整和优化进度计划和资源配置计划。 5.2.7场地布置模拟宜通过施工组织模型,结合施工进度对各施工阶段的现场设施及设备的部署进行模拟, 5.2.8工序穿插模拟宜结合专业模型构件、工作内容、工艺及配套资源等进行,明确工序间的穿插关系, 优化项目工序组织安排。 5.2.9施工组织模拟后宜根据模拟成果对资源配置、场地布置、工序穿插等工作进行协调优化,并将相关 信息更新到施工组织模型中。

图6.3.2施工工艺模拟BIM应用流程

6.3.3在施工工艺模拟前应确定模拟范围

1模拟过程涉及对设计成果的论证检查、尺寸及空间碰撞的,应确保各模型的尺寸细度信息、连接方 式信息、所需施工工作面信息等; 2模拟过程涉及施工工序穿插的,应确保模型与工序的关系,以及各工序的时间信息、逻辑关系信息; 3模拟过程涉及机械设备的,应确保设备的位置信息、空间信息、运转能力信息等; 4对应专项施工工艺模拟的其它要求。 6.3.4在施工工艺模拟前宜根据具体的设计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要求等信息,完成施工方案的 编制,确定该模拟对象各阶段或各任务的工作流程。 6.3.5在施工工艺信息与模型关联环节,宜在施工图设计模型或深化设计基础上,根据实际工艺要求,对 需模拟的工艺相关模型细化进行建模,保证模型满足实际需要。 6.3.6在施工工艺模拟过程中宜将与工作面、流水、工序相关的资源、进度、质量、安全等信息与模型进 行关联。 6.3.7在进行施工工艺模拟过程中,宜及时记录模拟过程中出现的工序交接、施工定位等问题,形成施工 模拟分析报告等方案优化指导文件。 艺模型中,再次模拟验

证优化方案。 6.3.9施工工艺模拟BIM应用成果宜包括:施工工艺模拟模型、施工模拟分析报告、可视化资料等。

7 预制加工 BIM 应用

7.2混凝土预制构件BIM应用

7.2.1宜基于深化设计模型和生产及设计文件等完成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模型创建,通过提取生产料单和 编制排产计划形成构件生产所需资源配置计划和加工图,并根据不同生产方式提取所需信息。 7.2.2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模型、加工图,以及构件生产相 关文件。 7.2.3宜针对产品信息建立标准化构件编码体系和生产过程管理编码体系

7.3钢结构构件加工BIM应用

7.4机电专业预制加工

7.5其他预制BIM应用

7.5.1在其他预制构件生产前,宜进行现场实测,调整加工BIM模型。 7.5.2宜基于调整后的BIM模型和生产文件完成其他预制构件的生产模型创建,其他预制构件BIM模型应 生各专业协同合作下建立,保证预制构件的合理性。 7.5.3其他预制构件BIM模型应能生成构件加工图,并支持常用加工系统、预制生产控制系统, 7.5.4宜针对产品信息建立标准化构件编码体系和生产过程管理编码体系

7.5.1在其他预制构件生产前,宜进行现场实测,调整加工BIM模型。 7.5.2宜基于调整后的BIM模型和生产文件完成其他预制构件的生产模型创建,其他预制构件BIM模型应 生各专业协同合作下建立,保证预制构件的合理性。 7.5.3其他预制构件BIM模型应能生成构件加工图,并支持常用加工系统、预制生产控制系统, 7.5.4宜针对产品信息建立标准化构件编码体系和生产过程管理编码体系

8.1.1建筑施工中进度计划的编制和优化、施工进度的管理和控制等工作宜采用BIM技术。 8.1.2进度计划编制BIM应用中应根据项目特点、工艺要求和进度控制需求,编制不同深度、不同周期的 进度计划。 8.1.3进度控制BIM应用过程中,应对实际进度的原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和分析,并将实际进度 信息附加或关联到BIM模型中。

8.2.1进度计划编制中的工作分解结构创建、计划编制、与进度相对应的工程量计算、资源配置、进度计 划优化、进度计划审查、进度计划可视化等工作宜应用BIM技术。 3.2.2在进度计划编制BIM应用中,可基于项目特点创建工作分解结构,并编制进度计划,可基于深化设 计模型创建进度管理模型,基于定额完成工程量和资源配置、进度计划优化,通过进度计划审查形成进度 管理模型。 8.2.3将项目按整体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施工段、工序依次分解,最终形成完整的工

1工作分解结构中的施工段应与模型关联; 2工作分解结构详细程度应与进度计划匹配,并包含任务间关联关系 3在工作分解结构基础上创建的信息模型应与施工段、施工流程对应

1确定里程碑节点; 2确定工作分解结构中每个任务的开工、完工日期及关联关系; 3编制进度计划,确定关键线路。 有 8.2.5进度管理模型宜包含工作分解结构信息、进度计划 资源信息和进度管理流程信息等

8.3.1进度控制工作中的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跟踪对比分析、进度预警、进度偏差分析、进度计划的调整 等工作宜应用BIM技术。 8.3.2施工过程中宜按一定周期收集项目的实际工程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对比分析,输出项目的进度时 差:根据偏差分析结果,调整后续进度计划,并更新进度管理模型

8.3.3宜制定预警规则,明确预警提前量和预警节点,并根据进度分析信息,对应规则生成项目进度预警 信息;根据预警信息,调整后续进度计划,并更新进度管理模型。 8.3.4进度控制中进度管理模型宜含有实际进度信息和进度控制信息

9工作面管理BIM应用

.1.1工作面管理中的工程流水施工段划分、工作面冲突分析、工作面过程管理、工作面移交等工作宜采 用BIM技术。 .1.2宜采用标准的工作面编码规则,编码规则宜体现工作面的区域、单位工程、楼层、专业等信息。 .1.3基于BIM的工作面管理软件宜包含下列专业功能: 1创建工作面及信息,设置工作面与进度计划、工序任务的关联关系。关联或附加工作面信息到相对 应的模型区域上; 2结合模型相关进度、资源等信息对工作面进行分析和模拟; 3基于模型填报、查看相关工作面的任务计划、资源需求、质量安全检查、工作移交等信息; 4根据相关工作面中的任务计划,生成班组任务单,填报实际施工进度信息; 5设置工作面任务事前提醒与进度预警: 6结合移动互联网进行质量安全检查、工作交接、任务单下达、实际进度填报、提醒和预警等工作

9.2应用内容及模型元素

.2.1工作面管理中的工作面冲突分析、 作面过程管理、工作面移交宜采用BIM技术, .2.2工作面管理BIM应用宜按图 9.2.2所示流程进行

2.2工作面管理BIM应

9.2.3工程流水施工段划分宜结合工程特点、施工组织设计目标、工期定额和工效定额等对施工段和工作 面进行划分,并满足下列要求: 1支持制定专业工序级别的详细进度计划,并与进度计划关联; 2工作面应与工序关联,工序应体现工作面的全部工作内容。 9.2.4创建工作面管理模型时,宜基于进度管理模型,将工作面与模型中的相关楼层、专业构件关联,模 型中应包含工作面相关的空间区域信*。 .2.5宜基于工作面管理模型**工作面冲突检查,并根据冲突分析报告调整工作面划分。 .2.6工作面过程管理中,宜基于模型对工作面的*度、质量、安全、分包等工作**管理, .2.7工作面移交时,应真实填报工作面移交信*,并与相关的工作面模型**关联 9.2.8工作面管理模型宜包含表9.2.8规定的模型元素和信*,

表9.2.8工作面管理模型元素和信*

工作面管理BIM应用成果宜包括:工作面管理模型、工作面冲突分析记录、工作面过程管理记 工作面移交记录等。

10预算与成本管理BIM应用

10.1.1施工成本管理中的施工图预算编制、目标成本编制、成本过程控制等工作宜采用BIM技术。 10.1.2施工图预算BIM应用工作可在不同专业模型基础上分别**,施工目标成本和成本过程控制BIN 应用工作宜在不同专业集成模型基础上**。 10.1.3预算与成本管理BIM应用软件宜包含下列功能: 1创建施工图预算模型,或导入设计软件产生的模型,对模型**修改和调整; 2符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及各专业定额规范要求。可汇总形成工程量清单 编制清单综合单价,汇总形成报价文件; 3输出施工图预算模型,支持IFC格式的导出; 4基于模型编制目标成本。输出成本科目、合同、模型构件等不同纬度的预算与目标成本的对比分机 结果; 5将*度计划关联或附加到模型构件上,编制不同周期的成本计划,记录实际成本信* 6生成成本总报表、分期报表、三算对比分析表等: 7设置成本颖警整提醒主段宜结合移动互联网方式

:工程造价编制等工作宜采用BIM技术

图10.2.2施工图预算BIM应用流程

10.2.3施工图预算模型可在设计施工图基础上重新创建,也可通过施工图设计模型导入,模型应符合工程 量计算要求。 10.2.4在工程量计算环节,宜根据施工图预算模型构件参数,结合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并统计输出工程 量计算结果。 10.2.5在工程计价环节,宜根据定额规范或企业定额确定工程量清单项目的综合单价和总价,汇总计算模 型措施费、规费及税金等相关价格。 10.2.6施工图预算模型宜包含表10.2.6规定的模型元素和信*

10.2.7施工图预算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各专业算量模型、预算模型、招标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 投标工程量清单与投标报价等,

10.3.1目标成本编制中的成本规划、预算收入和目标成本编制等工作宜采用BIM技术 10.3.2目标成本编制BIM应用宜按图10.3.2所示流程**

图10.3.2目标成本编制BIM应用流程

10.3.3在成本计划准备环节,宜基于施工图预算模型,将预算清单与模型关联, 0.3.4在成本规划环节,宜符合下列规定: 1依据企业成本科目,对预算清单中成本费用**拆分,形成成本科目维度的预算收入; 2依据合同范围,将合同与相关模型建立关联, 10.3.5在目标成本编制环节,宜基于预算收入,结合施工组织设计及方案、企业定额、市场价格等,编制 目标成本。 10.3.6施工目标成本模型宜包含表10.3.6规定的模型元素和信*

表10.3.6施工目标成本编制中模型元素信*要

10.4.1成本过程控制中的成本管理模型建立、成本控制计划编制、成本归集与动态核算、成本三算对比、 成本预警、成本控制措施执*等宜采用BIM技术。 0.4.2成本过程控制BIM应用宜按图10.4.2所示流程**中

图10.4.2成本过程控制BIM应用流程

10.4.3在成本管理模型建立环节,宜基于目标成本模型,将施工*度计划附加或关联到模型上 0.4.4在成本计划编制环节,宜基于成本管理模型,按照年度、季度、月度生成不同周期成本控制计划 10.4.5在实际成本发生与控制环节,宜符合下列规定: 1对材料设备出库、分包计量或结算、租赁结算、变更等业务**成本控制。对实际成本数据**收 集、整理,将实际成本信*附加或关联到相关模型上; 2按照时间周期、构件、分包合同等维度统计成本信*,输出实际成本与预算收入、目标成本的对比 3根据对比分析结果,对实际成本超出预算和目标的部位**分析、检查和改*。 10.4.6在成本归集与动态核算环节,宜将实际收入、实际成本自动归集到相应成本科目,输出成本科目维 度的成本核算报表。 10.4.7在三算对比分析环节,宜按照时间、模型、成本科目、合约规划等不同维度输出预算收入、目标成 本、实际成本、实际收入的对比分析统计结果。, 10.4.8在成本预警环节,宜能对超出预算和目标的成本项目**预警。预警宜通过可视化模型**提示 波多平 或通过移动互联网等方式发送给责任人。 10.4.9成本管理模型宜包含表10.4.9规定的模型元素和信*

表10.4.9成本过程控制中模型元素信*要求

表10.4.9成本过程控制中模型元素信*要求

10.4.10成本过程控制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括:成本控制计划、成本动态核算表、成 管理模型等。

[11 质量与安全管理

11.1.1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等宜应用BIM技术。 11.1.2应根据各项目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的重难点和管理需求,编制不同范围、不同时间段的质量与安全 管理计划。 11.1.3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工作计划,对质量控制点和危险源**动态管理

BIM技术。 11.2.2质量管理应用时,宜基于深化设计模型或预制加工模型创建质量管理模型。宜基于质量验收标 施工资料标准确定质量验收计划,**质量验收、质量问题处理、质量问题分析工作。 11.2.3质量管理模型元素宜在深化设计模型或预制加工模型元素基础上,附加或关联质量管理信* 1.2.4确定质量验收计划时,宜将验收检查点附加或关联到模型元素上。 1.2.5质量验收时,宜将质量验收信*附加或关联到模型元素上。 11.2.6质量问题处理时,宜将质量问题处理信*附加或关联到模型元素上。 11.2.7质量问题分析时,宜利用模型按部位、时间、施工人员等对质量信*和问题**汇总和展示 1.2.8质量管理BIM应用交付成果宜包含质量管理模型、质量验收报告等。 1.2.9质量管理BIM软件宜包含下列专业功能: 1根据质量验收计划,生成质量验收严查点, 2支持施工质量验收国家和地方标准。 3在相关模型元素上附加或关联质量验收信*、质量问题及其处理信*

11.2.9质量管理BIM软件宜包含下列专业功

1根据质量验收计划,生成质量验收严查点 2支持施工质量验收国家和地方标准。 3在相关模型元素上附加或关联质量验收信*、质量问题及其处理信* 4支持基于模型的查询、浏览及显示质量验收、质量问题及其处理信*, 5输出质量管理需要的信*,

11.3.1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实施方案策划、实施过程监控及动态管理、安全隐惠分 析及事故处理等宜应用BIM技术。 11.3.2安全管理应用时,宜基于深化设计模型或预制加工模型创建安全管理模型。宜基于安全管理标准确

定安全技术措施计划,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处理安全隐患和事故,分析安全问题。 11.3.3安全管理模型元素宜在深化设计模型或预制加工模型元素基础上,附加或关联安全管理信* 11.3.4确定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时,宜使用安全管理模型辅助相关人员识别风险源。 11.3.5实施安全技术措施计划时,宜使用安全管理模型向有关人员**安全技术交底,并将交底记录附加 或关联到模型元素上。 11.3.6处理安全隐患和事故时,宜使用安全管理模型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将隐患整改信*附加或关联 到模型元素上;当安全事故发生时,宜将事故调查报告及处理决定附加或关联到模型元素上, 11.3.7分析安全问题时,宜利用安全管理模型,按部分、时间等对安全信*和问题**汇总和展示。

1根据安全技术措施计划,识别风险源。 2支持相应地方的施工安全资料规定。 3基于模型**施工安全交底。 4附加或关联安全隐惠、事故信*及安全检查信*。 5支持基于模型的查询、浏览和显示风险源、安全隐患及事故信* 6输出安全管理需要的信*

12验收与交付BIM应用

12.1.1竣工验收模型应与工程实际状况一致,宜基于施工过程模型形成,并在施工过程中附加或关联相关 施工及验收信*。 12.1.2竣工交付的模型及相关成果文档应有相应的说明。

12.1.1竣工验收模型应与工程实际状况一致,宜基于施工过程模型形成,并在施工过程中附加或关联相关 施工及验收信*。 12.1.2竣工交付的模型及相关成果文档应有相应的说明。

宜在竣工验收模型上附加或关联下列电子文档:

1设计变更 2重点隐蔽工程照片; 3试验检验报告:包括材料、设备、预制构配件、现场检测等; 4检查记录、问题整改报告、质量验收记录: 5设备产品规格资料、维护手册。 2.3.2模型附加或关联的资料文件宜采用通用格式。 2.3.3与模型关联的相关资料保存的文件宜集中管理

12.3.3与模型关联的相关资料保存的文件宜集中

12.4.1除满足竣工验收交付要求外,可根据合约要求,为运营维护管理提供下列信*:

12.4.1除满足竣工验收交付要求外,可根据合约要求,为运营维护管理提供下列信*:

建筑信*模型(BIM)施工

建筑信*模型(BIM)施工

3基本规定 ..35 3.1一般规定 .35 3.2施工BIM应用策划 .35 3.3施工BIM应用管理 35 3.4合同管理. 36 3.5图纸管理, 36 1施工模型的创建和管理 37 4.1 一般规定 37 4.4模型元素创建和管理. 37 5深化设计BIM应用.. 38 5.1一般规定 .38 5.2现浇混凝土结构深化设计BIM应用 38 5.3钢结构深化设计BIM应用. .38 5.4机电专业深化设计 39 5施工方案BIM应用 40 6.1 一般规定 6.2施工组织模拟 40 6.3施工工艺模拟 40 预制加工BIM应用 42 7.2混凝土预制构件BIM应用 7.3钢结构构件加工BIM应用 7.4机电专业预制加工 ..42 7.5其他预制BIM应用 8*度管理BIM应用 8.1一般规定.

8.2*度计划编制 45 8.3*度控制 工作面管理BIM应用. 9.1一般规定. 47 9.2应用内容及模型元素 47 0预算与成本管理BIM应用 .49 10.1一般规定, .49 10.2施工图预算, .49 10.3目标成本编制 .. 50 10.4成本过程控制BIM应用 .51 1质量与安全管理. ..54 11.1一般规定.. .54 11.2质量管理 .54 11.3安全管理 .54 2验收与交付BIM应用. .56 12.1一般规定 .56 12.3资料管理BIM应用 56

施工建筑信*模型BCIM(BIMinconstruction)是以施工图或设计模型为基础,附加或关联施工 工信*,从而形成深化设计阶段、施工实施阶段、竣工交付阶段等不同阶段的模型。施工模型可 设计模型、施工过程模型和竣工验收模型。

3.1.1项目可根据实际情况指定BIM统筹方,BIM统筹方在BIM应用中起主导作用,宜由施工总承包方 担任,其余各参与方宜参与模型的建立、修改等工作。各方宜制定协议,保证模型中需要共享的数据在各 施工环节间顺利交换和应用。 3.1.3模型的输入、输出是指软件可以读取模型数据,并将模型以规定的格式输出。模型的浏览是指对于 已经输入的模型**各角度观察、缩放、漫游等操作。模型信*处理是指可以将模型的几何信*和非几何 言***增加、删除、修改等。各阶段专业应用是指在各阶段BIM应用中,可以满足相关应用所需的关联 或附件信*的功能。成果处理、输出是指将BIM应用得到的文本、模型、影音资料**修改、保存,并以 规定的格式**输出

3.2 施工 BIM 应用策划

3.2.1BIM应用流程宜包含整体流程和详细流程两个层次内容: 1在BIM整体流程中,宜描述各BIM应用之间的顺序关系、信*交换要求等,并指定每项BIM应用 的责任方。 2在BIM详细流程中,宜描述指定BIM应用的详细顺序,信*交换要求等,并指定每项任务的责任 方。 3BIM应用的基础技术条件宜包含软硬件的选择和版本等信*。 3.2.2施工BIM应用策划宜按下列步骤**:

3.2.2施工BIM应用策划宜按下列步骤**

DB52T 991-2015 地理标志产品 施秉太子参3.3.2质量控制计划应包括建模工 包含下列 内容: 1浏览检查:确保模型反映工程实际情况。 2拓扑检查:检查模型中不同模型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标准检查:检查模型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规定。

质量控制计划应包括建模

快型质量位 : 1浏览检查:确保模型反映工程实际情况。 2拓扑检查:检查模型中不同模型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标准检查:检查模型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规定

4信*核查:复核模型相关信*,确保模型信*准确可靠。 模型质量控制计划还应包含建模*度安排、质量检查时间节点等信*。 3.3.3BIM应用效果评价宜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1定性评价:将BIM应用成果,从性质属性上**评价,说明其对项目管理过程、项目管理目标的影 响。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一般可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 2定量评价:将BIM应用成果,采用对比的方法,计算出未使用BIM和实用BIM的结果差异,按照 通常的经验预估和计量。对工程造价和工期的影响,一般可采用定量评价的方法。

3.4.2合同一般包括总包合同、分包合同、采购合同、租赁合同、劳务合同等,不同合同类型信*内容有 所不同。合同信*应包括合同名称、合同编码、合同附件、合同范围、合同类型、合同期限、预算价格、 寸款方式、违约责任等。 3.4.3施工合同的条款拆分后录入,便于合同条款与对应模型构件及分区的对应,实现应用过程的多维度 快速查询,并且便于实现总分包合同条款的对应,避免查询及理解中的错漏。 3.4.5具体内容可根据施工项目的管理需求及深度拟定

JJG(纺织) 067-1995 毛细管效应测定仪检定规程3.5.2有效的图纸是指

1已经完成第三方审查手续的施工蓝图: 2经设计单位和业主单位确认的深化施工图: 3设计发出并经业主确认的工程变更。标准化、通用化的电子文档图纸格式宜采用*.dwg或*.pdf格式, 3.5.3应用于BIM管理的图纸应根据录入信*分专业建立图纸台账,并逐一录入台账, 3.5.4图纸与模型关联属性应在模型属性栏中看到,且每个模型构建应有图纸信* 3.5.5检索的级别可以分为楼层级、楼层功能房间级与构件级三种。由于图纸检索模型的精细度应根据项 目需求而定,楼层级别适用于单层面积不大的情况、楼层功能房间级则适用于单层面积庞大的情况。 3.5.6变更台账信*宜包括设计变更的时间、原因、内容及其他相关信*。 3.5.7变更图纸及变更模型相关联,可通过模型查变更,亦可通过变更看模型。确保模型变更与图纸变更 的相对应。 3.5.8模型应记录所有变更及代图的信*,保留修改前与修改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