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码头装卸工艺设计规范

石油化工码头装卸工艺设计规范
VIP全站资料免积分下载
立即下载
同类资料根据编号标题搜索
文档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zip
资源大小: 1.4MB
标准类别:其他标准
资源ID:421333
VIP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部分内容预览:

石油化工码头装卸工艺设计规范

石油化工码头装卸工艺设计规范是针对石油化工产品在码头装卸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要求、安全标准和操作流程的指导性文件。该规范旨在确保石油化工产品的安全、高效装卸,同时保护环境、保障人员健康和设备安全。

主要内容概述:1.总则与适用范围:明确规范适用于液化石油气、原油、成品油及其他危险化学品的码头装卸设计。强调设计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2.工艺流程设计:根据石油化工产品的特性(如密度、黏度、挥发性等),合理规划装卸工艺流程,包括管线布置、泵站配置、流量控制及计量系统设计。要求工艺流程简洁可靠,便于操作和维护。

3.泊位与岸线设计:结合船舶吨级、吃水深度及航道条件,确定泊位数量、长度和间距。同时考虑潮汐变化对靠泊稳定性的影响,确保船舶安全停靠。

4.装卸设施配置:包括输油臂、软管、鹤管等关键设备的选择与安装标准。要求设备具备耐腐蚀、抗高压性能sl 301.4-1993 水利行业岗位规范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岗位,并配备紧急切断装置以应对突发情况。

5.安全环保措施:重点强调泄漏监测、防火防爆、静电消除及废气处理等方面的设计要求。同时,需设置事故应急池、围油栏等设施,防止污染物扩散。

6.自动化与信息化:鼓励采用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如DCS、PLC)实现装卸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采集,提升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7.试运行与验收:规定在正式投用前进行系统调试和模拟测试,确保各环节协调运行并满足设计要求。

总之,石油化工码头装卸工艺设计规范为相关工程提供了全面的技术依据,既注重经济效益,又兼顾社会和生态责任,是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5.4.7多层管廊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5.5.1管道材料的选用应根据所输送物料的性质、设计温度,

5.5.1管道材料的选用应根据所输送物料的性质、设计温度 设计压力和经济性、耐腐蚀性、材料的焊接及加工性等进行 选择。

5.5.2管道不宜采用铜和铜合金材料。 5.5.3输送极度危害、高度危害、可燃、压力温度参数较高的介 和承受机械振动、压力脉动、温度剧烈变化的管道,宜选用无缝 管。常用有毒介质危害性分级可参见附录D。

5.5.4设计温度不超过200℃无毒介质管道,宜选用电阻焊碳 直缝钢管。

5.5.5设计温度不超过300℃非极度或非高度危害介质的管道 宜选用螺旋缝埋弧焊钢管; 5.5.6电弧焊直缝钢管的使用温度,碳钢不宜超过425℃,奥氏体

5.5.6电弧焊直缝钢管的使用温度,碳钢不宜超过425℃,奥氏

5.6.1管件应根据输送介质的性质、设计温度、设计压力和用途 选用。

5.6.1管件应根据输送介质的性质、设计温度、设计压力和用 选用。

5.6.1管件应根据输送介质的性质、设计温度、设计压力和用途

5.6.3DN50及以上的管道宜采用对焊连接管件,DN40及以下

5.6.4管件与管子采用焊接连接时,两者材质应相同或相近。

5.7.1阀门压力等级不应低于管道压力等级。 5.7.2管道用阀门应选用石油化工钢制通用阀门或API阀门。 5.7.3阀门开关时间的确定,应考虑水锤对管系的影响。 5.7.4安全阀定压不应高于管道的设计压力,安全阀定压应根据 管道最高操作压力确定,并应符合表5.7.4的规定。 5.7.5安全阀泄放量的确定应考虑火灾事故的情况。 5.7.6码头工艺管线与库区工艺管线处于连通状态时,可利用库 区的安金阀洲压

5.8.1码头管道宜采用自然补偿,当利用自然补偿不能满足要求

5.8.1码头管道宜采用自然补偿,当利用自然补偿不能满足要 时,应设置补偿器。

5.8.3有毒及可燃介质管道严禁采用套管式或球形补偿器。

5.9.1对码头管道应采取防腐蚀措施。

5.9.1对码头管道应采取防腐蚀措施。 5.9.2管件和管子的焊接部位防腐等级不应低于管道的防腐等 级。

5.9.3在下列情况下应对管道进行阶

(1)装卸工艺过程要求隔热; (2)为减少热量或冷量的损失; (3)为防止外部结露; (4)为防止高温散热对人体造成烫伤

5.9.4在下列情况下不应对管道进行隔热

(1)装卸工艺过程要求裸露的管道; (2)要求散热的管道; (3)直接通向大气的排凝和放空管道

5.9.5需要经常维护而无法采取其他防

(1)高于地面或工作平台2.1m以内; (2)离开操作平台0.75m以内。

6.1.1码头装卸管道与船舶接管口的连接可采用装卸臂或软管。 1000吨级及以上的油船和化工品船宜采用装卸臂,无自卸能力船 舶卸船应采用软管。 6.1.2装卸臂宜布置在船舶接管口附近,装卸臂的口径、台数和 布置可按表6.1.2选取。

码头装卸臂选用及布置参数

6.1.3对运输多种石油化工品的大型船舶可按每种化工品的舱 容量分别确定装卸臂口径。 6.1.4同类石油化工品可共用装卸臂,共用一台装卸臂的石油化 工品不宜超过5种。 6.1.5装卸臂内流速不宜超过10m/so 6.1.6装卸甲A类和极度危害物料装卸臂前应设置紧急脱离装 置。 6.1.7码头工艺管道与船舶接管口采用连接软管时,软管的管径 应与船舶接管口直径相适应。

6.1.7码头工艺管道与船舶接管口采用连接软管时,软管的管径

工况等因系确定。 6.2.2卸船泵应满足吸上真空高度的要求。 6.2.3泵的额定流量与扬程应与工艺流程和作业要求一致,流量 裕量宜为10%,扬程裕量宜为5%~10% 6.2.4离心泵输送非粘性物料时,应对泵所需要的净正吸入压头 进行修正。 6.2.5离心泵输送黏性物料时,应对泵的扬程、流量、功率和效率 进行修正。

6.2.2卸船泵应满足吸上真空高度的要求。

进行修正。 6.2.5离心泵输送黏性物料时,应对泵的扬程、流量、功率和效率 进行修正。

6.3.1卸船码头宜采用船检尺计量,装船码头宜采用流量计计

6.3.1卸船码头宜采用船检尺计量,装船码头宜采用流量计计 量,流量计宜具有远传功能

量,流量计宜具有远传功能。

量,流量计宜具有远传功能

量,流量计宜具有远传功能。

7泊位通过能力和储罐容量

7.1泊位通过能力及泊位数

7.1.1 泊位数应根据年吞吐量、泊位性质和船型等因素按下式计算

式中N一一泊位数; Qn一—石油化工品年吞吐量(t); P一一泊位年通过能力(t)。 7.1.2泊位年通过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P= α TGtd Psi= tz+tf+tp G t=p

式中P—泊位年通过能力(t); α——当石油化工品多样而船型单一时,α为各种石油化 工品年装卸量占泊位年装卸总量的百分比(%);当 船型多样而石油化工品单一时,α;为各种船型船舶 装卸量占泊位年装卸总量的百分比(%);当船型和 石油化工品种类都不相同时,α:为各种船舶年装载 不同种类石油化工品的数量占泊位年装卸总量的百 分比(%); 14

7.2.1码头库区每一一种石油化工品的储罐总容量应能满足该石 油化工品最大的一次装卸船量要求。 7.2.2码头库区储罐容量应分品种按下列公式计算:

QhKBK 一 TykYn KBK = H

中 E一一码头库区储罐容量(㎡²); Qh一年货运量(t); KBk一一储存不平衡系数,参考类似码头统计资料确定,当无 统计资料时,可取1.2~1.4; Tk一库区年营运天(d),取350d; tdc 石油化工品平均储存期(d),中转用储罐宜取6~ 10d,仓储用储罐宜取30~60d,或根据储存要求确 定; Y 所储石油化工品的密度(V㎡); 储罐容积利用系数,取0.85~0.95; ? Hmax一最大月货物储存吨天(td); 藏等馨· H一平均月货物储存吨天(td)。 营 产款 16

附录A常用液化烃、可燃液体的

附录A常用液化烃、可燃液体的 火灾危险性分类

用液化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附录B船舶装卸工艺参数

B.0.1万吨级以上油船集管参数可按表B.0.1确定,油船集管 示意图可见图B.0.1。

注:船舶中心线是指船舶总长的中心线

图B.0.1万吨级以上油船集管示意图

B.0.2石油化工船舶装卸工艺参数可按表B.0.2确定。

附录C扫线介质管道的管径和

C.0.1扫线介质管道的管径可按表C.0.1选用。 扫线介质管道的管径

C.0.2采用氮气或压缩空气等气体扫线时,气体用量可按下式 计算:

C.0.2采用氮气或压缩空气等气体扫线时,气体用量可按下式 计算:

式中Vo—气体所需用量(㎡/s); P一管线工作压力(MPa); Po—气体标准状态下的压力(MPa),取0.1MPa; To—气体标准状态下的绝对温度(K),取273K; T一—气体工作状态下的绝对温度(K); A—扫线管横截面积(m²); 扫线管内介质流速(m/s)商住楼施工组织设计,可按表C.0.2选

C.0.3采用蒸汽扫线时,蒸汽气体的需用量可按下式计算: .V=Au (C 式中V气体所需用量(m/s); A一扫线管横截面积(m²); D 扫线管内介质流速(m/s),可按表C.0.2选用。

附录D常用有毒介质危害性分级

常用有毒介质危害性分级

附录E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

E.0.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 的用词用语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充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E.0.2条文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 符合….的有关规定或“应按·…执行”。

db11/t 1766-2020 工业浓盐水处理技术规范本规范主编单位、参加单位、 主要起草人、总校人员和管理组人员名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